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5.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或解释为 通假字“智”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 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 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 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 这6.怀样王翻使译屈才原合造情为理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襟三江而带五湖。
砺: 磨刀石。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 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 为腰带”的意思。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 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九)以音猜义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 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 原则,大胆逆推。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我们由现代汉语“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 之意。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函梁君臣之首。
用为动词,可译为“用匣
2、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子。句 均装中 作”“ 句。庭 子除主”语“,堂应屋译”为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推。“断水台它”阶是处”动在。词谓“语游位泳置”,之可
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六)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是指根据上下文及语境,推断出某个文言词句中实词的具体含义或概括其意思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 参考字典解释:查阅文言字典或相关的古代文献,寻找该词的常见释义和用法。
2. 理解文句结构: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从谓语、宾语、定语等元素入手,推断实词的意义。
3. 推测相反词义:根据上下文的对比,推测实词的意义可能与其相反。
4. 综合语境含义:结合段落的主题和论述内容,推断实词的意义,考虑其在文中的角色和作用。
5. 联想原义:通过联想推断实词的意义,尝试找到词语的本来意思。
在推断实词的过程中,需要对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典型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提高推断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
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
根据语境和语言规律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1.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
(言听计从)2.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通五经,贯六艺。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比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变姓名,诡踪迹。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如:4.声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的意义。
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5.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中跬步的意义。
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又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构成对举,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同理可以推出梅以欹为美,正则为景句中欹的词义为不正或倾斜;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中的殚义可由熟悉词竭的意义推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
6.选项推断法一般来说,文言文后边的设题的选项实际上是对文言文选段比较晦涩难懂的关键字词的某种注解,要充分利用设题的选项理解原文,交互理解。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娶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6、句式推断法 (互文对举法)
• A、同义对应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 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 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 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 意思。 例2、”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 也是“通晓”义。 • 例3、《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 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 相对,“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 “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 测出“以”为“行,用”之意。
• 有些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 • 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 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苏轼《石钟山记》 •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 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②句联 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 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 能理解为“说”。
文言实词推断
1、字形推断法
• 例1、《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 • 例2、《庖丁解牛》:“今臣之刀十九年 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句中的“硎”是“石”字旁,并且这种 东西还能够“发刀刃”,可以推知是“磨 刀石”。
• 小结: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 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犭、 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 (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 器具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 “系”与捆绑关;“歹”与死亡关……“月” 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 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 知。
怎样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学法指导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较多,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理解的实词该怎么办呢?结合各种已知条件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三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并理解文言文。
一、字形推断法字形推断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较多,在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大家如果能熟知形旁的表意功能,从字形的结构特征入手,就不难推断出实词的含义。
一般来说,凡是从“贝”旁的字多与“钱”有关。
古时的贝壳被作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所以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如“赐”“赊”“贿”“赈”等;从“玉”旁的字多与玉石珠宝有关,如“琳”“琼”“瑜”“环”等;从“灬”旁的字多与火有关,如“热”“煮”“熏”“煎”等;从“隹”旁的字多与“鸟”有关,如“雀”“雏”“隼”“雕”等;左边从“阝”旁的字多与山有关,如“陵”“陟”“险”“陡”等;右边从“阝”旁的字多与地名、城镇有关,如“郭”“邦”“郊”“都”等;从“宀”旁的字多与房子有关,如“家”“安”“宅”“宇”等;从“纟”旁的字多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如“绮”“结”“纤”“纱”等;从“禾”旁的字多与五谷有关,如“种”“稻”“稼”“秧”等。
在学习《劝学》时,一些同学无法理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中的“骐骥”一词。
两个字的形旁均为“马”,故不难推知其与马有关。
在学习《琵琶行》时,一些同学无法理解“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绡”。
“绡”从“纟”旁,应该与丝织品、绳索有关,结合全文,可以推知该词指的是“生丝织成的薄纱”。
在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时,一些同学无法理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实词“组”。
“组”的偏旁为“纟”,应该与丝织品、绳索有关,而其前又有“系”字,故不难推断出“组”指的是“绳索”。
二、结构推断法结构推断法,即结合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来推断实词的词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答案:D(“资”,凭借、获取。这里指用来谋生的 :D 凭借、获取。 方法。) 。)” 当为动词,可以断定理解错误. 方法。)”资”当为动词,可以断定理解错误.
