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注意事项
无论何种途径给药必须详细询问有无青霉素 及其他药物过敏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试;
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青霉素脑病; 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头孢菌素
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 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氨基糖苷类
对G-菌有强效,主要用于G-菌感染,对部分 G+菌(葡萄球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
链霉素、卡那霉素,对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有 效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基糖苷类
庆大、妥布、奈替米星、依替米星等对肠杆菌和铜绿 假单胞菌等G-菌具有强大活性,对葡萄球菌属也有良 好作用;
大观霉素用于单纯性淋病治疗; 所有此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合理用药
➢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 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 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 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活性不 如广谱青霉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要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要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要点

1、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给药,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及时做药敏实验,使用3日后必须根据药敏结果给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2、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得使用抗菌药物(例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

3、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可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如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等)。

4、II类切口手术可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等)。

5、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清洁手术,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可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

6、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可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7、深静脉插管和介入手术置管时和置管后不得全身预防用抗菌药物。

8、导尿置管时和置管后不得全身预防用抗菌药物。

9、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推荐选择头孢菌素;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选用一代头孢;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可选二代头孢,特殊情况下用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选择时应注意;除泌尿系统手术外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

10、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11、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应根据药物的特点、患者的情况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方便、经济,但对于严重感染或胃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应考虑静脉给药。对于局部感染,可选用外用或局部给药途径。

4.疗程: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制订合理的疗程,一般情况下,疗程应不少于7天,严重感染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5.联合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的特点和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发生。

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临床医师应仔细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临床指南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二)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但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同时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控制。

三)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发生,但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费用,同时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特点和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四)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避免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控制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临床治疗面临的严峻问题,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控制是保障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了解和掌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篇一》

抗菌药物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了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基本情况

我作为一名抗菌药物药师,主要从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深入了解了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同时,也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发展趋势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工作重点

我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药

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3.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

培训,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4.参与感染控制工作:与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科等部门密

切合作,共同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

通过我的努力,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合理使用率逐年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指

南,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2.加强用药监督:对医生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他们按

照指南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开展多学科合作:与临床科室、微生物科等部门开展多学

科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术期感染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可以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目前,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日益突出,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可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还可引起细菌变异,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也是医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有关管理规定,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以便在保障病人能得到最佳疗效前提下,选用毒副反应最小的抗菌药物,同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并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者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

(2)病情急、危、重者或者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者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 普通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和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和耐药菌株的生长.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者增强毒性的其

非抗菌药物联用。

(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伤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普通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

抗菌用药合理使用制度

抗菌用药合理使用制度

抗菌用药合理使用制度

第一条绪论

为了规范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抗菌药物滥

用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

第三条原则

1.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基于临床诊断依据,严禁滥用和过度使

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依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谱,科学

合理。

3.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依据患者个体差别,注意个体化用药。

4.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引导下进行,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的程序及要求

1.在临床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前,医生应先行下述程序: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明确临床诊断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认真阅读抗菌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剂量、途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信息。

–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包含年龄、肝肾功能等,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

–书面记录抗菌药物使用的理由和方案。

2.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需遵守以下要求: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后方可使用。

–依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孕妇和儿童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坚持定时给药,严禁漏服或过量服药。

–对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并对疗效进行评估,避开不必需的长期用药。

–避开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减少多药耐药性的发展。

3.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领用、储存和保管流程,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包含用药指标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矫正。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要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指征,如果是病毒感染,则不能用抗生素。当然有些情况除外,如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2、要确定感染的类型,明确感染的病原菌,以及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3、抗菌素已采用降阶梯的治疗方案,即当病原菌不明时,先采取广谱的强效抗生素,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待诊断明确后,再根据药敏试验换成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尽量缩短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以免增加耐药菌株的发生率,还可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在临床上,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可以避免药物滥用、耐药性的发展以及不

良反应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结:

1. 严格遵循医疗指南:医疗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制定的,对于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具有指导作用。医生应该参考医

疗指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在使用抗

生素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医生应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剂量和用药时

间也非常重要,应该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耐药性发展的重要

原因之一。医生和患者应该避免未经医生指导随意使用抗菌药物。

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不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此外,不应

该过早停药或未按照医生嘱咐的方式使用抗菌药物。

4.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非常重要。医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同时,医生也应该向患者进行相关教育,让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多学科合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医生、药师和微生物学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协作,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共同努力,遵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其使用原则对于保护细菌

耐药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抗

菌药物使用的原则。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合乎医学规范的前提下,正确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和剂量,并合理控制用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

循医生的处方,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更不能随意中断或延长药

物疗程。

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确定感染病原菌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使用对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合适的抗菌药物应具有杀

