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合集下载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频繁逃课,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探讨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某一所大学抽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1.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有30%的学生逃课频率高于一次/周。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且一些学生逃课频率较高。

2.逃课原因对于逃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兴趣:约有4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不吸引人、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有关。

(2)时间安排冲突: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与其他活动时间冲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活动和任务,时间安排的冲突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

(3)学习压力:约有2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也是他们需要的。

3.逃课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知识缺失: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该门课程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2)交流机会减少:逃课使得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机会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3)成绩下滑:逃课频率高的学生往往在该门课程上的成绩较差,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也给教育管理者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大学生逃课的调研。

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00名大学生参与。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逃课的频率、原因、影响和控制方式等。

调研结果:1. 大学生逃课的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逃课了一次以上,其中有近30%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逃课。

2.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包括:缺乏兴趣(51%)、无聊(25%)、不重要(15%)和个人原因(9%)。

3. 大学生逃课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逃课会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85%),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影响就业前景(12%),而有少数学生认为逃课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3%)。

4. 大学生逃课的控制方式: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逃课现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用性(45%)、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30%)、增加考勤机制和惩罚措施(15%),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逃课行为需要个体自律(10%)。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逃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和无聊,而逃课行为对学习成绩和就业前景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逃课现象,我们应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采取一定的考勤机制和惩罚措施。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大学生逃课的情况,并针对其原因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学校和教育管理者能够借鉴这些调研结果,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减少逃课现象的出现,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应该自律,认识到逃课的不良影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只有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逃课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本调查报告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对策措施。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调查以在线问卷形式发放给本校500名大学生,其中包括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深度访谈:选择了5名主动逃课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逃课的原因和动机。

三、调查结果1.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60%的受访大学生承认曾经逃过一次或多次课程,其中有20%的学生表示经常逃课。

2.逃课原因多样: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无聊枯燥的教学内容:约40%的受访学生表示,部分课程的内容不具有吸引力,导致了他们对上课产生了抵触情绪,选择逃课。

b.重复内容的讲解:有30%的学生认为,一些课程中教授将内容过多地重复,与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符,因此选择逃课来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c.心理压力和焦虑:约20%的学生表示,他们逃课是因为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其他个人压力,需要通过逃课来缓解。

d.其他原因:剩余10%的学生逃课原因包括与同学约会、没有对上课的重视等。

3.逃课行为对学生学业和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逃课行为会给大学生的学业和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a.学习成绩下降:约一半的受访学生逃课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被迫进行额外的学习弥补知识。

b.缺乏交流和合作机会:逃课使得学生错过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c.职业规划受影响: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可能影响他们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未来职业规划。

四、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针对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得课程内容更为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范文篇一: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文章摘要:大学生一直以来是被家庭、社会、国家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呢?事实上,在当今的大学中,上课已经成了很随便的事情,逃课之风更是风靡所有高校。

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心理,如何正确看待逃课现象,如何通过调查分析来引起大学生本人的反思,如何从逃课现象中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这些都是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反思。

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似乎并不珍惜这种机会。

原本备受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学生们进入大学就如同出了笼的小鸟,远离了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管教,感觉获得了自由。

然而,大学也是学校,学习仍然是大学的主旋律。

甚至很多学者和教授都说过:大学应当是学生时代最苦的阶段。

因为大学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储备。

但实际上,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同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学过的太轻松,太自由了。

逃课成了无法根治的顽疾,上课是要看心情来决定的。

而且从大四的学姐学长到大一的新生,都流传着诸如:“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等等逃课宣言。

无论如何,逃课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大学的重要现象。

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作为每一个家庭将来的顶梁柱,作为未来社会中的中上层群体。

大学生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偏离传统的观念和认识。

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的增加,而大学生的质量却在各种报道中被贬的越来越低。

社会已经不再信任我们这个群体,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更应当时刻反思我们当前的行为,意识到我们将来所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分析众所周知,当今在大学校园里,逃课的现在普遍存在,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然而逃课现象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有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针对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做了一次调查。

