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全球60家顶级新材料实验室
全球60家顶级新材料实验室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全球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注焦点。
新材料的出现不仅可以开创新的产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了推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了许多顶级新材料实验室。
下面将介绍全球60家顶级新材料实验室。
1. 麻省理工学院(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麻省理工学院的新材料实验室是全球最顶尖的之一、他们着重研究和开发高性能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
2.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的新材料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型能源材料和光电子材料,并在此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3.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加州理工学院的新材料实验室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从纳米材料到晶体材料的广泛范围。
4. 哈佛大学(Harvard 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and Applied Sciences,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的新材料实验室以其创新性和卓越的研究成果而闻名,他们的研究领域包括柔性电子材料、生物材料和光学材料等。
5.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Materials): 牛津大学的新材料实验室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实力,他们的研究重点包括功能材料和先进材料制备等。
6.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Materials):剑桥大学的新材料实验室是全球新材料研究的领军实验室之一,他们的研究涵盖了从纳米材料到高性能材料的广泛范围。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学科地区 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16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湖北17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上海18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上海19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20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福建21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23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上海24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29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北京30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上海 33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浙江44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四川45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北京46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江苏47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湖北48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上海49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广东51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辽宁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江苏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徐州)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清华大学
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同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一、自然科学领域
1. 北京矿冶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冶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力学等。
2.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工程技术领域
1.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2.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航天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
三、医学领域
1. 北京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
2. 广州人类健康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人类健康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人类健康领域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
以上是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这些实验室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科学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研究所及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研究所及研究方向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以及在各个领域应用的交叉学科。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许多主要的材料科学研究所,并且涉及的研究方向也非常广泛。
接下来将介绍全球范围内一些主要的材料科学研究所及其研究方向。
1.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该系于1950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表征与测量、材料的力学与力学行为、材料的电子与磁学性质。
2.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该系成立于1960年,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之一、该系的研究方向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表征、生物材料、材料模拟与计算等。
3.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该系成立于1958年,是英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材料科学与冶金系之一、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的研究方向包括:金属与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能源材料等。
4.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NIMS是日本最主要的材料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于2001年成立。
NIMS的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光电材料等。
5.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是国内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其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制备、材料表征与加工、新型金属材料与合金等。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研究所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材料科学研究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如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材料科学研究所、韩国国家材料科学研究院(KIMS)等。
此外,材料科学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开发新的制备技术。
2.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研究:研究材料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3.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行为以及变形机制。
4.材料的电子与光学性能研究: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电导性能、光学特性等。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致力于新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该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为新金属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金属合金材料、金属表面工程、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等领域。
在新型金属合金材料方面,实验室团队致力于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等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需求。
在金属表面工程领域,实验室团队致力于研究金属表面的改性技术,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耐蚀、耐高温等性能,为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方面,实验室团队拥有先进的材料测试设备,能够对新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实验室团队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新型金属材料领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成果。
实验室团队还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为我国新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深入开展新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材料性能,拓展材料应用领域,助力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
同时,实验室将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推动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在新金属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团结、创新、务实、奋进”的精神,不断探索前沿科学问题,为新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主要科研院所简介及研究方向20111017
1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建中),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主要研究机构: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新金属结构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块体非晶及亚稳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永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电薄膜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微米纳米复相钢、连铸连轧工艺控制技术、塑性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板成形理论与技术;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新一代钴基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金属及复合材料半固态加工、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金属材料制备、成形和加工过程中组织性能精确控制技术;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中关键工艺参数与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实验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1.喷射成形制备应用基础研究及新材料开发2. 冷喷沉积成形技术应用基础研究3. 高性能纳米晶材料与纳米涂层制备技术研究4. 金属燃烧现象及耐热耐蚀材料研究5. 铝、镁合金的先进制备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凝固过程计算模拟研究金属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以及组织演化规律;材料与工艺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过程的定量表征、建模与控制;高性能钢铁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侧重于研究碳钢和有色金属热连轧电气控制系统,棒线材、型钢生产线建设、中厚板快冷装置等工程应用。
2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钢研是金属新材料的重要研发基地,是我国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生产的领军企业。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北京
[编辑]天津
[编辑]上海
江西
无
[山东
济南
[编辑]河南无
[编辑]湖北[编辑]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实验室代码,详情请参见本条目附表二。
香港
[编辑]澳门
∙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澳门大学设立: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编辑]青海无
[编辑]宁夏无
[编辑]新疆无。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全)
6
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培根
吴澄
1999年12月-2003年12月
华中理工大学
第三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学校名称
1
地表过程分子与模拟
北京大学
2
量子计量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3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4
水沙科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5
先进反映堆工程与安全
清华大学
6
认知科学与学习
天津大学
14.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郁道银
母国光
1999年9月-2002年12月
15.
