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第一部分:出师考核出师考核是指在传统医学领域内从事临床诊疗、针灸、推拿等诊疗技术的医护人员进行的考核。
出师考核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一、理论考核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
考生需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五行学、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经络配穴等知识。
2.诊断技术。
考生需要掌握传统医学中的诊断技术,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技术。
3.针灸技术。
考生需要掌握传统医学中的针灸技术,包括常用的经穴、皮肤刺激点、手法等。
4.推拿技术。
考生需要掌握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技术,包括指法、掌法、推拿手法的名称、应用、特点等。
5.草药学知识。
考生需掌握传统医学中的草药学知识,包括方剂组成、功效、制作方法等。
二、实践考核内容1.历经病例分析。
考生需要通过病例分析来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
2.临床操作技术考核。
考生需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诊断和治疗任务,并说明所采用的技术名称、操作规范等。
3.临床案例表述。
考生需要就实际操作综合说明案例的总体情况、病因、诊疗思路与结果等。
4.草药配伍。
考生需根据病情制定草药方剂,以及按照路径制作、调配、煎煮等。
第二部分:确有专长考核确有专长考核是指在传统医学领域内从事特定技术(如针灸、推拿等)的医护人员进行的考核。
确有专长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一、理论考核内容1.知识与技能。
考生需要掌握特定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针灸或推拿的知识、方法、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等。
2.安全与卫生要求。
考生需要掌握特定技术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与卫生要求,如无菌操作、卫生与消毒原则等。
3.质量控制。
考生需要掌握特定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对操作环境、操作工具的控制与保持。
二、操作考核内容1.操作技术。
考生需要进行针灸或推拿等特定技术的操作,实现某些特定的诊疗目的。
2.操作质量。
考生需要根据操作流程、规范、标准等,按照标准规范操作,使操作质量达到要求。
传统医学师承与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师承与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传统医学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在现代医学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传统医学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医学,并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必须制定确有专长的考试考核大纲。
一、考核范围传统医学师承的考核范围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 传统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经典、方剂、诊断学、病症和治疗等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并能够运用传统医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传统医学技能:包括脉诊、舌诊、观察病情、处方和治疗等技能,掌握传统医学的临床技术和治疗手段。
3. 传统医学文化:了解传统医学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通过学习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和名医著述,加深对传统医学的理解和认识。
二、考核形式为了确保考核的公正和准确性,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书面考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考察考生对传统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实践操作:考生需要面对真实的患者,进行脉诊、舌诊和观察病情等操作,以检验其对传统医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综合能力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病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考核标准确有专长的考核标准需要明确,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些可能的考核标准如下:1. 知识水平:考生需要展示出对传统医学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系统掌握。
2. 技术能力: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传统医学的脉诊、舌诊和观察病情等技术,并能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3. 学术研究能力: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传统医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不仅可以用于评估个人的专业素养,还可以用于指导传统医学的教学和研究。
一些可能的运用方式如下:1. 评聘高级职称: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评聘高级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高级职称的专业质量和水平。
2. 招生入学:考核结果可以用于医学院校招生入学时的筛选,确保录取具有一定传统医学基础和潜力的学生。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中医妇科学笔试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中医妇科学笔试考核大纲第一单元女性的生理特点细目一:月经1.月经的生理表现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细目二:妊娠与产育要点:1.妊娠机理2.妊娠期生理现象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4,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5,哺乳期的最佳断乳时间第二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要点:1寒热湿邪2.七情内伤3.生活失度4.体质因素细目二:病机1脏腑功能失常5.气血失调3,冲任督带损伤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月经病的定义6.月经病的范围7,月经病的治疗原则8.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二:月经先期要点:1月经先期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丹桅逍遥散、清经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三:月经后期要点:1月经后期的定义5.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6.病因病机7.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要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1.月经过多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举元煎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六:月经过少要点:1.月经过少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细目七:经间期出血要点: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2.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崩漏要点:1,崩漏的定义2.病因病机3,治崩大法:塞流、澄源、复旧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清热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九:闭经要点:1.闭经的定义2,闭经与妊娠的鉴别3.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4.闭经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痛经1.痛经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要点:1.经行泄泻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二:经行浮肿要点:1.经行浮肿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三:经行吐蚓要点:1,经行吐蚓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目十四: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要点:1.经断复来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四单元带下病细目一:概述要点:带下病的定义细目二:带下过多要点:1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4.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完带汤的药物组成第五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妊娠病的定义7.妊娠病的范围8,妊娠病的病因病机9,妊娠病的治疗原则10,妊娠用药的禁忌细目二:妊娠恶阻要点:1.妊娠恶阻的定义2.病因病机3,治疗总原则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妊娠腹痛要点:1,妊娠腹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细目四:胎漏、胎动不安要点: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2,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3.病因病机4.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细目五:子肿要点:1,子肿的定义2.病因病机3,治疗用药的注意点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六:妊娠小便淋痛要点: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妊娠小便不通要点: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第六单元产后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产后病的定义2.产后常见病及危重证:产后''三冲〃、''三病〃、'、三刍〃同3.产后病总的病因病机4.产后''三审〃5,产后病的治疗原则6.产后病的用药宜忌细目二:产后血晕要点:1,产后血晕的定义2.