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音乐教研多媒体教学(3篇)

音乐教研多媒体教学(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研领域,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本文将从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研中的应用、优势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研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展示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器乐、舞蹈等。

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将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作品。

2. 教学手段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如PPT、视频、音频、动画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3. 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其他教师和学生下载、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4. 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研中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3. 促进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节省教学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繁琐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研中的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技能。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2. 教学资源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整合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音乐作品、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初中历史说课ppt课件

初中历史说课ppt课件
知识和概念。
2024/1/26
讨论法
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 或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 人物进行案例分析,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
识和规律。
10
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如PPT课件、视频、音 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
性和趣味性。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6
20
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
2024/1/26
制作精美课件
01
运用PP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设计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课件,将
历史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创设历史情境
02
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身临
其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互动教学应用
03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课堂抢答、小组
2024/1/26
11
导入环节设计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 文物,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
兴趣。
问题导入
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故事导入
讲述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做铺
垫。
2024/1/26
12
新课导入技巧
承上启下
回顾上节课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保持知识连 贯性。
学生分组讨论历史问题,提高 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历史演讲
学生就某一历史主题进行演讲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素
养。
历史游戏
通过历史游戏的方式,让学生 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
学习兴趣。

文物与考古学基础知识多媒体教程精品PPT课件

文物与考古学基础知识多媒体教程精品PPT课件

四是考古材料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 特点,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继承历史文化 遗产,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 务。
第一节 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我国考古文物管理、科研机构 四、考古学的功用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二)文物知识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二)文物知识
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 实物,可称为遗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 说的“文物”,翻译成英文是 “Cultural Relics”。
二是证史,即用考古材料来证
实史实。
以前封建史学家研究历史主要依 据文献材料,近代西方史学讲求实证, 即用实物资料来验证文献记载,否则 便没有说服力。正是吸收西方史学研 究的实证思想,20世纪初史学大师王 国维提出了著名的史学“二重证据 法”,即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相结合, 互相验证,左右逢源,这样才有说服 力。用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 “二重证据法”,充分认识到考古材 料在证史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治史 方法远高于封建史学家,因此“二重 证据法”成为现代史学研究的重要方 法论。
三是纠史或辨史,即用考古材料纠正历史文 献记载的错误。
文献材料是史家写作而成,其中难免夹杂着作 者的主观好恶,特别是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字句上可 能出现讹误现象,因此文献材料可能有错误。而考 古材料就成于当时人之手,是“历劫而不变”,因 此比文献材料具有更强的可信性。当文献材料与考 古材料发生矛盾时,应以考古材料为准。如司马迁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殷先公上甲、报乙、报丙、 报丁的顺序是上甲——报丁——报乙——报丙,王 国维先生通过研究甲骨文,纠正了《史记》的错误。
考古学研究的上限,始于人类的产生, 其下限,我国考古界一般定在明代结束。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 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 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 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 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出示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 引起学生兴趣, 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 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展示: 全世界的唐人街图片。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 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二、新课学习(一)遣唐使1.唐朝时期, 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 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日本遣唐使图片)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浅析CAI课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浅析CAI课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地全部传授 给学生 , 靠历史 教师 的机械 讲述是 做不 到的 , 单 而CI A 课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了这一难题 。 1C I 件的利用可 以增加知识容量 .A课 正因为在传统 的教学方式下和 中国古代史课 时的压缩 , 课堂传授知识内容非 常有 限, 学生很 难更 好掌 握教学 内容 ,
中国古代 史的过程 中用 到 大量 的史 料 , 这些史 料都 是文 言 文, 光靠教师 口述学生根本听不懂 , 更别说理解其意 了, 在传 统教学方式下 , 教师只能将 这些史 料用 板书写 出来 , 不仅使
代教育技术 当做整个教育改革的“ 高点 ” 突破 口” 制 和“ 。相
对于传统的教学 手 段 , A 课件 在 中 国古代 史 教学 中的运 CI 用, 也有其他学科难 以比拟的优势 。


