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意义

合集下载

谈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谈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统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 。 在 导 师制 的实施 过程 中,河南 工 业大 学坚持遵 循 以下三个 原则 :师生 互选 ;导师选择可 以跨 年级 、跨 团队、 甚至 跨学 院 ;导 师制 的考核 要与 学生
全程 导师 制” 和 “ 主任 +导 师 的全 班 员导师制 ” ,其 中 ,对 于 “ 导师 ”的定
义 为 :针 对 实行 学 分制 的本 科学 生 ,
自身 的原 因 ,也 是现代 教育 体制 与管 理制 度不 合理 的体现 。导 师制 的实施 使得导师 与学 生间定期不定期地见 面 、
关键词:本科 生导师制 ;发展趋势 ;特 色 势;素质教 , 提 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增 强教 师 的 教 学责任 心 ,促 进 和谐 校 园建设 ,推 进 育人局 面的形 成 ,切 实提 高 人才 培 养 质量 ,河南 工业大 学土 木建 筑学 院 于 2 1 春 季 开始 实 施 本 科 生 导 师 o 2年 制 ,以便 全 院教师 、管理 干部 充分 了 解 学生群 体 ,导师 能够发 挥 自身经 验
点 的影 响 ,解决学生 的部分 心理 问题 ,
促 进学 生身 心 的健康 发展 ,增 进师 生 之 间 的情 感联 系 。教 师站 在教 育者 与 管理者 的双重 角度 上 ,既 向学 生传 授 知识 ,又利用 言传 身教对 学生 进行 人 格熏 陶 ,可 以有效促 进教 学 与育人 的
三 、导师 制有 利 于提 高大 学 的教
学管理和教研能力 实 施本科 生导 师制 ,将 极 大地 改
河 南 工业 大学 以提高 人才 素质 为 目的 ,在创新 教育 这一 方面做 了大量 的工 作 ,一 直秉 承 “ 素质教 育渗 透 将 到专业 教育 之 中 ,贯穿 于人 才培 养 的 全过 程” 的思想 。如何使 素 质教 育和 专业 教育更 加有 效地结 合起 来 ,是该 校一 直努 力的方 向 ,本 科生 导 师制是

学生学业导师制度

学生学业导师制度

学生学业导师制度导师制度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业指导者,导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升其整体能力。

学生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个人潜能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制度背景与意义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在学术、就业以及发展个人潜能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学业导师制度便应运而生。

导师制度旨在协助学生规划整个学业生涯,并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制度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明确学术目标和职业规划。

二、导师的角色与职责学生学业导师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是学生的知识导航者,也是生涯规划师。

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导师还应帮助学生解决学术困惑和人生疑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

三、学术和职业指导学业导师在学术和职业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学术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导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实习、就业和研究生等机会,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并提供职业规划的建议和指导。

四、个性化关怀和情感支持导师不仅仅是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倾诉对象。

他们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分享,导师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增强自信心,并解决心理问题。

五、发展全面素质与能力学生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能力。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在学术上不断进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沟通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促进自主学习和学生发展学业导师制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

导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并帮助学生制定学术目标。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潜能。

《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范文

《2024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范文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实效性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篇一一、引言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关怀。

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概述北京科技大学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导师制度。

该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还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1. 导师选拔与培训北京科技大学在导师的选拔上严格把关,要求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导师培训活动,提高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导师与学生的匹配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学业基础等情况,合理匹配导师。

在匹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确保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3. 导师制度的具体实施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采取定期会议、个性化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确保导师对学生的全面关注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为导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

四、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1. 学术成果的显著提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学生的学术成果显著提升,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2.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导师的全面指导和关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3. 导师与学生关系的改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更加细致、全面。

同时,学生也更加尊重和信任导师,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 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在本科生学习期间,为每个学生安排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学业规划和生活辅导等工作。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重要性、实施方式、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等问题。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

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指导。

大学生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惑,需要有人支持和帮助。

导师可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和成长。

导师还可以提供学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和就业。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为每个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入学指导和适应环境的帮助。

