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涵、趋势、问题及对策今年上半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门组织了关于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问题的课题组,并形成了《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综合分析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和重点领域,比较了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深入考察了目前我国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若干建议。
以下是对该报告的摘要: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一)政府社会管理的内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二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
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政府社会管理主要有三层内涵:第一,政府社会管理是对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第二,必须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构成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比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第三,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政府干预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它决定了政府的其他社会管理手段。
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政策。
(二)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2011年4月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一、社区服务概述(一)背景中国社区服务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由中央政府倡导和推动、以社区为行动场域的社会发展运动,其核心目标却都是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与国外先进地区相比,我国社区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区越来越依赖,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二)概念界定1、社区: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llunies,1855-1936),他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用“社区”和“社会”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
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而社会则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靠分工和契约连接的,重理性而不讲人情,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从社区向社会过渡。
他是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来理解和使用了社区这一概念,专指具有共同性或认同感的社会关系。
较具体的社区定义,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帕克(R. E. Park,1864—1944) 提出来的。
他于1936年在((城市社会学》中指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他强调区域和人群的聚集。
帕克指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1)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2)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3)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中文“社区”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费孝通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在翻译帕克的“Community is not society”时,将社区概念引进我国,当时的定义为“社区是具体的,是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
从此,这个概念被一直延用,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的再认识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的再认识——基于公共服务外部性的思考贾丽虹一、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一)城市公共服务的对象从公共财政理论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共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纳税人(包括企业、NGO、居民个人),无论税收贡献多寡,他们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消费权应该是平等的,原因是公共服务属于公共财政的支出,属于二次分配,并不完全适用按贡献分配的原则;第二个层次是那些没有能力纳税且属于公共财政应该供养或者救助的居民,通俗地概括即是那些无税收贡献的“老、弱、病、残”。
如果借助集合的概念,那么第一个层次的对象可以用集合A表示,第二个层次的对象则可以用集合B表示,如图1,大椭圆表示集合A与集合B 构成的全集Ⅰ。
从目前中国城市的实践来看,城市公共服务对象的范围并没有覆盖上述两个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表现往往都是一样,即通过户籍歧视政策将许多纳税人(比如非户籍外来农民工)以及滞留于城市的非户籍的“老、弱、病、残”等排除在某些公共服务之外,比如医疗、教育等。
在户籍歧视的条件下,实践中城市公共服务的对象范围缩减至全集Ⅱ(如图1),Ⅱ=C+D<Ⅰ。
图1从公共服务对象的角度看,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渐进地将服务对象的范围由全集Ⅱ向全集Ⅰ拓展。
(二)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分权经济,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政府与所辖地区的企业、NGO、居民个人之间都享有一定的权利,而公共服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分布其中。
政府、企业、NGO、居民的权利是否可以染指公共服务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这取决于法律制度设计与安排。
在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野中,城市公共服务的终极所有权归属纳税人,因此企业、NGO、居民个人都可以成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国有化与私有化并存融合。
从中国目前的法律看,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分权思想尚未构成主导观念,居民更加习惯于“下放权利”的判断,即居民纳税是为社会做贡献,纳税并不能够成为其获得权利的充要条件。
关于社区服务内涵及属性之再思考
关于社区服务内涵及属性之再思考社区服务是指为居住在一个具有相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群体提供服务的一种公共服务模式。
在社区服务中,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通常具有关联和情感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服务的角色和属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会对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属性进行再思考。
社区服务的内涵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种公共服务。
社区服务的内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安全、环境、文化等方面。
社区服务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社区居民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
管理维护社区服务的管理和维护体现了社区信任和治理机制。
社区服务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社区道路、公共设施、绿化等方面。
社区服务的管理和维护是社区居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文化性服务社区服务功能的文化性体现了社区的文化特色和活力。
文化性服务包括一些举办文化活动、展览、音乐会等等,以展示社区的文化氛围与魅力。
社区服务还包括一系列的应急服务,如灾害应急、医疗救助和保安等公共服务,以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社区服务的属性社区服务的属性是社区服务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社区活力的维系。
这些属性包括以下内容:群众参与群众参与是社区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共同管理,保障了社区服务的运作。
自发的社区服务参与是群众构建社区的渠道和维持社区长效规范的方式之一。
群众参与意味着社区服务的发展是团结的、有力的和持续的。
公平性社区服务应该注重公平性,尤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
社区服务的公平性反映了社区治理和社区信任的规范。
公平性包括但不限于住房、看病、教育等方面。
公平性是社区服务使所有居民平等获得福利和支持的基础。
灵活性社区服务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
由于社区内的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服务必须灵活的适应需求和包容不同的视角。
因此,社区服务需要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变化。
对公共服务精神的理解
对公共服务精神的理解摘要:一、公共服务精神的定义二、公共服务精神在我国的重要性三、公共服务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四、提高公共服务精神的措施正文:公共服务精神是指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工作人员秉持的一种为了公众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我国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公共服务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公共服务工作的核心是为了人民,工作人员应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2.勤勉敬业。
