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章-建筑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构造教案第2章

房屋建筑构造教案第2章

第二章基础与地下室构造(1、2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概念及分类教学重点:各种基础概况教学难点:基础沉降缝的处理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具:挂图、多媒体§1.基础构造一.概念及分类1.基础——建筑物的墙体或柱在地面下的延伸。

2.地基——支承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层。

3.对地基与基础的要求——地基的沉降、不均匀沉降,基础的刚度、强度、抗剪性能等。

4.地基的分类——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5.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地基性能、上部结构等。

二.各种基础概况1.刚性基础——基础几乎不发生绕曲变形,即为刚性基础。

2.扩展基础3.柱下条形基础“联合基础”: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

4.筏基础5.箱形基础刚度很大,能有效调整基底压力,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建筑。

6.壳体基础——具有结构高耸、与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且稳定性好,节约钢材。

三.基础沉降缝的处理1.设置原则——建筑平面转折处,高度变化较大处。

2.设置位置——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结构和基础类型不同处3.设置形式——悬挑式、跨越式、平行式。

§2.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一.类型1.按功能分2.按顶板标高分3.按材料分二.防潮、防水材料1.防水材料防水2.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或提高密灰度。

三.防潮构造1.墙体材料——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保证防潮性能。

2.墙体材料——砖砌体→砖筑砂浆为水泥砂浆,灰缝饱满→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形成→防潮层→回填土→隔水层。

四.防水构造五.地下室变形缝与管线穿墙构造1.在地下室结构或防水施工时,将变形缝止水带埋没或安置于变形缝处:2.管线穿通地下室墙体时,管线同墙体须妥善连接:训练:扩展基础总结:建筑分类检测:基础沉降缝的处理作业:基础沉降缝的处理。

《建筑学教案》课件

《建筑学教案》课件

《建筑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建筑学概述1.1 建筑学的定义解释建筑学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1.2 建筑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建筑学的历史演变和重要阶段强调不期建筑风格的特点和影响1.3 建筑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强调建筑学涉及的多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第二章:建筑设计基础2.1 建筑设计的原则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强调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要性2.2 建筑设计的方法和过程介绍建筑设计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强调设计前的准备、构思、草图和模型制作等环节2.3 建筑设计的基本元素介绍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元素和构件强调墙体、门窗、屋顶等的重要性及其功能和美观考虑第三章:建筑结构与材料3.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结构的概念和分类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3.2 常见建筑结构类型介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和应用强调梁、柱、墙等结构构件的作用和设计要求3.3 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介绍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种类和特性强调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建筑物的功能和美观的影响第四章:建筑环境与设备4.1 建筑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建筑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强调舒适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要性4.2 建筑设备系统介绍常见的建筑设备系统及其功能和工作原理强调供暖、空调、给排水等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求4.3 建筑节能与环保介绍建筑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措施强调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考虑第五章:建筑设计与实践5.1 建筑设计实践的意义和目标解释建筑设计实践的意义和目标强调实践对提高设计能力和经验的重要性5.2 建筑设计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介绍建筑设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强调实践中的沟通、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5.3 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强调案例中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成果的应用和借鉴意义第六章:建筑文化与地域性6.1 建筑文化与地域性的关系探讨建筑文化与地域性的相互影响强调不同地域建筑特点的形成与当地文化、风俗的关系6.2 地域性建筑特点分析分析不同地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强调地域性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特点6.3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建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平衡强调尊重传统注重创新的重要性第七章:建筑审美与评价7.1 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介绍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和标准7.2 建筑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介绍建筑评价的方法和主要指标强调评价过程中的综合考虑和客观性要求7.3 建筑案例评价分析分析典型的建筑案例评价强调评价结果对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第八章:建筑技术与创新8.1 建筑技术的演进与发展介绍建筑技术的历史演进和现状强调技术创新对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8.2 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介绍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在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中的应用8.3 建筑技术创新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建筑技术创新案例强调创新案例中的技术突破和对建筑行业的影响第九章:建筑法规与伦理9.1 建筑法规的作用和内容介绍建筑法规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强调遵守建筑法规的重要性9.2 建筑伦理与职业道德介绍建筑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强调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要求9.3 建筑案例法规与伦理分析分析典型的建筑案例法规与伦理问题强调法规和伦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第十章:建筑教育与职业发展10.1 建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介绍建筑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10.2 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介绍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强调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建筑师职业的影响10.3 建筑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建筑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强调建筑教育在培养建筑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研究内容、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结构与材料、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设计实践、建筑文化与地域性、建筑审美与评价、建筑技术与创新、建筑法规与伦理以及建筑教育与职业发展等十个方面。

