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课程标准2012
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色彩课程代码:
所属专业:广告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64学时学分:
编制人:隋燕制订实践:
审定人:开设实践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的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色彩设计和色彩应用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色彩造型能力。
(二)课程任务
通知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色彩的基本性能和原理,掌握的水粉色彩写生,掌握色彩造型的基本技能,打好学生的绘画基础。
(三)前导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首先需要具备《素描》、《构成》等基础专业课程的技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课程《广告学》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门课程。
(四)后续课程
本门课为《平面广告设计》、《图形设计》作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编制依据《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家标准》对色彩设计师、色彩调配师的要求制订。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力;
(2)正确造型基础的能力;
(3)掌握一定的艺术造型技能;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5)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6)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二)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通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96
学分:
先修课程: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色彩形成的一些科学原理与物理现象、心理感受与社会审美功能,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观念的改变,对审美品位的提高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相关说明
(一)课程简介
建立科学的知识构建体系,培养学生综合造型能力,全面的色彩修养,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掌握必备的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色彩写生与构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为今后从事的设计行业相关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授课过程各阶段逐步介绍色彩理论的相关知识
(1)色彩三要素(2)色彩的对比(3)色彩的协调(4)色彩的变化规律(5)色彩的表现2、课堂讲授:着重解决学生在临摹与写生过程中以静物或其他形式的物象为载体的写实塑造与装饰创意能力
(1)了解水粉画的知识,熟悉材料与表现技法
(2)通过范画与欣赏范作示范或讲解色彩构成、色彩写生、装饰与创意色彩的制作方法与形式美感3、色调的统一与协调训练。
(1)引导学生认识基调色彩的统一性,提高学生对明度色调、纯度色调、冷暖色调的应用及表现能力(2)通过质感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塑造能力
(3)通过装饰色彩与创意色彩的的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色彩的各种关系进行创意与表现的能力(二)成绩考核与评定
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三、教学内容(96学时)
第一章写生色彩(48学时)
第一节
明度基调与冷暖基调
本节应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与相关概念
熟悉:色彩的三大要素及各种对比关系
《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256 学分:16
适用专业:民间工艺
先修课程:素描
后续课程:素描、速写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色彩课程是民间工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理论和色彩造型能力,掌握民间工艺专业所具备的观察能力、创意能力和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分阶段、分项目的色彩教学模块,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艺术设计思维和理念表达打下扎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课程是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色彩基础,是民间工艺专业类学生在正式学习自己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内涵拓展型技能为宗旨,深入开发学生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按照“以基础技能训练为导向,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线,以阶段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创意表达能力培养为归指”的设计思路,通过分阶段分项目训练,达到符合职业需求的美术基础技能要求。
色彩学习对学生的色彩知识的掌握、色彩搭配的运用、色彩感觉的成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民间工艺专业对色彩有一定的要求,本课程就是要针对这些要求解决它们,完成色彩基础课程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及色彩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符合民间工艺专业的专业要求。
(二)具体目标
1.掌握色彩理论的基本知识和色彩原理,认识理解色彩学和色彩艺术规律
2、掌握色彩的协调与对比、色彩观察表现、色彩关系、色彩感觉培养
3、掌握艺术规律、造型规律、色彩规律、各种表现手法等知识技能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色彩构成
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2. 5学分
四、课程性质:
《色彩构成》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作为一门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电脑完成构成作业、开发软件功能、创新构成形式。
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其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点、线、面和色彩的配置。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
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
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
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
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
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
三、参考学时
56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知识的目标。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逐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建议本课程采用以分组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引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更直观、更有价值的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启发
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小组讨论中主动探索,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与评价
1. 考核方法:围绕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所学习的内容是从事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审美素养。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形体的空间关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综合材料表现方法。运用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在构成训练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本课程学习中主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综合材料手段,完成构成训练项目,掌握一定的造型与构成制作能力,使学生拓展眼界,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演变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三个专业通识基础课程。在加强专业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发挥专业特点,以具体的项目实施完成三大构成训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整合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视野。
1.3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
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2012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色彩构成
适用学时: 50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校《工业设计》2012 级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色彩构成是我国各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色彩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都开设此课程。
因此本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内容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的色调,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情感情绪表达等形式,色彩构
成的作品创作与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使学生在原有对色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色彩设计中图形构成的一些基本原理,理性地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今后色彩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色彩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色彩应用设计更具
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
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
生创造能力,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课程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准备。
基于色彩构成的内容量大、面广、基础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色彩构成课程的教
学,各专业又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及实践实练的布置安排上都应与本专业密切相连,一切以为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二、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开课:第一学年下学期(1-9周) 课程总学时:32 理论学时:14 实践学时:18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色彩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建立起理性,清晰的
色彩基本概念。
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
语言和审美因素。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
的配色规律。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
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
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
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通过四周的
色彩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语言,为进入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议学时分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践学时实践内容备注第一章设计与色彩构成 2
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 2
第三章色彩的构成元素与混合现象 2 2
第四章色彩对比的设计方法 2 3
第五章色彩调和的设计方法 2 3
第六章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2 2 专题讲解
第七章数字化色彩信息的采集与重构 2 2
第八章设计色彩的应用 4 资料收集
合计14 18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逐步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建议本课程采用以分组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引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更直观、更有价值的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小组讨论中主动探索,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与评价