C I A 课件在 中国古代史教学 中的优势
课堂上讲 授的知识量大 大减少 , 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问。而
用多媒体课件 这一 问题就迎刃 而解 了 , 只要把这些难懂 的史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主干基础课, 中
国古代史课程 的任务是讲述古代 中国整个历史过 程 r J 司时还 是 中 民族历史教育 和爱 国主义教育 的必 要素 材。它的特 华 点一是时间跨度大 , 人类产 生到鸦 片 战争前 , 从 历经 数百万 年, 因为时代久远 , 学生对 中国古代 史 的学 习很 难有感 性认
收稿 E期 :00—0 t 2 1 7—1 8 作者简介 : 夏宇旭(94一 , , 长岭人 , 17 )女 吉林 副教授 , 士, 事民族史研究 。 博 从
识。二是 内容非常繁杂 , 包括 政治 、 济 、 经 军事 、 文化 等各个
料通过屏 幕显示 出来 , 就省去 了板 书的时 间, 这样 因而 可以

中职 中国历史教案

中职 中国历史教案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七哀诗》是其代表作。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

现存作品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田园诗《归园田居》,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

叙写时事的诗,如《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表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对政治的关心。

《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丰富多彩的民歌1. 《敕勒歌》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2. 《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复习:唐朝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

导入:唐末,藩镇割据,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而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出现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五代十国从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开始,至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

高校教学课件篇

高校教学课件篇
编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编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翰林汇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翰林汇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翰林汇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农林类 产品名 称 动物病理学 2.0(内蒙古农业大学 裴喜春)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黄诗笺等) 动物的行为(卢欣、黄诗笺等) 棉花应用缩节安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学院) 小麦生长发育及其化学控制辅助教学软件(中国农业大学) 观赏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普及版)(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莱阳农学院) 昆虫学(莱阳农学院) 动物病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内蒙古农牧大学) 普通微生物学 CAI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农林类主要课程国家试题库(10 门)(教育部)
价格 192.00 96.00 96.00 96.00 96.00 96.00 96.00 96.00 96.00 288.00 96.00 96.00 96.00 96.00 96.00
备注
015 016 017
编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战略管理(ZGCJ) 法学概论多媒体教学软件 法理学多媒体课件(南京大学) 婚姻法多媒体课件(南京大学) 行政诉讼法多媒体课件(南京大学) 刑法学多媒体课件(南京大学) 行政法学多媒体课件(南京大学) 民事诉讼法多媒体课件(南京大学) 法律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 工科主要课程系列—法律基础(北方交通大学) 行政诉讼应诉技巧与案例点评(清华大学) 公安机关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清华大学) 案例判例电子图书库(清华大学)
004 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教案(宋文官)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音乐,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5.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板书结构:分别列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的关键词,形成清晰的结构体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2)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4)请阐述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想。

2. 答案:(1)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史诗、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人说课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基本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人”是本课的重点。

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人”这一子目从人的发现、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4课文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4课文学

课题文学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清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2)熟悉历朝历代的著名文学家及其经典文学作品素养目标:(1)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古文诵读的韵味,享受阅读古文的乐趣(2)汲取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精华,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熟悉历朝历代的著名文学家及其经典文学作品教学难点:熟悉历朝历代的著名文学家及其经典文学作品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找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资料,并进行了解【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互动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吗?【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历朝历代的著名文学家,及其经典文学作品等知识一、先秦文学先秦是指秦统一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即原始时期至公元前221年。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先秦文学为我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主要形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等。

(一)神话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和艺术性.原始时期,先民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

随后,人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英雄人物的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教师】扫码播放“《山海经》”视频,并进行i井解从古到今,我国一直都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如女蜗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大战蚩尤等。

