大学生逃课现象浅析
[精品]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
[精品]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伴随而来的则是严重的影响和伤害。
一是逃课影响学习。
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成长成为有知识和技能的人,但学生逃课会使他们错过重要的上课内容,使他们无法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他们在正常上课中可能会感到迷茫,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其次,逃课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缺乏认真态度。
由于逃课,学生失去了上课的习惯,并忽视了学习的责任。
逃课本身就是在给学生一个不认真学习的示范。
因此,逃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即学生开始怠慢学习,甚至完全缺乏学习的勤奋精神。
此外,也有一些极端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被开除学校,比如逃课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逃课,甚至一段时间一直无法及格并被禁止上课,学校就会认定学生妨碍学校正常教学进行,因此,学校有可能开除学生。
逃课的实质将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成长,故应认真解决。
首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理想和道德建设中,引导学生忠于社会伦理价值观和逻辑价值观,使他们从根本上树立起“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其次,学校应加强课堂教育,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活力,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把教育和学习作为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和责任;另外,要改善老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在理论教学中充分理解数学,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象向学生表达,帮助他们及时理解教育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学习,并且要立足社会需求,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让自己的未来走入社会,拥有自立自强的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
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及对策一、现状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加,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了隐形逃课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对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有必要对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隐形逃课现象的表现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 上课迟到或提前离开: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故意迟到,或者提前离开,以达到逃课的目的。
b. 旷课或翘课:一些学生直接选择不去上课,而是选择在校园其他地方打发时间,或者直接回到宿舍休息。
c. 考勤代签代打:有的学生找同学代签到或者代打卡,让自己旷课的行为不被老师和学校发现。
d. 课堂上刷手机、打瞌睡等不配合上课的行为:虽然学生出现在课堂上,但却并不认真听讲,而是刷手机、聊天或者打瞌睡,甚至离开教室。
a. 学生自身原因:一些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原因,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业压力大、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等,导致出现逃课行为。
b. 学校教学管理原因:一些学校教学管理不严、考勤制度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也会导致学生逃课行为。
c. 社会风气原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比如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等,也会对学生的逃课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策建议针对高校学生隐形逃课现象,从学生自身、学校教学管理、社会风气等多个方面进行对策建议,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规范和管理。
1. 学生自身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应该提高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校教学管理完善考勤制度学校应该完善考勤制度,加强对学生出勤情况的监管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对旷课、逃课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罚,增加学生的出勤惩罚力度,使得学生不敢隐形逃课。
3. 学校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兴趣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大学生逃课
大学生逃课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校园中都能见到这种现象。
大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学业成绩,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1.缺乏兴趣和动机大学课堂上的知识可能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导致他们对课程不感兴趣。
缺乏对知识的动机,就容易造成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出现。
2.教学方式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缺乏互动和趣味性,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从而选择逃课。
3.课程负担过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课程和学术压力,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多门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对于一些不重要或认为无用的课程,他们可能会选择逃课来减轻学业压力。
4.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经常拖延作业、浪费时间、不注重学习计划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学习压力的增加,从而引发逃课行为。
影响分析1.影响学习成绩逃课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他们无法及时掌握和消化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顺利毕业或获得就业机会。
2.影响自身发展大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错失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他们无法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利位置。
3.影响人际关系逃课会让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和疏远,因为他们无法参与课堂上的互动和学术讨论。
这种与同学之间的疏远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错失了与同学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的机会。
4.影响社会责任感大学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对社会责任产生淡漠和忽视。
他们失去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机会,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减弱。
解决方法1.激发兴趣和动机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在每个大学校园都能看到这种现象。
虽然逃课可能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其背后也有一定的原因和动机。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兴趣缺失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课程学习、作业和考试准备。