导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定期与学生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导师还应该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帮助。

为了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促进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导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关注每个学生。

大学的学生规模通常较大,导师可能同时负责很多学生,导致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个性化指导。

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导师可能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指导学生。

一些学生可能对导师的指导抱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与导师交流和合作。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学校可以调整导师与学生的比例,确保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个学生。

学校可以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评估,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可以鼓励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向学校反映导师工作的情况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导师制度。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教育模式。

本文将介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含义和特点,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挑战。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生活辅导,直至学生毕业。

在这一制度下,导师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全面发展个人潜能。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化辅导。

与传统的班导师制相比,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更加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导师会与学生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发展规划。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导师会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和推荐资源,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

学术指导。

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下,导师将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导师将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综合素质培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导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学术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导师制教育的优势与必要性导师制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配备专属导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规划未来。

在大学教育中,导师制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有着诸多优势和必要性。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

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规划,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导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互动,学生可以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扎实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也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情感联系。

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和朋友。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人生指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全程导师制教育,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这些高校,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师制的建立。

通过专门的机构或者学院内部的组织,为每位本科生分配专属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

导师通常由该院系的教师或者研究生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导师制的落实。

导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迫切需要提升的重要能力之一。

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名本科生配备一名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由该老师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学业指导、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指导。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以得到一对一的学术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工作,并提供科研指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本科生导师制:1.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本科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和激励力度,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完善导师指导机制。

学校和导师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导师指导机制,明确导师的指导职责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导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工作。

3. 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为学生和导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支持,包括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科研场地等,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4.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和导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创新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1. 学校需要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和支持,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 导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教学能力,认真履行好导师的职责,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工作。

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 探索与实践 】
本科生实施 导师制 的探 索与实践
( 福州大学
林 娟 生物科学 与工程学 院 , 福建
福州
300 ) 5 18
摘要 :本科 生导师制是 高等学校教 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 尝试 ,导师制 的实施有利 于学生构建合 理的知识 结
构, 因材施教 , 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 能力。 文探讨 了在本科生 中实施导 师制的必要性、 义以及存在的问 培 本 意
题和 完善措 施。
关键词 : 科生 ; 本 导师 制 ; 育改 革 教


导师制的历 史渊源
体划一 、单一 的课 堂教学模式 和通识教育程 度不够的 弊端 , 促使导师 因人而异 、 心施教成 为可能。学生在 悉
导 师制教 学 管 理模 式 源于 1世 纪 的英 国牛津 大 4
学, 由温切斯特 主教威廉 ・ 维克姆首创 。伴 随着选课制 及 以后学分制 的推行 ,9 纪末2 世纪初 , 国又进一 1世 0 英 步将导师制推广应用 于本科 生 的培 养。牛津大学 的导 师制 以关注学生 的个 体发展为核心 ,以师生双方 的合 作为基础 。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行 , 指导学生 成长 , 培养学生 探究知 识 、 立思 考 的能 力 ; 生要定 独 学 期 向导师汇报学 习情况并从 导师那 里得 到指导 。历经 10 , 0 年 导师制 的实施对英 国高等教育 的发展发挥 了重
学生与教师接触 和交 流的机会越 来越少 ,使得有相 当 数量 的学生得不 到教 师 的直接指 导与帮助 ,影 响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因此 , 在本科生 中实行导师
制是很有必要 的。 三、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 .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高等学校教学改 革 与发展 以及学分制 与选课制 的普及 ,实行本科生导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旨在通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并
从学生参与度、学术指导和关怀与引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参与是本科生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本科生导师制中,学生应该充分参与并
主动发挥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与导师的面谈、讨论和交流,了解自己在学术和专业发展方
面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组织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能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

学术指导是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导师应该在学术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和支持。

