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钟添生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

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必然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比起来有明显的“催生”痕迹之特性,其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主要表现为中国的养老保障面临诸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障;人口老龄化[中图分类号]

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63(2009)01-0065-04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钟添生(1964-),男,江西定南人,宜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第11卷第1期2009年1月

Vol.11,NO.1Jan.2009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人口老龄化”有微观和宏观两层含义。微观层面指的是组成人口的个体人的老化,即我们通常的人由年轻变老;宏观层面是指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即本文要探析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微观的老化还是宏观的老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个体老龄化是单向运动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人口群体的老化则以个体老龄化为前提,受社会、经济、人口规律及政策的影响,是可逆的,是双向运动的过程,当人口的生育率回升时,人口老化过程就会出现逆转,就有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简言之,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动态过程。迄今为止,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老年人社会界定标准有两个,即1956年联合国和

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所制定的标准:60岁及以上或65岁

及以上人口。从老龄人口结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现象,是发展与进步的表现,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养老保障面临诸多的问题也亟需研究与解决。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完成了向成年型转化的全过程,开始向老年型过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200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过渡阶段: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

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0—14岁人口比重逐步降低,65岁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200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1%。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71亿,占总人口的1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13亿,占到总人口的8.3%;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4.5亿,占到总人口的3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3.36亿,占到总人口的24.3%。这表明我国未来

5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稳步上升。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一是人口规模大、老年人口规模也大———世界之“最”。中国历史上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就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而言,由1953年7月1日的2504万人[1](P597)增加到2005年11月

1日的10045万人[2],增长了3.01倍,老年人口比例由3.56%提高

到了7.68%。按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67%,而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

21.04%,中国老年人口总数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

大利亚六国之和。二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2.5%,中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己达3%左右[3](P205),大大超过总人口0.63%的平均增长速度。另外,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加到14%,所用的时间看,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快的。这一特点要求中国老年事业和各项准备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步伐。三是人口老龄化起步晚,且在“政策催生”下“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起步早晚、速度快慢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关系密切。发达国家是在经济社会发达阶段才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迅速下降,从而“人为地”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并非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发演进的,这样就使得中国在“政策催生”下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四是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而且城乡倒置。中国人口老龄化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不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早已超过7%,2000年就高达11.46%,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与此同时,各地区大部分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4],出现了城乡倒置现象,而且这种城乡倒置将持续到2040年。到2l世纪后半叶,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五是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存。从国外人口老龄化过程的统计数据看,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相伴而生。而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出生率虽然迅速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不过,这一优势将在本世纪20—50年代开始逐渐消失,届时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六是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不规则性和累进性。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从而形成了人口金字塔的不规则特点,并由此派生了人口老龄化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至2020年是中国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年均增加老年人口596万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28%;2021年到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加速阶段,年均增加老年人口620万人,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5]。

二、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养老保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来看,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一是中国养老金支付资金“缺口”巨大:现金流量缺口、存量缺口与未来缺口。据统计,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1997年为140亿元,1998年为450亿元,1999年为1000多亿元,2000年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6]。二是老年社会保险未能应保尽保,覆盖面太小。三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四是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五是农村老年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多。六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问题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其它若干特殊性的因素。

1.“转制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养老保险模式是在现收现付、没有任何资金积累的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模式规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实行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这就意味着在职的一代人在继续承担上一代人的养老责任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积累养老金。到2001年6月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为324l万人,而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年职工人数逾亿[7](P807)。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的40多年间没有任何资金积累,改革以后的养老保险又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制度,于是出现了养老金支付上的资金缺口;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中年职工,新制度规定,改革之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但实际上旧制度没有设立个人账户的规定,因而他们不可能有个人账户积累,在他们相继退休并开始领取养老金时,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为他们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提供基础养老金和新制度实施以后他们个人账户上的那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而在新制度实施以前视为缴费年限的“过渡养老金”却没有着落,这就构成了另一个养老金支付的资金缺口。这两项相加就形成了一笔数目巨大的“转制成本”,也有专家学者将其称为“历史债务”或“隐性债务”。不同的称谓来源于不同的分析视角,但所指含义是一样的。由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对于转制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是个人账户所积累的资金被用作制度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账”。

2.社会养老保险费用收缴还相当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有意做假账。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统筹企业有30%的工资总额未记在应缴的基数内[8]。(2)企业欠费严重。在1997年以前退休和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没有先期缴费积累,目前企业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又要为原有制度下欠缴的个人账户提供资金,形成双重压力,使养老金的足额收缴和支付都面临很大困难。(3)养老保险收缴率持续下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1993年为93.3%,1996年为92.5%,1998年为90.24%,1999年为88.84%[9]。

3.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甚低。国外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多元化投资之路是养老保险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而中国的养老保险资金的营运是受政府严格管制的。按现行的政策规定养老保险资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实践表明,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使养老保险资金较好地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银行存款来看,1985—1997年的13年间,养老保险资金存款利率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的就有7年,保值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增值了。再看购买国债,国债的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