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_分区与编图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_分区与编图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_分区与编图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营销

Tourism旅游经济 1762012年5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019730473.html, 浅谈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营销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谢辉 摘 要:近年来,关于体育旅游的课题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兴趣。本文简述了体育旅游研究的产生背景,从营销角度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的旅游功效;并尝试对体育旅游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其对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旅游 大型赛事 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176-02 其实,有关体育及其相关的活动的与旅游的密切联系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从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发起的奥林匹克体育盛会,到罗马帝国时期剑术活动的开展;从16世纪苏格兰高尔夫球的传播,到17世纪美式橄榄球和赛马俱乐部的出现以及基于搏彩游戏的拳击比赛盛行;从19世纪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兴起,到整个近代时期滑雪、登山、跳高以及各种球类赛事活动的频繁开展,不可否认,当时的历史背景使这些活动更多的是观赏性。但我们也看到,这些体育活动的举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牵动了大量的游客。科技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也不断繁荣和发展,加上人们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全民化和专业化。因此,大众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强大的吸引力牵动了大量的游客数量,对赛事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人们开始用现代的眼光和价值观重新审视体育与旅游的关系。 “体育旅游”便是由此得出。也因此而出现,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新课题。 1 什么是体育旅游 如前所述,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某些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附属活动,似乎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作为现代旅游研究和发展中的新名词——体育旅游,实际上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词汇和研究领域。当前,人们对体育旅游所下的定义是: “人们为观看或参加体育活动而进行的非商业动机的旅游行为,包含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比赛,寻访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从这个定义看出,它将体育旅游定义为旅游者的体育旅行活动,且无功利性和竞争性。在当代对于旅游领域的研究中,体育旅游之所以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娱乐性的体育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另一方面,人们通过现代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大批游客和大量收益已经逐渐认识到将体育结合到旅游活动中的可行性,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内容和游览主题加以推广的巨大潜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观看赛事的国外游客近200万,更是给亚特兰大地区创造了约36亿美元的收益,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2 体育赛事的旅游功效 在对体育赛事活动的旅游功效进行评估时,人们往往从地区经济的承受能力,游客的可接待数量,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固守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传统的调查分析方法对于调查分析这些大型赛事的吸引力和举办的成功性以及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想从专业的角度从营销方面来对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意义以及赛事的举办对地区经济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的话,传统的分析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对举办地的影响应当结合传统因素,但侧重下列方面进行考察。2.1 高强度的宣传活动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带给东道地旅游业许多发展机会。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赛事的举办给举办地所带来的免费的市场宣传。从赛事的筹备期开始一直到赛事结束,在这一段时间内赛事举办地将受到世界各地民众,参赛选手以及体育旅游爱好者和企业广告商的瞩目。无疑的,这段时间内举办地的关注程度将达到一种高峰,受到各个国家各种媒体的不断追踪报道,当然也给赛事举办地进行了免费的宣传,提高了赛事举办地的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奥运会,奥组委宣布举办地点到奥运会正式举办,期间有关各国参赛国实力的比较和备战情况及对赛事举办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自然气候等方面的报道,将会逐渐加大。特别是赛事筹备的最后时期,关于赛事举办地的情况,赛事筹备的具体信息,开幕时的活动设置,比赛安排等纷纷霸占了多种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甚至到赛事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举办地对赛事的收尾和总结活动都仍然受到强烈的关注。另一个在利用这类机遇发展旅游业方面的著名案例是澳大利亚。而由于其抓住了当时美洲帆船赛在其西海岸的佩斯举办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使澳大利亚从一个二十年前旅游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国家一跃成为了旅游强国之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的成功转型,是本国旅游业善于利用和把握机遇的结果,同时也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及时调度以及政府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发展,成功展开体育营销,结合民众力量成功把握这一机遇。 2.2 推动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多元化 人们之所以认为旅游业具有脆弱性,是因为人们看到,旅游地经济对旅客来源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所以,对客源地进行细致的考察,明确客源市场结构将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营者了解顾客心理,满足顾客的需求又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促使旅游活动经营者迎合市场需要开发更多的体育旅游产品。但是,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客源地的经济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客源地民众的出行率将发生重大的改变,游览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巨大的风险和损失。许多旅游目的地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将它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始在市场结构多元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的客源地,但是现实情况是仍有许多的体育旅游经营地存在预算的紧张,营销技术的欠缺及多元思维的不完善等问题。大型赛事的举办会给推动旅游客源的多元化带来明显的效果。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举办就使其他国家地区来韩旅游的人数增长为原来的2.5倍。同时主要的客源从日本和美国向东南亚国家转变。引发了韩国旅游入境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变化的客观效应。 2.3 有助于促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育 重大体育赛事在现代已经成为传播和交流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亲身感受的机会,而且可以激发人们日后参与有关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从侧面促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育。