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A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12题;共48分)1. (4分)(2020·乐清模拟) 《诗经·大雅·大明》载:“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A . 宗法观念不断加强B . 逐步形成中央集权C . 家国一体局面形成D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 (4分)(2018·浙江模拟) 【加试题】对地方官的监察是历代王朝实施地方管理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确规定“对地方官的监察”的是()①汉代刺史②唐代六部③元代行省④明代内阁A . ①③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3. (4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A . 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B . 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C . 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D . 唐朝中央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4. (4分)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
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紵币(帛),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
计获利五当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从材料看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有①适时改行易业②丝织品品种多③丝织品质量高④注重扩大再生产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D . ①②③④5. (4分)(2020·宁波模拟) 历史学家王汎森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一文中指出,大概在 1920 年至1930 年代,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认为六经只是史料了——是供人研究的材料。
2023届安徽省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质检历史试卷(三)(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质检试卷(三)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 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了礼器近600件,其中第169号墓出土编钟铭文译文大意:“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
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据此可知()①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②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③春秋中期华夏认同的观念日趋形成④礼乐文明得到继承和传播A. ①②④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 《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
衣冠所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鲜卑代人)八姓,自太祖以降,助著当世,位尽王……勿充猥官,一同四姓。
”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 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B. 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C. 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D. 通过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统治3. 唐代开元年间,政府实行“和籴法”,即政府出钱向民间购买粮食。
但中央政府命令江南各州的租米折成布匹运输到长安,用作在关中“和籴”的本钱。
据此推知()A. 京杭运河成为运输干线B.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C. 江南地区粮食严重歉收D. 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供求关系4.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在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并上书宋高宗:“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
同年十一月,反对宋金“讲和”的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
这说明南宋初年()A.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 武将政治地位卑下C. 统治核心偏安江南D. 官吏任免随意性强5. 中唐以后,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称为“园户”。
陆羽《茶经》的记载表明,唐代的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
可见,这一历史时期()A. 经济作物的生产得到发展B. 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C. 民营手工业实现规模经营D.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6. 1825年,魏源编的《皇朝经世文编》以支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
2020届高三三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朝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这主要说明A.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 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 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 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25.历史信息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印记,是我们探寻历史的重要窗口。
下表所列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26.宋朝,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
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
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政府重商政策B.城市迅速发展C.国家政局稳定D.农业、手工业发展27.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出入理学,又能超越理学;排斥佛老的世界观,又吸取其方法论;注重对人类知识和思维成果的积累,但更加强调创造精神。
王夫之这样的思想特点A.凸显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B.受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C.是文化发展到高峰的体现D.对少数民族政权较排斥2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主张取法西方的兵器、声光化电之技,而后维新派又力主学习西方宪政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
百日维新后,中国激进主义的政治变革发端。
1912年,他们制定并通过了《临时约法》。
该学者意在强调《临时约法》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B.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结果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29.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事件能从正面佐证作者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30.1750年,一位法国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第十六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第十六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景德镇”,可见景德镇一词是在宋朝出现的,排除A;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因此选D。
2. 2011年3月25日,加拿大议会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这意味着哈珀总理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将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个因“藐视议会”而下台的政府。
以下法律文献中不能为这一事件提供历史依据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参考答案:C3.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
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
这说明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出口主导着中外贸易C.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增强D.欧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显示,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持续增长,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也就是与世界的依存程度增强,故C项正确;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进行茶叶出口,所以既不能说明“开始”,也不能说欧美进口中国茶叶就是掠夺行为,A项错误;材料没有茶叶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主导”性,B项错误;欧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于甲午战争后,此时没有转变,仍是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D项错误。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B. 南移的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 南移的过程就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D. 南移的过程也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过程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到南宋时期完成,而不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开始,故选项A错误。
选项B,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并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故选项B正确。
选项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的南迁,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生产,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南移的过程就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故选项C正确。
选项D,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过程,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故选项D正确。
2、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东汉时期的王充也提出“人,物也;物,亦物也。
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对二者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 荀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否定天命观B. 荀子认为人可以主宰天命,具有唯物思想C. 王充强调万物由气而生,属于唯心主义D. 王充强调人死不为鬼,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荀子和东汉时期王充的思想。
选项A,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是强调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合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并没有否定天命观,故选项A错误。
选项B,荀子虽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但他并没有认为人可以主宰天命,且他这一思想中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因素,故选项B错误。
选项C,王充提出“人,物也;物,亦物也。
安徽省高考历史3月线上模拟测试卷
安徽省高考历史3月线上模拟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 (共24题;共48分)1. (2分)(2020·郑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