建筑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建筑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对建筑历史的兴趣,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建筑美、传承建筑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对建筑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建筑图片、建筑模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世界著名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工作、娱乐等需求而创造的。

二、新课讲解1. 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而在空间内创造出来的物理结构或环境。

2. 建筑的组成:建筑由基础、墙体、屋顶、门窗等部分组成。

3. 建筑的分类:按功能分类,如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按地域分类,如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中东建筑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我国古代建筑图片,如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有:注重对称、讲究装饰、讲究空间布局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学习1. 教师介绍世界著名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罗马斗兽场、金字塔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建筑特点。

2. 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建筑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模型。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 建筑基础教案

第二章 建筑基础教案

第二章基础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区分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的分类和构造教学重点:刚性基础的概念和构造教学难点:刚性基础的构造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地基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

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与基础又密切相关,若地基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补救,从工程造价上看,一般4、5层的民用建筑,其基础工程的造价约占总造价的 10%--20%。

二、地基相关知识1、地基的分类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

2、人工地基加固的方法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和桩基。

(1)压实法用各种机器对土层进行夯打、碾压、振动来压实松散土的方法为压实法。

在开挖基坑后,为改善土层表面的松软状况、保若上为好土,下为弱土,尽量将基础浅埋,减少对弱土的压力。

若上为好土,中为弱土,下为好土,则将基础埋在好土中,将桩基直接通入弱土打入好土中。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若地下水位较深,尽量将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之上。

若地下水位较浅,尽量将基础埋在地下水位最下面的好土内。

三、冰冻线因素尽量将基础埋在冰冻线下至少200mm。

第三节基础的分类和构造一、按基础的形式分类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

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体、楼板、屋顶、门窗等。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建筑构造案例。

第二章:建筑基础构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2.2 教学内容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基础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第三章:建筑墙体构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3.2 教学内容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实体墙、空心墙、幕墙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墙体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第四章:建筑楼板构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4.2 教学内容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平面楼板、肋形楼板、无梁楼板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楼板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第五章:建筑屋顶构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屋顶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形式。

建筑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建筑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种类。

2.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2.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各异。

二、讲授新课1. 建筑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种类。

2. 建筑材料:讲解建筑材料的选择、特点及应用,如砖、瓦、木、石、钢材等。

3. 建筑结构:阐述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等,并举例说明。

4. 建筑设计:分析建筑设计的要素,如功能、环境、审美等,并举例说明。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既安全又美观的建筑结构?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建筑基础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如斗拱结构、色彩装饰等,并举例说明。

2. 现代建筑:介绍现代建筑的特点,如高度、功能、环保等,并举例说明。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有哪些异同?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展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建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建筑基础教案首页

