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fcf08c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3.png)
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苦读,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才。
以下是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生计艰难,但他从小就立志要考取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天早早起床,背诵诗文,准备科举考试。
在他的读书生涯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甚至吃不饱饭,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范仲淹的勤奋苦读得到了回报。
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成为了一名进士。
此后,他分别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范仲淹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即使出身贫寒,也可以通过勤奋苦读,改变自己的命运。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c1c01d14791711cc7917db.png)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赖。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华勤学故事:范仲淹断齑画粥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
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
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
范仲淹勤奋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勤奋读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ac264af192e45361166f576.png)
范仲淹勤奋读书的故事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母亲很穷,因范仲淹为没有依靠,就改嫁到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只好每天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范仲淹把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地读书。
由于家里贫穷,他的生活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
没有菜,他就切一些咸菜下饭。
生活如此艰辛,但他却毫无怨言,专心读书学习。
后来,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却仍然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
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深深同情他贫穷的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酒菜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把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些是我父亲送来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家吧!“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饭菜而推辞,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
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
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父亲。
这位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啊!”范仲淹长大以后,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从白天到深夜,他都认真读书,孜孜不倦。
5年的时间里,他竟然不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候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他就把水浇在脸上。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不不吃,直到天黑了才吃一点儿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告诫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也成为千古名句,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赞誉。
范仲淹苦读及第的故事
![范仲淹苦读及第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a1b6b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1.png)
范仲淹苦读及第的故事第一篇嘿,亲!今天来跟您唠唠范仲淹苦读及第的事儿。
范仲淹这孩子呀,打小就命苦。
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偏偏有颗上进的心。
小时候,为了读书,那条件艰苦得哟!住在破庙里,每天就煮点稀粥,冻成块,分成几份,饿了就啃一口。
这日子,一般人能受得了?但范仲淹能!读书那叫一个刻苦,白天黑夜不停地读。
晚上看书累了,就用冷水洗把脸,清醒清醒接着来。
周围的人都觉得这孩子太拼了,可他心里清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就这样,年复一年,范仲淹的学问是越来越高。
终于到了考试的时候,他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那股子自信,仿佛在说:“我这么努力,肯定能行!”果不其然,范仲淹成功及第啦!这可把他高兴坏了,多年的苦读总算没白费。
您瞧瞧,范仲淹这股子劲儿,是不是特别值得咱们学习?第二篇亲,今天跟您讲讲范仲淹苦读及第的精彩故事!范仲淹出生的家庭可不富裕,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他想有出息的心。
他去庙里读书,那环境真是差得没法说。
可他不在乎,一门心思都在书上。
每天吃的啥?就是那稀溜溜的粥,还舍不得多吃,就怕一下子吃完了后面没得吃。
大冬天的,冷得要命,别人都在暖和被窝里,他倒好,借着那一点点灯光读书。
人家出去玩,他不去,就抱着书啃。
有人笑话他,说他傻,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范仲淹可不理会,心里想着:“你们懂啥,我这是在为未来打拼。
”读书读久了,难免会犯困。
他就想了个招,用冷水浇头,让自己清醒清醒。
这得多难受呀,可他为了读书,啥苦都能吃。
终于盼来了考试,范仲淹一点都不慌张,因为他知道自己准备得够充分。
考场上,他沉着冷静,把自己多年学到的都发挥出来。
等到放榜的日子,范仲淹看到自己的名字,那眼泪呀,止不住地流。
这是高兴的泪,是多年辛苦付出有了回报的泪。
您说,范仲淹是不是超级厉害?咱们是不是也该学学他那股子不怕苦的精神?。
范仲淹故事(精选18篇)
![范仲淹故事(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2d8ea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5.png)
范仲淹故事(精选18篇)范仲淹故事(精选18篇)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范仲淹故事篇1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活。
寺庙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当时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特别大,所以他经常吃饭时端起碗,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时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看书时也无法集中精力。
怎么办呢?他想出了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冷凝结成粥块以后,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
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咸菜就行了。