根据调查搜集的各种资料统计来看,其中,偶尔而逃一次课占73.19%,一周逃一两次课占8.70%,一周逃三四次课占13.04%,一周逃五次或五次以上占4.35%。

由此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和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们根据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1.大学生逃课与性别相关根据我们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统计显示,男性大学生逃课比女性大学生逃课严重,其中,在男生方面,逃过课所占比例高达68.2%,没逃过课的占31.8%;在女生方面,逃过课的占63.6%,没逃过课的占36.4%。

由此可见,在当今大学生中男生逃课现象比女生逃课现象严重。

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觉得这个应该与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做事比较随意,而女生相对于男生来所说比较认真。

2.大学生逃课与年级相关我们的调查同时针对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其中包括大一、大二、大三的大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大一学生逃课频率最低,大二逃课最高,大三逃课比率较低。

对此,我们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根据我们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下几点结论:大一学生刚从高中毕业,对学习的兴趣较高;大二学生由于觉得大学生活与以前所憧憬的大学生活有所不同,所以失去了那份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追求,觉得所学的知识太过泛,没什么用;到了大三,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投入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从而逃课的频率越来越低。

由此可见,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好的学习目标,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不管我们是所在的年级,我们都不能以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学习,因为大学的学习对我们将来面对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活更是我们学到好的职能的最好时机。

论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论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摘要大学生隐性逃课非常普遍,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教学的重点在课堂,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隐性逃课在现实中被忽视,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培养人才。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某某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分析, 我们了解了各种隐性逃课现象以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态度差异等。

通过分析这些调查结果, 提出缓解隐性逃课现状的对策,以减少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进而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使该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输送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逃课;对策1引言1.1问题的提出1.1.1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普遍相对于显性逃课,隐性逃课范围之大,可以说几乎涉及大多数学生。

[1]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

但前人对显性逃课的研究远多于对隐性逃课的研究因此,本次对隐性逃课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1.2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情况严重虽然各个高校都有一套考勤制度,但这只能对显性逃课产生一定的作用,对于隐性逃课则完全无效。

然而隐性逃课却比显性逃课更加严重,也更具危险性,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1.1.3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危害性大大学生隐性逃课对学校学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危害大。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又以课堂为支柱,大学生的严重隐性逃课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最终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不利于高校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这一重大任务的完成。

因此,隐性逃课应当引起重视。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程芳玲、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轻工救育,2004(4).隐性逃课不是个别现象,它的影响也不只限于学生自身,它对教师、高校乃至于社会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客观了解隐性逃课现状,探究隐性逃课原因,并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激发大学生上课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率。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该文结合大学生选课的现状,分别从学生、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对大学生遥课原因进行解读。

并提出了解决逃课问题的对策:改革高校专业招生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深化教学管理和更新教学观念等。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举措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

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

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2005年9月,对山西某大学的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为50.5%。

2.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

3.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据2006年3月的《21世纪人才报》报道,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政治理论课占54.8%,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

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占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而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高达15%以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探讨逃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近40%的人称逃课频率在每周一次以上。

这些数字显示了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二、逃课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有近50%的人表示他们逃课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放松。

大学生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渴望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压力。

其次,约30%的人逃课是因为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觉得无用。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表示逃课是为了追求社交活动和娱乐,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

三、逃课的影响逃课现象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逃课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逃课的学生往往错过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点,难以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逃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频繁逃课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和目标。

