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合集下载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责任心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责任心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责任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对劳动的认识和培养。

劳动观念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责任心。

下面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劳动观念教育,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责任心。

一、引导孩子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向孩子们展示劳动的结果和劳动者的价值。

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要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二、培养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劳动观念教育需要贯彻实践,而培养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让孩子帮助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餐桌,或者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庭DIY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过程和成果,从而增强他们对劳动的认知和尊重。

三、注重团队合作和公平分工劳动观念教育不仅仅是指个人的劳动意识,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合作完成一些任务。

在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公平分工意识,让他们明白团队中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劳动责任心是培养孩子的核心目标之一,而自我约束能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劳动任务,让孩子逐渐习惯于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们能够逐渐培养出责任心和自律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促进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劳动观念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还应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劳动任务,鼓励孩子们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劳动观念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从小培养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父母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向孩子讲述劳动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和孩子一同做家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付出努力的结果。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拓展孩子的视野,带他们参观一些相关的企业或农田,让他们亲眼见到工人们辛勤劳动的场景,进一步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认知。

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要想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实践,例如种植花草、做手工、参与社区义工等,让他们从小开始动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劳动技能。

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家务分工,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的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责任感。

三、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劳动创造力不仅仅是能够熟练地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出更好的办法和创新点。

在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

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创新劳动活动,比如让孩子独立设计和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或者让他们自主开展某项小项目,不仅能够培养劳动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积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劳动创造力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实现,因此,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工合作等。

同时,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队的劳动实践,例如参加社区义工或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能够提高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最后,要想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力,还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并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素质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素质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素质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劳动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也随之变化。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素质,下面从与孩子合作劳动、提供积极的劳动环境和激发孩子的兴趣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与孩子合作劳动与孩子一起参与劳动活动是培养他们劳动观念的重要方法。

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比如打扫房间、洗碗、倒垃圾等。

在合作中,家长要注重引导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劳动的成果和收获。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工厂、农田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类型的劳动,增加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供积极的劳动环境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劳动环境对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劳动工具和材料,让他们能够安全地参与劳动活动。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劳动,培养责任感和自觉性。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比如表扬、小礼物等,激励孩子参与劳动,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

三、激发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劳动素质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劳动。

比如可以买一些拼图玩具、手工制作材料等,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参与相关的劳动活动,比如喜欢植物的孩子可以参与家庭的花园种植等。

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劳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素质。

综上所述,劳动观念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劳动素质至关重要。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合作劳动,提供积极的劳动环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劳动观念和素质。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将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主动参与劳动,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快乐。

劳动观念培养从小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

劳动观念培养从小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

劳动观念培养从小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劳动的真正了解和体验。

然而,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从小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以及劳动的价值。

一、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观念是指个体对劳动的态度、观念和价值判断。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需要在他们的生活中贯彻劳动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影响孩子。

父母可以在家务劳动中示范,让孩子参与到清洁卫生和整理房间的工作中,让他们了解劳动的辛苦和努力。

同时,父母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家务分配给孩子,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感。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劳动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一些劳动项目,例如种植花草、绘画等,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另外,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孩子劳动观念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可以开展一些面向孩子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开办少儿农艺体验营、劳动技能培训班等,让孩子在亲近自然和社会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有关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二、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是培养劳动观念的关键一步。

只有孩子了解劳动的价值,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去。

首先,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孩子通过劳动,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在劳动过程中,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和决策,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另外,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劳动需要合作和协调,通过和他人共同劳动,孩子可以学会沟通、合作和分享,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最后,劳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成果和快乐。

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会亲自经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产生,懂得努力工作的美好和乐趣,从而建立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价值判断。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劳动观念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观念指的是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态度,而劳动创造意识则是在劳动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创新和改进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劳动观念教育,以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

一、理念教育:从小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劳动观念的培养应从孩子的早期开始,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致力于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尊重,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从小让孩子明白,劳动是一种创造和奉献的行为。

可以通过为孩子提供各种劳动机会,如让他们参与家务、自己动手制作手工艺品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二、示范引导: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除了理念教育,示范引导也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通常会通过观察身边的大人来学习并模仿,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一起参与劳动活动,如一起做饭、打扫卫生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孩子在学校里有机会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如园艺、维护校园环境等。

