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设施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思考

合集下载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建议——以输变电工程为例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建议——以输变电工程为例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建议——以输变电工程
为例
陈宇健;庾杜锋
【期刊名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2
【摘要】“邻避”项目一般是指其建设对普遍人民群众有利,但较容易遭到项目选址周边居民反对的项目,如垃圾焚烧项目、输变电项目、医院、殡仪馆等。

该类项目往往是城市发展所必须,但往往由于周边群众对该类项目存在误解,或心理上不能接受,进而遭到周边群众的反对。

“邻避效应”造成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往往具有规模大、参与人员复杂化、抗争方式变化多等特点,个别甚至会出现极端化参与方式,社会舆论高度集中,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高危因素。

如何做好“邻避”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

本文以输变电工程为例,总结归纳“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际工作经验,供相关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参考。

【总页数】4页(P0040-0043)
【作者】陈宇健;庾杜锋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3
【相关文献】
1.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与防范--以“彭泽核电站争议”事件为例
2.重大“邻避”设施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来自S省的调研与分析
3.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4.“风险差序格局”视角下环境类邻避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

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

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第一篇: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浅谈如何有效化解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邻避”问题而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虽然我市“邻避”不稳定冲突问题可能性较小,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的防范工作,防患未然,势在必行。

一、当前涉环保建设项目“邻避”问题稳定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因“邻避”问题而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邻避”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为全面客观掌握我市“邻避”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我市“邻避”问题解决对策,本人就涉环保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和隐患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我市已建、在建、拟建涉环保项目建设中“邻避”不稳定隐患级别较低,目前存在“邻避”不稳定冲突问题可能性较小。

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的防范工作,防患未然,势在必行。

(一)我市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主要特点我市是一个医药城市,大型工业相对来说不太发达,“邻避问题”产生主要集中在加工行业、畜禽养殖等行业。

我社区共接到过两起“邻避”问题投诉:一是集贸农贸市场北门的伙计宰杀,卫生条件不达标,噪音污染严重,我社区联系环保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及时进行了处理。

要求商户对卫生条件加以整改并加设独立的宰杀区减少污染。

二是集贸步行街两商家因招揽顾客设置了两个大功率扩音机,造成楼上居民严重抗议,社区出面进行协调后,两商家达成一致将音量调至一个相对合理的分贝值。

从这两起整个事件来看,“邻避”问题主要特点表现在其独特的情绪性,它集中反映为居民对“邻避”设施的技术风险、正当权利没得到保障、或者利益严重不协调时所承受的巨大心理负担,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态度或行为去维护自己权益。

邻避设施选址立法问题研究——以邻避冲突的预防与解决为视角

邻避设施选址立法问题研究——以邻避冲突的预防与解决为视角
2 0 1 4年 第 7期
法 治研 究
邻避设施选址立法问题研究
以邻避冲突的预防与解决为视角
邓 可祝
摘 要 : 我 国每 年都 发 生 大量 的邻避 冲 突 , 但调 整 规 范邻 避 冲 突的 法律却 非 常缺 乏 。 邻 避 设 施 选 址 是 引 发 邻 避 冲 突 的起 源 , 对 邻 避 设 施 选 址 进 行 立 法 是 预 防 与 解 决 邻 避 冲 突 的 重 要 环 节, 发 达 国家 已经 制 定 了大量 有 关邻 避 设 施 选 址 的立 法 , 而我 国邻 避设 施 选 址 立 法存 在 着 专 门性 规 定 较 少 、 立 法 的层级 过低 、 邻 避 设 施 选 址 程 序 及 补 偿 制 度 欠 缺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为 预 防 和 解决 邻避 冲 突 , 我 国应 制 定有 关邻 避设 施 选址 的 立 法 , 科 学设 计这 些 立 法 的原 则和 具体 制 度 , 以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关键词 : 邻 避 冲 突 邻避 设施 选 址 邻 避设 施 选址 立法
家 后院 ” ( 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 , N I MB Y ) 心理 , 对 邻 避设 施加 以抵制 而 产生 的 冲突 , 在 一定 意 义上 就 是 一种 邻 避 没施 选址 的 冲 突 。 邻避设施的选址 , 直接 关 系到 邻避 冲突 的产生 及 范 围。 而通 过邻 避 选址 的立法 , 可 以对 这种 冲突进行 预防和解 决 。 基 于这 样 的 目的 , 本 文希 望 对邻 避设 施选 址 的立 法 进行 研 究 。 提 出 我 国邻 避 设 施 选 址 立 法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并 对 发达 国家 的相 关 立 法进 行 分 析 , 从 而 对我 冈邻 避 设施 选址立 法 提 m建 议