菌活性,对病原菌有很好的疗效,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三、个体化用药

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体重、

年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儿、老年人等,应特别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四、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应避免同时使用具

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避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在用药期间应定

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遵医嘱服药

患者在服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

或过量服用。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

其他药物。

总之,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非常重要,只有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免受感染疾病的侵害。希望广大

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共同维护公众健康。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一般原则

1、根据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选药;

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用症、禁忌症及联合应用与预防应用的指征;

3、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前,应先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待培养及药物试验结果报告后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4、密切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5、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给药途径、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6、已明确病毒感染者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象征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根据医生的经验,初步判断选用抗菌药物,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确认为非细菌感染者,应立即停用抗菌药物;

8、明确细菌感染者应用抗菌药物需按“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标准”应用;

9、对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病人,应定期监测菌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及时纠正和调整抗菌药物,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原则

1、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和混合感染;

3、长期用药产生耐药性者;

4、免疫缺陷伴发严重感染者;

5、可以肯定获得协同作用者;

6、毒性较大药物联合用药可减少剂量,降低毒性。

三、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

1、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具备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应选择杀菌剂,具有较高的组织渗透能力,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物;

2、不同类别手术预防用药:

(1)清洁手术: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如疝、乳腺、甲状腺、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等手术,原则上不用抗菌素。如需使用,可于手术前 0.5—1 小时或麻醉诱导期使用一个剂量。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规范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氟喹诺 酮类、两性霉素B等,其对致病 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药物的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 切。可以通过提高最大药物浓度来提高临床疗 效,但不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治疗剂量比较 窄的氨基糖 苷类药物尤应注意
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7.根据抗菌药的适应症使用,避免乱用滥用 抗菌药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杜绝无指征使用抗菌药,不应单纯根据症状使 用抗菌药,应首先收集感染证据或排除感染
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菌药 依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抗菌药 (1)肾功能减退者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 确需用者调整用药方案 (2)当肝功能减退时,主要由肝脏代谢的抗菌 药尽量避免使用或减量使用
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10.选择合适、正确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 剂量小、疗程短达不到抗菌效果,易产生耐药性。剂 量大、疗程长易发生毒副反应,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 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 量范围 高限);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 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有局部病 灶者 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对于急性感染 者用药72小时疗效不显著者应选用其他敏感药物。特 殊感染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 少或防止复 发。如结核病。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 口服治疗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 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 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所有东西都需要合理使用,药物也需要合理使用,那吗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 合理使用抗菌素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二.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

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三. 合理用药涉及的问题:

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四.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

1.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6. 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7.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与方法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与方法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与方法随着现代医疗科学的发展,抗菌药物在人类健康保健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然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抗菌药物,我们迫切需要了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

要性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本文将重点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因

和方法,以期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医药进步。

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在于避免以下问题的产生:

1. 耐药性的形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

将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疗效,进而导致医疗难题的加剧。随

着耐药细菌的增加,治疗感染性疾病将变得更加困难,甚至有可能失

去对抗细菌感染的能力。

2. 不良反应的发生:滥用抗菌药物会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从而

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某些抗菌药物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

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3. 开支的增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不必要的药物开销,给

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冗余的药物使用将增加医疗费用,特别是

在较贫困地区使用药物时,这种经济负担将会更为突出。

4. 环境污染的加重: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会增加环境中药物残留的量,对水质和土壤质量产生危害。这不仅会破坏环境平衡,还可能对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事关公共卫生和环

境健康的大局。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

1. 合理使用处方:抗菌药物应当遵循医生合理处方的原则,尽量避

免滥用或不必要的使用。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

者的具体情况,并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剧,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成为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本文将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应当建立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和监督。委员会应该包括医护人员、药师、感染控制专家等多个专业人员,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此外,还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规定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范围、使用原则等内容,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其次,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督。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通过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及时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第三,建立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制度。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专家咨询服务,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咨询服务。专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情况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四,推广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通过推广感染控制与预防措

施,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加强医疗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水平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附件3:XXXX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特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治疗性应用: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1.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细菌性感染及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临床确定适应证后:a.根据经验选药的同时,应尽早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查明感染病原体,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b.门诊基本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药物用量一般感染处方三日量,慢性感染二周量,避免长期用药。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还应综合患者的情况 (新生儿、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另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价格等也是考虑的因素。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应用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