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们可能会选择逃课来减轻压力和放松自己。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对门课程感到困惑或者没有充分准备而选择逃课,以避免面对困难和挫折。
其次,兴趣缺失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着众多的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其中有些课程可能与他们的兴趣和专业方向不符。
对于这些课程,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容易选择逃课。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觉得门课程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而选择逃课并将时间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
最后,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转变期,面临着来自家庭、同学和社会的各种期望和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孤独、焦虑、抑郁或者缺乏自信,这些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选择逃课来逃避问题和负面情绪,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宽慰。
综上所述,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业压力、兴趣缺失和心理因素都可以导致学生选择逃课。
为了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学生们也应该学会正确的面对和应对压力,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以实现自己的个人和学业发展目标。
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心理分析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
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特点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我们发现大学生逃课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从学历来说,专科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本科生;从年级上来说,高年级逃课率要比低年级高;从性别上来说,男生比女生逃课率高;从课程来说,基础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人文类课程高于理工类课程;另外学生逃课率还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教学方式等有关。
目前高校防止学生逃课主要措施是点名制,但这方法也这导致了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出现,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发短信、打磕睡、看闲书等现象。
三、大学生逃课的心理成因分析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自然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
在认知方面,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在理想方面,他们既注重眼前,也放眼未来;在情感方面,他们的情感十分丰富;在意志方面,他们的自制力、目的性、坚毅性有显著发展,但是不够稳定。
从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来看,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追求个性大学生时代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安分的年龄阶段,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标榜另类,于是逃课也成了他们的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叛逆的表现。
这些“逃课族”往往喜欢时尚、前卫的东西,不喜欢拘束的、规律的生活。
有的同学逃课去听我喜欢的课程,现在学校逃课族中还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因为不满意学校的课程安排而逃课,利用逃课时间去听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到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
大学生逃课原因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原因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有些大学生可能对某些课程缺乏兴趣
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学习,因此会选择逃课。
2. 偏重课外活动:部分大学生认为参加某些社团、组织或者参
加一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更加有益,因此会抽出时间去参加
这些活动,从而缺席课程。
3. 社交娱乐活动: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选择去参加一些社交或娱
乐活动,比如聚会、玩游戏等,而忽略了课程的重要性。
4. 学习负担过重:大学生面临着较为紧张的学习压力,有时候
可能因为课业压力过重而选择逃课来缓解压力。
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对策: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可以通过搭建更加活跃的教
学氛围,使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以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合理规划学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可以和社团、组织等合作,将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合理地规划,避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
3.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4.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学校可以增加辅导员数量,提供更加有
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避免他
们逃课。
浅谈大学生逃课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大学生逃课问题及其对策大学课堂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逃课现象在各大高校中广泛存在。
大学生逃课不仅会对学校课堂教学秩序产生不良影响,也影响大学生课堂知识的获取,并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
文章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大学生;逃课;问题;对策一、引言目前关于学生逃课问题的研究较多地将学生逃课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
所谓显性逃课一般指的是学生未请假或者未被准假的情形下未到课堂上课的行为,而隐性逃课则指学生虽到课堂上课,但却忙于其他事情而未全心投入课堂学习的行为。
本研究中的逃课指的是显性逃课,即学生没有履行正常请假手续而擅自不到课堂去上课的行为[1]。
大学生逃课既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培养工作应当充分重视大学生逃课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接下来,文章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二、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因人而异,逃课次数及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可以从学生个人方面及学校和教师方面进行总结。
(一)学生个人方面大学生逃课行为在大部分时候属于学生自发的行为,因此,寻找大学生逃课的原因首先应当从学生个人方面入手寻找。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七点。
第一,兴趣方面。
大学课程数量较多,跨度较广,学生对有的课程比较感兴趣,这类课程学生一般较少逃课,但是当学生遇到不太感兴趣的课程时,学生逃课的概率往往会上升。
第二,大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
大学课程可以大致可以分为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也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相对而言,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且专业课往往是由本系本专业的教师授课较多,因此逃课较少,但是学生可能认为某些通识教育课不重要,更有可能逃课。