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

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

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的邻避冲突日益严重。

各种因素,如噪音、环境污染、施工、交通等,都可能导致邻避冲突的产生。

邻避冲突不仅会给居民带来不便和损失,还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本文将探讨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风险及规避机制。

一、城市邻避冲突对社会的影响1. 造成社会不稳定。

城市邻避冲突不仅会对双方造成影响,还有可能波及到整个社区。

邻避冲突双方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暴力冲突,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

2. 加剧社会矛盾。

邻避冲突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平衡、权益保护不到位等原因所致。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邻避冲突将会加剧社会矛盾。

3. 降低城市形象。

城市邻避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城市形象,让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下降,甚至可能会对城市的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

二、邻避冲突规避机制1. 建立法律法规。

针对城市邻避冲突,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居民的行为,保障居民的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让其成为社会正义的有力武器。

2. 加强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管。

实行责任和普及教育,利用智慧手段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完善举报机制,增强监管的有效性。

3. 实行环保减缓。

环保减摆是令国际和本地环保法规从业人员所要求落实的省电减废减碳的努力。

减缓环保框架的实行减轻了城市环境的压力,可减少邻避冲突的发生。

4. 强化协商调解。

在与邻居合作时,通过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去共同解决纠纷,例如与居民进行交涉协商或找到中介机构调解,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邻避冲突的身体代价。

政府和社区也可以发挥作用,支持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5. 提高公民素质。

当社会公民表现出良好的公民意识时,他们对邻避冲突的态度和反应也会改变。

政府和社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公民素质,引导公民理智沟通、自我约束、遵纪守法,从而减少邻避冲突的发生和影响。

三、结论通过对城市邻避冲突的社会风险及规避机制,社会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管,提高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使邻居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消除任何潜在的社会风险。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认知塑造:建构与反思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认知塑造:建构与反思
社会建设SOCIAL CONSTRUCTION
�□�社会治理
第 4 卷 第 2 期 2017 年 3 月 Vol.4 No.2 MAR.2017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认知塑造:建构与反思
张广利

王伯承
要: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邻避项目建设的公众感知表现出 “不怕” 到 “我怕” 的历史流变, “我
b c a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社会风险系统治理研究”(16ZDA083);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B501)。 作者简介:张广利,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风险;王伯承,华 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风险、应用社会学。(上海,200237) 《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 , 《学海》 ,2006(2)。 a 于建嵘: b ZhengYongnian. State Rebuilding,Popular Protest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China.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2,3,(1). 《农村环境受损群体及其抗争行为分析 —— 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社科版 )》 ,2009(3)。 c 吴新慧:
76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认知塑造:建构与反思
一种动态叙事风格,对导致社会稳定风险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诸如风险事件中呈现出“小闹小解决、 大闹大解决、 不闹不解决” 的态势; “公众高估了邻避项目建设经济补偿导致抗议行动的长期化” ; 引入社 会燃烧理论阐释“社会矛盾是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燃烧物质,网络舆情、社会心理的放大和非法利益的驱 使等是助燃剂, 突发事件则成为点火温度,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社会就会出现社会稳定风险的爆发” 等等。 虽然这两种分析范式的研究内容大相径庭,但是却日益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特别是在风险应对上都强 调“制度化规避策略” , 认为“能否把这些抗争行为或社会冲突纳入制度化途径, 建构一种制度化的邻避冲 突解决机制” 是规避社会稳定风险的关键。笔者则力图搁置这种二元范式的区隔,另辟蹊径,立足于风险 社会研究的文化向度,以 PX 项目建设及其系列群体事件为例 ,研究社会稳定风险的“认知塑造” ,强调社 会稳定风险不是一种特定社会关系结构下预成的社会秩序,而凸显人们主观意识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建构, 以及认为邻避项目的主观认知情况与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或规避密切相关。

邻避年度总结报告(3篇)

邻避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邻避效应是指人们对一些可能对自身造成负面影响的事物或项目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避效应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报告旨在对邻避效应的年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邻避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邻避事件特点1. 事件类型多样化:近年来,邻避事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环境污染、噪音扰民、公共安全等方面。

2. 事件影响范围广:邻避事件不仅影响事件发生地的居民,还可能波及周边地区,引发社会关注。

3. 事件参与主体多元化:邻避事件的参与主体包括居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

4. 事件持续时间长:邻避事件往往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事件解决周期较长。

三、邻避事件成因1. 信息不对称:居民对邻避事件的了解程度有限,容易产生误解和恐慌。

2. 利益冲突:邻避事件往往涉及各方利益,导致矛盾激化。

3. 政策法规不完善:现行政策法规对邻避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尚存在不足。

4. 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社会组织在邻避事件中的参与度不高,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政府应主动公开邻避事件相关信息,及时回应居民关切,减少信息不对称。

2.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邻避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