(5)需长期用药,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者,如抗结核药物的联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抗真菌药物
真菌侵入机体可引起各个系统的真菌病。
发生真菌感染的致病危险因素为:老年、体弱 多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及器官 移植术、气管切开、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等
,一旦合并真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较
高,故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抗菌药物合理选择原则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MDR:是指细菌对于常见抗生素(包括头孢 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 方制剂、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中三类 及三类以上的药物耐药 XDR:是指细菌仅对1-2种抗生素敏感(通常 指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 PDR:则是指对目前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耐药 的菌株。
临床几种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患者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医师均应 了解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状态 如患者年龄(18岁以下、60岁以上)、肝、 肾功能,妊娠期,哺乳期,视具体情况选 择适宜、合理的给药方案。
注意给药方案的合理性

药品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 联合用药、合用药物之间与食物(如头孢与乙醇 及含乙醇药物的双流仑样反应)的相互作用的影 响。
(三)禁忌证 1.对硝基咪唑类药过敏者。 2.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血液病者、妊娠及哺 乳期妇女。
(四)药物相互作用 1.能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 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同时应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 加强本类药代谢,使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而苯妥英 钠排泄减慢。 3.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减缓本类药 的代谢及排泄。 4.干扰双硫仑代谢,二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 精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要有明确的诊断 严格做到有指征用药 在临床确诊为细菌感染后,根据患者所 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本地区抗感 染药物耐药情况经验性选择抗感染药物。 缺乏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或 者为病毒性感染者,不宜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 特别注意在使用抗菌 药物抗菌治疗前,尽可能获取相应标本, 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择有效的用药 按各种抗菌药物抗感染的抗菌范围、作用 特点、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出过程)不良反应等情况综合评估,制 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药物种类
β-内酰胺类
作用机理
抗菌活力
繁殖期杀菌剂 同上 同上 静止期杀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快效抑菌剂 广谱抑菌剂 杀链,抑葡肠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静止期抑菌剂 快效杀菌剂
抑制细菌细胞壁后期合成 糖肽类 中期合成 磷霉素类 早期合成 氨基糖苷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大环内酯类 同上 四环素类 同上 林可霉素类 同上 酰胺醇类-氯霉素 同上 恶唑烷酮类 同上 利福霉素类 抑制细菌RNA合成 喹诺酮类 DNA合成 磺胺类 抑制叶酸、DNA合成 环酯肽类-黑莫他丁 损害细胞膜
降阶梯治疗策略

在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和ICU内血源感染, 应及早应用 “重拳出击,广覆盖”即选择强效、广谱、 联合的经验治疗,48-72h获得病原菌诊断后, 立即改用敏感抗菌药物即窄谱/相对窄谱抗 菌药物的目标治疗。此即所谓“降阶梯” 治疗策略。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 抗感染治疗方案
即可能病原学有误,也可能有下列情况 合并其他感染
给药的方法错误,包括剂量不足、给药次 数不覆盖药效时间。 出现并发症(脓胸) 宿主因素(免疫功能-加用免疫增强剂)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 1)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力, 扩大抗菌谱。 2)用于耐药菌株 3)防止和延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其毒副反应的发 生。
头孢菌素类:

厄他培南:相对亚胺培南来说,这也算一 个新药(2002年美国上市),厄他培南对肾 脱氢肽水解酶较亚胺培南稳定,所以不必 与西司他丁等一起使用。其抗菌谱、抗菌 活性均很强大,对G+菌的抗菌活性略低于 亚胺培南,对G-菌则强于亚胺培南,但对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这点值得注意。除此 之外,MRSA、不动杆菌菌也对本品耐药。 可用于中等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腹腔 感染、尿路感染等的治疗。
(5)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齐霉素、罗红霉素 等。 (6)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8)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夫西地酸、磷霉素、 利福昔明等。 (8)抗真菌抗生素 (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张艳
2018-03-22

抗菌药物:是指包括抗生素及其他一些人工 合成的抗细菌药物。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磺胺类、 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其中抗生素是最大的 一类。


抗生素:专指由细菌产生的能抑制其他微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生长的成分。
抗微生物药:是指对病毒、立克次体、细菌、 原虫等所有微生物有杀灭活性的药物,它与 抗感染药物的区别只在于不包括蠕虫感染。

诊断 PA在呼吸道的定植极为常见,目前临床上 对PA肺部感染的最大困惑是诊断问题,即 痰或者经气管吸引标本(TTA)分离到的 PA:定植菌?感染菌? 这恰恰是呼吸道感染临床迄今仍难以解决 的难题。




目前罹患PA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皮肤粘膜屏障发生破坏,如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严重烧伤、留置胃管; ②免疫功能低下,如中性粒细胞缺乏、实 体肿瘤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AIDS; ③菌群失调; ④慢性结构性肺病,如支气管扩张症、 COPD、肺囊性纤维化; ⑤长期住院,尤其是长期住ICU; ⑥曾经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者含酶抑 制剂青霉素