建筑基础教案首页

二、影响构造设计的因素 1、外界作用力(各种人、家具和设备、结构自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 重、 风力、地震力以及雨雪荷载等) 2、地理气候条件(日照、温度、湿度、风、降雨 降雪量、冰冻、地下水等) 3、人为因素(火灾、机械振动、噪声、撞击等) (二)使用者的需求 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非常重要。 生理需求:人体活动对构造实体及空间环境与尺度的需求。 心理需求:对构造实体、细部和空间尺度的审美心理需求。 (三)建筑技术条件 (四)建筑经济因素 三、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和刚度,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同时满 足使用者的要求。 技术适宜: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 经济合理:就地取材,节约材料,降低能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 价。 美观大方: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细部的美学表达。 举例:门洞、 窗台及栏杆 的高度;走 道、楼梯、 踏步的宽度; 家具设备尺 寸以及建筑 构造所形成 的内部使用 空间热、声、 光物理环境 和尺度等
四、教具及参考资料: 《建筑构造》 建工出版社 《房屋建筑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新课、总结、作业等项) 复习与回顾:建筑、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义; 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的类型 新课引入: 第三节 建筑的模数协调 一、模数 二、基本模数 三、导出模数 四、模数基数及数列 五、定位轴线 六、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七、定位轴线的定位 八、掌握几个常用的专业名词 大作业: 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定位轴线的应用,学会使用定位轴 线,注意分区定位轴线,及不同结构的定位。 总结:掌握建筑模数的概念及应用。 作业:给定一些实际工程图纸根据要求让学生画定位轴线
培养学生对 这门课的兴 趣,以及对 课程的初步 认识
一、建筑的概念 (一)建筑的起源 建筑源于新石器时代,农业周期性的生产,人口的日益增加,以及居住的 相对稳定,使人类萌生出进行营建活动的渴望,这样人类最早的建筑形 式——巢和穴应运而生,巢和穴的产生和发展,为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

第二章建筑基础教案

第二章建筑基础教案

第二章基础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区分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的分类和构造教学重点:刚性基础的概念和构造教学难点:刚性基础的构造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地基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

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与基础又密切相关,若地基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补救,从工程造价上看,一般4、5层的民用建筑,其基础工程的造价约占总造价的 10%--20%。

二、地基相关知识1、地基的分类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

2、人工地基加固的方法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和桩基。

(1)压实法用各种机器对土层进行夯打、碾压、振动来压实松散土的方法为压实法。

在开挖基坑后,为改善土层表面的松软状况、保若上为好土,下为弱土,尽量将基础浅埋,减少对弱土的压力。

若上为好土,中为弱土,下为好土,则将基础埋在好土中,将桩基直接通入弱土打入好土中。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若地下水位较深,尽量将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之上。

若地下水位较浅,尽量将基础埋在地下水位最下面的好土内。

三、冰冻线因素尽量将基础埋在冰冻线下至少200mm。

第三节基础的分类和构造一、按基础的形式分类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熟悉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通过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述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素3. 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达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第三章: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 建筑设计的方法概述2. 建筑设计的表现技巧3.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第四章: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1. 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2. 建筑设计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 建筑设计规范的适用与遵守第五章:建筑设计的评价与反馈1. 建筑设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建筑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3. 建筑设计评价的反馈与改进三、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2. 案例素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3. 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等4.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设计实验室等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如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美观性等;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和过程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建筑设计项目;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开展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幼儿园建筑基础教案模板

幼儿园建筑基础教案模板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建筑基础认知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培养幼儿对建筑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建筑世界的欲望。

3. 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实物建筑模型(如积木、积塑等)。

2. 图片素材(国内外著名建筑、幼儿园建筑等)。

3. 教学挂图《建筑基础》。

4. 讲述工具(如多媒体设备、教具等)。

5. 幼儿用书《建筑基础》。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出示建筑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2. 幼儿自由发言,分享对建筑的认识。

二、基本概念讲解1. 教师讲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如建筑、结构、空间等。

2. 结合图片素材,向幼儿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公园等。

三、建筑构成要素认知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建筑模型,讲解建筑的构成要素,如基础、墙体、屋顶、门窗等。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搭建简单的建筑模型,加深对构成要素的理解。

四、建筑特点与风格欣赏1. 教师展示国内外著名建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建筑及其特点。

五、实践操作环节1. 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一座具有特色的建筑。

2. 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建筑的理解。

六、成果展示与评价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展示,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总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建筑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五、活动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观察和讨论建筑,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著名建筑,亲身感受建筑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建筑学基础教案

