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个成语及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1. 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晚上想读书却没灯油。
他看到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那点光看书。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就紧紧抓住不放。
比如说,咱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有光就偷懒,得像匡衡一样想尽办法学习。
2. 悬梁刺股。
孙敬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苏秦呢,读书犯困就拿锥子刺自己大腿。
哎呀,这得多狠呐!这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想玩手机不想学习,可人家为了学习对自己这么狠。
就像我有个同学,一犯困就想放弃学习,他要是有孙敬和苏秦的毅力,成绩肯定蹭蹭涨。
3. 囊萤映雪。
车胤夏天捉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利用雪的反光看书。
你想啊,没有灯就找别的办法。
这就像我们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
我有个朋友,总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看看人家车胤和孙康,他还好意思抱怨吗?4. 韦编三绝。
孔子读,把编联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
这得多用心啊。
这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喜欢的小说,翻来覆去看好多遍,不过孔子是为了学习知识。
我曾经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和孔子比起来,真是惭愧。
5. 牛角挂书。
李密在骑牛去拜访朋友的路上,把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
这多会利用时间啊。
咱们好多人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就知道玩手机,要是像李密一样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读书,知识肯定增长不少。
6. 焚膏继晷。
韩愈学习特别勤奋,白天黑夜都在学习,点灯耗油继续白天的事。
这简直就是学习狂啊。
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从始至终都在拼命跑。
我认识一个人,总是说自己忙,没时间学习,看看韩愈,忙不是借口。
7.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读书,几年都不看园子一眼。
这专注力太惊人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手机稍微响一下就分心,人家董仲舒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
我在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点动静就想去看看,和他比差远了。
8. 程门立雪。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在睡觉,他们就在门外雪地里站着等。
这对知识多尊重,对老师多敬重啊。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 头悬梁锥刺股:孙敬为了刻苦读书,竟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要是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这是何等的毅力啊!你想想,要是换做你,你能做到吗?就像咱们现代人熬夜追喜欢的剧一样,孙敬为了读书简直拼了。
2. 凿壁偷光:匡衡家里那么穷,连灯都点不起,却想办法在墙上凿个洞,借着隔壁的光读书,这也太励志了!这就好比你特别想玩游戏,但是没网,你会不会想尽办法去蹭网呀?匡衡对读书的渴望真的太强烈了!
3. 囊萤映雪:车胤抓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哎呀呀,他们是多么渴望知识呀!这就好像我们特别想吃一种美食,想尽各种办法都要去吃到嘴一样。
他们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目不窥园:董仲舒读书那叫一个专心啊,竟然可以三年都不往园子里面看一眼!哇塞,这是要有多强的自制力啊!如果是你,能忍住三年不出去玩吗?
5.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多次,这是读了多少遍啊!简直让人惊叹!就好像你喜欢的一本书,你反复看反复看,都快把书翻烂了。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这也太痴迷了吧!跟我们现在有的人随时随地玩手机有点像呢,但人家是读书啊!
7.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活晚上还不忘学习,多么勤劳刻苦呀!这就好像你白天上学,晚上还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8. 焚膏继晷:韩愈为了读书,点油灯,夜以继日,不断努力。
这就像你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拼命努力,不顾一切!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人读书的故事真的太震撼人心了,他们的刻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也要努力追求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呀!。
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

