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2023版小学科学新课标《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2023版小学科学新课标《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 资源。
按照学科领域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 动。
注重与初中科学课程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 基础。
02
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 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 与宇宙科学等。
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科学研 究的方法。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
总结词:通过推理和猜测,让学生了解 暗盒里的物品。
3. 讨论与总结:通过摇晃盒子时发出的 声音和其他线索,可以猜测出盒子中的 物品。
2. 进行实验:将小物品放入盒子中,然 后摇晃盒子,让学生猜测盒子中的物品 。
详细描述
1. 准备实验材料:一个不透明的盒子、 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玩具等)。
案例6水火箭
校外资源
开发校外科技场馆、科研机构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和 学习的机会。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科学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05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认识空气
01
02
总结词:通过实验和观 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 基本性质和组成。
详细描述
03
04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准备实验材料:纸、 水、塑料袋等。
科学探究目标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 本方法和技能。
能够提出科学问题 并进行探究,以及 设计实验方案和实 施计划。
具备观察、实验、 收集和分析数据的 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会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引言《新课标》即《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标准》的内涵与要求,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提供清晰的研究方向和教学指导。

一、课程性质《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具有以下性质:1. 基础性: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基础性: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实践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性:科学知识涉及多个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综合性:科学知识涉及多个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目标《标准》设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学会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学会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1.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2. 物质科学: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

物质科学: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

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天气气候,以及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天气气候,以及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四个“提倡”
➢提倡科学探究 ➢提倡多元目标 ➢提倡用教材教 ➢提倡过程评价的一般过程
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
提倡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原本是科学家研究 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 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什么是科学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指的是:基于 探究的教学和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对一个中心的认识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 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 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 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 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 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 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什么是科学探究
学生的以探究为本的学习的探究活动— —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 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 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 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什么是科学探究
老师的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 开展一个个探究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 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教师的教是一种手 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内容、 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郝京华
科学探究活动的 一般程序
对周围的世界的观察 提出探究问题 形成假设预测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数据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得出探究结论 发表和交流探究过程 后续延伸活动
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小组探究
➢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指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指导,是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基本要求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中心。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能够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备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具备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最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手段要灵活运用,注重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4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4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4解读2024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需求。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解读:一、总体目标:该标准旨在培养小学生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其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二、核心内容:1.认识自然(地球、生物、物质与能量)该部分是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包括对地球、生物、物质和能量的认识。

2.科学方法与思维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和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要点:1.注重兴趣引导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注重实践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跨学科融合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科学知识。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创造性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要注重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2.及时的反馈与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总的来说,2024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实践和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来发展科学能力。

教学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合作学习,评价要多样化,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这一标准的出台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小学生奠定基础。

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一)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标准是指规定了小阶段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的文件,旨在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般解读:1.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了解和探索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同时,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包含一定的知识内容,涵盖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

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动物、天气、力量、光声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学实践:小学科学课程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包括进行观察、实验、测量等活动。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跨学科融合:小学科学课程鼓励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通过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结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5.培养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包括质疑精神、合作探究、批判思维等。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知体系:小科学课程标要求学生习基本的科学知识,包自然界规、物质和能、生物多样性、地与宇宙等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培养学对科学的体认知,为高中科的进一步习打下坚实基础。

2.能力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探究等基本科学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实践与应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跨学科整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鼓励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和指导。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 力,以适应科学课程改
革的需要。
03
课程目标解读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 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意义
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也是我国 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 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如可持续发展等。
05
课程实施建议解读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实例、实验、科学 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 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探究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等活动,探究科学现象 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 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 动。
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考量等。
六年级内容
科学知识
六年级学生应全面掌握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 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 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
科学探究
六年级学生应能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设 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对小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学习目标的规定。

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物质的性质、物体的运动、生物的生长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基础,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技能。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再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学生可以逐渐形成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在面对科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尊重科学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科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介绍本文档旨在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指导和理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通过遵循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高质量、一致的科学教育。

标准概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并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

标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能量、生物、地球、天体等方面的知识。

2. 科学方法:学生需要研究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

3. 科学技能:学生需要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包括操作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

4. 科学态度: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态度,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尊重事实和证据、关注环境保护等。

标准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不同年级的研究中逐步达到相关标准。

以下是一些标准要求的示例:1. 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理解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换、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等基础知识。

2. 科学探究:学生需要学会提问、观察、实验和分析,通过实践探究科学问题。

3.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量杯、天平、显微镜等器材进行观察和测量。

4. 环境保护:学生需要了解环境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教学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以下教学建议:1. 创设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和观察环境,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

2. 引导探究: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究。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展示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4. 融入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总结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遵循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2024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新2