此外,学生普遍认为必修课比选修课重要,因此必修课逃课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选修课更可能逃课,究其原因依然与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关。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前言大学生逃课现象长期存在,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到其心理成因,并提出对策,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表现大学生逃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缺席课堂:无故缺席课堂,或经常请假消极应对课程安排。
2.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兴趣、热情去听课或学习课程内容。
3.故意逃避:对某些特定课程或授课教师抱有不满、厌恶、怨恨等情绪而故意逃避。
4.学习成绩下降:长期逃课会影响正常的学业进度,使学习成绩下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逃课成为了他们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2.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大学生逐渐从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阶段,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一个独立、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更明确的大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会感到自我焦虑,对自己的适应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3.课程内容不适应:一些大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逃课的现象。
4.懒惰: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大学生逃课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1.提高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挑选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其他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2.减轻压力:学校应加强心理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设立适当惩罚措施,对逃课行为进行限制,从而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4.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浅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浅析摘要大学生逃课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就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结果,分别从学生、学校、教师各方面。
阐明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逃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大学校园,实现大学梦。
但是,有不少大学生在各种原因下出现逃课(指无正当理由不上课的情况)现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逃课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频繁逃课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今后进入社会发展也会有困难。
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一)学生自身原因(1)生源素质下降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入校门槛降低,致使生源素质和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一些在高中时属于中下等生也能进入了高校学习,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不太自觉,缺乏自主学习,自由散漫的思想很容易使他们选择逃课。
(2)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好多大学生在选报专业和志愿的时候,是“学生管考分,父母管志愿”,相当一部分家长朋友过多的考虑了是否好就业?就业前景如何?而忽视了学生本人的兴趣、特长以及喜欢的专业。
也有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到校之后才真正了解所学专业,此时有一部分学生会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或对其专业不感兴趣,这样就会导致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于是产生了反感或抵触情绪,置身于一种不积极主动学习或厌恶的情绪中,逃课也就自然而然。
(二)学校因素(1)学生逃课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学校的管理有关目前高等院校的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另外,使用教材的陈旧、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不改进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使学生感到大学学习就是他们的“后中学时代”。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一)制度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很多对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更新滞后,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这使得许多大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常常逃课。
也有部分学生为了以后的发展,去学一些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比如考证等,为将来积累资本。
(二)管理原因高校扩招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
然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教学管理资源并不能与人数的发展成正比。
大班上课,学生过多,为考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也不理想,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内容,于是感觉上课不上课区别不大,选择逃课。
同时,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出勤也疏于调查,使得学生逃课更加肆无忌惮。
(三)教师原因1、教师缺乏个人魅力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上课有直接的关联。
有些老师讲课没有特点,不能吸引学生。
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听人格魅力强、博学多才、表达清晰、照顾学生情绪的老师。
如果任课老师讲课毫无新意,不管效果,便不能把学生拉回课堂。
另外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足。
2、老师教学方式单一,照本宣读课本大学授课老师均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所讲内容均有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大学授课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借助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采用PPT投影。
对于老师来说一方面减少了其备课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投影光线昏暗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四)学生原因1、学习动机不明显学习动机是激励人們去行动的心理动因,是认知学习的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之一。
大学生逃课特点及原因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特点及原因对策分析随着大学生数的增加,大学逃课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而今,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那么,大学生逃课特点及原因对策分析是怎样的呢?首先,大学生逃课的特点:1、流于形式的作业和讲义的出现。
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些老师常常将课堂ppt打在网上,演示文稿亦是如此,而这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网上提供的材料没什么区别,所以既然我已经将课件打出来放在网上了,那么我不去上课,将来考试时看网上提供的点也没问题。
2、课程质量不齐同样是讲同一门课的老师,由于讲课能力等不同的原因导致其课堂的质量也有所差异,有些教授课堂上的互动非常多,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有些教授则课堂相对比较枯燥,只是靠讲课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话,学生上课就会感到无聊,就很容易逃课。
