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存在着自己独特的运动方式。
地球的运动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二阶段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总结和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它与地球赤道成一定角度。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被定义为一个日夜周期。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的速度较快,极地地区的速度较慢。
地球的自转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
它使得地球上以太阳为基准的昼夜交替,同时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与季节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运动的特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的,但与椭圆轨道的离心率较小,接近一个圆形。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天,或称为一个回归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并不是恒定的,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公转速度也会略有不同。
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季节的变换。
地球不同位置与太阳的日照时间和入射角度不同,导致地球各个地区气温和季节的差异。
三、倾斜角度和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称为倾斜角度。
倾斜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地球季节的变化规律:1. 春分和秋分: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到达太阳光直射的位置时,这一天被称为春分或秋分。
此时地球南北半球受到的日照时间相等,昼夜长相等。
2. 夏至和冬至: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达到太阳光直射位置的最大偏离时,这一天被称为夏至或冬至。
此时地球南北半球受到的日照时间最长或最短,导致气温的升高或降低。
倾斜角度的变化使得地球季节的变化有了规律性,对我们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球的绕极星运动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外,地球还具有绕极星运动。
高二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高二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行星,它依靠一系列的运动带来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以及其他地理现象。
在高二地理学科中,地球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介绍地球公转、自转和黄赤交角等方面的内容,来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和实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即椭圆形的椭圆轨道。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我们通常把这个时间称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太阳光照在地球上的强弱也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即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太阳光照比较直接,会感到炎热,这就是夏季;相反,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即运行到远日点附近,太阳光照较斜,会感到寒冷,这就是冬季。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通常把这个时间称为一日。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即从地球上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表面,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之中。
当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处于太阳直射的位置时,将会出现白天;而当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处于太阳斜射或者太阳不直射的位置时,将会出现黑夜。
三、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法线之间的夹角。
当前地球的黄赤交角大约是23.5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不同季节的白昼和黑夜时间长度会发生变化。
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一点处于太阳直射的位置时,黄赤交角角度与太阳垂直,这时该地区处于昼夜平分线上,也就是白昼和黑夜时间长度相等,这是春分或秋分;而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一点处于太阳不直射的位置时,黄赤交角角度与太阳产生夹角,导致了白昼和黑夜时间长度不等,这是夏至或冬至。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自转和黄赤交角的变化。
这些运动带来了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以及白昼和黑夜时间长度的不同。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
(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高二地理课程中,自转和公转是天文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是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即一个恒星日。
1. 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不断向西移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除了昼夜交替,自转还导致了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因此世界各地的时间存在差异。
此外,自转还会引起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如赤道地区因受到太阳直射而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则因太阳斜射而气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5天,即一个回归年。
1. 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且地球的自转轴有倾斜,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
2.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公转还会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正午时分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也会发生变化。
在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阳光直射,因此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而在冬至日,情况则相反。
三、自转与公转的结合影响自转和公转的结合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物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导致了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这对于农业生产、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地球的运动还影响了海洋的潮汐现象,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高二上地理第二节知识点
高二上地理第二节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内容十分广泛。
高二上地理课程的第二节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尺度与比例以及地球的结构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指的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
它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以西向东方向旋转的运动。
它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一天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各种时空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也是造成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地球的尺度与比例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地壳的大小。
经过测量,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南北两极间的距离约为2万公里。
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而公转周期则是365.25天。
地球的比例指的是地球上各个物体在地图上的缩小比例。
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乎球面的立体,为了将其表现在二维的地图上,就需要进行投影处理。
不同投影方式会导致地图上地球的形状、面积和方向的失真,因此在使用地图时需要注意。
