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ppt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命 运 难 测
人 生 苦 短
千 古 同 悲
乐 痛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 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一、探究阅读
1、思考: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 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转悲,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 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 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 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 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 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 故作者有乐转悲。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 虞欧褚薛——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传统习俗
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 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 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 端午:五月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 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 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鹅池的左旁,是 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 形石质碑亭。碑上镌 刻“鹅池”两字,气 势磅震荡礡。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 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 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 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 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 虽然不大,却为中外 游人所瞩目。

《兰亭集序》ppt课件22张

《兰亭集序》ppt课件22张

之:消独 相与:相处 或:有时 诸:之于 怀抱:襟怀抱负 悟:同“晤” 因:凭借 所托: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 趣:同“取” 殊:不同 欣:感到高兴(意动) 遇:接触 得:得意 之:得到 倦:感到厌倦(意动) 迁:变化 系:随着 向:过去 以:因为 随:依附 期:注定 ①:省略句:悟言(于)一室之内
岁:岁星,年 会:聚合 贤:贤士(形作名) 毕、咸:全,都 少长:年少年长之人(形作名) 修:长 映:映衬 带:像带子一样 引:汲引 其次:它的地方,它指水 盛:热闹 觞:饮酒(名作动) 叙:抒发 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惠风:柔和的风 品类:天地万物 所以:用来 极:尽 信:实在 ①状语后置 ②省略句:引(之)以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癸(guǐ)丑
会稽(kuài jī)
修禊 (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qū)水 齐彭殇(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放浪形骸(hái)
(聘(pìn)用) 感慨系(xì)之矣
若合一契(qì ) 趣(qǔ)舍万殊
临文嗟(jiē )悼
王羲之:
《王右军集》2卷。被称为“书圣”。
体现其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的时候,不要感 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 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你学了“斯文”, 有什么启示?
生活情趣 思想修养 精神状态 对“生死”的理性思考 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
●岂不痛哉! ●为何而“痛”?
为何而“痛”?
①事物并非永久美好 ②时光流逝,人生短暂 ③生命无法自驭的无奈
魏晋知识分子的苦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社会上最痛苦,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政权更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

“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
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 兰亭。亭内有石碑一 块,上刻“兰亭” 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 手书。此碑字经无数 游览者抚摸而稍平, 因此这碑被称为“君 民碑”。
君民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父子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
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 在书写“鹅池”两字时, 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 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 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 字“鹅” 瘦“池”肥,这块碑成为 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 碑”。
❖本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是哪个?
痛惜???
痛心? ??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死
所之既卷,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生 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 大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矣
魏晋清谈之风
士大夫崇尚老庄, 大谈玄理,不务实际, 思想虚无,寄情山水, 笑傲山野。他们思想 消极,行动无为,就 像浮萍之于海水,随 波荡漾。
为何而悲?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 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 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 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 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 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 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 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当然,死了就 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一死生”“齐彭殇”。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 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 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 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 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之 意。

4、《兰亭集序》完整版PPT课件

4、《兰亭集序》完整版PPT课件
兰亭序(周杰伦)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2021
《 兰 亭 集 序 》 局 1部
兰亭集序
王羲之
2021
2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 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 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 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2021Biblioteka ‖癸丑( ɡuǐ )生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ū )
一契( qì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shānɡ )
2021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晋代的大士族郗(ch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 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 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 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 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 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兰亭集序》PPT课件(带字词)

《兰亭集序》PPT课件(带字词)

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5、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 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 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 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 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 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 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 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 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文体知识
“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 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 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 序》、《<呐喊>自序》 《〈指南录〉后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 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 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腾王阁序》等等。
[注]① 旅舍。②古人(白天还玩不够),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原由的。 ③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④大块,大地。⑤季:弟。⑥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 弟,很有才 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⑦康乐即谢灵运。此句言外 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⑧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 的酒杯,醉于 月下。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

