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组点源污染和非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特征是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有毒有机物以及有机污染,根据污 染物的主要特点,地表水环境修复技术可以 分为生物操纵恢复法以及植被群落恢复、生 物除藻等类型。
生物操纵恢复法
生物操纵:以改善水质为目的的湖泊水生生
物群落管理,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源营养 物质的大量输入引起藻类异常繁殖,进而使 水质恶化的过程;同时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捕 食鱼类有加速富营养化的倾向,因此在湖泊 管理中通过放养凶猛鱼类来逆转食浮游动物 鱼类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从而改善富营养化状 况。

非点源污染的特点
非点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
性、潜伏性、累积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研究和防控 的难度较大。
非点源污染产生机理
(1)、流域降水和产流、土壤侵蚀和泥沙传
输、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污染物影响河湖水质。 (2)、降雨在不同的地面条件下产生径流, 降水及径流对土壤具有侵蚀作用。 (3)、在降雨---径流驱动因子作用下,大量 的泥沙与附在其上的氮磷污染物与可溶性氮 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形成非点源污染影 响受纳水体的水质。
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PPT制作:梁杰辉 演讲:谭翠姗 其他成员:梁锦杰、万耀辉、张福 鹏
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可分为点源
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类。
点源污染
定义:具有固定排放口和地点的环境污染。
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 。
点源污染的特点
泥土颗粒和石灰 泥等均能与无机和颗粒磷产 生沉淀,减少水体中磷的含量。美国有一种 称为CLEAM-FLOLAKE-CLEASETM的产品, 是一种硫酸钙、硫酸铝和硼酸的混合物,可 以沉淀水体中的铁和磷,同时也可以降低亚 硝酸盐和锰的水平,在许多不同湖泊和水库 的应用中能成功地 去除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影响
其成因有水土流失、城市膨胀、农药化肥过
量使用、畜禽养殖和农业与城市废弃物堆放 等。 大量的泥沙、氮磷污染物负荷进入江河、湖 库,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有毒有害物 质增加、溶解氧减少、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 酸化趋势,不仅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 水生生态系统平衡,还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 活,威胁人体健康。
同时伴随着水体浊度增加、透明度下降等, 这些现象进一步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进程,进 而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根据目前国内外在水 环境修复中所采用的主要物理措施有引水冲 刷/稀释、曝气、机械/人工除藻、底泥疏 浚等。
冲刷/稀释
引水冲刷/稀释:采取引水冲污稀释等污染水体,
增加流域水资源量,加快污染水体流动,加强水
非点源污染现状
目前,地球表面30%—50%已受到非点源污染影 响,全世界退化的 12亿 hm耕地中约 12%由农业非 点源污染引起。非点源污染所造成的水环境恶化问 题也日益明显和突出。 我国至2005年,三湖(巢湖、滇池和太湖)的污 染负荷中,来自非点源的TN、TP和COD分别占 60%-70%、50%-60%和30%-40%;在密云水库、 天津于桥水库、安徽巢湖、云南洱海、上海淀山湖 等水域,非点源污染均已超过点源污染,上升为威 胁饮用水源的主要原因。
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
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的排放规律,即有季节性和随机 性。
非点源污染(又叫面源污染)
非点源是指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与大气、水文、 土壤、植被、地质、地貌、地形等环境条件和人类 活动密切相关,可随时随地发生,直接对大气、土 壤、水构成污染的污染物来源。 非点源污染(Non point source pollution)是指溶解 性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 在降水和径流冲 刷作用下, 通过径流过程汇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 泊, 水库、海湾等) 而引起的水体污染。

生物修复与生态修复比较
目的 生 物 修 复 生 态 修 复 改善水 质 恢复受 损的生 态系统
技术 原理
技术手段
适应范 围
曝气、氧化塘、生物接 环境 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 重污染 生物 复合生态滤床、微生物 水体 学 合酶制剂的投放等 水体形态、结构的生态 微污染, 生态 改造,河道水量、水流 富营养 工学 态人为调节 水体
底泥疏浚
水体沉积物为水生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生境,
是水环境生态系 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 物中的大量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是导致水 体污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因此,可 以采取疏浚等手段降低底泥的释放风险,以 及降低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量。沉积物疏浚 能够有效降低污染负荷,而沉积物中重金属、 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等也只能通过疏浚方 法从湖泊中去除。
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分3
类 ①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 铁盐(铝盐)促进磷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 ②物理方法,如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 水冲淤等。 ③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 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