公共服务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公正无私。
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都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4.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公共服务工作人员应具备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精神,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强教育培训。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公共服务意识。
2.建立激励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公共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强化监督问责。
对公共服务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
总之,公共服务精神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支柱,提高公共服务精神对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服务-内涵及属性之再思考
社区服务:内涵及属性之再思考论文关键词:社区服务公益性商业性论文摘要:社区服务应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商业性并不排斤公益性.要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得平衡,国家监管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明确社区服务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分类治理和分类指导得要求并建立健全得监督治理体制.“社区服务”这一概念从其在我国诞生和使用之日起,就因理论表征上得缺失和实践归属上得模糊而存在先天不足得缺陷m,从而导致理论研究中价值引导得混乱和实际运作中得盲目性和低效率.鉴于此,有必要对社区服务得内涵及属性等差不多咨询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取得共识以指导社区服务实践.社区是社会得细胞和缩影,社区服务是现代社区最基础、最重要得社会功能.作为工业化进程得产物,社区服务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得英国,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纳人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得公共福利政策范畴,并用“社会服务”、“社区照顾”、“儿童及青青年照顾”、“老人照顾”等相应词汇指代一些机构在社区内开展得服务、由社区提供得服务或政府与个人等为了社区进展所提供得服务,在我国、‘牡区服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得概念,形成于20世纪即年代,由最初探究社会揭利社会办向社会生活更广泛得领域拓展和延伸,其进展得差不多维度是围绕政府职能由“统治”到“治理”得理论和实践得嫂变而展开得.社区服务诞生之初,就面临着稳定资金来源、拓宽融资渠道是按照商业化依然福利化运作得激烈争议,这种争论源自于对社区服务得性质是公益性依然产业性得不同理解,由此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得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学者徐永祥为代表得对社区服务本质得一元化理解,认为“社会服务以福利性、公益性为内核,不存在脱离或凌驾于福利性或公益性服务之上得社会服务.WwwM”第二种观点是以国务院和民政部公布得各项与社区服务相关得文件为代表得多元主义理解,从1987年在民政部主持召开得大连市民政工作现场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社区服务得设想,到aoo6年国务院下发得《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得意见》,均认为社区服务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项事业,又是一种产业,作为事业,是不以营利为目得得专业型社会服务,作为产业,是一种特别得第三产业,其特别性要紧表现在社会福利属性上,开展社区服务必须以维护和保障社区特别困难群众和大多数居民得差不多生活权益为动身点,强调其社会福利属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生述两种争论得焦点在于商业化与公益性是否能够兼容、并存得咨询题.尽管不同学者对“社区服务”概念得理解呈现差异,但并不阻碍人们对社区服务价值与目标形成得共识,即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截了当为社区成员提供得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得服务,其价值目标在于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笔者认为,社区服务作为一个纷繁复杂得事物,应从多层次角度去剖析它得性质,为了实现社区服务得价值目标,对社区服务得属性作二元化界定更有利于社区服务事业得进展.社区服务应由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两部分构成,社区公共眼务由社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卫生和打算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流淌人口治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内容构成,其性质带有公益性,应属无偿服务;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就业、医疗、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得便民利民服务则属盈利性得商业服务.社区服务不仅具有公益性也具有商业性,商业性并不排斥公益性,在某种意义上,商业性能够成为公益性进展得必要手段.第一,公益性是否排斥商业性?公益性得两大特点确实是具有公平性和普惠性,让社会公众普遍感到自己从中受益才是真正得公益性.公益性与商业利益并不矛盾,社区服务模式应融合公益性与商业性这双重属性,在二者之间寻到一个平衡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双重属性呈现出种种不同得作用状态:一是各自独立地在不同领域起作用,例如多元化得社区服务主体中一些部门要紧从事具有公益性得服务活动;另一些部门则实现企业化运行方式.二是两种属性相互渗透、交融在一起发挥作用,公益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同时兼顾.三是两种属性作用得互相排斥与矛盾,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得.由于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程度不同,应实行不同得治理模式.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关于既有经济职能,还承担着社会职能,既有经营性目标,也有非经营性目标,既生产竞争性产品,又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得机构,往往实行特别法人制.这种做法对我们也有启发作用.公益性与商业性平衡得关键在于国家得有力监管,维护社区公共服务部分得公益性,是政府得责任,同时也是行业经营者得职责.第二,从社区服务这一概念产生得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在单位制消解、总体性社会格局解构得进程中,社区服务得内涵日益超越了单纯“福利性”局限,而带有广泛得商业性特点.目前,我国已有5亿多人一辈子活在城镇社区,城镇化得比率已达43%.这其中包括4400万65岁以上得老年人、2600万差不多移交社区治理得企业退休职工、2200万都市贫困人口和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冈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得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得“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淌人员进人社区,社区居民群众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得趋势,经济社会得进展和居民群众得多方面需要给社区服务提出了新得更高得要求.社区作为公共治理得典型场域,社区建设得差不多职能确实是要满足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人得差不多需求.喊市社区居民得实际需要是社区服务两重性存在得全然内驱力,政府缺乏足够得财政资金以支持社区服务项目得展开,单纯依靠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得个性需求,必须以商业性、社会性服务为有益得补充.第三,从社区服务实践来看,商业性与公益性得结合状况是妨碍社区服务实效性得重要因素.目前社区服务得项目和内容已差不多涵盖广阔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各个领域,服务内容由10多项进展到200多项,服务对象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社区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得满足.但社区服务工作中存在得与居民需求不相习惯、功能定位不准、相关政策滞后、规划协调不够、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等咨询题依旧十分突出,与都市经济社会进展得新形势、新任务不相习惯,要紧表现在一是进展状况与居民得需求不相习惯,二是功能定位不准,在工作任务上没有将社区服务进行详细划分,在社区服务宏观政策制定上缺乏分类指导,使政府和社区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提供得服务项目,从而削弱了政府在社区服务中得引导、规划、公共服务和监督治理上得功能发挥,工作取向出现混淆,也妨碍了社区服务整体效益得发挥.既然社区服务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双重性质,要实现社区服务效能得最大化,能够以如下工作作为突破口:首先,要明确社区服务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得社区服务治理和运行机制,i21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按照社区服务得总体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解决社区服务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政策不完善、规划不及时、资源经费短缺等咨询题,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好、治理好社区服务,有利于形成推进社区服务得整体合力和社区服务得健康有序进展.其次,要强化分类治理和分类指导得要求.要细分社区服务得公益性、福利性领域和商业性范畴,对社区公共服务要在资金、场所和人员上给予保证;对社区组织开展得互助性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得微利性社区商业服务,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得扶持;对营利性社区商业服务要强化自身进展能力,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进展.实行分类治理和分类指导,既有利于保证差不多得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居民群众得特别需要.再次,要加强对商业性运作得全方位监管.有力得监督是社区服务市场供给方式有效实施得全然保证.市场方式是一种利益驱动方式.在利益最大化得驱动下,市场主体可能会做出危害公共利益得行为.为了保证社区服务得福利性和公益性,政府也为了弥补自身投资得不足,出台许多鼓舞和扶持社区服务得政策,以激发全社会各种力量兴办社区服务.在这种服务产业化得思想指导下,有得都市甚至视社区服务为新得经济增长点,过分追求社区服务得经济效益,而置其福利性和公益性于不顾,出现了部分社区组织得权力“寻租”行为,导致社区服务中得腐败、一些组织和个人以社区服务为幌,向挂靠机构缴纳少量得治理费即从事经营活动,实际处于无照经营得状态,偷税漏税现象严峻等混乱现象.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健全得监管系统,才能保证市场运转得正常进行.那个监管系统应该由社区居民监督、专业机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监督组成.l3]其中社区居民得监督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专业机构为监督提供技术支持,政府监督实施奖惩性得监督,社会监督能够营造一种社会氛围,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在这种严密得监管体系之下,违规操作将无处遁形,社区服务市场供给模式才能良性运行.。
