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真题2000年

合集下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典型考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典型考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典型考题1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答: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 其次是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馏分:分为轻馏分如石油气、汽油,中馏分如煤油、柴油、重瓦斯油,重馏分如润滑油、渣油,等。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4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1.颜色,2 密度和相对密度,3 粘度,4 凝固点,5 导电性,6 溶解性,7 荧光性,8 旋光性。

5 简述天然气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答:1.聚集型:指呈游离状态的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天然气。

包括纯气藏气、气顶气和凝析气。

2.分散型:在地下呈分散状态的天然气。

包括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吸附气)和固态气水合物。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一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2、矿物:3、沉积岩:4、地质作用:5、构造运动:6、沉积相:7、油气的运移:8、石油:9、油气藏:10、圈闭: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地球的形状为的椭球体。

2、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3、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4、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习性或简称晶习。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产出。

6、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及。

7、层理由、、等要素组成。

8、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9、年代地层单位包括、、、、时间带六级。

10、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将构造运动划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类。

11、断层的要素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岩石是否发生变质的标志是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形状的改变。

()2、在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为白云岩类。

()3、湖成三角洲亚相属于碎屑湖泊相。

()4、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

()5、采收率是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如何?2、粘土岩的研究意义是什么?3、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是什么?4、简述断层的分类。

5、油气藏有哪些类型?五、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有哪些?2、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石油地质基础》试卷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所谓岩石,就是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题综合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题综合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油的成分和性质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四、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第六章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七章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一、构造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一、油气田及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四、油气系统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第一章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第一节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一、低熟油的概念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第二节煤成油形成机理一、煤成油的概念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第二章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流体压力封存箱一、封存箱的概念二、封存箱的特征三、封存箱的识别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第二节天然气成藏机制一、天然气的溶解性二、天然气的扩散性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第三节非常规天然气聚集一、深盆气二、天然气水合物三、煤层气第三章油气系统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001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10.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任选2题)1.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作用3.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1分)。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1999年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2000年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000年题库答案(石油地质学)

2000年题库答案(石油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

2.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3.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4.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干酪根是一种重要的成油母质。

5.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包括储盖层及侧向遮挡层。

6.生油门限:随着沉积有机质埋藏深度加大,地温相应增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时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称为有机质的生油门限。

也有人把此时的温度称为生油门限。

7.生油窗:液态烃生成的主要成熟度区间,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值0.5%~1.2%。

8.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9.异常压力:高于或低于相应深度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压力。

10.含油气盆地: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11.地温梯度:将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以℃/100m 表示。

12.流体势:地下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定义为流体势13.排替压力:就是岩样中非润湿相流体排驱润湿相流体所需的最小压力。

14.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之。

15.地层圈闭: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16.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2、孔隙结构3、排替压力4、隐蔽油气藏5、生物气6、油藏地球化学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

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9、控制储量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

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

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

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2)地球化学特征: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

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

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

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A 卷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专业年级地97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 2000年6月25日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油气地质储量2.含油气盆地3.门限温度4.二次生油5.石油的荧光性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含油气盆地9.干酪根10.油气藏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比重大小取决于;粘度的变化则受制约。

(3分)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其中水型环境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沉积有机质是指随无机质点并的生物的遗体或分泌物和排泄物。

4.生油岩层的特点是、、;储集层的特性是和;盖层的特征是、、。

5.形成生物化学气的埋深和温度条件是,水介质及环境条件是,有机质类型是,细菌种类是。

6.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7.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8.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9.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和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三、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12分)。

2.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对比分析(10分)。

3.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储集物性的因素(8分)。

四、论述题(20分)结合酒西盆地有关资料(另提供),阐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

五、图件分析题(共10分)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

各井中水距该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1井50米,2井50米,3井25米,4井50米,5井未见水。

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类型。

注意标明图例。

11.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由向作运移。

1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阻力是;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

