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实验教学漫谈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复习策略漫谈

化学实验复习策略漫谈
动手 , 动脑 , 成 电路 的设 计是 不难 的. 多 完
( ) 源= 2 R R ) 2 旦 ( + , . R
l 8

中学教与学
进行 阅读 , 清 实 验 目的 、 验 原 理 、 验 弄 实 实
会 直接 考查 演 示 实 验 或学 生 实 验 , 是 要 求 而
迁 移课 本 中的实 验原理 来 加 以解 答 . 因此 , 复 习实验 内容 时 , 在 必须 以教材 为
可知 , 电路 设计 并 不是 非 常 困难 的事 , 只要 我
们 对 串并联 电路 的 电 流 、 压 和 电 阻 的 特 点 电
图 l O
就可 以 算 出 电源 电压. 电路设计 如图 l 0所示.
以及 欧 姆定 律 等 内容 熟 练 掌 握 , 借 助 大 家 并
熟悉的 电路 , 注意分析条件 、 器材等要求 , 多
到 实验 结束 时 的注意 事项 等. 如 , 例 将实 验室 制取 氢 气和 氢气 还原 氧化 铜 的实验 组合在 一
起, 就可 实现 用 锌 粒 、 硫 酸 、 化 铜 为原 料 稀 氧 来制 取 金属铜 的综 合性 实验 .
达 到没有 .
初 中化学 实验 基本 技 能主 要包 括使 用 仪
器 的技能 和基 本 操 作 技 能 两 方 面 . 习 的 要 复
( ) 面 分析 课 本 实 验 , 掘 内涵 , 高 6全 挖 提 应 试 变通 能力 .
2 全 面掌 握基 本 实验
求是 : 叫 出常见仪 器 的名 称 , 能 初步 学会 它 们 的使用 范 围 和操 作 要 求 ; 能熟 练 进 行 药 品 的 取用 、 加热 、 璃 仪 器 的 洗 涤 、 器 装 置气 密 玻 仪 性 检查 、 体收集 、 滤 、 气 过 蒸发 、 液配 制 等基 溶 本操 作 , 懂得 操作 的 原理 ; 步学会 用 实验 方 初

漫谈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理工学院

漫谈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理工学院

漫谈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湖南理工学院第一章测试1.针对训练按照玻尔理论,当氢原子中电子由半径为r a的圆轨道跃迁到半径为n b的圆轨道上时,若n<r,则在跃迁过程中参考答案:氢原子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参考答案: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4.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参考答案:放出光子,能量减少5.对原子轨道叙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核外电子运动的轨迹6.参考答案:p x-p x7.s轨道和p轨道杂化的类型不可能有参考答案:sp4杂化8.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的线性组合三原则是(1)轨道总数保持不变,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数目必须等于分子轨道数目(2)对称性匹配,即原子轨道对称性匹配时才能组成分子轨道(3)原子轨道必须沿着最大重叠的方向成键(4)原子轨道的能量必须相近参考答案:(2)(3)(4)9.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相比,主要局限在于参考答案:难以描述具有电子离域体系的化合物的结构10.关于σ键和π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σ键是强相互作用,π键是弱相互作用11.下列示意图表示乙烯中的C-H成键轨道,最合理的是参考答案:12.sp3杂化轨道的几何形状为参考答案:四面体13.关于色散力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色散力的强度通常大于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第二章测试1.顺-2-丁烯(1)和反-2-丁烯(2)经催化加氢都生成丁烷,下列哪张图正确地反映了上述两个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横坐标为反应进程)?参考答案:2.参考答案:3.下列哪张图正确表达了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横坐标表示反应进程)?参考答案:4.提高可逆反应产率,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参考答案:分离出某一种产物5.参考答案:6.在一个吸热的两步的反应A→B→C中,第一步速度较慢,则整个反应的能量曲线是:参考答案:7.在三步反应A→B→C→D中,第二步最慢,第三步最快,则该反应的能量曲线为参考答案:第三章测试1.甲基自由基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如下哪个结构图能准确代表其结构?参考答案:2.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3.下列碳负离子最稳定的是参考答案:4.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参考答案:5.下列哪种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最好6.参考答案:③>①>②第四章测试1.下列哪些不是自由基反应的特征?参考答案:酸碱对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2.自由基反应中化学键发生参考答案:均裂3.将甲烷先用光照射,再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不能发生氯代反应。

