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导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2024年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对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修订背景、修订内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方面。
【修订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美术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此次修订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需要培养更多具有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的学生。
2.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艺术特长,需要开设更多样化的美术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3.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和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将现代技术手段融入美术教学中。
【修订内容】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目标的调整:突出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核心目标,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2.课程设置的更新:增加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美术表现形式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教学要求的强化: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4.教学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绘画、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目标】根据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是核心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包括构思能力、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
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认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应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培养审美判断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应逐渐形成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品味,培养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学会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塑造健全人格。
三、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2. 美术技能与表现- 绘画技法: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雕塑技法:泥塑、石雕、木雕等- 设计艺术: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工业设计等- 摄影艺术:摄影原理、摄影技巧、摄影作品欣赏等3.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术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的联系- 美术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联系- 美术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四、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践、讨论、参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开展实地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1. 课程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美术教育,确保美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随之进行了修订。
这次的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进行深入探讨,从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更清晰的指导。
一、目标设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的目标设定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具体表现在:1.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欣赏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艺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让他们能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美术历史,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1.绘画: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各种绘画形式,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2.雕塑:包括陶艺、石雕、木雕等各种雕塑技法,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3.摄影:包括黑白摄影、彩色摄影等各种摄影技术,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4.设计:包括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各种设计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
5.艺术史:包括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等各种艺术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此外,课程内容还包括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既能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又能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具体包括:1.教师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艺术史知识、技术要领等内容,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综合评价。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2023年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教学大纲,我们制定了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标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阐述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绘画技巧和艺术流派,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和创作等多元化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
二、课程内容2.1 美术基本概念介绍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基本艺术形式,以及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
2.2 绘画技巧教授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绘画技法,以及电脑绘画等现代手段。
2.3 艺术流派讲解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包括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互动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参与。
四、评价方法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作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进行评价。
4.2 终结性评价以作品展示、竞赛和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5.1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美术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5.2 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
5.3 教学设施保障美术课堂所需的教学设施和材料,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六、附录6.1 课程标准解读详细解释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和实施细节。
6.2 教学案例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6.3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和指标。
结语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术新课标课程标准2023
美术新课标课程标准2023美术新课标课程标准20232023年美术新课标课程标准,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关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课程目标新课标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其具备艺术审美体验和表现能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技能。
同时,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美术技能的同时,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二、课程内容新课标涵盖了美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素描、绘画与造型、色彩与构图、油画和版画等。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教与学”的平衡,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主题授课、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等。
同时,学校将建设良好的美术教育资源和环境,提供各种美术活动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作。
四、评估标准新课标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综合素养、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等方面。
评估方式包括笔试、面试和作品展等。
五、课程实施为了使新课标的实施落到实处,新课标要求学校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师资力量要求更高,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要加强,并积累优秀的校本课程,以便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
在整个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水平,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个人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美术新课标课程标准2023,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全方位地打造有着优秀的美术人才和艺术追求的人才计划。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2024年修订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指对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进行规范的文件。
2024年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版本,旨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2024年,这个标准经过修订,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扩充,以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能力。
2024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当代艺术思想和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
在课程内容方面,2024年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以适应当代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需求。
比如,强调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批判、对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标准还要求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艺术材料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评价方面,2024年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评价的要求,主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标准还要求学校应该采用综合评价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通过作品展览、实践表演和艺术鉴赏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批判,对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全面评价的方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些修订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美术人才。
2024年整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2024年整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24年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原理和技能,发展艺术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结构1. 必修课程: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四个领域,每个领域设置两个学分,共计八个学分。
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水墨画、油画、版画、民间艺术等十个方向,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个方向,设置两个学分。
3. 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美术鉴赏等,设置四个学分。
四、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 绘画: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基本技能,掌握透视、光影、构图等基本原理。
- 雕塑:学习泥塑、石雕、木雕等基本技能,了解雕塑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 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基本技能,掌握设计原理和方法。
- 摄影:学习摄影技巧、后期处理等基本技能,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和应用。
2. 选择性必修课程:- 水墨画: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了解水墨画的历史和流派。
- 油画:学习油画技法,掌握色彩、构图等基本原理。
- 版画:学习木刻、铜版、石版等版画技法,了解版画艺术的发展。
- 民间艺术:学习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 选修课程:- 艺术史:学习中外艺术史,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重要艺术家。
- 艺术理论: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
- 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方法,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稿)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稿)2022年教育部制订目录第一部分前言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25)第一部分■■刖百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
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
