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战略与对策
农民教育培训及对策
农民教育培训及对策第一篇:农民教育培训及对策大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和对策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市化水平,这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近几年来,虽然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极大地影响了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的虽然转移了,由于未进行转移前的培训,大都也只能从事劳动力强度大、收入低的工种,更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
随着粗放型劳动力市场的饱和及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要实现有效转移,必须注重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其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业系统内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特征大通县地处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全县总面积为309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为15.8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1.27%,全县总播种面积为69.3万亩,经济作物占总面积的70%以上,良种率达93%以上。
全县草食畜存栏达35.56万头(匹、只),草食畜出栏27.36万头(匹只),出栏率为73.8%;农牧业总产值达9.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9.65元。
全县总耕地面积为4.6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
其中水浇地0.8万公顷,浅山地2万公顷,脑山地1.82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3h㎡。
远远低于全省人均1占有耕地的水平。
人多地少的矛盾成为新时期影响大通县农牧民人均增收的重要因素。
大通县现有农村人口34.5万人,有农村劳动力19.38万人,农业生产属于季节性生产劳动,因而每年都有7.9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向非农劳动。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论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论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支持建设农村培训基地和农民科技示范园,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农民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加强农民科技需求调研。
在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之前,应首先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和瓶颈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了解农民当前面临的问题,确定科技培训的重点和方向。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农民提供科技教育培训。
第三,创新培训模式。
传统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以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为主,但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农民的需求。
可以探索开展实践性的培训活动,如组织农民参观科技示范园、安排实地实训等,加强农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学习和远程培训,让更多农民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
第四,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应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可以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和科研人员,组织专家讲座和学术研讨,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
第五,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培训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和评估培训效果,并组织农民参观科技示范园和现代农业企业,让他们亲眼见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应加大对培训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更多农民积极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推动科技知识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总之,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调研科技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转化推广,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不足、培训内容单一、缺乏持续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增加教育培训资源投入、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以实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和成效。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问题、资源不足、内容单一、缺乏持续性、对策分析、增加教育培训资源投入、丰富培训内容、建立长效机制、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工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素质要求的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培训工作常常面临着资金、师资等多方面的资源不足的困境。
培训内容单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的农民教育培训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教育内容。
缺乏持续性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次性的培训往往难以产生持久的影响,需要建立起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对策,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不足、培训内容单一以及缺乏持续性这三个方面。
资源不足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经费、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严重匮乏,导致无法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培训内容单一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农民教育培训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真正帮助农民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满足其实际需求。
缺乏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和增强农民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也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无法及时接受到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民的需求。
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农民参与意识不强,有些农民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解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接下来将分析其中的具体对策方法。
2. 正文2.1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1. 资金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项目因为资金不足而难以开展,导致农民无法获得有效的培训和教育资源。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机构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3. 培训内容陈旧: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无法有效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4. 缺乏持续性培训机制:一次性的培训难以真正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缺乏持续性的培训机制限制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
5. 缺乏与产业对接:一些教育培训项目与当地产业发展脱节,缺乏与产业对接,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难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资金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陈旧、缺乏持续性培训机制以及缺乏与产业对接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2.2 对策分析1. 加强政府支持和投入。
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持续发展和稳定推进。
2.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为了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需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农民需求、易于理解和接受。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提升农民素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缺乏,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比例,支持农业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可以引入新的培训模式,如网络教育、移动教育等,提供便捷的农民教育培训渠道。
还可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区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第二个问题是农民培训需求不匹配。
由于农民的需求多样化,对培训内容和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只提供统一的培训课程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进行需求调查,了解农民的具体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还可以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面对面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等,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第三个问题是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培训效果不佳。
