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目录第一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专题研究报告第一节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第二节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节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养需求的研究报告第四节关于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报告第五节科学教育基础理论进展的研究报告第二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第一节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3.怎样理解“科学素养”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第二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5.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第三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6.“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7.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8.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9.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10.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11.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第四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12.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15.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第三章课程目标解读1.什么是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4.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5.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科学探究?7.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8.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11.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12.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1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14.《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15.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6.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第四章内容标准第一节科学探究1.什么是探究?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3.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6.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7.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9.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10.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11.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12.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13.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14.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15.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16.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17.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18.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19.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20.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1.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22.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23.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24.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25.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26.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27.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第二节科学情感态度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文字解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文字解读一、概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教育法规,是指导我国义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
本文旨在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便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背景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而制定的。
它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政策导向,也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强调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实施方案的科学性。
3. 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教育个性和多元发展。
4. 鼓励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美育、信息技术等七个学科。
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为核心学科,占据了课程总学时的大部分。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方面,《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识字、识文、写作等基本能力外,还要求学校兼顾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科学课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求学校兼顾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五、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评价《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1. 引言《新课标》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小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将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
2. 《新课标》概述《新课标》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是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和七至九年级。
本文档主要针对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3. 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
具体目标如下:- 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认知。
- 培养观察、提问、探究、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分类、比较等。
-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尊重事实、热爱自然、环保意识等。
4. 课程内容《新课标》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命与生态环境:了解生物的特征、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 物质与能量:认识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等。
- 地球与宇宙:探索地球的结构、宇宙的奥秘等。
- 技术与工程:了解技术的发展、工程的实施等。
5. 教学建议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遵循以下教学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融入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6. 评价与反思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进行以下评价与反思:- 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实验、报告等。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 结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7. 结语《新课标》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和运用该标准,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2)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二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18年7月第1版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19课时设计者:崔洪卫工作室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2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
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石头”、“布料”、、“塑料””“金属”和“太阳的光和热”“春夏秋冬”等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呈现了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布艺沙发、玻璃窗、石头摆件、小木桌、书本、塑料花等物品,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制成生活中物品的材料非常丰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科书单元页还呈现了一篇美文:“布料软,石头硬,塑料、金属不相同。
看与闻,摸与听,材料特点要分清。
”美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以及了解辨别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方法。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单元页背景图呈现一幅海面上日出进日月同辉照片,目的是用美景引导学生对太阳和月亮进行观察,尤其是在农历月初日落前观察、农历月末日出前后观察日月同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单元页还呈现了一段美文:“日升落,月圆缺,影响生物和生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科学课程标准旨在为小学教育提供指导,确保教师教学的一致性,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意义。
背景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和发展科学技能的重要时期。
科学课程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问题解决等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对自然界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旨在统一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学校不同年级的学习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包含多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培养。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概述:1. 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物体的性质、天气现象、植物和动物等的分类以及简单的生态知识等。
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跨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2. 实践能力科学课程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学生将学习设计和常见实验的执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来寻找答案。
科学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批判思维,提高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4. 素养培养除了科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将学习科学方法的正确应用,提高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热爱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研究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实施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而言,科学课程标准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标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说课稿