3.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10分)。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真题1999—2005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真题1999—2005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第三套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2、干酪根3、区域盖层4、生物标志化合物5、内陆裂谷盆地(参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教材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二、多选题(每题1分后,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以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同已题意答案(用适当的字母则表示之)(红字为答案)。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a.1859—1900年;b.1901年-1925年;c.1926年—1960年;d.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75%—80%;b.82%—83%;c.85%—90%;d.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9%—11%;b.11%—20%;c.11%—14%;d.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a.单调增加;b.单调减少;c.从减少至增加;d.没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2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石蜡型;b.环烷型;c.芳香—中间型;d.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哪类石油?a.石蜡型;b.环烷型;c.芳香—中间型;d.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备何种特征?a.高蜡低硫;b.高硫低蜡;c.高硫高蜡;d.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备何种特征?a.ni/v大于1;b.v/ni大于1;c.ni/v等于1;d.v/ni等于2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大于1大于0,该油田水就是何种类型油田水?a.氯化钙型;b.氯化镁型;c.硫酸钠型;d.重碳酸钠型。

最新(完美版)中国石油大学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回忆 (4)

最新(完美版)中国石油大学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回忆 (4)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5=20)
1、油气聚集带
2、圈闭
3、生油窗
4、异常压力
5、排替压力
×5=35)
1、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2、如何运用流体势来分析油气运移的方向?
3、简述油气主要生成阶段及其对应的Ro范围。

