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粘合剂

合集下载

粘合剂

粘合剂

粘合剂(Adhesive)是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地粘接在一起的物质。

一、粘合剂的组成粘合剂是一类混合物,不同品种的粘合剂组成不同,有简单、有复杂,但粘料是粘合剂的主要组分,根据需要还配合一种或多种其他组分。

1、粘料粘合剂以称基料、主剂、是决定粘合剂性能主要组分,能起到胶粘的作用,作为粘料的物质可以是天然高分子、合成树脂及合成橡胶。

天然高分子有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等,还有无机材料如硅酸盐、硝酸盐等。

粘料的选择需考虑聚合物的特性和被粘物的特性。

2、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以热固性聚合物为粘料时,必须加入固化剂使粘合组分交联形成体型结构。

固化促进剂是加速交科反应,缩短固化时间或降低固化温度的组分。

3、增塑剂和增韧剂为了改善胶层柔韧性,提高胶层冲击强度而加入的配合剂。

4、稀释剂稀释剂是为了降低粘合剂粘度、增加粘合剂浸稳透力而使用的低分子化合物,有些稀释剂还能降低粘合剂的活性,延长粘合剂的使用期。

5、填料填料的作用是改善粘合性能和降低粘合剂的成本。

填料一般是粉末状或细短纤维状。

填料的用量要合适,否则会导致粘接性能下降。

6、偶联剂偶联剂是为了改善粘合剂和被粘物表面之间的界面强度而使用的助剂。

偶联剂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可与被粘物表面分子形成化学键合。

偶联剂又称增粘剂。

7、其他助剂粘合剂组分除上述必需的组分外,有进根据粘料的结构性质、用途还需加入防老剂、着色剂等组分。

二、粘合剂的分类粘合剂种类繁多,组分各异,有多种分类方式:1、按形态分类水溶液型、溶液型、乳液(胶乳)型、无溶剂型、固态型、膏状与腻子2、按化学成分分类1)无机:包括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陶瓷类及低熔点金属类2)有机:天然系及合成系。

天然系包括淀粉系类、蛋白系类、天然树脂系类、天然橡胶系列、沥青系类。

合成系包括树脂型、橡胶型(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聚硫橡胶、羧基橡胶、有机硅橡胶、热塑性橡胶)及复合型。

其中树脂型包括热塑性类(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类、聚丙烯酸酯类、纤维素类、饱和聚酯、聚氨酯等)及热固性类(脲醛树脂、蜜醛树脂、酚醛树脂、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

第八章、胶粘剂

第八章、胶粘剂
2.酪蛋白:又称干酪素。它是牛奶蛋白的主要成分。在 水中溶胀,加碱或加热可溶解成胶体溶液。也可作为营 养添加剂加于化妆品中。
第二节、植物型胶粘剂
1.阿拉伯胶:阿拉伯树的分泌物 2.黄蓍树胶:黄蓍树皮分泌物经加工而得 3.果胶 4.木瓜子胶 5.海藻酸胶 6.鹿角菜胶 7.淀粉
第三节、矿物型胶粘剂
1.胶性二氧化硅 2.胶性硅铝酸镁 3.硅酸钠 4.硅酮油:又称硅油、硅树脂。主要包括二甲基二氯硅 烷和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主要用作胶粘剂、非极性润肤 物质,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抗水又能让水汽 通过,用于起到柔和、滋润、避免出汗作用的护肤品中。
第四节、半合成粘合剂
1.环糊精:变性淀粉的一种,是多个葡萄糖分子相互以 α -1,4糖苷键形式连接而成,称为直链糊精。如果直链 糊精两端的葡萄糖分子也以α -1,4糖苷键环合成筒状结 构,则成为环糊精。
第八章、胶粘剂
胶粘剂又称胶合剂、粘合剂等,它们都是胶质类物质, 是各种化妆品中常用的原料之一。
在化妆品中起着如下作用:对乳状液蜜类半流体起增稠 作用;对膏霜类半固体起增粘或凝胶化作用;对乳状液 和悬浮液等分散体系起稳定作用或称胶体保护作用。另 外,还具有胶粘、成膜、泡沫稳定及保湿作用等。
胶粘剂大多是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中大多含有羟基、羧 基、氨基等亲水基团。这些高分子聚合物与水发生水合 作用时,则呈水溶液或凝胶状态,表现出不同的黏度等 性质,而具有上述作用。
3.聚乙二醇:环氧乙烷与水存在下聚合而成,无色透明 液体,可与水任意混合。作为保湿剂、增稠剂、乳化稳 定剂。
4 .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2.4-4.0万,易溶于水,可溶 于醇、氯仿、胺类、酮类。用作稳定泡沫、增稠、减少 刺激性等。
5.聚丙烯酸钠盐:用作胶粘剂、乳化体稳定剂等