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产后发热要点:1产后发热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7,感染邪毒型发热临证时的注意点细目四:产后腹痛要点:1产后腹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生化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五:产后恶露不绝要点:1恶露不绝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七单元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妇科杂病的定义2,妇科杂病的范围3,妇科杂病的治法概要细目二:^瘦要点:1.瘤病的定义2.病因病机3.瘤病辨证与施治的注意点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盆腔炎要点:1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四:不孕症要点:1不孕症的定义7.病因病机8.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9.毓麟珠的药物组成细目五:阴痒要点:1.阴痒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阴痒的外治法细目六:子宫脱垂要点:1,子宫脱垂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方剂学笔试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方剂学笔试考核大纲第一单元总论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2•方剂的组成3•方剂的变化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要点: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银翘散、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止嗽散、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三单元泻下剂要点: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4.温脾汤、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四单元和解剂要点: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蒿苓清胆汤、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五单元清热剂要点: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4.竹叶石膏汤、消营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5•白虎汤、清瘟败毒饮、导赤散、玉女煎、泻白散、清胃散、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6.黄连解毒汤、葛根黄苓黄连汤、当归六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六单元祛暑剂要点:六一散、香禽散、新加香善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七单元温里剂要点: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小建中汤、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理中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黄黄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八单元补益剂要点: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生脉散、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四君子汤、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第九单元固涩剂要点: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牡蛎散、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真人养脏汤、桑蝶峭散、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单元安神剂要点:1.重镇安神剂和滋养安神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第十一单元开窍剂要点: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3.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二单元理气剂要点:1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伍意义4.越鞠丸、枳实11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三单元理血剂要点: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桃核承气汤、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四单元治风剂要点: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2,川茸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消风散、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五单元治燥剂要点: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2・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杏苏散、桑杏汤、养阴清肺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六单元祛湿剂要点: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平胃散、五苓散、防己黄黄汤、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蕾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猪苓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七单元祛痰剂要点: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2.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温胆汤、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八单元消食剂要点:1.保和丸、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2.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九单元驱虫剂要点: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和传统医学出师考核的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附件1: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根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核性质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以下简称出师考核)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以下简称确有专长考核),是对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是否具有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评价和认定。
二、考核方式(一)出师考核包括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确有专长考核包括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和综合笔试。
(二)出师考核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基本操作与临床答辩的方式;确有专长考核的临床实际本领考核,采取基本操作、临床答辩、居民和患者评议评价的方式。
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的综合笔试,均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考核内容(一)临床实践技能(临床实际本领)考核范围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1)基本操作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常见急症针灸技术应用等中医临床技术。
(2)临床答辩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4对指导教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技术专长的掌握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1)基本操作1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临床技术;2中医独特诊疗技术。
(2)临床答辩(临床答辩结合本人专长)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4中医独特诊疗技术的掌握与临床应用水平。
(3)评议评价选30名居民和30名患者对确有专长人员技术专长进行评议评价。
(二)综合笔试测试范围1.出师考核(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经典著作等相关知识;(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的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4)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针灸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治法、处方、操作等知识;(5)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知识。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考试。
二、考试目的通过对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进行考试,考查其是否具备运用中医理论、方法、技能等安全有效地进行诊疗的能力,以确保中医药卫生人员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三、考试科目与形式1.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针灸推拿学基础、临床实践技能。
2.考试形式:笔试、实践操作。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1.中医基础理论: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2.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要求掌握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疾病、基本治疗方法和基本技术,并能运用中医临床医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3.中药学基础:要求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并能运用中药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4.针灸推拿学基础:要求掌握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穴位、基本手法,并能运用针灸推拿技术治疗常见病证。