三、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内核和外核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外核则是由液态金属组成的。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占据了地球内部的大部分体积。
地幔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温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较薄,不均匀分布。
地球的结构对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和地震等现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们认识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高二上地理课程的第二节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尺度与比例以及地球的结构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地理学的学习,努力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
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顺时针方向从西向东旋转。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以及星空的变化。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公转一圈约365.25天,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中一个焦点是太阳。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视角变化,导致了四季的交替以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差异。
3. 黄道与黄道带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点所形成的一个圆圈。
从地球上观测,太阳看起来在黄道上做直线运动。
黄道带是指黄道周围约8度范围内的带状区域,这个区域内大部分行星、太阳和月亮的活动都发生。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轴倾斜是指地球轴线与其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轴倾斜约为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光量不同。
当北半球倾向太阳时,发生夏至;当南半球倾向太阳时,发生冬至。
春分和秋分时,地球轴倾斜使得太阳光均匀地照射到地球两个半球。
5. 日地距离与季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受到椭圆轨道的影响。
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最近时称为近地点,距离最远时称为远地点。
需要注意的是,地球距离太阳的改变并不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的。
6. 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夏至是指北半球中午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日子。
冬至是指北半球中午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黑夜最长的日子。
春分和秋分则表示北半球中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昼夜长度几乎相等。
7. 星座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我们观测到的星空的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运动,每天不同的星座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从地球上观测,太阳所在的星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星座轮回。
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黄道与黄道带、地球的倾斜轴、日地距离与季节、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以及星座的变化等。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两个核心内容。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解析。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运动,其特点如下:1. 自转轴与地球轨道倾斜度: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存在倾斜,这一倾斜度决定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气候的差异。
2. 自转方向和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即从西向东旋转。
自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不同地区的自转速度会存在微小差异。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的长度,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这种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交替和年份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是指地球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年的长度,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3.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每秒约30公里,这个速度使得地球保持着稳定的运动轨道。
三、地球倾斜对季节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倾斜产生的季节变化和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带来的气候变化与地球倾斜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1. 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不垂直,造成太阳直射区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从而导致不同季节的出现。
2. 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引起的气候变化:由于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
四、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它还对地球形态、地理格局和生物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 地球形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成为一个近乎球形的物体,同时也造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极地扁平化。
2. 地理格局:地球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的不同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和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讲解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讲解地理是一门很特别的科目,让我们在学习广阔知识的同时能够领略我们伟大国家的风土人情。
想要学好地理并不能难,只要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就可以得心应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讲解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们的复习。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讲解: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67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4. 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 地球运动的计算:●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高二选修一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二选修一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一、地球与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尺度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钟4.0916秒,公转时间为365.24天。
3.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陆地环境。
大气环境是指地球的气体围绕地球的气层,主要有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气层等。
水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等。
陆地环境是指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山脉、平原、高原和岛屿等。
4.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照射的面积和强度不同,因此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北半球夏季时,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北半球阳光直射,而南半球阳光直射较少,所以北半球夏季更炎热,而南半球则是冬季。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动力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侧的硬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是固态的,主要由镍和铁组成。