粘合剂

粘合剂

一.名词解释1.粘合剂:凡能形成一层薄膜,靠此薄膜将一物体与另一物体的表面紧密地连接起来,起着应力的作用和满足一定物理,化学性能要求的非金属物质称为粘合剂2.主体材料:在粘合剂中起粘合作用并赋予粘合层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3.辅助材料:粘合剂中用以改善主体材料性能或便于施工而加入的物质4.粘合力的作用形式:化学键力,分子间力,界面静电引力,机械作用力5.取向力:极性分子永久偶极之间产生的引力6.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静电引力7.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于一切极性和非极性分子中,是范德华力中最普遍的一种作用力8.表面张力:表面区分子由于受力不平衡,产生一种向里收缩的力,即表面张力9.界面张力: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处于界面区的液,固分子都受到各自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在界面方向则受到来自界面分子力的吸引力作用,这两种引力的合力即为界面引力10.润湿状态:如果固体对界面区的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对界面区的液体的吸引力,则界面区的液体分子就有一种向固体内部收缩的张力,即合力的方向是朝向固体内部的,则液体就会进入固体内部,即润湿状态11.粘合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扩散理论,机械互锁理论,化学键合理论12.粘合剂粘合法:将不同形态的粘合剂设法均匀地分布在纤维网内,随后通过粘合剂的固化,将纤网内呈分散状态的纤维相互粘合,从而制成非织造布产品,这种方法13.热粘合法原理:热粘合加固是对混有低熔点的热熔纤维或热熔胶粉的纤维网进行热处理,使热熔物质熔融后,在纤维之间的接点处产生粘合,并在冷却后得以固定,使纤维网得到加固而制成非织造布14.粘合接头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所具有的应力称为内应力15.收缩应力:粘合层在固化过程中由于体积的收缩而产生的内应力16.热应力: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粘合层与被粘合层材料之间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产生的内应力17.偶联剂:偶联剂是能同时与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产生一定结合力的化合物二.。

第八章粘合剂ppt课件

第八章粘合剂ppt课件
第八章粘合剂

参考书: [1] 周学良,方征平等编, 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 邓舜扬编,粘合剂与密封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3] 周学良编,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4] 马庆麟编,涂料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第二节 粘合机理 一、产生粘合的基本条件
1.流动性:良好的流动性,能比较容易、均匀地分散到被粘物表面,将
表面凹凸部分填平,并在整个被粘物表面形成均匀的黏合剂薄层。 2.浸润性:粘合剂对被粘物表面必须具有良好的浸润性,粘合剂液与被 粘固体表面接触时,其接触角θ <90°。大于90°时液体不能很好的浸 润表面。 3.粘合剂与被粘物之间的作用力:粘合剂与被粘物之间形成牢固粘合主 要有三个均匀相和两个界面区域构成。界面区内的粘合作用是以离子、 原子或分子间作用力为基础。 4.粘合剂具有好的固化性:涂敷在被粘物体的粘合剂要在尽可能短的时 间内,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使其固化,将被粘物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5] 王余良、孙荣芳编,包装辅助材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
[6] 李陵岚等编,包装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包装辅助材料包括:
粘合剂、涂料、封缄用材和捆扎材、印刷油墨等。
第八章 粘合剂(Adhesive)
第一节
概述
定义:粘合剂又称胶粘剂、粘结剂和胶,是借助表面粘结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助浸润状态
二、粘合理论 粘合机理的探讨,已有百年历史,但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合
理论。
1、吸附理论:物理、化学吸附理论。比较公认的粘合机理, 但不能解释某些非极性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粘合。 2、机械结合理论:适用于多孔材料,最早的粘合理论,粘合 剂渗透形成小钩和榫头,但不能解释光滑材料(玻璃)的

劳动课教学设计 第八周 粘合剂的使用

劳动课教学设计 第八周 粘合剂的使用

劳动课教学设计第八周粘合剂的使用劳动课教学设计 - 第八周:粘合剂的使用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粘合剂的基本知识、种类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2.1 粘合剂的定义及作用- 粘合剂的定义:粘合剂是一种用于粘合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化学物质。

- 粘合剂的作用:粘合剂在工业、建筑、家居等领域中起到连接、固定、密封等作用。

2.2 粘合剂的种类及特点- 有机胶粘剂:如胶水、胶带等,具有较高的粘合强度和灵活性。

- 无机胶粘剂:如水泥、混凝土等,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抗压强度。

- 热熔胶:通过加热使胶体熔化,冷却后粘合,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 紫外线胶:通过紫外线照射固化,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强度。

2.3 粘合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根据粘合剂的种类和用途,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涂胶、粘合、固化等。

- 注意事项:- 选用合适的粘合剂,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相应的粘合剂。

- 保证粘合面清洁、干燥、无油污,提高粘合效果。

- 控制粘合剂的用量,避免过多或过少影响粘合效果。

- 遵循粘合剂的固化时间和温度要求,确保粘合强度。

- 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3. 教学过程3.1 课堂讲解- 教师通过PPT、实物等辅助教具,讲解粘合剂的基本知识、种类及使用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粘合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卡,完成相应的粘合任务。

-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 学生填写学习反馈表,表达对本次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粘合剂使用方面的掌握程度。

《材料工程基础》课件——第八章 材料的连接

《材料工程基础》课件——第八章 材料的连接

工件 接触引弧
钢焊条焊接钢材时的焊 接电弧
焊接电弧是在电极和工件间的气体介质中长时间放电的现象。 电弧引燃时,弧柱中充满了高温电离气体,发出大量的光和热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焊缝附近 基体金属
焊条
焊芯 药皮




