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心》心理健康教案

合集下载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辅导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辅导教案
師:孩子們,你瞭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了沒有,天下的父母,無論清貧與富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孩子的付出永遠是不求回報的,永遠是無私的。
(二)父母、孩子交流
師:兒行千里母擔憂,自你離家上學時,你知道父母的感覺嗎?
師:孩子們,聽了媽媽的心聲,此時此刻,你愛自己的父母嗎?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心聲,引起心理共鳴)你想怎樣表達你此時的心情你就怎樣表達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學生切實感受到父母之愛的無私與偉大,懂得感恩父母。
難點:學生充分流露自己的所思所想,引起共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情緒喚醒。
師:孩子們,你們上學寄宿在學校,離家好幾天了,想家嗎?
生:想
師:你最想家中的誰啊?
生:爸爸、媽媽。(多數是媽媽)
師:現在就讓我們欣賞一首感人的歌曲《母親》
師:孩子們,你感到你的爸爸媽媽有時有點“壞”我相信你是一定有原因的。好孩子,把你的委屈和傷心事都說出來吧(學生舉例說說父母曾經怎樣的責怪過,怎樣訓斥過)!
4、師:是啊,我們父母的“壞”是為了我們的好。孩子們,我的女兒同你們一般大,也許她就在你們中間,我也有好多次被女兒說是一個不愛她的媽媽,媽媽是想讓你學會忍讓體諒他人。當然,有時我做得不對,可礙於面子,從沒有對你說聲對不起。今天,我就勇敢的代表所有做得不夠好的家長對孩子們說聲對不起。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在暢所欲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覺中撥動情感之弦,受到感染和教育。
輔導形式
談話交流。
啟發引導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教學準備
1、課前調查,收集學生與父母間不愉快和感人事蹟,瞭解子女與父母之間在行為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
2、歌曲《母親》、《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篇1背景:针对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感恩的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对朋友、对家人没有感恩的意识。

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干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天下”唯我最大。

所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

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如何去理解、尊敬父母,明白怎样孝敬母亲。

2.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知道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准备。

2. 搜集歌曲《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母亲》。

3. 制作相关课件,排练有关节目。

活动形式:听故事,唱歌,诗歌朗诵,写爱心卡片等。

活动过程:一、听歌曲《母亲》,创设情景导入。

师: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引出主题: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孝敬父母,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无私。

二、浓浓的父爱、母爱1、视频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地震中的母爱》。

孟子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2、说说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父母之间有那些感人的故事呢?学生1.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没耽误过。

学生2.晚上我生病了,发烧,妈妈急忙送我去医院。

学生3.下雨了,妈妈给我送伞。

天冷了,妈妈给我送衣服。

学生4.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洗衣,还要干其他活。

等师:孩子们,聆听着你们的诉说,感受着你的感动,让我们唱起《妈妈的吻》聆听这世间最美的、最真的母爱。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全班同学跟长。

三、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之恩,我们怎样回报妈妈一份爱呢?1.母爱是最动听的歌,让我们用最美的诗歌来赞美她吧。

学生朗诵诗歌《慈母颂》。

2.母爱是最动人的歌,请听《母爱》。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案(精选6篇)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案(精选6篇)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案1教育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能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收集中国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2、调查学生孝敬父母的情况。

3、准备有关的音像教材。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在生活中,父母的手永远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身体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母的爱是夏日里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冬天里温暖的火;父母的爱是我们生病时候一杯温热的水;父母的爱是我们健康时候一个放心的笑。

在古代,诗人孟郊这样歌颂我们的妈妈(幻灯片:慈母手中线)。

2、听《小乌鸦爱妈妈》歌曲,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3、(出示画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主持人小结: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是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后,他担任了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且你们知道吗,他还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呢!那么,他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请xx同学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听《陈毅探母》的故事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1.3 教学活动:观看父母关爱子女的短片,分组讨论父母的爱,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章:认识自己的家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珍惜家庭的幸福,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特点,学会珍惜家庭。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互相交流对家庭的爱。

第三章: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共同制作感恩卡片,向父母表达感激。

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分享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第五章:行动表达感恩之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行动。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父母。

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制定自己的感恩计划,分享感恩行动的收获。

第六章:理解父母的辛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辛劳与付出,增强学生对父母的体谅之心。

6.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父母在工作、生活中的不易,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父母的辛劳。