导师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和探讨学术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与此导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和论文发表,提高学生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学
术指导,可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
能力的优秀学生。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德育意义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德育意义
教 育探 索
高校本科 生导师制 的德育意义
j I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压力加大,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引入班导师制。在 实践 中 摘 j 班导师制不仅对于促进教学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也显示出了其明显的德育意义, 成为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性 学习向 自主型
学 习转变 ,适应大学的学习。同时 ,导师还应 当对大学 学分 作 的说服力及感染力 ,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制培养模式 、课程选择 、选课方式等方面给予本班 学生直接 本科生导师制实现 了德育工作对 课内与课外 的有效整合 的讲解和指导 。第二 ,专业课指导。班导师通常为专业 教师 与覆盖 。专职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其对于学 或科研人员 ,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 背景。班 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专 职辅 导员 的工 导师应 当在课下给本班同学普及专业基础知识 ,进行具体有 作也有盲点和盲 区,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在学生课外 ,其对学
力开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其对于高校 的德育工 班导师并非为德育而进行教育 ,而是 寓教育于指导 当中。班 作也发挥 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 ,高校本科 生导师制对 于 导师制 的实施真正解决 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根本问题 ,体现
德育工作 的意义值得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并在实践 中予 以推广。
效 的专业课指导及专业方 向引导。第三 ,科研 指导。班 导师
生 的教 育 很 难 覆 盖 到 课 内 。教 书 育 人 是 高 校教 师不 可 推 卸 的
应 当依托 自己的专业科研背景 ,指导本班同学接触并投身科
育人 职责 ,然而 由于制度 的不完善 ,很多专业 教师没有履行 或者没有意识履行这一职责 。班导师制使得专业教师深入学 学研究 ,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 ,指导学生专业 实践 。职业生 涯规划 的职责 ,是班导师按照 “ 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 对学 生当中 ,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需要 ,自觉 有效地将教学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全程导师制成为许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

全程导师制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学习体验,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导师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程选取、科研方向规划、学习方法指导、学业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导师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职业志向等方面,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而学生也需要主动与导师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一、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强调导师与学生之间密切合作和互动。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开展多领域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并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导师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制定具体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导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志向,在毕业前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

通过导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并积极开展实习、实践、实验等活动,丰富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素养,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当然,在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导师具备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教学经验,而这在现实中也并非容易做到。

其次,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互动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导师而言,需要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投入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

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分析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 , 对现行人 才培养模式 的一种 尝试性改革。它 是
吸取 了中国传统 书院师承教 育的成功经验 与现代 民主主义教育 的精 华 , 体现 了因材施教 、 学相 长和 民主平 教
等原 则 , 在充分发 挥教 师的指导作 用、 激发 学生个性 潜能、 密切 师生知情 意行 互动 关 系等 方面 , 有着重要 而独
外, 并得指示学生修养之法 , 解答学生个人问题。导师视 门人
活等 进行直 接辅导 、 引导 和指导 , 全面提高 学生素 质的一种 互动式教 育教学制度 。它要求导师 直接面对学生 , 不仅传授
知识 和技能 , 要 以 自己 良好 的师德 和人 品影 响学生 , 到 还 做
既教 书又 育人 , 进而 全面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本科生导师 制是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 , 是对现 行人才培养
本科 生导师制是 由指导教师对本科 生的思想 、学 习 、 生
文, 为“ 认 此种 教法 , 重博览 群书 , 不是重 捧住一本课本 或几 篇讲义 , 重思 想见解 , 得强记呆诵 , 不 足以进启迪 诱掖之功 , 养 成有器识抱负之学者 。因材施 教 , 尤足使聪 明才 智不为愚 劣庸陋所牵 累。导师 与二 、 三学子 , 时常相聚一堂 , 或坐斗室 相 对论学 , 集诸子共 处茶点 小饮于导 师之家 , 或 剖析疑 难而
形成 个性化 的培养方 案 , 主要是 为学生确 定研究 方 向 , 布置 研究 论文 , 提供 阅读 书 目; 次与学 生定期 进行个别 辅导谈 其
话, 就学生 的品行表现予 以训 导 , 与学生进行学术讨论 , 自由
地交流思想 。曾于 12 ~ 9 1 留学英 国牛津大学 的费巩教 9 9 13 年 授于 1 3 9 9年执 教浙 江大学时 , 了《 写 实施导师 制之 商榷》 一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一、前言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本科生设立导师,由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关怀。