教材分析说课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 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 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 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 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 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编写理念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认识到材 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是功能化了的物质, 人们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各种物品。学生能够以 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 种感官或简单工具研究材料,观察并描述材料 的特点,能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录和 描述能力,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地观察和建构 简单模型的能力。
境目标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 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 的动物。
●意识到材料对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 材料需要考虑其优缺点,倡导节能环保。
●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材料 会不断改进。
●了解当前许多材料是随科技进步逐步改进 后的产物,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认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这 样做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教育部指出,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各地要确保落实规定课时,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标”从今年起,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年级段由原来的三至六年级修订为一至六年级,也就是说一二年级也有科学课了。
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重点科目。
2.新增技术与工程内容,STEAM框架雏形初现。
3.科学能力具化为科学探究能力,更加强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方法3个新增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Word版)四下第一单元《电》
【教科版】2018学年⼩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师⽤书电⼦版(Word版)四下第⼀单元《电》四下教师⽤书(⼀)⽬录使⽤说明 (1)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4)本册教科书的教学⽇标与内容概要 (5)主要材料清单 (7)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8)电⼀、单兀概述 (8)⼆、单元教学⽇标 (10)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11)第1课⽣活中的静电现象 (11)第2课点亮⼩灯泡 (15)第3课简单电路·................................................................................ 2}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 (23)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 (26)第6课做个⼩开关·............................................................................. 3}第7课不⼀样的电路连接 (33)四、教学案例 (38)五、参考资料 (42)新的⽣命⼀、单兀概述 (46)⼆、单元教学⽇标 (47)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48)第1课油菜花开了 (48)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 (52)第3课花、果实和种⼦ (56)第4课把种⼦散播到远处 (61)第5课种⼦的萌发 (66)第6课动物的卵 (70)第7课动物的繁殖活动 (76)评价建议 (80)⾷物⼀、单元概述 (87)⼆、单元教学⽇标 (89)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g0第1课⼀天的⾷物 (90)第2课⾷物中的营养·.......................................................................... g4第3课营养要均衡·............................................................................. gg第4课⽣的⾷物和熟的⾷物 (101)第5课⾯包发霉了 (104)第6课减慢⾷物变质的速度·.............................................................. 10g第7课⾷物包装上的信息 (112)四、评价建议 (118)五、教学案例 (120)六、参考资料 (122)岩⽯和矿物⼀、单元概述 (134)⼆、单元教学⽇标 (136)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137)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 (137)第2课认识⼏种常见的岩⽯ (143)第3课岩⽯的组成 (148)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 (153)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 (158)第6课⾯对⼏种不知名矿物 (163)第7课岩⽯、矿物和我们 (167)四、评价建议 (173)五、参考资料 (174)使⽤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的,三⾄六年级共8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介绍本文档旨在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指导和理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通过遵循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高质量、一致的科学教育。
标准概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并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
标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能量、生物、地球、天体等方面的知识。
2. 科学方法:学生需要研究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
3. 科学技能:学生需要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包括操作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
4. 科学态度: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态度,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尊重事实和证据、关注环境保护等。
标准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不同年级的研究中逐步达到相关标准。
以下是一些标准要求的示例:1. 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理解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换、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等基础知识。
2. 科学探究:学生需要学会提问、观察、实验和分析,通过实践探究科学问题。
3.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量杯、天平、显微镜等器材进行观察和测量。
4. 环境保护:学生需要了解环境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教学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以下教学建议:1. 创设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和观察环境,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
2. 引导探究: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究。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展示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4. 融入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总结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遵循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科学探究也容易理解的。
科学态度就是把过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拆成两个部 分。一个叫做科学态度,其实科学态度就包括科学情感、 科学价值观。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这个人的态度一 定表现出这个人的情感倾向,所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实际上 就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同时这个人的态度也表现出这个人 的某种内在的价值观。因为态度是情感选择性的倾向,所 以表现出这种选择出来。
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标准的具体目标包括4个 方面。这意味着对学生
提出全面发展、培养综 合素质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带来的一些变化
变化一:一年级开始 变化二: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学段描述 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后面举例说明)
学习进阶:基于教学理念、实证研究和教学经验而提 出的针对学生特定年级认知发展的学业要求,这些 要求以科学课的内容主题为线索,描绘了随着学生 年龄增长在学习内容上由浅入深、秩序渐进的学业 范围和深度,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三性教育对核心素养的诠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最近
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 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 力培养。
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 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 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力
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 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 谐相处三个方面分1-2、3-4、5-6学段描述。
目标解读: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这个栏目对以前的 课程目标做了一个重新的划分,增加了一个维度。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得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得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得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得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得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得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得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得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得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认为,早期得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得形成具有不可替代得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得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得能力,利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得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得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得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得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得科学态度,就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得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得相互渗透与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得结合,以此强化学生得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得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得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得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得理论,又坚持了教育得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得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得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2004-11-25目录第一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专题研究报告第一节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第二节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节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养需求的研究报告第四节关于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报告第五节科学教育基础理论进展的研究报告第二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第一节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3.