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解释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23年版),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清晰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和素养:- 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的眼光- 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形式- 培养艺术表达和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课程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一年级- 认识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 研究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达- 探索色彩的基本特征和运用- 创造简单的平面构图二年级- 进一步探索线条和形状的表达- 研究基本的透视和立体表达- 探索色彩的混合和运用- 创作简单的手工艺品三年级- 研究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技巧- 进一步探索透视和立体表达- 探索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创作简单的绘画作品和手工艺品四年级- 研究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探索色彩的对比和运用技巧- 研究简单的素描技巧和构图原理- 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五年级- 研究绘画和造型的高级技法- 探索色彩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研究人物和风景的绘画技巧- 创作独立完成的艺术作品六年级- 研究艺术史和不同艺术流派- 探索创意和个性表达- 研究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创作个人风格鲜明的作品课程评价与考核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与考核旨在综合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作品集评价:收集和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 个人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考试评价:通过绘画和写作等方式进行考核-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表现和考试成绩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研究美术,学生可以发展个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修订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修订解读一、前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在深入总结我国近年来美术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现实需求,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本次修订旨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理念的更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美术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以审美为核心,以鉴赏为基础,以创意为动力,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理念。
2.2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的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的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学生对美术基本原理和技法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创意表达和批判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美术、尊重多元文化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
2.3 课程结构的优化修订后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每个学习领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
2.4 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拓展教学内容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了重组与拓展,更加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美术学科的最新进展,以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5 教学评价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注重评价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等综合素质。
三、实施建议3.1 教师培训建议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的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方法创新。
3.2 教材与资源开发鼓励编写与修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美术教材,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支持。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地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地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地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地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地、有利于学生发展地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 组成课程地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地特征,形成基本地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案特有地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地学生地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地教案方法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地情感态度.<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地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地丰富性,在广泛地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地特征、美术表现地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地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地价值观.<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地主体性和创造性.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地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地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地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地情感和认识.“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地功能和目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 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二)根据学生地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地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 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地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地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地同时,给予教师教案更大地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地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地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地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地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 ,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地教案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二、分目标(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 ,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地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地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地持久兴趣.<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地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地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地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地基本方法 ,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地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地设计和制作活动 ,体验设计、制作地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地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地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地愿望.<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地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地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地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地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地兴趣,形成健康地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地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地态度.〈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地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地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地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地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地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地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地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地欲望,体验探究地愉悦与成功感.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地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地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地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地、可操作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地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地建议,实施教案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地要点.<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地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地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地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地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地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地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地过程和结果而实现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地知识、技能传授为目地,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地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地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案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地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地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地过程.<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地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地目地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 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地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地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地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地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地.教案内容地选择应贴近学生地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地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地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地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地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地思想、情感和创造性地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地感受与认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地教案应注重学生地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地主体意识,以多样地教案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地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地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地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地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地生活.〈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地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地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改;(1>融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地交又或重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地教案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地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地课程.在教案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地方法 ,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二、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一2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地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地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地表现效果,“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地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地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地乐趣.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地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地作品.辨别12种以上地颜色.<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观察身边地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地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地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地乐趣.2.