范仲淹就这样在醴泉寺里刻苦读书,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长了不少知识。
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他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府,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戚同文为师。
因为范仲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刚开始还能喝点稀粥,后来稀粥也没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东西,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
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
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
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贝蒂说:“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
”温塞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磨砺。
范仲淹勤奋刻苦的故事
![范仲淹勤奋刻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ae6d1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3.png)
范仲淹勤奋刻苦的故事范仲淹勤奋刻苦的故事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
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勤奋刻苦的故事。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故事一:划粥断齑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
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
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
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
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
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
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
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
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
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这就是“断齑”,齑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
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造!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
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82ca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2.png)
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精选10篇)导语:范仲淹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范仲淹的小故事
![范仲淹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f0ac3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7.png)
《范仲淹苦读》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讲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里可穷啦。
他住在一个很破的房子里,每天只能吃粥过日子。
有一次,他的一个好朋友来看他,发现他过得这么苦,就送给他一些好吃的。
可是范仲淹呢,他一口都没吃,那些好吃的都放坏啦。
朋友很奇怪,就问他:“你为啥不吃呀?”范仲淹说:“我怕吃了这些好吃的,以后就不想吃粥啦。
”范仲淹读书特别刻苦,每天都读到很晚。
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他的手都冻僵了,可还是坚持读书。
就这样,范仲淹靠着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好多知识,最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仲淹的志向》小朋友们,我再来讲讲范仲淹的事儿。
范仲淹从小就有一个大大的志向。
他看到很多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心里就想:“我一定要努力,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有一天,他去庙里求签,想问问自己能不能当宰相。
结果没求到好签。
他又求了一签,问自己能不能当医生。
旁边的人就奇怪啦,问他:“你怎么一会儿想当宰相,一会儿又想当医生呀?”范仲淹认真地说:“当宰相能帮助很多很多人,当医生能帮助病人减轻痛苦,这都是好事呀。
”从那以后,范仲淹一直为了自己的志向努力着。
《范仲淹的善举》小朋友们,来听听范仲淹的另一个故事哟。
范仲淹当官以后,也没有忘记帮助别人。
他用自己的钱买了很多地,盖了房子,让那些没有家的人住。
他还经常给穷人送吃的、穿的。
有一次,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范仲淹知道了,就给他出学费,让他能读书。
大家都很感谢范仲淹,说他是个大好人。
范仲淹就是这样,心里总是想着帮助别人。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哟。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88bafc6f1aff00bed51ec4.png)
一天,慧通大师展信见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苦读”、“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三年,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故事二:划粥断齑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少年范仲淹勤学刻苦的故事
![少年范仲淹勤学刻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451235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3.png)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少年范仲淹,不吃米饭只吃冻米饼,这估计是我见过最会省粮食的少年,看看他是咋么做的。
先在罐子中倒入极少的黄米,等煮熟后先不吃,让其先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
然后切成一块块的冻米饼,旁边的胖子舔了一口,感觉太难吃了,而他却吃的津津有味,少年就是古今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范仲淹由于幼时父亲早逝,家中非常贫穷,可向往知识的他,总会爬上私塾的窗户,可每次都会被私塾的先生发现,给训斥,没钱就别来偷听,于事,范仲淹回家便询问母亲,有没有不交学费的私塾,这时,善良的母亲想到,离家不远的寺庙里,有一位老方丈正在免费教书。
范仲淹不解地问:“跟和尚学什么?”打坐念经吗?可是,虽然嘴上那么说,但求知的欲望还是促使着范仲淹来到了寺庙里,开始跟着方丈学习,不过,在上课时总会闹出笑话,因为饥饿肚子总会咕咕叫,因为他带来的口粮并不多,已经从之前的一天三顿减少到后来的一天一顿,甚至到了现在,他连一顿都舍不得吃了,只在罐子中倒入极少的黄米,再加入一大碗水,等煮熟后再静置一旁,他又便继续的回去读书了。
到了第二天,黄米与水凝结成块后再取出切成一小块的,然后等饿急了再吃,方丈看范仲淹如此勤学刻苦,刻苦学习,品质优良。
便想推荐他去一家书院学习。
范仲淹听后高兴极了,来到书院后,范仲淹更加刻苦学习了,常常拿着一块米饼,一边吃一边读书,每天都会学习到深夜。
这天一位官人恰巧经过,看见了范仲淹的学习精神不禁动容,于事便专门拿了饭菜过来让他解解馋,可。
范仲淹在答谢过后便直接拒绝了,可是,多年来吃粥已成习惯,今天吃了这样好的食物,以后还能坚持吃粥读书吗?官人一听范仲淹的说辞,不禁向他抱拳致敬,而接着他又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范仲淹苦读文言文翻译]范仲淹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苦读文言文翻译]范仲淹苦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514d8b9b89680202d82531.png)