3.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提高其在邻避事件中的参与度,发挥积极作用。

4. 强化公众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邻避事件的处理,促进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5. 优化邻避项目选址:在邻避项目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意愿和承受能力,降低邻避风险。

五、总结邻避效应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报告对邻避事件的年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邻避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处理邻避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2篇一、引言邻避效应,即“邻避主义”,指的是一种针对新近环境危机所采取的一种负面的、情绪化的、以及非理性的反应。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的探索思考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的探索思考

第16期2020年6月No.16June ,2020作者简介:王拯(1980—),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管理政策,环保改革。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的探索思考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王拯,姜江(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江苏南京210036)摘要:建设项目“邻避”问题,是指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在规划选址、建设运行过程中,因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潜在或实质性影响,致使附近公众不愿毗邻项目场址并对其不满或抵制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还将加大,如何有效化解“邻避效应”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考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文章从环境政策管理的角度,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如何加强环境风险管控、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破解“邻避”困境提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邻避”问题;环境风险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志码:A 1江苏化解和防范涉建设项目“邻避”问题总体情况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攀升,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邻避”问题的防范和化解,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相关部门、各地区积极推动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

1.1落实主体责任和联动协调机制,加强“邻避”问题化解和防范“十三五”以来,根据生态环境部部署要求,江苏省从省级层面,建立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设区市和市(县、区)人民政府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防范与化解“邻避问题”主体责任,强化规划引导和刚性约束,严格项目评估核准和执法监管,基本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追责的责任体系。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制度归因:路径与后果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制度归因:路径与后果
时代 的“ 制 度规 制/团体缺 失 ” 。相 应 地 , 计 划 经 济 时期 的邻 避 项 目社 会 稳 定 风 险处 于一 种被 抑
制 的状 态 , 而 市场 经济 时期 的这种 风 险则逐 渐被释 放 出来 , 并 呈现 出 日益 扩 大的趋 势 。邻 避 项 目 社会 稳定 风险 的 生成 路 径 主 要 体 现 为制 度 安 排 下社 会 冲 突的 “ 话 语 博 弈一 利 益 对 立一 公 正 偏 倚” 。这种 制度 性风 险形 成 了邻避 项 目社 会稳 定风 险 的再 生产 : 风 险应对机 制 难 以适应现 代 风 险 管理 的要 求 ; “ 失信 的专 家 系统”, 导 致 民众 感 知风 险 日益增 长 ; 风 险的 “ 飞 去 来 器” 效应 , 使 得 每
险——那些客观的实在风险在人们心理 、 精神等主观感 知层面 的反映 , 诸如社会焦虑都极易形成连锁反应 , 演化为社会危机 , 引发社会 动荡 。虽
然表 面上 看 , 社会 稳 定风 险最 初 源于科 学 技术 系 统 的不 确定 性 可能 导致 的社 会 失序 , 而形 成 于 社 会公 众对 风 险 的认 知塑造 ; 然 而 深层 次上 , 社 会稳 定 风 险生成 的过程 机 制这 一 中 间变 量包 含 的制 度性 因素 同样不 应被 忽视 。特别 是 近年来 中 国内地 连续 发 生 了一起 又 一起 影 响社 会稳 定 的群 体

社会 公 众最 终都是 风 险的 受 害者。 [ 关键 词 ] 邻 避 项 目; 社 会稳 定风 险 ; 制度 归 因 ; 话 语博 弈 ; 利益 对立 ; 公正偏 倚 [ 中 图分 类 号 ]D 6 3 0 . 8 [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3 2 0 9 6—1 2 4 3 ( 2 0 1 7 ) 0 2—0 0 3 5—1 l

邻避设施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思考

邻避设施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思考

邻避设施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思考张劼怡从理想城市的构建到现实的城市规划建设,社会公正一直是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邻避设施是指“具有增加全民的利益,但是其建造及营运时所带来的外部成本却由在其附近的居民承担,从而成为不受当地居民欢迎”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引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解决好邻避设施设臵引起的公正性问题,是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

一、邻避设施的内涵和特征1.内涵“Not In My Back Yard”,英文简称为“NIMBY”,直接音译为“邻避”,中文含义即所谓的“不要在我家后院”,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担任英国环境事务大臣的保守党政客尼古拉斯?雷德利所创,指的是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为了提升社会、文化、经济等的服务水平,须配臵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但在这些公共设施项目中有部分设施??像垃圾场、殡仪馆、核能电厂、精神卫生中心等既具有服务于广大地区民众,又可能污染所在地的环境,影响生态、景观,对居民的生活、心理、财产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所在地社区民众普遍采取厌恶或排斥的态度,不愿与其毗邻,这便产生了邻避现象。

2.特征邻避设施有明显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产生负的外部效应,包括环境污染、生态影响、景观影响、噪音污染等,以及由此引发居民健康威胁问题;也有一些非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和社会影响,如房地产价格下降等。

