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概念的界定

《辞海》对公民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由此可见,公民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的角色,是社会中参与或监督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独立主体。

二、当代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学生公民意识整体上还是处于较高水平的。主要体现在:中学生对国家历史、国家制度和国情比较清楚;中学生普遍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对基础法律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中学生对公民角色的认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他们将自己作为“公民”的这一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角色忽视了、淡化了;在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他们往往仅停留在认识和遵守道德、法律的层面上,却不愿主动制止不道德和违法行为;他们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都不十分理想,经常把义务与权利、义务与道德混淆在一起。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仅仅体现在书本上、体现在口头上,却没有真正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意识。

中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应有的素质,理论和实际脱节、知行不统一。任何一种道德行为必然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我国中学生公民意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必要性

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需要。公民意识是体现现代政治秩序和法治观念的民众意识,包括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中学的德育目标。中学思想品德课就其课程目标看,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独立、健康的政治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和心理人格,教育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做一个善于调适自己心理、情绪的有良知的负责任的好公民。

2 在中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公民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著名学者李慎之在谈到我国民众公民意识缺乏时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他认为,中国

要赶上先进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人的公民意识,使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中国人成为有现代意识的公民。

3 重视公民意识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因此,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远大志向、优良品德、良好习惯、高尚人格的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中国公民,既有国家意识又有世界精神的共享人类和平命运的世界公民。

四、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 加强学生自治,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等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而非绝对的服从学校和班级制定的一切制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是进行公民意识教

育十分有效的手段。这些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其中所蕴涵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更是增强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提高他们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学生将公民意识进行内化。

3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4 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相辅相成,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民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又可以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是要优化环境因素,发挥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的导向、监督、教育功能。公民教育的环境建设应从教育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着手。从小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校园文化环境;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