[范仲淹苦读文言文翻译]范仲淹苦读的故事名人都很喜欢读书,读书让他们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识。
在当今,读书,读好书的好处不用多说,在古代,也是一个这样的,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很喜欢读书,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范仲淹苦读的故事,欢迎阅读。
范仲淹苦读的故事1范家虽然世代为官,但范仲淹的命运却颇为坎坷。
他出世后不久,父亲在徐州过世,家境从此变得窘困起来。
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
和大多数丧父失母寄人篱下的孩子一样,范仲淹小的时候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
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生活糜烂,铺张浪费,便好言规劝。
朱家兄弟脱口说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愣,觉得话中有话,不断追问下才有人告诉了他的身世。
这件事对范仲淹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下定决心独立生活,并毅然辞别母亲到南京(今商丘市)应天府书院求学。
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也在这里读书。
因为他父亲是做官的,家里很富裕。
他看到范仲淹穷得经常吃不上饭,非常同情,也感动于范仲淹安贫苦读的精神,就拿出一些钱来帮助他,可是被范仲淹一口拒绝了。
朋友有心周济他,就从家里带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好菜来,说是要和他聚聚。
范仲淹见朋友一番好意,就收下了。
过了几天,南京留守的儿子来看望范仲淹。
没想到却看见放在桌子上的饭菜都已经长毛了,范仲淹一点儿也没吃!这个干部子弟很生气,说范仲淹瞧不起他,范仲淹解释说:“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一席话说得朋友心服口服。
范仲淹在睢阳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过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全校师生这方轰动,都认为普通老百姓能亲睹“天颜“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蜂拥上前围观,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来继续读书,人家问他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说:“将来再见他也不迟。
”正是由于范仲淹的勤学好读,所以学到了很多真才实学,成了国家的栋梁。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d6d1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8.png)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文言文范仲淹故事导语: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而食的,靠着这种精神,范仲淹终于当上了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以下是小编整理文言文范仲淹故事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1范仲淹小时候是个平穷的孩子,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为了生活,母亲改嫁带他到了朱家。
朱家也很穷,没有钱给范仲淹读书,范仲淹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活,一边苦读。
经常读到夜深。
有点儿困了,就用冷水洗脸。
最让他感到困难的就是每天的饭菜,不要说好吃的饭菜,就连吃饱也很不容易。
他每天只好煮一碗粥,等到冷凝了以后,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用咸菜来下肚子。
一天,一位同学来看望范仲淹,那位同学是官宦弟子,是家中很富有的。
看见范仲淹生活那么困难,学习却那么用功,心里很是感动,回家告诉了父亲,然后同学就叫父亲去给范仲淹送好饭好菜。
过了几天,那位同学又去看望范仲淹,发现给范仲淹的饭菜却放在地上原地不动,都快发霉了。
于是,那位同学就责怪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不吃这些食物,难道你瞧不起我?”范仲淹表示歉意,说:“我现在吃粥已经吃习惯了,我怕吃了你的饭菜,吃不下这些稀粥了。
”那位同学听了范仲淹的话,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2范仲淹苦学成材的故事,这篇文章由成功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范仲淹苦学成材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太宗祥符进士,由晏殊荐为秘阁校理。
后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他主张推行新政,改革吏治,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工于诗词散文,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
五代时期,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
父亲范墉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8f53d7102de2bd960588f0.png)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那么他在成功之前为了读书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查看!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
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故事一:划粥断齑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
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1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
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
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
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
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
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
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
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
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范仲淹划粥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划粥苦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60d17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a.png)
范仲淹划粥苦读的故事
自古以来,刻苦读书的人很多,但是有的偏重于“藏修苦读”,有的偏重于“博学强记”,有的偏重于“经世致用”。
宋代的范仲淹就是一位“划粥苦读”的典范。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吴县(今苏州)人。
他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苦,父亲在他两岁时便去世了,母亲因无力养家,只好带着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里。
范仲淹自幼孤贫,但他学习勤奋,很早就以文章闻名天下。
他曾在醴泉寺读书时,因为每天熬的粥太少,只能等粥冷却后,凝成一层膜,他就在上面划上几刀,分作四份,早晚各吃两份,这就是“划粥断齑”的典故。
在这样的苦学之下,他的学业进步很快。
后来,范仲淹考中了进士,做了官。
他仍然不忘初心,坚持每天只吃一次肉菜,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
他大量购买“国学解”,读起来常常忘记睡觉和吃饭。
范仲淹因率先倡导学习救国,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他为官清廉,深得民心。
