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最终版思考题及答案
初三地理人文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文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是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的照片,从建筑风格看它属于()A.伊斯兰教的清真寺B.基督教的教堂C.东南亚佛教的佛塔D.中国道教的道观【答案】B【解析】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宗教建筑物。
如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
据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是基督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十字架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下列语言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汉语B.葡萄牙语C.英语D.阿拉伯语【答案】B【解析】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然工具,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3.读埃及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埃及的城市分布形态呈A.团块状B.条带状C.点状D.环状【答案】B【解析】城市的形成主要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埃及地处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制约性因素,埃及境内唯一一条大河是尼罗河,因此埃及的城市主要沿尼罗河,呈带状分布,故本题选B。
【2】影响埃及城市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地势C.水源D.植被【答案】C【解析】埃及纬度位置低,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带上,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埃及城市分布的限制性因素,同时也制约着工业的发展,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
4.下列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A.北美洲北部B.北非C.南美洲南部D.西欧【答案】D【解析】世界上的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在人口分布上存在不均匀的特点,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西欧地区,这里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为均匀,也是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北美洲北部纬度高,气温低,人口分布少,北非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人口也很稀少,南美洲南部地势陡峭,自然条件差,人口也稀疏,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地区.5.下列属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是A.非洲沿海地区B.北美洲东部C.中亚地区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答案】B【解析】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如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是人口稠密地区,而非洲沿海地区大多以沙漠为主,气候干旱,人口稀少;中亚地区离海远,气候恶劣,人口也较少,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人口也稀少,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稠密区.6.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复习
《人文地理学》课件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阐述人地关系的内涵?答:人地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土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或基本资源。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主体,为土地的利用与生产提供人力资源;而土地则是客体,为发展生产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这种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
再者,在人利用土地的生产过程中又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地关系的两种内涵。
2、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是什么?答:1)社会历史性,注重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人文现象;2)区域性,注重从区域角度研究人文现象;3)综合性,注重从多方面考察研究人文现象。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总体特征有哪些?答: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势。
4、通过查阅资料,论述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答: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指导和参与社会实践。
人文地理学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始终离不开地球表层,离不开人类环境,离不开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以人居环境为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是大城市就适合居住,而是认为当今最适宜的居住环境是综合各方面来看的,如近几个月进行的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的评选以及幸福城市的评选,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在如今人文地理学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起初的经济建设方面,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扩展到了环境保护民族关系等方面,以环境保护为例,中国飞速发展的GDP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的代价上的,有了环境保护等政策的陪伴,经济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2)、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其发展形成的理论是对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决策者正确进行决策。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共5题,每题4分)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三、判断改错题:(总分10分,共5题,每题2分。
首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将错误的说法改正过来。
)四、简述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2. 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名词解释:文化区、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地理环境决定论。
2.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什么?3.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4. 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名词解释: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流派有关,它们是什么?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什么是人口转变?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述世界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历史以来,世界范围内民族的迁移与集聚主要有哪些?4. 结合人口转变理论,谈谈你对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以及人口政策的看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名词解释:现代农业、观光农业。
2. 分析农业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 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4. 简述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的布局。
第6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名词解释: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12. 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地带有哪些?当前全球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1. 名词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
2. 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研究思考题
师大 2013 级研期末《人文地理研究》思虑题1、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展望。
2、全世界化进度中城市系统的发展与规划动向。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区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4、城市化进度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
5、水资源承载力 / 土地资源承载力 / 资源承载力 / 生态承载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6、我国城中村空间散布特点及其形成体制。
