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一、概述老龄化的定义和全球趋势:老龄化通常指的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现象。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不仅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还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老龄化现状:中国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未富先老”的突出问题。
截至2021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亿人,占总人口的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00亿人,占总人口的2。
预计未来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增长,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养老负担加重。
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养老保险作为社会重要的经济制度,在老龄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还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建立起覆盖广泛、参保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但仍然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历史欠账多、制度不公正等问题。
本文研究内容:本文将全面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现状、环境、制度和模式,并借鉴外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改革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解析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加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本文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环境系统与养老保险之间相互作用的要素、路径和机理。
1. 老龄化现象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社会现象。
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其速度和规模均为世界所罕见。
老龄化,即社会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不仅标志着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更对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在于其快速性和规模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生育政策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转变,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人口出生率,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长寿的增加和生育率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另这也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 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近15%。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我国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2. 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劳动芳龄人口减少,而老年人口增加,这对劳动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养老、医疗、长期护理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三、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问题与挑战1. 养老金体系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养老金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一孩化”政策下的产物,因此缴费人口逐渐减少,养老金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
这就导致了现行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问题。
2. 医疗保障体系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保障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更加迫切,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成本都在不断增加。
而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四、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了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1. 完善养老金体系应该逐步推进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制度并将其渐进地设立为基本养老保险收入的绝大部份来源,从而增加养老金的来源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2. 深化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增加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的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保支付水平,降低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给社会保障现状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压力,这不仅仅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是现阶段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世界各国都在集思广益,积极努力的寻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也正是如此,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城镇养老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虽然如此,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放在那里,人口基数大,人口多,老龄化严重,人口质量不高。
即将来临的老龄化大潮对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研究此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冲击。
(一)现阶段我国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而我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无疑为此雪上加霜。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疗保健领域也是如此,优质的医疗保健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延长了大多数人的寿命,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导致了我国的人口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较快。
在2000年,我们的人口数量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34亿,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10.2%。
直至到2005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了1.44亿。
在2009年我国的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1.67亿。
相反发到国家的60岁人口数量也相应从5%的比重上升到10%。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我国未来老龄人口数量的比重将继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仍将以较快幅度上升。
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先例当个人聚集财富达到1万元的程度后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富后老”的现象。
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先例,当国家拥有充裕的财力支持以便来支撑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所需要的财力支撑。
但是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未发展的较为全面,但是当在我国内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时,我国的老年化社会即便到来,这是典型的是“未富先老”现象。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问题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接近2.49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9%,这一比例预计将在未来持续增长。
人口老龄化的背后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也愈发凸显,这些问题不仅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就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社会养老问题的现状1. 养老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抚养制度、公共养老机构等方面。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劳动力,许多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人群依然处于养老保险的空白地带。
社会抚养制度依然薄弱,许多失能老人和孤寡老人无法获得社会的支持和抚养。
公共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2. 家庭养老压力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家庭面临了养老压力的加大。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子女有责任照顾父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子女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老人的责任,导致了家庭养老问题的加剧。
3. 老年生活质量不高许多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经济来源不稳定,社会交往较少,精神压力较大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分析养老问题背后的原因1. 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持续加剧。
这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挑战。
2. 养老制度的滞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抚养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导致了社会养老问题的加剧。
3. 社会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也愈发凸显,这些问题都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条件。
三、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应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力度,扩大涵盖范围,提高覆盖率,保障更多人群的养老权益。
人口老龄化下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
