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齐读课题。
2、解题。
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
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3、读通全文。
①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
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
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
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
④检查朗读。
先指名,再齐读,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品读古文,悟知音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
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
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
小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_6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定稿)年级六年级主备教师备课日期参加人员上课日期课题伯牙绝弦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难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一、导入:学生听乐曲,(PPT)说话:“我仿佛看到了……”或“我仿佛听到了……”,引出“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伯牙绝弦。
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检测;2、回顾文言文读法,试读课文。
(学生评价,教师点拨,范读)PPT出示朗读要求: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节奏停顿连而不断。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4、齐读课文(二)合作学习PPT出示翻译文言文的要求:结合课下的注释,说出句子大概的意思即可。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读懂课文;3、汇报交流。
4、重点字强调:(1)一字多义:出示短文中四个“善”字,引导学生辨析;(2)不同字意相同:出示“志”“念”段落,辨析词义。
(三)再读感知:1、再读课文,PPT出示要求:读出语气、情感。
2、出示最后一句,读出悲伤的情感。
学生就此句提问(会读的同学就会问,同学们读到这里有问题要问吗?)3、板书并理解知音:师生互动读课文,理解知音难觅。
(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四)延伸:为体现“绝弦”的痛心,特选下面这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时的痛苦、绝望的心情。
(五)课堂达标《导学案》95页三、小结小结语;记笔记:伯牙绝弦,知音,高山流水(播放音乐)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绝---知音难觅(情投意合,心灵相通)作业布置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5 伯牙绝弦》 公开课教学设计_1
2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一些古今交友的名句。
(课件1)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千古流传的交友故事,古文——《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3.板题,读题。
(课件2)二.解题1.“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又是什么意思?2.介绍伯牙。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晋国做上大夫。
他琴技高超,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琴仙”。
虽然很多人都称赞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找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3.这样一位“琴仙”,为什么要绝弦呢?答案就在文中。
三.初读课文。
(课件3——整篇课文,包括注释和拼音。
)导读:借助课文中的两个小老师----注释和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师述:有一次,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完成使命之后,于一个中秋节的晚上,伯牙在汉阳江边的一座山下弹琴。
优美的琴声吸引了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他们由音乐走到了一起,情投意合,结为了生死之交。
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故事。
2.理解生字。
(课件4——善哉zai峨峨兮xi)①找生读。
②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注释有)③再读。
(提示:表示感叹的语气怎么读——拉长语气。
)④把这两个词放进句子里读。
(再出示课件3)3.通读全文。
师:谁能一口气把全文读下来?4.出示划有停顿符号的课文(课件5),找生读。
5.通过理解重点难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师述:其实呀,我们还可以把读得更好。
如果把这些词语的意思弄懂了,也就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了。
①出示课件6.(课文及三组词语:一组:1善 2善;二组:3念 4必得之;三组:5乃 6谓)②同桌交流,讨论。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伯牙绝弦的典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德,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文意,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以及对伯牙绝弦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伯牙绝弦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翻译和理解课文。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翻译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伯牙绝弦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的培养。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伯牙绝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艺术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典故和友谊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伯牙绝弦》示范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伯牙绝弦》示范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六年级上《伯牙绝弦》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伯牙绝弦(马场镇党固小学肖丽娜)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3、积累中华古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音乐吗,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注意,把你听到的声音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我找同学们来说一说,听到音乐,我仿佛看到了。
播放音乐。
学生描述画面。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那些美妙的音符,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样神奇呢?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好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出示课题,“伯牙绝弦”,正音“弦”并解释课题4、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熟读课文1、下面听老师读一遍,听的时候注意老师读文言文和读现代文有什么不同?范读课文,学生找特点,(慢、声音高低起伏,停顿多。
)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多人读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洋洋兮 / 若 / 江河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2、现在我们来一起配合音乐读课文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出示幻灯:课文。
齐读课文)三、品读感悟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
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你们理解了每一句话的意思以后,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请同学们先观察这幅图片,谁是伯牙?谁是子期?(生回答)师板书(伯牙、子期)再问:课文中是用那个词来表明他们的关系?(知音,并板书)。
那什么样的人才叫知音?(生回答)他们之间是靠什么传递情感的?(琴,师画琴并说: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哪。
名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优质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优质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张聪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
“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6篇《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操练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齐声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今天老师要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大家要仔细听,听了说说你的感觉。
(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说说感受)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她的名字叫“高山流水”,这首乐曲里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讲的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一、揭题导入齐读课题,解题。
指导生读准“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杨氏之子)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最古老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
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一)整体感知1.生谈读懂的地方。
伯牙绝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1.2 学生朗读课文《伯牙绝弦》,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1.3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第二章:深入学习2.1 学生细读课文,注意细节,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和后果。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弦”代表什么,为什么伯牙会绝弦等。
2.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3.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3.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进行对比。
第四章:拓展思考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如友情、忠诚、坚持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小组讨论。
4.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总结与作业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5.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伯牙绝弦的读后感或者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学元素,如词语的运用、句式结构等。
6.2 学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
第七章:道德教育7.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内容,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7.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7.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道德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