7、柔弱性剖析方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Weason第一题: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展望。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散布和空间构造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来几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侧重秉承“理论—假定—检证—理论”的研究范式,重申科学识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又致力于解决当地问题的“适用研究”,基本立场是“洋为顶用”,重申外国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汲取—应用—创新”的适用研究方法[3]3.3 研究发展趋向(1)多尺度的研究。
近来几年来,城市地理学重视尺度问题的研究,从不同尺度研究城市空间过程、现象及空间构造,传统的研究尺度——城市,还是重要的研究尺度;但另一方面,因为全世界化与地区化的交融与发展,城市内部构造因素的重组,城市地理需要既从更宏观的尺度,对城市进行研究,也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系统——全球城市系统的研究;二是全世界城市地区的研究( 巨型城市地区的研究) ;三是全世界城市的研究。
既重视城市发展的 [16] 全世界背景,又关注城市发展的地区背景。
从较微观层面的研究关注城市平时生活空间行为场所的微区位,特别关注对营业性场所的微区位研究,以及城市社区地理的研究。
2)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与多元化。
传统的城地理学派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型,近来的城市地理学派更为重视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把物质与非物质空间交融起来研究,如:城市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表征的方法如把符号学、体验、象征、历史等介入城市的真切空间,追求一种综合的城市解读;从城市文化追求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的解读;城市地理的精神剖析的超自然转向则是成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关注非意识对人们行为及城市的影响 [16,47,49-55] 。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文地理环境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 地理信息系统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不包括: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扩大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A. 建筑B. 语言C. 宗教D. 气候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拥有者?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快于________的增长速度。
8. 文化扩散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0.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描述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以一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特征。
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正确答案: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3. 正确答案:D. 气候4.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5. 正确答案:D. 巴西(注:此题答案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需根据最新数据判断)二、填空题6. 正确答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GIS分析7. 正确答案:城市用地8. 正确答案:扩散、迁移、传播9. 正确答案:人口10. 正确答案:经济活动三、简答题11. 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全]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全]第一章绪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历程概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研究任务P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地球表面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区域分布规律。
人文地理学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狭义人文地理学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
(1)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的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瘦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针织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地域性:地域性不仅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征之一。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
要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分析不同区域的内部结构、区域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之间的制约关系。
研究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分布范围、边界、类型和规律、区域特征和区域条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地图的编制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征,重视区域特征的异同。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征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从区域角度研究人类现象。
这些人类现象有着广泛的内容。
电气石之间以及电气石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键。
如果我们只分析个别地理现象,我们可能无法正确理解现象的本质和详细分析的关键。
只有通过各关键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以及地表复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文地理学课本课后思考题
7.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P20
第二章
1.关于人地关系有哪几种理论?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P35,36,40
3.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P26
4.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P29
第三章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选题及着手拟定研究方案?P47
2.简述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P50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P55
4.检索并阅读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并作一个综合评述?
1.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吴传钧先生明确指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指出人地关系的重点领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全球化、地区自然资源系统、中国重点区域及农业等方面。因此,人文地理学首先要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3和P18
3.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P1
6.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P15 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总任务的前提下,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必要要求因地制宜具有中国特色,这也要求开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首先要根据中的国情特点,适应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要就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具有明显地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重大问题,要把解决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这样既可以满足客观的需要,又具备其实现的可能,同时由于历史发展和客观形势需求的不同,我国人文地理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发展最好的,如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今后要求一方面根据形式开展。开拓新的课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以往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总结,还有一些发展差的如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需要我们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填补空白。最后要本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和使人文地理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要基于我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民族特征和文化素质, 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在人多地少, 资源相对不足的特定条件下, 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这无疑将有助于对国硕情的清楚认识, 也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有益于对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人文地理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doc