熔化 焊缝
熔 渣 CO2↑ 保护熔池
手工电弧焊的优缺点
优点:设备简单,易于维护,使用灵活;适于多种 钢材和有色金属等,是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
熔炼焊剂:在熔炼炉中制备,成分均匀,适 于大量生产;
陶瓷焊剂: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颗粒强 度低。
埋弧自动焊的特点
焊接质量高且稳定; 熔深大,节省焊接材料; 无弧光,无金属飞溅,焊接烟雾少; 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 设备昂贵,工艺复杂,适于长的直线焊缝和圆筒形
工件的纵、环焊缝的批量生产。
栓接
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 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 件。 这种连接形式就称为螺栓连接,即栓接。如把螺母从 螺栓上旋下,又可以
使这两个零件分开, 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 拆卸连接。
焊接
焊接是一种永久性连接金属材料的工艺方法。焊接 过程的实质是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原 子的结合与扩散作用,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牢固地连 接起来。
硬钎焊
硬钎焊是指使用的钎料熔点高于480℃的钎焊。其主 要加热方式有:火焰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 炉内加热、盐浴加热等。软钎焊的接头强度不高 (>800MPa)。
硬钎焊所用的钎剂主要有:硼砂、硼酸和氟化物等。 硬钎料主要用于钎焊受力大,工作温度较高的工件。
钎焊接头的形成过程
钎焊接头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 ⑴ 钎料熔化和流入、填充接头间歇形成钎料充满焊缝

涂料与粘合剂教学课件

涂料与粘合剂教学课件
这类涂料包括清漆〔不饱和脂肪酸〕、稀 释剂〔溶剂〕、无机颜料〔金属氧化物或 盐〕。
合成树脂〔synthetic resin〕阶段
• 上世纪 50 年代后,随着石油化工业的飞速开展,特别 是高分子科学的开展,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合成树 脂品种日渐增多和成熟,涂料的开展也进入了以合成树 脂为主要原料的开展阶段。
Coating Substrate
Substrate 2 Adhesive
Substrate 1
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涂料概述 第二章 漆膜的形成及有关的根本性质 第三章 涂料中的流变学与外表化学 第四章 涂料中的溶剂和颜料及漆膜的表观和颜色 第五章 涂料的主要品种 第六章 粘合剂概述 第七章 胶接技术 第八章 粘合剂的主要品种
三、能耗问题
由于很多高性能的涂料经常需要高温烘烤,能量消耗大,为了 节约能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烘烤温度或缩短烘烤时 间,即到达“低温快干〞,也是涂料开展的一个方向。
环保涂料4E原那么:“Economy〞, “Efficiency 〞, “Environment〞,“Energy conservation〞.
平涂涂料、砂壁状涂料、含石英砂的装饰涂料、仿石涂料
按涂料的特殊性能分类
建筑涂料、防腐涂料、汽车涂料、防露涂料、防锈涂料、防水 涂料、保湿涂料、弹性涂料等
6 .涂料面临的挑战
一、污染问题 溶剂的污染
大局部涂料都含有大量的溶剂,溶剂的挥发污染了大气,尤其是热塑性 油漆。如水性涂料中使用的乙二醇醚和醚酯类溶剂是致癌物。
社,2004
第一章 涂料概述
1. 涂料的定义〔什么是涂料?〕
“涂料是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 物件外表,形成粘附结实、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态薄膜。 这样形成的膜通称涂膜,又称漆膜或涂层。〞 ?涂料工艺?

粘合剂与助剂

粘合剂与助剂

2.线型结晶态高聚物的物理状态
平均分子量(M)较低时,分子间力较小,结晶度较高,mp>Tf 平均分子量(M)较高时,分子间力较大,结晶度较低,mp<Tf
3.粘料的蠕变和应力松弛 与低分子化合物不一样,高分子化合物运动需要一定时间,因此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时,形变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应力保持
恒定时,形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应力松弛:将高分子形变固定起来,可看到随时间延长,应力降
3.侧链结构
侧链的种类、体积、位置和数量对胶层的性能有重大的影
响 4.交联度 交联度不高时,链段仍可进行运动,材料仍具有很高 的柔性;交联点增加,聚合物材料变脆变硬,即交联度增
加,材料蠕变降低,强度增大,延伸率下降。
2.1.3胶粘剂粘料的物理结构与粘接强度 1.结晶性的影响 (1) 结晶度大,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分子链难于运动并导致 聚合物硬化和脆化,粘接性降低。 (2) 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结晶性更明显,大晶粒使聚合物内
d提高材料的导热性,改善材料的耐有机溶剂性等.
2填料的选择 化学稳定性好; 不影响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能与聚合物材料有良好的亲和作用; 不影响其他添加剂的分散;
吸油和吸树脂量不宜过大;
价廉,易得,每批填料的质量波动小。
2.4溶剂
1作用:调节粘度,改善施工性能,提高浸润性; 2加入量: 3溶剂的选择原则 a有利于合成反应
1.5织物用胶的粘接作用
1.5.1涂料印花中胶黏剂的交联作用 (1)外交联反应
(2)自交联反应
1.5.2织物涂层整理胶黏剂的作用
1.6 胶黏剂的固化
1.6.1 热熔胶的固化 热熔胶:热塑性高分子物质加热熔融后获得流动 性,热融体在浸润被粘表面后,通过冷却发生固化, 这类胶粘剂叫热熔胶。 1.6.2 溶液胶的固化 高分子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成高分子溶液, 粘接被粘物后,将溶剂挥发,溶液浓度增加,达一定 强度,产生粘附力。固化速度决定于溶剂的挥发速度。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 第八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膜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 第八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膜剂