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大成就,他的诗词、散文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留下的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等。
历史故事:范仲淹读书_故事
![历史故事:范仲淹读书_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a1f890569eae009581bec50.png)
历史故事:范仲淹读书
历史故事:范仲淹读书
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应天府应天书院求学。
他发奋读书,孜孜以求,倦怠时用凉水浇脸,饥饿时以稀粥充饥,日夜与诗书相拥,五年未解衣就枕。
1014年正月的一天,当朝皇帝宋真宗来应天府朝拜圣祖殿,大街小巷挤满了围观的人,书院的所有学子也都纷纷跑出书院去看皇帝。
大家都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唯有范仲淹不为所动,依旧端坐在教室里用功学习。
皇帝走了,同学们一个个陆续回到了书院,当看到范仲淹还在教室里学习时都感到很奇怪。
万岁爷驾到,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怎么坐得住啊!一个同学好奇地问范仲淹:“范兄,你怎么不去看皇帝呢?”谁知范仲淹反问:“皇帝有什么好看的?”同学说:“皇帝一辈子都难得见上一面,这机会多难得啊!你真应该去看看。
”范仲淹回答:“皇帝总是要见的,但等将来看也不晚啊!眼下,我首先要完成当天的功课。
”说完,继续埋头读书。
范仲淹家境贫寒,看着他的寒酸样,有的同学鄙夷地认为他痴人说梦,而有的同学则为他的远大志向深深折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五年寒窗,范仲淹学有所成,而且出类拔萃,独领风骚。
1015年,27岁的他考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步步高升,成了在皇帝身边辅佐的重臣,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皇帝。
割舍今天,才能收获明天。
看来,自古以来这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范仲淹苦读故事
![范仲淹苦读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3b3d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e.png)
范仲淹苦读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仲淹苦读故事范仲淹苦读故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
划粥割齑讲的是什么的故事
![划粥割齑讲的是什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d97b00526fff705cd170a8c.png)
划粥割齑(jī)说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刻苦求学的故事。
意思是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划粥割齑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煮粟米百二升,作成浓粥一器,经过一宿就凝结了;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切断数十茎葱蒜来吃它当饭。
南都留守有个儿子也在学,回去告他父亲度,以公家厨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给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会,后来那些食物全都怀掉了。
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版您清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您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牵扯成为一项罪状呢?”范抱歉说:“我不是不感谢你父亲的厚意,而是食粥习惯很久了,一下子突然享受这么丰盛的肴馔,以后还哪能吃这种冷粥呢!”原文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
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若,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
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故事一:窖金苦读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读书时,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抬头一看,是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
范仲淹忙将老鼠驱赶出去。
两鼠慌忙逃出洞外,钻到荆树两侧。
范仲淹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闪着白光,他很惊奇,取来铁锹挖开一侧鼠洞,下面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土石,却是满满一窖黄金,他随手埋好。
又挖开另一侧鼠洞,见是一窖白银,仍不动分文,埋好如初,复回洞中挑灯夜读。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
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
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
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
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边的范仲淹求援。
范仲淹询问了寺庙的情况,热情款待来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来人回复慧通大师。
庙中和尚听说范仲淹闭口不提修庙一事,心中愤然。
一天,慧通大师展信见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
”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
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苦读”、“窖金捐僧”的故事。
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三年,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的唯一真正用处,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书,便不值得占书架一席之地。
——拜耶什么是浪漫?就是明知她不喜欢你,依然送朵玫瑰花给她。
什么是浪费?就是明知她喜欢你,还送朵玫瑰花给她。
一方面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顽
强意志。
读书使人进步,那么关于读书的谚语有哪些呢。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刻苦读书的谚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二:划粥断齑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
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
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
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
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
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
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
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
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
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
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这就是“断齑”,齑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
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造!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
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