巧用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巧用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巧用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摘要】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灵活的运用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做到活用、巧用化学实验,并结合实际改进化学实验使学生直观、快乐的学习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实验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综合素质中学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具体学科教学,它既遵循《教学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同时由于该学科的特殊性又必然产生其特有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而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合理的利用化学实验,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适当灵活的运用实验教学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会起到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不能替代的作用。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和接受知识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如何有效的、巧妙的运用化学实验,是我们当前化学教学中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浅谈一下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变教师演示实验为“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随堂实验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或结论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

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

将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实验。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活泼好动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

如果选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学生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下面的学生也全神贯注,收效特别好。

化学专业实验讨论

化学专业实验讨论

化学专业实验讨论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支重要学科,在化学专业的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化学专业实验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化学实验也不例外。

实验目的通常表述为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个化学定律或理论,或者探究某个现象的原因。

通过确定实验目的,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选择实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二、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并得出准确的结果。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需要清晰地描述每个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同时,应注意实验材料的准备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实验完成后,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提出至关重要。

数据分析阶段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和图表来展示和比较数据,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实验讨论与结论实验讨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进行解释和评价的环节。

在实验讨论中,可以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是否相符,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同时,还可以就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改进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建议。

五、实验的意义和应用每个实验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探索和验证化学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在实验讨论中需要明确指出实验的意义和潜在应用,以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实验的优化和改进在实验讨论中,也可以探讨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通过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减少系统性误差。

这有助于优化实验设计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总结:通过对化学专业实验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① 色谱 学 ( ho aorpy ; C rm t ah) g
② 波谱学(pcocp ) Set s y ; r o ③ 传感器(es s ; Sn r o)
④ 化学计 量学 ( hm meis , 中包括计 算机 分析化 学 。 C e o tc)其 r
可能这 四大支柱 的基础 理论应 列为第 二层 次 的分 析化 学 二级 学科 共 有 的基 础理 论 , 是 这
第2卷 第5 3 期

大 学 化 学
专论 ・
漫 谈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与 课 程 建 设
俞汝 勤
( 湖南大学化学 化工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8 ) 10 2
1 关于分析 化学 的基础学 科定位
分析 化学界常 用“ 分析 科学 ” 一词 作为 “ 分析化学 ” 同义语 , 的 这反 映分析化 学 涉及广 泛 的 多 学科协 同发展 , 这并不 改 变分 析 化学 是 化学 一 级学 科 下 的学 科分 支 这一 基 本学 科定 位 。 但
本文足俞汝勤院士在全 国分析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战略研讨会上作的大会发言, 由会务组根据 录音及 P T P
资 料整 理 。

学理论 、 穆斯堡 尔谱学 理论 等 。
2 国际上分析 化学教 学改 革的一些 动 向
2 1 分析 化学基 本知识 结构 与课程 设置 .
( )欧洲 化学会 联 合 会 ( E S 分 析化 学 委 员会 ( A 推 荐 的 《 洲分 析 化 学 教学 大 1 FC) WP C) 欧
“ hpn eFtr”这个词 , Saigt uue h 即规 划我们 的未来 , 从规 划未来 技术 力量 的高度来 推动 分析化 学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宁波效实中学张宏良 315010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一些处理方法。

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等,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最原始的材料。

内容:初三化学中基本概念多而抽象,相关知识分散于各章节中,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初三化学中,必须处理好基本概念的教学,因为它不仅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掌握化学及相关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正文:总体要求:化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针对初三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手段,如实验、模型、实物、图表、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帮助学生尽快的形成和理解概念。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供参考:一、通过直观感觉,即可形成概念许多化学概念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力求简洁明了。

初中化学概念更是如此,所以有些概念仅凭直观和直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即可形成概念。