怎样理解“科学素养”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第二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5.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第三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6.“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7.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8.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9.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10.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11.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第四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12.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15.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第三章课程目标解读1.什么是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4.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5.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科学探究?7.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8.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11.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12.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1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14.《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15.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6.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第四章内容标准第一节科学探究1.什么是探究?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3.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6.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7.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9.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10.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11.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12.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13.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14.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15.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16.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17.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18.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19.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20.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1.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22.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23.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24.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25.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26.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27.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第二节科学情感态度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 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范文范例指导参考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word资料整理分享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范文范例指导参考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一直在不断发展。
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从2018年秋季开始施行。
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8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以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研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研究、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这是基础性特点。
探究活动是学生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研究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程将小学六年研究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以便于按阶段进行教育并保持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课程内容由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细化为75个研究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这样的科学课程学段划分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全新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和细化,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
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二、课程目标
标准摆脱了以传统三维目标为总目标领域进行分目标分解的理念,强调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即四个方面的总目标,再按照不同的领域、要素、维度和关系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学段目标的详细划分。
其中,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将根据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大领域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不同作用与功能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强调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
所以,在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并称为现代公民三大基本素养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秉承了为学生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做铺垫的基本课程理念。
在此次课程目标更新之后,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与此同时,也需加强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环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科学知识总目标第4项明确提出:“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程。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新增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基于当前STEM教育CSTEM教育中S代表Science—科学,T代表Technology—教师,E代表En}ineenin}—工程,M代表Mathematics—数学)的结构体系来看,即新增了“T”和“E"—技术和工程。
该项课程目标的增加,不仅指出技术和工程领域是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
成部分,凸显了小学科学领域对技术和工程领域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遵循了标准中“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的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内容
标准将原有的第三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重新规划整合为课程内容部分,并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并从中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总计18个。
其中,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数量相同,均为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要概念数量相同,均为3个。
不同领域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与价值各不相同,故而,标准制定的18个主要概念便被如此分布在四大领域之中。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科学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由此,物质科学领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标准在课程内容这部分的结构编制上也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
首先,将蕴含在该知识领域中的所有学习内容以知识结构图的方式联结起来,使各个主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各个主要概念之间有机联系且相互渗透。
然后,在每一个主要概念下,均以表格形式将其在不同学段所需达到的不同要求和所需达成的学习目标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后,再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可供小学科学教师参考并使用的教学活动建议。
如此编排,既有助于小学科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也有助于他们对每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及主
要概念的细节把握,有助于教师们对标准更快更好地解读,更是贯彻落实了科学教育发展观、按科学教育规律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理论原则。
四、实施建议
标准以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要方面提出实施建议,汲取了近年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精髓,也是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经验的提升与凝练。
较为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在教学建议中首次加入学科关联建议,提出科学学科要与小学其他学科密切关联的观点,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运用STEM教育体系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理解、内化并指导自己的科学教育实验,科学教师亦可以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其次,是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首次加入教学具开发建议。
科学探究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精心设计的教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思维,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
因此,编写人员在编写教科书时也理应设计出与之配套的相应教学具。
鼓励教师收集和自制学具,选取学生身边易获取、成本低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坚持教具不是学具的简单复制,更不能用教具的演示代替学生操作学具的理念。
学生通过莽自动手实践,既可体验感知教学具的运用原理,从中了解技术的创新之处及其创新过程,又可增加学生
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仓,新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实施自主发毗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亦可为优质教学具的及时推广与更新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辐助软件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教学具,它不应是术学知识的简单图解,而应服务于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呈现探究问题情境、提供探究素材和榨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总体看来,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误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和设计思路、目标、内名与实施建议四个方面均有不少改动与完善。
研读2017版课程标准并对其做出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日后教学以及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