2.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各种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
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沉降和折叠等现象。
火山活动是地壳内部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口和喷发。
地震是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地壳震动。
3.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大块,称为地壳板块,这些板块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不断地进行着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主要有三种类型:边界、分界和交界。
边界是两个板块相对走向的地区,分界是板块内部或相邻两个板块之间的界线,交界是两个板块互相交换物质的地方。
三、地球系统1.地球系统的概念2.大气系统大气系统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跳跃层等。
大气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维持地球的温度和气候、调节水循环和物质运输,以及传播声音和电磁波等。
地理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地理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了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倾斜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对于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自转的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自西向东地旋转。
2. 自转的效应:a.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面对太阳时,这部分地区就会经历日出和白天;而当这一部分转到背面时,就会出现日落和夜晚。
这种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
b. 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的风系统和气候分布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时速相对较快,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这是地球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1.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我们常说的一年。
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
2. 公转的效应:a. 公转形成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一地区会处于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这一地区则会迎来温暖的夏季。
这种现象形成了四季交替的规律。
b. 公转也是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之一。
当地球、太阳和月球处于特定位置时,地球会挡住太阳对月球的光线,形成日食;而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遮挡住太阳对月球的光线,形成月食。
三、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倾斜度指的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法线之间的夹角。
1. 倾斜度的大小:地球的倾斜度约为23.5度。
这个倾斜度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地区季节变化的差异。
2. 倾斜度的效应:a. 倾斜度使得地球各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有所不同。
在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更长,太阳的高度角也更高,而在冬季时则相反。
地理高二地球知识点
地理高二地球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利用地球资源。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地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地球知识的要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又位于地幔之下。
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使得地球一天分为昼夜两段。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它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改变。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受到经度、纬度、海洋暖湿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气象是短时间内(一天、一周等)天气变化的研究,它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降水等指标。
四、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水和淡水。
海洋水占地球水资源的绝大部分,而淡水仅占很小一部分。
淡水主要由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等组成,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五、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地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资源正在不断减少,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地球,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以上就是地理高二地球知识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地球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并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的箭头指向)。
4、自转周期名称1日长度参照物恒星日23时56分4秒遥远的恒星太阳日24时太阳5、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节省燃料。
(2)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测控;纬度相同,地势高则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4)气象条件:要尽量选择晴朗天气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5)地质条件:地质稳定。
(6)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7)人口密度条件: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保护地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环保
减少污染、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对于保护地球 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
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和保护生物多样 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Hale Waihona Puke 断层带断层带是地球板块间的边界, 地震和地形变化常常发生在这 些地区。
地球的火山活动与火山地貌
地球的火山活动是由岩浆的喷发和喷发物的堆积所造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结果。
火山
火山是地球表面的通道, 喷发时会喷出岩浆、烟雾 和灰烬。
熔岩
熔岩是火山喷发后流出的 岩浆,形成了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
需要大约365.25天。
3
重要性
这些运动模式影响了地球的日照、气 候分布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震与地形变化
地球的地震与地形变化是地球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结果。地震是由断层带的滑动和碰撞引起的。
地震
地形变化
地震是地壳断裂和震动的结果, 造成了巨大的地形变化。
地壳板块的运动形成了山脉、 河流和其他地形特征。
1 形状
2 大小
地球的形状是椭圆体,因为它在赤道上稍 微膨胀。
地球在太阳系中是第三大行星,仅次于太 阳和木星。
地球的运动模式
地球的运动模式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1
自转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一天的昼夜变化,
公转
2
形成了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
火山地貌包括火山锥、火 山口和火山喷发沉积物。
地球的磁场与地球磁极漂移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内部的液态铁和镍所产生的。地球磁极漂移是地球磁场变化的结果。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C=2πRcosX(R:地球半径; X该地地理纬度)
根据线速度的定义,求线速度
V=弧长/时间 =(2πRcosX)/T =(2πR/T)cosX =V赤道cosX (X该地地理纬度)
(2)线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弧长。
大小:
赤道线速度最大, 1670千米/小时;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 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想一想
1.为什么北半球冬季时,地球公转 处在近日点附近?