成语等) 五、联想推断法 (成语等)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 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1.擒率五百人宵济 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1.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擒率五百人宵 同舟共济,渡江。 济:同舟共济,渡江。 2、薄而观之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 ”“逼近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 的意思。 的意思。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C
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夫子何哂 由也? 由也?” 不如因善遇之” 对待,招待。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鸿门宴》 不如因善遇之 内立法度,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内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从事,致力于。
答案: 答案:C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 樵 的宾语,应为名词, 指柴草。 指柴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6. 安徽) 安徽) 》《书 所述, 关键。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 吾州里有千头木奴, 需要。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 之老成, 询问。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 生之业, 资财。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
二、对称结构互解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 对应位置 往在意义上相同 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相同、 的特点, 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 正确的解释。 正确的解释。
【文过饰非】 文过饰非】 我们可能知道“饰”是“掩饰之意”,而对“文”则有些把握 我们可能知道“ 掩饰之意” 而对“ 不住。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 不住。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文就 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求全责备】 【求全责备】 全面。 完备。意思同。 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求”和“责”意思也应该 相同。 是要求, 也是要求(责成、寻求)。 )。这样就 相同。“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这样就 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责备” 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前倨后恭】 【前倨后恭】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恭,恭敬。 相反, 也应相反。 恭敬。 前 傲慢。 倨,傲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07.重庆) (07.重庆) 重庆 A.累迁侍讲学士 累迁侍讲学士,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臣奉使 C.江南、浙东流亡载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江南 D.始于容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始于 遄:速疾 载:负载 容:包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 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 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 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女弟。 姨卒, 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 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 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 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 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 而命洗刷,却银也。 往还之。中和中, 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 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 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 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 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 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 其人他徙。 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 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 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 故悲耳。 泰怃然久之, 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 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 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 言讫, 而逝,不复返矣。 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例:
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
关于心理( 心——关于心理(恨、志) 关于心理 和神祉有关( 示——和神祉有关(祖) 和神祉有关 与衣服有关( 衣——与衣服有关(袖、襟) 与衣服有关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7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 以上,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以上 具有表意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 具有表意功用。因此, 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故木受绳则直 磨刀石。 砺: 磨刀石。
觐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拜见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六国论》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之弥 侵之愈 《六国论》 五经, 张衡传) ②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传) 深林兮惊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惠文、 昭襄蒙故业, 过秦论》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时浓雾半作 游黄山记》 ⑤时浓雾半作半止 (《游黄山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兴国 2.南取汉中,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取汉中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甚箭 安逸享乐
攻下, 攻下,攻取 奔马
不周全,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不周全, 将者国之辅也 不周到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5.诋大酋当死, 辱骂 6.一年所居成聚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一年所居成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7.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 村落
三、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石钟山记》: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 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而言之不详; 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 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联想】A其后秦伐赵,拔十城。(拔:攻取)《廉··蔺》 联想】 其后秦伐赵,拔十城。(拔 攻取) ··蔺 。( 怀敌附远( 归附) 论积贮疏》 B怀敌附远(附:归附)《论积贮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 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氓》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败逃的人) 过秦论》 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的人)《过秦论》 答案是C 答案是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3年11题 (2003年11题)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咸私哂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恐为身祸, 太宗初即位,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讽:劝告。 劝告。 讥笑。 哂:讥笑。 遇:优待。 优待。 致力。 务:致力。
一.字形推断法
可以独飨 可以独飨白粲。 大概是“ 享受”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 右边是“ 下边是“ 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王怒曰:“劓之。” 王怒曰: 劓:割掉鼻子。 割掉鼻子。 君径造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 的义符为" 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 ""袁所寓之法华寺 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 ""去 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
【推敲】: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知道石钟 推敲】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 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为文化水平低, 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法用文 字记下来。因此应理解为“记载” 字记下来。因此应理解为“记载”。
阅读一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 至府,问曰: 汝何业? 卖卜。 岑曰: 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弄瓦乎 其人不识所谓,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 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未己, 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冯梦龙《古今谭概》) 理解: 理解: 弄璋 弄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一项是 A.威自京都 威自京都省 探望。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B.不 审:知道。 知道。 C.自放驴 自放驴, 打柴。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 后因他信 使者。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代入推断法:仅适用于选择题。把 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 考查,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
小结
文言实词推断
一、语境推断法 二、字形推断法 三、联想推断法 四、结构推断法 五、语法推断法
课堂练习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 其一人居西郭。 然相遇于涂 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 姑相饮乎? 觞数行, 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 姑求肉乎? 一人曰: “姑求肉乎?”一人曰:“子, 肉也; 肉也; 肉也;我,肉也;尚何求肉而 因抽刀而相啖 至死而止。 为?”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勇若此不若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