在这次雅集上的三个人的传记上有这样的文字,请揣摩其共同点。
《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 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晋书·孙绰传》:“居于会稽,游山放水,十有馀年”。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 为娱。”
宗白华《美学散步》:“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 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良辰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气候宜人之乐
美景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环境优美之乐
赏心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生活美好之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乐事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名士相聚之乐 饮酒作诗之乐
“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 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 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人和、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 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散骑常侍郗昙、前参军王丰之、前上虞令华茂、颍川庾友、镇军司马虞说、郡功 曹魏滂、郡五官佐谢绎、颍川庾蕴、前中军参军孙嗣、行参军曹茂之、徐州西平曹华 (平)、荥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15人各成诗一首;
侍郎谢瑰、镇国大将军掾卞迪、行参军事印丘髦、王献之、行参军羊模、参军孔 炽、参军刘密、山阴令虞谷、府功曹劳夷、府主簿后绵、前长岑令华耆、前余姚令谢 藤、府主簿任儗、任城吕系、任城吕本、彭城曹礼,此16人诗不成,罚三觥。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 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 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 玩临摹,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 书的盛况。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无根据
今之视昔,悲夫!
课文研读
故一列个叙个时人,录其所述纵,使虽、世尽殊管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情。 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悲叹 并不等于悲观。作者对时光飞逝、 人生短促大发感慨,暗含着对人生 的眷恋和热爱。既然“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 生之乐。而文中的会稽雅集就是作 者获得的真正之乐。
探究王羲之的“痛之因”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个性与精神的自由,是对人格与生命的完美的珍 视,是生命意识的觉醒。
课文研读
符契。两半, 可合在一起
第3自然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本来
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
面对 悲伤
明白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
通“晤”对谈
之外。
随着
课文研读
第3自然段
不一样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通“取”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 求得
连接
课文研读
过去、从前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因为 发生、引起
彭殇(shānɡ)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ɡ)怀
修禊 (xì) 管弦(xián) 嗟(jiē)悼 感慨系(xì)之
请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句子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课文PPT_兰亭集序

课文PPT_兰亭集序

将酒杯放置在环曲的水面 上任其漂流,与会者列坐 于流水两旁,酒杯停在何 处,就由坐在附近的人取 饮。觞,酒杯。
第二段课文
段旨
段析 语译
课堂 Q&A
♦此
呼应上段“暮春之初” ●
♦ 温暖舒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
由于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始得 以“仰观”、“俯察”,才能够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第四段课文
段旨
段析 语译
课堂 Q&A
♦ 依序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无法看破生死,故集录文
并非长期文化累
● ♦ 积形成的意义 ●
感叹

章,希望藉由文学使生命不 朽,解决“悲矣”之情

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如契约相合一般。表示一致,意谓 感受相同。古人刻木为契,双方各 执一半,以为凭证。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面对古人的文章,不胜感 了然于心,在此有释怀 本来 ↳________________
叹悲伤。嗟悼,音ㄐㄧㄠ 之意。喻,晓喻明白,
ㄉㄠˋ,叹息悲伤。
引申为“宽解”。
↳___ 转品(名→动)


诞,齐彭殇为妄作。
批评当时虚妄的生命 观,呼应前文“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句对 亦大矣”
↳___ 借代(长寿)
将死生视为等同的说法,是虚妄荒诞 的。“一死生”为庄子大宗师的论点。 一,动词,将……视为一样。
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是 一种荒谬的想法。“齐彭殇”是庄子齐 物论中的论点。齐,看作相等。彭,彭祖, 相传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妄作, 荒谬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配乐朗诵
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乐 痛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酒杯
第一段 段落大意
•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 癸丑,暮春之初。 • 活动:群贤在风光秀美、 曲水环绕的会稽山阴兰 亭举行禊事。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自然万物 用来 和风 放开、 敞开 穷尽
俯察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实 值 在 得
参考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 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 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 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第二段 段落大意: 这天风和日丽,世间万物风光无限,举目四 望,开阔胸怀,尽视听之乐,实在快乐啊!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胜地:会稽山阴之兰亭

佳节:禊事 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 雅事: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畅叙幽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一俯一仰之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作诗 排列 旁边
映衬、围绕
乐器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繁盛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 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 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 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 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 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 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之于
通“晤”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
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因 指“向之”句 等到 到达 附着 过去 对…事情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通“趋”趋向
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
死 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 生 亦 大 矣 两件人生痛事:生之无常与死之无奈
王 羲 之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亭 因 人 名 焉 人 因 亭 名 焉
斯 亭 斯 人 两 奇 观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 虽然不大,却为中外 游人所瞩目。
不一样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自然 到、及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 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 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 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 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 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 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 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 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 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 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 万分呢?
①第一、二段有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这些 景物有哪些特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胸 襟?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宇宙之 大,品类之盛
特点: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 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 种旷达的胸襟。
兰 亭 集 序
思考:前两段,作者为什么 “乐”?
文体知识I
•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 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 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 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 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 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第三段落大意
• 这段话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 无常的痛惜之情。虽然各人有各自的生命 态度,但时光匆匆,最后都得面对死亡。 作者认为,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认识到 生命的可贵,更应活出人生的意义。
作者的情感是如何由“乐”转“痛” 的?
夫 人 之 相 与 , 俯 仰 一 世
由 聚 会 盛 况 引 出 人 生 感 慨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 (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 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 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 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 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 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 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 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 “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 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 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 《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 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集序》最具有代表性。



生 词 注 音
• • • • • • • • • •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禊事( xì)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一契( qì)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shānɡ )
兰 亭 集 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