答案:地球绕日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太阳直
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斜射,气温较低, 为冬季。
巩固训练:
1.下图中能对的表达地球运动方向的是( C )
2、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
运动 形式
自转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公转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学时
1958年7月1日,一代伟人毛主席读了6 月30日的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 血吸虫,不禁“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欣然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坐 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表达了他老人家宽阔博大的胸怀。 [尝试探究]在地球什么地点能做到“坐 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
南北纬600的线速度约 为赤道的二分之一
1670千米
分布规律: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或为零),纬度越高线速 度越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例1、某人某日观察某恒星位于他的正头顶 的时间是20点, 当第二天晚上他又看到这 颗恒星位于他正头顶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
• 例2、某人某日观察太阳位于他的正南方的 时间是12点,当第二天他又看到太阳位于 他正南方的时间是:12时
高二地理选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二地理选修一地球的运动高二地理选修一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该部分的重要考点总结: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特征: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现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现顺时针方向。
公转: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现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现顺时针方向。
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的差异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差异。
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的概念和意义: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26′。
黄赤交角的意义在于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进而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期变更线和恒星日的区别:日期变更线是指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通常与180°经线重合。
恒星日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个恒星日等于23时56分4秒。
区时的计算方法和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方法包括自然时区和人为时区两种,自然时区是根据自然界规律计算的区时,而人为时区是根据人为规定计算的区时。
时区的划分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通常出现在地方时的12时。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是90°减去太阳高度角的差值。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和节气划分: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出昼长和夜长。
节气划分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划分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等24个节气。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会导致极昼和极夜的范围变大,同时四季变化也会更加明显。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会导致极昼和极夜的范围变小,同时四季变化也会减弱。
公转轨道的变化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如果公转轨道发生变化,会导致地球上日期的变化,例如闰年和历法的制定。
高中二年级学生教案:认识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高中二年级学生教案:认识地球的运动和变化一、认识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星球,它具有自己特殊的运动方式。
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本课将重点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运动。
1. 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时间。
了解地球自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等现象。
(1)轴倾斜地球的轴与公平面之间存在倾斜,使得不同季节中各地日照时间和温度变化不同。
南北极附近永夜期和白天连续数月,而赤道附近则昼夜时间相对稳定。
(2)影响因素地球的自转受到力矩的作用,其速度并不均匀。
此外,分布于大陆表面的不规则陆架也会对其产生微弱影响。
2. 公转除了自转外,地球还进行着环绕太阳公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决定了一年四季的变换以及日照区域等现象。
(1)椭圆形轨道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轨道环绕太阳运动。
由于轨道近似椭圆,因此地球到太阳距离存在一定的变化,导致季节的交替。
(2)季节交替地球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的变换。
在北半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为夏至,离太阳最远的时候为冬至;而南半球则各相反。
二、认识地球的变化除了运动变化外,地球还经历着一系列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变化。
这些变化涵盖了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1. 大气环境大气是围绕地球表面的气体层,它保护着地球上生物和生态系统。
然而,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引起了大量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影响。
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效应加剧以及酸雨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2. 水资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全球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
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
适当的水资源管理和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地壳运动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坚硬岩石层,它在地球内部分布着不稳定的构造板块。
当这些板块发生运动时,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了解地壳运动有助于预测自然灾害,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意识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技巧总结:
(1)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的方法(如下图):在日期较
早的那段弧中(6月22日)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因是
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箭头指向的那
条经线为180°(如NA),另一条经线就是时间为0 点的那条经线(如NB)。
规律技巧总结: (2) 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若全球日期相 同,则 180°经线与 0 时或 24 时经线重合,此时 太阳直射在 0°经线上。除此以外的每一时刻地
日期区
思路点拨:第 (1) 题,观察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图 中 120°经线为 120°E,根据题意, A点为晨昏线
与纬线相切的切点,其地方时为0点或12点,因“
此刻,北京处于白昼”,可判断 120°E 经线的地 方时为12点。0点经线是60°W,即60°W经线和 国际日期变更线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其中, 60°W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的日期与北
第 (3) 题,因 O 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E点的时刻比H 点、 P 点的时刻早。由题意“ H 、 P 为晨昏线与某 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 时是0时或12时。若HP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北
半球应为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若HP
中心点的地方时为 12 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 点出现极夜,E点日期应为12月22日的18时。
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 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 晨昏线 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 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 地球自转,晨昏线西移
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
冬季
北半球晨线随纬 度增大而东偏, 昏线随纬度增大 而西偏
夏季
北半球晨线随纬 度增大而西偏, 昏线随纬度增大 而东偏