人口老龄化下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时期。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享受养老保障,这一问题对政府和社会都是一个重大挑战。
因此,研究和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1. 问题的产生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
这种趋势与中国的经济和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寿命延长,这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问题。
与其他问题相比,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因为它会影响到每个家庭。
面对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都需要采取措施。
2. 目前的状况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企业年金和社会养老保险。
这两部分的覆盖面都不够广泛,许多人依然面临着养老问题。
其中,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提供的一项保险制度,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虽然这项制度已经存在多年,但它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社会养老保险的标准过低。
这就意味着一旦人们退休了,他们可能很难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
其次,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也存在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人口比例增加,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付退休金。
3. 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这些措施包括:第一,政府增加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
这将有助于增加退休金的标准并保护民众利益,同时也可以缓解政府在养老保障上的财政压力。
第二,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
这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压力,提供更多的保障。
第三,推广企业年金。
这可以帮助企业 providing better retirement benefits totheir employees, and can help encourage people to plan for their own retirement.第四,加强社会协作。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人口老齡化已成为我国非常严峻的一个社会问题。
1999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这就意味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全年,国内新增人口1523万人,即出生人口,同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但是,据统计,60岁以上人口增长迅速,达到了__万人,这直接带来占总人口比重的提升,达到了17.9%,在这当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增长迅速,达到了__万人,它所占总人口比重为11.9%。
现在,出生率的下降,老龄化的问题将不断严重,导致劳动力年龄人口逐渐退出劳动力要素供给市场的同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新鲜劳动力的补充,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实现有保障的老龄化是积极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法之一。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就是为老龄人口提供的一种服务型的公共经济政策。
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推行政府、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所亟需推进的政策之一。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期,国家出台《劳动保障机制和条例》和《国家工作人员退休扶持政策》等政策条例,所保障的人群主要是机关企业单位和企业人员。
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国企进行转型,从过去的国家公有变为自负盈亏,无法独立承担退休职工高额的补贴,养老保险制度也从过去的企业统筹逐渐转变为社会统筹。
1990年,我国出台《中共中央关于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若干意见》文件,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朝着社会统筹方向发展。
1993年,党召开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经决议,全会通过重要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紧随其后的是1995年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及1996年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一项新的制度,即注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压力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压力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显著提高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给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诸多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压力增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老龄化人口规模扩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养老人口数量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
预计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二、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很多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难以纳入养老保险制度。
其次,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养老金支出增长速度远快于缴费增长速度。
再者,养老服务设施缺乏,老年人在养老院等机构的照料问题亟需解决。
三、养老保障压力的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压力增加。
1. 财政压力增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险支付支出将大幅度增加,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较大,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着庞大的财务缺口。
2. 养老机构供给不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机构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导致很多老年人没有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3. 养老保障质量下降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养老金支付难以及时到位,造成养老保障质量下降。
很多老年人依靠养老金生活,养老金支付不到位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四、应对策略为了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压力增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力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同时,要加强养老金的管理和运营,确保养老金的支付及时到位。
2.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一、前言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人们在享受更长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退休后财务保障问题。
在此背景下,建立充分的养老保障体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和状况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人口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2.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上世纪60年代时还很低,老年人口比例只有8%,而到2030年,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2%,到2050年可能会达到32%。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老年人物资、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3.原因人口老龄化是由生育、死亡、移民、婚姻等因素所造成的。
生育率的减少是主要原因。
人们的寿命延长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之一。
1.养老保障体系的定义养老保障体系是指对老年人提供的经济、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保障,以满足他们在退休后的基本需求。
2.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但是不同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存在差异。
3.制度差异在美国,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来负责;日本是在强制性养老金制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提供养老保障的;德国的养老保障则主要由政府推出的社会保险制度来实现。
4.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养老保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初始版的制度为现行的“三-pillar结构”,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制度。
也就是公司和个人为基础的养老保障体系,需要改良,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和非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
1.经济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2.资源短缺养老保障需求与资金供给的不平衡,也是一种棘手的问题。
3.社会保障空缺随着社会资金和资源的日益枯竭,公共养老保障也将面临空缺的风险。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研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也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挑战。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占到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挑战1. 资金压力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等社会养老保障项目的资金需求将不断增加。
由于退休人口迅速增加,养老金支出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同时,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医疗保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养老院数量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养老服务供求矛盾将更为突出。