为提高培训质量,可以在培训机构的准入标准上进行严格要求,只有具备一定资质和师资力量的机构才能进行培训。
还可以建立培训机构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培训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培训长效机制缺失。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多以临时性项目为主,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持。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依托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农民培训列入长远计划,确保培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可以加大对培训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支持,提供稳定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吸引更多的教育专业人才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资源不足、需求不匹配、质量参差不齐和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
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策略
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策略一、背景介绍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通常受到资源不足的制约,面临着教育质量不高、教师素质不均的问题。
而技能培训则是农村劳动力提升和农产品加工升级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与技能培训策略势在必行。
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途径针对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投入更多教育资源。
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在农村地区修建更多的学校和配备教育设施。
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向农村教育领域投资,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2.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水平,引进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到农村地区提供教学支持。
同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制,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农村教育网络平台,为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机会。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提升农村技能培训的水平除了教育之外,技能培训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提升农村技能培训水平的一些策略:1.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和资源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例如,针对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培训计划,提供实用的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
2.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基地的建设。
农村技术培训基地应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相结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培训。
同时,建立农村技能培训机构,培养农村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3.扶持农村创业。
通过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村人员参与创业。
同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业并提供就业机会。
四、发展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挑战尽管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但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1.资金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与技能培训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农村知识层次的逐步提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农民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接下来,本文将就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问题一:农民的学习意愿较低。
由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繁忙,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培训课程,再加上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知识的需要和重视程度可能不高,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意愿较低的情况。
对策一:增加农民在学习中的乐趣。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每次开展培训课程时,邀请学者和专家为农民讲解生产实用技术,并进行性质相反的幽默讲解,领导老师也可以带头参加农民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各种文艺和娱乐消遣方式。
问题二:培训课程不够实用。
许多农民参加培训课程时,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生产实际并不对口,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对策二:量身定制合适的培训课程。
针对当地的农业特点、生产方式,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使农民在学习中更能迅速掌握实用技术和新理念,从而达到切实可行的效果。
问题三: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许多农民教育培训都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培训形式单一,容易形成课堂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对策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旅游学习、参观学习、现场检验等方式来增加农民的参与性和学习的趣味性,使农民参加培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问题四:培训资金缺乏。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缺少培训项目的经费支持,给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困难。
对策四:多方筹措培训经费。
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赞助捐助、合作组织的签订协议等方式多方筹措培训经费,确保农民教育培训项目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不少,但只要我们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经费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就可以逐步解决问题,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蓬勃发展。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策略与方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文将探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一些策略与方法,以期对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薄弱,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备的购置、教师培养与培训等方面。
同时,应建立透明、规范的农村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确保经费使用的公平、公正。
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应当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以及激励农村教师的发展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3. 推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需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派驻具备优秀教育资源的城市学校教师来支持农村教育,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开展志愿者教学活动,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4. 加强农村教育与现实需求的对接农村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求与城市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农村教育需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
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开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创业相结合,从而提高农村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 加强农村教育宣传与推广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和意识相对滞后,需要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宣传与推广工作。
政府可以组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推动农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国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范围较窄。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教育资源不平衡,致使部分农民未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培训。
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不够适应农民的需求。
农民由于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对于理论培训的需求较少。
但目前的农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忽视了农民对实践技能的需求。