5.临床实践技能:要求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能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考试难度与分值分配1.考试难度: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申请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2.分值分配:各科目分值分配如下:中医基础理论占30%,中医临床医学基础占30%,中药学基础占20%,针灸推拿学基础占10%,临床实践技能占10%。
六、考试时间与地点1.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月份。
具体时间以考试公告为准。
2.考试地点:一般为各地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或卫生局指定的考点。
具体地点以考试公告为准。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摘要:一、考核概述- 考核目的与意义- 考核方式与内容- 考核对象与条件二、考试大纲与要求-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 中医方剂学- 中医临床学- 针灸学- 推拿学三、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四、考试地点与报名方式- 考试地点- 报名方式与时间五、成绩公布与资格认定- 成绩公布- 资格认定与证书颁发正文: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主要针对传统医学领域中的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旨在检验其在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临床学、针灸学和推拿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考核概述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是针对从事传统医学领域的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的一种选拔和认定方式。
通过综合笔试考核,可以检验应试者在传统医学基本理论、临床技能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选拔优秀传统医学人才提供依据,同时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考试大纲与要求1.中医基础知识:要求应试者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2.中医诊断学:要求应试者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辨证论治;3.中医方剂学:要求应试者掌握常用中药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及配伍原则;4.中医临床学:要求应试者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5.针灸学:要求应试者掌握经络腧穴、针灸疗法及临床应用;6.推拿学:要求应试者掌握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及临床应用。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1.考试形式:综合笔试考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2.考试时间:预计2023 年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考试地点与报名方式1.考试地点:具体考点另行通知;2.报名方式与时间:预计2022 年12 月开始报名,报名方式为线上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及流程另行通知。
五、成绩公布与资格认定1.成绩公布:考试结束后,预计一个月内公布成绩;2.资格认定与证书颁发:根据考试成绩,对合格者进行资格认定,并颁发相应证书。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药学4、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外科学7、中医妇科学8、中医儿科学9、针灸学实践技能考核大纲技能一、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二)临床答辩1、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天枢胃俞支沟百会技能二、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1、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2020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2020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大纲一、考核目的传统医学是我国悠久的医学传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医学,让传统医学的专业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价和认可,制定了传统医学专长考核大纲。
该大纲旨在对传统医学专业人才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考核,以期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传统医学专家。
二、考核内容1.传统医学基础知识(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理论体系;(2)中药学,包括中药性味归经、中药鉴别、配伍、药理等;(3)针灸学,包括经络穴位、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原理等。
2.传统医学临床技能(1)中医诊断能力,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2)中医治疗技能,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3)中医辩证施治,包括辨证论治、辨证用药。
3.传统医学研究能力(1)掌握中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经验总结、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2)具备撰写中医学论文、科研成果的能力;(3)了解传统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传统医学专业素养(1)具备医德医风,遵守医德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2)熟悉中医医疗法规和政策,具备良好的医疗管理能力;(3)了解国内外相关医学发展动态和文化背景。
三、考核形式1.笔试(1)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典籍、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2)考察应试人对中医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理论考核(1)通过考察应试人的中医诊断思路、辨证论治能力等,考察应试人对中医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2)根据实际病例情况,考察应试人对病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综合运用能力。
3.实操考核(1)考核应试人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实际操作技能;(2)考核应试人的医疗制度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能力。
四、考核标准1.中医基础知识考核标准(1)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学典籍有较深的理解;(2)熟悉中药学知识,能正确理解中药性味、归经,能够准确鉴别中药;(3)掌握针灸学理论,具备一定的针灸操作技能。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自古以来,中医学作为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广大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医疗服务。
为了保证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2024年将举行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该考试旨在选拔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人才。
以下将介绍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的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形式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该部分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
2.中医诊断学知识:包括中医四诊、中医辨证等知识。
该部分考试以实践操作和病例分析的形式进行。
考生需要通过接诊模拟患者、辨证施治等环节,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中医针灸学知识:包括中医经络学、针灸治疗基本理论等。
该部分考试以实践技能的形式进行,考生需要进行针灸技术操作和病例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4.中药学知识: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中药材识别与质量控制等。
该部分考试以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生需要进行中药配方和煎煮技术的操作,以及中药材的辨识和质量控制等。
5.中医临床实践知识:包括中医病证辨析、方剂用药等知识。
该部分考试以实践技能的形式进行,考生需要进行病历分析和方剂设计等操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治疗。
6.中医学科综合知识与研究能力:包括中医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该部分考试以论文撰写和口试的形式进行,考生需要撰写一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论文,并进行口试答辩。
二、考试评分与评价标准1.考试评分: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各科目成绩的权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确定。
2.评价标准:根据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对考生的中医理论水平、临床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考试准备与培训1.考试准备:考生需根据大纲要求,全面复习相关知识,掌握中医理论与实践技能,准备针对性的复习材料。
2.培训机构:中医学院、中医医院等相关机构将组织相关培训班,为考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七年目录(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药学4、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外科学7、中医妇科学8、中医儿科学9、针灸学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天枢胃俞支沟百会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肺痨 黄疸 痹证 急惊风
胸痹(真心痛) 积聚 不寐 小儿泄泻 心悸 水肿 血证 崩漏
胃痛 淋证 虚劳 绝经前后诸证
综合笔试考核大纲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 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列缺
少商
犊鼻 足三里
肾俞
委中
翳风
角孙
神庭
水沟
商阳
三阴交 秩边
风池
中极
合谷
阴陵阳陵泉
气海
肩髃
通里
至阴
悬钟