其二是,成本与效益无法均衡分布。

邻避设施通常对大多数人都有好处,但其环境和经济的成本则集中在特定的局部人群,由此造成了成本与效益的不对称。

由于这两个原因,居民往往会强烈反对邻避设施建造在自家住所附近。

在邻避情结(NIMBY syndrome)的支配下,邻避设施兴建往往会引发邻避矛盾,造成社会不和谐。

二、邻避设施的研究意义邻避主义这种现象,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例如,有的地区选择在某小区建设社区医院,即刻受到抵制,但不反对建在旁边的另一小区;同理,另一小区同样会抵制,于是社区医院始终未能建设成功,使得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其设臵会造成社会局部利益结构的失衡,而不设臵则会带来程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损失,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邻避设施决策环评与稳评的关系辨析及政策衔接

邻避设施决策环评与稳评的关系辨析及政策衔接
关键词: 邻避设施;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衔接
一、引 言
某些设施 ( 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净化厂、民 用核设施等) 对其所在地居民的居住环境、生命 健康与经济收益会造成负面影响,常常遭到当地 居民的嫌恶甚至抵制,这类公共设施被称作 “邻 避设施”。①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地由 “邻避” 设施决 策 引 发 的 群 体 性 事 件 也 呈 增 长 趋 势。2012 年江苏启东排污入海事件、2013 年广东 鹤山核燃料项目事件、2014 年浙江余杭九峰垃圾 焚烧事件,都是较为典型的 “邻避” 冲突。社会 舆论聚焦此类事件时不断追问: 为什么江苏启东 的排污项目通过了 “环评”,还是会发生激烈的 “邻避” 冲突? 为什么广东鹤山的核燃料项目刚 进行 “稳评”公示,就引发了大规模的公众抗议 而不得不宣布取消立项申请? 为什么在经济发达、 管理规范的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在规划一个垃圾 焚烧设施时却不知道应该先开展项目 “环评” 还 是先进行项目 “稳评”?
二、“邻避” 设施项目 “环评” 与 “稳评” 的结构比较
结构化的比较有利于我们从静态角度把握两 类风险评价政策的制度设计的意图和出发点,从 而清晰地呈现出 “邻避” 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 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各自的侧重点。
表 1: “环评” 与 “稳评” 的结构化比较①
评估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思想战线
2015 年第 6 期 第 41 卷 №. 6,2015 Vol. 41
“邻避”设施决策“环评” 与“稳评”的关系辨析及政策衔接
张 乐,童 星 ①
摘 要: 从 “环评” 与 “稳评” 的结构、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来看,二者实际上是紧密 联系又不能相互替代的两种评价机制。目前,我国有关 “邻避” 设施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和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间的衔接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这给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 性,严重影响到了各项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效果。推进项目决策 “环评” 与 “稳评” 的顺利 对接,有必要完善 “邻避” 设施决策风险评价的法律体系,在风险评价的管理体制和实施机 制上做出调整,以风险沟通为桥梁,建立 “环评” 与 “稳评” 的长效衔接机制。

临时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临时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临时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阁下,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临时设施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

在进行评估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临时设施”在此指的是临时搭建的设施,例如演唱会场地、露天市集等,在使用后会被拆除。

下面是我们的评估结果。

首先,临时设施的安全风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安全性:临时设施的搭建通常时间紧迫,要求快速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例如,如果搭建材料质量不过关、搭建方法不正确、施工步骤缺失等,可能会导致结构体的不稳定性,从而使设施容易发生倒塌或部分崩塌的风险。

2. 电气安全性:临时设施通常会使用大量电器设备和供电系统。

没有恰当的电气安全检查和维护会导致电气设备老化、电线短路、电器故障等问题,可能引发设施火灾、电击等安全隐患。

3. 现场管理安全性:临时设施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人群,因此对现场管理要求严格。

如果现场管理不善,例如没有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没有合理的安全标识、没有适当的安全设施等,可能会导致人群堵塞、踩踏等潜在的危险。

4. 火灾安全性:临时设施可能存在火灾风险,如使用易燃材料、没有合适的灭火设备等。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临时设施的特殊性质,火势可能会迅速蔓延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5. 应急救援系统:临时设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是否具备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通道和出口、监控设备、医疗救护人员、紧急联络电话等应急设施的缺乏可能导致救援效果不佳。

为降低这些安全风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施工标准:确保搭建临时设施的结构合理稳固,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搭建材料,并确保施工人员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2. 定期进行电气设备检查:定期检查临时设施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作,维护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3. 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划定人流通道、设置安全标识、配备应急疏散设施等,确保现场管理有序,人员能够及时疏散,减少潜在危险。

4. 提高火灾防范意识:采用不易燃材料,设置灭火设备和喷淋系统,加强火灾防范措施,并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升员工的火灾逃生能力。