三、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物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制软材
制粒
干燥
整粒
质量检查
分剂量
颗粒剂
湿法制粒
制软材(捏合):药物+辅料
润湿剂 粘合剂
软材 制湿颗粒:通过筛网挤出制粒 湿颗粒干燥: 整粒:
一步制粒法:流化(沸腾)制粒,流 化制粒可在一台机器内完成混合、制 粒、干燥,因此称为 一步制粒法。
外观
水分
硬胶囊内容物<9.0% 装量差异 崩解度与溶出度
第五节 滴丸剂
一、定义: 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 基质加热溶化混匀后,滴入不相 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 成的小丸状制剂。
二、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率高。 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 受热时间短,可增加其稳定性。 3、容纳液态药物量大,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 4、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吸收迅速、生物利 用度高。
三、滴丸剂常用基质 -不等温溶胶和凝较的互变形
水溶性基质
PEG类(PEG6000,PEG4000) 肥皂类(硬脂酸钠) 甘油明胶等。 脂溶性基质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 植物油、虫蜡等

四、常用冷却液 1、水性冷却液:水、不同浓度的乙
醇等。 2、油性冷却液:液体石蜡、植物油、 二甲基硅油和其混合物等。
五、制备工艺

膜剂的一般处方组成: 主药 成膜材料(PVA等)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 表面活性剂(Tween80) 填充剂(CaCO3、SiO2、淀粉等) 着色剂(色素、TiO2) 脱膜剂(液体石蜡)
制备方法:
1、匀浆制膜法-----PVA

粘合剂的基本功能

粘合剂的基本功能

胶接技术常见的功能与应用1.粘接技术的定义粘接技术是借助胶粘剂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粘合力,将同种或不同种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粘接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非结构型和结构型。

非结构粘接主要是指表面粘涂、密封和功能性粘接,典型的非结构胶包括表面粘接用胶粘剂、密封和导电胶粘剂等;而结构型粘接是将结构单元用胶粘剂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粘接现象。

其中所用的结构胶粘剂及其粘接点必须能传递结构应力,在设计范围内不影响其结构的完整性及对环境的适用性。

2.胶粘剂的功能胶粘剂的主要功能是将被粘接材料连接在一起。

粘接组件内的应力传递与传统的机械紧固相比,应力分布更均匀,而且粘接的组件结构比机械紧固(铆接、焊接、过盈连接和螺栓连接等方式)强度高、成本低、质量轻。

如果薄壁件粘接物粘接到厚壁制品上,可充分发挥薄壁件的全部强度。

而机械紧固和焊接结构的强度要受紧固件或焊点及其热感应区域的限制。

用胶粘剂粘接的组件外观平整光滑,功能特性不下降。

这一点对结构型粘接尤为重要。

如宇航工业中的结构件外观平整光滑度高,这样有利于减少阻力与摩擦,将摩擦升温降低到到最低程度。

故直升机的旋翼片全部用胶粘剂组装。

用胶粘剂粘接紧密配合的电子或电器元件也避免有凹凸点,从中获益丰厚。

导航电器运用胶粘剂组装可得到平整而无结构干扰的外表面。

由于粘接接头中应力分布十分均匀,可使被粘接物的强度和刚度全部得以体现,而且还可减轻质量,如宇航器采用胶粘剂组装消除了消极载荷,增大有效载荷,航程提高,运费降低。

胶粘剂可用于金属、塑料、橡胶、陶瓷、软木、玻璃、木材、纸张、纤维等各种材料之间的粘接。

对不同材料的接头处于可变温度时,胶粘剂可发挥其独特的使用效能。

柔性胶可调节被粘接物的热膨胀特性差别,并能防止刚性坚固体系在使用环境中造成破坏。

如果粘接组件在较高温度中使用,柔性胶粘剂可在不同材料间进行适宜地移动和迁移,通过移动或迁移过程可有效调节不同质材料间的热膨胀差异,达到牢固粘接成一体的目的。

粘合剂

粘合剂

粘合剂:凡能形成一层薄膜(层),靠此薄膜(层)将一物体与另一物体的表面紧密地连接起来,起着传递应力的作用和满足一定物理、化学性能要求的非金属物质,称为粘合剂。

粘合:采用粘合剂将各种材料或部件连接起来的技术称为粘结技术,即粘合。

结构胶:结构胶指强度高,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的胶粘剂。

次结构胶:具有结构型和非结构性之间的特性,能耐一定程度负荷的物质。

非结构胶:一般随着温度的上升,引起粘合层的蠕变,粘合力急剧下降,相反在低温下,抗张剪切力升高,刚性也增高。

润湿: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所取代的过程,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粘附、铺展的过程。

接触角: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液滴达到平衡时,在气,液,固三相交界处,气-液界面的切线和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θ) 。

表面张力: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单位为N/m,用表示。

弱界面层:当被粘材料、粘合剂及环境中的低分子物或杂质等,通过渗析、吸附及聚集等过程,在部分或全部界面内产生这些低分子物质的富集区,这就是弱界面层。

不挥发分含量:涂料中所含有的不挥发物质的总量。

助剂 :为改善高分子加工性能或物理机械性能或增强功能而加入高分子体系中的各种辅助物质。

固化剂:固化剂是一类可以使低分子聚合物或单体经一定化学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或使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交联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的物质。

经固化后,粘合剂由液体变为固体,因此固化剂也称为硬化剂、变定剂填料:粘合剂组分中不和主体材料起化学反应,但可以改变其性能,降低成本的固体材料叫填料,又称填充剂。

偶联剂: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性结构的物质,能同时与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产生一定结合力的化合物。

增塑剂:增塑剂是一类能降低高分子化合物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改善粘合剂胶层脆性,增进熔融流动性的物质。