”这一创造的作用体现在()A . 确保了宗法制的实施B . 容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C . 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 (2分)(2020·开封模拟)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这一变化()A .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B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 . 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 . 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3. (2分) (2017高一下·遵义期中) 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
这反映了汉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 . 工商皆本B . 重商主义C . 自由主义D . 重农抑商4. (2分)(2020·滨州模拟)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5. (2分)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
“去河北贼(指播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A .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 .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 .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 .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6. (2分) (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 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
安徽省2020版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B卷
安徽省2020版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通许期中) 监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设置的()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诸卿2. (2分)(2020·成都模拟) 明代,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押租制,即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
租佃关系存续期。
地主不能随意换佃。
清代,押租制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获得一定发展。
其他各省也有出现。
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A . 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B . 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C . 确保了佃农的生产经营权D . 表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3. (2分) (2020高一下·黄山期末)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羌。
故上自绅富,下至尾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A . 商品经济的繁荣B . 重农抑商C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4. (2分)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A . 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 . 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 . 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 . 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5. (2分) (2015高一上·大田期中)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 中法战争D . 鸦片战争6. (2分) (2017高一下·台州月考) 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①发昌机器厂②福州船政局③继昌隆缫丝厂④湖北织布局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7. (2分) (2016高三上·大田期中) 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II)卷(新版)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孔子在政治上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讲学和执礼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话)。
如《论语》所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育也。
“这反映出,孔子()A . 以讲学践行政治理想B . 坚守正统的思想观念C . 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D . 排斥社会的主流思想2. (4分)(2020·黑龙江模拟)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唐诗《秋夜吟》)这首诗反映了唐朝()A . 城市管理比较严格B . 民众生活规律C . 经济发展逐渐萧条D . 坊市制度发展3. (4分) (2017高三下·河北模拟) 汉高祖刘邦,其母梦与神遇,其父往视,“见交(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四岁时,有善相者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 意在推动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B . 为皇权的来源罩上了神圣的外衣C . 中国皇帝都被看作龙的传人D . 天人感应说是对皇权的最好注脚4. (4分) (2018高一下·攀枝花期中) 下列诗句中,包含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 .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 .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 .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5. (4分) (2016高二上·湖南月考)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A卷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20高二下·南昌月考)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 . 儒家B . 道家C . 墨家D . 法家2. (4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①.古代农业生产方法合理有效②.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③.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④.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 . ①②③④B . ①②C . ②③④D . ①②④3. (4分)唐德宗时期的重臣陆贽在《陆宣公奏议》中说:“边陲之戍,用保封疆;禁卫之师,以备巡警。
二者或阙,则生戒心。
国之大防,莫重于此。
”这反映了()A . 唐朝周边国际环境恶劣B . “守内虚外”的军事策略C . 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D . 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4. (4分) (2019高一下·通榆月考)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 . 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 . 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 . 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5. (4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末) “完全废除私有制,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归‘圣库’。
”这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A .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 . 改造社会方案有空想性C . 顺应了近代中国发展潮流D . 制度设计上具有先进性6. (4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使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5高二上·台州期中)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A .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 .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 .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 . 贵族政治渐趋瓦解2. (4分)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账,四角垂直香囊。
箱帘六七寸,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 .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 .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 .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 .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3. (4分) (2017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 .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 .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4. (4分)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
”这反映了当时A .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B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 自然经济解体D . 土地兼并严重5. (4分) (2019高一上·安徽竞赛)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诏令封爵,共分为35级,其中洪氏家族的“侄甥婿亲胞”共占了25级。
这反映了()A . 洪秀全关爱同胞子弟B . 小生产的阶级局限性C . 太平军内部矛盾尖锐D . 洪氏宗族势力的强大6. (4分) (2019高二上·博野月考)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
安徽省阜阳市三十铺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三十铺镇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材料表明A.法国全面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引导者作用C.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D.法国要签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材料中“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说明戴高乐强调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要加强,故本题选择B。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法国国有化政策。
2.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参考答案:C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
3.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参考答案:D4. 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
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安徽省2020版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酸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 . 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B . 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C . 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影响D . 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2. (2分) (2020高一下·苏州月考)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 .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3. (2分) (2019高一上·蛟河月考) 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这说明()A .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 .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 .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 .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 (2分)(2016·桂林模拟) 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A . 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 . 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 . 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 . 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5. (2分) (2018高二上·肇庆月考)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