1. 考核方法:围绕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全文)(一)2024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全文)(一)引言概述:
色彩构成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和色彩运用等方面。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色彩构图和色彩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本文将从五个大点中详细论述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正文:
1.色彩基本理论
- 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 掌握调和色、冷暖色和互补色等基本色彩关系
- 理解光的色散和颜料的吸光特性对色彩呈现的影响
2.色彩的构图与表现
- 学习掌握色彩的组织原则,如色彩对比、平衡和重复等
- 培养感知色彩的能力,掌握使用色彩元素来表现物体和情感
- 运用色彩搭配的原则,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色彩运用的技巧
- 掌握色彩混合和调和的方法,控制色彩饱和度和明度
- 熟悉色彩在不同媒介中的特性,如水彩、油画和数码绘画
- 学会使用色彩构建空间感和光影效果,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4.色彩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 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对色彩的意义和象征
- 追溯色彩在艺术中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如印象派和立体派
- 探索当代艺术中色彩表达的新趋势和创新
5.色彩构成的实践应用
- 开展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的训练课程和实验活动
- 设计色彩构成的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和实践性的艺术作品
- 组织色彩构成的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总结:
通过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搭配原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和表达。此外,通过对色彩文化与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将培养跨文化交流和艺术批判能力。色彩构成课程的实施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传媒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过程、专业设计要求,设计、开发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根据艺术设计传媒类各专业的特点和社会行业岗位的需求,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运用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将课程理论内容贯穿于任务实践训练中,通过基本技能训练感知、掌握课程理论。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从事专业设计师、设计岗位操作员和企业的专业管理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考取平面设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奠定基础,实现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顺利上岗。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传媒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从掌握美术基本语言转换成掌握设计基础语言的衔接作用。通过本课程和《平面构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性的感知设计基本元素色彩的基本理论,并在课程技能训练中掌握对色彩的理性运用,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设计领域,为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个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课程完全对接,与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属于平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字体与版式设计》、《图形设计》、《电脑平面设计(Photoshop)》《电脑图文设计(Illustrator)》,同时为后续的各门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48课时(3学分)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专业限定选修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
掌握色彩设计和色彩应用的知识,提高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运用构成法则的能力,着重培养设计、应用色彩的技能,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为核心,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以应用入手、实训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上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举办作品展览教学活动,营造开放式的多元化学术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色彩构成的概念、范围、意义和工具材料;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属性以及色调;准确把握各种不同的色彩的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熟悉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感觉、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三)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美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设计构思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应用能力。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精选.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这种创造过程,成为色彩构成。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学习内容,在色彩构成教学环节中,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选用适当的习作为图例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我们研究色彩不单是认识色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人们的主观意识对色彩的反映。装饰色彩并非大自然色彩的展现,即不是写生色彩(不同于画家调色板上的色彩),而是结合生活、生产、经过提炼、夸张,概括出来的,能美化人民生活,是人们心理作用的理想化色彩。
装饰色彩研究的范围比统广,如色彩的要素,各种色彩互相混合的关系,对比、调和的原理,色彩的感性研究,色彩的感觉训练等等,为了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我们把色彩基础训练分解成若干个以单
一因素为主的课题进行训练无凝是必要的。(如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等)。二、课程设计理念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析不同场景下色彩的表现和情感效果;
3.掌握色彩的符号意义,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色彩的象征
意义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建议在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通过拍摄照片或制作海报来展示他们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设计方法和技法,为未来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掌握色彩构成的概念、分类、原理和技法,学生将具备基本色彩辨识能力、综合性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将培养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作、创新和市场分析能力等素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课程介绍了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了色彩的心理和情感作用、冷暖感、兴奋和沉静的效果以及图形和色彩的搭配。同时,还介绍了色彩构图的方法,以及在广告、包装和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评价方法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成绩构成为平时表现、实训
成绩和期末成绩。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教具和绘制工具。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和实践导向的思想,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色彩构成
适用学时:50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校《工业设计》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色彩构成是我国各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色彩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都开设此课程。
因此本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内容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的色调,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情感情绪表达等形式,色彩构成的作品创作与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使学生在原有对色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色彩设计中图形构成的一些基本原理,理性地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今后色彩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色彩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色彩应用设计更具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课程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准备。
基于色彩构成的内容量大、面广、基础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各专业又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及实践实练的布置安排上都应与本专业密切相连,一切以为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二、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法能力目标:
1. 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
2.掌握色彩构成的形式设计的美学法则。
3.整和不同源流的基础教学内容,吸收和运用不同原理的基础造型方法,强化课程的综合实
效。
4突破不同课程之间的壁垒,探究色彩构成基础教学内容向专业设计的适当延伸,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
综合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的认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构成表现能力,并为以后的广告设计制作制作专业打下基础。
2、能以最新颖、最独特的思考方法,对视觉形态进行多种构成形式表现;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2.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采用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办法:在任课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学生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实验项目,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再进行作业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指导的方法如下:
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样和初稿。
②教室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初稿进行分析与点评。
③学生根据课堂上的点评结果修改并完成作业。
四、教学资源
该课程教材为《色彩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程悦杰编著
参考教材为《色彩构成》轻工出版社
《色彩构成》福建美术出版社
《构成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赵殿泽编著
课程资源数据库:色彩构成教学资源库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不单独进行理论考试。
课程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如下:最终成绩=实验成绩(占60%) + 平时成绩(占40%)。评分标准如下:本课程是考查课。通过平时作业和结课大作业评定成绩,平时作业占40%,结课大作业占60%。
评分标准:1.设计创意新颖,触角敏锐,作品具有一定的表达意义。
2.作品表现力丰富,形式感强,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3.画面黑白灰关系明确。
4.画面整洁,绘制精细。
六、其他
本课程不单独设置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中的参考学时为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践环节与理论讲授交叉进行,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践中。
制定人:张敏
审定人: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