物理方法
水体功能受损的主要特征是水体富营养化,
酸碱中和法
酸性ຫໍສະໝຸດ Baidu水、大气沉降等造成水体酸碱度发生
变化,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目 前,主要通过向水体中添加石灰进行酸碱中 和,调整水体酸碱度,以适应水生态系统的 物种生长、繁殖等需求。
化学除藻法
化学法除藻:采用各种化学除藻剂,其效果最显著,但也最
具有危险性,所以使用时要非常慎重,严格按照要求的用量 操作,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这些除藻剂的化学成分均 为易溶性的铜化合物(硫酸铜),或者螯合铜类物质,这些化 合物对鱼类、水草等生物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并且有致癌作用,还会产生其他的一些不可预测的不良后遗 症。
体自净功能,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有限水资
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最大 程度地发挥环境效益。引水冲刷/稀释在国内外 水污染控制中得到广泛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曝气
厌氧状态,导致溶解盐释放以及臭味气体产生。通过人工曝
气,使水体底层溶解氧得以恢复,溶解铁、锰、硫化氢、二 氧化碳、氨氮以及其他还原组分浓度大为降低;同时,人工 曝气可以显著提高河流下游水体溶解氧。因此,该技术可以 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此外,人工曝气可以有效限制底 层水体中磷的活化和向上扩散,从而限制浮游藻类的生产力。
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
地下水生物修复工程技术可以分为三类 原位处理:与土壤(底泥)基本相同 物理拦阻:使用暂时的物理屏障以减缓并阻滞污染 物在地下水中的进一步迁移,该方法在一些受有毒 有害污染物污染的地点已取得成功经验; 地上处理:又称为抽取—处理技术,该技术是将受 污染地下水从地下水层中抽取出来,然后在地面上 用一种或多种工艺处理,之后再将水注入地层。
植被群落恢复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逐步恢复受损水体的生态
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水生植物)、 消费者(鱼类)、分解者(细菌)等,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等之间建立有效的食物链,促 进系统的物质循环,进而恢复水体的功能, 达到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目的。
生物除藻
生物除藻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消灭水藻,去除异味,降解含有大量氮磷营养积累 的底泥,彻底消除藻类产生的根源,净化水质。 生物修复除藻剂: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修复除 藻产品,包含针对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十几种活性 微生物和相应的酶,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以及人类 等不产生危害及副作用,微生物迅速激活与水中藻 类竞争营养源,从而使藻类缺乏营养死亡,沉入水 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继续降解死亡藻类,直至将 其消灭,使水体变清。
化学沉降法
借助铁盐、铝盐等通过吸附或絮凝与水体中
的无机磷酸盐共沉淀的特性,降低水体富营 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磷的浓度,控制水体的 富营养化。化学沉淀法通过向水体透加铁盐 或铝盐,产生化学沉淀。同时,铝盐能够形 成氢氧化铝沉淀,而氢氧化铝在沉积物表层 形成“薄层”,阻止沉积磷的释放。
钝化法
钝化法:根据铝盐、铁盐、硫酸铝铁、钙盐、
机械/人工除藻
机械/人工除藻:可在短期内快速有效地去 除藻
类及避免“水华”的发生。在某些特定环境,利用
自然动力收获藻类可有效地减轻富营养化的危害。
太湖利用自然风能和湖流作用,在水源区域建造富 集藻类的专门设施,利用风力、湖流,收集 藻类, 避免“水华”阻塞取水口并引起水质恶化,取得良 好的运用效果。
化学方法
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发生复杂
的化学反应,污染物形态和化学性质不断发 生变化。因此,根据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化 学特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改变污染 物的形态(化学价态、存在形态等),降低污 染物的危害程度。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化学 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钝化法、酸碱中和 法、化学除藻等。
水环境修复技术



生物方法 生物修复: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来降解有机毒物, 如农药、石油烃类和有机磷、有机氯等。目前已成 功应用于底泥、地下水、河道和近海洋面的污染治 理。 原位生物修复:对受污染的介质(土壤、水体)不做 搬运或输送而在原位污染地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 其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 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 异位生物修复:植被污染介质(土壤、水体)搬动或 输送到他处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