4、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碳同位素特征。

5、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3=45)
1、试述石油与天然气形成条件的差异。

2、试从排烃动力、排烃通道、排烃相态和作用阶段等方面论述压实排烃和微裂缝排烃两种主要初次运移方式的基本特点。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绪论1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de)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de)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de)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de)重要理论基础课.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de)成分和性质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de)可燃矿产.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de)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de)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3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de)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de),呈液态和稠态(de)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4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de)天然气.5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de)天然气.6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de)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7固态气体水合物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de)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8油田水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de)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de)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de)地下水,即油层水.9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de)油层水.10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de)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de)外延.11重质油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de)具有较大(de)粘度和密度(de)原油.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de)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de)特点. 第二章油气显1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de)天然露头2油苗液态原油由地下渗出到地面叫油苗.3气苗气苗是天然气(de)地面露头.第三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1干酪根(Kerogen)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de)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de)分散有机质.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de)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de)深度称门限深度. 3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de)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de)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及部分 CO2 和少量N2.有时也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de)烃气.4油型气是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de)各种天然气.5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de)天然气.6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天然气生成及圈闭(de)形成具有阶段性,使不同地质时期形成(de)圈闭捕获源岩不同演化阶段(de)天然气.这种不同时期形成(de)圈闭捕获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de)过程,称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7低熟油(immature oil,亦译为未熟油)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de)各类低温早熟(de)非常规石油.即源岩中某些有机质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生烃高峰阶段以前(相应(de)镜质组反射率Ro值大体上在%~%范围内),经由不同生烃机制(de)生物化学反应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de)液态烃类,包括重油、原油、轻质油和凝析油,有时还伴生有低熟天然气.8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de)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de)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de)过程.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de)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de)热力作用引起(de).9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de)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de)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10生油层与生油层系由生油岩组成(de)地层叫生油层.在相同(de)地质背景下和一定(de)地史阶段中形成(de)生油岩与非生油岩(de)组合称为生油层系.第四章储集层和盖层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de)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de)岩石(层)称为储集岩(层).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投入开采后称产层.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de)细粒、致密岩层.3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de) 比值.是衡量岩石孔隙(de)发育程度. Pt=Vp/Vt100%4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de),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de)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de)比值. Pe=Ve/Vt100% 5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de)渗透率.6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de)渗透率.7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de)孔隙和喉道(de)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第五章石油与天然气(de)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de)排出(或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de)一切运移.二次运移包括了成藏前油气在储层或输导层内(de)运移,也包括了油气藏破坏以后(de)运移.3地层压力地下储层(或油层)内流体所承受(de)压力,称为地层压力,亦可称为地层流体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Pa.为直观反映地层压力(de)大小,工程上常使用水压头(de)概念,水压头相当于地层压力所能促使地层水上升(de)高度,表达式为: h=P/(ρwg)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de)聚集与成藏1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de)场所,由二部分组成,即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封闭条件包括盖层及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de)遮挡物. 2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de)最大限度(de)点位.