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1. 囊萤映雪:这个成语说的是晋代的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含义就是努力克服困难勤奋读书呀!你想想,在那没有电灯的时代,他们得多有毅力呀!就好比现在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条件艰苦,也会想尽办法去学习。
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
这是多么拼命呀!这不就像那些为了考个好成绩,熬夜复习的学生们吗?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
哇塞,这得有多渴望知识呀!就像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读书不惜一切代价。
4.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
这是多么执着啊!这就好像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反复去钻研一样。
5.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多勤奋呀!这不就跟那些白天工作,晚上还坚持学习的人一样嘛。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在看书,这也太痴迷了吧!好比现在那些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人。
7. 手不释卷:三国时的吕蒙无论何时都拿着书,这是对知识有多大的热情呀!就像有些人一有空就看书,根本停不下来。
8. 目不窥园: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往园子里看一眼。
哎呀,这得需要多大的自制力呀!就像有些人为了达成目标,能排除一切干扰。
9. 闻鸡起舞: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这是多么有行动力啊!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吗?10.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努力学习或工作。
这简直就是全身心投入啊!这不就是那些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人的写照吗?我觉得呀,古人求学的这些成语故事真的太激励人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也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着勤学好问的传统,但凡一个人能够做到认真好学,不畏困难艰险,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出人头地,关于这句话,我自不必过多赘述,但是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过,我们才有资格掌握自己的人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10个关于古人勤学的习语故事,包括:偷墙光、悬梁刺股、萤火虫映雪、闻鸡起舞、负薪挂角、苦干、踩雪、熬夜、画干儿子、边巍三绝。
一、悬梁刺股相传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孙敬。
他年轻时以勤奋好学著称,经常关着门一个人不停地看书。
每天从早到晚看书,经常废寝忘食。
不仅如此,他学习时间很长,即使很累也不想休息。
但是时间长了,疲劳让他打瞌睡。
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找到一根绳子,一端牢牢地系在横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他看书累了打瞌睡的时候,头低着的时候绳子会勒住他的头发,会弄疼他的头皮,马上清醒过来,然后继续学习。
所以,悬梁的故事由此而来。
咬人的故事和吊梁一样,都是为了不打瞌睡,用锥刺大腿。
苦涩地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年轻的时候,因为知识的匮乏,去很多地方做事,不被重视。
回国后,家里人也很冷淡,看不起他。
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所以,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他经常学习到深夜,很累,经常午睡,想睡觉。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了一把锥子,在他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刺到了自己的大腿。
就这样,我突然觉得痛,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坚持看书。
二、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讲的是在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
怎么办?只好借书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因为整天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点书,所以经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一本书。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1. 囊萤映雪。
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家里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他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是“囊萤”。
还有个叫孙康的,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就是“映雪”。
这俩人为了读书也是拼啦!2.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被扯得生疼,立马清醒继续读书,这叫“悬梁”。
战国的苏秦读书到深夜,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疼得清醒了接着读,这叫“刺股”。
他们可真是对自己够狠的!3. 凿壁偷光。
西汉的匡衡,家里穷得没灯。
他就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这邻居也是够倒霉的,估计都不知道自家的光被“偷”了。
4.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和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别人还在睡大觉,他俩已经开始努力啦,怪不得能成大事。
5. 牛角挂书。
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牛估计都纳闷:“主人,你能不能专心放牛!”。
6. 韦编三绝。
孔子读书太勤奋,把编连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好几次。
这书都被他读“烂”了,真是厉害!7. 昼耕夜诵。
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说的就是东汉的崔寔。
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不闲着。
8. 圆木警枕。
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人也就醒了,接着起来读书。
这法子虽然有效,但估计睡不好觉。
9. 目不窥园。
西汉的董仲舒读书时,三年都没到花园里逛过。
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都寂寞了,他眼里只有书。
10. 废寝忘食。
孔子的弟子颜回,沉迷于学习,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这得是多痴迷啊!11. 手不释卷。
三国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从此手不离书,进步飞快。
12. 焚膏继晷。
唐代的韩愈,读书学习到点油灯接着白天继续,一刻不停。
13. 十年寒窗。
读书不容易啊,得经过多年的苦读,才能有所成就。
14. 笃学不倦。
东汉的郑玄,一心钻研学问,不知疲倦。
15. 持之以恒。
学习就得像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描述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个成语及故事