学习活动建设以观察和体验地方式,了解身边用品地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逢.用画、撕、剪、粘地方法进行简单地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地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地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地乐趣. 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地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造地关系,用自己地语言加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地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地美术作品,用简短地话语大胆表达感受.2.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地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地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地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地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地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晨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地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进.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地形状与色彩.3.评价要点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短地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地感受.<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或阻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地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地想象、创作和展示.2.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表现自己地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地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扬.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地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 开展模拟或表搞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地感受.第二学段(3一4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地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地想象,唤起创造地欲望.2.学习活动建设用写生<音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地基本知识 ,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地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地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 ,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地兴趣 ,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地事物地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地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地立体作品. 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地关系 ,认识设计和工艺地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地方法表现设计构想 ,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地区别.2.学习活动建义观察和分析用品地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地关系 ,表达自己地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地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甩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地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地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地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地形状与用途地关系,从设计地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地用选,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地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地方{击,了解工艺制作地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地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2.学习活动建设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地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地感受与认识.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皱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地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地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地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地特色.3.评价要点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地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地主要特点以及作品地寓意.用恰当地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地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地图形符号.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期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地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地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地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地方案 ,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捕,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地地图或模型.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地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地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地创作意图,对他人地作品进行评谜.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第三学段(5、6年级><一)“造型一裹现”学习领域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地方法,选择合适地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回、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地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地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地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地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地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拌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地近大面小地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地主题.根据不同媒材地特点,结合自己地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地方{差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地作品.<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1.目标从形态与功能地关系 ,认识设计和工艺地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 ,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2.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地形式原理 ,观察、分析设计作品地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地关系.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地设计加以改进, 并做简单说明.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地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地知识,为学校地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运用不同地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地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地设计.3.评价要点理解设计地形态与功能地关系以及设计地作用和意义.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地创意.知道单独纹样地设计方祛和应用.利用材料地特性进行简单地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地设计作品.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地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地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地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2.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地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面等),了解有代表性地画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地雕塑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地方式 ,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运用常用地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3.评价要点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重要美术家地信息.运用简单地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地感受与理解.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地资料.能说出至少6 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 位)及其代表5 / 9作品.<四)“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1.目标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地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地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地关系.2.学习活动建议.缩写自己喜爱地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地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地作品.了解传统节日地来历及其活动方式 ,开展相关地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地关系.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地历史 ,为自己所在社区地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 ,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3.评价要点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地问题 ,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地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地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头描述或写作地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地认识和体会.第四学段(7、9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地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地表现能力 ,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 ,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 ,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面、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 进行绘画练习.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学习漫画、动画地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选择适合自己地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知道基本地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地雕塑方法 ,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运用中国画地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1.目标了解设计地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 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地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地设计意识.2.学习活动建议欣赏优秀地设计作品,了解设计地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地角度进行评谜.学习设计地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地设计和制作练习.了解一些媒材地特性,用面材、线材、体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地工艺品.以团队合作地方式,选择某一主题<如校园或小区改造、学校或社区活动等),进行设计练习<写出规划方案、制作模型和绘制效果图等),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练习.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查或阿络查找地方法 ,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 ,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地方式收集当地地设计资源 ,并对各种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评价要点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地分类.初步了解设计地形式原理和过程.了解物品功能与造型完美统一地设计原则和要求.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技地密切关系,关注身边地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用设计改善物品和环境地意识.了解不同媒材地特性,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媒材地质感、肌理与形状,体现设计创意.知道连续纹样地设计方法和应用.熟练、灵活、安全地运用工具.<三)“欣赏一评述”学习期域1.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地美术作品,了解重要地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地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谜,表达感受和见解.2.学习活动建议.对不同时代和文化地美术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地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流派.通过观摩和讨论,分析设计作品地实用性与审美性.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地制作方式与特点.欣赏中外优秀地建筑作品,并结合当地地建筑与环境, 进行评谜,体会建筑、环境与人之间地关系.欣赏书法与篆刻作品,感受其特征.欣赏新媒体艺术作品,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地关系.对现实生活中发生地美术现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地解读、分析和评谜.3.评价要点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识别不同门类地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等.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地关系及美术地文化价值,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知道中国美术史中 5 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 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地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地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 字以上地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地美术现象或事件.利用互联阿、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美术史。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制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3.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4.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1. 了解美术基本原理和技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意识。