人文地理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doc1、思考题(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区域研究的传统: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总之,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研究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精神文化:一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介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这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文化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种文化事物(现象)都要扩大它的空间分布范围,文化事物(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就可称为文化区。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认识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文地理学的课后答案。
一、选择题1. 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C. 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D. 地球表面特征答案: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以下哪个学科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A. 历史学B. 社会学C. 经济学D. 生态学答案:D. 生态学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考察B. 文献研究C. 统计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较广。
答案:√(正确)2.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答案:×(错误)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索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通过研究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请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直接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历史和现实情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统计分析是对人文地理学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请论述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课后问题详解【全】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的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瘦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针织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当然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区域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合性。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容繁多,碧玺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键,如果仅就个别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可能无确理解现象的本质和问细致地分析题的关键。
只有对所有关键因素进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课后思考题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1.土地资源退化: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过渡放牧、森林砍伐、不适当的农业利用造成的。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土壤具有低产性状,肥力下降。
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和过度的垦殖使可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重。
土地荒漠化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
2.水资源短缺: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资源短缺。
“淡水贵如油”现象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非洲大陆扩展至欧洲、拉丁美洲、亚洲。
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为解决淡水不足,采取的限量供水、提高水价使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局部地区的淡水资源紧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引起地区冲突。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人口爆炸、工业污染、滥垦滥伐、过渡放牧、工矿城镇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因素对动植物环境的极大破坏。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的灭绝。
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进行。
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一是人类无限制的追求更高生活标准的欲望,二是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基础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是自然环境对废弃物的降解能力和恢复自身平衡发展的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具体表现: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的普及使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
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略降但总量未减。
发达国家由于南北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故城市上空臭氧含量低。
拉丁美洲由于工业废料增多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酸雨现象的普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工业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使其对碳循环的制约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思考题一、人文地理学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一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人-地”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规律和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调控优化,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重量级人物有哪些?其主要的成就是什么?(1)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文地理学奠基:卡尔•李特尔,卡尔•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将人作为重点核心,将人作为重点核心,用区域核心,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2)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著有《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3)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特纳,主张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4)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施吕特尔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确定研究课题(2)指定研究计划(3)收集、整理资料(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5)分析研究(6)研究总结成果评价4.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的方法论①经验主义方法论: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②实证主义方法论: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③人本主义方法论:突出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深讨④结构主义方法论:可观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意义的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挑战与应战学说:(1)挑战与应战:环境向人类挑战,人类起而应战,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创造人类文明(埃及文明)(2)逆境美德: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特别好,而是相反。