3、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大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还需要自己去探索更多的资源,如国外优质学术论文、经典学术著作、国外优质学术视频等,可能不仅需要在图书馆中找寻它们,也需要在学术网站上去查找,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在学习上得到更多的成就,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不重要的课程。
其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1、心理上的原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这个微小的学习环境之前,大多数人都面临失去了原先生活规律的心理压力。
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表现自己能力不足、觉得自己不能够适应这个环境等问题,这时候,做某些事情比如逃课也许可以缓解这种压力。
2、经济上的原因有些学生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差,而不得不去打工,时间比较紧张,故而无法顾及到所有的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逃课来确保自己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供养自己和家人。
最后,大学生逃课的对策:1、教师方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串讲,以有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尽可能地避免逃课的情况。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屡见不鲜的“正常”现象,一些学生叫嚣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在应该上课的时候逃之夭夭、不见踪迹。
大学生逃课现象俨然发展成为一种“逃课”文化,且随着年级的增加成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大四出现没人上课的现象。
其波及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令人觉得难以置信。
大学四年下来,没有一个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逃过一次课。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上课时间躲在宿舍或者忙他们自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而不去上课呢?经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们的交流与自己的思考,我认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大学期间无人监督的学习环境。
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且有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监督与督促。
由于学校通常与学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如果有一次逃课,学校能跟学生家长反映与互动交流,通过二者的共同努力可以基本避免逃课现象。
而在大学阶段,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以及学校与学生联系较少,与学生家长更是鲜有联系,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管制是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产生逃课心理。
二、经过了中学学习的紧张期,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大学与中学阶段有着明显不同,中学生学压力大、学习任务重,高中生以考上大学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与动力;一旦上了大学后,一下子丧失了目标,面对宽松的环境感到无所知从,宣称“享受”大学生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三、从众心理。
当一个学生周围有很多学生不去上课时,一些想去上课的同学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大家都一样,少上一次课没有什么关系,导致跟风逃课现象的产生。
四、大学生课外活动较多,特别是一些同学加入了很多社团,当忙于课外活动的他们遇到活动与上课时间冲突时,不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一些同学便选择逃课。
五、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
目前大学招收学生,进大学很难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与选拔,但从大学毕业很是容易,这使得一些学生只为熬到毕业那天,得过且过。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逃课现象的出现也不例外,它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外界宽松的环境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上课时间“逃”与“不逃”取决于学生自身,外界因素只起着推动或某种催化作用,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逃课现象,关键在于使大学生自身真正对上课重视起来,自觉地去上每一节课。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大学生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但是,在大学校园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学生沉迷网络,忙于恋爱,逃课等现象已让人习以为常。
为什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大学生们却不好好利用,反而连基本的课都不愿去上呢。
总而言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
大学生们刚从被称为地狱式的高中跳出来,很多人不习惯没有升学压力的生活,开始放纵自己。
我想这也是许多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我们的应试教育主要在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
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三的时候目标明确,就是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要上好大学就得拿高分,要拿高分就得努力学习。
渐渐的学生们就成为了考试机器。
他们不懂得人生的意义,不懂得自己将来需要什么,长达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家长们也受社会上读书上大学的主流思想的驱动,每天督促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人格教育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孩子的内心的情感世界等。
这就是很多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多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的原因。
另外学校也以升学率为招牌来提高知名度,他们根本不会去做对他们发展没有任何利益的学生的素质教育,往往都是加班加点的让学生多做题,多考试。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生活迷惘,随之产生的就是厌学,沉迷网络等现象,逃课自然就多了。
第二,部分大学扩招后产生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
现在的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他们得到的国家政府的补助很少,经费大都来自学生的学杂费。
所以他们要把学校建大,招收更多的学生从而获得更强的经济力量来维持学校的发展。
结果就是很多学校把办学的本质忽视了,没有看到为社会培养人才才是办学的首要目的。
很多学校就盲目的新增专业,抢生源等。
学生来到学校后发现大学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老师水平也良莠不齐,自然也会促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而宁可待在寝室睡觉也不愿去上课。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经成为了一种逃课口号。
目前大学生逃课已由一种现象衍变了一种教育问题。
要知道大学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自己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大学是迈向社会的阶梯,人生的有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放纵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现象的分析,制定出政策使学生回归课堂,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大学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逃课定义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 “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更多的学者把学生的逃课分成两种: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