神阙
迎香
神门
涌泉
太冲
中脘
四白
后溪
太溪
腰阳关
太阳
地仓
听宫
内关
命门
印堂
下关
风门
外关
大椎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摘要:1.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发布背景2.考核大纲的主要内容3.考核时间和地点4.报考条件和报名方式5.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6.考试成绩和证书颁发7.考试大纲的实施和监管正文: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已于近日发布。
这一考核大纲的发布,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工作,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考核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临床技能主要包括中医诊断、中医治疗、针灸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考核时间和地点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具体时间和地点将在考核前通知考生。
报考条件和报名方式:报考人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跟师时间自公证之日起至2023 年8 月31 日前满三年,跟师学习相关知识,并已完成师承学习任务。
报名方式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确认,具体操作手册可在资讯中心下载。
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等。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023 年9 月。
考试成绩和证书颁发:考试成绩将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公布,合格分数线为60 分。
考试合格者将颁发《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证书》。
考试大纲的实施和监管:考试大纲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管,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公开。
总的来说,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的发布,对于提高传统医学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引言概述: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是中医行业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规定了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该大纲的详细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与治疗、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内科学。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的要求。
正文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1.1 中医基本理论概述: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中医的特点和基本原则等。
1.2 中医经典著作:要求考生熟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内容和要点。
1.3 中医病因病机:要求考生了解中医的病因学和病机学,包括病因分类、病机形成过程等。
2. 中医诊断与治疗:2.1 中医四诊法:要求考生掌握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2.2 中医辨证论治:要求考生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原则,包括辨证的基本步骤、辨证的分类和辨证的治疗方法等。
2.3 中医针灸疗法:要求考生了解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和应用,包括针灸的基本技巧、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 中药学:3.1 中药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味归经等。
3.2 中药鉴别学:要求考生学习中药的鉴别方法和技巧,包括中药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口感等。
3.3 中药配伍学:要求考生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包括中药的药性相合和药性相反等。
4. 方剂学:4.1 方剂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方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等。
4.2 方剂的应用:要求考生学习方剂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包括方剂的选择和调剂等。
4.3 方剂的煎煮方法:要求考生了解方剂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煎煮的时间、火候和煎煮后的处理等。
5. 中医内科学:5.1 中医内科疾病:要求考生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常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5.2 中医内科诊断:要求考生学习中医内科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病史采集、望闻问切等。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摘要:1.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通知背景2.考核时间和地点3.考核对象和报名条件4.考核内容和方式5.考核成绩和合格标准6.考试组织和管理7.考试违规处理和考试费用正文: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已经发布。
此次考核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传统医学人才,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队伍建设。
一、考核时间和地点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将于4 月22 日至24 日在杭州举行。
具体地点将另行通知。
二、考核对象和报名条件1.申请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已签订《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并经县级以上公证机关公证的师承人员;(二)自公证之日起至2023 年8 月31 日前满三年的;(三)已完成师承学习任务的;(四)符合《浙江省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管理细则》其他有关要求。
2.申请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从事传统医学临床实践5 年以上;(二)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
三、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内容包括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药物学、方剂学等。
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四、考核成绩和合格标准考核成绩满分为100 分,合格分数线为60 分。
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人员,可以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五、考试组织和管理考试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承办。
考试组织和管理将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 号)和《关于印发浙江省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管理等细则的通知》(浙卫发2008117 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六、考试违规处理和考试费用1.考试违规处理:考试期间,严禁抄袭作弊,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资格,考试成绩作废,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七年目录一、中医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12)(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2)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2)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13)(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4)1、中医基础理论(14)2、中医诊断学(21)3、中药学(26)4、方剂学(35)5、中医内科学(38)6、中医外科学(51)7、中医妇科学(60)8、中医儿科学(66)9、针灸学(76)一、中医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天枢胃俞支沟百会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专长技术演示(一)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咳嗽痢疾眩晕肠痈喘证腹痛头痛颈椎病肺胀胁痛中风痄腮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心悸水肿血证崩漏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咳嗽痢疾眩晕肠痈喘证腹痛头痛颈椎病肺胀胁痛中风痄腮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要点: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交感互藏4.阴阳消长5.阴阳转化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位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5.五脏的外华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位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位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与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二:血要点:1.血和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细目三: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九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2.别络的概念3.经筋的概念4.皮部的概念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细目八:结石要点:1.结石的概念2.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第十二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气血失常要点:1.气的失常2.血的失常3.