此外,逃课还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

四、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克服逃课的诱惑。

4.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逃课问题。

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四: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策略及措施
⑴:重视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校园文化建设
⑷: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确保上课的灵活性 ⑸: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点名制 ⑹:优化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灵活性
五:初步计划
⒈收集资料编写问卷 ⒉发放问卷,寻找处在不同地区的高校同学,让他们帮忙发放问卷
二、具体研究内容
1:大学生对逃课的看法
:有些课不得不逃
: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偶尔逃次课无所谓
④:逃课是不对的
2:逃课的现状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逃课情况与年级的关系
:逃课情况与职务的关系
:逃课情况与性别的关系
④逃课与学校⑤⑥⑦
3: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的分析
1:老师讲课无聊 不喜欢 2:课程本身无聊 3:确实有事, 4:只是不想上课 5:上课没有收获 自习会更好 6:老师不经常考勤 学校管的不严
7:很容易过 老师会划重点
8:天气的原因,比如冬天比较冷,早上不想起床,夏天下午热,不想出去被

9:心情的原因,比如失恋了,心情不好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
2文献法:分类阅读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历史
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性结论或者问题,寻找新的 思路。
⒊问卷回收并进行筛选与整理
⒋进行数据统计并得出结论 ⒌通过查阅资料,参考文献对数据进行解释
2、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研究的意义
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进入了大学以后就可以自由自在,上不上课完全可 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但是大学生的身份依然为学生,课堂学习依旧是其日常生活中 永恒不变的主题。然而,众多因素却使得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变得日益泛滥,给高校 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让我们 进一步认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为规范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改进大学生教育教学 管理工作提供实证参考。

关于大学生逃课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状况的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船舶101姓名:高佳彬学号:011005107关于大学生逃课状况的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必将作为中国社会的脊梁,但是,随着进入大学,相对宽松的自主支配时间多了,许多同学表现出来各种迷茫,当不少女生沉迷于形形色色的电影、电视连续剧时,男生痴迷于各种游戏不能自拔,而逃课更是他们对大学迷茫的一个普遍体现。

针对这一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我的报告将从当代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危害、原因及解决的建议分析这一现象。

一从当代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如今的大学,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不逃课才是一件极为奇怪的事。

那么,如此猖狂的逃课运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通过调查,我们先对大学生逃课的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本次调查发出100份问卷,收回60份。

主要针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经整理有效。

以下是几个主要问题的统计: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么?抽样调查表明大学期间从不逃课的占20%,逃课甚少的占25%,有时逃的占33.3%,而经常逃的也占有11.7%。

您一般逃的是哪类课程?抽样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所逃课程都是通识选修,而对于专业课还是比较少的,仅占了8.3%。

您觉得逃课可以理解么?抽样调查表明认为大学期间逃课可以理解的占30%,不可以理解的占38.3%,而觉得不好说的占31.7%。

然而奇怪的是,逃课的同学也认为不该逃,那么他们又是为什么逃呢?我们将在下面详细阐述逃课的时候一般去做什么呢、抽样调查表明大学期间45%的人逃课是为了上网。

觉得课没意思的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既然那么多人选择逃课,那么他们所逃课程的考试情况怎么样呢?您所逃课程的考试?调查表明,逃课不逃课考试都是很容易过的,那么,上课不上课又有何差别呢?调查浅分析:以下是我们小组根据调查得出的一点结论,对于逃课,大家都是觉得自己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觉得上课用处不大,而且其所逃课程集中于通识选修一类只需及格就万岁的科目上,只要学分到手,考试及格就行,自然不会深入学习。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研究背景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科知识是学生获得证书和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上课听讲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

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找出解决逃课问题的有效方法。

调查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问卷征求了全国20所大学的500名学生对逃课现象的看法和原因,访谈针对逃课现象比较严重的3所高校的3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查结果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约85%)都有逃课的经历,而且逃课的频率相当高(约每周1-2次),其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期间曾做其他事情(如玩手机、睡觉等)而非认真听讲。

原因多种多样对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调查中出现了众多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个人原因。

如感到课程内容无聊、不喜欢上课的教师、精神状态不好等。

2.学校或课程设置原因。

如课时过长、排课冲突、课程与就业没有关联等。

3.社会环境原因。

如周边环境不佳、同学很多都逃课等。

4.教师授课方式原因。

如教师授课枯燥、讲课太快或太慢、洋洋洒洒地讲一堆不相关的东西等。

逃课问题的影响虽然逃课看起来像是一种自由行为,但实际上会对学生及其未来产生不良影响:1.影响学业表现。

逃课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和知识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错过宝贵的听课机会和交流机会。