6月22日左右,北 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达最大,赤 道及南半球达最 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另一半球 ( 冬半年 ) 昼 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 ( 除赤道外 ) 昼夜相差越大,出现 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 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可信的是( A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变式训练1:读下图,完成(1)~(3)题。
(3) 若 O 为北极点, H 、 P 为晨
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
E点的时间可能为( D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两个不同日期的判定
方法是: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 0 时所在经线 至180°经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的区域,其余为晚
一天的范围。
规律技巧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已知点向
东西两侧找日界线,两条日界线之间属于同一
日期。由下图知,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 为 60°W 向东至 180°,跨 240 个经度,占全 球的2,3。
京日期相同,60°W经线向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
间的日期与北京日期不同,因此答案选B。
第 (2) 题,根据上题分析,图中晨昏线为昏线,南纬
68°及其以南地区全部出现极夜现象,再根据题意“近期 ,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说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且昼在变长,可判断该日处于 6 月 22 日到 9 月 23 日之间, 又因为南纬68°及其以南地区全部出现极夜现象,该日太 阳直射北纬22度,根据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的纬度数大约 为8°,可推知该日大约在 7月 1日以前;太阳从东北方向 升起;尼罗河主要流经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
(2011·四川)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
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
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 (1)~(2)题。
(1) 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
同的是( B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2011·四川)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
地球自转方向与昼夜更替顺序作为判断晨线或昏
线的依据。即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是进入白天还 是进入黑夜。
(2)日出、日落与昼夜的长度:昼长=24-夜长, 昼长=(12-日出)´2,昼长=(日落-12)´2。要特别
注意:昼长的中间是12时,12时是白昼的平分点。
日出的时间一定早于12时,日落的时间一定晚于 12时。 (3)晨昏线上的时间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地方时是 6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 18 点。
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P 点位于北半
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 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 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 。 第 (2) 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 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 ,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 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 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 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 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
平分晨半球和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分别是12时
和0时。
3.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1)地方时:根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时间。同 一经线的地方时相同,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早于西边 经线的地方时。 (2)区时:国际上统一划分 24个时间区域,每个区域 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为区时,区时统一使用各时区中 央经线的地方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日界线:地球上日期的界线有“自然日界线”和 “人为日界线”两条。“自然日界线”是指半夜 (0 时)所在的经线,这条线是移动的。“人为日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和180°经线重合
太阳能热水 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倾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器最佳支架 互余 倾角的计算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除北极点外),正午物体影子 始终朝北 (2)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南极点外),正午物体影子 日影朝向与 始终朝南 长短分布 (3)南北回归线间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时,影 子朝南;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时,正午物体影子朝 北;位于太阳直射点上,正午物体无影子
变式训练 2: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
聚焦点二: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与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
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降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6月22日达最大值,12
(2011·江苏)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
时间
高到低排列正确的
是( B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① 9:00 23:00 ② 7:19 18:41 ③ 5:40 18:48
12月22日左右,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 南回归线及其以 正午太 南北两侧递减,且等距离 南地区达最大, 阳高度 南北对称 赤道及北半球达 最小
规律技巧总结: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
冬季 夏季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 昼短夜长,北 昼长夜短,北 昼夜 个半球昼就长,并且纬 极圈以内出现 极圈以内出现 长短 度越高昼越长 极夜 极昼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 东南升,西南 东北升,西北 日出 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 落。南北半球 落。南北半球 方位 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 相同 相同 空
日落 8:58 23:02 7:20 18:40 5:39 18:49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点睛: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昼夜长短 思路点拨: 第 (1)题: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①②③
三地在当日的昼长分别为 14 小时、 11 小时 22 分、 13 小 时 8 分,在次日的昼长分别为 14 小时 4 分、 11 小时 20 分、 13小时10分,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理, 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①③②。 第(2)题:若③地为北京,③地在当日的昼长13小时 8分,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 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 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 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
聚焦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影响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的因素
(1)纬度影响自转的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小,极点没有线速度。这是因为纬线圈由赤道向南
北递减。
(2) 海拔高度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同一纬
度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
度越小。
(3) 距离太阳的远近,影响地球公转的速度: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物体, 单位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如图中各阴影部分 面积相等。由于日地距离SE>SA,因此,单位时间
日落 8:58 23:02 7:20 18:40 5:39 18:49
(2011·江苏)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2)若③地为北京, 则此时( C ) A.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 渐加快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① 9:00 23:00 ② 7:19 18:41 ③ 5:40 18:48
里扫过的角度和角度对应的弧长各不相同。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