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卷”指书。
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
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
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十个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想读书却没有灯。
他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意思就是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你看看人家匡衡凿壁偷光的精神,再看看你,学习条件这么好还不努力!2.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夏天就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晋代的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比喻人勤奋好学。
造句:古代有囊萤映雪的励志故事,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3.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的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
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那些学霸们哪个不是悬梁刺股般地努力,你就知道玩!4.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造句:祖逖都能闻鸡起舞,你怎么就不能早起背背单词呢?5. 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哇,李密牛角挂书,这也太厉害了吧!6.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孔子韦编三绝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啊!7.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古代有人昼耕夜诵,你现在有这么多时间还不珍惜!8.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手不释卷。
指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或看书入迷。
造句:瞧瞧人家吕蒙都能做到手不释卷,你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人自然也就会惊醒,因此他醒来后就立刻起床读书。
形容时刻保持警惕,勤奋学习。
造句:司马光圆木警枕,你怎么就不能有点这样的毅力呢?10. 目不窥园: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
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 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他读书时把头发系在房梁上,防止打瞌睡。
战国时的苏秦,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
这是不是超级厉害?就像现在有的同学为了准备考试,晚上喝咖啡提神一样,他们为了读书真的是太拼啦!
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点不起灯。
但他特别想读书啊,怎么办呢?他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
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这不就好比我们现在为了学习新技能,想尽各种办法找资源吗?
3. 囊萤映雪: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哇塞,他们怎么能想到这么奇特的办法呢!这就好像我们在困难面前,总能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子来克服一样。
4. 韦编三绝:孔子读《周易》,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
这是多么刻苦呀!这和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反复钻研不是很像吗?
5.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骑在牛背上还在读书,把书挂在牛角上。
这画面,是不是很让人佩服?简直就和现在那些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学霸一样嘛!
6.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不管什么时候都书不离手。
哎呀,这真的是读书成瘾啦!就如同现在好多人手机不离手一样,只不过人家是在学习知识呢!
总之,这些古人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啦!他们为了读书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我们处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呢!。
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

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在我国关于勤奋的成语故事很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雅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惜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剌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嗑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 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10个成语故事

10个成语故事成语大家都有听过,它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成语故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个成语故事11. 带经而锄古人读书是很刻苦的。
汉朝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缺乏学习费用,倪宽要为弟子们做饭,有时还要下地干活。
他下地时总要带着经书,休息时便抓紧学习。
汉朝的朱买臣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什么东西,他又很喜欢读书,而他家里的生计要靠砍柴来维持。
因此,朱买臣背着柴草边走边读书。
“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坚持学习。
2.校人烹鱼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用花言巧语编造的谎言,常常使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上当。
但如果能够认真地做实际调查,那么,骗人的伎俩就无法施展了!3.忧心如焚周幽王是个大昏君。
他宠爱美人褒姒,因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将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
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点燃烽火台,各路救援诸侯昼夜不停地赶来护驾,才发现上当了。
他对百姓重重剥削,使得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痛苦不堪。
他又重用大奸臣尹太师,致使朝廷混乱,人心离散。
有个叫家父的大臣非常着急,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改变。
他写了一首诗说道:“节南山岩石垒垒,尹太师威名赫赫,人民都盯着你看。
心里忧愁得像在火上煎熬,却不敢将你戏笑。
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 但是周幽王不听劝谏,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王朝灭亡了。
“忧心如焚” 形容非常忧愁焦急。
4.言过其实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讨论军计,诸葛亮很喜欢他,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中国历史上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向来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都以勤奋读书为荣。
今天小编就收集了中国历史上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中国历史上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成语:韦编三绝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
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成语:凿壁借光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
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
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成语:囊萤映雪《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
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
《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
《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成语: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一、曹操的悔学之情曹操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但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却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他几次嘱咐曹操要好好学习,曹操却总是不予理会。
直到有一天,曹操看到了父亲茶余饭后读书的情景,他忽然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没有知识的野人,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从那之后,曹操努力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武将和政治家。
二、孔子挑夫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困,为了能够读书,他曾当过挑夫以谋生。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继续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三、苏轼的放荡不羁苏轼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不喜欢读书,喜欢游玩饮酒,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玩乐。
但是,后来苏轼深受忏悔,他开始勤奋地学习,苦读经典,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四、陆游的投笔从戎陆游年轻时是一个文弱书生,他痴迷于文学创作,对武艺毫无兴趣。
然而,当祖国危急之时,陆游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放弃了文学创作,选择了踏入战场。
在战场上,陆游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他更是在军中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五、王羲之的笔耕不辍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并且一直努力不懈地练习。
即便是在特殊的困难和逆境中,他也不放弃对书法的追求,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成就非凡。
六、苏缨的勤学苦练苏缨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在年轻时也曾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但是在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之后,苏缨开始努力学习,苦练文学技艺。
在长期的努力下,苏缨成为一代文学泰斗。
七、张衡的研究科学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他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就热爱学习。
在继承父业之后,张衡开始研究科学知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创造了浑天仪等伟大的科学成就。
八、钟子期的孜孜不倦钟子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他在年轻时就非常勤奋地学习,孜孜不倦地钻研各种学问。
在后来的岁月里,钟子期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最终成为一代学者。
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及故事