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4.津伤化燥5.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成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二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调理气血6.三因制宜2、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第二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意义细目三:问疼痛要点: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要点: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要点:1.失眼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要点: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皮肤要点:1.望斑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细目七:望小儿指纹要点: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要点:舌与脏腑的关系细目二: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常见病脉要点:常见病脉(浮、沉、迟、数、滑、涩、洪、紧、弦、细、微、濡、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纳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要点: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要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要点: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要点: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要点:痰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的临床表现2.心血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细目二:肺病辨证要点: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证的比较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燥邪犯肺证的辨证要点细目三:脾病辨证要点: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细目四:肝病辨证要点: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肾病辨证要点: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3.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腑病辨证要点:1.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2.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3.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的临床表现4.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脏腑兼证要点: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辨证要点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3、中药学第一单元药性理论细目一:四气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细目二:五味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配伍的意义要点:配伍的意义细目二:配伍的内容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妊娠用药禁忌要点: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及分类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第五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技、紫苏、荆芥、防风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辛夷3.下列药物的功效:生姜、藁本、苍耳子4.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荆芥、细辛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细辛、苍耳子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蝉蜕、柴胡、葛根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蒡子、桑叶、菊花3.下列药物的功效:蔓荆子、升麻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蒡子第六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夏枯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竹叶、决明子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青叶、青黛、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土茯芩、山豆根、马齿苋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青黛、贯众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赤芍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草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藁、地骨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第七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芒硝3.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细目三:润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牵牛子、巴豆2.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巴豆第八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祛风寒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木瓜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3.下列药物的用法:威灵仙、川乌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防己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4.下列药物的用法:防己、豨莶草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第九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泽泻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3.下列药物的功效:海金沙、石韦、萆薢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第十一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3.下列药物的功效:丁香、高良姜、花椒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丁香第十二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香附、薤白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木香、川楝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沉香、乌药、佛手、柿蒂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楝子第十二单元消食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3.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第十四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苦楝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五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3.下列药物的用法:三七、蒲黄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2.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血余炭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细目五:温经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艾叶第十六单元活血祛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3.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细目三:活血调经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益母草、牛膝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桃仁、鸡血藤3.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藤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马钱子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马钱子细目五:破血消癥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莪术、水蛭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温化寒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半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覆花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前4.下列药物的用法: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3.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葶苈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苏子、桑白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菀、款冬花、批杷叶、白果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第十八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重镇安神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磁石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骨3.下列药物的功效:朱砂、琥珀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龙骨、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