应加强农民实践技能培训,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并且培训形式也应多样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方便农民参与。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农村的教育培训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
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性不足。
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压力大,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农闲时期进行培训、提供培训补贴等,使农民能够持续参与教育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学校应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培训持续性,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该工作存在不少问题:
一、知识盲区较多。
农民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
二、教育形式具有单一性。
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主要采用分类培训、通信学习等形式,这些途径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多彩。
农民教育培训中关注的更多是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知识。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让他们有能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信息化快速发展,应该考虑在线课程、教育视频等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吸引农民的兴趣。
三、丰富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既要注重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注重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那些缺乏实际经验的农民,应该引导他们参加实践项目,加强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建立公共平台。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建立公共平台,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实际支持和刺激。
综上所述,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实施中要注意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分析
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分析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分析2021-12-10 12:10:56公文范文王国荣李文珊左振朋姜家献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重在教育。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是王国荣李文珊左振朋姜家献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重在教育。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只有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思维,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在措施上瞄准症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一、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近几年实践探索,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但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相比,与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务农农民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期盼相比,在一些方面还有差距,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条件较为薄弱教学设施、实训条件有待加强,特别是县级农民培训机构的办公场地、教室、教学设备等培训条件不能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需要,村级培训场地或农民田间课堂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农民就地培训的需求。
(二)农民参训意识不强由于城乡融合发展不充分,人才虹吸效应持续发挥作用,乡村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呈现净流出趋势,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锐减、质量下降,很多地区留守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劳动力,农民培训不同程度存在组织困难、农民参训意愿不高、年龄偏大等问题。
(三)培训效果仍需加强从教育培训供给看,存在大水漫灌现象,针对性有待提高。
部分培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培训产品与农民的现实需求不匹配,上下一般粗,没有分层分类,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高水平、接地气的师资不多,精品教材课件缺乏,实习实训基地教育功能弱化。
(四)培训模式有待改善农民培训需求日趋多元,农民从事的行业范围广泛,涉及种植、养殖、林业等多种类别,而且农民对培训时间、地点、周期等方面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
农民希望通过农学交替、弹性学制的方式参加农民教育培训,适应农民特点的课程体系和符合更大区域性特点的教材有待进一步增加。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首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内容单一、现有的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面,忽视了农业综合经营管理和新科技应用方面的培训,无法满足农民的全面需求。
其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手段陈旧。
目前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面对面讲座和课堂教学,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互动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农民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再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短缺。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不足,教师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
对策为了改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丰富培训内容。
除了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外,还应加强农业综合经营管理、农业新技术应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第二,创新培训方式。
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互动式培训、网络培训和手机应用等,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平台,提供更为便利和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机构应招聘具有丰富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四,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和示范农田,提供培训设备和材料,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激励农民参与培训。
总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政府支持,可以改善现状,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与措施一、引言农村教育发展是促进农村地区全面进步的重要一环。
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采取措施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首要任务。
三、提高师资素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投入的限制,师资队伍相对不够强大。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应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五、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基础,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扎实的基础教育。
六、加强职业教育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培养适应农村特点的职业人才。
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改革,提高农村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突破地域限制,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
八、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农村地区,家庭和社区教育在农村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规范社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九、加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理配置,丰富农村学生的教育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
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察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农村教育的稳步发展。
总结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职业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建立健全的农村教育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战略和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与发展战略
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与发展战略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和发展战略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农村教育培训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战略。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特别是教育培训设施更是短缺。
