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史名词解释分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分”为其厚。
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10“分”,而以1、材分制(宋);“材”的高度分为15 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
,为“栔”,6“分”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2、斗口制(清)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
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斗栱3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上。
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一个雷公柱的庑殿推山;4、度斜直线变为平滑的折线产生曲线感,从而影响屋顶正面坡度步架距离45柱径,从而使四条垂脊由都不一样长。
(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歇山收山;5、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板的外皮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侧脚;6、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建筑物的檐柱(即最外圈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7、生起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
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叉柱造;8、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
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懔枋. 9、大木作;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柱,梁.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重檐庑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重檐歇山顶是等级上仅次于它的建筑。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2.铺作:P5363.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子。
4.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5.中柱:6.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7.鸱尾:屋脊的尖顶饰。
8.平座:宋代建筑构造名称,亦称鼓座。
建筑周围用木柱、梁额、斗拱等构件架设的平台。
依位置不同,有楼阁平座、城头平座、地面平座、水中平座、塔身平座等多种类型。
平座外缘一般设有勾阑以供凭栏远眺。
9.腰檐:10.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11.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12.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
13.三朝五门:P53214.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15.蜀柱:即瓜柱,宋代称蜀柱。
瓜柱:用在梁上,承托上一个梁用。
16..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
这种做法叫侧脚。
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17.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8.人字栱:19.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20.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
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
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
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1.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
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
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
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
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
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
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
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
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
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
属殿堂型构架。
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
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建筑史名词解释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
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17.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1. 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 ——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 ——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 ——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 ——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 ——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 ——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 ——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 ——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 ——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 ——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 ——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 ——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 ——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 ——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 — —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 ——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 —— 出于建筑主空间 (通常为内部 )的上层构造。
光塔 — —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 ——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 — —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 佛教庙宇。
尖顶饰 ——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 ——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 (STUPA) ——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 (PAGODA) ——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 ——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 ——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 500 米。
昂 —— 斜出的梁桁。
建筑史名词解释
四-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
1)严格的中轴对称 -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
-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民以食为天”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
3、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4、造型园林-
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5、装修-
在细节装饰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增加本身的美观,又以之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6瓦当:是指屋顶筒瓦最下面一块垂下来的部分,有圆形和半圆形,它对建筑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
7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8经幢:经幢是在八角形的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辽宋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有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1围院的平面空间:西方的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1: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
2: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箭之遥)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上建有敌楼,以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有效的射击敌人,此墩台即称马面。
这种形式最迟从六朝即有。
3: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4: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
由门窗. .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5:内外槽:宋《营造法式》称金厢斗底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
其中内柱圈成的空间称为“内槽”,内柱与外柱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外槽”,故总称“内外槽”,其进深为四间,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的布局形式,可获得重点突出的内部空间作为庄重的活动场所。
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均属此形式。
6: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7:前后槽:宋《营造法式》称单槽,以一系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其进深为两间。
8: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其进深为两间。
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
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9:辇道:又称陛.御道。
古代封建社会中专供最高统治者使用的道,是一种坡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
常与踏垛(阶级)组合在一起,汉代文献中就有“左平右槭”的记载。
平,指斜平坡道;槭,指阶级形踏垛。
唐宋时将辇道置于两踏垛间,明清时其功用已为装饰化所替代。
如故宫太和殿的台阶,两边是踏垛,中间御道斜面上雕刻龙卷水云波纹等,称“龙凤石”,已纯为装饰物了。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营造法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
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
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建筑史名词解释分析解析
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
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
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
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
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大力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
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一、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佛教庙宇。