同时,教师还应当用自身的行动和言谈来影响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尝试创新、勇于负责。

三、激发潜能: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劳动创造意识是孩子在劳动中敢于创新和改进的意识,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激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创造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造机会和平台:提供各种能够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和资源,如开展实践性课程、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

3. 鼓励分享与合作:让孩子从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形成共同创造的习惯。

4. 充分赞扬和鼓励:及时给予孩子他们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和赞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态度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态度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劳动意识、劳动态度的培养不仅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本文将从尊重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和激发劳动兴趣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与态度。

一、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是培养孩子正确劳动观念的重要基础。

家长应该时刻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参与家庭清洁,收拾玩具,帮忙做饭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意义。

通过亲身实践,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尊重劳动的意识。

二、培养劳动习惯培养劳动习惯是孩子劳动观念教育的核心。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定,要求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整洁有序,养成收拾自己用过的物品的好习惯。

另外,给孩子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劳动任务,如摘水果、整理书籍、种花等,让孩子有序地参与劳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三、激发劳动兴趣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是培养孩子积极劳动态度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劳动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劳动内容来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

例如,可以带孩子去农场或者动物园参观,让他们亲手喂养小动物,亲眼见证劳动的成果。

另外,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作品,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奖励与引导在劳动观念教育中,合理的奖励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

同时,在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

五、教育孩子关注劳动他人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关注他人的劳动。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劳动者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劳动者为我们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另外,带孩子参观一些工厂或者工业区,让孩子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真实的劳动场景,增强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律、耐心和毅力等品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一、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劳动活动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

二、设立劳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设立明确的劳动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既针对整体班级,也可以针对个体学生。

例如,班级目标可以是在学校周边的环境美化工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个体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种植植物的耐心和细心。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师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设备,确保劳动场所的安全和整洁,以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劳动。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够专注于劳动活动,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实践与反思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种实际的劳动活动,并及时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座谈会、写作业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体会和感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理解。

五、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应该树立身边的劳动榜样,可以是家长、社区的劳动者,也可以是历史上或者当代的优秀人物。

通过向学生介绍劳动榜样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敬重和向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六、鼓励奖励及时的奖励和鼓励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立劳动实践奖、劳动能手奖等,为在劳动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体验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体验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体验能力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体验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生活多了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依赖性强、消极懒惰等等。

为了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体验能力,我们有必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劳动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劳动观念教育,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体验能力。

一、理论指导: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性劳动观念是指个体对劳动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和主观意识的反映。

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提高他们的劳动体验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孩子自觉从事劳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培养劳动观念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体验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辛勤和快乐。

通过家务劳动,孩子们可以学会分担家庭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培养勤劳、负责的态度。

三、学校教育:培养劳动观念的延伸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体验能力以及进一步强化劳动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劳动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农田劳动、社区服务等实际劳动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理论教育,引导孩子们认识劳动的含义和价值,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社会实践:培养劳动观念的拓展社会实践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实践还可以让孩子们与不同的人群接触,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从而培养孩子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劳动体验能力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孩子的劳动体验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劳动的辛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劳动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劳技课中学生劳动观念教育

浅谈劳技课中学生劳动观念教育

浅谈劳技课中学生劳动观念教育作者:姜子贵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02期【摘要】劳动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劳动技术教学也被摆上了应有的位置。

但是,在中小学中,极大部分学生对劳动观念认识不足,劳动时情绪低落,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

那么,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劳动观念教育,改变这种不良倾向,从而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关键词】劳动意义教育;劳动观念教育;实践训练;强身健体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84-01一、更新观念,强化劳动意义教育目前少数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有的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校劳动时怕苦怕累、偷懒取巧,甚至有害怕劳动、厌恶劳动的偏异心理。

这其实是学生对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一切的意义认识不明确的表现,怎样才能纠正学生对劳动的偏异心理呢?只有帮助学生更新观念,对他们进行劳动意义教育,这是上好劳技课的首要任务。

因此,在上劳技课时我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正面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始终是各门学科的主要阵地,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注入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在课内只允许学生按老师限定的步骤“一板一眼”地进行,这大大的挫伤了小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再说劳技课更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榜样示范教学美国心理学家杜拉曾指出,一切只按体验的学习都是由于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这些行为的结果,因而共鸣性地产生出来。