五类逆境: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遭遇不幸的刺激(3)中庸之道:逆境与挑战的对应关系是有限度的,超过其限度,其结果反而走向相反。
或然论:也称可能论,也称可能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4. D5. C6. D7. A8. B9. C10. D二、简答题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以及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
实地考察是其中最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并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数据。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布局规划等,以及城市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b. 农村与农业:研究农村地区的特征、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以及农村与城市的差异与联系。
c. 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d. 人口与人类活动:研究人口分布、迁移、聚居与城市化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现象。
e. 文化与历史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地理格局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人文地理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从而形成对地球整体结构和各个地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这种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跳出狭隘的本地视角,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其次,人文地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人文地理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们会深入思考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培养起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这种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学科特点,特性?○1概括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 , 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 , 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 一 ) 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 , 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 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 ,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 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 , 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 ,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 二 ) 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 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人文地理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差异 , 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 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 三 ) 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关以后 , 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 , 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 , 它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学科 , 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口学 , 甚至心理学、行为科学等 , 都有密切关系 , 人文地理学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 ,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它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
2.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1.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 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 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4. 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3.人地关系失调,人类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人地关系的一个最常用的衡量办法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呈现史无前例的高峰状态。
人文地理复习思考题 张敏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阐述空间概念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发展:①偏向形态学和几何学的空间结构概念。
空间结构常被解释成数学空间中的抽象序列。
②反结构概念,趋于独特空间现象和过程研究。
③极端的空间概念趋于缓和与互相渗透。
(2)辨析空间和地方的含义:见下。
(3)结合实际,简述区位分析的要素:①运动:区域间要素流动和相互作用的模式;②路径:要素运动的路径或运动网络模式;③节点:网络节点空间布局模式;④节点层次:节点的等级结构模式;⑤域面:结点和网络所形成的地面空间组织模式,如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和程度;⑥空间扩散模式,反映人类占据地表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4)阐述距离概念的发展演变。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以空间为核心的人文地理学领域内,距离作为空间构成部分,曾经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直线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社会距离(5)阐述区域的类型:①形式区:以某种区别性特征的存在或缺失为基础进行界定的区域。
②功能区(functional region)又称为节点区,由功能中心和外围地带构成,并且在功能辐射或联系强度上具有明显距离递减规律,有清晰的边界。
市场区、经济区、行政区都属于功能区。
(6)分析信息时代到来所出现新型时空关系:信息网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空间相互作用法则,同一网络内各点间的距离被消除,相互作用的强弱不受传统的距离因素影响,而取决于对网络的可接入性。
(7)简述影响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可达性: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是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空间联系网络形成的基础①要考察某一地点在研究区域的区位,区位的差异对可达性影响很大;②交通运输系统的形式、结构、质量对可达性影响也很大。
(8)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现象的空间述扩散类型。
①迁移扩散:又称重新区位扩散,是指事物或特质随着接受者或承载者的位移而产生的扩散。
E.g. 移民过程中,语言、宗教、习俗随人口一同扩散到其他地方。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分支的思考题:思考题:1.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论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2.探讨如何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A.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区域经济核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功能性相互依赖以及集聚效应,即使一个国家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强劲,相对和绝对的贫困仍然会长期存在。
初始条件是区域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短缺的资源、被忽略的历史、投资的缺乏以及集聚的低技能员工等因素足以解释特定地区的落后的经济状况。
以核心边缘理论来看待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则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自实行改革开放策略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用一条简单的线条描述了中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特点:从东北黑龙江省瑷珲县到西南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用一条近乎直线连接起来,把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9.2%,人口却只有全国总人口的3.7%;东部面积占全国50.8%,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3%.相应地,西部贫穷,东部富裕..现今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B.想要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关键在于:1)政府干预通过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稳定并重组区域经济,增强整体竞争力,通过承担基础设施投资、为私人投资提供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来缩小核心—边缘的差距。