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琚
俞耀庭
1999年9月-2001年12月
16.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冯守华
倪嘉缵
1999年9月-2004年12月
吉林大学
17.
超分子结构与谱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希
湖南大学
4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4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47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48
组织移植与免疫
暨南大学
49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50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检测及新技术
重庆大学
51
西南咨询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52
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云南大学
53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54
东南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部属高校、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线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3.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5.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7.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9.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14.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5.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6.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7.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19.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20.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21.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22.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3.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4.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5.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6.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7.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8.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9.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0.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31.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3.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4.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35.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6.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38.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9.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0.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4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2.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4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44.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47.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8.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5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5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4.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55.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6.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5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8.江南大学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59.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0.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63.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建)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4.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5.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6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7.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6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9.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测试实验室70.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1.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72.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4.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75.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6.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7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78.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79.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功能材料 为主的新 型金属材料 、新一代基
础材料 及先 进制备技 术。研究工作 以应用基 础研 究为主 ,强调发 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料 ,注 重新材料
的制备 工艺 ~组织 一性 能关 系研究 ,重视科 研成果的产业化 , 国民经济建设发挥 作用 。 为 研究方 向跨越 材料科学 与工程一级学 科 ,具
它研 究 和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5 ,博 士 学 位 的 人
人 占 8 .%,5 93 0岁 以下 中青年 研 究 人 员 占 8 %以上 。国家学科 评议 员成 员 1 ,9 3 0 人 “7 ”
£
托 ,由教育部负责对 世行贷款依托 高校所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 的评 估。2 0 0 3年通过 了科技
国 际性 的 学 术会 议 ,邀请 国外 知 名教 授 来 本室 讲 学 ,或 派 研 究 人 员到 国 外 参加 国际
会 议 、 考 察 、短 期 合作 研 究 等 方 式 ,加 强
与国际材料科学领域 的高层次与高水平 , 国家 “ l ”引智 项 目落 户我室 ,进一步 推 1l
动 了对 外 交流 工作 的深 入进 行 。同时 本 室 十 分 注 重 与 国 内外 企 业 的合 作 ,建 立 了产 学 研 基 地 ,促 进 了科研 成 果 的 产 业化 。承 担 了大 量 国 内外 企 业 、学 校 和 科研 单 位 的 材 料 科 学研 究 、性 能测 试 、 检验 及 分 析 等
科 技新 星 2人 。 按 照 国家 重 点实 验 室 开 放 、联 合 与 流 动 的方 针 ,实验 室 利 用设 备 及 技 术上 的 优 势 ,实 行 对外 开 放 ,积 极 吸 收 国 内外 人 员