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勤劳、手巧的学生作为榜样,如在班上树立一个劳动标兵,让同学学有对象,看有榜样。

尤其是教师以自己为例,每个操作课时,自己先做好各种与教学相关模型,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手巧来自于日常的劳动锻炼;再者,教师的态度,劳动的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们,所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一、引言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劳动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贡献社会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重要性1. 了解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 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会为他人和社会付出。

这种奉献精神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塑造正确的劳动态度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乐于劳动并乐在其中。

只有持之以恒地劳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

三、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途径1.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种植蔬菜、植树造林、清洁环境等。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意义,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

通过与社会接轨,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3. 创设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系统传授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专长和行业素养。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总结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实现个人梦想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希望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优秀劳动观念和技能的新时代青年做出积极贡献。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以劳动成就自我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以劳动成就自我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以劳动成就自我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强、有志向、有成就感,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而劳动观念的培养,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以劳动成就自我。

一、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劳动,孩子可以感受到付出和收获的关系,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同时,劳动观念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劳动观念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付出,关注他人的需求,体验到劳动的价值。

这样的体验将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劳动可以为他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如何进行劳动观念教育1. 树立榜样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劳动,给孩子展示正确的劳动态度。

例如,我们可以在家务分工中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完成家庭的各项劳动任务。

此外,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关于劳动的正面故事,如成功的人物经历或劳动者的奉献精神等。

这样的故事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和参与劳动。

2. 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我们还需要提供一些适当的劳动机会。

这可以是在家中的家务劳动,也可以是参与志愿活动或校园劳动等。

通过参与劳动,孩子能够感受到付出和收获的体验,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提供劳动机会的同时,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能力,不强迫他们从事他们不喜欢或者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劳动。

只有在他们真正愿意参与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时,才能够培养出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

3.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在孩子参与劳动过程中,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

这可以是口头上的表扬、鼓励和认可,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这样的奖励和肯定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劳动,培养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

中学教育方法:培养劳动与职业素养

中学教育方法:培养劳动与职业素养

中学教育方法:培养劳动与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劳动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与职业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教育方法: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中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通过课程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保洁、绿化、食堂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3.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劳动观念的方式,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

在中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通过课程讲解、职业访谈、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2.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实习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三、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是个人在职场中必备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在中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技巧,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劳动不仅仅是完成学业,更是一种责任与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从小培养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可以将家务活动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导他们做好自己的分享和责任。

例如,要求孩子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或者帮忙打扫家里的卫生。

通过这些小事情,孩子可以逐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一种自觉参与劳动的意识。

二、建立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建立劳动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

孩子们天生不愿意付出劳动,他们更喜欢玩耍和娱乐。

然而,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起事先规定好的每天的劳动时间和劳动任务。

例如,每天规定孩子必须要完成的家务活动或者学习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劳动的习惯和责任感。

三、激发孩子的自我激励激发孩子内心的自我激励是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一环。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和奖励,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努力工作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我推动力。

此外,父母也应该告诉他们,劳动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奖励,更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成就感。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一环。

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紧密相关。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事务,如自己整理书包、洗漱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必要性以及劳动给他们带来的自主感和成就感。

五、树立积极的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树立积极的劳动榜样对于培养劳动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自己身体力行,勤劳努力地工作,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劳动参照物。

通过父母的榜样,孩子会逐渐理解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品质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品质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品质近年来,社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劳动观念的重视逐渐增长。

劳动观念是指个体对劳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勤劳踏实的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品质。

一、加强劳动观念的意识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课堂上开展有关劳动的知识普及,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可以邀请劳模、劳动者代表等来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成功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推行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劳动教育应该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劳动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实践性的劳动活动,如园艺、实验室操作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过程和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勤劳踏实品质。

同时,劳动教育课程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实现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建立社会劳动实践平台除了学校内部的劳动实践,学生还需要有机会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感受社会的一角。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劳动实践的平台,如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实习就业等。

这样的实践经历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勤劳踏实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劳动观念的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建立起关于劳动的文化氛围,如设置劳动墙、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有机会投入到劳动中。