建筑学基础教案

建筑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建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流派。

3. 培养对建筑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学的概念和定义- 建筑学的内涵和外延- 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建筑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建筑学的发展- 现代建筑学的演变3. 建筑学的重要流派- 古典主义建筑学- 文艺复兴建筑学- 巴洛克建筑学- 现代主义建筑学- 后现代建筑学4. 建筑的审美与批判- 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建筑的空间与尺度- 建筑的材料与结构5. 建筑的团队合作与创新- 建筑设计的团队协作- 创新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与建筑学相关的问题,促进互动和合作。

3.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的建筑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展览、建筑工地等实际场所,加强对建筑学的实践理解。

四、教学评价1. 作业与考核:布置与建筑学相关的作业,包括论文写作、案例分析等,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知识测试,考察学生对建筑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建筑学教材,结合国内外经典著作。

2. 多媒体教具:运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建筑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展览、建筑工地等实际场所,进行实地教学。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讲:建筑学的概念和定义(1学时)2. 第二讲:建筑学的发展历程(2学时)3. 第三讲:建筑学的重要流派(2学时)4. 第四讲:建筑的审美与批判(2学时)5. 第五讲:建筑的团队合作与创新(2学时)6. 第六讲:案例分析与实践(2学时)七、教学反思与总结本教案以建筑学基础课程为背景,旨在以系统、全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以及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设计基础》教材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以及建筑设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明确各阶段任务。

3. 学会运用基本设计方法进行建筑初步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重点:建筑设计程序与步骤的掌握,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建筑案例图片、设计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优秀建筑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背后所遵循的设计原则。

2. 基本原则讲解:(1)功能性原则:建筑要满足使用功能,合理布局。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与美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

(4)可持续性原则:建筑要注重生态、节能、环保。

3. 设计程序与步骤:(1)前期调研:了解项目背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设计概念,进行方案创作。

(3)初步设计:对方案进行深化,确定建筑形态、结构、材料等。

(4)施工图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指导施工。

4. 设计方法讲解:(1)平面布局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确定房间大小、形状、朝向等。

(2)立面设计:考虑建筑物的外观效果,进行立面造型设计。

(3)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4)材料与构造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经济等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

5.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校园教学楼设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设计。

6. 例题讲解:以某住宅楼设计为例,讲解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

7.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初步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建筑设计草图。

六、板书设计1. 建筑设计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2)美观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可持续性原则2. 设计程序与步骤(1)前期调研(2)方案设计(3)初步设计(4)施工图设计3. 设计方法(1)平面布局设计(2)立面设计(3)结构设计(4)材料与构造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中学综合楼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基础教案2——深基坑支护工程

建筑施工技术基础教案2——深基坑支护工程

第二章深基坑支护工程第一节概述高层建筑施工都要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施工比较困难,尤其在软土地区、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

工地邻近已有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对沉降和位移很敏感,不能用较经济的放坡开挖,而只能在人工支护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

1、基坑支护的目的(1)确保基坑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安全、顺利;(2)确保基坑临近建筑物或地下管道正常使用;(3)防止地面出现塌陷、坑底管涌发生。

2、基坑支护的作用挡土、挡水、控制边坡变形。

3、基坑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1)安全可靠性;(2)经济合理性;(3)施工便利性和工期保证性。

基坑支护通常经过选型、布置、计算、设计、施工、监测等工作程序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因影响的因素:如土层种类及物理力学性能、地下水情况、周围环境、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气候等。

荷载取样的准确性和计算理论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还不可能使支护结构的设计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为此如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工况进行施工,都易产生恶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深基坑支护结构虽然多数是属施工期间的挡土、挡水、保护环境等所用的临时结构,但其设计和施工都要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做到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

第二节基坑支护体系的类型及特点当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允放坡时使用时不做围护。

当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不允许放坡时使用如下特殊支护结构:1.重力式水泥挡墙式,挡土又挡水。