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重庆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适用班级:09 1-4 授课时间 3.18 班级09 1-4 授课顺序第 1 次课 课题第二章地文景观 目的要求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地文景观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 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 2、云南腾冲 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重 点难点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教 学思路与教法设计 先通过欣赏图片资料,提出什么是地文景观,引入新课;再对地文景观进行概述,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引用一些名胜景区来理解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节奏把握比较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中国旅游地理 一部分知识点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地理分支学科 客体部分: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条件 旅游者是各旅游企业乃至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及源泉 旅游者是指为了物质和精神享受和需要,暂时离开常住地,在异国异地)至少停留24小时而作为旅行的人。旅游者的特征:异地性闲暇性享受性消费性地域性 旅游决策是指人们在外出旅游前,根据所收集的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旅游偏好,选择和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及旅游方式的过程。 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 最大效益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其二是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旅游决策的步骤:确认旅游需求,收集旅游信息,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最终决策。 旅游资源评价内容:资源本身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和三大效益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地理疆域。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的地理环境。中国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我国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出现甲骨文),高度发达且个性鲜明的人类历史文明(我国的绘画最早出现在战国),众多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和共生性。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独特性。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古人类遗址旅游资源,古人类遗址是指人类发展到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遗址。其中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猿人住所,也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化石数量最多、材料最丰富、最齐全的一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天葬、水葬、火葬、石葬、悬棺葬,现已充当旅游资源的主要有崖葬与悬棺葬,这两类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南与东南山区比较常见。西南地区墓葬:悬棺葬 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灵渠也称兴安运河、京杭大运河、坎儿井。 我国四大宗教及其旅游资源:佛教大约于东晋时期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的建成及其标志。四大佛教名山_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石窟_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石窟。北京白云观为我国著名的道观,现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淸真寺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石中国伊斯兰建筑的典范。 我国的主要城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著名的八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安阳,郑州)特色小镇现代化都市。 我国主要的特色饮品,唐代陆羽-茶圣杭州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并称我国三大著名绿茶。 我国主要风味佳肴;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鲁菜是北方菜的代表。八大菜系则是四大菜系上加上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旅游交通的特点:在快捷、准确等方面比通用交通要求更高;追求"旅"的过程的娱乐性;具有较明显的不均衡性(表现为季节的不均衡性、方向的不均衡性和时期的不均衡性)。 北京市中心皇家建筑游览线,主要包括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北海,恭王府,鼓楼等景点。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祭天祈谷之所。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故宫原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曾是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1年3月16日,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共有四节规划内容,其中第二节为“积极发展旅游业”,第四节为“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由此可见,旅游业和体育产业,都被中央政府定为“十二五”期间需大力发展的生活服务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旅游业与体育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两大产业的发展及我国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作为内涵、以旅游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的休闲生活方式。对于如何发挥体育功能,使体育资源成为旅游吸引力,以及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对于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以体育内涵为内容的旅游活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资源是可供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包括一切具有旅游吸引潜力的体育事物(含人物)和体育现象。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原料;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活动的载体,这也是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大区别;体育旅游资源是要为异地游客提供旅游开发基础。 (一)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 体育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1、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性 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主要是指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会具有不同的景观资源,例如北方地区的冰雪景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乡景观,沿海地区的冰海景观等。 2、体育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由于地理纬度、地势、气候等差异,体育旅游资源同样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受季节影响,对游客的吸引有所不同。体育旅游资源的季节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旅游资源本身的季节性变化,例如冰雪旅游只能选在冬季,漂流活动一般会选在夏季。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具有季节性,对旅游者的生理器官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选择生理适