所谓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去上课的一种失范行为。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实质不听老师讲课,做其他事情。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许多人都疑惑:现在的大学课堂怎么了?现在的人学生在做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到课率不足2/3甚至不足一半的课堂;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不少学生收发短信、听MP3等等,老师在讲台上演单口相声。
在高校里,尽管学校和教师都在为遏制逃课,提高出勤率而努力,但效果不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逃课与反逃课”“战争”依然在上演。
2001年《人民日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的占82%,经常逃课的占l1%,从不逃课的仅仅占18%。
一些研究者认为,隐形逃课几乎涉及全体学生,大部分教师遭遇的经常是一个人表演的尴尬局面。
不逃课的大学生几乎成了大熊猫级的动物。
大学校园也盛行“想不旷课都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不逃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的大学生活”、“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等诸多“经典名言”,这些也说明了逃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时尚”近日,一组辽宁大学某堂课上仅3名学生去听课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安徽某大学的3名大二学生,还办起了“逃课网”,供学生交流逃课心得。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近几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来愈泛滥,大学校园里从没逃过课的学生几乎没有。
尽管学校与学院采取了诸如课堂考勤等解决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凤凰网上,甚至有一张图片画的是大学教授防学生逃课,用自己头像做试题考学生是否认识。
这是一件多么滑稽,但又使人深思的事啊。
接下来,我将说说致使如此多的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我对逃课的态度。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一)个人方面首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不喜欢。
据一项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及专业感到满意的人仅仅只有4%,没有一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很满意。
虽然这个调查不一定具有全部的代表性,但至少反映了一些情况。
相当一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学校和专业不满意,以至于不愿意去上课。
其次,逃课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与懒惰心理。
有的时候,由于天气的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大学生更愿意呆在寝室,追求更加随意,自由的生活,而由此导致的懒惰心理越来越严重,有的大学生甚至“成了宅男宅女”。
最后,大学课堂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并不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
因此便产生了大学知识无用的观点,自然也就不愿上课,浪费时间了。
(二)学校方面首先,大学课堂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教师不能以相对生动的方式展现知识的话,课程就会显得枯燥无聊,缺乏吸引力。
特别是有的大学老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照本宣科,缺乏相应的教学水平,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使得大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逃课率自然就高了。
其次,高校“严进宽出”,逃课不影响毕业。
大学生经历高考这个历练,辛苦了三年进入了大学,到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是“严进宽出”的,大学考试即使你经常逃课,但在考前抱抱佛脚一样的可以过,有的甚至可以拿高分,逃课也不影响毕业。
因此,逃课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教学质量差。
大学以研究为主,教师的职称等都是以研究成果来评定的。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逃课现象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看待学习的态度。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透视,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的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大学生逃课现象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在这种行为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心理原因。
每一位大学生都需要面对学习的压力和困难,但有些学生却无法顶住这些压力,选择逃避,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以下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一些主要心理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对于老师讲的内容感觉枯燥无味,难以持续关注下去。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课堂。
2.缺乏自信心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心,总是怀疑自己能否掌握好课程内容。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课堂,从而避免面对自己的不足。
3.困境心理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他们容易陷入困境心理。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他们就会选择逃避课堂,从而通过逃避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需要采取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1.加强师生沟通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逃课行为。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设置奖励机制学生有时需要外部激励,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奖励不必是高额奖金,可以是一些小奖品,如学习笔记本、优秀学生证书等。
3.建立学习辅导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学习辅导机制,以帮助那些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的学生。
这种支持可以包括个人辅导、小组辅导、图书馆和学习中心等。
三、总结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逃课的背后也隐藏着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建立正面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考试和学习中的挫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大学生逃课的检讨
大学生逃课的检讨引言在大学生活中,逃课是一个让很多学生陷入困惑和焦虑的问题。
虽然逃课可能给我们带来一时的自由和放松,但它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学习成绩下降、知识缺失以及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逃课行为,并找出解决之道。
逃课的原因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缺乏学习动力:对某些课程缺乏兴趣或抱有轻视态度,导致缺乏学习的动力。
2.拖延学习:大学生往往面临压力较大的学业负担,忙于完成作业、准备考试等任务,导致学生选择逃课来减轻压力。
3.社交活动:某些社交活动如朋友聚会、社团活动等诱使大学生选择逃课。
