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200)2016年修订一、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高级人才的重任。
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中国史硕士生要具有广博的通用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外语能够达到基本交流的能力,能够阅读一般史学文献和写作专业论文摘要;能够运用计算机初步进行专业服务;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软件;初步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档案文献系统从事相关研究和资料的处理工作。
必须具备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学科的综合知识,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根据专业需要,初步掌握与其学科方向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相关研究技能。
中国史硕士生要对中国史专业核心知识体系有较为深入的把握。
初步掌握中国史文献资料相关文本知识的核心知识范畴,初步或部分具备中国史学的各种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熟悉来自史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国史各个研究方向中的很多分支学科中的中国史文献资料所揭示的理论知识。
2、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和高尚的学术道德中国史硕士生要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素质、现代意识;初步具有科学的研究精神与推理能力,其中必须具备科学精神;初步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历史研究实际工作,初步具备独立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
要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视抄袭为可耻行为。
3、具备基本学术能力中国史硕士生要初步具备获取中国史学科知识的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对当代中国史研究成果与档案资料初步判断的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介绍相关学术项目和成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能力。
此外还应该初步具备提出新问题、获得新史料、采用新方法、引用新理论、运用新技术和获得新认识等能力。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
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较而言,本专业更侧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包括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等。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中国古代史(断代史)研究的能力。
具体是:(1)具有阅读古籍并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2)能够利用史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3)掌握撰写史学论文的基本能力;(4)为攻读博士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的史学基础。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特别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专业性和理论性著作、论文,掌握国内外前沿研究动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素养。
就业目标:可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及党政事业等工作,或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秦汉史2. 隋唐五代史(含敦煌学)3. 清史4. 中国古代经济史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按高等学校有关研究生教学计划进行。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一方面按照国家其他高校同类专业进行培养,同时考虑到民族院校的特点,本专业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但有关古代的民族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为此,本专业结合学校的特点,在民族史的学习和研究上较其他高校历史系为多;必要时,学生有可能选修一门或以上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对于研究民族史将有更大的作用。
七、论文撰写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先秦史专题 先秦诸子研究 秦汉史专题
42
Ⅱ
发 164002MX702 秦汉典籍与传世文字资料研读 40 2
展 164002MX703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导读
40 2
方 164002MX704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40 2
向 164002MX705 隋唐五代史专题 课 164002MX706 辽宋金元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0 中国近现代城市史
40 2
164002MX721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40 2
164002MX722 中华民国史专题研究
40 2
164002MX723 港澳台史研究
40 2
164002MX724 近现代东北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5 伪满洲国与日本侵华史专题
40 2
40 2
164002MX733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40 2
164002MX734 战后美国与东北亚关系
40 2
164002MX735 中日关系史导论
40 2
Ⅲ Ⅱ 学生须在导 Ⅱ 师指导下选 Ⅲ 修至少 8 学分 Ⅲ 的课程(另 1 Ⅲ学 Ⅲ 分为 Ⅲ 经典文献阅 Ⅲ 读报告)。 Ⅲ 为鼓励学科 Ⅳ 交叉,选修其 Ⅳ 他一级学科 Ⅳ (考古学、世 Ⅲ 界史)各类相 Ⅲ 关课程的,也 Ⅲ 可计入发展 Ⅳ 方向课课程
近代东北移民史专题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专题 历史城市地理 ※旅游与人文遗产保护 ※旅游教育学研究 ※旅游地域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史学思潮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专题 中国古代学术史专题 魏晋南北朝史学史 明清史学史专题 中国古代经学史 当代西方明清史研究
40 2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热受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献身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人才;并力求培养通史型的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专业A:中国古代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l)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五代史(5)宋元史(6)明清史(7)西北民族史(8)中外关系史(9)历史地理与地名学(10)江南区域史(11)南京城市史B:中国思想史(A、B两专业专业课基本相通)C: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近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l)晚清史(2)中华民国史(3)当代中国研究(4)当代台湾研究(5)中国近现代社会史(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7)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9)中国现代化研究(10)南京大屠杀史研究D:边疆学是综合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地关系、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状况的跨专业学科,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传统作为主干,研究中国疆域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互动;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人地关系等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中国边疆地区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海上疆域问题等等。
0602Z4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月日
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位课(政治理论课、第一外语、方法论课程)、学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拓展类课程)及非学位课等不同课程群。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课程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他培养环节不低于6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为9学分,学位专业课为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其中本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两门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注:该表格可以根据内容进行调整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8
9
10
11
12
13。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内招博士)一、学科方向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中文名称二级学科英文名称方向一:060201 专门史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方向二:060202 中国古代史Ancient Chinese History方向三:060203 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方向四: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方向五: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7年,外招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8年。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12-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非学位课程2-4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张星烺编,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 2003。
2.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商务印书馆,1995。
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5。