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学校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建设教育培训设施,导致农村学生的培训机会受到限制。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农村地区的教师素质整体偏低,这直接影响了教育培训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应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为教育培训设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建设更多的教育培训设施,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培训需求。
拓宽招生渠道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的发展还需要拓宽招生渠道,为更多的农村学生提供培训机会。
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发展远程教育等方式,开拓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教育培训设施的利用率。
强化管理与服务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之后,如何保障设施的良好管理和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设施的管理制度,加强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引入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教育培训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也应该跟上科技的步伐。
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如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提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师生互动在农村教育培训设施的建设中,还应该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搭建学习平台农村教育培训设施的发展还需要搭建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可以建立学习社区、学习网站等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加强家校合作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促进学生的教育培训。
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及有效策略
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及有效策略内容摘要: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农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新时期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文章针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培训;现状一、新时期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农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变革。
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农业还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落后等问题。
因此急需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经营体系等方面的变革,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只有以高素质的农民为依托,才能推动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
因此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才能适应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1.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受当前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制约,部分地区农业种植主要是一些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方便、产量高、管理方便,因此备受农民青睐,而对于苹果等高附加值产业,由于管理难度较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多,因而农民种植意愿较低,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意愿较低。
另一方面,受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影响,当前农村青年普遍对农业种植意愿不高,农村劳动力主要以老龄农民为主,这部分农民由于知识层次较低、学习能力较差、记忆力减弱、对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教育培训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一方面,在当前农村教育培训内容中,相当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的内容设计没有考虑农村实际需求,没有贴合农民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意愿等,导致农业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与现实中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重视培训,忽视培育[1],导致教育培训的效果不佳。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教育资源不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进行探索实践和深入思考。
一、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师、教材等都存在着不足的情况,因此农民教育培训面临很大的困难。
2. 教育观念陈旧。
部分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存在观念守旧,认为务农才是农村人的终身职业,对进修学历没有积极的态度。
3. 教育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主要以传统的农技培训为主,忽略了农民对其他方面知识的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4. 政策扶持不够。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农民教育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不力、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难以得到有效支持。
二、探索实践与思考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学校、教师,改善教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2. 宣传教育理念。
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引导农村人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 多元化教育培训形式。
除了农技培训,还应该增加关于法律、文化、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对不同知识的需求。
4. 完善政策扶持。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激励,让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地生根。
三、结语通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教育培训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领域。
只有不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农民教育培训及对策
农民教育培训及对策农民是我国基本的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的繁荣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为了促进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机构和培训基地的建设。
同时,与农村社区合作,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机会。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增加农民接受知识的渠道和机会。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师资的培训和聘用力度,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从事农民培训工作。
同时,还可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等为农民提供实践经验和创业指导,促进农民培训的实效提升。
第四,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广泛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和参与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向农民宣传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好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农民培训示范活动,展示培训成果,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培训。
最后,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及时了解培训成果和效果,对培训进行评估和调整。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监测机构,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同时,还应建立农民反馈机制,鼓励农民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
综上所述,提高农民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繁荣发展。
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和对策
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和对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完善,对于农牧区的经济建设也在逐步加快,要全面的实现农牧区的现代化进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升农牧民的综合素质,所以增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就当前我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过程中存有的问题以及建议对策做了相关的论述。
我国对农村和牧区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和新牧区也逐步的成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深入的研究如何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我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存有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视,对农牧区的实际生产状况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在生产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纯的体力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所以相关的部门也就对农牧民展开了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有一些问题。