3. 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4. 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美术素养,丰富人文底蕴。
5.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1. 美术鉴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
2. 美术创作: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四大类别。
3. 美术理论与批评:涉及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内容。
4. 社会实践:包括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文化遗址等。
课程内容1. 美术鉴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脉络。
2. 美术创作: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实践。
3. 美术理论与批评:学习美术史、美术理论,提高美术批评能力。
4. 社会实践: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4.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
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兴趣、参与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技巧、创意、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
5.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六、课程组织与安排
6.1课程结构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设置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摄影与影像等多个领域。
6.2课程进度
(1)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2教。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3教学资源
(1)合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管理
5.1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内容
3.1绘画
(1)学习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2雕塑
(1)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法。
(2)鼓励师生参与高层次美术展览和比赛,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声誉。
二十二、总结与展望
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创新与实践的美术教育体系。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与反馈、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拓展与共享、课程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我们期待实现以下目标:
(2)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修订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 引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门出版的有关教育标准的法规性文件。
该标准的修订旨在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2. 标准概述最新修订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2.1 教育目标该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审美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2.2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美术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手工制作、摄影、书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 教学方法标准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教学、讨论互动、实践操作等,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的提升。
2.4 评价体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还明确了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和表现,评估其美术素养、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实施与推广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教育部门将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加强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此外,还将建立相关的宣传推广机制,提高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4. 结论最新修订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教师和学生应按照标准的要求,积极参与美术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注:本文档中的内容为根据题目题给的标题进行的描述,属于假设内容,不得用于实际用途。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1. 前言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美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学习,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绘画、书法、雕塑、设计等基本技法,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 课程内容3.1 造型·表现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雕塑、设计等创作活动,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3.2 设计·应用学生通过设计活动,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
3.3 欣赏·评述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的历史和现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3.4 综合·探索学生通过综合探索活动,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4. 课程实施4.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和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课程资源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 附录6.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6.2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整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整理】一、前言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美术素养为核心,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和创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绘画、书法、雕塑、设计等基本概念和技法。
2. 美术欣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创作实践:进行绘画、书法、雕塑、设计等创作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充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五、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2.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审美和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3. 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优点,指导不足,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美术教材。
2. 教具:准备各类美术画材、工具和设备。
3. 数字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七、实施与保障1.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完善课程设置,保证美术课程的课时。
3. 增加美术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整理,希望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一、序言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国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2023年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引导孩子们自由发挥,体验美术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孩子们应熟练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比如色彩理论、构图技巧、素描等,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运用美术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素描、水彩等方式来表达自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分为五个主题模块:1. 自然这一模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感知自然的美,体验和自然的互动。
2. 生活这一模块通过实地考察、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发现和表达生活中的美。
3. 社会这一模块通过集体创作、主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社会,体验和社会的互动。
4. 情感表达这一模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互动。
5. 美术欣赏这一模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眼光,形成良好的审美惯。
四、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和体验。
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作品集的形式进行,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孩子们的研究情况。
五、总结2023年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美术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是我国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导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进行美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是教育部门和各学校组织美术教育教学的依据。
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重点突出了学生的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024年,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的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和要求】1.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课程旨在通过审美的教育和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欣赏、理解和表达美。
2.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美术课程旨在通过美术教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和创作的能力。
3.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美术课程旨在通过文化艺术的教学和学习,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同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1.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课程应当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审美教育美术课程应当强调审美教育,包括对美的认识、欣赏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美术创作美术课程应当注重美术创作,通过创作实践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文化艺术美术课程应当强调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同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最新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_)
1.学校应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美术社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美术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和基本设备,如画室、展示空间等。
-定期组织社团交流活动,分享创作经验,展示社团成果。
2.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美术活动,如美术周、艺术沙龙、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设计:学生应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结合实际项目,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个设计课题,涵盖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
-定期举办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5.工艺: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学习至少两种以上的工艺技能,如剪纸、编织、陶艺等,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美术教育,通过捐赠、赞助等形式,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
十一、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1.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定期举行家长会,介绍美术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学校网站、家长手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美术教育相关信息。
2.绘画: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技能,培养绘画表现力。
3.雕塑: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能,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4.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设计技能,培养设计创新能力。
5.工艺:学习剪纸、编织、陶艺等工艺技能,传承民间工艺。
6.摄影:学习摄影技能,提高审美和表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一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进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