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是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初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家庭教育是形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社会环境,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应该要求孩子遵守家规家训,规范孩子的行为,在生活中教给孩子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讲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密切的家庭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也是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环境。
学校有着完备的教育和管理体系,学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更加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学校也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行为习惯养成方案。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讲座、演讲等活动,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何做一个守规矩、尊重他人的人等等。
此外,学校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发放榜样评选,举办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关注度,在这样的活动中扶持那些言行规范、维护秩序的优秀学生,推广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课堂教育是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由于课堂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遵守课堂规则、评价他人言行、关心同学公共财物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背景故事、生动案例等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优势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各方力量协作,家庭、学校、教师等都要发力。
通过全面有序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成长路上走得更稳健、更远。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良好的行为惯对于其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惯的建议。
1.养成良好的睡眠惯
中学生需要足够的睡眠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成长。
家长可以为孩
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睡眠时间表,并尽可能地让孩子避免熬夜。
2.合理安排研究和娱乐时间
过度沉迷于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会影响孩子的研究和成长。
因
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和娱乐时间表,让孩子知
道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需要研究。
3.坚持锻炼
锻炼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健康和活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
项或多项他们感兴趣的锻炼项目,并制定一个坚持锻炼的计划。
4.良好的饮食惯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同时避免让孩子沉迷于
垃圾食品。
5.维护个人卫生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等。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家长和老师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维护
自己的卫生。
通过这些方法,初中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
学习和成长。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是学生走向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入手。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尽可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学校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追求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他人。
各级学校和各种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和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庭则可以通过亲子交流、家庭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习惯。
鼓励孩子多与成年人交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校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庭应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关心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还能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出勤学好问的品质。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过程,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规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他们塑造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学生习惯于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并能够按时完成,一旦目标达成,自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整洁守时、睿智慎行等,也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将成为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承担相应的责任。
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参加班级活动等,都需要学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和纪律,进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班级管理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家庭也扮演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给予孩子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家庭、学校共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则,包括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对待学业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高度的自律能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于学业,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增强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预防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社会适应基础,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初中学生身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家庭是孩子们情感、品德、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好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引导和品德塑造,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应当负责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灌输和引导,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德育讲座等。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业有益,也对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对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教育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家庭是初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还应该及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是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行为规范教育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老师的榜样和指导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和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关键,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专心听课、勤奋学习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基础,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道德讲堂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五、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有利的条件。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多彩的教育活动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社会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父母、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初中学生在健康的成长中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中生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和思考能力正处于成长期。
适当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将是孩子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对社会道德和礼仪的尊重和遵守。
这些习惯是生活中每个人抽象的自我调节行为,它充满足智慧性、自我掌控和自我改造的意义。
初中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更加顺利和成功。
首先,家庭教育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始终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是对和错,鼓励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们制定规则,这些规则应该清晰明确,在孩子们遵守规则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让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型。
其次,学校教育也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在学校,教育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做好事情的意识。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第三,社会教育也可以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支持。
在社会教育中,各种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和文化素质培训都对学生的道德和素质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综上所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初中生成功的关键。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只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初中生才会变得更加自信、负责任、成熟、和谐,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成就。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深深地扎根于人的意识之中,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害。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实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的形成则是形成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
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那么,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笔者就此简要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与大家商榷。
一、正视学生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对于刚刚踏入初中门槛的新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像一张白纸,更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终生的,是永恒的。
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还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初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精力进行学习。
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使他们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要鼓励学生养成每日复习的习惯,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积累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生活习惯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
学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如保持宿舍的整洁,养成洗手勤的习惯等。
而家庭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情绪和行为变化较大,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和规范,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并共同协商和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方案。
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学业压力增大的时期,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父母与学校的合力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做家务、爱护环境、尊敬长辈、学会分享等。
当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时,孩子的成长发展会更加全面。
学校也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注重行为养成。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管理上要求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
只有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自律的品质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石,也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质。
自律不仅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中。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情感上充满了冲动和不稳定,因此他们更需要自律的品质来约束自己,做到心有所制,行有所止。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主题班会、心理疏导课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律的人格品质。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律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控和自制的能力。
只有在日常的磨炼和锻炼中,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初中生活中,学生们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表现自己,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自律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自律是指个体自己主动地、自觉地检视和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律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自律能够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和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在学校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及时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示范、引导和激励孩子培养自律能力,如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适当监督和引导等。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诚信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原则。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诚信意味着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作弊考试,不说谎和不撒谎,不窃取他人的财物等。
只有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端正的人格和信仰。