(一)区域性差异当前,对于农牧区教育培训工作的资金投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牧区对于农牧民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了该地区农牧民收入较低,人口流失严重,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农牧民都向城市迁移,留守在农牧区的农牧民综合素质水平较差,严重制约了培训教育工作的展开和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当前,我国某些地区负责农牧民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农牧民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导致了培训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培训的内容也很枯燥,理论的灌输多于实际的操作,教学媒体落后,根本达不到培训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无法调动农牧民的学习积极性,优秀的科研成果也难以被农牧民所吸收。
(三)教育培训体制不健全我国现阶段某些地区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不够健全,首先,缺乏严谨的管理机制,对于农牧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工程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导致农牧民学习缺乏动力,认为文化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可有可无,其次,缺乏相对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是验证教育培训效果的最直接手段。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
技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该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内容单一:很多培训机构或教师只关注某个领域的技能培训,如种植、养殖等,对于农民的文化教育较为忽视。
2.培训方式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讲授,忽视实际操作和互动,由于大多数农
民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单一的讲授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人才缺乏:许多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对于培训机构或教师的素质、经验和诚信度不能保证,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开展多元化培训:采用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培训方式,不仅包括一定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培训,还应该注重文化素质的提升,如文化课程、科学、社会辅导等。
2.采取交互式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如互动性教育软件、动画片、电视教
材等交互式教育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3.建设专业团队:对于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等管理和组织的力量不足,应该建设
专业的团队,包括面向各领域的专家、一线教师和服务人员,旨在提高其专业素质与培训
规模,改善服务质量与效果。
综上,农户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成效与广大农村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目光长远、努
力学习,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建设专业的师资团队,才能真正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和乡村经济的繁荣。
试论我国农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
试论我国农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摘要:农民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振兴和发展的大事,必须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大力发展。
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实与建立健全农科教结合的管理机构;加大农民教育的改革力度,探求发展新路;更新投入观念,开辟投入的多元化;制定有关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农民素质;基本标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
长期来,世界各国几乎把中国和农业划上等号。
谈起农业,必说中国;说到中国,必讲农业。
为了承担起农业大国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很早就作出了加速“三农”建设的决定。
党的十七大已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进一步强调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分析(一)文化素质低与当代农民应具备的素质不相适应以湖南为例,湖南省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占37.6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0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81%,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1.5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59%,而半文盲以上还占2.35%。
这样一个文化素质的队伍又怎么能建设成小康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不是从劣质劳动力开始的,而是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农民率先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
因此,在建设农业强国中,既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农民后备军,又要培养具有一定农业科普知识的当班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
(二)农民技术人员存量偏少,且缺乏正规训练,与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7.5名专业科技人才,低于联合国10.2的平均水平。
从后备力量的教育训练来看,每万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中,只有27人在农业职业中专学习,大多数青壮年农民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据有关资料反映,湖南省有47329个村,只有农民技术人员约2.2万人,如果按每个村配备1~2名农民技术人员,则需求缺口为2~6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战略与对策盛雄雄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趋势的总体分析,提出未来发展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与实施“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社会参与”和“全景培训”等战略以及可供选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战略对策近年来,我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决策,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政府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要求,确立了农村致富带头人才培养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对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起了催化剂作用。
实践证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不失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战略选择。
一、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趋势的总体分析(一) 农民教育培训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跨越”。
回顾过去,总结现状,从“默默无闻”到“逐步发展”,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初露端倪,很多地方逐步开始重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通过培训模式的全面“启动”促进培训效益的整体“提升”,将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和转移就业为目标,大规模地开展提高农民文化、科技、职业、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健康卫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已成为中国特色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内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农民教育培训理念得到了认真贯彻落实,农民教育培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提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已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选择。
从更深层分析,农民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还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
由此可见,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二)“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社会参与”,将成为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特色。
仔细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具有六大特征:一是双向性:即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和留下来务农是两个最主要的发展趋向。
如何搞好双向服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核心,其中做好留下来的农民教育培训以及后续农民的培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二是兼顾性:即兼顾开发农民智力和农村自然资源。
在设计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方法的时候,应根据当地动植物资源优势和农民实际需求,通过开发农民智力来促进当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传承性:农户家庭世代生产经营活动的传承性决定了农民教育培训的传承性,环境变化的影响呈动态发展趋势。
四是层次性:农民的层次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文化程度、技能熟练程度以及经营规模和效益上,其中农民文化程度是核心。