此外,学校可以将劳动纳入到评价体系中,通过评选出一些劳动典型、劳动标兵等方式来表彰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劳动动力。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品质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作,通过加强劳动观念的意识培养、推行劳动教育课程、建立社会劳动实践平台和营造劳动文化氛围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勤劳踏实的品质,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劳动观念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仅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更是塑造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劳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一、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习惯是孩子培养劳动意识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学习劳动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

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家务活,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帮助洗碗等,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父母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积极参与劳动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是一种快乐和成就感的认知。

二、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劳动教育应该贴近孩子的生活,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实际的劳动活动,比如义务植树、社区志愿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实际效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另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陪伴孩子一起种植小菜园、培养植物等,让孩子亲身参与到劳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三、劳动观念的灌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电影等形式传达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孩子明白劳动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奉献社会的方式之一。

此外,要教育孩子明确劳动和收获的关系,让他们明白付出劳动才能获得回报的道理。

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劳动教育,我们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是为他人服务的过程,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的现实和困难,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些慈善机构,让他们亲眼见证助人为乐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和奉献精神。

此外,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劳动观念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劳动意识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劳动意识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孩子劳动意识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劳动观念,并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劳动不仅能让孩子获得实践经验,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一、教育孩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第一步。

我们要向孩子灌输的学说是,劳动是一种尊严和价值,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应得到尊重。

在家庭中,可以以身作则,将自己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展示给孩子。

例如,父母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的清洁、整理和烹饪等活动中。

二、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孩子可以了解到社会的需要,学习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

此外,参与社区服务也能让孩子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区服务项目,如义务植树、志愿者活动等。

三、给孩子分配适当的家务任务在家庭中给孩子适当的家务任务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分配家务任务,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是靠别人照顾,而是需要自己亲手去完成。

家务任务的分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来确定,同时要注意任务的适度和合理性。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量分配家务任务,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劳动教育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参观工厂、农场、手工坊等地方,让他们亲眼看到劳动的过程和劳动者的努力。

另外,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小型的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创造一些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家长需要从小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尊重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分配家务任务和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观念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不仅了解社会劳动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劳动观念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观念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可以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宣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他们应该了解到,劳动是创造财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取得成功。

2. 培养合作意识。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交流与学习。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3. 培养自理能力。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工作,更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工作区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不同的劳动活动,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农村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亲自体验耕作、种植、收割等农事活动,增强对农业工作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3. 培养职业技能。

劳动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职业技能的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一些具体的职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

劳动观念教育培育孩子的劳动自主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育孩子的劳动自主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培育孩子的劳动自主能力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对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自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观念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勇于创新并主动参与劳动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激发劳动动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自主能力。

一、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从自身的榜样作用开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家庭劳动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等,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勤劳努力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在学校中,劳动观念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义工活动、劳动坊等形式进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为老人清洁院落、为街道整治环境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从中培养起热爱劳动的积极态度。

二、提高劳动技能劳动技能是实际操作劳动中的具体能力,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对于他们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该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工作坊,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各种实用的技能,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编织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劳动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

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家庭劳动的机会,如帮助老人修理家具、修缮装饰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各种实用的技能。

三、激发劳动动力激发孩子的劳动动力是培育他们劳动自主能力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激发他们的动力和兴趣。

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劳动活动,如集体游戏、小组合作等,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和价值。

劳动观念教育的习惯养成方法

劳动观念教育的习惯养成方法

劳动观念教育的习惯养成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观念教育成为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习得良好的劳动观念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习惯。

一、激发兴趣,建立正向认知爱情和发展劳动观念的第一步是激发对劳动的兴趣。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劳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劳动的积极认知。

比如,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校园维护,园艺种植,社区清洁等活动。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士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鼓励学生感受到劳动者的价值和尊重。

二、培养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劳动任务,例如班级卫生,班级文化角落的管理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需要按时并负责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焦点不仅仅在于劳动本身,也包括学生在执行过程中的纪律和态度。

三、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际能力劳动观念的养成离不开实践的机会。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提供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义务劳动的机会。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和其他劳动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成果。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培养劳动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积极引导,树立榜样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并树立劳动榜样。