邻避效应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邻避效应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邻避效应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邻避效应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越来越严重,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涉及“邻避效应”的项目建设仍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因此,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邻避效应”问题治理机制,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如何有效化解“邻避效应”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探索并完善治理机制,已成为考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产生“邻避效应”问题的成因分析在公益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中所出现的“邻避效应”,是政府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政策成本最小化的决策困境。

21世纪以来,“邻避事件”时而在各地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从宏观层面看,“邻避效应”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客观结果。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涉及“邻避事件”的公共项目、重点产业项目也必须不断的发展,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将伴随而行。

但有些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还远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长期以来形成的唯GDP论的发展观念,已无助于解决“邻避事件”所造成的发展困境。

因此,需要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理念,平衡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中观层面看,“邻避效应”问题是人民群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迅速提升,其表现形式为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等方面诉求不断增多。

应对“邻避”挑战

应对“邻避”挑战

应对“邻避”挑战中国投资2013年第11期文/《中国投资》杨海霞7月4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就其将在江门鹤山市址山镇兴建的一座核燃料加工厂征求公众意见。

消息公布后,引起各界强烈关注,出乎投资方的意料,出现了一边倒的反对意见。

事件快速发酵,短短10天之后,鹤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取消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不予立项。

据报道,反对者意见集中于对核辐射、核污染的担忧,也有提及该项目没有经过环评和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等程序违法,认为项目确定后再公示完全是走过场,等等。

在公众的巨大反对压力下,地方政府迅速反应,一起社会公众事件得以平息,但一个酝酿数年的项目也在仓促的决定中暂停。

有报道将事件的导火索指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下文简称稳评),报道认为如果没有项目的社会稳评公示,就不会引发这样一起群体事件。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中的一项前置性审查。

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简称《稳评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时,都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和评估论证。

正是在这项制度要求下,广东鹤山市委托评估公司对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并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然而稳评只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索。

事实上,中核核燃料项目并不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唯一重大工程。

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了许多因项目而起的群体性事件,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江苏启东王子造纸项目,福建厦门、大连福佳大化、宁波镇海、云南昆明PX项目等都出现过类似事件。

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可能存在环境问题的投资项目所引起。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简称中咨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这些因工程项目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参加人数更多,社会影响较大,地方政府更应重视其风险的化解。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及防范——基于焦虑心理的视角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及防范——基于焦虑心理的视角
h a v i o r i s c l o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e p s y c h ol o g y,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s e s o n b o t h i nd i v i d u a l a n d g r o up l e v e l a nd t a ke s a n x i e t y a s
V o 1 . 2 6 N o . 3 M a y , 2 0 1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邻 避 项 目社 会 稳定 风 险 的 生成 及 防范
— —
基 于焦 虑 心 理 的视 角
谭 爽
( 中 国矿 业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因邻 避 项 目而 引起 的群 体 性 事件 越 来 越 多 , 这 些 事 件 对 项 目建 设 、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第2 6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t h e“ c h a i n o f e v e n t s ”t h e o r y . s u c h a s r e l i e v e p u b l i c a n x i e t y f r o m s o u r c e s o f r i s k ,i d e n t i  ̄r i s k b e h a v i o r s a n d p r e v e n t

关于“邻避现象”的思考

关于“邻避现象”的思考

领导专稿关于“邻避现象”的思考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广晶近年来,由垃圾处理、PX及其他重化工项目、涉核项目等引发的环保“邻避”效应、“街头运动”增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破解“邻避”难题,已经成为各地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严峻课题。

一、“邻避现象”:不容回避、辩证看待“邻避现象”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最先发端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随着城市化的兴起,人们环保意识觉醒,“邻避现象”逐渐兴起。

其英文表述是“NotInMyBackYard”,简称为“NIM-BY”,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或公共部门须配置若干公共设施以提升社会、文化、经济等服务机能。

但诸如垃圾焚烧厂、核电站、化工厂、通信塔站等项目,既具有服务当地民众的功能,又有可能对生活环境、居民健康造成威胁,招致所在地民众的普遍嫌恶或排斥,拒绝设置在其居住地附近,这便产生了“邻避”现象。

与之相关的设施为“邻避设施”,抗议活动则为“邻避运动”或“邻避事件”。

“邻避”是一种基于环境和经济考量的政治和社会现象,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权利观念的增强,是激发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邻避”现象在传播中发酵,最后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从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能源类、辐射类、废弃物类、社会类、涉重金属高排放类以及其他有环保投诉不良记录、群众意见反映强烈、存在潜在社会稳定风险的企业改扩建项目等。

近年来,我国因公众担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而引发的较为典型的群体性事件有四川什邡事件(钼铜项目)、江苏启东事件(日本王子造纸项目)、厦门海沧PX事件(对二甲苯化工项目)等等。