露置时间:是指从涂胶起,经过一段有效露置直至将被粘物压合的时间。

精细化工概论_08黏合剂详解

精细化工概论_08黏合剂详解

2、固化剂和硫化剂
固化剂(硬化剂、熟化剂)是促使粘结料进行化 学反应,加快基料固化产生胶结强度的一种物质。 常用的有胺类(乙二胺)或酸酐类(邻苯二甲酸 酐)固化剂等。 固化剂的用量要求: • (1)控制黏合剂到一定的黏度。 • (2)保证填料能充分润湿。 • (3)达到黏合性能的要求。 橡胶的硫化剂很多,分有机硫化剂(如硝基化合 物)和无机硫化物(如金属氧化物等)。
– 粘合剂与被粘合物之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有
时还可形成化学键。化学键的键能比分子间的
作用大的多,对提高胶接强度和改善耐久性都
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胶接理论
二、胶接理论——2、扩散理论
• 胶粘剂和被粘物分子通过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接 头,溶解度性能相近的高聚物分子间能很好地相
互扩散。
– 互相扩散实质上就是在界面发生互溶,这样黏 合剂和被黏物之间界面消失了,变成了一个过 渡区域。
5、增黏剂
增黏剂 又称为偶联剂,是黏合剂主要成分 之一, 用于提高难黏合或不黏合的两个表面 间的黏合能力 ,同时,它使黏合剂的耐老化 及韧性也提高,其结构与所黏合材料有关。 一般以硅烷和松香树脂及其衍生物为主要 品种。
5、增黏剂
• 增黏树脂基本都含有酚羟基、羟甲基、羧 基、酯键、醚键等,很容易与树脂、橡胶等 形成氢键网络结构,从而获得最佳黏性。 • 某些橡胶因其玻璃化温度低及极性小,本 身就有很高的自黏性,加入到树脂或橼胶之 中,改变了被增黏物的黏弹性,使黏性增大。
第三节 黏合剂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
一、黏合剂的组成
1. 2. 3. 4. 5. 6. 7.
基料 固化剂和硫化机 填料 增塑剂和增韧剂 增黏剂 稀释剂和溶剂 其他添加剂
1、基料——黏料
基料是黏合剂中的主要成分,它对黏合剂的

粘合剂

粘合剂
5、稀释剂:是一种能降低胶粘剂粘度的易流动 的液体,加入它可以使胶粘剂有好的浸透力, 改善胶粘剂的工艺性能。 稀释剂分为两类: • 活性:参与固化反应; • 非活性:为常用的溶剂,不参与反应,仅达到 机械混合和降低粘度的目的。
1.1.2胶粘剂的组成
6、偶联剂:是一种既能与被粘材料表面发生 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又能与胶粘剂反应提 高胶接接头界面结合的一类配合剂。可增加 胶层与胶接表面抗脱落和抗剥离,提高接头 的耐环境性能。 • 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配成1~2%的乙醇溶 液,另一种是直接加到基体中。
1.1.3胶粘剂的分类
按基料分类: 无机 有 机 胶 粘 剂 硅酸盐、磷酸盐、氧化铅、硫磺 天 动物胶 皮胶、骨胶、虫胶、鱼胶 然 植物胶 淀粉、糊精、松香、天然橡胶 矿物胶 矿物蜡、沥青 合 合成树 热塑型 纤维树脂、聚酯、聚酰胺 成 脂型 热固型 环氧树脂、酚醛树脂 合成橡胶型 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 橡胶树脂型 酚醛-氯丁胶、环氧-聚硫胶
1.1.2胶粘剂的组成
胶粘剂通常是一种混合料,由基料、固化 剂、填料、增韧剂、稀释剂以及其他辅料 配合而成。 1、基料:亦称粘料,是构成胶粘剂的主要成 1 分。常用的基料有天然聚合物、合成聚合 物和无机化合物三大类。 2、固化剂:亦称硬化剂,作用是使粘接具有 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固化剂时 要慎重,用量要严格控制。
1.2.1胶接界面
胶接界面的结合包括:
物理结合 胶接界面的结合 化学结合 范德华力 共价键 离子键 金属键 机械联结
1.2.1胶接界面
类型 范德华力 作用力种类 偶极力 诱导偶极力 色散力 氢键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原子间距,nm 0.3~0.5 0.3~0.5 0.3~0.5 0.2~0.3 0.1~0.2 0.1~0.2 0.1~0.2 能量KJ/mol <21 <2 <42 <50 590~1050 63~710 113~347