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及故事凿壁偷光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及故事,欢迎阅读。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2、囊萤读书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5、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一、悬梁刺股1. “悬梁”的故事东汉时候有个叫孙敬的人啊,这小子可太爱学习了。
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读书,就盼着自己能有大出息。
可是呢,人嘛,总会犯困。
他也不例外,一读久了就眼皮子直打架。
这可咋整呢?孙敬就想了个超级绝的办法。
他找了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另一头就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只要他一打盹儿,头一低,那绳子就猛地一拽他的头发,疼得他“哎哟”一声就清醒了。
就靠着这股子狠劲,他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呢。
2. “刺股”的故事还有个叫苏秦的,也是个学习狂。
他年轻的时候学问不咋地,出去闯荡到处碰壁。
回到家呢,家人都看不起他。
苏秦可不甘心啊,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他晚上看书的时候,老是犯困。
于是他就拿起一把锥子,只要困了,就拿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那血都流出来了,疼得他一下子就精神了。
最后啊,苏秦通过自己的努力,学问大增,还做了大官呢。
二、凿壁偷光西汉有个匡衡,家里穷得叮当响,晚上连点灯的油都没有。
但是他又特别想读书。
有一天晚上,他发现邻居家的烛光透过墙壁的缝隙透过来了一点光亮。
这可把匡衡乐坏了。
他就拿了把小刀,悄悄地把墙壁缝挖大了一点,然后借着那点偷来的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就这么着,匡衡通过不断地学习,后来成了很有名的学者。
不过这事儿啊,咱可不能学他凿墙,现在那可是破坏公物呢,他当时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三、囊萤映雪1. “囊萤”的故事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小伙子。
他家也穷,晚上看书没灯。
不过他发现夏天的时候,那些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可亮堂了。
他就想啊,能不能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呢?于是他就找了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进去,然后把口袋扎起来,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亮看书。
那些萤火虫在口袋里一闪一闪的,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车胤就靠着它们读了不少书呢。
2. “映雪”的故事还有个孙康,也是晋代的。
冬天的时候,晚上雪后的月光照在雪上,那雪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光。
孙康发现这个之后,高兴得不行。
古人认真学习的成语故事

古人认真学习的成语故事1、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2、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3、囊萤映雪:形容刻苦攻读。
4、学而不厌: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5、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6、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7、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
形容抓紧时间。
8、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9、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0、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11、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下;卷:指书籍。
12、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
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1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14、废寝忘食: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15、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16、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17、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
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9、卧薪尝胆: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0、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1、韦编三绝:韦:熟牛皮。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
三:多次。
绝:断。
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指读书勤奋刻苦。
22、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
不倦,不知疲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形容十分努力。
23、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4、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5、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1一、程门立雪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
二、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
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
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悬梁刺股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
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刻苦四字成语故事

刻苦四字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2.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程门立雪旧有指学生谦卑受到教导,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念书无心和对存有学问长者的敬重。
成语出自于《宋史·杨时传》:“至就是,游等酢、杨时见到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到颐,颐偶瞑坐,游等酢(音zuò)与时随侍不回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5.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1、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原文】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burning其股,血流至肢。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愈演愈烈。
及至眠睡觉繁寝,以绳系头,高悬屋梁。
”【结构】联合式【用法】联合式;并作定语;形容勤奋自学【近义词】悬头刺股【例句】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年复年,把铜雀闭壳肌。
”【英译】tieone'shaironthehousebeamandjabone'ssidewithanawltokeeponeselfawake【成语故事】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共同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制备“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来鞭策人发奋读书自学。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出自《西京杂记》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映雪
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囊萤映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