就我省而言,近年来也因武汉锅顶山垃圾焚烧项目、仙桃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潜江奥古斯特农药项目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邻避”事件。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以垃圾焚烧项目为例,一方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南京六合、湖北仙桃、湖南宁乡、广东肇庆相继引发公众抗议。

邻避调研报告

邻避调研报告

邻避调研报告《邻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居民对邻避现象的态度和习惯,探讨邻避行为对社区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为社区管理和改善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包括对邻避现象的了解程度、对邻避行为的态度、自身邻避行为的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选择了社区内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职业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确保调研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1.对邻避现象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居民对邻避行为并不十分了解,只有少数人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邻避行为。

2.对邻避行为的态度:绝大多数居民对邻避行为持否定态度,认为邻避行为对社区和个人有害,并且应该得到制止。

3.自身邻避行为的习惯:虽然大多数居民对邻避行为持否定态度,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邻避行为,表现为远离特定个体或社区活动。

这一现象说明邻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四、调研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居民对邻避行为持否定态度,但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邻避现象。

邻避行为对社区和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邻避现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邻避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2.建立社区邻避管理机制,规范邻避行为,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权益。

3.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加强社区凝聚力,减少邻避行为的发生。

以上建议旨在引导广大居民正确看待和处理邻避现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提升整个社区的居民生活质量。

五、调研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邻避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持续开展相关调研活动,为社区管理和改善提供更加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关注邻避问题,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实践与思考——以阿苏卫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为例

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实践与思考——以阿苏卫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为例

文/张晓刚宇耀贤搞要:风险调查是社会稳定J51险#姑的重要内容,也是 项S况险4、祈.,(及丹展后续工作始基础。

净夂介铭了北京布 阿袁卫循秌径浒产止(S稳详风险调查i要工作丹展过裎、实施结票、產要经验.并态同类项3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邻避效应”主要用于描述 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许多集 体消费的必要公共设施与非集 体消费的生产设施面临外部性 扩散,从而引起周边居民反对与 抵制的现象。

“邻避效应”造成 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往往具有规 模大、参与人员复杂化、抗争方 式变化多等特点,个别甚至会出 现极端化参与方式,社会舆论高 度集中,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的高危因素。

垃圾焚烧是典型的邻避设施类项目,因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引发邻避冲突的现象在全国城市频繁可见。

这类项目往往一方面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而被推迟,而另一方面由于垃圾围城无法化解,且上级有时限要求而不得不重启m。

阿苏卫焚烧发电厂也面临同类问题,经历2009年居民强烈反对暂停实施后,在2014年国内同类邻避事件(如余杭中泰垃圾焚烧事件)121持续发酵的背景下重新启动,并成为北京同一时期规划建设的4个同类项目中唯一经过正式公众参与并最终得以顺利实施的项目|31,其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实践,对于同类项目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本文对阿苏卫循环经济园项目社会稳定防线调查方案设计进行总结和思考,为同类项目风险调查提供思路与参考。

二、社会稳定风险调查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工作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是后续的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及58丨2021年第4期研究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等工 作的基础。

阿苏卫社会稳定风险调查 大体上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现场实施三个阶 段。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调研、踏勘、与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 通、收集项目前期资料、了解历 史矛盾及同类项目案例;方案设 计阶段是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 上,确定调查范围,识别利益相 关群体,进一步确定调查方法,编制调查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工 作手册、应急预案等,以保障项 目的顺利实施;现场实施阶段主 要通过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对项 目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多维度调 查,保障信息公开和信息渠道的 畅通,确保利益相关者诉求和意 见能够顺利收集。