第八章粘合剂教材

第八章粘合剂教材
包装辅助材料包括: 粘合剂、涂料、封缄用材和捆扎材、印刷油墨等。
第八章 粘合剂(Adhesive)
第一节 概述
定义:粘合剂又称胶粘剂、粘结剂和胶,是借助表面粘结 及其本身强度使相邻两个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固体材料连接 在一起的所有非金属材料的总称。粘合剂是涂于两固体之 间的一层媒介物质,使两个固体牢固结合起来的现象叫粘 合。两边的固体叫粘合物。
淀粉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木薯、椰子、马铃薯淀 粉等,我国以玉米淀粉为主。
直链淀粉:聚合度在100~10000之间,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20%~30%, 重均分子量约为2.5×105。
支链淀粉:聚合度为10000~10000000(一千万)之间,在淀粉中的含量 约为70%~80%,重均分子量5.0×107以上。
4、静电吸引理论:认为粘合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粘接界面上 ,由于不同电子亲合力物质的接触,形成了双电层。双 电层构成一个电容器,产生静电引力,从而产生粘合。 剥离时暗处发光和被剥离表面有带电荷现象,对不能产 生双电层的非极性物质的粘合无法解释。
5、化学键理论:粘合剂与被粘物分子间产生化学反应而获 得高强度的主价键结合。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 金属键。不能解释大多数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粘合现象。
天然树脂(木质素、单宁、松香、虫胶);
沥青
树脂型 热塑性类: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C、
PA、 PS、丙酸酯烯等
有机物 ,
热固性类: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
不饱和聚酯
合成高分子 橡胶型 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
复合型 :酚醛-丁腈橡胶;酚醛-氯丁橡胶;环氧-酚 醛
环氧-聚酰胺
第二节 粘合机理 一、产生粘合的基本条件
3)糊精:是淀粉经酸或热处理或经α-淀粉酶作用而成的不完全水解 的产物,分子式(C6H10O5)m(没有一定的分子式),是白色或黄色的 无定形粉末,能溶于冷水形成粘稠的具有较高粘合力的液体。糊精是 淀粉向葡萄糖转化的中间体。良好的胶黏剂。用途很广,如纸张的上 胶、纺织品的上浆、油墨的配制等;也用作药物的赋型剂和阿拉伯树 胶的代用品(如制胶水)等。

第八章 胶粘剂

第八章 胶粘剂

根据填料形状可分为粉末状、纤维状 和片状等。 粉末状填料有大理石粉、瓷粉、高岭 土粉、石墨粉、氧化铝粉、金刚砂、玻璃 粉、石棉粉、锌粉、粉末尼龙、软木粉等; 纤维状填料有亚麻、麻、棉纤维、石 棉纤维、玻璃以及碳纤维等; 片状填料有纸、棉花、绸布、亚麻布、 麻布与玻璃布等。
一般说来,从填料的形状来看其机械性 能是片状>纤维状>粉末状。 在胶粘剂中,粉末状填料应用最多, 而纤维状2.4 增塑剂 增塑剂是一种能降低高分子化合物玻璃 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改善胶层脆性,增进 熔融流动性的物质。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种 类型,即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内增塑剂是可与高分子化合物发生化学 反应的物质,如聚硫橡胶、液体丁腈橡胶、 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 外增塑剂是不与高分子化合物发生任何 化学反应的物质,如各种酯类等。
1.2.3 溶剂(稀释剂) 有些胶粘剂需用溶剂,在胶粘剂配方中 常用的溶剂多是低粘度的液体物质。 稀释剂分为活性稀释剂和非活性稀释剂 (P196表6-2),非活性稀释剂即为常用的 溶剂,主要有脂肪烃、酯类、醇类、酮类、 氯代烃类、 醇类、醚类、砜类和酰胺类 等。
溶剂在胶粘剂中起着重要作用。
1.降低胶粘剂的粘度,使其便于施工。由于 用于配胶的高分子物质是固态或粘稠的液体,不 便施工。 2.提高粘接力。溶剂能增加胶粘剂的润湿能 力和分子活动能力。 3.溶剂可提高胶粘剂的流平性,避免胶层厚 薄不匀。 通常宜选择与胶粘剂基料极性相同或相近的 溶剂。
1.2 胶粘剂的组成 胶粘剂一般是由基料、固化剂、稀释剂、 增塑剂、填料、偶联剂、引发剂、促进剂、 增稠剂、防老剂、阻聚剂、稳定剂、络合 剂、乳化剂等多种成分构成的混合物。
1.2.1 基料 基料即主体高分子材料,是赋予胶粘剂 胶粘性的根本成分,有树脂型和橡胶型两大 类,有均聚物也有共聚物,有热固性的,也 有热塑性的。 粘接接头的性能主要受基料性能的影响, 而基料的流变性、极性、结晶性、分子量及 分布又影响着物理机械性能。

粘合剂粘合原理简述

粘合剂粘合原理简述

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非金属或金属之间,金属与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胶接等都存在聚合物基料与不同材料之间界面胶接问题。

粘接是不同材料界面间接触后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界面层的作用是胶粘科学中研究的基本问题。

诸如被粘物与粘料的界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官能基团性质、界面间反应等都影响胶接。

胶接是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类技术,而现有的胶接理论都是从某一方面出发来阐述其原理,所以至今全面唯一的理论是没有的。

吸附理论人们把固体对胶黏剂的吸附看成是胶接主要原因的理论,称为胶接的吸附理论。

理论认为: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粘接体系的分子作用力,即范德化引力和氢键力。

胶粘与被粘物表面的粘接力与吸附力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胶黏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的作用过程有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液体胶黏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粘物表面扩散,使两界面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在此过程中,升温、施加接触压力和降低胶黏剂粘度等都有利于布朗运动的加强。

第二阶段是吸附力的产生。

当胶黏剂与被粘物分子间的距离达到10-5Å时,界面分子之间便产生相互吸引力,使分子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到处于最大稳定状态。

根据计算,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当两个理想的平面相距为10Å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强度可达10-1000MPa;当距离为3-4Å时,可达100-1000MPa。

这个数值远远超过现代最好的结构胶黏剂所能达到的强度。

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当两个物体接触很好时,即胶黏剂对粘接界面充分润湿,达到理想状态的情况下,仅色散力的作用,就足以产生很高的胶接强度。

