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

(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

(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

(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

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重点开展四个方向的研究:(1)发光与光伏物理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有载流子输运、激发态过程、能级匹配、电子跃迁等基本科学问题等;(2)材料的分子凝聚态结构与光电性能,主要研究分子设计与合成、溶液流变性质及相结构调控、发光薄膜结构调控与机制、研究发光分子结构、光伏器件薄膜结构调控等;(3)发光与光伏器件,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发光器件、掺稀土光学功能材料结构与发光性能、太阳电池、传感器和探测器、全印刷制备光电器件等;(4)发光显示、照明、光纤激光器与光伏器件系统集成,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发光显示与系统集成、OLED大尺寸TFT面板及专用OLED驱动IC研究、OLED显示屏图像校正研究、OLED应用研究、有机/高分子白光照明器件、基于新型衬底的GaN基蓝光和白光LED、光伏器件、光纤激光器等。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四川大学, 1989年9月批准建设, 1995年4月通过了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为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曹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王琪教授。

实验室主要学术方向是: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的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科学原理的研究;聚合物成型理论和技术研究;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近期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外场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的变化,采用辐照技术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开辟辐照增容新途径;研究聚合物及其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和制备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物理问题、力化学反应和化学流变学,研制新型聚合物加工设备;研制具有独特的多元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为促进我国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高性能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影响,1988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198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9年,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发展基地。2001年,实验室与原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开放实验室整合。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东生研究员任实验室名誉主任,陈立东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东亮先生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以高性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多孔及层状材料、功能薄膜和功能晶体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材料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生物学、电子显微学、光声成像学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探索新材料及开辟其应用领域奠定基础。立足于先进无机材料研究发展的前沿领域,发挥本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1)先进陶瓷材料多层次结构设计与性能、结构研究;(2)无机纳米材料研究;(3)无机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工艺研究;(4)无机新材料探索与计算材料科学研究。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基础上,经连续两次(1992和1997年)被国家评为优秀实验室后,通过专家论证,国家科学技术部于1999年10月批准组建的。2001年4月通过科技部验收并对外开放。实验室名誉主任严东生院士;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副主任阎逢元研究员、周峰研究员和王立平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副主任张嗣伟教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党鸿辛院士。

针对摩擦学和材料科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实验室确定的研究方向为:开展新型润滑防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摩擦学性能研究,从分子层次上探索摩擦化学机理和材料损伤防护的原理与方法,发展高性能润滑防护材料及减摩抗磨技术。实验室重点开展(1)摩擦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2)极端条件下的摩擦学;(3)材料磨损失效与摩擦学表面工程;(4)纳米摩擦学与摩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年批准筹建,1988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在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显示材料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现任实验室主任是许宁生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徐至展院士。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是:

(1)超快科学研究:亚10飞秒脉冲的产生与诊断技术;超快量子光子开关与量子光子管研究;超快速激光光谱研究;光子晶体研究等;

(2)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研究:量子光学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数字光学信息处理技术与全光计算机;光纤通信系统与集成研究等;

(3)显示材料与技术研究:大面积冷阴极电子发射材料及其在平板显示器等的应用;场致电子发射理论和新型冷阴极材料的物理机制等;

(4)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技术:光电子材料物理及器件研究;椭偏光谱和凝聚态物质共振吸收谱学的研究及谱仪的研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