涉核项目邻避效应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

涉核项目邻避效应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
18 WORLD ENVIRONMENT 2017年第2期 总第165期
过典型涉核项目邻避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梳理总 结,结合国家核安全战略和相关公众沟通文件,形 成一些规律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对策和建议。
二、典型案例
(一)彭泽核电案例 2011 年 6 月,安徽省望江县原县委相关领导组 织人员,以环境权益方的名义向各部门发出呼吁: 要求停建江西彭泽核电厂,并分别向安庆市委市政 府、安徽省委省政府、江西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吁 请停建江西彭泽核电厂的陈情书》,并通过中国科 学院相关院士转呈国务院高层领导手中,公众反响 强烈。同年 10 月望江县政府以《陈情书》为基础, 形成了红头文件:《关于请求停止江西彭泽核电厂 项目建设的报告》。 2012 年 2 月末,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受相关 部门委托,对环评报告进行了二次核查,结果认为, 彭泽核电厂址选择环评不存在问题。目前该项目仍 处于暂停状态。 (二)鹤山核燃料园案例 2013 年 7 月 4 日,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在江门 政务公开网发布题为《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社 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的通知公告。公告一经发出 立即引起当地民众的关注,江门地方网络论坛对此 进行了热烈讨论。
(三)社会层面 事物总有两面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有百 利而无一弊的。任何一项即使是有利于社会的公共 设施或工业设施都可能给当地某些居民带来某种负 面效应。 “邻避效应”也不例外。“邻避效应”既 要考虑当地的公平正义,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公平 正义;既要考虑当地的局部利益,也要考虑整个社 会的整体利益,局部利益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达 到平衡。但凡事皆有度,如果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之间失去平衡,“邻避运动”就可能伤害社会整体 的公共利益。“邻避效应”在现代社会中是难以避 免的,是一种客观必然存在的矛盾体。从这个意义 上说,“邻避运动”应该推动社会建立起必要的相 关利益补偿和制衡机制。 (四)风险的认同性差异 公众对于邻避项目所呈现风险认知是其心理状 态和行为选择的基础。而“风险”是发生概率、行 为后果两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由于大型项目的专业 性和技术性较强,公众对其运行原理、安全保障及 环境后果的理解缺少必要的知识,也难以做出专业 的准确判断,尤其是对发生概率极其低小的低风险 项目,由于担心其想象中的严重后果,而产生极端 的心理焦虑,即公众的风险认知与专业论证的实际 风险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公众的风险认知差异 滋生、蔓延、扩散而产生“邻避效应”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避设施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思考
张劼怡
从理想城市的构建到现实的城市规划建设,社会公正一直是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邻避设施是指“具有增加全民的利益,但是其建造及营运时所带来的外部成本却由在其附近的居民承担,从而成为不受当地居民欢迎”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引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解决好邻避设施设臵引起的公正性问题,是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

一、邻避设施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
“Not In My Back Yard”,英文简称为“NIMBY”,直接音译为“邻避”,中文含义即所谓的“不要在我家后院”,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担任英国环境事务大臣的保守党政客尼古拉斯?雷德利所创,指的是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为了提升社会、文化、经济等的服务水平,须配臵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但在这些公共设施项目中有部分设施??像垃圾场、殡仪馆、核能电厂、精神卫生中心等既具有服务于广大地区民众,又可能污染所在地的环境,影响生态、景观,对居民的生活、心理、财产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所在地社区民众普遍采取厌恶或排斥的态度,不愿与其毗邻,这便产生了邻避现象。

2.特征
邻避设施有明显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产生负的外部效应,包括环境污染、生态影响、景观影响、噪音污染等,以及由此引发居民健康威胁问题;也有一些非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和社会影响,如房地产价格下降等。

其二是,成本与效益无法均衡分布。

邻避设施通常对大多数人都有好处,但其环境和经济的成本则集中在特定的局部人群,由此造成了成本与效益的不对称。

由于这两个原因,居民往往会强烈反对邻避设施建造在自家住所附近。

在邻避情结(NIMBY syndrome)的支配下,邻避设施兴建往往会引发邻避矛盾,造成社会不和谐。

二、邻避设施的研究意义
邻避主义这种现象,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例如,有的地区选择在某小区建设社区医院,即刻受到抵制,但不反对建在旁边的另一小区;同理,另一小区同样会抵制,于是社区医院始终未能建设成功,使得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其设臵会造成社会局部利益结构的失衡,而不设臵则会带来程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损失,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邻避设施建设引发的问题,其表象为特殊社会群体与政府的冲突,本质是部分市民利益与全体市民利益、近期与长期利益的冲突。

从社会稳定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项目规划与设计不合法或项目所使用的技术不成熟所导致,如未按规定、标准规划与设计,或因技术不成熟缺乏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2.规划与设计的实际结果不合情理,项目虽然已按照规定、标准规划设计,但确实使居民实际利益受到了影响,如日照时间、铁路噪声等;或规定、标准本身已落后于时代,不符合实际情况。

3.规划与设计符合要求,但因施工管理不当或未按技术规范操作造成居民利益受损,如野蛮施工等。

4.规划与设计符合要求,但因居民对此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如磁悬浮、变电站等。

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出发,研究邻避设施建设的意义在于,在识别、
预警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规避、减少和降低风险。

三、邻避设施现象的发展
现如今,邻避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发生在高收入且基础建设完备的发达国家,亦在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

早期的邻避现象大都以反对“污染性设施”为主,如垃圾清理场、毒性废弃物处理场、机场、监狱等,被称之为“不要设在我家后院”运动。

20世纪80年代,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化后也逐步出现了邻避现象,最后愈演愈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环境抗争运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9.4%提高到2007年的43.7%,预计2050年将达到76%。

原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譬如交通设施、能源供给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化的要求,必然要求大量改进或提升公共设施。