6.3 教学活动:开展“家长体验日”活动,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学会感恩的技巧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表达感恩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向父母表达感谢。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1.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父母在生活中的付出和关爱。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活动:讲解父母的爱,分享父母关爱子女的案例,学生分享感受。

第二章:感悟父母的辛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不易。

2.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活动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父母的辛劳,让学生进行孝心实践活动,如为父母分担家务等。

第三章:感恩父母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分享感恩父母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享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分享感恩父母的例子,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第四章:如何感恩父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父母。

4.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感恩父母,分享感恩父母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享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如何感恩父母,分享感恩父母的方法,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

第五章:孝敬父母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5.2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分享孝敬父母的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享法。

5.4 教学活动: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分享孝敬父母的方法,学生进行孝心实践活动。

第六章:沟通与理解6.1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

6.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的讲解,如何倾听和表达,解决冲突的方法。

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6.4 教学活动:进行沟通技巧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的沟通场景。

第七章:建立感恩的习惯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定期感恩父母的好习惯。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提高家庭关系的和谐度。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讲解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期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 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4. 家庭关系的和谐: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5. 心理素质的培养:教授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重要性、孝敬父母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角色,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孝敬父母、增进家庭关系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谈谈对父母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父母的爱:阐述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期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4. 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5. 家庭关系的和谐: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母”的作文。

2. 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计划,践行孝道。

3. 学会一首关于感恩的歌曲,与家人分享。

4. 观察家庭关系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5. 学会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六、教学内容:7. 理解父母的期望:讲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背后蕴含的爱,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期望。

8. 处理亲子冲突:教授学生如何妥善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9. 培养独立性:指导学生如何在父母的爱和支持下,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10. 规划未来:鼓励学生设定个人目标,并思考如何在未来实现这些目标,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和睦,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介绍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和无私奉献,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 父母的付出:分析父母在家庭中的劳动付出,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

3. 感恩父母: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4. 亲子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提高亲子沟通能力。

5. 家庭和睦: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睦,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亲子沟通的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付出。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从而培养感恩意识。

4. 小组分享法:鼓励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付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2. 观看视频或分享案例:让学生观看关于父母付出的视频或分享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父母辛苦的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亲子沟通的经验。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培养感恩意识。

5. 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感恩父母、珍惜家庭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感悟分享: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感悟和收获,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估课程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互相鼓励,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初中心理课教案 感恩父母

初中心理课教案 感恩父母

初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年级:初中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课时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家庭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和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2. 父母的付出3. 感恩的重要性4. 表达感激之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们为父母庆祝过生日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

二、父母的爱(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父母的爱,如孟母三迁、岳飞的母亲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心态。

三、父母的付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如做饭、洗衣、接送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付出的感激之情,教师总结父母的辛苦。

四、感恩的重要性(5分钟)1. 教师讲解感恩的意义,如有利于家庭和睦、个人成长等。

2. 学生讨论感恩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五、表达感激之情的方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如实际行动、言语表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总结并给予建议。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课后将更加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和表达。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的爱和付出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表达感激之情的能力。

3. 学生课后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改变。

《感谢父母之恩》心理健康教案

《感谢父母之恩》心理健康教案

《感谢父母之恩》心理健康教案感谢父母之恩心理健康教案目标本心理健康教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父母之恩的认识和感激之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父母之恩的意义1. 探讨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和帮助。

2. 分享父母的付出:介绍父母在生活、教育和情感上的付出,以及他们为我们提供的支持和关爱。

3. 父母之恩的意义:讲解父母的责任和付出所带来的影响,包括塑造我们的个性、培养我们的品德和塑造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感激父母之恩1. 鼓励学生表达感激之情:提醒学生要经常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并介绍不同的表达方式。

2. 分享自己的感激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激故事,以及如何通过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 打造感恩的家庭氛围:介绍一些活动和方法来营造感恩的家庭氛围,如家庭聚会、制作感恩卡片等。

教学方法1. 班级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父母之恩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绎如何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意。

3. 制作感恩卡片:鼓励学生亲手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教学评估1. 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表达进行观察和评估。

2. 感恩卡片展示:学生制作的感恩卡片展示,评估学生对父母之恩的理解和感激表达的程度。

教学延伸1. 家庭活动推荐:向学生介绍一些家庭活动,如共享美食、旅行等,以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2. 感恩日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的惯。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父母之恩的认知和感激之情,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希望通过学生的感恩行动,能够为家庭关系的增进和家庭氛围的积极构建做出贡献。