软土地基可用深搅桩、旋喷桩、树根桩等形成重力式的挡土结构。

2.排桩与板墙式:它由桩墙结构及支护结构两部分组成,桩墙结构有钢板桩、板桩墙、灌注桩排、地下连续墙;3.边坡稳定式,有土钉墙和锚杆支护。

由土钉(锚杆)、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后的原位土体三部分组成。

槽钢一字型锁口钢板桩合形式如见右图U型锁口钢板桩H型钢支柱木板桩挡墙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挡墙一、支护墙板的类型及特点1、钢板桩1)槽钢钢板桩这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

建筑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建筑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种类、材料和结构。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建筑图片、模型或实物3. 教学辅助工具(如尺子、绘图工具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建筑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建筑?建筑有哪些功能?二、讲授新课1. 建筑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介绍建筑的定义,包括居住、工作、娱乐等多种功能。

- 简述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的遮风挡雨到现代的高楼大厦。

2. 建筑的种类- 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

- 公共建筑:学校、医院、图书馆等。

- 工业建筑:工厂、仓库等。

- 交通运输建筑:机场、火车站、港口等。

3. 建筑的材料- 传统材料:木材、砖、瓦、石等。

- 现代材料:钢材、混凝土、玻璃、塑料等。

4. 建筑的结构- 框架结构:梁、柱、板等组成。

- 砌体结构:墙体、柱等组成。

- 混凝土结构:梁、板、柱等组成。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自己熟悉的建筑,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的基础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建筑,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建筑?建筑有哪些种类?2.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二、讲授新课1.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满足使用需求。

- 经济性:合理利用资源。

- 美观性:体现建筑美学。

- 安全性:确保建筑稳定。

2. 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 施工阶段: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

- 竣工阶段:验收、交付使用。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座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物,总结其设计特点。

《建筑学基础知识》教案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建筑学基础知识》教案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第二章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一、地形条件1.布局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谷地带。

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 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1.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

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3.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目和建筑应尽量避开。

也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水浸蚀或修筑保护坡脚的措施予以防治。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一、课程单元、章节: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1、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2、熟悉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3、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2、难点: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进度:讲授新课:1.建筑的基本概念1学时2.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0.5学时3.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0.5学时4.中外建筑简介1学时五、课时数:3课时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教学方法:新课讲授,教学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七、思考、练习题、作业:1、思考总结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

2、复习学习重点,提前准备下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具。

八、参考书: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九、教学小结、后记: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一)、讲授新课1、介绍专业特点,学习的要求,以及该学科发展的历程。

学科的形成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第一章节:建筑的基本概念(1)建筑及其范围(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3、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4、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1)掌握设计的意义(2)明确设计的程序(3)培养设计意识,转换设计思维5、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1)中国建筑发展简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特征(2)外国建筑发展简介(二)、学时小结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大学建筑初步教案

大学建筑初步教案

大学建筑初步教案大学建筑初步教案教学课程:大学建筑初步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教学目标:1. 熟悉建筑概念,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设计能力;3.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选择合适材料进行建筑设计;4. 学习建筑的结构、施工和维护等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学概述1.1 建筑学的定义和范畴1.2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1.3 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4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建筑设计基础2.1 建筑学中的数学和物理知识2.2 建筑学中的绘图技能2.3 建筑学中的材料选择和使用2.4 建筑学中的结构设计第三章建筑材料3.1 木材3.2 石材3.3 砖瓦3.4 钢材3.5 混凝土第四章建筑结构4.1 框架结构4.2 空间结构4.3 薄壳结构4.4 悬挑结构第五章建筑施工5.1 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5.2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5.3 建筑施工的机械和设备第六章建筑维护与修缮6.1 建筑维护和修缮的必要性6.2 建筑维护和修缮的方法和技术6.3 建筑维护和修缮的费用和预算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建筑学概念体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建筑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中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其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参加建筑设计竞赛、实践课程等实际项目,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设计技能和素质。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每次课堂讲解结束后,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2. 作业评估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按照要求完成,根据作业情况逐一点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3. 课堂调研报告每个学期总共三次课堂调研,要求学生就某一个具体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评估学生的调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设计作品评估对每个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和指导,检查和审查设计作品的内容和水平。