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de)上倾方向.3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de)等势面垂直(de)最大高度.4闭合面积在静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de)构造等高线所圈定(de)封闭区(de)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溢出点(de)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他封闭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尖灭带等)所交切构成(de)封闭区(面积).在动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de)油气等势面与储集层顶面非渗透性盖层联合封闭(de)闭合油气低势区.5油气藏高度: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de)最大高差.6油气柱高度:是指油气(de)最高点到最低点(de)海拨高度.油气柱高度则更多地反应盖层(de)封闭能力及水动力(de)条件.7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底面(de)交线称为含油边界.其中与顶面(de)交线称为外含油(气)边界,与底面(de)交界称为内含油(气)边界.若储集层厚且油水界面较高,与其底面不相交时,只有外含油边界.由相应含油边界所圈定(de)面积分别称为内含油面积和外含油面积.8构造圈闭(油气藏)由于储集层顶面发生局部变形、变位而形成(de)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de)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9背斜圈闭(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de)背斜,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de)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10断层圈闭(油气藏)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de)圈闭,聚集油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11裂缝性背斜圈闭(油气藏)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致密而脆性(de)非渗透性岩层,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出现裂缝特别发育而使孔隙度和渗透性变好(de)局部地区,周围则为非渗透性围岩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形成(de)油气低势区,称为裂缝性背斜圈闭.聚集了油气之后即形成裂缝性背斜油气藏.12刺穿圈闭(油气藏)地下岩体(包括软泥、泥膏岩、盐岩及各种侵入岩浆岩)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变形,其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de)圈闭称为刺穿圈闭.聚集油气后称为刺穿油气藏.13岩性圈闭(油气藏)储集层(de)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de)圈闭称岩性圈闭.聚集油气之后形成岩性油气藏.14不整合圈闭(油气藏)指储集层(de)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封闭而形成(de)圈闭,储层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或之下,其中聚集油气形成不整合油气藏.15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de)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de)油气聚集称为水动力油气藏.16复合圈闭在自然地质条件中,由单一因素控制(de)圈闭是很少见(de),而较多(de)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我们将储集层上方或上倾方向由构造、地层和水动力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de)圈闭称为复合圈闭. 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de)关系1地温梯度在地壳上层(深约20~130m)之下,温度随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de)温度,称为地温梯度,以℃/100m表示,地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2地层压力孔隙介质中流体所承受(de)压力,也称为孔隙流体压力,对油气层而言又分别称为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3地层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de)变化率.两种压力梯度:静水压力梯度,方向垂直,一般为定值m.另一种为动水压力梯度.4异常地层压力实际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不等.前者>后者为异常高地层压力;前者<后者为异常低压力.5压力系数地层压力/静水柱压力、实际地层一般>1.6流体压力封存箱将沉积盆地内封闭层分割(de)异常压力系统称为流体压力封存箱,箱内生储盖齐全.它分为主箱和次箱,水平封闭划分为主箱,垂直封闭层进一步划分为次箱.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液体能维持液相(de)最高温度称为物质(de)临界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压力多大,它也不能凝结为液体.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de)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8深盆气藏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de),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de)非常规天然气藏,因分布在盆地深部或构造底部,故称为深盆气藏.它不是一种特殊天然气,也不是赋存于盆地某一深度线以下(de)天然气.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1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de)同一面积内(de)所有油藏、油气藏、气藏(de)总和.如果这个局部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仅有气藏称为气田. 2一级构造隆起、坳陷和斜坡,是底盘起伏而形成(de)构造,盆地内最高一级(de)构造.3隆起盆地内大面积(de)相对上升部份,底盘埋藏浅,其沉积表层常发育不全,厚度薄,沉积物粗.甚至,底盘露出水面而成为剥蚀区.隆起翼部常有地层超覆和岩层尖灭出现,它是捕捉油气(de)场所,在形态上,隆起略呈椭圆形及长条形,它(de)形成多与基岩块断升起有关.4坳陷是盆地在地质历史上大面积相对下降占优势(de)负向单元,底盘埋藏深、沉积表层厚,地层发育全而连续,沉积物细,与隆起常以大断裂为界,是盆地内有利生油区.隆起与坳陷常相伴而生,对应而存在,两者紧相毗邻,隆起起着分割拗陷(de)作用.5斜坡是坳陷向盆地周边抬升(de)部份.斜坡与隆起(de)翼部相似,常存在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等圈闭,是油气运移聚集(de)良好场所.6三级构造盆地内沉积地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de)构造,如背斜、向斜、断层等,这是盆地最低一级(de)构造,是油气聚集(de)基本单元.7油气聚集带是在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de)一系列油气田(de)总和.8含油气区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有统一(de)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de)沉积坳陷,称为含油气区.9沉积盆地在漫长地质历史上曾经长期下降(保持地貌盆地)接受沉积(de)区域.10含油气盆地凡是地壳上有统一(de)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de)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了油气田(de)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11含油气系统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内,与一特定有效烃源岩层系相关,包含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de)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de)物理——化学动态系统.第九章几种重要(de)含油气盆地1盆地(de)盖层含油气盆地(de)盖层(又称表层)就是含油气盆地内,覆于底盘之上(de)沉积岩层.2前陆盆地是指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de)盆地.这种盆地也有人称为前渊.但一般将前陆盆地系统中(de)深坳陷部分称作前渊.前渊盆地、山前坳陷均属于这一类.3裂谷盆地也称伸展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在引张作用下减薄、破裂和沉陷形成(de)盆地.伸展构造是指在区域性引张作用下形成(de)各种构造变形.裂谷盆地和构造所形成(de)背景可以是各种不同(de)构造环境下,如重力滑动、拉张、挤压、扭动和上拱等条件,并可出现在岩石圈演化或威尔逊旋回(de)各个发展阶段.4克拉通盆地Kober1921年用(kratogen)克拉通表示地壳上较稳定(de)部分,与造山带相对照.Stille(1936)改称作Craton,泛指以前寒武系为基底(de)稳定地区,包含地台和地盾,有时也包含了古生代增生褶皱带.二、填空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de)成分和性质1组成可燃有机岩(de)主要元素是碳和氢,还含少量(de)氧、硫、氮等杂质元素.各种可燃有机矿产(de)主要元素组成相似,表明其原始物质具有共同(de)来源,多来自动物、植物有机残体.近十年来,对石油成因(de)研究,发现同煤类有着一定(de)关系,尤其在光学特征上具有某些规律性(de)联系.2石油与煤类在元素组成上(de)区别:煤类所含碳量比石油中(de)多,而氢比石油中(de)少,氧在石油中也较少;C/H比值以石油和沥青最小,煤类最大,并且随碳化作用(de)加剧而增加. 