作 为 访 问 学 者 来 室 工 作 ; 同 时 , 通 过 主 办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月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刘建新2008年7月动科学院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姚善泾1989年6月材化学院02 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吕征宇1989年6月电气学院03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陈裕泉1989年6月生仪学院04 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沈模卫1989年6月理学院[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详细名单】清华大学12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10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10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6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上海交通大学6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吉林大学6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5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4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4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4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中山大学4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4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4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3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同济大学 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大连理工大学3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3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 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3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2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2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2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1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1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应用有机化学)电子科技大学 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1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 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 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 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 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 江南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南昌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一、【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
二、【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二等奖No.53
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万铁军、申胜平、匡震邦、邵珠山、马连生
三、【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袁隆平、石明松等人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奖。
二等奖
21 J-206-2-04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2 J-212-2-01 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
苏州大学等肖长发、路健美、李华、徐乃库、蒋军、封严、王丽华
四、【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通用项目)】:张建民、张噶等人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实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奖。
二等奖
12 F-303-2-0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石油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周福建、刘玉章、张祥福、张贵才(石油大学)
15 F-304-2-01 厌氧-微藻联合资源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新工艺
同济大学张亚雷、赵建夫、席北斗、周雪飞、郑平
16 F-304-2-02 工业钒铬废渣与含重金属氨氮废液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应用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李鑫钢、林晓、张懿、宁朋歌、刘晨明
26 F-306-2-05 含空间位阻的大分子硫化物脱除关键技术及相关催化剂材料创制
中石化抚顺研究院郭蓉、方向晨、彭绍忠、刘继华、杨成敏、陈勇。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截止2010年底)
6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心,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东 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大
豆所
7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8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 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西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3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34
国家碳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35
国家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
36
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南京理工大学
37
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38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7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 北京矿治研究总院
心)
8
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9
国家现代地质勘察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勘查研究所
10
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华东理工大学
备注:
通过验收 再建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 国灌排公司
16
国家节水灌溉(杨陵)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
17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天业 (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农垦
科学院,石河子大学
18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新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军工集团之一。
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中国电科所属二级成员单位55家,上市公司6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现有职工10万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拥有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研究应用中心、9个研发中心,有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国内电子领域最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有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取得了一批领先或接近国际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
2002年成立以来,中国电科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和信息产业主力军,拼搏奋进,勇于创新,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二等奖37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9项,一等奖76项,发明专利授权量2257件。
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2004至2011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八次夺得A级和两次夺得任期考核A级。
以骄人的业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首都6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中,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7型装备首次分别组成空中方阵、雷达方阵、通信方阵的三个独立方阵接受检阅。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任务。