如化合反应,仅从字面理解即可推出概念,同理,分解反应也是如此。

又如结晶,即可理解成结出晶体,而不必太拘泥于定义。

二、顺理成章形成概念有些概念熟悉了以后,自然而然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印象,一旦点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学习都可运用。

如元素的学习可逐步渗透,在学习元素符号的前一星期要求学生每天记三至五个元素符号,到学习元素符号时,指出这就是元素符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同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可等学生熟悉了以后再点出。

三、通过各类实验,了解形成概念的过程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学科,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仅可了解形成概念的原始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判断、动手、总结等能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笔者几年前教的学生,闲聊时还记得在绪言课做的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火山喷发”等,让我始料不及并深有体会。

责任重于山,安全大于天——漫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责任重于山,安全大于天——漫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要 时要 进行 人 工 呼吸 . 拨打 急救 电 话 向医生 求救 。 并 2玻璃 仪 器 割伤 . 如 果 在 试 验 中 出 现 玻 璃 仪 器 损 毁 . 成 割 伤 . 们 要 用 消 造 我 毒 棉 进 行 伤 口处 理 , 伤 口较 脏 , 用 3 若 可 %双 氧 水 擦 洗 , 口消 伤 毒 后 用消 炎 粉 敷 上 . 加 以包 扎 。 受伤 比较 严重 , 并 若 可迅 速 在伤 口处 用 铁 盐 止 血 . 用 消毒 纱 布 盖 住 伤 口 . 即 拨 打 急 救 电话 并 立
求救 。 3烧 伤 和烫 伤 .
进 行 实验 . 不可 由着 学生 自由操 作 . 旦 发 生 安 全事 故 , 切 一 必将 影 响 学 生学 习 化学 的兴 趣 . 至 会 对 学 生 的身 体 造 成 伤 害 所 甚
以我 们 在 每 次 实 验 前 . 要 对 学 生 进 行 安 全 教 育 . 一 些 可 能 都 将 存 在 安 全 隐 患 的 问 题进 行 强 调 . 范 学 生 的 实 验 操 作 . 危 险 规 将
性 降低 到 最 小 限度 比如 : 点燃 氢气 . 须提 醒学 生 验 纯 : 硫 必 浓
酸 的稀 释 , 须 强 调滴 加 药 品 的顺 序 : 热液 体 . 可 能放 碎 瓷 必 加 尽
在 实 验 室 中 . 度 烧 伤 烫 伤 比较 常 见 . 们 可 以 用 药 棉 浸 轻 我 9—5 0 9 %的 酒精 轻 涂 伤处 . 后涂 上 烫 伤 药 膏进 行 处理 。 出现 然 如 比较 严 重 的烫 伤 或烧 伤 , 注意 不 要 弄 破 水 泡 , 以防 感 染 . 立 即 并
意尾 气 处 理 : 取 用 药 品时 , 本 着 宁 少 勿 多 的原 则 , 可品 尝 在 要 不 药 品 . 取 用 未 经 鉴 定 或 无 标 签 的试 剂 : 验 室 中 要 有 一 定 的 不 实 安全 设 施 . 以便 进 行应 急 处 理 。 三 、 正 学 生态 度 。 清 事 故本 质 。 理 进 行 补救 措 施 端 认 合 虽 然 化 学 实 验 有 一 定 的危 险 性 . 却 不 必 满 腹 畏 惧 . 敢 但 不 做 实 验 . 要 掌握 了反 应 本 质 、 验 规 范 , 可 以放 心 大 胆 地 进 只 实 就 行 实 验 . 就要 求 教 师应 指 导 学 生 掌握 实验 规 范 、 知 实 验 步 这 熟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作者:黄国梁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教学策略,并且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和阐述,以期对有效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一、兴趣化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智力因素相差无几,而学生的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别,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如果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全身心地投入,很容易获得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效果,就会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1.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处于机械、被动的接受状态,既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自然也对学习了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中增加学习兴趣.2.教师可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动手完成各种化学实验,观察到各种现象的发生,让课本上描述的现象,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实现,学生自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学习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完成学习内容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将化学教学生活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组成的,主要包括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课堂总结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等所组成的,要做到化学教学生活化,最主要是将生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如,在学习S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让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你们家里使用煤炉吗;煤在燃烧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你们可以使煤在燃烧的时候减轻这样的气味吗?结合这样的生活情境,在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和思考后,教师可以给出答案.煤在燃烧时释放了气体SO2,它不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还有毒.如果在煤中加入石灰,这样的味道就会减轻,因为燃烧时产生的SO2与石灰发生反应:Ca(OH)2 + SO2 = CaSO3 + H2O,生成的CaSO3又和O2发生反应,生成CaSO4,这就减少了SO2的排放量.三、探究性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主要是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被动学习的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中学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究.首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打破常规,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将更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Na2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把一定的Na2O2放入一团棉花中,做一个魔术“棉花滴水着火”把学生带入实验情境之中,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结果的强烈意识.其次,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探究情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联系性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如果能够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既易于学生接受,又会使学生增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羟基与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醇,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什么呢?其性质如何,与醇类有区别吗?通过这些问题情境,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会认真的听教师讲授,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结论,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最后,可以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材和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和激活学生思维,进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如,在学习“氯水的成分”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氯水有哪些成分所组成的?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检验和验证你的猜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讨论,得出假设,最后,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再去验证自己假设的结果,这样就把教材内容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也应该有所改变.第二,兴趣化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策略和探究性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有一定作用和帮助的.参考文献:[1] 薛瑞.巧用兴趣,打造快乐化学课堂.新课程(教研版).2012(5):68.[2] 程亮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漫谈.考试周刊.2010(13):181.[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231500)]。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探索篇•课改论坛目前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两轮,在这几年中,我们教师经历了从最初培训阶段的充满激情→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充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研究三个阶段。