3各种可燃矿产从物理状态(de)角度可分为气态(de)、液态(de)和固态(de)三类.4组成石油(de)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其中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剩下(de)元素总含量一般只有1~4%.5含硫量小于1%(de)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de)为高硫原油.常以%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de)界线.石油中还发现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de)灰分.6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7石油(de)物理性质,取决于它(de)化学组成.8石油(de)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9石油相对密度变化较大.20℃时,一般介于~之间.相对密度大于(de)石油称为重质石油.10石油相对密度与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淡色石油(de)密度小,深色石油(de)密度大.但是,归根到底,石油(de)密度决定于其化学组成:胶质、沥青质(de)含量,石油组分(de)分子量,以及溶解气(de)数量.一般说来,密度小而颜色浅(de)石油常为石蜡性质(de),含油质多,加工后能获得较多汽油和润滑油;密度大而颜色深(de)石油则富含高分子量(de)沥青质. 11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除轻汽油和石蜡外,无论其本身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可发光,称为荧光.12石油(de)发光现象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石油中(de)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13引起石油旋光性(de)原因,在于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不对称(de)碳原子.14由于烃类难溶于水,因此,石油在水中(de)溶解度很低.若以碳数相同(de)分子进行比较,烷烃溶解度最小,芳香烃最大,环烷烃居中.15石油(de)凝固和液化温度没有固定(de)数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间可以出现中间状态. 16烃类气体中依据其甲烷所占(de)比例(即干燥系数,C1/ΣC1-5),将天然气分为干气、湿气两种类型,其干燥系数(de)分界线为.17 天然气按相态分为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固体气(气水化合物);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气、油型气、混合气;按演化阶段分为生物气、热解气、裂解气.18油田水由于来源及形成过程各种物理、化学作用(de)差异性,其矿化度和化学组成有相当大(de)差别.矿化度一般随埋深增加而增加.19油田水(de)水化学类型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硫酸钠型和氯化镁型较为罕见. 20常规原油与重质油在元素组成上有区别,常规原油(de)氧、硫和氮等元素含量低,而重质油则含量高.21石油中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中性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咯、吲哚、咔唑(de)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de)中性含氮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de)重要生物标志物.22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酸性含氧化合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酸性含氧化合物中环烷酸最多,占酸性物质90%以上,易与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极易溶于水,因此,油田水中环烷酸盐可作为一种含油气性直接指示标志.第二章油气显示1油气显示(de)出现可说明所在地区在过去某个时期内曾有油气生成过,亦即具有生油条件.可是,另一方面油气显示(de)出现又说明油气藏可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de)破坏. 2天然油气显示按其物态可分为液态、气态和固态三个主要类别.3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de)岩石,通常多为砂岩.砂岩按其被浸染(de)程度可分为饱含油、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第三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1石油有机说(de)核心就是认为石油起源于生物物质,包括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木质素等.2沉积有机质包括有机溶剂可抽提(de)沥青,不溶于有机溶剂(de)干酪根. 3沉积岩中(de)有机质要向石油转化必须经历一个碳、氢不断增加而氧不断减少(de)过程,即为一个去氧、加氢、富集碳(de)过程.4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和无机成因四种类型. 第四章储集层和盖层1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由于具备了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孔隙性(de)好坏直接决定岩层储存油气(de)数量,渗透性(de)好坏则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de)产能. 2按岩石孔隙大小,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第五章石油与天然气(de)运移1油气运移(de)基本方式是扩散和渗滤.2一般认为油(de)初次运移相态以游离相为主,水溶相为辅.理由是油在水中(de)溶解度过低,水不能大量溶解原油.3油气初次运移(de)主要途径有孔隙、微层理面和微裂缝.在未熟—低熟阶段,运移(de)途径主要是孔隙和微层理面;但在成熟—过成熟阶段油气运移途径主要是微裂缝.4目前普遍认为油气(de)二次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天然气可呈水溶相.这是因为油气进入储层后(de)物理、化学环境(de)变化(孔隙增大、压力变小、孔隙水多). 5油气二次运移(de)主要通道为储层(de)孔隙、裂缝、断层和不整合面.6大规模(de)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在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发生(de)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因为这次构造运动使原始地层发生倾斜,甚至发生褶皱和断裂,破坏了油气原有力(de)平衡. 7油气勘探(de)基本原则可用三句话概括:找凹陷、钻高点、探边缘.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de)聚集与成藏1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de)场所叫圈闭,由三部分组成:即储集层、盖层及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de)遮挡物.2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de)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de)聚集,具有统一(de)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3任一圈闭(de)基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其中以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de)非渗透性封闭最为重要,在形成圈闭(de)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是决定圈闭性质和类型(de)主要因素.4按张厚福(de)观点,圈闭分为: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和复合圈闭五大类.各大类可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de)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层特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5圈闭(de)大小,主要是由圈闭(de)有效容积确定(de).它表示能容纳油气(de)最大体积,是评价圈闭(de)重要参数之一.一个圈闭(de)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储集层(de)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6油-气、油-水界面并不是一个截然(de)界面,而是一个过渡带.7油气成藏要素包括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保存六大要素,油气藏(de)形成和分布,是它们(de)综合作用结果.8生油气源岩是油气藏形成(de)物质基础.好(de)烃源岩取决于其体积、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排烃效率.这要结合盆地沉积史、沉降埋藏史、地热史、古气候综合分析评价. 9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在离源岩区最近,溢出点最低(de)圈闭中,在油气源充足(de)前提下,形成纯气藏;稍远处,溢出点较高(de)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纯油藏;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de)圈闭中可能只含水.10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一个充满了石油(de)圈闭,仍然可以做为有效(de)聚集天然气(de)圈闭;反过来,一个充满天然气(de)圈闭,则不再是一个聚油(de)有效圈闭.11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区较近,溢出点较低(de)圈。