2.影响未来发展。

大学学习是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成功的基础,逃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位获得。

3.影响自我认知。

逃课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自己“没教养”、“没规矩”,影响自信心和自尊心,加重学习及生活压力,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建议: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听课的观念。

要重视上课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如感觉上课无聊,可以主动跟老师交流、向高年级学长学姐请教等,从而刺激自己学习兴趣。

大学生逃课问题-现状与缘由

大学生逃课问题-现状与缘由

大学生逃课问题:现状与缘由大学生逃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对H大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了大学生逃课的程度、类型、时段、去向、形式、理由等。

并从大学生心理、认知、兴趣、压力等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标签:大学生;逃课;隐性逃课一、绪论在大学里,逃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逃课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流行语指出: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

那么,大学生逃课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逃课呢?是个人原因还是环境所致?本文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为基点,通过对H大学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和随机访问,试图对逃课现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对逃课原因进行深层次多层面的剖析。

通过对逃课现状的统计和逃课原因的分析,以期能较准确较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逃课情况。

在展开调查和统计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逃课进行说明。

逃课这一行为一般有两种界定:一种是主观上有意说,即并非由于客观原因,而是主观上不想上课;另一种是客观上存在说,即应该上的课没有去上。

考虑到主观上有意说很难划分清楚怎样才算“主观上有意”,而且很多学生在逃课时都会找出各种理由,且很难判断这些理由的真假,也很难判断这些理由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因此,本文中所用的逃课的行为更接近于客观上存在说。

即:除非有很明显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不然应该上的课没有去上都算作逃课。

二、研究设计、调查方法与样本结构本文资料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

不过,考虑到逃课资料的获取单靠问卷法很难全面深入,所以在有关逃课原因资料的获取上,除通过问卷法获得外,还采取了随机访谈的方法。

问卷由22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学生逃课原因,逃课时段,逃课方式等情况。

问卷问题设计思路是:首先设计有关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其次设计有关学生逃课情况的问题,然后设计有关学生逃课原因的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回收率100%,之所以能全部回收且全部有效,一是采取跟踪方式,填答者有不懂的问题可向问卷发放者咨询;二是问卷问题不复杂,而大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够胜任问卷的填答。

大学生逃课现状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状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对于大学,大家都不再陌生。

而大学里最引起大家关注和争议的莫过于逃课这件事。

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逃过课,挂过科,都会成为大学的遗憾。

而逃课,其实并不只是一种大学的潮流,不只是盲目从众跟风。

这种现象的产生并渐渐成为习惯跟大学的教学方式、大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大学课程的安排都有很紧密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的部分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活逃课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可如今,我国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

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体系,更是会影响到大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大学生逃课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种浪费无论是大学生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同时这也反映出在授课中的某些科任老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课程乏味,泛白,脱离实际,使教学质量总处于低下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方式和形式进行改进。

一、调查的对象及其相关情况本次调查涉及我们学院会计、市场营销、国贸、物流还有工商管理五个专业中的100名学生,其中,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各占50名。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25日~2012年5月28日,由于时间较为仓促,且调查的范围是在桂林理工大学的雁山校区,大三、大四学生所在的人数较少,并多以在外实习为主,故此次调查并未涉及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是通过问卷形式的随机调查。

向我们学院的五个专业随机抽取大一及大二的100名学生发放问卷,收回100份,回收率达到了100%,通过对问卷的筛选及整理,无效作废问卷为0份。

为了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我们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三、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大学生逃课的频率、选择逃的课程、逃课的原因及逃课后的去向以及对逃课的态度、对减少逃课行为的改进方案等。

大学生逃课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状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逃课现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逃课对个人学习和成长,以及教育系统的运行都有不良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呈现我们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结果和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不同大学中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查。