可是实际胶接强度与理论计算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固体的力学强度是一种力学性质,而不是分子性质,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每一个局部性质,而不等于分子作用力的总和。

计算值是假定两个理想平面紧密接触,并保证界面层上各对分子间的作用同时遭到破坏时,也就不可能有保证各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同时发生。

胶黏剂的极性太高,有时候会严重妨碍湿润过程的进行而降低粘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粘结面内应力的影响 a、相变化:体积收缩,溶剂或水的蒸发;聚合 、缩合、氧化等化学变化。 b、热膨胀系数:粘合剂与被粘物的热膨胀系数 差别很大,当温度变化时。 c、组成的变化:粘合剂与被粘物对空气中水的 吸收变化,粘合剂中可溶性组份的迁移、溶剂及 增塑剂的挥发



(3)被粘物的性质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5] 王余良、孙荣芳编,包装辅助材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 [6] 李陵岚等编,包装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包装辅助材料包括: 粘合剂、涂料、封缄用材和捆扎材、印刷油墨等。
第八章 粘合剂(Adhesive)

第一节 概述 定义:粘合剂又称胶粘剂、粘结剂和胶,是借助表面粘结 及其本身强度使相邻两个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固体材料连接 在一起的所有非金属材料的总称。粘合剂是涂于两固体之 间的一层媒介物质,使两个固体牢固结合起来的现象叫粘 合。两边的固体叫粘合物。 发展历史:传统的粘合剂多由单一组分的天然物质,或者 由天然物质加水或其它组分组成,其成分很简单。而目前 所用粘合剂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除了起基本粘附作用的 基料外,为了满足特定的要求,通常都需加入各种助剂。 例如,固化剂、稳定剂、填料、稀释剂、增塑剂等。



5、增塑剂:有些粘合剂干燥后形成的胶膜较脆,影响粘 合质量,可以考虑适量加入增塑剂。
6、填料:改善粘合剂的加工性能,增加粘合剂的粘度, 提高耐热性、降低胶膜的收缩性、降低成本
7、交联剂:指能通过与大分子主链或支链上的基团反应 ,在大分子之间性能化学桥健,而成为不溶不熔的网 状或体型结构的不饱和或多官能团的物质。可以提高 粘结强度。




对包装所用的粘合剂:主要是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2、影响粘合强度的因素

(1)主要粘合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及结构的影响 a 分子量:粘合物质一般为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量 大小适当。 太小:内聚力较小,粘合强度较低。熔点低,黏度较 小,黏附性较好。 太大:难溶解、熔点和粘度较高,粘附性能较差。 b 分子结构:含有极性基团的粘合剂对极性高分子材 料的粘合性较大,对非极性的材料粘合性较小; 含有苯环或支链较多,空间位阻增大,影响分子扩散 ,粘合力下降。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助浸润状态
二、粘合理论 粘合机理的探讨,已有百年历史,但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合
理论。
1、吸附理论:物理、化学吸附理论。比较公认的粘合机理, 但不能解释某些非极性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粘合。 2、机械结合理论:适用于多孔材料,最早的粘合理论,粘合 剂渗透形成小钩和榫头,但不能解释光滑材料(玻璃)的

参考书: [1] 周学良,方征平等编, 胶粘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 [2] 邓舜扬编,粘合剂与密封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3] 周学良编,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4] 马庆麟编,涂料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粘合。
3、扩散理论:高分子被粘物可以溶解或溶胀,彼此扩散交织 在一起,不能解释全部。
4、静电吸引理论:认为粘合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粘接界面上 ,由于不同电子亲合力物质的接触,形成了双电层。双 电层构成一个电容器,产生静电引力,从而产生粘合。 剥离时暗处发光和被剥离表面有带电荷现象,对不能产 生双电层的非极性物质的粘合无法解释。 5、化学键理论:粘合剂与被粘物分子间产生化学反应而获 得高强度的主价键结合。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 金属键。不能解释大多数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粘合现象。 6、极性理论:粘合作用与极性有关,极性材料用极性粘合 剂粘合,非极性材料用非极性粘合剂粘合。

(6)其他因素的影响
粘合时的温度、压力、时间、施胶方法、搭接宽度等均 对粘合强度有影响。

第三节 天然粘合剂 天然粘合剂是人类最早应用的粘合剂。 按来源分为:动物、植物和矿物如骨胶(bone glue)、 干酪素(casein),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淀粉粘合剂( starch adhesive)和糊精(dextrin)粘合剂。 它们在纸盒、纸箱的封口、制袋等纸包装和纸容器的粘合 中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瓦楞纸板的生产,几乎都使用淀 粉粘合剂。下面主要介绍淀粉黏合剂。
Biblioteka 3、硼砂(Na2B4O7•10H2O) 淀粉粘合剂所用的硼砂一般为十水四硼酸钠。

作用:硼砂呈弱碱性,在水中离解后,与充分溶胀的淀粉 中的反应基团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从而提高淀粉粘
合剂的初粘力、内聚力、稠度和耐水性,使胶膜坚固。 过大时会使粘合剂产生凝胶,失去粘合力;
硼砂用量适当 用量过少则粘合剂过稀,易于渗透到纸张内 部,降低粘合力。