《建筑学基础》课程教案与实习指南

《建筑学基础》课程教案与实习指南

《建筑学基础》课程教案与实习指南一、课程简介《建筑学基础》是一门为学习建筑设计和相关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等;2. 掌握图纸的绘制和标注方法,了解建筑设计软件的使用;3. 了解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设计思维,提高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5. 开展实践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建筑设计基础1.1 建筑设计的定义和分类1.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素1.3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方法1.4 建筑设计软件的使用介绍2. 建筑材料与构造2.1 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特点2.2 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3 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3. 建筑施工与管理3.1 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3.2 施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介绍3.3 建筑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4. 建筑理论与实践4.1 建筑学史概述4.2 建筑风格和建筑师介绍4.3 实践案例分析和设计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传授建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图纸绘制、建模和草图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设计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和设计事务所,让他们实践和体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五、实习指南1. 实践时间:安排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寒暑假期间进行实习,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实习单位:建议学生选择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平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或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实习,在实践中接触真实的项目和工作环境。

《建筑学教案》课件

《建筑学教案》课件

《建筑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建筑学概述1.1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建筑的概念介绍建筑的分类:住宅、公共、工业、农业等1.2 建筑学的学科范畴介绍建筑学的研究内容:建筑设计、历史、技术、结构等强调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二章:建筑设计基础2.1 建筑设计原则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美观、经济、环保等解释建筑设计中的比例与尺度概念2.2 建筑设计元素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元素:空间、界面、体积、光线等强调这些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建筑历史与风格3.1 概述建筑历史发展介绍建筑历史的发展阶段:古代、中世纪、现代等强调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与影响因素3.2 主要建筑风格介绍介绍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与代表作品: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第四章:建筑技术与材料4.1 建筑技术概述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结构、通风、照明等强调技术创新对建筑发展的影响4.2 建筑材料介绍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特点与使用: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强调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建筑功能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第五章:建筑与环境5.1 建筑与自然环境介绍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因素:气候、地理、生态等强调建筑设计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保护5.2 建筑与社会环境介绍建筑设计中的社会因素:使用需求、文化、社会价值观等强调建筑设计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回应第六章:建筑设计与人体工程学6.1 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介绍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尺度、行为模式、舒适度等强调人体工程学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6.2 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座椅高度、楼梯宽度等强调建筑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考量第七章: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7.1 可持续发展概述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强调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7.2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节能、环保、生态等强调可持续建筑设计对环境与未来的影响第八章:建筑设计与信息技术8.1 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等强调信息技术对建筑设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8.2 数字化建筑与未来趋势介绍数字化建筑的概念与特点:可变形建筑、智能建筑等强调数字化建筑在未来建筑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第九章:建筑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9.1 文化遗产保护概述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意义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9.2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介绍建筑设计中保护文化遗产的策略与方法:修复、改造、保护性建筑设计等强调建筑设计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第十章:建筑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10.1 实践案例介绍介绍建筑设计的实践案例:著名建筑、竞赛作品等强调案例中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成果10.2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建筑设计要素、策略与创新点强调通过实践案例学习建筑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础教学目标:了解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区分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的分类和构造教学重点:刚性基础的概念和构造教学难点:刚性基础的构造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第一节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1、基础是墙和柱子下面的放大部分,它直接与土层相接触,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给地基。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

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

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2、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地基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

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与基础又密切相关,若地基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补救,从工程造价上看,一般4、5层的民用建筑,其基础工程的造价约占总造价的 10%--20%。

2、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

独立式基础主要用于柱下,将柱下扩大形成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为墙承重结构,并且基础要求埋深较大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亦可采用对立式基础。