5.丹尼等编:《中亚文明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徐斌:《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专门史选读书目:1.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Geoff Wad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V ol.1-6, London: Routledge, 2009.4、G. F. Hudson. Europe and China: A Survey of Their Relation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00.London: E. Arnold, 1931.5、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6、D. Sinor,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革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为了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近现代史专业人才,各高校相继制定了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广泛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文献阅读能力、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较高的历史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二、培养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学理论基础:包括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对历史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近现代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能力。
3. 学术研究能力:包括文献阅读、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学术论文写作等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4. 历史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历史学研究领域:包括近现代史研究的不同领域和专题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对特定领域和专题的深入研究能力。
三、培养要求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修读课程: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公共课程包括历史学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包括近现代史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
2.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并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
3. 学术活动:学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4. 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相关历史研究机构或文化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历史学研究的应用。
中国史培养方案(一级学科:硕士生)
中国史培养⽅案(⼀级学科:硕⼠⽣)苏州⼤学学术型研究⽣培养⽅案中国史(硕⼠⽣)(专业代码 0602)(⼀)学科简介(400字以内)本学科办学历史长,学术积淀深。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柴德赓、段本洛、董蔡时、余⾏迈、晁福林等著名学者的引领下,本学科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传统,在学科建设、⼈才培养等⽅⾯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定的声誉。
主要研究⽅向有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江南区域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学术梯队合理,⽬前有博⼠⽣导师10位,硕⼠⽣导师21位(含兼职导师)。
在中国社会史、江南区域史(吴⽂化史)、先秦秦汉史、经济史等专业领域颇多建树,涌现出⼀批在学术界享有⼀定知名度的学者。
有科研平台的强⼒⽀撑,其中历史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吴⽂化研究中⼼为江苏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红⼗字运动研究中⼼为中国红⼗字基⾦会⽂化研究基地以及博⼠后流动站。
在服务地⽅经济社会发展⽅⾯,已⾛出⼀条具有⾃⾝特⾊的路⼦,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
本学科设有重点学科资料室,藏书丰富,科研条件优越。
(⼆)培养⽬标及基本要求(400字以内)根据《⼀级学科博⼠、硕⼠学位基本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能够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法指导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作。
初步掌握并较为熟练运⽤本学科硕⼠要求掌握的通⽤⼯具性知识,融会贯通中国史硕⼠应当掌握的⼈⽂社会科学和⾃然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中国史的学科核⼼知识。
⼀般了解中外中国史学术研究历史和当代中外关于史学理论和⽅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般了解本学科中外⽂的基本⽂献。
初步具备阅读和使⽤中外⽂历史⽂献和档案的能⼒。
及时翻阅中国史研究的中⽂期刊,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
掌握较为宽⼴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作适应能⼒和创新能⼒,初步具备独⽴从事科学研究的能⼒。
要求品⾏端正、⾝⼼健康,遵制守法、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遵守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尊重他⼈科研成果;遵守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视抄袭为可耻⾏为。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中国史是以探讨中国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文献并进行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3.能完成具有一定新意并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就业目标:可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及党政事业等工作,或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方式-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2.在教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目的是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每一名学生的总学分30-32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学科教学(历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历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蒙古语、蒙汉双语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强中学历史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历史学科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语(2学分)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教育学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2、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3、历史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历史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2学分)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4、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5、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6、历史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7、中国史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1学分)8、世界史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1学分)9、历史学科教学发展史(1学分)10、中国近现代文化基本问题(1学分)11、当代重大国际问题研究(1学分)12、国外中学历史教材研究(1学分)13、蒙古族历史文化(1学分)14、北方民族历史文化(1学分)15、辽河流域部族史(1学分)16、满语(1学分)17、突厥语(1学分)18、萨满文化(1学分)19、佛教文化(1学分)20、红山文化(1学分)21、辽代考古(1学分)22、北方民族考古(1学分)23、草原青铜器文化(1学分)24、草原碑刻文化(1学分)25、北方民族文物(1学分)26、满文文献研究(1学分)27、蒙文文献研究(1学分)28、察哈尔历史文化(1学分)29、辽河流域人文地理(1学分)30、东北历史地理(1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暨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外招博士)一、学科方向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中文名称二级学科英文名称方向一:060201 专门史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方向二:060202 中国古代史Ancient Chinese History方向三:060203 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方向四: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方向五: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课程设置三、必读和选读书目(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张星烺编,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 2003。
2.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商务印书馆,1995。
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5。
5.丹尼等编:《中亚文明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徐斌:《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专门史选读书目:1.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Geoff Wad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V ol.1-6, London: Routledge, 2009.4、G. F. Hudson. Europe and China: A Survey of Their Relation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00.London: E. Arnold, 1931.5、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6、D. Sinor,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模板】
中国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一、培养目标中国史专业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在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其他文化、管理工作的能力。
2、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并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3、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与现实的社会问题、个人工作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评论。
二、学科方向1.中国文化史2.中西交通史3.岭南与港澳史4.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5.近代中国社会变迁6.考古与博物馆学三、学制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四、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四、选课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选课。
具体要求如下:1、“中国史专题”课程为各研究方向必修,3学分。