总计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生逃课的频率,主要原因,对逃课的惩罚措施,以及建议改进逃课现象。

调查结果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逃课现象。

超过6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前一学期至少逃了一门课。

其中,20%的学生逃过3门及以上的课程。

此外,27%的学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选择逃课。

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32%)。

其他主要原因包括:有其他重要事情要处理(28%)、觉得该门课程无关紧要(24%)、感到课堂教学效果不好(11%)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逃课是因为缺乏出勤监管(5%)。

惩罚措施在问卷中,我们也询问了学生对逃课的惩罚措施的看法。

8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学生逃课。

其中,最常见的措施是扣除学分(36%)、增加考试难度(22%)、限制参加考试(18%)等。

此外,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提高课堂吸引力和互动性来减少逃课现象。

改进建议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改进逃课现象的建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直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加强班级管理和减少缺勤监管漏洞,对逃课行为及时发现并惩罚。

4. 提高学校对逃课问题的关注度,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遏制逃课现象。

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主要原因。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 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然而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承担更大责任, 发挥更大作用时, 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不向任课老师请假, 有意不到课堂上课的逃课现象。

“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等关于逃课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

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 甚至成为了一种所谓的“潮流”。

然而, 学生逃课的现象, 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使得逃课现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剖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 了解现代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并就大学生逃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高校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改进高校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从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成长环境。

三、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

(二)调查内容(三)调查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采用分层抽样法。

3.个体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深入访谈, 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 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4.二手资料调查通过学校组织的考勤情况、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进行研究。

(四)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四、调查结果(一)基本资料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男生所占比例为53%, 女生为4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来自城市的同学所占比例为27%, 来自农村的占46%, 来自乡镇的占2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是学生干部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7%, 不是学生干部的占63%。

(二)针对所有参与同学的调查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对于逃课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持是与否相反意见的同学各占50%。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三篇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三篇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三篇寄语: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

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三篇,请大家参阅!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

摘要:现今,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呈现出一种快速蔓延的趋势,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五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在读本科生进行关于隐性逃课的调查,分析了南宁市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找出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研究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并给老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给学生的自身成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隐性逃课现状产生原因对策危害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本领,然而隐性逃课却给学生自身、老师、家庭和社会等很多方面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我们所说的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形在而神不在”,学生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在上课时做着玩手机、聊天、发呆走神和看课外书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

本调查通过对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在内的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在读本科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21份,占调查问卷总数的84.2%,调查问卷分析结论如下:(1)基本信息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收集的有效问卷数量分别占了22.80%、18.52%、20.90%、18.76%和19.00%。

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人数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别占52%和48%;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人数分别为111人、116人、105人和89人。

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理工科学生人数有199人,文科类学生达到222人。

(2)隐性逃课行为1、通过调查发现,有68.62%的学生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隐性逃课的概念,说明大学生缺乏对隐性逃课的相关知识。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问题及应对策略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问题及应对策略

如何看待⼤学⽣逃课问题及应对策略2019-10-16内容摘要:近⼏年,我国⾼校的⼤学⽣不认真上课反⽽经常逃课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和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调查,很多⾼校的⼤学⽣都有逃课的经历,逃课现象已经⾮常普遍。

因此,⼤学⽣逃课现象已经成为每个⾼校教学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重点探讨和分析⼤学⽣逃课现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学⽣逃课现状解决措施⼀.⼤学⽣逃课现状及特点⾃从2000年以后,随着全国⾼校降低⼊学门槛扩⼤招⽣,国内⼤多数⾼中⽣都如愿以偿成为⼤学⽣。

据最新调查,我国⾼校的⼊学率已经超过75%,⾼等学校教育规模早已成为世界第⼀。

正在我国⾼校教育⾛向普及化,⼈们期待使这种教育发挥更⼤作⽤的时候,⼤学⽣却出现了“逃课”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和初中⾼中⼀样,课堂教学是⼤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不可忽视。