4.教学质量: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让学生感到无聊或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逃课的后果逃课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还会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1.学业受损:逃课会导致知识掌握不全面,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综合评价和升学就业机会。
2.就业竞争力下降:逃课会导致在专业方面的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从而使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
3.自律能力下降:逃课习惯容易延伸到其他方面,如工作、生活中的拖延等,从而导致自律能力下降。
4.人际关系疏远:逃课可能会导致与同学、教师等人际关系的疏远,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和网络资源的获取。
解决逃课问题的方法面对逃课问题,作为大学生应该及时采取行动来解决: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寻找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案例,增加对知识的兴趣。
3.合理规划时间:建立科学的时间管理体系,合理安排学业与社交活动,避免时间浪费和拖延学习。
4.寻求帮助与支持:与老师或同学积极交流,寻求学习上的帮助与指导,共同面对困难。
5.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6.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保证每门课程都能充分学习掌握。
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因素、高校教育管理两方面入手,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学生逃课的对策:帮助学生悦纳自我;积极开展专业教育;提升教学在教师评价导向中的地位;促进各项制度科学化。
标签:大学生;逃课;归因分析;解决措施当前,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高校学风中的突出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有关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过逃课的经历。
这种大学生逃课常态化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逃课者自身和高校管理。
从第一个方面讲,逃课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第二个方面讲,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构成了逃课的客观因素。
一、逃课原因1、逃课的主观因素(1)厌学情绪。
厌学,是逃课主观因素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而这个因素又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大学生中。
低年级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往往不能正确接纳自我,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价值观的态度和评价常常处于摇摆之中,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基础太差,就容易失去自信心陷入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之中,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缺乏专业认同感,导致对课程学习产生抗拒,从而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情绪。
(2)目标建立失败。
丧失学习目标是逃课的又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一些学生在高中时,在老师家长和高考的压力下,能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大学相对宽松的管理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外在督促,加之没有了升学压力,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就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激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外的行为上,如打游戏、上网、谈恋爱等,从而对上课形成无所谓的态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形成习惯性逃课。
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逃课的学生实际上是宅在宿舍打游戏、或者睡懒觉、或者各种社团活动、兼职等,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过程中。
(3)消极同伴效应。
从逃课行为上看,同伴群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同伴效应指邻近的平等个体之间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相互作用时,其中一个体的行为及决策受到同群者行为及决策的影响。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及对策
中国电力教育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堂传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平常,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教师通过课堂讲课“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通过课堂听课“得道、获业、明智”。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 无论重点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学生逃学旷课现象却普遍发生。
教学与管理中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克服大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
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课? 不想上课的学生有哪些? 他们把本该上课的时间都用在做什么事情去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探索和思考,以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一、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逃课”是学生主观意愿决定的行为,即在非特定条件下(因病或客观性紧急事务)学生作出的逃避课程的决定并付诸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里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公共课逃课率已达50%以上。
[1]逃课是一种表面现象,大学生是有着自主意识的成人,面对如此大量的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学生逃课的原因非常必要。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1)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成长意识和能力的缺乏也是影响其学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成长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年代,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没吃过什么苦,并且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由父母安排,所以缺乏自主成长的心理需要和相应的能力。
其中不少大学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在老师和父母的牵引、扶持下跨越了人生第一难关——高考后,他们以优胜者的姿态进入高等学府,没有了老师的督促、父母的管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多了,紧绷的神经一下放松了,而懒散也随之接踵而至。
(2)学习态度不端正。
这类逃课的学生往往是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带着“混文凭”的思想,学习没有动力,缺乏竞争意识,学业上只求“60分万岁”,生活上追求享乐。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对于逃课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调研发现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包括课程内容无聊、老师讲课枯燥、课程安排冲突等。
另外,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成为诱惑,让学生更容易选择逃课而不是坚持上课。
此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学或利用其他资源也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因此也对课堂不太重视。
其次,逃课对大学生学业和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逃课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不全面,影响学业进展。