学校可以邀请劳动模范来学校演讲,分享他们的劳动历程和劳动快乐。

这样的经验分享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对劳动的认同感。

五、鼓励反思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反思和总结。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劳动经验的日记,分享工作中的困难与收获,从而加深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思考。

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

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张建强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本文分析了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以及阐述了笔者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作者简介:张建强,任教于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张老师,你们班学生可真是勤快啊!”“张老师,你们班卫生搞的不错啊。

”“张老师,你们班怎么老得卫生红旗啊?”每当听到这样的话,笔者都为自己的学生们感到由衷的骄傲,都会自豪地说“咱班学生爱劳动”。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懒惰思想,何况这些在“小皇帝”、“小太阳”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初中学生呢!如何让这些“小皇帝”和“小太阳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班级责任感是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一大课题。

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主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一、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1.家庭的溺爱和家长的包办,从而使学生四体不勤,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

2.由于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养成懒惰思想,最终缺失了劳动意识的形成过程。

3.在错误的劳动观“教育”下产生了对劳动观念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存在五大误区: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

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

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自己的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

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

孩子上学了,父母们总是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二元钱。

教师发现并批评他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张建强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本文分析了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以及阐述了笔者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作者简介:张建强,任教于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张老师,你们班学生可真是勤快啊!”“张老师,你们班卫生搞的不错啊。

”“张老师,你们班怎么老得卫生红旗啊?”每当听到这样的话,笔者都为自己的学生们感到由衷的骄傲,都会自豪地说“咱班学生爱劳动”。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懒惰思想,何况这些在“小皇帝”、“小太阳”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初中学生呢!如何让这些“小皇帝”和“小太阳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班级责任感是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一大课题。

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主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一、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1.家庭的溺爱和家长的包办,从而使学生四体不勤,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

2.由于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养成懒惰思想,最终缺失了劳动意识的形成过程。

3.在错误的劳动观“教育”下产生了对劳动观念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存在五大误区: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

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

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自己的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

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

孩子上学了,父母们总是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二元钱。

教师发现并批评他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

”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买不来孩子的劳动技能。

误区五:用劳动惩罚孩子。

有的孩子平时根本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偶尔考试没考好或者在外面淘气了,家长就用干家务活儿作为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因此,学生出现“我为什么要劳动?我在家就不劳动。

”“我来学校是学习的,就不是来劳动的?”“我成绩又不差,为什么劳动?”“我又没犯错误,为什么劳动?”等等错误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二、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措施针对上述的问题和现象,已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十年的笔者采取了积极的教育措施,现总结如下:1.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是学生热爱劳动的基石和前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班级是我家,劳动靠大家”。

用这些大到人类发展、国家宪法,小到《中学生守则》、班级舆论的道理,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劳动观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及自身存在的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和培养出正确的行动。

2.科学细致地的劳动卫生制度是学生热爱劳动的保证和依据(1)分组值周制根据本校“每周一评定,每月一总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班的分组值周制度。

即每组值日一周,负责班内和清洁区卫生。

值周结束后,根据学校检查的分数,位于年级前半部分认定为值周合格,取得卫生流动红旗(前两名)认定为值周优秀,位于年级后半部分认定为值周不合格。

合格的值日组顺利交接卫生工作;优秀的值日组,不仅受到表扬,还要在班会上做总结发言,并在班级评价制度中给予加分奖励,作为评三好和各类先进的依据;不合格的值日组,组长要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并带领本组成员重新值周。

如仍不合格,本组交接卫生工作,组长和组内的班干部学习、观摩下个值日组劳动卫生工作。

学习后,再一次带领本组成员值日,直至合格。

本制度要点:要提高学生对值日的重视,明确奖励机制,不合格必须弥补不足,重新做好。

切记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的手段。

(2)值日组长负责制①值日组长按照轮换的原则安排组员的劳动工作,对组员的劳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对本周的班级卫生工作全面负责。

②值日组长每天检查班级的卫生保持,对保持不好的同学提出警告令其整改,对不配合的同学记录备案。

③值日组长设有值日记录本,负责记录全体组员的每次出勤和劳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推选出本周优秀值日生两名。