在探月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中承担研制生产任务。
在国家公布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国电科在多个专项中承担规划和总体设计工作等重要攻关任务。
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中国电科参与承担了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电源系统、地面终端系统以及检测认证服务等多项任务,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教育部主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甘肃 福建 北京 北京 湖南 辽宁 吉林 北京 江苏 北京 吉林 天津 浙江 北京 广东 四川 北京 湖北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山东 广东 上海 湖南 江苏 上海 广东 湖北 江苏 湖北 四川 上海 北京 江苏 北京 上海 北京 上海 北京 四川 浙江 江苏 湖北 吉林 浙江 江苏 天津 上海 湖北 江苏 北京 北京 浙江 江苏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45所平凉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46所天津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47所沈阳东北微电子研究所48所长沙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9所哈尔滨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50所上海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51所上海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52所杭州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3所锦州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54所石家庄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8所无锡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1、电子科学研究院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址: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区双园路10号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稀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干货)
稀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干货)第一章中国稀土科学研究基地1.1国家重点实验室1.1.1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简介: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严纯华教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徐光宪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黎乐民教授。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徐光宪、黎乐民、黄春辉和高松教授,长江特聘教授3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
实验室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重大需求、注重学科交叉”的科研理念,以能源、信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将实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系统开展无机及稀土化学、稀土功能材料和碳基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实验室在研究工作、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1999年和2004年全国化学化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连续获得优秀实验室称号,已成为我国无机化学和稀土化学的重要研究基地。
近年来,实验室在稀土分离化学及应用、分子基功能材料和碳基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黄春辉、顾镇南和高松教授领导的项目分别荣获2003、2004和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徐光宪和黄春辉院士分别荣获了200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和科技进步奖,徐光宪院士还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一批青年学术骨干迅速成长,获得了包括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严纯华教授组织的“稀土功能材料化学”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连续资助。
研究领域:在分子及其组装体、团簇、纳米和体相等多尺度结构下,研究稀土功能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的关联规律,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的设计理论和可控合成方法;研究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修饰和结构调控方法;开发新型光电转换、储氢、催化和高性能电池等能源材料体系,发展信息存储、输运、转换和显示等信息材料和器件,研究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功能探针和标记材料;继续开展稀土高效、绿色分离方法、工艺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为我国稀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国内重点大学实力排行榜及重点实验室分布
国内重点大学实力排行榜及重点实验室分布学科排名是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又称“学科评估”。
此项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愿申请参加。
教育部学科评估高校前10名学科排名(2007-2009年)1 浙江大学 472 北京大学 373 清华大学 354 上海交通大学 255 南京大学 236 复旦大学 217 武汉大学 198 四川大学 189 吉林大学 169 南开大学 169 北京师范大学 1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12 华中科技大学 15 12 厦门大学 1515 中科 1315 中国人民大学 13 15 中南大学 1315 中山大学 1319 天津大学 1219 西北农林 1219 中国农大 1222 北航 1122 东南大学 11 22 西安交大 1125 同济大学 1026 北京理工 8 26 国防科大 8 26 山东大学 8 26 中国地大 8 26 重庆大学 831 大连理工 7 31 河海大学 7 31 华东师范 7 31 西工大 731 中国海大 7 36 华东理大 6 36 兰州大学 6 38 北京交大 5 38 电子科大 5 38 东北大学 5 38 华南理工 542 北京科大 4 42 南航大学 4 42 中国矿大 4 42 中国石油 4 46 哈工程 3 46 湖南大学 3 46 西北大学 3 49 西南交大 3 49 北京邮电 2 49 南京理工 2教育部2007-2009学科评估前5名统计北京大学 31清华大学 26浙江大学 22南京大学 17复旦大学 16上海交通大学 13中国人民大学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武汉大学 9四川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9中国农业大学 9南京农业大学 9哈尔滨工业大学 8华中科技大学 8南开大学 7天津大学 7同济大学 7 华中农业大学 7西安交通大学 7中山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6 中国地质大学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中南大学 5华东师范大学 5东南大学 4大连理工大学 4兰州大学 4北京科技大学 4重庆大学 4中国矿业大学 4厦门大学 3西北工业大学 3吉林大学 3华南农业大学 3华中师范大学 3西北大学 3华南理工大学 3北京理工大学 3 东北大学 3中国石油大学 3江南大学 3北京中医药大学 3 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统计{仅排高校}不含研究所和附属医院浙大6清华5中科5复旦4南大4上交3川大3北大2武大2东南大学2东华大学2中国农大2西安电子科大1中国海大1南京农大1徐州医学院1 西北大学1 上海大学1 浙江林学院1 中山1华中科大1 北航1扬州大学1 山东大学1 第二医大1恢复高考后院士培养剃光头的重点大学说明: 本贴只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后上大学、其母校为第一学历院校的两院院士;不计这段时期的研究生学历(因为相当一部分为77年前的本科生);人名后括弧内为本科毕业年份(个别专科中专);如有遗漏或错误请补充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
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
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重点开展四个方向的研究:(1)发光与光伏物理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有载流子输运、激发态过程、能级匹配、电子跃迁等基本科学问题等;(2)材料的分子凝聚态结构与光电性能,主要研究分子设计与合成、溶液流变性质及相结构调控、发光薄膜结构调控与机制、研究发光分子结构、光伏器件薄膜结构调控等;(3)发光与光伏器件,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发光器件、掺稀土光学功能材料结构与发光性能、太阳电池、传感器和探测器、全印刷制备光电器件等;(4)发光显示、照明、光纤激光器与光伏器件系统集成,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发光显示与系统集成、OLED大尺寸TFT面板及专用OLED驱动IC研究、OLED显示屏图像校正研究、OLED应用研究、有机/高分子白光照明器件、基于新型衬底的GaN基蓝光和白光LED、光伏器件、光纤激光器等。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