诚信教育应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进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诚信教育活动,如举办诚信主题的班会或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的价值观。
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激励,并培养孩子坦诚相待的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合作是指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某一任务,通过相互支持和合作,达到团队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习惯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团队合作的阶段,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合作训练、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抓学生养成教育,促良好习惯的形成”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一、正确认识学生、了解学生。
本学期担任高二(1)班班主任,这是一个特快班。
所谓特快班是相对而言,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问题。
比如:1、自我评价失真。
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学习上,自以为都听懂了,但不是真会;纪律上,本属自己违纪,但不是矢口否认,就是无端挑剔别人。
2、情绪调节失控。
部分学生被家长老师宠坏了,总是以我为圆心画圆,老师批评了几句,就会情绪低落;与很要好的同桌稍有矛盾,就要调位;甚至是平时学习成绩相当不错的,却表现的非常惧怕考试。
3、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放纵。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没有激情,体育锻炼上毫无斗志,遇到困难,马上退避三舍。
4、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热爱劳动,不关心集体,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甚至沾染社会不良习气,打架抽烟喝酒上网吧谈恋爱。
所以不能以为是特快班就放心他们,任其自由发展。
依然需要在培养其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上下功夫。
二、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觉性。
自一个人的自觉性是其个体良好习惯养成的内在动力,高中生在某些行为习惯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对学生个体在行为习惯中的自觉性进行培养。
二是强迫性。
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始于强迫。
譬如洗脸,小孩大多不愿洗脸,在父母的强迫下,开始一次、两次,时间长了逐渐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因此,高中学生许多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强迫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强迫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向学生提出行为要求。
促使学生把行为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形成动机,进而经常支配自己的行为。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群重要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划和精心实施,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促使中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环节。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不断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果家长本身也有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荣誉激励、奖励机制等方式,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3.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三环节。
社区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的社区文明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确保身心健康的成长。
社区可以通过常规巡逻、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促进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三、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同的中学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要注意适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不能进行过度干预。
过度的干预不仅可能破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能造成中学生的心理创伤。
因此,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实施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塑造他们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下面将从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勤奋学习三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首先是培养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当从小事做起,教给孩子要守时守规矩,按时完成任务,不拖延和草率。
规定孩子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做好作业,按时上床睡觉,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老师和家长也要做好榜样,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次是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的基石。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情绪波动,对人对事容易产生偏见。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教育他们要文明用语,不随意嘲笑和伤害他人;培养他们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和感激之心,培养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他们要关心和照顾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最后是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勤奋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初中学生正处于建立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每天保持坚持做功课的习惯。
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也是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中养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就要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此外,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可以开设学生生活技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社会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展览等形式展开。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并从中汲取正面的行为榜样。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同时,学校也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人才。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成才成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初中正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做好复习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经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小组活动和课堂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团结协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教师和家长则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而家长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远离各种诱惑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合理作息、健康饮食等。
而家长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交习惯是一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而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社交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交习惯,如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礼貌待人等。
浅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们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出现各种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经过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巩固。
一、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之一,而此时学生们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
因此,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设置规则和制度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慢慢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引导他们遵守规则。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基本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长,遵守交通规则等。
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规则,认识到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开始,要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懂得相互协调,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从而不断加强彼此的信任和感情,以此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交和合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通过自我认知,慢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不断自我完善。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进步。
总之,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加强行为规范意识的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人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一部分。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关心和激励来唤起他们对良好行为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学校教育学校也是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
比如,可以通过做好廉洁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引领学生树立合理的行为观念,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分享的社会经验,都会对中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成长环境相对复杂的人来说,关注自身的行为和情绪,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都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四、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自己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机制,从而形成好习惯的形式,并进一步巩固这种良好行为模式;同时,通过相互监督、共同学习,各自发现对方做的不合理或不当的行为习惯,更能以此为反面教材,来指导自己更好的做好生活中的事务和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自我与相互监督相关机制,都可以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观念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帮助青少年做好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走出一个自律、规范和有朝气的未来。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就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指导和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引导他们遵守活动规则;家庭可以教育孩子遵守家规,尊重长辈,帮助家庭成员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养成守时、守纪律、守秩序、守道德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尚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对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成长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互通家校之间的信息,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计划。
学校也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家庭则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示范。
学校和家庭应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和榜样。
学校中的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给予他们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同时也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学生的行为。
家庭中的父母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学校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
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
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
”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
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
“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
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
学习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
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辈子。
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
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
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习习惯,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练习,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习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
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
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
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
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
“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
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
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
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
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
为了使中学
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
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
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
如某市一间重点中学的一个初中生,父亲是个私企老板,家境极好。
儿子大把大把地花钱,无心向学,老去泡网吧,打游戏,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
教师找他谈话,他不屑地说:“我这算什么,我老爸还到处嫖女人呢。
”是不是啊!这是模仿,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
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
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
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
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