下面我将参与教学实验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考与启示,以及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的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的指导与帮助,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进。

一、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

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应对策略:加强师资培训。

在市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市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学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成长》为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

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九年级每周上2节化学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

以九年级化学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市学生实际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

每周2节的化学课让化学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

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谈话课”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谈话课”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维普资讯
J u n l fM a h ma ia e ii e o r a o t e t lM d cn c
Vo . I1 9
N( . 1 )
2 0 06
文 章 编 号 :0 44 3 (0 60 一 12O 10 —3 7 2 0 ) 1O 1 一1
果 。
在 谈 话 课 中 . 出 问题 应 该 考 虑 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 维 能 提 思
力 和表 达 能 力 。 句 冗 长 , 义 混 杂 不 清 的 问题 常 使 学 生 无 法 语 题 回答 或 难 于 作 出 正 确 的 回答 , 于简 单 的 提 示 性 问 题 , 生 只 过 学 须 用 “ ” “ 是 ” 之 类 的 简 单 回答 就 可 以 了 , 成 学 生 不 经 是 、不 等 养 认 真 考 虑 就 信 口作 答 , 至 引 起 学 生 轻 视 提 问 . 认 真 回 答 的 甚 不 不 良习 惯 。 因此 , 提 的 问 题 要 事 先 有 周 密 的 计 划 , 能 形 成 所 不 漫 谈 . 造 成学 生 围绕 主题 进 行 讨 论 的 环 境 和 条 件 。 谈 话 课 ” 要 “ 教 学 效 果 主 要 决 定 于 教 师 是 否 正 确 地 提 出 问题 , 发 思 维 , 启 引

极 性 很 高 , 堂 气 氛 很 活 跃 。 过 讨 论 , 师 发 现 学 生 很 快 对 课 通 老
醛 和 酮 的命 名 方 法 、 构 特 点 以 及 重 要 的 化 学 性 质 都 有 了 清 结 晰 的认 识 , 在此 基 础 上 老 师 再 做 适 当 的 概 括 小 结 , 学 生 把 全 使 章 的 内 容 统 一 起 来 了 , 象 也 很 深 刻 , 到 了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印 收