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旅游管理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与开发策略研究俊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以倡导健康理念的体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本文在归纳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分类和开发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体育旅游目开发的总体思路,旨在进一步优化体育旅游资源,促进体育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其具有融合性强、关联度大、对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特点和拥有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优势,被誉为新兴产业。 因此,分析研究体育旅游项目分类和开发思路,深入挖掘体育旅游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优化体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促进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我国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资源基础体育旅游资源是指能激发体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体育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所利用,并由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按照资源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以及利用大型运动竞赛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四类。 (一)自然资源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天然赋予的或经人工稍加整理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海滨、温泉、沙漠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的资源。 近年来,人们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了许多体育旅游项目,诸如依托华山、崂山、长白山、庐山、骊山等著名山峰,开展了登上、攀岩、滑翔、野外生存等体育旅游项目;依托湖泊、河流、峡谷等开展了探险、穿越、漂流、溜索、划船等体育旅游项目;利用草原、平原、沙漠等自然优势开展了骑马、骑车、放风筝等民族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 (二)人文资源体育旅游的人文资源不是天然赋予的,而是经过加工开发创建起来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古建筑或现代体育建筑工程、体育历史纪念地以及各地的风土民情和传统习惯等。 利用人文资源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是体育旅游活动与其他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与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不同,体育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被创造出来,并以此最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三)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这是指结合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来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在中国地大物博,同时也有许多的旅游景点,那么在中国旅游都有哪些地理常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1、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山西)、峨眉山(四川)、九华山(安徽)、普陀山(浙江) 2、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它们各具特色,向以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而闻名于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赞叹。 4、岩溶地貌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喀斯特地貌。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5、广西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做大,风景优美的岩溶景区,向有“甲天下”之誉。 7、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8、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9、我国五大淡水湖:潘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巢湖(安徽)、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

10、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灵渠(广西)、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坎儿井(新疆)。 11、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岗石窟。 12、我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 13、少数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三月街(白族)、火把节(白、彝、哈尼族等)、歌圩节(壮族)、请祖节(畲族)、芦笙节(苗族)、雪顿节(藏族)。 14、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15、我国的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安阳。 16、我国四大名绣:苏州的苏绣、长沙的湘绣、成都的蜀绣、佛山的粤绣。 17、三大名锦: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杭州和苏州的宋锦。 18、三大传统手工艺品:景德镇的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 19、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20、黄果树瀑布群:位于贵州,是我国最大的瀑布群;壶口瀑布:位于九曲黄河之中,它是我国水流量最大的瀑布;诺日朗瀑布:瀑面宽140余米,是我国瀑布最宽的瀑布。 21、历史上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四大名泉是:江苏镇江中冷