但是,与⼈们想象的恰恰相反,作为国家栋梁之才、中坚⼒量的许多⼤学⽣都有逃课旷课的经历,严重扰乱了⾼校教育⼯作,使⼤学⽣失去了提⾼⾃⼰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机会。

总结⾼校⼤学⽣逃课的特征的话,有以下⼏个⽅⾯。

⼤学⽣逃课的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个⽅⾯。

1.专科学⽣的逃课率明显⾼于本科⽣逃课率中专科学⽣的逃课率明显⾼于本科⽣。

经过调查得知,⽆论本科⽣还是专科⽣,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越是⼤年级逃课现象就越多。

例如,本科⽣⼤学⼀年级到⼤学四年级学⽣的逃课率分别是12.5%、24.4%、40%、50.7%等。

专科⽣的逃课率⼤⼀为21.3%,⼤⼆为35.2%,⼤三为53.8%。

所以,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国内⾼校本科⽣和专科⽣都有逃课现象,但相对⽽⾔专科⽣的逃课率⽐本科⽣还要⾼。

2.隐性逃课现象严重很多⼈都不了解或不知道隐形逃课的意思。

隐形逃课就是当⽼师上课讲解课本内容时,很多学⽣根本就没有把注意⼒放在听课上,⽽是玩⼿机,看其他书本或是互相唠嗑等现象。

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另一面,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和谐的一些现象,大学生逃课即是其中之一。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长远发展问题之一。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

标签: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对策1、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1.1男生的逃课现象较女生更为严重通过调查,男生经常逃课的占17%,偶尔逃课的占71%,没有逃课的男生仅为12%;而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占35%,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女生仅占女生总数的4%)。

1.2逃课率同年级的高低呈正比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逃课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大一逃课率为12%,大二为21%,大三为26%,大四则飙升到41%。

1.3对所逃课课程的选择性一般地,大学生在逃课中对所逃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其中专业必修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1%,政治理论课的逃课率最高,高达43%,此外,各类公共课、选修课的逃课率分别是17%和29%。

1.4隐性逃课现象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指的是在上课时,学生在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没有在课堂上。

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隐性逃课的现象。

这在高年级学生中更为严重,毕业班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达到了89%。

1.5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在学历方面,本科与博士学历教师授课的逃课率最高,分别为41%和38%,而硕士学历教师的仅为21%。

在职称方面,讲师与副教授的逃课率较低,分别是16%和20%,助教和教授的则较高,达到了31%和33%,在年龄方面30一45岁的教师授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9.7%,55岁以上的教师授课的逃课率最高,达到了44%。

大学生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逃课现象却屡见不鲜。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逃课社会实践调查。

以下为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调查背景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在我国高校中愈演愈烈,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授课效果。

为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我们决定开展本次大学生逃课社会实践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及特点;(2)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3)探讨大学生逃课现象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4)提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措施。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 调查过程(1)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2)设计问卷: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逃课情况、逃课原因、逃课影响等方面的问卷;(3)发放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发放问卷,确保调查的广泛性和代表性;(4)收集数据: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访谈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大学生逃课现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大一新生逃课率最高,达到40%,大二、大三、大四学生逃课率分别为30%、25%、20%。

2. 逃课原因分析(1)学习压力: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2)生活习惯:部分大学生作息不规律,沉迷于网络游戏、追剧等娱乐活动,忽视学业;(3)人际关系:部分大学生为了参加社团活动、兼职等,影响课程学习;(4)家庭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等因素导致学生逃课。

3. 逃课影响分析(1)对学生:逃课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影响综合素质培养;(2)对教师:逃课现象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降低教学质量;(3)对学校:逃课现象影响学校的教育声誉,损害学校形象。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一、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近年来愈演愈烈。

逃课对于学生个人和整个教育系统来说,都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影响,本调研报告对相关事实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逃课频率、逃课原因和对逃课后果的认识等方面。