化学教学课堂导入技巧漫谈

化学教学课堂导入技巧漫谈

化学教学课堂导入技巧漫谈课堂导入即课堂的序幕、引子或者知识点的转换,既不可喧宾夺主,又应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作为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分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巩固课等。

结合课改实践,笔者就新授课的导入技巧谈些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以相关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产生共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起到启发思维、强化新课学习的导向作用。

如讲授《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这节课时,师:“节日里燃放烟花鞭炮时,在点燃引线后,往往可以看到爆炸的声和光,这里就有化学反应、热能与光能等的转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生:“对!”师:“当时我也很诧异。

好,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了”……下课后,很多学生都能用已学的知识对此做出论证,这或许就是意外的收获吧!二、渗透化学史导入新课运用化学史常识导入新课,通过对知识规律产生情景的再现,培养学生将零乱的知识进行整理、组织并系统化的良好学习习惯。

有机地渗透化学史中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工作及其思维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

如在讲授《元素周期律》的笫一课时,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最早是谁排列的吗?”生:“是俄国的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

”师:“那么,他是怎样排出来的?为何排成现在的样子?按什么原则排列?你们能否重新排一下?”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提出,使学生把原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课堂气氛立即就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

三、用现代化多媒体导入新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

教师精心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

从配音到动画设计,可以让学生爱不释手,流连忘返。

通过多媒体这个“助手”,也强化了课堂的主题,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成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激起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高中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漫谈

高中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漫谈

理论与实践 的严重背离 ,课 堂教学模式 的转变成为 当前 教育工作 时,要谨 记的理 论知识 ,要引导学生在实践 中,强化对基础知识 的
者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高 中化学教师应认真剖析教学中的理论 掌握 ,以提 高课 堂教学效率 。
知识 ,注重理论 与实践的融合 ,充分利用 化学理论知识 对学生 加
高 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比较丰富的学科 ,蕴含着 大量 的实验知 参考 文献 :
识 ,教师 在向学生传授理 论知识的过程 中 ,必须 巧妙地渗透 实验 [1]王 兰桢 .理论 与 实践 来 自高中化 学课 堂教 学的案例和 思
操作 思维 ,注重在实践性 的活动 中深化理论 知识 ,实现理论 知识 考[M].上海 :上海教 育出版社 ,2014:150—154.
的延伸 和拓展 ,同时在实践性 的实验 中 ,向学生输送 化学理 论知
[2]娄延果 ,郑 长龙 ,盖立春 ,等.高中化 学课 堂 q,ntee与 实践
识 ,促使 由表 及里 、由外到内地融人理论 知识 ,达 到层层 推进 的教 如何 结合 [J].化 学教育 ,2015(6).
学效果 ,最终 实现理论 与实践 的相互交融 。比如 ,教师引导学生在
三 、开展课 内外化学理论 知识与实践 的有效结合 。促使 学生
强指导 ,借助实践 对理论 的验证 和说明 ,加深学生对化 学知识 的 融 入 生 活
理解 和运 用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 的化学知识 的运用技巧 ,提 高学
高 中化学知识 中包含着无 比丰富的课 内外素材 ,教师要充分
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下 面就 高中 利用这些 优秀的教学 资料 ,开展教学活动 ,让 学生融人生 活实际

浅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
F = G排 = p g , 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 于在 乙杯 中受到的浮力。
解答 : 因为潜水艇 的体 积不变 , 海水 的密度大于河水 的密度。
方法二 : 甲中橡皮泥沉底 , 说 明浮力 小于重力 , 乙中橡皮 泥漂 根据 F = G排 液 排 可得 ,潜水艇 在海 水中悬浮时受到 的浮力 浮, 说 明浮力等于重力 , 因为橡皮泥重力相等, 所以甲杯中受到的浮 大。在海水 中潜水艇的重力大于在河水 中的重力 。
2 0 1 3年 9月 2 8日
浅谈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 学
文摩 文华