中国地理分区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基础题组 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 ①方便日常出行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③光照较好④可增加用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从材料中可知,朝阳的房屋朝向为东南方向,这样有利于减轻冬季寒冷西北风的影响,且光照较好,朝阳的房屋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所以B正确。 2.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农村的院落内一般都种植几棵树木。树种选择和种植的方位合理的是( ) A.落叶阔叶树东南 B.常绿针叶树东南 C.落叶阔叶树西南 D.常绿针叶树西南 答案 C 本题考查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华北平原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光照较强,种植方位应选择在西南,落叶林夏季可遮阳,冬季落叶有利于采光,且华北平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所以C正确。 3.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优质酿酒葡萄种植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光照 D.热量 3.答案 C 优质的酿酒葡萄种植需要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光照比北方弱,故选C。 贵州省东南部的石桥村位于喀斯特山区,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至今保持着古法造纸的手艺。村民们利用当地的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经过数十道工序制造出高质量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和国画专用纸。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面 三题。 4.(2018广东中山期末)石桥村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 ) A.独特的自然条件 B.充足的原料供应 C.广阔的市场需求 D.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 A 根据材料,石桥村古法造纸利用的是当地的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所以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独特的自然条件。缺少溶洞地下水这一条件,仅有充足的构树皮原料供应难以完成。市场需求、廉价的劳动力不是古法造纸基础条件。 5.(2018广东中山期末)石桥村生产的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成本高 B.水资源减少 C.手工制作 D.森林减少 答案 C 石桥村生产的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不高。水资源、森林资源充足,不是产量少的原因。 6.(2018广东中山期末)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工艺改进 B.原料替换 C.生态环境改善 D.政策扶持 答案 D 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 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D对。 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从新疆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14、古代建筑:是古代人民运用建筑技术和艺术营造的生活生产场所,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意识,是人类文化的物质结晶和凝聚。 15、历史文物:不叫文化遗物,是指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能反映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物。 16、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中国的鬼神思想和流行的巫术、求仙方术和黄老思想。 17、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它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

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综述

Tourism 旅游经济 https://www.360docs.net/doc/019730473.html, 2012年5月 161 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庞志强 张天恩 摘 要:民间体育是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其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理论界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分析,本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关键词:民间体育 旅游资源开发 综述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a)-161-02民间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属于体育旅游资源的一个下位概念,具有体育旅游资源的几乎全部特征和属性,是以民间体育活动为主要吸引力的一种节庆旅游资源开发。国内外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将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分别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分化较大,本文将对其 上位概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探讨。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在国际体育旅游协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1997年美国出版的《Sport Market PlaceDirectory 》一书收录了130多种适于开展体育旅游的项目。Joy Standeren 和Paul De knop 所作的研究包括分析体育和旅游的本质以及联系、研究体育旅游在各国的发展方式、分析当前趋势并预测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Gibson H.J.对体育旅游参与人群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性别、种族、社会等级人群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区别进行研究。Douglas Michele Turco 等人研究体育旅游对南非Durban 市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该市7项主要体育旅游项目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提供策略进一步推动当地体育旅游的开发。George Costa 等人对从文化的角度对植入感情于体育旅游的服务中及其在体育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进行了研究。Gratton C ,Dobson N.and Shiblis 等人对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Chia-Ming Chang,Chin-Tsu Chen 和Chin-HsienHsu 对体育赛事旅游的服务质量评估进行了研究。Bramwell B.和Karlis G.对体育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年9月,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举办体育与旅游的主题年会,分析了体育与旅游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并对其异同点做了分析比较。Simon Hudson 提出了“体育旅游动态模型”,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评估并使他们在旅游行业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2004年,Hinch,Thomas 和Higham,James E.S 对体育旅游现象和体育旅游中的文化交融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策。 可以看出,在以旅游为导向的体育产品开发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系统,从体育旅游资源项目的分类、参与人群、体育与旅游的本质联系等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服务质量评估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在参与人群的研究中,主要对不同性别、种族、社会等级人群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区别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基于人们内心隐性需求的潜在消费人群。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目前对民间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间体育的文 化研究、民间体育的功能的研究、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研究、 地方民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中国民间体育的现代传承与重建、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 2.1 民间体育的文化研究方面 2004年邵荣等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009年张永根从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由来、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来阐述民间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从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民间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联系、以及民间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和改善民间体育的土壤。2.2 民间体育的功能方面 2002年朱应明论述了民间体育项目在社区体育中的应用;2009年冉启琴探讨了民间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文化功能、社会交际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教育功能;最后探讨了开发民间体育社会功能的意义。 2.3 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研究方面 2009年王丹论述了民间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堂的作用。2009年薛强谈了各民族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2010年付宏山对民间体育项目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的意义、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2010年胡海旭等在文章中阐析了湖北省民间体育失落的原因,提出了民间体育入选湖北省体育院系教材的对策。2.4 地方民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方面 2005年兰润生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的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提出了加强畲族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畲族学校民间体育活动、提高畲族体育的竞技性、注重畲族体育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策, 以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2010年周争蔚论述了小康社会进程中益阳地方舞龙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2010年王德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浙西南山区民间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 2.5 民间体育的现代传承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2002年,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研究、策划,陈立基提出了以娱乐、健身、休闲、体验、欢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主题公园以丰富我国的体育旅游产品的构想。这种构想在今天已经为我国许多城市采用,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大部分为退休老人带领小孩茶余饭后的一个休闲场所,其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 展影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005年,韩忠培结合旅游资源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对民间民族体育旅游项目、重大比赛体