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背景及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诸如学业困难、生活压力等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够及时和全面,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还可以推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向、学习态度等,为教师提供更多了解学生的机会,并且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中,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学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1.制度建设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中,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学校需要确定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本科生导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

学校需要确定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

本科生导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家访、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联系和交流。

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本科生导师办公室,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咨询和服务。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前言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本科生设立导师,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助与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

导师制作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带来多种好处,例如:1.帮助学生融入高校生活,使其更快地了解学校文化、校规校纪、学科课程等方面的信息;2.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策略、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习水平;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支持;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功能定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学业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导师制来提供学业指导服务。

首先,导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其次,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最后,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活动。

2. 生活指导除了学业指导,导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

这包括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住宿、饮食、交通等;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

3. 职业规划指导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

导师可以通过走访企业、邀请优秀校友、组织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此外,导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开展职业规划,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

4. 学生管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应该在学生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导师应该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导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问题,组织开展必要的教育和辅导。

总结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从而帮助学生学有所成,成就自我。

在实施导师制时,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导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经验,制定符合导师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并为导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讨


- +
一 +
- + - +
- +
- +

的布置, 都很有艺术性 。 朗诵大赛 中, 同学们饱含深情的诵 读, 常常引发阵阵热烈 的掌声 。 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 , 老师的 朗诵示范 , 心音 朗诵社 的朗诵表演 , 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感 受到朗诵 的魅力 。写作大赛颁奖晚会上, 先由评委老师宣 读获奖理 由——指出作品的艺术亮点 , 然后获奖作者上台 朗诵相关精彩片段。 这样 , 艺术分析与作品欣赏相结合 , 给 学生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文学作 品鉴赏课 , 鼓励 了获奖学
现思想成长 、 学业进 步、 身心健康 的有机结合 , 在德智体美 相互促进 、 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 为此 , 结合我院的具
体情况 , 在地质 、 采矿 、 测绘工程专业中实施了本科生导师 制, 旨在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统一 、 相辅相成 。 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就是将高年级本科生编入 由教师 指导的兴趣专长组 , 参与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活动 , 逐步培 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资源工程学院前身为福建煤炭工业学校 、 始建 于1 9 5 8 年, 2 0 0 1 年并入龙岩师专成立龙岩学院 ,至今走过 了五十 多年的历程 ,为福建省煤炭 系统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 才。 学院经历了专业初创期 、 专业建设期 , 目前 已经进入了 努力创办省内一定水平的本科发展期。 2 0 0 2 年起先后与福 煤集团( 现为福建能源集团) 、 福建煤监局签订了的定 向培 养合 同, 实行 “ 委托培养” 、 “ 订单式” 联合办学 、 “ 3 + 1 ” 人才 培养模式 ,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我院采矿工程 、 测绘工
全 面推 行素 质 教 育 的 载体 。
关键词 : 新建本科院校 ; : G 6 4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9 — 0 2 2 5 — 0 4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也在国际上得到一些认可和实践。

那么,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它的实践效果如何?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全程导师制模式简介全程导师制模式是指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都有一名教师担任其导师,对其进行学术与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需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全程导师制模式的实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等;二是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三是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四是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五是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学术、就业等方面的资源和机会。

1. 实践效果全程导师制模式的实践效果是积极的。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得到一名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学术、生涯和心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与导师的长期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信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促进其学术和生涯发展。

通过全程导师制模式,学校和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有利于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管理。

2. 存在问题全程导师制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的数量众多,教师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不同,一名导师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从引入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结合全程导师制的定义与特点、实施方式以及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