以上是《感谢父母之恩》心理健康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祝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更加珍惜和感激自己的父母。

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精选5篇)

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精选5篇)

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精选5篇)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1一、主题:感恩父母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促使学生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过程。

②令学生明白父母生活细节于自己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

③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

④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正确地孝敬父母。

2.情感目标:①调动起学生感激父母之情②缩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三、教学对象:高一(4)班全体学生四、教学内容:以“感恩父母”为主题,通过猜阴影图片游戏,播放视频,体验式音乐环境联想,诗歌朗诵,予父母的书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轻松活跃多样的形式,把父母养育孩子含辛茹苦的过程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以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一种感恩的思想,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种思想以正确,恰当的方式付诸于行动。

五、教学形式:①猜阴影图片游戏②播放视频③播放轻柔纯音乐④诗歌朗诵⑤列举事例⑥撰写予父母书信⑦案例分析⑧小组讨论⑨集体合唱六、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于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为的教育目的与情感寄托,并从自我内心出发,催动感恩父母的情感动力,并从生活中关注父母的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七、教学难点:以正确,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八、教学准备:1.通过各方途径收集父母与孩子的照片,并运用photoshopcs5技术处理成阴影照片。

2.收集相关感恩父母的视频,事例,以及轻柔的`纯音乐,并对多媒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试以及剪辑。

3.根据教案的教学过程,制作相关的PPT。

九、教学过程:第一乐章:感念亲恩A:同学们,初次见面,请允许我轻声的问候大家一句:你们幸福吗?有谁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环节)B: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很值得骄傲,因为你用心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用一份情去奠造着这个世间的和谐与温馨。

A: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祝贺你,你其实是用一颗更高更热忱的心,理性地掂量着这世界的美丑善恶,永不懈怠的,追求着心中的那份期待,以不满的渴望,催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

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激父母的心情。

1.2 教学内容:父母的爱是无私的:通过讲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牺牲,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通过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外貌或其他因素而改变,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举例法:教师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父母的爱。

第二章:感恩父母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2 教学内容:感恩父母的重要性:通过讲解感恩父母对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教授学生如何用言语和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如为父母做家务、写感谢信等,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提高沟通能力:教授学生一些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3.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实践所学的沟通技巧。

第四章:理解和尊重父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父母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习惯和态度。

4.2 教学内容:尊重父母的原因:讲解尊重父母对于家庭和谐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尊重父母的表现: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对父母的尊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尊重父母的原因和表现。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父母的尊重,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经验。

第五章:积极应对与父母的冲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父母冲突的常见原因。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2篇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2篇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 (3)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 (3)精选2篇(一)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 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感恩父母的故事、图片和感恩父母的歌曲。

2. 教具:画纸、彩色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父母,询问幼儿他们喜欢爸爸妈妈的哪些特点,帮助幼儿意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展示感恩父母的故事或图片,向幼儿讲述父母的无私付出和辛勤努力,并解释感恩父母的含义。

帮助幼儿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

3. 情感表达(15分钟):要求幼儿用画纸和彩色笔制作一张感恩父母的卡片或手工艺品,可以绘制父母的形象或写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 分享交流(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可以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并给予反馈。

5. 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一首感恩父母的歌曲,让幼儿边听边跟随音乐摆动身体,感受歌曲中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6.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帮助幼儿总结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延伸:1. 给幼儿讲述更多感恩父母的故事,以激发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做一些对父母表示感谢的事情,如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或写一张感谢信等。

3. 和幼儿一起制定一份感恩父母的计划,列出一些具体行动,以培养幼儿的感恩心。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 (3)精选2篇(二)课题:感恩父母教材:幼儿园教材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2. 培养幼儿关心、孝顺父母的行为习惯;3. 培养幼儿表达感恩之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2. 培养幼儿关心、孝顺父母的行为习惯。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教案心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劳和付出2. 感恩的重要性3. 如何表达感恩4. 亲子关系的维护5. 心理健康与感恩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辛劳和付出,感恩的重要性等内容。