2、在方向必修课中,学生除选择所学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外,还需选择2门其他方向的必修课,共计9学分。
3、在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导师的意见,自由选择。
4、学生如选择本课程表外的本校的其他研究生课程,需经导师同意,并告知导师组确认。
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修满28学分,方可毕业和申请硕士学位。
五、学习年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全日制攻读或周末兼读两种方式学习。
我们可以为来自香港的学生安排周末集中授课。
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修学,后两年为论文和答辩时间。
如果学生要特殊情况,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5年。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基础课和专业课课堂教学与自学结合,提倡采用讨论班形式。
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602 授历史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史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较熟练运用文献典籍,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能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宋史2.国学
3.先秦秦汉史4.魏晋南北朝史
5.隋唐五代史6.中国社会文化史
7.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明清史
9.中国近现代史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旨在通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操守,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追求,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具备较强的解读和阐释历史文献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史与孰煌学5、宋史6、明清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
前2年为硕士学位学习阶段,后3年为博士学习阶段。
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资治通鉴》6.《居延汉简合校》7.《居延新简》8.《新唐书》9.《旧唐书》10.《大唐开元礼》11.《敦煌宝藏》12.仁田井升《唐令拾遗补》13.《大正新修大藏经》14.《道藏》15.《明史》16.《明会典》17.《明实录》18.《明经世文编》19.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0.《清会典事例》。
06、060105专门史硕士培养方案
06、060105专门史硕士培养方案专门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5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专门史是历史学八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历史学中专门类别历史的分支学科。
与其他七个二级学科相比,专门史最庞杂,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按国家区分的国别史,也可以是按,内容区别的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文化史、产业史,还可以按横向区别的断代史。
我校很早就开设了专门史的硕士点与博士点,专门史硕士点主要研究文化史、哲学思想史、文化管理史、文化产业史、文化市场史、文化策划史、社会生活史。
学生进校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开展专门史研究。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
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了解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资源,对这些资源给予分类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结合文化资源,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产业的开发,研究文化市场的管理,研究文化的策划。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2—3年,视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1.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
2.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3.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修订
专业代码:045109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历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教育事业和历史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良好的文学、哲学修养和扎实的历史专业基础,了解历史教育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史学发展前沿专题
2
3
54
考试
非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
课
103450218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2
36
考查
其中带☆的课程中选一门,
共选修2门,共计4学分
1034502187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2
2
36
考查
103450218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
2
36
考查
4201092501
历史学习的理论与方法
1
2
36
考查
[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期刊
[1]历史教学.月刊.天津古籍出版社.自2000,1起.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月刊.陕西师范大学.自2000,1起.
[3]历史教学问题.双月刊.华东师范大学.自2000,1起.
[4]中学历史教学.月刊.华南师范大学.自2000,1起.
4201092502
中学中国史专题
2
2
36
考查
4201092503
中学世界史专题
2
2
36
考查
拓展
课程
42010927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招)
一、学科方向
1、060201 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Themess
2、060202 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060203 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
4、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5、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二、学制
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
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6-8学分,非学位课程14-16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
(一)专门史必读书目
1.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黄时鉴:《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4.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
5.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专门史选读书目:
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3、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
(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
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
3、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
4、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中华书局。
5、梁方仲:《明代赋役制度》,中华书局。
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
7、何炳棣着、葛剑雄译:《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三联书店。
8、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三)历史地理学必读书目
1、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1988
2、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 1982
3、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
4、张步天:《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5、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4
7、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地图出版社,1982
9、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
10、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历史地理学选读书目
1、文焕然等:《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出版社,2006
2、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1~6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4、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5、史念海:《河山集(1~9集)》,三联书店等,1963~2007
6、谭其骧:《长水集、长水集续集》,人民出版社,198
7、1994
7、郦道元着,杨守敬等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8、玄奘等着,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中华书局,1985
9、乐史:《太平寰宇记》,金陵书局,1882
10、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
(四)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1、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
3、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
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4、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宪文等着:《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7. 弗兰克·韦尔什:《香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8. 张静如等着:《中国现代社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9.费正清、费维恺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五)历史文献学必读书目和宣读书目
1、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
2、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柳诒征:《中国文化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5、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6、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内招硕士生应在公开刊物发表与本学科领域、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论文1篇。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