随后具体探讨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展现其具体效果。

最后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效果评价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全文旨在探讨全程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探索,实践,定义,特点,实施方式,优势,挑战,经验,案例分析,效果评价,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下高等教育体制下,本科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本科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导致学习困难和情感问题增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界开始探索全程导师制这一新的本科生教育模式。

全程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有一个固定的导师负责全程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全程导师制的提出,正是基于对传统本科生教育的不足和学生需求的深刻理解,是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研究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效果,深入分析该制度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的影响。

通过对全程导师制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一制度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全程导师制的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还将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具体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从实际案例出发,剖析该制度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撑。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是指在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导师的个性关怀与专业指导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程化的培养服务。

导师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全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尚属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导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队伍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注重了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导师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导师还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生涯发展方向,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校还积极构建了学生发展档案体系,为导师提供了更多学生的全方位信息,有助于导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关爱,学生能够更加自信、自主地参与各种活动,展现出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尽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校需要有足够的导师资源来支持全程导师制的实施。

良好的一对一关系需要导师与学生都能够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导师队伍,以满足全程导师制的需求。

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支持。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为导师提供学生的信息和档案,方便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也是全程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深层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深层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深层意义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崭新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它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深层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创设了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结构,建立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使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走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本科教学本科生导师制深层意义经过教学试点与经验交流,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本科生导师制为高校本科教学创设了新型教学结构,建立了新型教师队伍,使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走上一个新台阶。

一、本科生导师制创设了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结构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

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个体与群体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变量。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所说:“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成员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

”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学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

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体现出教学活动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直接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即强调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影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导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方向,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师生之间随时可以就某个学术问题、科研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师生的交往中,导师与学生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他们还是学习者。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它能够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3、为学校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
1、传统的导师模式存在着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导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

2、导师的素质和水平要求较高,许多学校的老师都不是真正的导师,甚至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

3、学校的财力有限,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从而使导师制度的实施受到了影响。

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对导师质量的有效考核制度,以确保导师的质量。

2、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将指导任务细分为几层,通过系主任或者副教授来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任务,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多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3月第13卷第03期总第296期121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意义赵妍王若兰(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是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此,本文分析了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以期推动该培养模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更有力地推行。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意义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4.03.054强国必强教,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高等教育更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是值得广大高等院校深入探索与思考的重要命题。

近些年来,众多高校先后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并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导师制模式,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围绕大学教师“育人”的这一中心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接轨。

为此,河南工业大学在全校各个学院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教育。

1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许多莘莘学子在经历了三年刻苦的高中学习、又千辛万苦挤过了独木桥,进入大学校门之后,面对高等学府这一开放、广阔的舞台,往往觉得无所适从。

首先,大学的课程安排不会像初高中那样紧张,考试也是及格即可通过;其次,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像初高中那样严格,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个人空间,课余时间一般都由自己安排。

而大多数学生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由他人(或家长、或老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进入到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却常常感到无聊和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生活像是失去了重心;同时,大学生的年龄多为18、19岁至22、23岁之间,尤其大一新生更是刚刚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心智上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此时尤其需要来自师长辈的关心与指导。

大学时期同样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1]。

一方面,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竞争十分激烈,高等学府的诸多学子虽身处象牙塔之中,但仍然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竞争压力。

因此,为本科生安排导师,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安、迷茫、紧张、焦虑等,导师可以结合自己或朋友同事的生活经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并适时培养其适应力、承受力、调控力及自信心,为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近些年来,大学校园中频频发生舍友之间发生冲突乃至曝出研究生毒杀舍友的恶性案件,而造成诸多问题的起因往往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琐事。

河南工业大学适时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

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自尊、自爱,并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以诚相待、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又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独自面对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导师还应该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比如内向、腼腆、容易害羞、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学生多加关爱、耐心引导,通过倾听、交流、鼓励等方式使他们最终成长为自尊自爱、平和正直、善良豁达的合格公民。

2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一名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对自己接下来四年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但相当多的学生是懵懵懂懂进入校园,浑浑噩噩中时光飞逝。