针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更多细节和观点。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逃课频率普遍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访大学生在过去一学期中逃课至少1次,其中有20%的受访者逃课超过5次。

2. 原因多样性:受访大学生列举了多种逃课原因,包括课程内容不吸引、教师教学方式不合适、课堂氛围不活跃等。

3. 对逃课后果认识不足:仅有29%的受访者认为逃课会对学业造成负面影响,38%的受访者认为逃课不会对学业有影响。

四、影响分析1. 学习成绩下降:逃课使得学生无法接收到完整的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频繁逃课可能导致学生对于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对学习的自律性逐渐降低。

3. 学习氛围受影响:逃课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影响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五、对策建议1. 提高课程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责任感。

3. 重视课堂氛围建设: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六、总结大学生逃课现象对于个人和整个教育系统都是一种消极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逃课的原因和影响,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会计电算化三班,组长:号:组员:号:。

号:。

号: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

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

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
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
2005年9月,对山西某大学的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为50.5%。

2.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
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

3.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
据2006年3月的《21世纪人才报》报道,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政治理论课占54.8%,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

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
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占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而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高达15%以上。

5.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本文除特殊说明外,其他逃课均不包括隐性逃课)。

本科与专科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

毕业班,本科生与专科生的隐性逃课率分别达到了89.4%与84.4%,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大学生逃课风”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

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
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

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

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

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

“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发展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

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二)学校因素
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

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

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

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

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出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隐性逃课”现象。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长期以来。

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

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三)家庭因素
1.家长对高校现状的理解存有偏差,与学校缺少必要的联系。

高等院校向来是神圣的,在社会的眼里,它是人才的摇篮;在学生眼里,它是自由的天堂;在家长眼里,它是成功的保证。

一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子女从高校走人工作岗位是一种必然,于是把子女完全交给高校,对其情况不闻不问,与学校缺少必要的联系。

往往子女在学校出了事家长才会恍然觉悟,但已悔之晚矣。

其实,高校大多实行一个教师管理几百学生的方式,教师的力量有限。

如果缺少家长的配合,便难以做到有效的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稍差的学生就会管不住自己,“逃课风”便成为高校常见的一种群体违纪现象。

2.家庭背景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以家庭背景、就业方便自居,“60分万岁”的思想在头脑里根深蒂固,逃课、上网、睡觉、打牌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另一方面是家庭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只能利用上课时间多做一些社会兼职来帮助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举措与建议
(一)改革专业招生模式
首先,高考招生应“先统后分”。

即,先统分学科类,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分专业。

这样学生在对学科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专业。

其次,提供专业调整空间。

即,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学习之后,高校应给一些对本专业毫无兴趣而对其他专业有所成绩的学生提供转专业的便利通道。

第三,完善第二学位辅修制度,为具有更广泛兴趣和精力的学生以及有相关就业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比如,学习国际导游专业的学生若能辅修得到外语的第二学位,对以后的就业将有莫大帮助。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由于许多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对于各方面的转变会表现出一定的难适应性。

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首先,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其次,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明白大学“60分万岁”已毫无意义,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第三,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

第四,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三)完善学生的教学管理
1.推动分级制教学。

鉴于大学扩招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与水平分开授课。

如,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大一第一学期根据新生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进行分班,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授课方式,学期结束后通过考核再重新分班。

这样,既解决了教师面临的“两难困境”,又让学生学有所得。

2.完善学生考评制度。

鉴于目前大学考试制度的弊端,我们应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综合评分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大学生考评的灵活性。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注重题目的设计,尤其是文史类课程,既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情况,也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应用。

其次,在考试方式上采取口试、上机加笔试、写论文等形式,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思想”。

第三,在平时评分时加上学生的考勤分,体现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以更有效地控制学生逃课的发生。

3.完善学分制,扩大大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

为使学生合理地调整个人发展计划,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安排,针对教学体制的弊端,一方面,应大力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分制:即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学分与毕业挂钩,使学生以修满学分为标准提前或推迟毕业。

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