同时,长期逃课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调研中,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制定更加严格的考勤和评分政策,督促学生认真上课。
另外,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学校可以设立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对老师和课程进行评价,帮助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引入更多实践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
总之,大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
改进教学方式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逃课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逃课现象浅析
摘要大学生逃课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就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结果,分别从学生、学校、教师各方面。
阐明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逃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大学校园,实现大学梦。
但是,有不少大学生在各种原因下出现逃课(指无正当理由不上课的情况)现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逃课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频繁逃课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今后进入社会发展也会有困难。
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1)生源素质下降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入校门槛降低,致使生源素质和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一些在高中时属于中下等生也能进入了高校学习,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不太自觉,缺乏自主学习,自由散漫的思想很容易使他们选择逃课。
(2)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好多大学生在选报专业和志愿的时候,是“学生管考分,父母管志愿”,相当一部分家长朋友过多的考虑了是否好就业?就业前景如何?而忽视了学生本人的兴趣、特长以及喜欢的专业。
也有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到校之后才真正了解所学专业,此时有一部分学生会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或对其专业不感兴趣,这样就会导致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于是产生了反感或抵触情绪,置身于一种不积极主动学习或厌恶的情绪中,逃课也就自然而然。
(二)学校因素
(1)学生逃课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学校的管理有关
目前高等院校的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另外,使用教材的陈旧、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不改进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使学生感到大学学习就是他们的“后
中学时代”。
正是这些原因,使学生充满了厌学情绪,因此选择逃课,以逃避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
(2)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不协调也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因素
一个学校抓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只安排教师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只传授知识,对学生的其他方面不管不问。
而负责学生管理的则想学生多从事社团活动不顾上课。
很多学生愿意从事社团活动或系里安排的工作,因为这样在年终评优、评先或是奖、助学金都会优先考虑的。
遇到元旦国庆等节日,有的系里面直接停几次课进行排练节目,这种做法无疑让学生们认为不上课很正常。
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不协调不合作给了部分学生逃课的机会。
(三)教师因素
最近几年学校学生规模成倍增长,导致教学资源紧张,管理落后,由于学生教师比例过高,一部分高校课程授课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教学效果呈下降趋势,工作量过大,教师无暇接触和指导学生,没时间自我“充电”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部分年轻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上课就是照本宣科,讲课内容仅限于书本,学生听着“没意思”感觉就是自己看了一遍书,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
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停留在八、九十年代受教育的水平上,传统的教育模式阴影依旧笼罩在教师们的身上,上课循规蹈矩,知识丰富却缺乏灵活性、趣味性,与学生互动较少,使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沉闷。
二、大学生逃课对策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初入校门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生活的新环境,由于找不到恰当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制力不强容易出现逃课现象。
因此,辅导员和教师应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针对贫困学生要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处理好学习和兼职之间的关系。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制定正确的就业期望,合理定位就业目标。
(二)加强学校管理
(1)落实管理制度,把好考勤关
高校对于学生逃课都有相应的处分条例,然而,在真正的管理中,有关制度却无法落实。
有些教师上课不考勤,也有的教师对于经常缺课的学生不管不问,学生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考试就能过关。
这樣更纵容了学生逃课。
(2)合理安排课程
大学生逃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应对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滞后,在市场为主题的今天,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及价值目标多元化,他们期望学校提供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课程,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增加选修课比例,在选修之前最好能安排学生试听,这样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认可的教师,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其自主学习。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良好的品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实施主体教育,目前教育体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的人才。
教师本人要不断的“自我充电”掌握专业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
再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教师根据所授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启发,这样增加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教师也可以由此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最后,教师要把好考试关,教师在考试试卷的题目上既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又要考察对概念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学生逃课。
大学生逃课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深入研究后则是学生、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综合的结果。
学校要注意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认真落实学校的考核,考勤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