因此,这就增加了邻避效应产生的几率,导致邻避冲突双方无法达成妥协。

许多为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缓解城市压力的公共设施,诸如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高压线、精神卫生中心、殡仪馆的新建或扩建都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反对,成为了居民维权的高发地。

在一些地区,大规模集体抗议的结果往往是邻避设施建设单位用某种方式妥协(比如给以优厚的经济补偿),甚至完全撤走邻避设施。

由于邻避设施的兴建而导致的居民维权事件,如集体上访、阻塞交通、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已屡见不鲜,以下是上海市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1.上海磁悬浮事件:上海市民以“散步”形式集聚于人民广场、南京路等地,表达对新建磁悬浮电磁污染的担忧。

2.闵行高压线事件:春申塘北岸小区居民反对电力公司在现状220KV 北侧绿化带内新建一条220KV高压走廊,要求高压线入地以减少污染,双方的矛盾逐步升级,直至最后发生较大的群众性事件。

3.金塘小区横幅抗议现象:小区位于上海南站附近,随着上海南站的规模扩大,车速提升,小区受噪音、振动影响剧烈,居民多次上访未果,于是开始在铁路边上悬挂横幅以示抗议。

4.静安区的“空中花园”式垃圾中转站原来只是地上的简易房,经居民反对后,更改成下沉式压缩站,地面是一个开放式花园绿地,供市民娱乐活动。

四、对建设邻避设施的探索
市政建设部门常常认为邻避主义妨碍了城市的有效管理;项目建议单位通常认为邻避主义属于无理取闹;社会专家则认为这样抵制是基于不科学的理解;同一城市的其他市民也经常抱怨其影响了整座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

但邻避主义毕竟是从关心自身的利益切入的,它的初衷是为了抵制自身所遭受的不均等待遇,但在实践中也会引发另一种形式的不均等。

由于邻避政策的受益和代价承担主体不一致,因此很难获得成本承担主体的认同,如果不通过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成本承担主体的抵触情绪,那么,唯有放弃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臵及所带来的利益,否则将会带来无休止的抗争。

邻避效应表面上反映的是部分公民对邻避设施的厌恶,而实质上所反映出的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如何合理设臵邻避设施,不把好事办成坏事甚至酿成社会冲突,是我们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处理邻避现象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时要尊重民众的环境权,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环境正义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扭转了我国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效率的观念,揭示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接受和树立了环境正义理念。

政府部门在设臵邻避设施时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合理且符合环境主义精神的决策模式,尊重所有人群的环境自主权和平等权,使各阶层民众在政策制定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消除环境政策在程序上、地理上以及社会上的不均等,对于因设臵邻避设施而受到影响的民众要给予合理而充分的赔偿及身心补救。

二是政府要充分吸纳民意,引导公民参与,加大公民在邻避政策中的参与力度,在决策过程中保持信息的公开性,达到协商民主,做到决策科学。

随着现代民主体制的日趋完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对关系自身利益的政策亦越发敏感;同时现代公共话语空间的逐渐扩大,使得公民表达自身利益的渠道趋于多元化。

这两方面促使公民有参与特别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政策的强烈渴望。

由于民意的参与而形成集体意识,产生向心力并强化认同,不管是对政策的支持,或是减少政策执行的阻力都会有所帮助,甚至对于政策的合法性也有正面的意义。

因此增强民意,使吸纳民意的渠道畅通并制度化是解决邻避现象的重要手段,藉由政府信息公开、民意调查、召开听证会以及其他协商式民主的机制来提高民众的自愿性,促使政府、专家以及民众之间能够寻求政策的共识基础。

和谐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公平正义,实现
公平正义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政府通过合理、正当程序制定公共政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平衡利益结构。

三是给予当地民众适当的补偿。

邻避设施给当地公民的生活、心理、荣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物质、精神或两者兼具的补偿措施来平衡他们的利益失衡心理,弥补其所承担的成本,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可进行转移。

为配合城市建设的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关注个体权益,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于2010年7月成立了社会风险评价部,所参与的项目包括建设铁路、
精神病医院、殡仪馆和变电站等等,提供社会需要的、稳定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和最终诉求,力争在平衡政府、项目单位以及项目相关者利益的同时,将项目的负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降低到最小。

在项目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所引发的矛盾不仅仅是单纯由邻避设施所引起的,而是已慢慢过渡到政治和地区固有矛盾等诸多背后的因素。

因此,风险对策措施不能只是片面的,而应延伸出具有综合性的治理框架,从而做到对群体性事件的源头治理。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意识到,风险评估对邻避设施建设进行前期的推进,提供的是一种预测,而不仅是一种准确的结果,更何况社会风险往往是动态变化的。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笔者认为,风险评估应适当开展后评估工作,通过提升研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已落实的代价或成本,更好地提高风险评估的工作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