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四川大学, 1989年9月批准建设, 1995年4月通过了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为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曹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王琪教授。
实验室主要学术方向是: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的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科学原理的研究;聚合物成型理论和技术研究;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
近期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外场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的变化,采用辐照技术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开辟辐照增容新途径;研究聚合物及其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和制备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物理问题、力化学反应和化学流变学,研制新型聚合物加工设备;研制具有独特的多元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促进我国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高性能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影响,1988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198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9年,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发展基地。
2001年,实验室与原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开放实验室整合。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东生研究员任实验室名誉主任,陈立东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东亮先生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以高性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多孔及层状材料、功能薄膜和功能晶体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材料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生物学、电子显微学、光声成像学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探索新材料及开辟其应用领域奠定基础。
立足于先进无机材料研究发展的前沿领域,发挥本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1)先进陶瓷材料多层次结构设计与性能、结构研究;(2)无机纳米材料研究;(3)无机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工艺研究;(4)无机新材料探索与计算材料科学研究。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基础上,经连续两次(1992和1997年)被国家评为优秀实验室后,通过专家论证,国家科学技术部于1999年10月批准组建的。
2001年4月通过科技部验收并对外开放。
实验室名誉主任严东生院士;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副主任阎逢元研究员、周峰研究员和王立平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副主任张嗣伟教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党鸿辛院士。
针对摩擦学和材料科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实验室确定的研究方向为:开展新型润滑防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摩擦学性能研究,从分子层次上探索摩擦化学机理和材料损伤防护的原理与方法,发展高性能润滑防护材料及减摩抗磨技术。
实验室重点开展(1)摩擦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2)极端条件下的摩擦学;(3)材料磨损失效与摩擦学表面工程;(4)纳米摩擦学与摩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年批准筹建,1988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在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显示材料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广东省共同建设。
现任实验室主任是许宁生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徐至展院士。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是:(1)超快科学研究:亚10飞秒脉冲的产生与诊断技术;超快量子光子开关与量子光子管研究;超快速激光光谱研究;光子晶体研究等;(2)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研究:量子光学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数字光学信息处理技术与全光计算机;光纤通信系统与集成研究等;(3)显示材料与技术研究:大面积冷阴极电子发射材料及其在平板显示器等的应用;场致电子发射理论和新型冷阴极材料的物理机制等;(4)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技术:光电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研究;椭偏光谱和凝聚态物质共振吸收谱学的研究及谱仪的研制等;(5)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组装、纳米器件及应用;纳米材料的表征、加工;纳米技术在能源、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等;(6)光电材料物理理论:光折变效应研究;弱光空间孤子研究;低维系统量子性质研究;一级相变标度性和普适性研究;临界动力学的短时标度行为相变理论研究等。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5年由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88年对外开放。
目前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国家在硅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的科学研究与创新、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1986年,实验室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点,并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褚君浩院士,杨志德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l)大直径硅单晶生长及硅中微杂质、微缺陷基础研究;(2)半导体薄膜生长、物性评价及器件应用研究;(3)复合半导体光功能材料研究;(4)复合信息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5)半导体材料性质、分析测试方法及其基础理论研究。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是赵修建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徐德龙院士。
实验室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
其硅酸盐材料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建设历史。
1992年由原国家建材局批准成立硅酸盐材料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在39个工程与材料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取得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实验室拥有超过6000万元和10400 m2的专业研究设备和实验室。
形成了以8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公共服务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平台,可支撑热工、水泥与胶凝材料、混凝土、玻璃、陶瓷、薄膜与涂层、墙体以及道路材料的科学技术研究。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系1963年成立的金属材料强度实验室,1986年为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199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由世行贷款150万美元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验收通过并对外开放。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材料学界15名著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廉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长江特聘教授孙军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金属为主的材料在服役条件下的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