2. 谈话法: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感恩之情。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亲子关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表达感恩,分享彼此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亲子关系案例3. 感恩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感恩父母?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10分钟)1. 讲解父母在生活中的付出,如照顾我们的生活、教导我们成长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三、讲解感恩的重要性(5分钟)1. 讲解感恩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明白感恩能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如何表达感恩(5分钟)1. 讲解表达感恩的方式,如言语表达、行动回报等。

2. 学生分享自己表达感恩的经历。

五、亲子关系的维护(5分钟)2. 分析亲子关系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感恩父母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感恩的故事分享(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感恩的故事,感受感恩的力量。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学会感恩。

七、感恩实践活动(5分钟)1. 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感悟和收获。

八、心理健康与感恩的关系(5分钟)1. 讲解心理健康与感恩之间的联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九、亲子沟通技巧(5分钟)1. 讲解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教案心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2. 如何让学生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例子。

2. 准备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或者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谁一直在照顾我们?2. 分享一些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例子,如怀胎十月的辛苦、养育孩子的辛劳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3. 分享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表达感恩之情(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父母,并念给父母听,感受表达感恩之情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父母辛苦付出和感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延伸:1. 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

2.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感恩父母的书籍,如《感恩的心》、《父母恩深》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事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付出。

2. 感恩的意义: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3. 亲子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彼此了解。

4. 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珍惜家庭关系。

5. 行动表达: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分享:通过讲述有关父母关爱孩子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沟通技巧。

4. 小组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分享珍惜家庭的感悟。

5. 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表达父母爱的行动计划,将感恩之情付诸行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学生感悟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3. 亲子关系改善:通过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估亲子关系的改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材料:收集有关父母关爱孩子的事例,用于课堂分享。

2. 讨论话题:准备与父母沟通、家庭和睦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道具,如衣物、饰品等,以便进行角色扮演。

4. 行动计划模板:为学生提供行动计划模板,帮助他们明确表达父母爱的具体行动。

六、教学准备:1. 教案准备:详细编写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教学场地: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3. 教学材料:准备PPT、故事书籍、讨论卡片等教学资源。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苦和付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父母在生活中为孩子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劳。

2. 父母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讨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家庭责任感与亲情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培养亲情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图片、视频展示:通过展示父母辛苦付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父母辛苦付出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思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封给父母的感谢信等,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素材:收集一些父母辛苦付出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2. 案例分析材料:准备一些真实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笔记本等,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 课后作业指导:提供一份课后作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父母照顾孩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父母辛苦付出的关注,导入感恩父母的话题。

2. 分享经历: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共鸣。

感恩父母心理辅导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辅导教案

感恩父母心理辅导教案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理解父母为家庭付出的努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举例说明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勤劳动。

1.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观看视频。

1.4 教学活动:活动一:讲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努力。

活动二:讨论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和照顾,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

活动三:观看视频《天下父母心》,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第二章:感恩父母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一种美德,能促进家庭和谐。

2.2 教学内容: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2.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分享。

2.4 教学活动:活动一: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一种美德。

活动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学会感恩。

活动三:分享感恩父母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理解父母的期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期望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学会与父母沟通。

3.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期望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3.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

3.4 教学活动:活动一:讲解父母的期望是出于对子女的爱,让学生理解父母的期望。

活动二: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活动三: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过程,提高沟通能力。

第四章:孝敬父母的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孝敬父母,做到尊重父母、关心父母。

4.2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表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关心父母。

4.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分享。

4.4 教学活动:活动一:讲解孝敬父母的表现,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到尊重、关心父母。

活动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引导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活动三:分享孝敬父母的心得体会,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第五章:培养感恩父母的心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培养感恩父母的心情。

幼儿园大班感恩心理健康教案(感恩父母)

幼儿园大班感恩心理健康教案(感恩父母)

幼儿园大班感恩心理健康教案(感恩父母)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特别是大班阶段,孩子们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通过感恩父母来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和心理健康是非常合适和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幼儿园大班感恩心理健康教案的详细内容:一、主题概述1.1 什么是感恩心理健康教案?感恩心理健康教案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为什么选择感恩父母作为教案主题?感恩父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感恩对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感恩父母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且为以后感恩社会做好铺垫。

二、教案内容与设计2.1 感恩父母的意义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孩子明白感恩父母的意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幸福生活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2.2 引导感恩父母的方式通过故事、游戏、手工制作、音乐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感恩父母,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感恩的情感。

