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df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目录第一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专题研究报告第一节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第二节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节社会发展对公众科学素养需求的研究报告第四节关于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报告第五节科学教育基础理论进展的研究报告第二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解读第一节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3.怎样理解“科学素养”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第二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5.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第三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6.“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7.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8.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9.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10.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11.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第四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12.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15.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第三章课程目标解读1.什么是课程目标?2.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4.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5.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6.什么是科学探究?7.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8.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9.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11.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12.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13.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14.《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15.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6.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第四章内容标准第一节科学探究1.什么是探究?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3.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6.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7.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8.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9.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10.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11.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12.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13.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14.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15.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16.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17.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18.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19.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20.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1.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22.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23.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24.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25.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26.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27.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第二节科学情感态度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小学科学新课标《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 术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关注科学本质
科学教育将更加关注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 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基于新课标的创新性教学策略与实践
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
要求。
教学设计合理
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实际情况。
教学方法得当
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
习和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良好
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
标。
04
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点解析
01
02
03
物质科学
学生应掌握物质科学的基 本概念,如物质的变化、 化学反应等,以及与日常 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兴 趣、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科学 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独立阅读、思考、实践等能力。教师评价建议01 Nhomakorabea02
03
04
教学目标明确
评价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 是否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
版小学科学新课标《科学课 程标准》解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程内容与标准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课程重点与难点 • 课程展望与发展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介绍
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 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pdf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二十世纪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回眸二十世纪世界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科学知识一一科学方法一一科学素养。
第一阶段时间:二十世纪初一一六十年代初特征:知识本位这一时期受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影响很大,这时的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和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加实验演示。
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这一时期科学教育的最高理念。
第二阶段时间:六十年代一一七十年代中期特征:能力本位二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重要现象:"知识激增"和"知识的陈旧率加快"。
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方法在科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人们意识到掌握生命力更持久应用更广泛的科学方法比掌握各种具体知识更加重要。
所以,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教育的情况有了改变一一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日益凸现。
这一时期,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成为新的科学教材编制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则采取类似于科学家探究事物过程的发现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成为科学教育中的新格言。
第三阶段:时间:七十年代末一一现在特征:人本位二十年来,科学教育又出现了培养科学素养为科学教育最高宗旨的发展趋势。
"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为一体的复合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是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高科技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二是缘于人类日益增长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欲望使环境日益恶化所敲响的警钟。
科学是双刃剑,缺乏正确的科学价值,科技越发达,对自然的破坏越大,正如斧一锯一电锯之对于森林的破坏。
所以,科学不再是"无情无义"的了,科学素养较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人文色彩十分明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4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4解读2024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需求。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解读:一、总体目标:该标准旨在培养小学生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其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二、核心内容:1.认识自然(地球、生物、物质与能量)该部分是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包括对地球、生物、物质和能量的认识。
2.科学方法与思维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和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要点:1.注重兴趣引导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注重实践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跨学科融合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科学知识。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创造性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要注重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2.及时的反馈与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总的来说,2024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实践和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来发展科学能力。
教学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合作学习,评价要多样化,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这一标准的出台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小学生奠定基础。
小学义务教育人教版科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案例二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案例三
观察昆虫的生命周期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效 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改进教 学方法和策略。
VS
改进
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更 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 技术、实验演示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
新版课程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 的发展需求,提高小学科学教 育的质量和水平。
课程理念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主动 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注重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强化科学探究和实践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等科学 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设置
注重基础性
课程内容应注重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为
学生提供全面的基础知识。
强调探究性
课程内容应突出探究性学习,培 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 践能力。
关注时代性
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引 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 态。
课程结构安排
强调科学与技术的融合
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培养 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
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了 解科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 新精神。
02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解读89页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 力,以适应科学课程改
革的需要。
03
课程目标解读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 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意义
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也是我国 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 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如可持续发展等。
05
课程实施建议解读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实例、实验、科学 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 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探究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等活动,探究科学现象 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 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 动。
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考量等。
六年级内容
科学知识
六年级学生应全面掌握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 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 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
科学探究
六年级学生应能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设 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小学义务教育人教版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VS
国外趋势
全球范围内,小学科学课程正朝着培养学 生科学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方向发展。 国外的科学课程重视实验和探究,鼓励学 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获取知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科学课程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发展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 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实验器材使用培训
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实验 器材使用培训,掌握正确 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以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议
网络资源建设
01
建立小学科学课程网络资源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
教学视频、实验指导、拓展阅读等。
网络资源共享
02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不同地区、不同
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性教学
关注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将科 学知识与生活、社会、技术等
领域联系起来。
适应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与探究教学指导
实验指导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 现象和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观
察能力。
探究指导
跨学科学习:小学科学课程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如数学、语文、艺术等,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
03
CATALOGUE
小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教学建议与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 查等探究活动,掌握科学知识
和技能。
实践性教学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关注科学问题,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 动,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科学新课标pdf
小学科学新课标pdf小学科学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下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1. 课程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精神。
2. 课程内容:新课标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和探究活动。
3. 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评价方式: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 课程资源:建议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探究环境。
