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指导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指导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指导单实验名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塑料杯、纸巾、气球、塑料瓶。

实验步骤:1.每组学生准备三个实验的器材,先猜想再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1) 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观察水为什么漏不下去。

2) 将纸团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观察纸团为什么不湿。

3) 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观察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2.归纳结论: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也需要占据空间。

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让漏斗里的水流下去?让纸团浸湿?把气球吹大吗?启发学生广口思路,用想到的方法检测效果,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以此进一步验证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注意事项:实验前要讲清要求,强调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封住瓶口、快速倒水、杯子竖直入水等。

检测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在教师帮助或指导进行。

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的空气实验目的: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

实验步骤:1.介绍注射器的组成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自由地玩一玩注射器。

2.实验前,教师要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交代清楚。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前后,都要记下活塞的位置,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手的感觉。

3.具体步骤: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用橡胶堵头套住针筒口。

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的变化;然后用大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皮球里空气的质量,证明空气有质量。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皮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1.让学生回忆: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是什么?引出本次实验的目的。

2.使用打气筒将皮球充气到一定程度,然后将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显示的质量数值。

3.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充气后的皮球比未充气的要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空气有质量,充入皮球的空气增加了皮球的质量。

2024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学实验让学习更有趣

2024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学实验让学习更有趣

2024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学实验让学习更有趣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且必要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将会引导学生从科学实验中学习知识,促进他们对科学事物的探究和认识。

一、整合实验资源,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而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充分使用并整合各种实验资源,包括教育机构、科学博物馆、探究实验室等,以便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提升其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组特点的实验方案科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学课程,而适应学生年龄组特点的实验方案,是提高实验效果的主要途径。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中,我们将会制定适合学生的实验方案,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其兴趣和参与度。

三、提高实验安全意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提高实验安全意识,这对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身体安全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学生了解和识别实验器材类型及其特点,提高其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分析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记录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这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会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鼓励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其科学思维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发掘自己的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以提高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和探究,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2019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2019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1、植物的根实验名称:植物根的吸水实验实验目的: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材料:带根的植物(凤仙花或葱或芹菜均可)、量筒(或量杯)、放大镜、植物油、棉花等。

实验过程:1、用量筒(或量杯)装一些水,把植物放进去,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

2、用植物油封住水面(或用棉花封住量筒口),同时固定植物。

3、过一段时间看看液面是否降低,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液面降低。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所以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破坏植物的根系。

(2) 用棉花封住量筒口是让学生明白封住水面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更加严谨。

实验原理:根非常多,而且具有根毛,因此表面积十分巨大,并且根成熟区液泡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能够吸水。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部的渗透压是根吸水的动力。

☆2、植物的叶实验名称: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目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材料:长势良好的盆栽植物,透明度好的塑料袋、一些细线。

实验过程:1、将一盆盆栽植物浇足水,用干净塑料袋罩住盆栽植物的叶。

2、将塑料袋的袋口在植物的下部扎紧,放在向阳的地方。

3、一会儿,观察罩着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后,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现象:塑料袋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

这种作用叫做“蒸腾”实验原理: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飞腾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水蒸气遇到塑料袋的壁(壁冷)又会变成小水珠。

☆3、植物的茎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目的:植物的茎有输导(送)水分的作用实验材料:凤仙花(或天竺葵、月季、冬青等其他植物的带叶的嫩枝条)、放大镜、刀片、矿泉水瓶(或烧杯)、吸管、红墨水等。

实验过程:1、在烧杯内装大半杯水,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科学问题。

2.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

2.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遵守实验规则,保护实验器材。

第二课时:物质的变化1. 实验步骤: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进行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物质的变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加热、切割等操作。

第三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实验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实验器材的使用情况等。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3. 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试剂等。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

实验名称: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器材:羽毛、滴管、小刀、盘子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羽轴是中空结构的,水很难渗入羽毛中。

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实验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3、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吧管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液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__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全面教案

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全面教案

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全面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研究和成长。

教学内容主题一:科学实验-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二:水的沸点实验- 实验三:植物的生长实验主题二:社会实践- 参观当地博物馆- 参观消防站- 参观农场主题三:艺术实践- 绘画比赛- 手工制作- 剧场观摩教学方法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并取得积极的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探索科学知识。

-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

-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合作与交流。

- 参观法:学生实地参观相关场所,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 创作法: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1. 针对每个主题,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目标。

2. 进行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准备、场地安排等。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参观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学生根据实践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总结。

5. 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分享经验和感受。

6. 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记录、展示和教师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

- 观察记录:学生是否准确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 数据分析和总结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

- 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是否能够展现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践活动,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在综合素质上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指导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指导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实验名称: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小口瓶(自备)、漏斗、橡皮泥、装有水的烧杯(自备)、水槽(自备)、塑料杯、纸巾、气球、塑料瓶(自备)。