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

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 东北地区 一、气候问题 1、说明长白山(大兴安岭)等温线大致弯曲的方向及其原因。 向西南方向弯凸;受长白山(大兴安岭)及其走向影响。地势高,气温比两侧低。 2、气温年较差的分布及原因 分布特征:自北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 原因;自北向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大3、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受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地形雨)。 4、漠河冬季气温最低的原因 纬度全国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昼长最短,获得太阳热量少;距蒙古—西伯利亚近,西北部缺少高大地形的阻挡,受冬季寒冷气流的影响大。 二、河流问题 4、分析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水文特征: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含沙量比较小,结冰期长。 原因:松花江由于纬度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5、说明松花江的凌汛形成原因 纬度高,结冰期长,在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较高河段的河流封冻早,解冻晚;导致下游河段形成“冰坝”。阻挡河水流动,使水位上涨,形成凌汛。 三、沼泽的问题 6、沼泽的环境功能 具有含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7、北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河流多凌汛。 8、停止开垦沼泽,退耕还沼的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含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的功能。利于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 四、三江平原的农业问题 9、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10、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11、优势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12、农业生产存在的不足: ①热量不足;②黑土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地沙化、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等 13、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中国旅游地理大纲

《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所用教材为庞规荃编著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本课程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特点、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第l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学 问题: 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章旅游资源 名词: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问题: 1、旅游资源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何在? 第3章旅游开发 名词: 旅游开发 问题: 1、旅游开发应考虑哪些方面的条件? 2、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旅游开发有哪些主要类型? 第4章旅游业规划 问题: 1、旅游规划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旅游规划的步骤大体分为哪几方面?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l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地理位置;地貌;风景名山;海岸带;海岸带旅游;康乐气候;风景名胜区 问题: 1、我国风景名山的主要类型和代表名山是什么? 2、熔岩地貌和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3、我国各类名泉风景区有哪些? 4、我国如何利用气候环境开发旅游项目?我国主要的天气景观有哪些? 5、我国风景名胜可分为几大类?举出代表景区。 6、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类型? 第2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名词: 文物;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园林;红色旅游;风土民情;民俗旅游;博物馆。 问题: 1、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我国古代主要水利工程有哪些? 3、说明我国园林的三大类型和代表园林。 4、我国有哪些民族民俗旅游资源? 5、我国博物馆大致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3章交通与旅游 名词: 旅游线路 问题: 1、说明发展交通运输与旅游大众化的关系。 第三编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l章旅游地理区划 名词: 旅游区 问题: 1、说明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如何划分的。 第2章京、津、冀旅游区

中国区域地理试题(有答案)