为了支撑上部墙体,在独立基础上面设置基础梁或拱等连续构件来支承墙体。

3、联合基础联合基础类型较多,常见的有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当柱子的独立基础置于较弱地基上时,基础底面积可能很大,彼此相距很近甚至碰到一起,这时应把基础连起来,形成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如果地基特别弱而上部结构荷载又很大,即使做成联合条形基础,地基的承载力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将整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梁或板,形成片筏式基础。

片筏基础根据使用的条件和断面形式,有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片筏基础整体性好,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广泛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

当建筑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时,可将地下室做成整浇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它能承受很大的弯矩,可用于特大荷载的建筑。

二、按基础的材料分类按基础材料不同可分为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三、按基础传力情况分类按基础传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种。

采用砖、毛石、混凝土、灰土等抗压强度好而抗弯、抗剪等强度很低的材料做基础时,基础底宽应根据材料的刚性角来决定。

刚性角是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就是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型民用建筑。

刚性基础因受刚性角限制,当建筑物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能力较差时,如按刚性角逐步放宽,则需要很大的埋置深度,这在土方工程量及材料使用上都很不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基础就可以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础,不仅能承受压应力,还能承受较大的拉应力,不受材料的刚性角限制,故叫作柔性基础。

四、常用刚性基础构造1、砖基础砖基础取材容易、价格较低、施工方便,是常用的类型之一。

但由于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较差,多用于干燥而温暖地区的中小型建筑的基础。

在建筑物防潮层以下部分,砖的等级不得低于MU10;非承重空心砖、硅酸盐砖和硅酸盐砌块不得用于基础材料。

由于刚性角限制,并考虑砌筑方便,常采用每隔二皮砖厚收进1/4砖的断面形式,在基础底宽较大时,也可采取二皮一级与一皮一级的断面形式,但其最底下一级必需用二皮砖厚。

2、石基础石基础有毛石基础和料石基础两种。

毛石基础是由未加工的块石用水泥砂浆砌筑而成,截面多为台阶形,当基础地面宽小于700mm时也可做成矩形。

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冰冻线较深的低层和多层民用建筑。

料石基础是经过加工具有一定规格的石材,用M2.5砂浆或M5砂浆砌筑而成的基础。

料石基础要求上下面平整,石缝错开,灰浆饱满。

石基础的耐久性、抗冻性很高,但毛石基础毛石间粘结依靠砂浆,结合力较差,因而砌体强度不高,但料石的基础强度就高得多。

3、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是用水泥、砂、石子加水拌合浇注而成,常用混第三章墙体教学目标:了解墙体的作用、类型及设计要求掌握隔墙构造熟练掌握砖墙构造教学重点:墙体构造隔墙构造教学难点:墙体细部构造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2、按受力情况分类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称为自承重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隔墙;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幕墙,有金属幕、玻璃幕等。

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层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架结构。

3、按材料分类按墙体所用材料的不同,墙体有砖和砂浆砌筑的砖墙、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砌筑的砌块墙、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石块和砂浆砌筑的石墙等。

4、按构造形式分类按构造形式不同,墙体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实体墙是由普通粘土砖及其他实体砌块砌筑而成的墙;空体墙内部的空腔可以靠组砌形成,如空斗墙,也可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墙等;复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2)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1)承载力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承重墙应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承受楼板及屋顶竖向荷载。

地震区还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墙体承载力,对多层砖混房屋一般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2)墙体的稳定性,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

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稳定性越差。

实际工程允许高厚比限值是综合考虑了砂浆强度等级、材料质量、施工水平、横墙间距等诸多因素确定的。

2、功能方面的要求(1)保温与隔热要求在炎热地区,外墙应具有足够的隔热能力,可以通过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墙、土墙等;也可以在外墙表面选用光滑、平整、浅色的材料,以增加对太阳的反射能力。

采暖建筑的外墙应有足够的保温能力。

为了减少外墙热损失,可以采取2、洞口尺寸洞口尺寸主要是指门窗洞口,其尺寸应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