要: 化 学是一 门实验与理论相 结合 的学科 , 实验在教 学中的有效开展对教学工作 有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 因此, 教师在 日常教 学
工作 中, 必须注重实验的开展, 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现 有的知识 , 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能力。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化学在初三才开始接触 ,学生对新鲜 的事物都存在很大的好 因此 , 在 日常 的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结合 知识 的能力 , 奇心 。因此 , 老师在教学 中应充分地抓住这一特性 , 最大 限度地激 形成知识网络 , 引导学生整合 不同的科学知识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课时 , 老师应该充分地利用 实验 , 问题的能力。例如 , 在盛有稀盐酸 的烧杯 中放入一个小木块 , 然后 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 。 化学实验 中的许多反应现象就想变魔术一样 , 在将铁片放入 , 这是典型的学科综合题 , 其 中结合 了化学和物理的
关键词 : 学 生兴趣 ; 实验探 究; 知识网络
九年级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开始 ,也是学生巩 固化学基础的关 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 当看 到有气泡产生 , 证 明两者发生了反 键时期 。 实验是化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的顺利 开展对有效提高化 应 。 学生通过 自己动手完成一系列 的实验 , 通 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初步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初步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摘要】高中化学的课改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仅可以让其掌握到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和实现应有的教学目的。

本文拟从新课改下化学课教学的方法入手,通过分析和探讨情境教学,最终对化学课的教学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多媒体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改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就是要结合高中化学课的课程特点,将新课改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断运用到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大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一、要加强教师相互间的备课交流现在不少教师备课基本单干,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可谓“关门备课”。

备课、上课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

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

教师的备课交流特别重要,靠大家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

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

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

集体备课就是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几项工作结合起来。

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研活动,以老带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注意营造民主开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能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

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

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

化学教学设计方法漫谈

化学教学设计方法漫谈

化学教学设计方法漫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

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

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

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

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

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综上所述,可确定六种教学设计的方法。

1、理论分析综合法。

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

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

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

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

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

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实践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实践
1)从生活现象中引出化学知识。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老师一直都是以知识问知识,问题抽象,让那些基础稍差的同 学根本无从下手,从而导致一部分同学越来越失去对化学的学 习热情。高中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历可以
作为他们学习化学的切入点。利用生活体验教学,创造出问题 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命中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乙醇”时,教师会向学生呈 现许多“假酒中毒”事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酒的成分,探究 中毒的原因。
3)生活化教学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生活和技术是 无边无际的海洋。如果课堂教学抛弃了生活,而只是保持了教 科书的静态知识,那么学生的视野就不会开放,难以达到服务 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让学生走进 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吃的食物、药品、保健品,使用的化妆 品,到环境等等,每件事物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 2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实践
崔晓明
(浙江省兰溪市第五中学)
摘 要 在实际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生活中 的化学现象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 在教学内容上联系现实生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自 己的教学技能,实现课堂生动、有趣、实用,亦娱亦教。老师 通过生活小例子引出抽象的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教学目的。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化学知 识来解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生活化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 化学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学的目标是服务生 活、服务社会。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化学,有利于学 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当今频出的食品 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都与化学有着重要的联系。在生活中 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趋利避害,使学生 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漫谈化学发展史

漫谈化学发展史

漫谈化学发展史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在世界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化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并达到今天的水平。

化学的发展起源于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开始使用实验方法对化学做出了探索和实践,他们制作出了不同类型的油,磨制出了黄金,做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配方,甚至将铝抽出来,装饰着宝座和器皿。

古希腊时期,一些古希腊化学家发现了金属的可燃性,他们开始研究元素、化学反应和早期的助熔剂,并用它们来制造玻璃、制黑色宝石以及炼金术。

古印度时期,古印度化学家开始研究分子、原子结构以及它们与元素的互作,发现了氢气,并研发出了一种叫做“Loha”的合金。

古印度人还开发出了像硝酸和氯化物这样的化学物质,研制出了烧制瓷器所需的特制陶土,以及古代发明家僧伽罗蒙摩尼和拉斯蒂对石油和煤的探索,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燃料。

17世纪,有了笛卡尔、伦理学和新物理学,这些理论为后来的化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物理学运动得到了前任发展,玻尔、黑格尔、拉尔夫等把化学联系到了自然科学的领域,使科学家们得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化学。