实验步骤:1.每组学生准备三个实验的器材,先猜想再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密封一定要严,也可以用打孔的橡胶塞代替),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漏不下去)。

引导学生分析水为什么漏不下去?(2)水槽内装入约2/3的水,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纸要尽可能塞到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水不能进入杯子,杯底的纸没有湿)。

引导学生分析:纸团为什么不湿?(3)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只能吹打一点)。

引导学生分析:气球为什么吹不大?2.归纳结论: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也需要占据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让漏斗里的水流下去?让纸团浸湿?把气球吹大吗?启发学生广口思路,用想到的方法(去掉橡皮泥、倾斜水杯、塑料瓶扎眼……)检测效果,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空气“跑”了、让出空间……),以此进一步验证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注意事项:实验前一定要讲清要求,强调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封住瓶口、快速倒水、杯子竖直入水等。

如果检测时用到小刀或锥子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在教师帮助或指导进行。

.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的空气。

实验目的: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自备)。

实验步骤:1.介绍注射器是由针筒和活塞两部分组成,针筒上面有刻度,可以看出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活塞可以往里推,也可以往外拉。

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玩一玩注射器。

2.实验前,教师要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交代清楚。

特别是将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前后,都要记下活塞的位置,推、拉活塞过程中,针筒口都要顶住橡皮,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手的感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篇1本册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8.6

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8.6

第一章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第一节概述本册教科书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注重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共构建了五个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主要通过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借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初步规范的科学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学习温度计、量筒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做准备。

《水的科学》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单元,以水为研究核心,由生活现象入手,研究水的浮沉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毛细现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单元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学生集中研究“认识天气、观测天气”的唯一单元,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研究空气成分的第一个单元,以空气为主线,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等内容,为今后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辅相成,密切融合,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突出了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为三年级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我们对本册所涉及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拓展实验,目录如下:实验活动一:“吹蜡烛”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必做实验实验活动三:热水温度的变化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四: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五: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六: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七:测量液体体积必做实验拓展实验:制作不倒翁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八: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九:改变浮和沉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证明水有表面张力必做实验拓展实验:自动变圆的棉线圈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十一:探究毛细现象选做实验拓展实验:雨量器的制作拓展实验拓展实验:制作简易风向仪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十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三: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十四:验证空气的成分选做实验第二节实验过程指导要点实验活动一“吹蜡烛”【课题名称】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选做实验)【实验目的】验证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2019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及操作步骤

2019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及操作步骤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三年级

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三年级

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三年级目标本指导手册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达到以下目标:- 提供有趣和实用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活动一:团队合作挑战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挑战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

活动内容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

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团队合作挑战任务,如搭建最高的纸塔、设计最远的纸飞机等。

3. 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团队成员需要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分享经验和策略。

活动二:科学实验探究目标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1. 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简单科学实验,如水的沸点实验、植物的生长实验等。

2. 在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3. 学生自行组织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三:创意手工制作目标通过创意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1. 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如纸、剪刀、胶水等。

2. 向学生介绍一些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

4. 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总结本指导手册提供了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团队合作挑战、科学实验探究和创意手工制作。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与团队精神,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5篇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5篇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5篇小学科学实验计划1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我校三年级现有1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8人,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习惯较好且乐于交流,善于表达,在自主学习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稍差一些。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三、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1.动物的四肢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2.动物的皮肤实验名称:观察鱼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3.动物的翅膀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全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全册教案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全一册教案姓名:班级:学校:1.学会制订活动方案【课纲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总目标指出“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

”【课程分析】本节课《怎样制订活动方案》是北师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方法与指导”部分的第一个主题。

方案制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在学生选择了研究课题之后,在教师或集体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为完成该活动主题的任务,在其之前进行的研究、编写活动方案的过程。

方案制订是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做好充足准备,是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

本主题共安排了“学习与发现”“创意与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提升”4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经历制订活动方案的探究过程,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制订方案的方法。

“学习与发现”环节引发学生对活动方案的思考,就活动方案的撰写提出自己的问题。

“创意与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和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体验制订活动方案的完整过程,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制订方案的能力。

“总结与提升”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和体会,深化对制订活动方案的认识。

【学习目标】1.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和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2.通过学习活动方案的样例,学会制定简单的活动方案。

3.通过制订活动方案,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重难点:重点:体验并掌握制订活动方案的一般过程。

难点: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评价任务】1.完成【活动一】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认识活动方案,(检测目标1)2.完成【活动二】以制作指套牙刷为例,理解制订活动方案的思路,并制订“制作指套牙刷”活动方案样例。

(检测目标2)3.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三】综合应用所学制订活动样案的方法,围绕中秋节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制订一份主题活动方案,增强应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三年级上册实验课程指导第一节概述本册教科书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注重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共构建了五个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主要通过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借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初步规范的科学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学习温度计、量筒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做准备。