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B. 民本思想逐渐显现C. 平民地位有所提升D. 族权色彩日渐浓厚2.汉武帝时期,“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八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汉昭帝)始元四年秋七月,诏日:“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
”这些流民流亡他乡,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
这反映出当时()A. 田庄稳定了社会秩序B. 田庄经济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态C. 土地兼并现象较严重D. 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3.宋太祖对丞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花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一只熏笼。
今天做了天子,反而要了几天还弄不到,是什么道理?”赵普答道:“这是历来的条贯,不是单为陛下制定的,而是替陛下的子孙安排的,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
”这反映出()A. 君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B. 皇帝不愿生活受到大臣的制约C. 宋代的皇权扩张得到有效的约束D. 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4.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
据此可知,清代这-认识()A. 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B. 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C. 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D. 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5.如图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人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
这一变化趋势()A.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C.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6.孙中山在吸取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他说,地球形成后经过漫长的“物种进化“”物竞天择”,出现不同等级的生物,经过“千百万年”之进化,“人类乃成”。
但人类进化原则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该观点()A. 忽略了人类与自然进化的不同B. 支持把物种竞争原则搬到人类社会C. 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D. 未能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7.1927年10月至1928年6月,在中共六大前,党内文件虽已频频使用“割据”一词,但1928年至1930年,中央文件却否认了“割据”的提法,并且明确指出这是“农民意识”“忘记了城市的领导作用”。
这可以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 尚未准确认识中国国情B. 农村割据思想由来已久C. 从实践上反对割据理论D. 主张城乡渐进革命路线8.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
据此可知,这一广告()A. 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B. 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C. 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D. 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9.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
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
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
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A. 忽视了道德的作用B. 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C. 夸大了个人的作用D. 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10.1751年7月,《百科全书)第一卷一经出版就销售了三千余册,到了第五卷,竟有四千名订阅户预付费用,翘首以盼每一卷的出版。
随后法国政府掀起了反百科全书运动,但《百科全书》却因官方的禁毁反而变得更加流行。
这从本质上说明《百科全书》()A. 遭到皇室政治禁毁B. 包含各类研究成果C. 涉及大量生活常识D. 反映崭新社会思潮11.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权力达到顶峰”,统治者对英国制度骄傲不已,说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任何变动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然而工业革命终究不可阻挡,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终于使英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与现实脱节太远。
据此可推知,工业革命()A. .加大了制度革新难度B. 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C. .加快了议会改革进程D. 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12.1952年4月,西欧国家参加了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的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东西方商界精英不仅探讨了突破政治束缚、开展民间贸易的可能性,还签署了大量实质性的贸易协定。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 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B. 美苏关系有所缓和C. 民间自由贸易已经实现D. 全球化贸易阻力巨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67年,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以来,中国海外贸易进出口商品项目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有230余种,涵盖八大类,除了传统的生丝及丝织品、瓷器以外,还增加了日常生活用品。
传统的丝织品和瓷器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出现了中国仿制的欧式锦缎、天鹅绒、丝袜和西式餐具、纹章瓷等,并大量运销欧洲。
进口商品项目多样化,外银开始流入。
中国出口商品项目如生丝及丝织品、瓷器、棉织品等所需原料及产地主要在国内。
进口的手工业原料主要是冰藤、白藤、藤黄、牛角、番藤、马尾、明角、黄丝、孔雀尾、樟脑等。
中国海外贸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足性。
--据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等整理材料二:16世纪中后期,英国出口商品涉及手工业制品、畜牧业产品、矿产品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许多项目。
早在15世纪中叶以前,其主导出口项目是羊毛,而15世纪中叶以后,呢绒成为主导出口项目。
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中叶,新呢绒出口增加。
15世纪末以来,英国进口商品有大量靛蓝、木材等手工业原料,还有非羊毛纺织品如亚麻布、帆布、棉布、丝绸,以及谷物、葡萄酒等食品。
16世纪中后期,棉花、生丝、香料开始进口。
在进口商品中,大部分是国内纺织业及造船业所需原料,而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手工业制品及船舶又促进了出口商品项目的发展。
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也获得较快发展。
从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中国长期保持着顺差或出超地位。
15世纪末,英国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顺差。
在获得贸易顺差的方式上,两国之间迥异。
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物美价廉,而国内金银的价值又比欧洲高得多,因此,欧洲人不仅从转运中国商品中获利,而且极力输出金银以从中套汇赢利。
相比之下,英国获得贸易顺差,不仅依靠其资源及生产优势,而且发展了转口贸易的优势。
--摘编自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同特征,并分别说明各自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后期以来中英海外贸易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些不同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
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已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
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
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
作为分析工具,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
”--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利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文章中提出“救亡压倒启蒙”的论点,认为“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时代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的主题又一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的主题”。
这种论点其实早在胡适那里就有了,胡适从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负面的政治干扰,也即所谓的“政治干扰启蒙”。
--摘编自杨雷《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材料二: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遭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批判。
王元化认为,“把启蒙和救亡看成全然相克是不对的”。
金冲及指出:“从根本上说,是救亡唤起启蒙,还是救亡压倒启蒙?我想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丁守和也说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是为了救亡。
戊戍时期是这样,五四时期也是这样。
”杜文君进一步强调,“‘救亡压倒启蒙’说歪曲了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主题,改写了中国近代的全部历史”。
李良玉更是直接指出:“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救亡是启蒙的逻辑发展,是它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曹明臣、谢梅《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观点产生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学术界关于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关系的基本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论述这一观点。
(举两例史实即可)-------- 答案及其解析 --------1.答案:B解析:A.祭祀对象发生变化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依据材料“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
可以得出西周统治者民本思想逐渐显现,正确;C.西周时期平民地位并未提升,排除;D.材料并未体现族权色彩日益浓厚,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西周时期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本题以西周民本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的流民会造成社会不安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田庄招抚流民,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正确。
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这些流民……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田庄经济及其作用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3.答案:D解析:题干“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显示宋朝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故D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宋代皇权呈强化趋势,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朝政治制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