公共服务概念范文
公共服务概念范文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机构提供给社会所有成员并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服务。
它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政府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公共服务的提供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服务的范畴很广,包括了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安全保障等领域。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通过政府的投入和调节实现,政府通过税收征收和预算拨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通过政府部门或政府合作伙伴提供相应的服务。
同时,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如与非营利组织、私营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的合作来实现。
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服务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公共服务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这些服务的提供可以帮助人民改善生活水平和保障基本权益。
其次,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的重要保障。
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保证服务的普惠性和公正性,也就是说,无论个体的财富、社会地位和背景如何,都能够享受相应的服务,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再次,公共服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和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能够增加社会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
但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提供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而这些资源和资金往往有限。
政府在确定公共服务的提供范围和水平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化。
其次,公共服务往往需要通过政府机构来提供,而政府机构的效率和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机制。
另外,公共服务的提供也需要落实到基层和地方,而地方财政和管理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公共服务提供的因素。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政府加强公共财政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估,以及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与沟通。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社区参与等措施来推动公共服务的和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指在传统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需求,对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和完善。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和效率,强调社会参与和创新,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公共服务理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1. 以人为本。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选择,提供符合人民需求的服务。
在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祉。
2. 公平和效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要保障人民的公平权利,又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消除各种不公平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
同时,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和实用性。
3. 社会参与。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社会参与,提倡政府、市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实施。
在公共服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和市民的互动和合作,形成共治共享的公共服务模式。
同时,要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促进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和创新。
4. 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创新,提倡在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实施中,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
1. 教育。
在教育领域,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
同时,要推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张网成陈涛2013-4-1 15:03:04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京)2010年2期【英文标题】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Public Service in Urban Community of China【作者简介】张网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陈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张网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社会学;陈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社会学。
【内容提要】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目前大量民众既无法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得到足够的支持,也无法直接通过市场服务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从基本需求的角度界定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从现实供给能力的角度限定社区公共服务的外延,将是完善我国社区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的明智选择。
【关键词】城市社区/集体性消费单位/社区公共服务一、社区公共服务的一般定义一般而言,学术界都认可西方公共经济学对于公共产品的界定,即认为公共服务首先也是一种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最初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给出的:公共产品是指为某些人生产的产品不会因为其他人的消费而增加产品成本[1]。
后来,经济学家从这一经典定义中归纳出公共产品/服务的两大特征,即非竞争性(non- rivalness)和非排他性(non- excludability)。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服务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不能在不同消费之间分割,因此,在公共产品/服务的消费过程中,在技术上和成本上都不可能将不向公共产品/服务提供者付费的个人排除在外,即存在所谓“搭便车”现象。
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公共产品/服务的非排他性可以理解为生产者为杜绝不支付费用者去享用该产品/服务的成本太高。
公共服务社区化名词解释
公共服务社区化名词解释
公共服务社区化名词解释
公共服务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政策、法律和其它规章所确定,由政府主导,有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中介机构参加,以为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帮助或者办理有关事务所组织实施的行为。
可以这样说,行政事务涉及到哪里,公共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
公共服务社区化即是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重要组成和表现。
一、什么是公共服务社会化
公共服务社会化是指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在当代,公共服务社会化以吸纳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为特点,已逐步改变以往政府部门唱“独角戏”的单一局面。
二、什么是公共服务社区化
所谓公共服务社区化,是指在政府领导下以社区为单位和主导,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为目的,广泛吸引社区物业部门、业主委员会和社区群众参加所开展的非盈利公共服务。