《水的科学》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单元,以水为研究核心,由生活现象入手,研究水的浮沉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毛细现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单元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学生集中研究“认识天气、观测天气”的唯一单元,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研究空气成分的第一个单元,以空气为主线,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等内容,为今后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辅相成,密切融合,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突出了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为三年级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我们对本册所涉及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拓展实验,目录如下:实验活动一:“吹蜡烛”选做实验必做实验实验活动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活动三:热水温度的变化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四: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五: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六: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七:测量液体体积必做实验拓展实验:制作不倒翁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八: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九:改变浮和沉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证明水有表面张力必做实验拓展实验:自动变圆的棉线圈拓展实验实验活动^一: 探究毛细现象选做实验拓展实验:雨量器的制作拓展实验拓展实验:制作简易风向仪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十二: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三: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十四:验证空气的成分选做实验第二节实验过程指导要点实验活动一“吹蜡烛”【课题名称】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选做实验)【实验目的】验证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实验分析】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能否将蜡烛吹灭。

旨在通过科学小实验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习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这类科学小实验能帮助小学生开启探究之门,对接下来的科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小实验不是游戏,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瓶子、木块、文具盒、书本等。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3. 分别隔着瓶子、木块、文具盒吹蜡烛,看蜡烛能否被吹灭。

4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本实验可不用记录)【实验现象】隔着木块、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说明】1. 瓶子、木块、文具盒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 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 要注意用火安全。

5. 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

【实验答疑】1. 为什么对着瓶子吹气,蜡烛就被吹灭了?对着瓶子吹气时,瓶子的后面会产生一个低压区域,而周围的空气流试图去平衡低压,这时火焰就会被产生的气流吹灭了。

2. 生活中有没有实例与“吹蜡烛”实验的原理相同?在冷风刺骨的寒冬,人们不躲到圆形的柱子后面去躲避风寒,而是选择到墙后或是大广告牌后去避风。

【实验器材】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

2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3.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一)蜡烛能否被吹灭。

4.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二)蜡烛能否被吹灭。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本实验可不用记录)【实验现象】(一):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二):用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吹气时,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实验结论】用漏斗的宽口吹蜡烛并不容易吹灭,用漏斗的小口吹蜡烛就容易吹灭。

【说明】1. 两次实验时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 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 要注意用火安全。

5. 在实验中要注意仔细观察。

【实验答疑】1. 为什么从小口吹气时,蜡烛的火焰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2. 用大力从小口吹气,能把蜡烛吹灭吗?如果吹气时,用力大,空气流速大,气压低,外面的空气会从喇叭口中央向内跑,从而在蜡烛周围形成气流,也能将蜡烛熄灭。

实验活动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课题名称】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必做实验)【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分析】本实验是《热胀冷缩》单元的起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并测量出一杯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每组准备:一杯温水、红液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

【实验步骤】1. 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实验结束后要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实验记录】(本实验可不用记录)【实验结论】利用温度计能准确测出一杯水的温度【说明】1. 准备的水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学生不小心烫伤。

2 •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温度计,以免碰碎温度计。

【实验答疑】1.为什么要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

2.为什么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如果温度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

3.为什么要等示数稳定了再读数?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4.温度计和体温计一样吗?(1)体温计一般是测量体温所用,所以量程在人体温范围内,从33~42度,而普通温度计根据内装液体不同,量程也不同,比如煤油可到300度。

(2 )最小刻度上普通温度计根据量程不同会有不同的最小刻度,量程大最小刻度大,量程小最小刻度小,而体温计最小刻度是0.1度。

(3)测量时体温计由于水银泡后面有一段很细的结构(水银流过去不会返回,可以确定最高体温),使用前要甩几下,将水银甩到水银泡里面去再使用。

普通温度计无此结构,可直接使用。

实验活动三热水温度的变化【课题名称】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的变化(必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热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降温,但对水降温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做折线图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 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3. 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C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4. 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0分钟的表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5. 得出实验结论。

6.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绘制统计图【实验现象】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说明】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 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的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答疑】1. 应如何调整温度计的高度?调整铁架台的高度,使温度计的液泡悬吊在水中,以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为准。

2. 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应该注意什么?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计时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持续及时不要间断,每隔两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

4. 折线统计图如何使用?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反映出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分别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点和温度点,在交叉处点一个小圆点。

(2)依次在相应的交叉点处点上小圆点。

(3)将相邻的两个小圆点依次用平滑的曲线或线段连接起来,这样折线统计图就做好了。

通过观察,发现折线统计图中的折线开始很陡,逐渐变平缓,说明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实验活动四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课题名称】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分析】学生通过上一实验已经知道一杯水的降温变化规律,但对于装在不同容器中的水温的变化缺少认识。

本实验重点通过预测、测量、收集数据等活动,使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容器的保温效果是不相同的,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所选用杯子的大小、形状要相同,倒入的热水的温度及水量要相同,这些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器材】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温度计。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C)、等量的热水。

3. 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做好记录。

4. 得出实验结论。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