老年人在疾病和生活护理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但现实中,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的不足对养老保障造成了制约。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1. 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应加大养老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的筹措力度,确保老年人充分享受基本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服务。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养老金的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人员培养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中来,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政府可以加大健康养老的宣传力度,推广健康养老的理念,提倡养生保健、积极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
同时,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4. 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研究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规模已达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7.9%。
预计未来几十年内,老年人口比例还将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1.医疗保障体系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更高,医疗费用通常也更高。
此外,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2.养老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冲击也很大。
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
但是,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公共养老金和社会保险覆盖面也较低。
因此,如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适应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社会保险体系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保险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比如,随着老年就业趋势的增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需要扩大。
此外,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也需要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得到充分考虑,比如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失能保险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4.家庭经济负担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家庭需要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养老费用等费用支出。
此外,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劳动力也会逐渐减少,家庭的劳动力供给也会减少,从而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和建议1.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挑战,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多元化发展等。
2.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需要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养老现状备受关注。
以下是对中国养老现状的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
预计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面临养老问题的挑战。
二、养老财务保障问题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现行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赖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
然而,由于职工工资低、就业不稳定等因素,许多人的养老金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日常开销。
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养老金收入普遍较少。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在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好,但在农村和一些小城镇,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
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护理院等设施不足,致使广大老年人无法得到适当的照料和关怀。
此外,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四、家庭养老压力加大随着传统的三代同堂结构解体,中国家庭对养老责任感的压力加大。
在过去,子女们通常会照顾年迈的父母,但随着人口流动和子女们独立生活的趋势,许多老人面临被抛弃、孤独和贫困。
这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五、养老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体现了敬老、孝顺、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正在逐渐衰退。
许多年轻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逐渐冷淡,导致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情感上的压力增加。
六、政府对养老的关注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中国政府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养老金水平、建设养老院和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等。
然而,由于问题庞大且复杂,政府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养老财务保障、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和养老文化缺失等。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以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共同构建一个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环境。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保险的研究和实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从中国老龄化背景、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现实问题。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8.7%。
与此同时,预计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5%。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加了经济负担、加剧了劳动力短缺、改变了家庭结构等。
因此,养老保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参保人员在退休后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从1951年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到1985年的“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再到2009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
然而,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制度覆盖率不高,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自由职业者。
其次,现行制度对于跨地区流动的劳动力的保障不足。
再次,养老金缴费标准和计算方法存在差异,导致养老金待遇的不公平。
此外,养老保险资金的长期可持续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养老保险研究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加大制度覆盖面,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自由职业者的保障。
其次,建立跨地区养老保险协调机制,确保流动人口的养老权益得到保障。
再次,加强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缴费标准的统一化,保障养老金待遇的公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的积累与管理,推进多层次和多渠道的养老保险体系。
在实施养老保险研究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
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
按国际通行定义,我国已处于老龄化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
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制度法律体系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及带来的问题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这个社会就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比重的不断增大,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首先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透露,以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40岁,男女的寿命都有明显的提高,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高。
从1956年,中国地方政府设立计划生育机构,对人口生育进行控制。
我国出生人口率开始逐渐下降。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另外,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进步使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200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过渡阶段;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
目前我们正处于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60岁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其次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化趋势明显、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历史欠账较多、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特点。
最后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从人口老龄化看中国的养老保障
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 为 6 1 。 2元 当前 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 :
基金 收不抵支 , 陷入财务危机。19 年全 国有 5个地 区出现 收不抵支 ,9 8年扩大 到 2 97 19 1个 ,9 9年又达 到 2 19 5个 。
基金赤字 也达到 17亿元 , 8 在未来 3 O年间 , 基金赤字累计将 高达 2 8万亿元 。 .