2024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新2
桂平市2024年秋季期
小学科学转岗教师培训 班
2024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桂平市教学研究室 杨炯伟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 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 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 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 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 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设计思路
v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 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 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 个方面。
v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 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v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 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教学案例
v 案例1 认识空气 v 【内容标准】 v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
而 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v 1〜2年级: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
v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 关系。探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 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导。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 活动到较严谨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操作,离不开 教师的精心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v 课标阐述了科学实验室的利用与开发,其中直接 点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投入更多经费建设学 校的实验室,并配备好与课程接轨的器材,做到 每所学校拥有实验室和仪器室。

(详细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细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细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通过本文档,我们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特点以及实施建议。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核心。

2.2 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小学科学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物质科学、技术与工程。

2.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2.4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3.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3.1 科学性新课程标准紧密围绕科学知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

3.2 生活化新课程标准注重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 实践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发展性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实施建议4.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4.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4.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正确看待科学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

5. 结语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二.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认识小学科学学科的性质➢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何谓“科学素养”《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早期的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下,科学方法的训练被纳入了科学教育之中,于是,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就成了科学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

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科学就是包含了一大堆概念、定理、公式、原理和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自19世纪初期科学开始在学校课程中取得一席之地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且要学懂科学,即通过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懂得与欣赏科学的本质,使科学教育对个人的文化品质与生活质量产生有益的影响。

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明确意识到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列入科学教育目标,并用“科学素养”这个词来涵盖。

修订后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

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

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

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根据“新课标”从今年起,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年级段由原来的三至六年级修订为一至六年级,也就是说一二年级也有科学课了。

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重点科目。

2.新增技术与工程内容,STEAM框架雏形初现。

3.科学能力具化为科学探究能力,更加强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方法3个新增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

二、三个学段的进阶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更加详细化。

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三、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一个思考。

2个变化一、倡导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生对周围具有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甚至在科学目标里都将科学能力具化为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习评价方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后孩子的学习评价不再只是看卷面分数,而是从孩子的多方面获得的一个整体评价。

关于其中的那个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好像听起来很不错,能让孩子反思自己,和让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但是,能不能真正实现呢,还是很难讲的。

以上是整理的有关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解读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txt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指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

以下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的完整解读。

一、知识与技能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1.科学基本知识学生应掌握科学基本概念、科学术语,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2.科学实验与观察学生应具备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能从实验中提取科学知识。

3.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应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和行为惯。

二、能力培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几方面能力:1.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应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科学推理、观察和实验。

2.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研究能力学生应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

三、素养培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追求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1.科学素养学生应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并了解科学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环保素养学生应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惯,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3.创新素养学生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评估与反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完整解读。

希望学生们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全面发展科学知识、技能和素养,培养科学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2001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2004教育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颁布的课标进行修订2006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各科标准进行修订现在新修定的课标正在征求意见一.《科学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附录: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案例,教学活动类型、设计等。

二.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认识小学科学学科的性质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何谓“科学素养”《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早期的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下,科学方法的训练被纳入了科学教育之中,于是,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就成了科学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

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科学就是包含了一大堆概念、定理、公式、原理和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自19世纪初期科学开始在学校课程中取得一席之地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且要学懂科学,即通过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懂得与欣赏科学的本质,使科学教育对个人的文化品质与生活质量产生有益的影响。

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明确意识到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列入科学教育目标,并用“科学素养”这个词来涵盖。

修订后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三.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修订后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四、设计思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目标总目标: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修订后总目标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妙的欲望。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的许多奥妙,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究,科学不迷信权威。

(三)科学知识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

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提倡“多元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原来的“自然”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以让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虽然也提到要让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品德教育,但是没有落实。

《自然教学大纲》的重点是着眼于教学,规定了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这使自然教师特别关注知识点,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忽视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态度和对科学教育价值观的培养。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构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成分。

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强调过程和方法以往《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如今《课程标准》则强调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将科学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改变新《科学》课程功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

让学生在需要科学知识的时候,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亲自体验科学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郝京华教授曾经说过:“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

” (食物中的营养)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生命世界四、物质世界五、地球与宇宙v1.0 可编辑可修改一、科学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现到探究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提倡“科学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提倡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本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什么是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指的是:基于探究的教学和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什么是科学探究学生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活动——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什么是科学探究老师的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个探究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的教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从书籍和其他各种信息来源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设置研究计划,通过实验、证据复习已经知道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于别人交流结果。

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对周围的世界的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发表和交流探究过程后续延伸活动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目标的双重性活动的过程性方法的针对性工具的有效性证据的重要性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结论的开放性探究中有没有接受式学习的成分接受式学习就一定不是探究式的吗或者,探究就不可以是接受式的吗探究式学习的分类:接受式探究发现式探究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强调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