作业一 一、选择题(共35题) 图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A 区域的放大图,读图回答1—3题 1.A 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A .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 .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C .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2.A 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3.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 、水能、煤炭、石油 B 、煤炭、水能、石油 C 、煤炭、石油、水能 D 、太阳能、风能、煤炭 读图2华北某地局部地图,有四口潜水井;完成4~5题。 4.该地想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来发展农村经济,可以选择种植( ) A .甘蔗 B .茶叶 C .优质梨 D .香蕉 5.图中水井2 的水位,离井口最多为( ) A .15m B .10m C .20m D .5m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6—8题。 6、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 .矿产资源不足 B .水资源短缺 C .人口密度较大 D .洪水灾害频发 7、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 、地势平坦广阔 B 、土壤深厚肥沃 C 、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 、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0 1km 等高线(m ) 125 等地下水位线(m ) 105 图2 P Q R

8、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图4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 10.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B.塔里木河 C.淮河D.松花江 下图是沿90°E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1—14题。 11. 与P地形区相比,Q地 A. 降水较少,年均温较低 B. 降水较少,年均温较高 C. 降水较多,年均温较高 D. 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 12. 形成P、Q两地形区年均温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 P地距海较Q地近② P地纬度较Q地高 ③ Q地北部山地可阻挡南下冷空气④ Q地海拔较P地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 R山脉在山麓地区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4. 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原则,Q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 A. 木材生产基地 B. 甜菜生产基地 C. 长绒棉生产基地 D. 商品粮生产基地 读图8“我国沿回归线剖面”图,据图回答17~19题。 图8 17.C区域大力发展(基塘)混合农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 ) A.光、热、水、土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当地电力资源 D.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18.促进b地所在经济协作区发展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红壤的改造 C.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 D.交通运输建设19.在剖面图中,关于a地与c地相似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常出现大风雪、寒潮天气 B.基塘农业是两地农业生产的特色 C.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谷物农业 D.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是两地共同的气候资源优势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 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 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图9 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 图9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竞赛试题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原创 2008-01-17 22:58:25] 字号:大中小1.至2007年6月,中国已有35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世界第3位。其中从行政区来看( A )省数量最多。 A、四川省 B、北京市 C、湖北省 D、浙江省 2.黄山奇峰怪石,造型独特,峰林深谷的地貌成因是( C ) A、凝灰岩被流水风化侵蚀而成 B、流纹岩被流水片状机械剥蚀而成 C、花岗岩被流水球状风化而成 D、石灰岩被流水溶蚀而成 3.梵净山是由( A )构成的 A、千枚岩 B、红色砂岩 C、板岩 D、片麻岩 4.张家界峰林是由( A )构成的 A、石英砂岩 B、红色砂岩 C、红色砾岩 D、石灰岩 5.以下山岳型旅游景观分别属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景观类型的是( D ) A、三清山丹霞山峨眉山

B、黄山庐山雁荡山 C、华山黄山雁荡山 D、黄山龙虎山苍山 6.泰山和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的突出表现是( D )。 A、险、幽 B、雄、秀 C、险、奇 D、雄、奇 7.云南路南石林是下列哪种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 B ) A、熔石地貌 B、岩溶地貌 C、丹霞地貌 D、花岗岩地貌 8、“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李白赞誉( A )瀑布的诗句。 A、庐山 B、黄山 C、太白山 D、华山 9.下列湖泊属于风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D ) A. 五大连池 B. 喀纳斯湖 C. 洱海 D. 月牙泉 10.下列哪个湖泊是火山熔岩堵塞河道的结果( C ) A、滇池

C、五大连池 D、艾丁湖 11.峡谷景观多见于河流的( A )地段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源 12.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 B ) A、西藏 B、青海 C、湖北 D、江西 13.从成因上分析,黄果树瀑布属于( D )瀑布。 A、断层侵蚀型瀑布 B、熔岩堰塞型瀑布 C、河流袭夺型瀑布 D、岩溶型瀑布 14.镜泊湖从成因角度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湖泊( A ) A、堰塞湖 B、构造湖 C、冰蚀湖 D、风成湖 15.在寒冷的天气里形成于树枝、电线等物上的白色而松软的水滴凝结物称为(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