2 农村社 会养老及问题 .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 19 年启动试点 , 91 至今 已经走过 了 1 的历程。从 2 0 7年 06年起 , 一种全新 的农村养老保 险政策将开始在 中国部分省 区市实行。新政策变 “ 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 个人 、 为“ 集体和政府” 三方共 同筹资 , 并且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 , 养老金还会相应增加。 根据这一政策 , 今后 中国凡具有农业 户l , l Z 男 6周岁到 6 l o周岁 , l 女 6周岁 到 5 5周岁的各类人员 , 均可参 加新 型农
一
、
中 国 的 人 口老 龄 化 及 其 特点
1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据 20 年底全国百分之一人 口 05 抽样显示 , 中国6 岁以上人 口逾 1 5 亿人 , 占总人 口数的 77 , 岁 以上的老年人 口 .% 6 0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这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普遍出现的现象。
随着医疗、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全球普遍面临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养老保障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养老保险支付的支出也相应增加。
这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养老保障体系需要大量资金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人口老龄化导致退休人员数量增加,相对于缴费人口的比例不断减少,因此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问题。
2. 长期护理需求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逐渐变差,很多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
长期护理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社会支持等一系列服务,而这些服务的提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长期护理需求的增加,这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调整需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提出了调整的需求。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金为核心,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仅仅依靠养老金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加全面地覆盖老年人的各个领域,包括医疗保健、长期护理、居住服务等。
这就需要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体系1. 加大养老金的筹资力度面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加大筹资力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增加缴费比例、提高退休年龄、推行个人养老账户等方式来增加养老金的筹资,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除了传统的养老金外,还可以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养老需求。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现象 。 不 可逆 转 的客 观 规 律 。 口群 体 的 老化 则 以个 体 老 龄 上 老年 人 口总 数 为 1 l , 占总 人 口的 1.%,5 及 以上 老 是 人 .亿 7 2 6 6岁 化 为前 提 , 社 会 、 济 、 口规 律 及 政 策 的 影 响 , 可 逆 的 。 年 人 口总 数 为 11亿 , 到总 人 口的 83 到2 5 年 6 岁 及 以 受 经 人 是 .3 占 .%; o0 0 是双 向运 动 的过 程 。 人 日的生 育率 回升 时 , 口老 化过 程 就 上 老 年 人 口总 数 为4 亿 , 当 人 . 5 占到 总人 口 的3 . ,5 及 以 上 老 25 6 岁 % 会 出现逆 转 , 就有 可 能 出现 “ 老 还 童 ” 返 的现 象 。 简 言之 , 口 人 年 人 口总 数 为33 亿 。 .6 占到 总 人 口的 2.%。这 表 明 我 国 未 来 43
“ 口老 龄 化 ” 人 有微 观和 宏 观 两 层 含 义 。微 观 层 面指 的是 的迅 速 发展 阶段 : 三 阶 段 为2 2 — oO 是人 口老 龄 化 的 高 第 0025年 中 组 成人 口的个 体人 的老 化 , 即我 们 通 常 的 人 由年 轻 变 老 ; 观 峰 阶段 。目前 。 国正 处 于老 年 人 口和高 龄老 年 人 口快 速增 长 宏 层 面 是指 整个 人 口群 体 的 老 化 , 即本 文 要探 析 的人 口老 龄化 。 期 以及 人 口 老龄 化 的加 速 期 : 1 岁 人 口 比重 逐 步 降 低 。5 4 6
有 一 定 的理论 价 值 与现 实意 义 。 [ 关键 词 ] 国; 老保 障 ; 口老龄 化 中 养 人
[ 图分 类号 】 C l. 中 936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0 8 6 6 (o 90 - 0 5 0 文 10 — 4 32 o )1 o 6— 4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分析杨江源摘㊀要: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惊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甚至逐渐成为困扰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㊂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同样也存在人口老龄化情况,相关问题越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㊂文章主要探究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㊂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分析一㊁引言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已持续多年,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始终需要完善和强化㊂所以文章围绕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深入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能够给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㊂二㊁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大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深,我国各地社会养老保险的收支压力逐渐增大,在参保人数上方面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也在逐年增多,所以每年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幅较大,但是缴费人数与领取人数之间逐渐出现了缺口㊂在各地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中,主要与当地的常住人口和劳动人口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基本持平,但是在劳动人口数量上,为人口输出地区,每年有很多劳动力去外地进行工作和生活,那么这样的情形将会影响该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进而对整个地区的养老保险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基金发放上略显紧张㊂(二)地方财政在养老支出上补贴不足各地的财政补贴主要为分级管理的方式,分为中央㊁省级和市级等各级财政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进行具体的补贴,其中中央一级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养老支出㊂因此我国各地区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补贴主要依靠中央和各地的省级政府,而在市㊁县等级的收养老保险开展过程中,其作用发挥不大㊂如果该地区发展较慢,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已经出现流失情况,再加上有些老龄化人群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不足,为各地区的养老保险政策推广和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财政补贴始终存在资金缺口㊂(三)政策和养老金保障尚不完善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广,但是其保险的基数也更大,所带来的财政负担也越发沉重㊂近年来,各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待遇水平发展缓慢,已经逐渐产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情况㊂因此,我国养老保险的整体保障水平与实际作用等方面,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不同㊂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省2019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待遇为每月103元左右,每年约为1250元左右㊂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中,大多数都是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参保,基本参保率在95%左右,参保率较高,但是在实际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金的落实与发放方面,始终存在不完善的情况㊂三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改善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一)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为了进一步推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和实施,要切实改善企业等领域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要强化个人账户制度,每一位参保人员都有独立的养老金账户,另外要强化参保人员的权力与义务之间的统一性,缴费的基数年限与退休之后的待遇密切相关㊂所以在进行前期缴费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参保人的政策解读,让他们明白多缴多得的重要意义,选择缴费水平较高一级的标准最终的受益人也是自身㊂除此之外,要不断充实养老保险基金体系,逐渐提高各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支撑和保障性㊂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在养老保险领域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养老保险基金中的资金问题,确保发放足额准时㊂(二)进一步推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规划当前在我国的养老保险推广和统筹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调整机制,但是在全国的发展过程看,因为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有些省份保障能力较弱,所以要