生物被膜(biofilm)形成:生物被膜是指 细菌附着于物体表面后,繁殖并分泌一些 多糖基质、纤维蛋白等复合物,将细菌黏 连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样物。细菌能够通 过生物被膜的形式生存,是细菌耐药另一 个重要机制,即保护细菌逃避机体免疫和 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没有对抗PA的作用, 但能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具有调节 免疫,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







抗菌产生耐药是必然现象。增加细菌产生耐 药的因素: (1)对各种抗菌原理和抗菌谱知识缺乏,甚 至对名目繁多的商品名称根本没有弄清它到 底是什么药。 (2)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引起感染的 致病菌缺乏分析。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及用抗 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 (3)缺乏连贯性,一两天就盲目换药,或一两 天病情缓解后过早停药,细菌又大量繁殖, 导致不久又重复使用抗菌药物,这些现象都 比较普遍
药物。
磷霉素 每次2-3g ,静滴, 6-8小时1次。具
有广谱抗菌作用,但不如-内酰胺类,作用于细
菌细胞壁合成前期,临床常联合用于耐药菌的感 染。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原虫—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首选药;抗贾第鞭毛 虫 2.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 3.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 及消化性溃疡; —盆腔、肠道、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替硝唑可通过血-脑屏障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 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 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 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局部用药。(冲洗、 灌注、留置或伤口内散布、如防褥疮、湿疹) 所有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都要监测观察二 重感染,不良反应。 尤其老年人免疫功能低,易发生二重感染。(定 期检查口腔,及时做谈液和咽拭子的真菌图片镜 检培养。) 强调综合治疗 不要过分依赖抗感染治疗,注意 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重药物经济学 经济合理用药因素之一,(安 全、有效、经济、适宜-基本目录、医保、农合-无 正当理由不使用医保、农合目录外品种为超常用 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抗阿米巴原虫—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 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死了! 2.抗厌氧菌—硝基被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还 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 过程—“自作自受”死了! 耐药菌—缺乏硝基还原酶。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痛、眩晕, 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六)喹诺酮类抗菌药
(七)其他抗菌药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次 2次/日,对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有效。
米诺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100mg/次 2次/日,是治疗 斑疹伤寒、回归热、布氏杆菌病、MRSA等有效
二、用药监护
(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 (二)用药过程监测神经毒性及肝功能 (1)甲硝唑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应告知患 者。 (2)用药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 系统不良反应,如发生,即停药。 (3)“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或之后7日内禁 酒及含乙醇的食物、药物。 (4)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可能的致癌、致畸、 致突变作用


抗菌药物从结构可分为十大类:
(1)β-内酰胺类: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 环的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此类, 还包括非典型β-内酰胺类等5小类,即碳青 霉烯类、头霉素类、单环类、拉氧头孢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烯类(托莫培南 tomopenem)。 (2)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3)四环素类 (4)氯霉素类
PA感染的临床表现: PA:条件致病菌,在患者体内或者医院环 境中寄殖,感染常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 患者。

当这些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黄色或黄 绿色脓性痰,痰液粘稠,伴有气急等呼吸 道症状时,应考虑PA感染的可能;尤其在 原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平时就常伴慢 性咳嗽、咳痰,当出现黄绿色脓痰,呼吸 困难加重,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时,应考虑 PA感染的可能。

(目前我们所指的抗生素主要还是专指抗菌抗生素。)
抗菌药物按其作用特点分为4类




①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糖肽类、磷霉素类 ②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粘 菌素类 ③ 快效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克 林霉素 ④ 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目前临床几乎占70%应用具有杀灭繁殖期细菌的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产ESBLs细菌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MRSA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PA)
PA的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①产生β-内酰胺酶(AmpC酶、 ESBLs及金属酶(MBL)和其他酶,如KPC酶。 ②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2、膜通透性下降 :①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 ;② 膜孔蛋白丢失或表达下降:中国碳青霉烯耐药PA 的主要耐药机制是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及表达 量下降,导致药物难以进入细菌细胞内。 3、靶位改变 4、生物被膜形成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COPD是最常见的容 易发生PA感染的基础疾病之一,当 AECOPD患者出现以下四项中的两项时应 考虑PA感染可能: ①近期住院史; ②经常(>4次/年)或近期(近3个月内) 抗菌药物应用史; ③病情严重(FEV1<30%); ④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近2周服用泼尼松 >10mg/d)


(4)给药方法不正确,剂量不合理,更换 或联用选择不当。 (5)缺乏个体化给药,没有及时做到细菌 培养,药敏试验。这些都是产生细菌耐药 的因素。
90日内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住院>5天发 病,医院内病原菌的耐药率。都应该在抗 感染治疗前采集相应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

依照药敏用药,但临床治疗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