一般情况下,1000 mm以内的洞口尺度用基本模数100 mm 的倍数,大于1000 mm的洞口尺度采用扩大模数300 mm的倍数。

三、组砌方式组砌是指块材在砌体中的排列。

组砌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层块材的垂直缝交错,保证墙体的整体性。

墙体砌筑时一定要避免形成通缝。

在砖强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度方向平行墙面砌筑的砖叫顺转。

上下两皮砖之间的水平缝称横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缝称竖缝。

标准缝宽为10mm,可以在8--12mm间进行调节。

要求丁砖和顺转交替砌筑,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实体砖墙通常采用全顺式、上下皮一顺一丁、每皮一顺一定、多顺一丁等。

全顺式(120墙)一顺一丁式三顺一丁式或多顺一丁式(240墙)每皮丁顺相间式也叫十字式两平一侧式(180墙)一顺一丁式(370墙)四、墙身的细部构造1、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

(1)墙身防潮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潮气沿墙体进入墙身,墙身受潮和抹灰脱落影响室内使用、卫生和美观,应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

防潮层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水平防潮层,沿着建筑物内、外墙连续交圈设置,位于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设置,(当建筑物设有基础圈梁时,可调整其位置代替墙身水平防潮层)。

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油毡防潮: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干铺油毡,整体性差不能用于震区。

二是防水砂浆防潮:25mm厚1:2的防水砂浆(在水泥砂浆中加5%的防水剂)。

三是细石混凝土防潮:60mm厚与墙等宽的配筋细石混凝土,广泛用于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当墙身两侧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时,需在两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壤的垂直墙面上做垂直防潮层。

做法是在高地坪填土前,在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抹上15--20mm后的水泥砂浆,然后再刷防水涂料。

(2)勒脚构造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近部位称为勒脚。

其主要作用为保护墙身不受雨、雪和冰冻破坏,保护墙脚防止碰撞破坏及美观。

勒脚的高度一般不应低于500mm,勒脚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勒脚部位抹20—30mm厚1:2或1:2.5的水泥砂浆或做水刷石、斩假石等。

2)在勒脚部位将墙加厚60—120mm,再用水泥砂浆或水刷石等罩面。

3)在勒脚部位镶贴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如大理石板、花岗石板、水磨石板、面砖等。

4)用天然石材砌筑勒脚。

(3)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为了防止室外地面水、墙面水及屋檐水对墙基的侵蚀,将建筑物附近的地面水及时排除,常沿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坪相接处宜设置散水或明沟。

散水: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做坡度为3%—5%的排水护坡,宽度一般不小于600mm,并应比屋檐挑出的宽度大200mm。

通常有砖铺散水、块石散水、混凝土散水等。

混凝土散水与外墙之间留置沉降缝,并沿长度每隔6--12m设伸缩缝,缝内填充热沥青。

寒冷地区建筑的散水应在垫层下面设置砂垫层,以免散水被冻胀破坏。

明沟:对于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常在散水的外缘或直接在建筑物外墙根部设置的排水沟称明沟。

2、门窗洞口构造(1)门窗过梁构造过梁是用来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传来的荷载,并传给洞两边的窗间墙。

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三种过梁。

1)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尺寸经计算确定,厚度是砖厚的整倍数,宽度等于或小于墙宽。

截面形状有矩形和L形。

矩形多用于内墙和外混水墙中,L形多用于外清水墙和有保温要求的墙体中,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运用广泛。

2)平拱砖过梁:过梁砖侧立单数,对称两边倾斜,适用于洞口尺寸不大、土质好、非震区和上部荷载小的建筑。

3)钢筋砖过梁:洞口上部的砂浆层内配置钢筋,高度经计算约300mm--500mm,长度宽洞口240mm,并在端部做60mm高的垂直弯钩,适用于洞口尺寸不大和上部无集中荷载的建筑。

(2)窗台窗台的作用是排除窗外侧流下的雨水和内侧的冷凝水,并起一定的装饰作用。

有外窗台和内窗台。

当墙很薄,窗框沿墙内缘安装时,可不设内窗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