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能力,真正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共济作用,要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参保人员之中也能按时足额发放㊂除此之外,要真正实现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都能及时参保,特别是一些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或高龄退休人员,可以适当给予政策上的帮助与照顾,提高此类人员的相关退休待遇㊂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增强参保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㊂(三)增加最低缴费年限在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完成最低缴费年限的缴费后会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补贴㊂但是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中最低缴费年限减少,而导致了退休之后养老保险金的数额水平较低㊂所以,要始终推进养老保险体系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我国各地之间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可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㊁社会发展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和制订,保障养老保险体系和政策的实用性㊁针对性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增长,如果仅仅依靠最低缴费年限的缴费基数进行计算,那么养老金的水平也将迟迟不能提高㊂所以探索性增加最低缴费年限,一方面,可以增加该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人口的退休生活㊂四㊁结语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下,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越发扩大㊂要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㊁进一步推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规划㊁增加最低缴费年限,以保障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㊂参考文献:[1]王晨晨.老龄化背景下甘肃省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1):244-245.作者简介:杨江源,太平洋财产保险苏州分公司㊂601。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养老制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1.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
预测显示,未来几十年内,中国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2.养老需求与养老资源矛盾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养老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中国的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养老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都不够满足需求,导致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的影响1.财政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构成了巨大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支出和医疗保障成本大幅上升,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压力。
2.养老服务不足当前养老服务资源不足,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养老人员紧缺。
这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导致养老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1.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养老机构数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同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建设养老社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2.延迟退休年龄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减少,延迟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压力的有效方式。
政府应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同时改变人们对晚年生活的观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就业和创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鼓励家庭支持家庭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养老依靠,政府应鼓励家庭支持,建立健全的家庭养老制度。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家庭负担;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家庭提供养老服务。
4.加强老年教育与培训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教育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加大老年人文化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培养老年人的养老技能和生活技能,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及为适应这一趋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文章首先将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分析其对经济、社会以及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
接着,将回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养老金支付压力、制度公平性、可持续性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措施,如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等。
文章将提出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将持续增大。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劳动力市场中的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这使得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加。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变得更为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风险。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将持续增大。
而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企业和个人的缴费,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
然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可能面临压力。
这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也提出了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群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受益差异可能会逐渐扩大。
如何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钟添生(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
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必然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比起来有明显的“催生”痕迹之特性,其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主要表现为中国的养老保障面临诸多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障;人口老龄化[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63(2009)01-0065-04[收稿日期]2008-10-10[作者简介]钟添生(1964-),男,江西定南人,宜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第11卷第1期2009年1月Vol.11,NO.1Jan.2009江西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人口老龄化”有微观和宏观两层含义。
微观层面指的是组成人口的个体人的老化,即我们通常的人由年轻变老;宏观层面是指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即本文要探析的人口老龄化。
无论是微观的老化还是宏观的老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个体老龄化是单向运动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人口群体的老化则以个体老龄化为前提,受社会、经济、人口规律及政策的影响,是可逆的,是双向运动的过程,当人口的生育率回升时,人口老化过程就会出现逆转,就有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
简言之,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动态过程。
迄今为止,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老年人社会界定标准有两个,即1956年联合国和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所制定的标准: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
从老龄人口结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
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现象,是发展与进步的表现,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养老保障面临诸多的问题也亟需研究与解决。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完成了向成年型转化的全过程,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200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过渡阶段: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