这些神话大都能在《淮南子》《山海经》等典籍中找到相关记载。

千百年来,神话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创作的灵感来源,对后世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影响深远。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多媒体教学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多媒体教学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件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是怎 么产生 的呢?
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
考古学者对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科学研究,发现人是 有古猿进化而来的。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元谋人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的 早
北京人 距今70万年~20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
发现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
约3万年前
头盖骨.工具.饰品
特点
外形上和现代人基本相似,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造工具,
会人工取火,有初步的爱美意识
群居生活,共同劳动,没贫富差距。
山顶洞人通过改进工具和提高劳动技能可以获得更务的食 物。在长 期生产生活中,已经能够人工取火,还能用兽皮缝制衣 服,可以抵御北方 寒冷的冬天。
前额低平
眉骨粗大
头部
鼻骨扁平

嘴部前伸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旧石器时代早期女性)
其他 上肢
下肢
个子稍矮


骨骼粗壮
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与现代人无多大区别
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 史具有重要意义Q
周口店 龙骨山
3万年
钻孔和 磨制技 术、审 美观念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 类之 一,对硏究古人类 进化具有 重要意义
同学们: 学了这一课,你们有 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ppt

《中国文化概论》多媒体课件ppt

政治角度:哲学观注现世功利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
文化角度: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 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入世 1、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 子的隆礼重法。
2、汉代儒家的天人观念: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代表人 物是董仲舒。
3、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修身成圣。圣人:存天理灭 人欲。
开复课件网
考核说明
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形成 性考核的成绩按2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 绩。 终结性考核: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为闭卷考试, 卷面成绩100分。 总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20%+终结性考核成绩 ×80%
开复课件网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1、宗法制的政治架构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 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 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 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 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 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 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 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 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开复课件网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课件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课件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 和交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如课件、视频、音频等,辅助 历史教学。这种方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02
古代文明探源
古代文明起源及特点
讨论主题
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事件、 人物和文化。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角色,通过模拟历史场景来加深对历史事 件的理解。
案例分析:成功的历史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成功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
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会历史人 物的内心世界。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同 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 族精神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 史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实践等方式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
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传 授给学生。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能够 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基本认识。
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环境中学习 和体验。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力和理解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遗 址、博物馆等资源,为学生提 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中国通史PPT课件

中国通史PPT课件
中国通史
安徽科技学院 李坚怀主讲
1
2
绪论
《中国通史》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 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W,即: what why how,历史学则要学习5个W: when where who what why。绪论中 也主要3个W,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 学历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
3
1、什么是历史?
•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史”:“史者, 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 公理公例者也。”
4
历史有三层含义:
• 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人类客观的 发展历程,是历史的客体。
• 二是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 识成果的各种历史书,是主观对客观的 能动的反映。
擦取火,出现了弓箭; 过着氏族公社(母系)生活。
➢ 意义:摩擦取火,这是人类第一次支配 了一种自然力,最终把认同动物界分开。
探讨人类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
意圣经·创世记》有“上帝造日月、 星辰、山川、草木、鸟兽凡五日,第六 日乃照已像,抟土为人,名日亚当,后 取亚当之肋骨变为妇人,名日夏娃,现 在世界上的一切人类都是亚当夏娃的子 孙后代。”
16
17
盘古开天辟地
• 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有:天地混沌 如鸡子,盘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开 宇宙,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 一万八千年后垂死身化,气为风云,声 音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 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 道路,肌肉为田地,发胡为星辰,皮肤 为花草树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 汗为雨露甘霖,由此而有宇宙万物。
41
新人的主要代表
• (1)、1951年在四川资阳黄鳝溪 基处发现的资阳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8张PPT