这是适应城市建设和社区网格化管理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新形式和新趋势。
具有即时、便捷、简单、高效等特点,已为社区群众普遍接受和欢迎。
1/ 1。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核心区域,其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医疗服务以及社区教育服务这三个方面,探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公共设施是城市社区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公园绿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设施老化、供需矛盾、不平衡分布等。
首先,一些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时间较长,设施老化、维修困难。
其次,部分社区公共设施的供需矛盾突出,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社区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社区设施过剩,而另一些社区则供给不足。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维修和更新力度,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应加强对新建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确保公共设施的供需平衡。
另外,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合理布局社区公共设施,使各个社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设施的便利。
二、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是解决城市居民就医需求的重要途径。
它是连接居民和医疗资源的桥梁,能够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就医环境和贴心的健康指导。
然而,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一些社区缺乏医疗机构,居民就医不便;而一些社区的医疗机构设备陈旧,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改进社区医疗服务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医生到社区开展临床工作、建设更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高水平医疗机构等方式,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三、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教育服务是培养人才、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的社区教育服务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管理薄弱等问题。
一些社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一些社区学校的管理水平较低,师资力量不足。
城市公共服务政策研究报告
城市公共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一、引言城市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市民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和设施。
良好的城市公共服务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公共服务政策进行研究,以探讨如何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城市公共服务是一个城市运行的基础,对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深远。
1. 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公共服务包括供水、供电、燃气、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方面,能够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稳定:良好的城市公共服务能够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增强社会稳定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吸引人才和投资: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城市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将有助于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增加投资。
三、现状分析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研究,需要对目前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1.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城市公共服务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很多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老化、服务不足等问题。
2. 服务分配不均:城市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分配不均,造成资源浪费和公平性难以实现。
3. 客观条件限制: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市场竞争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四、政策建议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方面,有以下几个政策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服务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城市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合理利用资源。
优先满足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3. 引入市场机制: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竞争,提高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方式,方便市民获取公共服务信息和享受服务。
公共服务的知识点总结
公共服务的知识点总结一、公共服务的概念和特点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和促进社会福祉而提供的服务。
公共服务的特点有多个方面:公益性、普惠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社会性。
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意味着它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和发展,而非个人私利。
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意味着它是为了全社会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无论其经济、社会地位如何。
公共服务的强制性意味着政府有权力和义务向公众提供服务,并有权力征收相应的税费用以供提供服务。
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意味着其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促进社会福祉和发展。
公共服务的社会性意味着其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服务目标是促进社会平等、公正和包容。
二、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范围1. 教育公共服务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多个层次和类型。
教育公共服务的目标是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潜能。
2. 医疗公共服务医疗是公共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医疗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药卫生管理、特殊疾病预防和治疗等。
医疗公共服务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交通公共服务交通是公共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交通公共服务包括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多种形式。
交通公共服务的目标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提高人民出行的便利度。
4. 环保公共服务环保是公共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环保公共服务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环保公共服务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5. 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是公共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
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的目标是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社会脱贫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论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论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社区公共服务是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社区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社区公共服务的定义、建设过程、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区公共服务的定义社区公共服务是指社区针对居民的各类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
它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也是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
社区公共服务的目标是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并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过程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区居民的参与以及相关机构的配合等。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