2.3 实践感恩父母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通过做家务、尊敬父母、写感谢信等方式来实践感恩父母,让感恩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三、课程评估3.1 对孩子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教学,评估孩子的感恩态度和行为改变,看是否能够真正内化并表现出感恩的行为。

3.2 孩子的表现和反馈通过观察孩子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收集孩子对感恩的理解和体会的反馈,了解课程对孩子的影响。

四、个人理解和观点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深刻地认识到感恩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感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更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更加健康、快乐。

总结通过这份幼儿园大班感恩心理健康教案,在感恩父母这一主题下,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了感恩意识,培养了他们的感恩品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通过感恩教育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童年时光收获幸福、快乐、健康成长。

幼儿园大班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感恩父母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设计一门针对大班幼儿的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设计这门课程,并讨论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课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父母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一门专门的感恩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父母的付出,并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课程目标1.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父母,学会尊敬和感恩父母的付出。

2.帮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建立积极的家庭观念。

3.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内容1.爱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绘本等形式,向孩子们传达爱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学会用言语和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2.家庭日常活动: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意识到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比如给他们洗衣服、做饭、陪他们玩耍等,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感恩和珍惜家庭的温暖。

3.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用积极的方式和父母沟通。

4.感恩的意义:故事共享环节,介绍一些感恩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从小事开始感恩父母。

四、课程实施1.情景创设:在课堂上模拟一些日常生活的情景,比如假装做家务、制造冲突等,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亲子互动:安排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参与课程,共同体验感恩的意义。

3.定期反思:课程结束后,组织孩子们写感恩日记,每周定期反思自己对待父母的方式,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五、课程评估1.观察记录:老师观察孩子们在课后与父母的互动,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举止。

2.听取家长反馈:定期向家长征询对孩子在家中表现的观察和建议,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孩子在家中对待父母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导学生讲一讲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事例,说一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1、出示情境:“请闭上眼睛想像,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2、学生畅所欲言
(四)创设情境,体验亲情:
导语:平时我们有很多心里话没有对父母表白过,今天就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机会。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导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太多了,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同学们,如果你对他们有感恩之心,感激之请,就尽快的表达出来吧!”(出示)我感谢(老师、同学、社会、大自然……)
2、学生发言。
(六)播放《感恩的心》,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感恩父母心》
1.初步了解感恩。
2.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3.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4.体验亲情。
作业或预习
作业:
做一做:每天为父母、老师、同学等最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自我评价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测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别样的“生死离别”之后,对感恩会有更深的体会,相信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父母会多一份的理解和关怀。
2、学生思考:“上帝为什么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呢?”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初步了解感恩就是感谢别人给予你的恩情。
(二)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只有爱父母,才会爱老师、爱学校、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
1、出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图片并叙述:“同学们,是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又到上学读书,这期间少不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同学们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父母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大你,想想生日时父母的祝福,想想生活中父母的关怀,回忆一下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刻,想想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再回忆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七年级
教学形式
活动
教师
教学时间
课题名称
《感恩父母心》
学情分析
分析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顶撞家长、怨恨家长甚至逃避家庭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对老师的帮助、教育很不耐烦,情绪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怨天尤人,颓废消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抱怨,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命运太不公平。“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的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们身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一点儿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渗透话题。
1、故事导入话题
有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两人饥饿难忍,就给他们一人一份食物。一个人接过食物,甚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而另一个人接过食物,却无动于衷,好像别人就应该给他似的。于是,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被拒之门外的人很是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不可能说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个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也只能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
2、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不愿意离开你们的父母,但你们必须接受现实,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此刻,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吧”
3、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4、师:“同学们,飞机将要坠入大海了,如果你想让父母听到你的心声就大声的念出来了吧!”
5、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6、师:“同学们,飞机就要坠入大海了,让我们一起大声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1、师让同学们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然后闭上眼睛,想像此刻我们正坐在一架宽敞明亮的飞机里,耳边回响着美妙的音乐,望着窗外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飞机下方是一片汪洋大海,景色是那么迷人,空气是那么清新,心情是那么的愉快,我们陶醉其中。突然,飞机剧烈的抖动,甚至还发出刺耳的鸣叫,这时,扬声器里传来机长的声音:“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发生故障无法排除,五分钟之后将坠入大海,请在五分钟之内写下您最后的遗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