文明 特征
阶级分化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 了剩余,私有制由此产生, 剩余产品的分配不均导致 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开 始出现。
纳贡和税收
供养新产生的祭祀阶级、 士兵、官吏。
艺术、科学
部分古人类能从农业生产 中分离出来,从事陶器等 手工业生产。 。
深入思考:国家的产生
]
[
国 家 的 产 生
1 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局限性
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 组织残留严重,以致国家内部结构往往只 能采取部族、方国联盟或分封制管理形式, 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职官系统 也只能采取世卿世禄这种固化的等级结构 方式。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
西周 商朝
原始 夏朝
社会
(四)商、西周的经济
奴隶制社会 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政治特征 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 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 残留严重,国家内部结 构采取部族、方国联盟 管理形式,比较松散, 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三)西周:分封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 王畿四周是外服:
①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 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 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
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 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共和执政”。
(二)商朝:内外服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 王畿四周是外服:
①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 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 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深入思考:商朝的政治
ONE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国各自发展经济,促进了地 区经济的繁荣。
14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魏晋玄学与名士风流
魏晋时期的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名士们追求自由 、超脱的精神境界。
魏晋时期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 求。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特点 。
击和限制。
22
南宋偏安一隅与经济发展
南宋建立
01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经济发展
02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文化繁荣
03
南宋时期文化繁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词成为文学主流。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 课件
1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夏商周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前期) • 明清时期(后期)至近代前夜
2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3
《中国古代史》课程简介
01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 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等。
16
05
CATALOGUE
隋唐时期
17
隋朝统一全国及大运河开凿

开学第一课教案(历史)

开学第一课教案(历史)

开学第一课教案(历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1)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封建制度的建立。

(2)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3)秦汉: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文化繁荣。

(5)隋唐:盛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6)宋元明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封建社会衰落。

2. 重点历史事件、人物、年代:(1)黄帝、炎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

(3)汉武帝:开疆拓土、加强中央集权。

(4)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5)唐太宗:盛唐时期的杰出皇帝,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

2. 教学难点:(1)历史年代的识记。

(2)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

(2)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 讲授新课:(1)按照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详细讲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

(2)运用图片、故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历史知识。

3. 巩固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答,检验学习效果。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

国学教案(1-18课)1、《笠翁对韵》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

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研究《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学生一同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举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春联。