19世纪,科学家们发展了化学基础理论,如阿尔贝拉瓦兹和斯坦李汤森这样的研究者完善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他们发明了新奇的实验方法、前所未有的试剂、许多概念以及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新的理论,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化学发展到这个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化学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限于描述性的阶段,而是越来越偏向于解释性的阶段,科学家们不仅仅可以解释化学反应,还可以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物质组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21世纪,化学家们还在研究新的材料和新的制造工艺,以更新的化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就是化学发展史的简单概述,当然,它的发展历程更为漫长,也更为复杂,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更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漫谈白磷和红磷

漫谈白磷和红磷

漫谈白磷和红磷黄发良【摘要】@@ 白磷和红磷是磷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白磷是一种白色蜡状的固体,遇光会逐渐变黄,所以又叫黄磷,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二硫化碳;红磷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白磷和红磷都是危险性物质,我们要正确认识它们.【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2页(P19-20)【作者】黄发良【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六中学【正文语种】中文白磷和红磷是磷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白磷是一种白色蜡状的固体,遇光会逐渐变黄,所以又叫黄磷,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二硫化碳;红磷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

白磷和红磷都是危险性物质,我们要正确认识它们。

1 危险性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而燃烧。

因此,不能说气温在40℃以下白磷就不会自燃。

白磷是一种剧毒的物质。

人的中毒剂量为 15 mg,致死量为 50 mg。

误服白磷后很快产生严重的胃肠道刺激腐蚀症状。

大量摄入可因全身出血、呕血、便血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

若病人暂时得以存活,亦可由于肝、肾、心血管的功能不全而慢慢死去。

皮肤被磷灼伤面积达 7%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以至死于急性贤功能衰竭。

常期吸入磷蒸气,可导致气管炎、肺炎及严重的骨骼损害。

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虽不易自燃,但红磷对环境也有害,红磷可通过吸入、食入、皮吸收进入人体,经常吸入此种粉末可引起慢性磷中毒,可致皮炎;红磷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

化学反应活性较高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 制备或来源主要矿石是磷灰石,由磷酸钙(骨灰、磷灰石等)与二氧化硅和炭共热于电炉中,迅速冷却生成的磷蒸气而得白磷,红磷可由白磷在密闭容器与慢性气体加热到250℃而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第8~9合期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总第168~169期 
化学课实验教学漫谈
广州昊天化学有限公司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韩玉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演示和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和化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堂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加强演示实验,对学生掌握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1.除做好教材中所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外,对教材中未要求的,能做的实验也应尽量演示给学生看。

例如教材中提到“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但无这一内容的演示实验。

如果教师在课前收集一瓶无色的一氧化氮,在课堂上打开,学生会看到瓶口的气体先变为红棕色,逐渐整瓶气体变为红棕色,用手轻轻煽动,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印象会很深刻,学习兴趣将增强。

又如:教材中有关盐类水解一节的教学中, Al3+分别与S2-,HCO3-,CO32-在溶液中混合发生双水解的问题是教材的难点。

如果教师课前准备好AlCl3,Na2S,Na HCO3,Na2CO3四种溶液,在课堂上将AlCl3分别与Na2S, Na HCO2,Na2CO3在试管中混合,让学生观察现象,师生共同用有关盐的水解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揭示出这一变化的实质,推导出离子方程式,最后由教师总结。

由于补充上述演示实验,突破了教学难点。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由于许多演示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的,较难让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人人看清楚,故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例如:Fe(O H)2的制备实验。

以一个课桌为一实验小组,每组配备放有铁钉的Fe SO4溶液及NaO H溶液各一瓶、长胶头滴管和几支试管。

在课堂上,当讲到Fe(O H)2的制取时,指导学生用试管取FeSO4溶液3mL,用长胶头滴管吸取NaO H溶液后,将胶头滴管插入FeSO4溶液中,缓缓加入NaO H溶液。

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最初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放置迅速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的整个过程。