第八章:创意写作8.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活动。
8.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伯牙绝弦相关的故事、诗歌或散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伯牙绝弦》,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感受伯牙与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教育学生珍惜友情,学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
3.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培养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展示的过程中,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古琴的文言文——《伯牙绝弦》,让我们一起走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了解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初步感受文章的意境。
2.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特殊句式进行讲解,如“伯牙”、“子期”、“绝弦”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珍惜身边的知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7.家长参与作业:与孩子一起讨论“知音”的含义,分享生活中的知音故事,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感恩情怀。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3》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伯牙绝弦3》是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知音子期的动人故事。本案例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感悟伯牙与子期深厚的友谊;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伯牙绝弦3》,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阐述对友谊的感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伯牙与子期的真挚情感,提高朗读和表演能力。
5.教学内容的整合:本案例中,教师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这种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实现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2.图片展示:展示伯牙、子期相互倾诉心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问题引导:提出“什么是知音?”,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
2.细读课文:组织学生逐段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技巧。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3.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5伯牙绝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轻重音等,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伯牙与子期的友谊、知音难觅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互相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伯牙与子期的友谊、知音难觅的主题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珍惜友谊的品质,以及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2.利用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古代琴师的服饰、道具等,让学生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伯牙与子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同理心。
4.设计相关活动,如音乐欣赏、琴艺展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问题导向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
绝:断绝。
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人教版六年级上 语文 《25 伯牙绝弦》 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一、导入1、今天学习一篇古文,大家都做过预习了吗?这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
2、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称为琴仙。
有一年,在江边……吸引了钟子期。
(教师简介故事背景)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这么一读,真有故事的味道。
3、伯牙绝弦什么意思?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断弦呢?二、初读1、课文有两个小老师,课文里的拼音和下面的注释,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2、出示生词:善哉峨峨兮齐读哉和兮是什么意思?(语气词)注释里明白的告诉我们了。
表示感叹的语气,怎么读。
生读。
师:在哉和兮后面延长,就读好了。
放在句子中读。
指名读:伯牙鼓琴,……若江河。
注释能帮助理解词语,还能帮助朗读呢。
齐读。
指名几生读。
三、精读1、读课文,与同桌讨论,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句子怎么理解?2、四个善,什么意思?解释整句话。
当伯牙心里想到,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发出由衷的赞叹,……生读。
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
真的都能听出来吗?老师来当伯牙,学生当子期。
……我志在皑皑白雪,钟子期曰:……我志在依依杨柳,钟子期曰:……我志在徐徐清风,钟子期曰……我志在茫茫大海,钟子期曰……(齐说)3、知我者,子期也。
无论我弹什么,钟子期都知道,用文中的一句话,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念,必得之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说句子意思。
5、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可以用什么成语形容他们的情谊(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拿起笔写下来(音乐)学生练笔。
6、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第二年,赶到的时候,子期已经去世了。
谓和乃什么意思,解释句子。
播放音乐,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子期不在,留琴何用?指名读。
齐读。
补充阅读,师生共读。
7、了解了意思读,生齐读。
8、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古人读书讲究吟咏,我们一起读读古人读书的感觉。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
(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可贵。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相关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成语,描述你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解题质疑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配乐。
6、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7、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8、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板书:钟子期死)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
6年级语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
6年级语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6年级语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导语;《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下面是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一、音乐导入,揭题课题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
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
“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初悟绝弦1.品“善”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子期 )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
2、品“志”“善哉”(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大家要仔细听,听了说说你的感觉。
(放音乐:高山流水)
(学生说说感受)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她的名字叫“高山流水”,这首乐曲里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讲的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一、揭题导入
齐读课题,解题。
指导生读准“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杨氏之子)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最古老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
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范读,生再读。
)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
(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
点词语的意思。
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
“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理解此句。
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
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
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
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指名说。
(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猜想。
师追问: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吗?子期理解吗?子期通晓吗?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生:钟子期必得之。
(板书:所念、必得之)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生: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当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
(板书:知音)
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
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
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
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
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
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
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的快乐。
学生齐读前四句。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
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
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
(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
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
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