板书设计:《笠翁对韵》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12、小儿语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办法:朗读法、解释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研究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告捷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扣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方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三、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
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
向国王交纳贡赋。
壹 油纸伞
观察右边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
探讨井田制的特点有哪些?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
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约5000年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时组建的联系趋于紧密,
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是部落联盟。
②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除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郡县制。
壹 油纸伞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庶人
材料二 …… 依此类推, 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
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
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
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中国历史纵与横》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构成了西周国家的政治结构。
(三)西周宗法制:
1.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
制度、巩固统治
2. 目的:
加强和维系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 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
大宗、小宗关系,关系是相对的。
嫡子亦写作“适子”,特指正妻生的继承家业的长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一课。这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中国古代史部分的晚期,承接了之前的学习内容,主要讲述明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
4.设置相关的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史料分析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史料分析法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朝和清朝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同时配上生动有趣的讲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明朝为什么灭亡?清军又是如何入关的?”让学生思考和猜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通过讲解和展示史衰落和灭亡,以及清军入关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我还计划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胡适的文章《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 见胡适的文章《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 莽》——引自《剑桥中国秦汉史》第248页 引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48页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总结
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起义 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 推翻了新莽政权,显示了农民的反抗力量。 推翻了新莽政权,显示了农民的反抗力量。 樊崇、王匡、王凤一批农民领袖顽强斗争。 樊崇、王匡、王凤一批农民领袖顽强斗争。 但也暴露出问题。 但也暴露出问题。 ● 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 君权神授” , 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 君权神授 ” 只相信刘姓为真龙天子;立刘玄为更始帝, 只相信刘姓为真龙天子;立刘玄为更始帝, 立刘盆子为帝。 立刘盆子为帝。 ● 怀念西汉的鼎盛时期 : “ 天下同苦王氏 思汉久矣” 后汉书·冯异传 冯异传》 思汉久矣 ” 。 ( 《 后汉书 冯异传 》 ) “ 天 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旧德。” 后汉书·郑兴传 郑兴传》 (《后汉书 郑兴传》) 缺乏斗争经验, ●缺乏斗争经验,不知道如何把斗争推向前 刘秀则显示了较高的谋略。 进。刘秀则显示了较高的谋略。
秦始皇的统一 思想是不要人民读 书,他的手段是刑 罚的裁制;汉武帝 罚的裁制; 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 民只读一种书,他 的手段是利禄的诱 结果, 引。结果,始皇失 败了,武帝成功了。 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 机和王莽改制
兼并农民土地的有三 势力: 种势力: 1、官僚贵族地主。 、官僚贵族地主。 2、各地豪强地主。 、各地豪强地主。 汉成帝时, 汉成帝时,大臣陈汤 上书, 上书, “关东富人 亦众, 亦众,多轨良田役使 贫民。 贫民。” 3、商人的势力。 、商人的势力。
西汉社会的 特征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封建社会第 一个大治时期; 一个大治时期; ▲汉武帝统治时 期国势强盛, 期国势强盛,出 现了鼎盛局面; 现了鼎盛局面;
第一节 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安 作Βιβλιοθήκη 一 汉初巩固统璋 等 著
治的措施
官制上, ▲ 官制上 , 实行皇帝 之下的三公九卿制。 之下的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机构上, ▲ 地方行政机构上 , 实施行郡国制。 实施行郡国制。 法律上, 制定《 ▲ 法律上 , 制定 《 九 章律》 章律》。 经济上, ▲ 经济上 , 完善各种 赋税制度。 赋税制度。
曹参
《史记·曹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贾 谊
汉初的政治反思
汉初为统治者总结 经验的政论: 经验的政论: ●贾谊的《新书》 内有过秦论) (内有过秦论) 陆贾的《新语》 ●陆贾的《新语》 ●晁错的《贤良对 策》 贾山的《至言》 ●贾山的《至言》
三 汉初与同姓王的斗争
汉五年( 202), 汉五年(前202),功臣 为王者七人从公元前202 202年 为王者七人从公元前202年 到公元前195 195年 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借 谋反的罪名,将韩信、 谋反的罪名,将韩信、彭 英布、臧荼等杀掉, 越、英布、臧荼等杀掉, 张敖(张耳子) 张敖(张耳子)被废为列 侯。 汉高祖“惩戒亡秦孤 立之 立之 败 ” , 又 陆 续分 封了 九 个 刘 姓子 九个 刘姓子 弟 为王 , 以代 替异姓王 替异 姓王 , 封 国 的存 在 , 对 中 央 集权 个 离心 对中 央集权 是 个离心 力 , 之势。 形成了 “ 尾大不掉 ” 之势 。 西汉初异姓王形势图
一 度 量 衡
对王莽的评价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王莽的土地国 有和放免奴婢的努力,使他得到了“ 有和放免奴婢的努力,使他得到了“中国第一个社会 主义者”这一错置时代的称号。 主义者”这一错置时代的称号。 胡适1928年就认为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 1928年就认为王莽是 ◆胡适1928年就认为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 义皇帝。 义皇帝。”他的失败是因为这样的人过早地在中国出 现。 胡适称,王莽是社会主义者、 ◆胡适称,王莽是社会主义者、空想家和无私的 统治者。 统治者。
董 仲 舒
者 , 广川(今河北枣强) 广川(今河北枣强)人, 公羊春秋》 习《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 武帝时,他上《 士。武帝时,他上《天人三 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哲学 思想和政治思想。他著有《春 思想和政治思想。他著有《 秋 》 。 數 的 的 学 , 斖敛 敧 。 景 政治 的 , 统 , 政, 敘 政, 和 的 ,有 旴 。 皆 绝 其 《 汉 书 董 仲 舒 传 》 · 道 , 勿 使 并 进 。
王莽
王莽改制

其一,王莽根据井田制度, 其一,王莽根据井田制度, 实行“王田” 私属” 实行“王田”、“私属”制。规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 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 得买卖; 超过一井(九百亩) 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 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 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 制度受田,即一夫一妇受田百亩; 制度受田,即一夫一妇受田百亩; 奴婢称为私属,不得买卖。 奴婢称为私属,不得买卖。 其二, 实行五均、 赊贷和六 其二 , 实行五均 、 制度。 制度。 其三, 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 其三 , 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 。 其四,统一度量衡。 其四,统一度量衡。