其次,社区居民应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对公共服务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参与到公共服务的决策中。
此外,社区公共服务还需要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服务的提升和创新。
三、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服务内容的丰富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服务创新的推进。
首先,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应不断丰富,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基本的教育、医疗等服务,还应关注居民的文化、体育以及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其次,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是提升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投入,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居民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
最后,社区公共服务应不断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例如通过手机APP提供在线教育、预约医疗等服务。
四、社区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社区公共服务在建设和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流动性增加给公共服务带来了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大。
这些问题给社区公共服务带来了挑战,需要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其次,服务的不均衡和不完善也是社区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
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与范围
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与范围
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给公民的服务,涉及到生命安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增强公共利益,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提高社会福利。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与公民的生存和生活直接相关,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安全生产等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核心和基础,其提供的服务范围应当覆盖全部公民,以确保所有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具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例如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
在欧洲,基本公共服务也包括:访问医疗保健、基本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援助、文化和体育活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服务。
总的来说,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而提供的基础性服务,其范围决定了公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
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管理学作业班级:行政081姓名:***学号:*********济南社区公共服务的成就与不足摘要: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在社会发展与稳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济南社区发展的状况以及社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成就;不足社区公共服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下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日趋明显。
多地的社区公共服务试点的成功,对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与运营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面以济南社区为例来谈谈济南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情况。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取得的成效(一)社区公共服务机制日益完善。
济南社区的资金投入形式逐渐多元化,从2002年开始,社区阵地建设、人员经费、社区各项事业费逐年增加,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各部门坚持实行费随事转,保障了社区正常运行;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的各种服务设施,对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扩大生活类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对福利类服务设施重点突破。
(二)社区公共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全区共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
配备劳动保障人员,他们为社区公共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倡导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同时各社区还经常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营造了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社区人文环境,使居民真正体会到社区是我家,服务千万家的温暖。
(三)构建了治安与环境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的居住环境。
在治安方面始终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街道干部、社区治安员防范工作为基础,以事件多发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综合运用防范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在环境卫生方面,给居民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组建社区定点保洁队伍,对物业弃管楼区、单位弃管楼区和新开发没有物业的小区等进行了卫生接管,通过全天候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扼制了脏乱差的现象,还居民一个整洁的卫生环境(四)构建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物质文化服务。
探讨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演讲稿
探讨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主题为“探讨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的演讲稿。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
下面,我想就公共服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番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
它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
公共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优质、普惠的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公共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利。
例如,教育公共服务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增强了社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医疗公共服务为每个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改善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其次,公共服务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通过提供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服务,提高了社会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减少了社会不公和犯罪率。
再次,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够吸引人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形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现代社会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服务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特定群体在公共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服务均衡性,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的红利。
其次,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
有时候,公共服务可能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会影响到公众对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最后,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进也亟待加强。
面对社会的新需求、新挑战,我们需要寻求更加创新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推动公共服务的发展呢?首先,我们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共服务的提供符合公平、高效和便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