2)改变经济模式,发展推动型行业3)扩大开放成共识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是西部大开发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西部地区对沿海地区的开放,推动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
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地理1、什么是城市化?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什么特点?答: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的过程,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工业革命(1750年)以前为缓慢发展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发展速度减缓,为成熟阶段。
3)【课件版】特点:1.缺乏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大量非正式部门和高失业率;2.巨大的人口规模——大量农村移民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就业的冲击;3.贫民窟;4.整层向城市的倾斜(稀缺资源向城市集中)。
4)【网络版】特点: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进程是很不平衡的);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大大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首位度畸高(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间的比值,通常用来反映国或地区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
附:●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
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
1980年,发达地区国家的城市人口的比例平均为70.9%,其中,美国为77%,日本为78.3%,联邦德国为84.7%,英国为90.8%,加拿大为75.5%。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平均为30.1%,其中不少国家低于20%。
●从远景看,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保持稳定缓慢增长时期,那么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
其发展趋势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动态:一是城市人口有可能继续保持相对和缓的增长,但是其增长率逐渐递减。
向城市中心迁入的人口也趋于减少。
城市人口呈现饱和状态,城乡之间处于人口平衡状态。
二是城市人口可能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即城市人口迁出数多于迁入数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数之和。
这种现象是由于“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造成的,其实质是由于城市制造业的衰落导致的。
产业活动的转移必然导致就业岗位的转移。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下降,它只是导致城市发展的新区域的再分配,推动城市化更广泛地传播。
它是一种城市化的分散扩张形式,并不影响城市化的水平。
2、举例说明城市的绅士化是什么样的现象。
这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1.什么是绅士化绅士化一般有三方面内容:一、城市中心区范围,社区外的高收入者入侵并替代社区内的低收入者,低收入者不断迁出;二、社区物质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三、社区特性发生了转变并出现“大门社区”的现象。
因此绅士化实际上意味着城市中心社区从居民阶层到相应物质条件与环境的高级化趋势。
南京的城市绅士化始于1990年代中后期城市中心区大规模的城市更新。
大拆大建引起城市中心区从城市景观环境到城市社区居民构成的极大变化。
一系列的开发活动所引发的城市绅士化使城市的结构性重组加速推进。
其宏观表现是:一、城市中心高档房地产开发活跃,开发层次不断提高;二、居住区更新与旧城改造力度持续加大;三、“绅士型社区”配套服务设施水平迅速提升,生活与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2.背后的原因引起城市绅士化的动力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1.中心区就业机会的快速增长;2.住房市场的趋紧;3.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得到重新认识;4.城市通勤时间延长;5.政府的税收、住房贷款政策等的变化。
南京城市绅士化的动力机制:1.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得地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影响日趋明显2.城市中心区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型3.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以及中心环境的改善4.城市政府的发展政策。
答案2【整理自何深静的论文】:1.什么是绅士化简单而言,绅士化描述的是城市中原本低收入阶层居住的社区被中高收入阶层移入并取代的邻里变化过程,其对原有低收入邻里往往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广义的绅士化不仅限于对旧房屋的修缮和居民替换,还包括居住区的更新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综合型消费空间的产生Davidson 和Lees 总结了当代绅士化的4 个特征:1.资本再次进入城市中心区,2.高收入阶层的侵入带来社会阶层的提升,3.城市景观的改变,4.对低收入阶层直接或间接的替代。
【何深静观点】中国绅士化现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点:1.政府所占的主导地位2.对低收入人群利益的忽视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绅士化往往是以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为目的,是以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进行大规模的替代为代价的。
2.背后的原因(可将动力理解为绅士化的原因)●朱喜钢等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心区产业结构的转型、政府的政策引导、市民的择居观念与行为等是推动当前中国城市绅士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根本动力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绅士化在中国得以实现的根本动力。
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
1.首先,财政和行政权力的下放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强的地方发展决策权。
2.其次,土地改革改变了土地无偿使用和分配政策,给政府增加了一项新的税收来源。
3.第三,住房制度的改革则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这使得以往由政府出资、政府主导的旧城更新改造逐步转交了给市场。
在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量的居住区更新改造、棕地再开发等已不再是由地方政府和单位投资,而是由私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
(以下内容主要是文中对以上内容的拓展,大家看着用吧)具体而言,政府对绅士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
首先,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土地和住房改革,刺激并引导了对中高档住房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住房需求被释放出来,一些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人群开始追求更好的居住条件。
同时这些新涌现的中产阶级也希望通过对特定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的追求,如居住在所谓的“高尚社区”、追求高消费、奢侈品等,来实现大众对其社会地位的认同。
由此,贫富差异不仅仅出现在社会经济层面,更是在城市空间上体现出来。
随着城市改造项目的推进,城市中心区和最适宜居住的地区,如滨水区、景观宜人的地区逐渐被中产阶层所占据。
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充当的角色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使得这些针对中高收入阶层的旧城改造更新项目得以实现,而政府也从中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和来自于高档商铺办公楼的税收。
第二,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完全,私营企业对旧城改造项目的投资未免存在诸多风险。
为了创造最佳的资本投资环境从而实现对城市中心区的绅士化,政府对环境美化和基础社会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
在一些长期缺乏投资和维护的老城区,基础设施的缺失往往使得投资商望而却步。
因此,政府对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大大减少投资风险。
目前政府整治待开发用地并提供必要设施配套再进行土地出让,即熟地出让,已经是城市更新中的惯用手法。
同时,许多城市还推行一系列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开发商、地产商对城市改造的投资。
这实际上和美国的一些新自由主义的城市政策是相呼应的,即城市政府将住房开发当作是经济发展策略,而绅士化则成为最受青睐的城市更新的形式[26]。
第三,政府参与绅士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克服产权碎化( fragmented property rights) 问题,以实现大规模的绅士化。
由于中国城市中存在土地所有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分离,城市旧城区中存在大量非常复杂的产权关系。
此外,一些私房的所有权在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后多次发生转移和分割,使得房屋产权不明确。
这些独特的制度和历史原因使得产权破碎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这也使得开发商无法实现土地整合和大规模改造。
政府的参与则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郊区土地征用,拆迁安置房的建设等手段,政府对原先占据城市中心旧区的居民进行异地安置,或货币安置,从而实现了土地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