文帝时刑罚大省
孝文即位,躬修玄默, 孝文即位,躬修玄默, 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 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 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 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 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 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 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 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 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 乐其业,畜积岁增, 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 风流笃厚, 息。风流笃厚,禁网疏 阔。……刑罚大省,至于断 刑罚大省, 刑罚大省 狱四百,有刑错之风。 狱四百,有刑错之风。 《汉书·刑法志》 刑法志》
萧 何

黄老之术与文景之治
称 使 生 产 得 到 恢 复 和 发 展 , 史 赋 ” 、 “ 约 法 省 禁 ” 的 政 策 , 为 本 , 进 一 步 推 行 “ 轻 徭 薄 文 帝 、 景 帝 时 期 , 倡 导 以 农 “ 与 民 休 息 ” 的 政 策 。 到 了 实 行 汉 文 黄 高 景 之 治 ” 。 老 祖 无 总 为 结 政 秦 治 , 采 取 亡 的 教 训 ,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曹参行黄老
参之相齐, (曹)参之相齐,…… 尽召长老诸生, 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 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 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 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 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 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 推此类具言之。 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 避正堂,舍盖公焉。 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 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 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 国安集,大称贤相。 国安集,大称贤相。
韩信
汉 初 与 同 姓 王 的 斗 争
1、汉文帝时期 贾谊认 为当时形势是中央弱而王国 要使天下治安, 强,要使天下治安,最好的 办法莫过于“ 办法莫过于“众建诸侯而少 其力” 其力”。 2、汉景帝时期 晁错屡 次向文帝建议削夺诸王的封 土。景帝三年(前154)吴王濞 景帝三年( 154)吴王濞 联络楚、 胶西、胶东、 联络楚、赵、胶西、胶东、 淄川、济南等六国, 淄川、济南等六国,发动了波 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 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史 七国之乱” 后被平叛。 称“七国之乱”。后被平叛。
王莽代汉和改制
王莽代汉: 王莽代汉:王莽是元帝皇 后王政君的侄子。成帝时, 后王政君的侄子。成帝时,王 政君的兄弟王凤、王商、王音 政君的兄弟王凤、王商、 、王根等四人相继为大司马大 将军, 将军,王氏封侯者达九人之多 ,朝中重要官吏都出于王氏门 王家势力的显赫, 下。王家势力的显赫,为王莽 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 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 王莽自立为帝: 王莽自立为帝:孺子婴居摄 三年(初始元年,公元8 三年(初始元年,公元8年), 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 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化, 阶级矛盾尖锐化,社会危机 加深。从汉元帝( 48—前33) 加深。从汉元帝(前48 前33) 以后西汉进入后期, 以后西汉进入后期,社会危机日 益加剧。 益加剧。主要表现是土地兼并日 益严重,大地主形成; 益严重,大地主形成;农民依附 化加深,奴婢大量出现。 化加深,奴婢大量出现。
中国古代前期史
网络教学课件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主讲:孙立群教授
第五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四 五
西汉和东汉
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汉初巩固统治的措施 黄老之术与文景之治 汉初与同姓王的斗争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和王莽改制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并与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国开展了经济文化联系; 国开展了经济文化联系; 汉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 ▲汉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王莽代 汉承秦制” ▲“ 汉承秦制”, 汉未能缓和矛盾,终于爆发赤眉、绿林 汉未能缓和矛盾,终于爆发赤眉、 起义。 起义 秦代的制度在相 当程度上在汉代 得到了实施; 得到了实施;
【 文 景 之 治 】
黄老之学的特征
黄老之学源于道家, 黄老之学源于道家,但 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 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 其特征是,以道家“ 其特征是,以道家“清净 无为”思想为主体, 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 收了阴阳、 收了阴阳、儒、法、名各 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 而形成的理论。是汉初统 而形成的理论。 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基 础上, 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情 对人民少干扰, 况,对人民少干扰,所谓 纵民之欲” 与民休 “纵民之欲”,“与民休 息”,“顺民之情”, 顺民之情” 顺流而与民更始” “顺流而与民更始”。
茂陵
西汉兵马阵

臣 愚 以 为 诸 不 在 六 艺 之 科 、 孔 子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