6.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学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7. 安全教育:在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8.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科学学习,通过家庭实验、科学小制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9. 持续发展:新课标强调科学教育的持续性,鼓励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持续深入地学习科学,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10. 社会责任: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科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小学科学新课标的主要框架和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引言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我国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科学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1. 形成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二学段(3-4年级):1.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1.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1. 自然科学: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2. 技术知识:了解与生活相关的技术及其原理。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 热爱科学,乐于探究。
2. 尊重事实,勇于质疑。
3. 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评价建议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编写建议1. 体现课程理念,注重实践性。
2. 内容编排合理,难易适度。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
2.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拓宽视野。
附录课程标准解读本标准强调科学教育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与旧版标准相比,2024版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4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新2
小学科学转岗教师培训 班
2024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桂平市教学研究室 杨炯伟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 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 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 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 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 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设计思路
v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 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 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 个方面。
v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 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v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 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教学案例
v 案例1 认识空气 v 【内容标准】 v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
而 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v 1〜2年级: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
v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 关系。探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 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导。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 活动到较严谨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操作,离不开 教师的精心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v 课标阐述了科学实验室的利用与开发,其中直接 点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投入更多经费建设学 校的实验室,并配备好与课程接轨的器材,做到 每所学校拥有实验室和仪器室。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
(一)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既应注重人才资源也要注重实物资源、信息资源和交流渠道。 实物资源包括科学教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网络设施以及
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 信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它的获取主要来自教科书、学校图书
馆和校园网。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是信息源。建立稳定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
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交流的机会,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方面。
(二)校外资源
科学课程的校外资源包括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人才资 源。
探究不是科学教学中的唯一方式,它应该与其它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 (三)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四)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首先,教师在使用科学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 其次,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
❖
网络资源:
1.
北京科普之窗
2.
中国科普
3.
浙江小学科学网
4.
浙江小学科学论坛
5.
小学科学课程网
6.
科学视野网
7.
welcome to sciencebob
8.
science learning network
第五部分 评价建议
❖ 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 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最新版)解读
2021/10/22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二)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二
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 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2021/10/22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从2001年版课程标准颁布到现在,小学科学课程已经历经16年风雨
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质量到底如何?
现行教科书能否满足师生开展教学 的需要?
课程标准相关理念是否落实?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技术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二) 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
2021/10/22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批判质疑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批判质疑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技术应用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信息意识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2021/10/22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a.面向全体学生
b.倡导探究式学习 2.课程基本理念
c.保护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d.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
(二)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
2021/10/2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txt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指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
以下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的完整解读。
一、知识与技能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1.科学基本知识学生应掌握科学基本概念、科学术语,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2.科学实验与观察学生应具备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能从实验中提取科学知识。
3.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应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和行为惯。
二、能力培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几方面能力:1.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应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科学推理、观察和实验。
2.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研究能力学生应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
三、素养培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追求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1.科学素养学生应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并了解科学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环保素养学生应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惯,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3.创新素养学生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评估与反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完整解读。
希望学生们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全面发展科学知识、技能和素养,培养科学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第30页/共75页
强调科学探究 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1页/共75页
关于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
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 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 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 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 发展。
第32页/共75页
第11页/共75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 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
第12页/共75页
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一个中心的认识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 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 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 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有机整体。
第18页/共75页
对一个中心的认识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 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 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 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 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 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 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 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 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 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对产生于学生经验的、 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 教学的核心策略”
——郝京华
第28页/共75页
科
对周围的世界的观察
学
提出探究问题
探 究
形成假设预测
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涯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 心课程 。
三.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 理念。
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 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 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 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
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妙的欲望。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学海无涯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四、设计思路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分目标
学海无涯
总目标: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 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 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 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 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分目标: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 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 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 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 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
学海无涯
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 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 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 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 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 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学海无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2001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
的新篇章
2004教育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颁布的 课标进行修订 2006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各科标准进行修订 现在新修定的课标正在征求意见
一.《科学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是: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 习,了解生命 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 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
学海无涯
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 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 道理。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自19世纪初期科学开始在学校课程中取得一席之地以来,人们 一直希望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且要学 懂科学,即通过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懂得与欣赏科学的本 质,使科学教育对个人的文化品质与生活质量产生有益的影响。
直至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明确意识到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 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列入科学教育目标,并用“科学素养”这个 词来涵盖。
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的许多奥妙,但还有许多领
域等待我们去探究,科学不迷信权威。
(三)科学知识
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
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 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
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 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
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 国的情感;
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
科技的新发展。
早期的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强 调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下,科 学方法的训练被纳入了科学教育之中,于是,观察、比较、分类、实验 等就成了科学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科学就是 包含了一大堆概念、定理、公式、原理和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知 识与技能的集合。
附录: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案例,教学活动类 型、设计等。
二. 课程性质
➢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认识小学科学学科的性质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何谓“科学素养”
《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 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 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