这样不仅现象明显,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为使演示实验现象鲜明,提高清晰度,关键处可反复观看,还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即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录像片、实验幻灯片或采用将演示实验放大投影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讲胶体电泳时,教材上仅画出一电泳的实验图示,未要求演示。

如果照教材上的图示进行组装并进行放大投影,通电后Fe(O H)3胶粒定向移动十分清晰。

二、复习课中的实验教学
复习课,一般由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方式,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的前提下显得枯燥、乏味。

如果能改为采用实验的方式复习,可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复习H2S的实验室制取及有关性质时,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和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归纳总结出H2S的制取及性质的有关结论。

(1)硫化氢的实验室制取
装置:启普发生器等
试剂:FeS+稀H2SO4(或稀盐酸)
离子反应式F S++=F++S↑
()通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

硫化氢
3
:e2H e2H2
2:
1
溶于水为氢硫酸,该酸为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指示剂变色。

(3)通入①溴水,②FeCl 3溶液,③酸性KMnO 4溶液,④浓H 2SO 4,⑤SO 2气体中。

①溴水:溴水的棕黄色退去,出现浑浊。

H 2S +Br 2=S ↓+2HBr ②FeCl 3溶液:溶液的黄色退去、出现浑
浊。

H 2S +3FeCl 3=2FeCl 2+S ↓+2HCl ③酸性KMnO 4溶液:溶液的紫色退去,
出现浑浊。

5H 2S +2KMnO 4+3H 2SO 4=2MnSO 4
+K 2SO 4+5S ↓+8H 2O
④浓H 2SO 4:出现浑浊。

H 2S
+H 2SO 4(浓)=S ↓+SO 2↑+2H 2O ⑤SO 2气体:瓶壁出现黄色固体物质。

2H 2S +SO 2=3S ↓+2H 2O
从而总结出:H 2S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如:溴水、FeCl 3,
KMnO 4,浓H 2SO 4,SO 2等起反应。

一般H 2S 中负二价的硫失电子被氧化生成单质硫。

(3)通入CuSO 4溶液,Pb(NO 3)2溶液中,
生成极难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黑色沉淀CuS ,PbS 。

Cu 2++H 2S =CuS
↓+2H +
Pb 2++H 2S =Pb S
↓+2H +
可用此法检验硫化氢气体的存在。

(4)通入NaO H 溶液:无现象,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H 2S +2OH -=S 2-+2H 2O
(5)点燃:观察火焰为淡蓝色。

若在火焰上
方放一润湿的品红试纸,可观察到品红试纸的红色退去。

H 2S 在空气充足条件下燃烧生成SO 2和水。

2H 2S +3O 2(充足)燃烧
2SO 2+2H 2O
若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小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有水气形成,烧杯底部有黄色物质生成。

S 在不充足空气中燃烧生成单质硫和水。

2H 2S +O 2(不充足)燃烧
2S ↓+2H 2O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观察、去思考,以实验为线索总结归纳出H 2S 的有关性质,不仅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强化记忆,而且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他如SO 2,Cl 2的制取和性质,亦可采用类似的实验方法进行复习。

如果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用实验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认识
对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错误认识,可采用实验予以纠正,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

这样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还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例如:向NaO H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问最后溶液显什么性?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既然CO 2过量,则溶液显酸性。

实验:制取较多量的CO 2,较长时间通入一装有NaO H 溶液的试管中,最后用广泛p H 试纸检验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

其结果溶液显碱性。

学生对此结论感到意外,教师则引导学生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剖析这一现象。

CO 2通入Na OH 溶液中:2NaO H +CO 2=Na 2CO 3+H 2O
继续通入CO 2:
Na 2CO 3+CO 2+H 2O =2Na HCO 3而在溶液中:
Na HCO 3=Na ++HCO 3
-此时溶液中有大量HCO 3-
存在。

再继续通入CO 2时,则:
CO 2+H 2O H 2CO 3H ++HCO 3
-由于溶液中有大量HCO 3-存在,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抑制了CO 2的溶解和电离,又由于Na HCO 3的水解:
HCO 3-+H 2O H 2CO 3+OH -故溶液显碱性。

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使学生学会尊重实验事实,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H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