2000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

2000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

2000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卷一)
“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
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
1.地层圈闭
2.低熟油气
3.流体势
4.含油气系统
5.流体压力封存箱
6.排替压力
7.凝析气藏
8.油气资源量
9.均—化温度
10.绝对渗透率
二、简答题(40分,任选四题)
1.什么是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10分)
2.岩性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0分) 3.简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10分)
4.层序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学领域中有哪些应用? (10分) 5.为什么说“油气是在人脑中发现的”? (10分)
三、论述题(30分,任选2题)
1.“三场”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15分)
2.试述“油气成藏机理”的含义(15分)
3.试述石油地质学理论的最新进展(15分)。

采油班石油地质学试题

采油班石油地质学试题

采油地质技术员培训班《石油地质学》试题姓名考试日期 2000年7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油气聚集带2.含油气盆地3.生油门限温度4.二次生油5.石油的荧光性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生油岩有效排烃厚度9.干酪根10.油气藏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石油的颜色和比重变化取决于的含量;粘度的变化则受影响。

(2分)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

3.生油岩层的特点是;储集层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

(3分)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7.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和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三、简述题(共35分)1.现代油气成因模式的主要内容(12分)。

2.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对比分析(10分)。

3.断层在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作用(13分)。

四、论述题(20分)阐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及控制油气分布的基本地质因素。

五、图件分析题(共10分)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

各井中水距该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1井50米,2井50米,3井25米,4井50米,5井未见水。

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类型。

请标明图例。

请将有关答案填入下表: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卷)专业年级地96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HCI处理,用氯仿抽提的产物。

2.油型气: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

3.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类气藏就是凝析气藏。

石油地质学课上习题

石油地质学课上习题

石油地质学课上习题1.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是()A.油气成因问题(正确答案)B.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正确答案)C.油气如何开发D.油气分布规律(正确答案)2.世界石油工业在油气勘探的初始阶段,勘探石油主要(A.依靠背斜理论B.依靠油苗、露头(正确答案)C.区域大地构造稳定地区D.沿山沟找油(正确答案)3.大庆油田位于下列哪个沉积盆地()[单选题]A.渤海盆地B.塔里木盆地C.松辽盆地(正确答案)D.鄂尔多斯盆地4.石油中的环烷烃属于()[单选题]A.饱和烃(正确答案)B.芳香烃C.非烃化合物D.沥青质5.石油中的卟啉、咔唑属于()[单选题]A.含硫化合物B.含氧化合物C.含氮化合物(正确答案)6.密度小而颜色浅的石油富含()[单选题]A.油质(正确答案)B.胶质C.沥青质7.石油在地下深处地层中的粘度比其被开采到地面粘度大,所以石油在地下深处不易流动。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8.某盆地有一个天然气样品,样品的气体组分中,CH4含量为97.89%,重烃其3[单选题]A)A.干气(正确答案)B.湿气9.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都比较高,而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很难溶于水[单选题]W)(正确答案)10.苏林根据天然水中所含离子的当量关系,将天然水分为四类。

其中油田水的化学类型以()为主,其次为()。

()A.硫酸钠型B.氯化镁型C.氯化钙型(正确答案)D.重碳酸钠型(正确答案)11.沉积岩中的原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陆地大型动物B.陆地高等动物(正确答案)C.水中大型动物D.浮游类生物(正确答案)12.某烃源岩中干酪根的H/C原子比值为1.50,O/C原子比值为0.10,以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主要来源于藻类,该有机物属于()型干酪根,生油潜力()。

()[单选题]A.I型,大(正确答案)B.II1型,较大C.II2型,较小D.III型,小13.生油潜力大的干酪根,其显微组分主要是()A.腐泥组(正确答案)B.壳质组(正确答案)C.镜质组D.惰质组14.在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全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A)A.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单选题]B.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正确答案)C•催化作用D.放射性作用15.干酪根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反应程度与温度呈()关系,与时间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