5、稀释剂 稀释剂又称粘性抑制剂,当要求使用高固体含量、低粘度 的淀粉粘合剂时,常需使用稀释剂来降低粘度,常用的稀 释剂为尿素。

6、增塑剂 增塑剂多用于柔性被粘物的粘合,以使脆性的胶膜变柔, 多用吸湿性物质做增塑剂,如甘油、乙二醇、氯化钙、硝 酸钠等。

7、防腐剂 在天气炎热时,淀粉粘合剂易繁殖细菌导致腐败,此时应 加入防腐剂,一般可加入甲醛、五氯酚钠。如果此包装直 接接触食品,可用苯甲酸盐,虽然苯甲酸盐防腐性能稍差 ,但毒性极低。

制法: 直接煅烧法:将干燥淀粉在190~230℃下加热,即可制成。 加酸煅烧法:将浓硝酸200ml和浓盐酸300ml用10升水将酸稀释,混合 均匀后加入到100Kg干燥淀粉中去,混合后在50℃下先大致干燥,再 在110~114℃下加热一小时左右,使酸挥发即制得糊精。

用糊精制得的粘合剂固体含量高,粘度稳定,流动性好。可满足机械


4、氧化剂
采用氧化法制造淀粉粘合剂时,要加入氧化剂。常用的氧 化剂有过氧化氢(H2O2)、次氯酸钠(NaClO)、高锰酸钾 (KMnO4)等。 氧化剂的作用:是将淀粉分子中的羟基氧化成醛基或羰基 ,有的可进一步氧化成羧基并使淀粉分子部分降解,增加 了淀粉的溶解性。由于分子间有极性基团,提高了粘接能 力和对纸板的亲和性及渗透性,使粘合剂具有较好的防潮 性和防霉性。
化上胶要求。

2、氢氧化钠(NaOH) 作用: 1)与淀粉中的羟基结合,破坏部分氢键,使淀粉大分子 间的作用力减弱,降低糊化温度; 2)氢氧化钠溶于淀粉液中放出热量,使淀粉分子膨胀; 3)氢氧化钠可对被粘物的纸材起处理作用,增加粘合强 度,并使粘合剂不易霉变。 用量适当 太少则糊化不充分,粘性差。 用量过多,反而回使粘度降低。
三、粘合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粘合强度 粘合剂的粘结性能用粘合强度来表示。粘合强度是指粘合 层 对外力的承受能力,也是单位面积的粘合力。

粘合结构示意图
粘合面所受外力基本类型

图中A和B分别为两个被粘合物体,FA和FB分别为A和B的内聚 力,C为粘合剂,Fc为粘合剂的内聚力,粘合后A和C的界面 结合力为FAC,粘合后B与C两界面结合力为FBC。 最理想的状态是:Fac、Fbc大于Fa、Fb、 Fc,其中Fc又大 于Fa、Fb。 当粘合受到如图中箭头方向的破坏力时,粘合强度将大于A 和B两物体的本体强度,即A和B物体本身的破坏将先于粘合 界面层的破坏及粘合剂层的破坏。 粘合面可能受到的外力:拉力、剪切、撕裂、和剥离四种 。
辅助包装材料
(Ancillary Packaging Materials)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包装中最常用的包装辅助材 料的品种、性能及用途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粘合剂、涂料、印 刷油墨、封缄材和捆扎材等包装辅助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包装常用粘合剂 、涂料、封缄用材和捆扎材印刷油墨等包装常用材料的使用 性能,熟悉上述材料生产和使用性能,了解其主要用途及市 场前景。


一、粘合剂组成 1、粘合物质:基料,是构成粘合剂的主体材料,在热、 溶剂、压力作用下具有流动性:天然高分子、无机化合 物、合成高分子。 2、溶剂:溶解粘合剂或调节粘度,增加对粘结物质的 浸润性及渗透能力。 3、固化剂:是可以使低分子聚合物或者单体经化学反 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或者能催化或促进线型高分子化 合物交联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类物质。催化或促进 粘合剂主要成分固化的组份,有些粘合剂使用有些不使 用。 4、增粘剂:可以提高粘合剂的粘附能力和初粘力,也 可以提高粘合剂的表观粘度和耐老化性能。


一、淀粉粘合剂的原料
1、淀粉的组成、种类和性质 1)结构:淀粉是有D-葡萄糖的重复单元组成的聚合物。 其分子式为(C6H10O5)n,其结构式为:


2)淀粉的种类和性质:
淀粉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木薯、椰子、马铃薯淀 粉等,我国以玉米淀粉为主。 直链淀粉:聚合度在100~10000之间,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20%~30%, 重均分子量约为2.5×105。 支链淀粉:聚合度为10000~10000000(一千万)之间,在淀粉中的含量
合成高分子

橡胶型 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
复合型 :酚醛-丁腈橡胶;酚醛-氯丁橡胶;环氧-酚 环氧-聚酰胺
第二节
粘合机理
一、产生粘合的基本条件
1.流动性:良好的流动性,能比较容易、均匀地分散到被粘物表面,将
表面凹凸部分填平,并在整个被粘物表面形成均匀的黏合剂薄层。 2.浸润性:粘合剂对被粘物表面必须具有良好的浸润性,粘合剂液与被 粘固体表面接触时,其接触角θ<90°。大于90°时液体不能很好的浸 润表面。 3.粘合剂与被粘物之间的作用力:粘合剂与被粘物之间形成牢固粘合主 要有三个均匀相和两个界面区域构成。界面区内的粘合作用是以离子、 原子或分子间作用力为基础。 4.粘合剂具有好的固化性:涂敷在被粘物体的粘合剂要在尽可能短的时 间内,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使其固化,将被粘物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