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斜出的梁桁。
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建筑史名词解释
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xx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xx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特点:大跨度空间、采用玻璃和钢、造型简洁,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
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
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
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
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
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
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
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
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
13、砌上露明造:屋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
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
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
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建史名词解释台基、踏道、栏杆、铺地P2632.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P18217.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8.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大木式P2661.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柱、梁、枋、檩等。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清式大木作分大木大式、大木小式两类。
小木作:宋代对室内装修的称法。
2.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3.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示。
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
4.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进深);清代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歩”。
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
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
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
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步。
5.进深/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的,简称为“进深”。
6.缝:凡中心线均称缝,如柱列的中心线称为柱缝,槫(檩条)断面的垂直方向中心线称为槫缝,转角铺作上的斜栱斜昂称之为“斜出跳一缝”等。
7.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
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
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
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
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大力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
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古希腊柱式(Order):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圣地: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的卫城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转变为守护神的圣地。
同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
古罗马天然混凝土:古罗马人利用活性火山灰、石灰、碎石、砂子和水制成的天然混凝土,用于浇注成拱券、墙体等结构。
明厅(Atrium):有自然采光的厅,就是明厅,厅的窗子直接靠外墙。
巴西利卡(Basilica):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和会场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向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常有夹层,中厅比侧厅高,利用高差开高侧窗采光。
由于巴西利亚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群众集会,其形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
筒形拱:一个单一的、拱起的表面从一面墙延伸另一面墙,直到覆盖整个建筑空间。
十字拱: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交叉拱: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拜占庭集中式:教堂就是采用穹顶,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
典型代表作是索菲亚大教堂,他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大厅,体积之庞大,使用材料之珍贵,装饰之华丽,都是空前的。
帆拱(Pendentive):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湿壁画: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
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由于必须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图与修改,着色后立即渗入,色彩晦暗而且浓重,需要掌握预想效果,所以技巧上难度较大。
镶嵌画:以大小不同的彩石、玻璃料器、金属等硬质片料拼嵌而成的图画。
小料厚缝:拜占廷建筑的拱券和穹窿多采用的砌筑方式,砖的厚度小,灰缝宽。
罗马风拉丁十字:古罗马晚期,4世纪,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建造一道横向的空间,给圣品人专用,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同正厅的对应相等。
于是,就形成可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从上面俯视,更像一个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门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盲券:我们大陆很少用这词。
英语:blind arch 。
实心拱,假拱, 装饰拱。
拱式的装饰,不是结构意义上的拱。
比萨斜塔钟塔在主教堂圣坛东南20多米,圆形,直径大约16,高55m,分为8层。
中间六层用的围着罗曼式的空拳廊,低层只在墙上做浮式连续券,顶层收缩,做结束部。
楼梯藏在厚厚的墙砌体中,它在建筑时就有倾斜,工匠们企图用砌体本身校正,但是没有成功。
哥特哥特式建筑的一般模式:在结构上,中厅的十字拱摒弃了罗曼式建筑的半圆形拱券形式,而发展成为双圆心尖拱,并做成骨架券的形式。
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厅十字拱的侧推力,侧廊的层高随之降低,并在其外墙的扶壁上加一飞券,飞跃侧廊的屋面抵住中厅十字拱的拱脚。
从而形成骨架券、双圆心尖拱、飞券和扶壁等一套完整的受力体系,罗曼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此时迎刃而解。
教堂的平面依然为拉丁十字式,但中厅愈发窄而长、瘦而高。
向上和向着祭坛的动势都在加强中厅有大面积的侧高窗,其上用彩色玻璃来宣讲圣经,从而取代了罗曼式教堂中的马赛克壁画,光线透过这些彩色玻璃照进室内,增加了教堂神秘幽暗的气氛,中厅屋顶瘦瘦的骨架券,落在下面的束柱上。
唱诗班、祭坛与圣坛被习惯的布置在东部,其外有环廊和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小祈祷室。
正门入口在西面,中央开门,两侧有钟楼。
西立面是建筑的主立面,两端一对高高的钟塔夹着中厅的山墙。
横向的线脚与券廊强调着建筑的水平联系。
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
正门上方开有象征天国的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建筑整体形态的显著特点是众多大大小小的尖塔。
侧廊的扶壁和飞跃侧廊上空的飞券共同承担着中厅的侧推力。
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在世俗建筑中,哥特风格还表现在一些贵族的城堡建筑中。
由于连年的战争和防卫需要,城堡多建于高地,石墙厚重,碉堡林立,外形坚实。
在中世纪的一些城市中,市政厅建筑往往也采用哥特式。
常常是高坡顶,尖尖的老虎窗和烟囱构成复杂的屋面轮廓。
立面上的创也采用双圆心尖窗,再配以高高的尖塔,形成市政厅的典型特征。
飞扶壁由扶壁和飞券两个部分组成做法:由侧廊的外墙上按一定的距离排列若干粗壮的墙垛,这个墙垛被称为扶壁。
在其上再做一道拱券(亦称飞券),飞跃侧廊的屋面直抵中厅拱顶的券脚。
扶壁和飞券共同产生向内的推力,抵消中厅拱顶向外的推力。
扶壁和飞券完美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被称为飞扶壁。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骨架券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
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
尖拱之所以被采用是基于其在力学上的优点,它比圆拱更坚固牢靠,因此就不需要的像圆拱所需那么厚的墙壁来支撑,而且十字拱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四边的,十字拱不必逐间隆起,十字拱的间也不必在是正方的。
此外,尖拱直指天庭带有使灵魂更靠近上帝的涵义玫瑰花窗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
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德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穆达迦风格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的特殊的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
文艺复兴14-15世纪,西欧是资产阶级借助古典古代的“幽灵”同基督宗教神学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
1470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坦比哀多(Tempietto)坦比哀多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设计人是伯拉孟特。
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在内,总高为14.70m。
有地下墓室。
威尼斯学派黄金府邸:威尼斯最美的哥特式府邸之一,康塔里尼(Contarini)家的黄金府邸,其立面是模仿总督府的,第三层做了券廊,另一侧有比较封闭的墙面。
面临大运河的墙垣是白色石灰石砌的,因为装饰细部全都贴金而得名帕拉迪奥母题(Palladian Motive):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原有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的传统构图。
帕拉迪奥大胆创新,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
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额枋。
于是,每个开间里有了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以发券的为主,为在视觉上使负荷同被符合者平衡,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圆洞。
(四面增加券柱外廊)都铎式:因流行于英国都铎王朝而得名, 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 建筑体形复杂起状,尚存有雉堞、塔楼,这些属于哥特风格;但其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已是文艺复兴风格。
银匠式: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
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西班牙大台阶:西班牙台阶由钙华石砌成,台阶分12段,台阶宽度富有变化,有急有缓,让人感到富有创意和张力。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巴洛克: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超级巴洛克券柱式: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把柱式的开间放宽,其他的细节比例不变,贴在券洞的表面,券脚券面也用柱式线脚。
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立面重点突出,但尺度夸大叠柱式:各柱式柱子细长比由粗到细自下而上安排,上层柱子中线略收进,显得稳定,大都用券柱式叠加,按层横分,显示适宜的建筑尺度但立面效果重点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