河南工业大学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导师会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先从思想上改变过去一味依赖老师、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

导师再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课余兴趣,为每一位同学量身打造一套具体可行的学习规划,这一点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讲尤为重要。

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积极为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负责。

比如英语课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导师应该适时提醒并敦促学生时刻坚持英语的学习。

其次,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2]。

在初高中时,老师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重复重要知识点,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习题,早晚会安排专门的自习课,老师们可以随时为学生进行辅导。

但大学的授课方式则不同,教师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速度较快、包含知识点较多,尤其是很多专业课根本没有课下作业,大学教师也无暇像初高中教师那样为每位同学进行课下辅导。

更多的时候,大学教师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学会如何学习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导师应该从第一年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导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帮助学生打开眼界、拓宽知识面。

比如可以带领大一新生到图书馆查阅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书籍和文献、带领学生听不同学院专家教授的专业知识讲座、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乐趣、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快速准确地查找信息等。

这样,经过四年的锻炼,本科生的教育与人才122自学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为步入社会做好智力上的储备。

再次,导师通过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公正的认识与评价自己,抓住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信心,并进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调整现实与心理预期之间的落差,及时排解学生的焦虑或者懈怠情绪。

3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以人为本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我国目前初高中教育往往拘泥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压抑并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势必造成增加学生身心负担、扼杀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恶果,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人格扭曲,为社会发展埋下不和谐的隐患。

基于上述原因,河南工业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从步入校园伊始,就和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交流,相比单一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制度或者班主任学生负责制度而言,本科生导师制中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要少,但见面沟通或者网络聊天的机会则大大提高,此种交流互动将明显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导师可以更全面把握自己学生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进而因材施教。

比如某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与人沟通能力强,导师可以鼓励该学生担任学生会或者班级干部、参与社团的组织管理、帮助学校完成一些社会活动及会议的组织安排,进一步的锻炼其协调管理与社交能力;若某学生腼腆内向、不愿交流、不善表达,导师更要给予该生足够的关心与指导,此种性格的学生内心往往细腻敏感,导师的耐心、理解、宽容与鼓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并带给学生极大的安全感。

导师再适时的寻找机会,激发学生内心的“成就意识”,增强自信心,这对于其人格的完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属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保障我国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持。

大学校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科学研究氛围以及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努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水平。

河南工业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探索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和探索的权利交还到学生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以期培养思维活跃、实践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3]。

目前,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直接向导师咨询,导师从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并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可以先在研究生的带领下完成一个具体的小实验。

通过这个过程感受实验室的科研氛围、并初步培养严谨细心的科研态度,之后可以逐步参与大的科研课题。

这种锻炼对于本科毕业后计划读研深造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可以提供一个绝佳的进入实验室训练的机会,并为今后读研过程中自己独立承担科研课题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本科毕业后计划工作的学生来说,实验室参与完成科研课题的经历将大大地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锻炼同样使人受益终生。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结合其他一些长效机制来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比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本科生科学研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本科生研究课题的申报、审批与管理;制定成果奖励措施(包括学生评优评先、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等),并可在研究生当中进行宣传,鼓励研究生带动本科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协助研究生完成课题试验,另一方面锻炼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5教学相长有助于培养师生情谊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在导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彼此宽容、尊重、信任的和谐氛围,有助于培养师生情谊、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导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能力提高,对于导师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导师不断地提升个人修养、加强自身学习、随时充电扩充与更新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导师和学生都会受益匪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美妙境界是做到“有心而无痕”,宛若春雨,润物细无声。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好比一座心桥,架设在导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导师和学生在四年的校园生活中,彼此影响,共同进步。

导师的言传身教在不经意之间感染着学生,导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件件细小琐事之中;而一届届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他们的热情、乐观、优异的学业和激昂无悔的青春,就是对导师和母校最好的回报!参考文献[1]陈远明,黄维宪.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与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153-154[2]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89[3]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24[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编号:13B550956);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编号:2011BS016)。

[作者简介]赵妍(1982—),女,博士,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