目前,中国正处于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0—14岁人口比重逐步降低,65岁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00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1%。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71亿,占总人口的1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13亿,占到总人口的8.3%;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4.5亿,占到总人口的3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3.36亿,占到总人口的24.3%。
这表明我国未来5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稳步上升。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一是人口规模大、老年人口规模也大———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上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就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而言,由1953年7月1日的2504万人[1](P597)增加到2005年11月1日的10045万人[2],增长了3.01倍,老年人口比例由3.56%提高到了7.68%。
按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67%,而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1.04%,中国老年人口总数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六国之和。
二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
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2.5%,中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己达3%左右[3](P205),大大超过总人口0.63%的平均增长速度。
另外,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加到14%,所用的时间看,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快的。
这一特点要求中国老年事业和各项准备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步伐。
三是人口老龄化起步晚,且在“政策催生”下“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起步早晚、速度快慢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关系密切。
发达国家是在经济社会发达阶段才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迅速下降,从而“人为地”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
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并非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发演进的,这样就使得中国在“政策催生”下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四是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而且城乡倒置。
中国人口老龄化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不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早已超过7%,2000年就高达11.46%,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
与此同时,各地区大部分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4],出现了城乡倒置现象,而且这种城乡倒置将持续到2040年。
到2l世纪后半叶,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五是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存。
从国外人口老龄化过程的统计数据看,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相伴而生。
而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出生率虽然迅速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不过,这一优势将在本世纪20—50年代开始逐渐消失,届时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
六是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从而形成了人口金字塔的不规则特点,并由此派生了人口老龄化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至2020年是中国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年均增加老年人口596万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28%;2021年到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加速阶段,年均增加老年人口620万人,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5]。
二、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分析近十年来,中国养老保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来看,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一是中国养老金支付资金“缺口”巨大:现金流量缺口、存量缺口与未来缺口。
据统计,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1997年为140亿元,1998年为450亿元,1999年为1000多亿元,2000年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6]。
二是老年社会保险未能应保尽保,覆盖面太小。
三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四是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五是农村老年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多。
六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问题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其它若干特殊性的因素。
1.“转制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养老保险模式是在现收现付、没有任何资金积累的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模式规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实行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
这就意味着在职的一代人在继续承担上一代人的养老责任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积累养老金。
到2001年6月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为324l万人,而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年职工人数逾亿[7](P807)。
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的40多年间没有任何资金积累,改革以后的养老保险又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制度,于是出现了养老金支付上的资金缺口;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中年职工,新制度规定,改革之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但实际上旧制度没有设立个人账户的规定,因而他们不可能有个人账户积累,在他们相继退休并开始领取养老金时,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为他们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提供基础养老金和新制度实施以后他们个人账户上的那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而在新制度实施以前视为缴费年限的“过渡养老金”却没有着落,这就构成了另一个养老金支付的资金缺口。
这两项相加就形成了一笔数目巨大的“转制成本”,也有专家学者将其称为“历史债务”或“隐性债务”。
不同的称谓来源于不同的分析视角,但所指含义是一样的。
由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对于转制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是个人账户所积累的资金被用作制度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账”。
2.社会养老保险费用收缴还相当困难。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有意做假账。
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统筹企业有30%的工资总额未记在应缴的基数内[8]。
(2)企业欠费严重。
在1997年以前退休和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没有先期缴费积累,目前企业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又要为原有制度下欠缴的个人账户提供资金,形成双重压力,使养老金的足额收缴和支付都面临很大困难。
(3)养老保险收缴率持续下降。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1993年为93.3%,1996年为92.5%,1998年为90.24%,1999年为88.84%[9]。
3.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甚低。
国外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多元化投资之路是养老保险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而中国的养老保险资金的营运是受政府严格管制的。
按现行的政策规定养老保险资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
实践表明,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使养老保险资金较好地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从银行存款来看,1985—1997年的13年间,养老保险资金存款利率低于当年通货膨胀率的就有7年,保值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增值了。
再看购买国债,国债的收益率虽然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对于通货膨胀率,国债的保值增值能力也令人怀疑。
以国库券为例,在1985—1997年的13年间,国库券的收益率超过当年通货膨胀率的只有5年,其他年份均低于通货膨胀率。
可见,养老保险资金用于购买国债也难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4.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管理不善损失大。
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对养老保险资金运作实行严格的监管,不仅资金运作安全,而且使用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