优秀值日生在班级评价制度中给予加分奖励。

④值日组长在本周值日结束后,要负责清点劳动工具的数量以及工具的损耗情况,并向下一组交接工作。

本制度要点:值日组长的人选尤为重要,要推选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此重任,同时也要善于积极发现和培养这样的学生干部。

(3)卫生责任区制这个制度主要是针对日常的卫生保持而制定的。

①每个学生自己的课桌、凳子为第一责任区,要时常保持清洁,不得涂鸦和故意损坏。

②每个学生自己的课桌、凳子下方及周边临界地,都是自己的卫生责任区,要负责日常的卫生保持。

如临界地出现问题要追究临界地两边或周边同学的卫生责任。

③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原则,把门、窗、讲桌、台布、窗帘、投影仪、饮水机……甚至每一块玻璃,都定为卫生责任区。

实行班干部带头和一般同学自愿认领的方式分配卫生责任区。

管理时间为一个月,到期重新进行认领。

认领期间被同学们评为优秀的,将在班级评价制度给予加分奖励并对该卫生责任区有优先认领权;认领期间被同学评为不合格者,将丧失对该卫生责任区的管理权,由其他同学代替。

本制度要点: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劳动既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又是自己对班级的一份义务(4)大扫除制度此制度是根据本校每周五都要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而制定的。

①将大扫除的卫生任务分为班内卫生、清洁区卫生、擦洗工作(门、窗、墙壁、名人画像等)和好人好事四部分。

分别由四个组完成,每周一轮换。

每组由组长负责,卫生任务不具体到人,要求团结协作完成。

大扫除结束后,组长要在班上总结本组劳动情况,总结时要具体到人。

②好人好事组,要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开展好人好事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人都要写出活动稿件,组长选出优秀稿件,上报学校广播室。

如被学校广播室采用,稿件作者将在班内评价制度中给予加分奖励。

③在完成本组的劳动任务后,全体同学还要对自己的第一卫生责任区(自己的桌凳)进行清洁和整理。

本制度要点: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劳动上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鼓励。

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四种劳卫制度是相辅相承,要根据本学校和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施行,要能根据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完善制度。

切忌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3.营造“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是学生热爱劳动的动力和源泉班主任要善于及时总结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树立榜样,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班级文化。

让学生适当地参加劳动益处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避免“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或许可以从转变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开始,来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从而改变孩子的懒惰行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练就立足社会的本领。

第四,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中学生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都具备了适应一定的体力劳动、技能性劳动和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会更激发他们发愤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每一所中学、每一个班级都应该与校外工厂、农村、机关、单位建立联系,定期参观学习、参加劳动或开展各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

第五,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培养和吸收中学生中德、智、体表现优良的分子入团、入党,壮大队伍,创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和事业,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组织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

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但是,这些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则反映了学校工作的积极主动程度。

因此,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劳动活动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

世界众多国家普遍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第38届大会决议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造就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可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原苏联在教育实践中,早于六十年代就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不仅规定中小学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劳动,而且在大学里学生劳动也普遍开展,其活动最主要特色是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劳动队。

在西方许多国家里,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

在大学里,它们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

美国大学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到社会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参加校园里一些服务工作,也常向学生提供“打工”机会,搞些“有酬”劳动。

还有许多研究生院通过社会服务劳动,提高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准,如哈佛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到孤儿院义务担任教师,为中小学差生补课,访问老年之家和为区社机构义务帮忙。

美国总统克林顿现正在全美推行为社会服务的“城市年”计划,其目的在于让青年和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培养其合作精神、种族团结和社会意识。

他要求大学生要为社会做各种工作,包括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修复操场和公园,为无家可归者修补并油漆栖身处,在学校里当教师助手。

日本的众多学校,把“寮教育”即宿舍教育作为德育主体,他们寝室劳动教育搞得好。

日本中学生劳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

日本学校体力劳动内容的选择和劳动课的安排都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它们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情况,依据学生年龄和体力进行劳动,劳动课着重于美化环境、社会服务劳动以及在学校设立的劳动场所内进行生产劳动,教师必须与学生在一起劳动,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在一些中小学推行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去,经过艰苦劳动和磨炼,接受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民情民俗与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在日本的国立和私立大学里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半工半读,其内容有体力和脑力劳动,充当中小学生的家庭教师或企业服务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