农民的层次性要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实行分类指导。
五是长期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不一。
正是这种复杂、多变、不均衡、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使培训发展呈现出长期性。
六是实效性:农民教育培训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农民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只有通过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调查、搞好培训设计和跟踪服务,才能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需求,使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家庭收入、保障就业和创业、身心健康、生活劳保等方面取得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
农民教育培训的特征决定了实施主体的多样性。
强调农民教育培训的政府行为不等于政府就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政府主要是投入主体,当然它还要为农民教育培训搭建活动舞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但不必具体指挥和事事干预。
政府涉农部门众多,按法定职责,都负有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
过去基本上处于分散、独立、交叉、重复实施的状态。
我们必须走出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杂乱无章的泥潭,统筹农民教育培训,沿着“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方向前进,以彰显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国特色。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与战略选择(一)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选择一个国家全面、和谐发展必须有健康、发达的农村作支撑,从社会、经济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规律和趋势看,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像我们这样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和开放有序的培训体系,建立各涉农部门紧密合作的工作模式,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从未来十年左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主导、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机制,与农民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务农人才和进城农民工素质,把我国农民真正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80%以上的农民掌握2项以上农业新技术,让进城务工者全部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城镇置业,成为新的市民,这正是我们对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的选择。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战略选择1、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满足培训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进行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市场。
农民教育培训市场门类很多,如果仅仅在一个地方进行这样的分类,达不到规模效益。
只有在一个产业,一个地区进行大的联合,才有可能进行专业化培训。
二是整合培训标准。
农民教育培训目前之所以社会认同度不高,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
应该从具有哪些能力,达到什么程度,怎样进行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使标准统一,保证质量。
三是整合师资队伍。
在农民教育培训上师资需求多种多样,既要有搞理论教学的,又要有搞实际操作的,这些师资不仅分布在大、中专学校里,还蕴藏在各个机关部门的技术人才和农村致富能手群体中,必须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
四是整合场地设施。
农民教育培训要获得相应的实验场所和教学设施,还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实行联合办班办校。
五是整合教育体制。
要实现观念的突破,确立新的人才观,懂得农民培训所需的人才与传统的人才不同,成千上万的新型农民大都是从农村兴业创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在农民教育体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要创新和融合,这样才能满足农民培训的需求。
2、实施“职能分解”战略,形成长效机制。
农民教育培训组织体系形成后,必须进行职能分解。
县以上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制定、总体协调、资金筹集和督促检查,区县(市)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中要负主责,把它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其责任划分如下:组织部门负责农民党员的培训;工业部门负责企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乡村项目申报培训;宣传部门负责农民思想道德培训;文化部门负责农民文化经纪人培训;人事劳动部门负责劳动技能和农劳转移培训;农口部门负责农业劳动力职业化、提高农民科技致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培训;教育部门重点抓好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科技部门负责现代农村科技普及培训;司法部门负责农村政策法规培训;工商部门负责农村经纪人培训;卫生部门负责农民健康卫生培训;共青团负责青年农民创业培训;妇联部门负责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培训;农民教育办负责牵头抓总,做好组织协调、综合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
在抓好农民教育培训情况综合的基础上,当好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制定关于农民教育培训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惩罚办法,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参谋和助手,以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的规范化、法制化、长期化。
3、实施“全景培训”战略,实现长远目标。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教育终身化的国际趋势,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必须全景化。
即要全方位开展培训:一是科技知识培训。
对于那些运用前沿科学技术研制的科技新产品不仅能看得明白,而且会用。
二是文化知识培训。
不仅使农民有文化、懂政治、经济、外语、计算机,还要会交际,善应酬,从而走出家门,寻找商机,迎接挑战。
三是法律知识培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使农民掌握法律知识,才能依法办事,并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是市场知识培训。
农民一般市场意识比较淡薄,缺少捕捉信息、抢抓机遇、主动出击的气魄;缺少一种视信誉为生命,并严守诚信市场规则的观念;缺少一种善于经营,精于包装,勇于竞争的意识。
这些,都要依靠培训来解决。
三、可供选择的若干对策建议党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决策做出后,迫使我们对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进行认真思考,这里特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供选择。
(一)出台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启动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立法工作,加快研制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的5-10年规划,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每年公布一次农民教育培训的绩效报告;组建高水平的农民教育培训科研团队,研制与发布农民教育培训的标准,使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标准规范化、法制化;创设机关、社会团体、培训机构及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环境,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国家和省级财政应从长计议农民教育培训的影响,当好农民教育培训投入的主体,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
制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确立符合农民特点的师资结构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对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在培养、引进、使用、培训及任职资格证书发放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尽快出台农民教育培训,实施“双师”结构的相关政策,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和考试考核的评价标准,采取多种方式使农民教育培训评价由一般的绩效评价向引导农民致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评价方向转变,不断优化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环境。
(二)构建培训体系,推进新村建设。
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由决策系统和培训系统组成。
决策系统即指挥系统,由国家、省、市、县(区)农民教育办公室四级组成,统筹组织和综合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主要负责调查研究、制定政策、落实规划,协调关系、整合资源、监督检查指导,实施培训项目。
培训系统即服务系统,由各涉农机关、社会团体、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乡镇政府、企业及民间组织培训机构组成,在决策系统的具体组织管理下,承担直接培训农民的任务。
主要负责实施各项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
未来十年要建成一个完整、高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新的体系要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功能强大、手段先进、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开放型、协同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承担和完成对亿万农民的教育培训任务,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从省到县设立农民教育办公室是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样使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实施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