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指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保障机制等,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2. 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这要求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党的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监督制度,促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
3.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这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
4. 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农村改革和城镇化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
5.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面向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顶层设计的总体目标。
深化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思考——关于深化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社 会组 织作 用 , 进 社会 再 组 织 化 ; 促 四是 建 立 参 与 合作 治理 机制 , 证 主体 作 用 发 挥 ; 是 维 护 保 五 和增 强个 体权 利 和能力 , 造公 平发 展机会 。 创
一
后, 市场化导 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明显加快 。 到十六 大前夕 , 会主 义市 场经 济体 制 已经 初 步 社 建立 , 率优 先 、 顾 公平 的价 值 理 念 主导 着 经 效 兼 济、 社会 体制 改 革 的方 向 , 场 开始 在 资源 配 置 市
广 工 大 学 东 业 学 报疆 器 翻 21 0 第1 卷 期 垦 冒 02 9 2 第5 /
社 会体 制是 国家 为 了维 护社 会秩 序 、 进 社 促 会 发展 而对 社会 建设 和社 会 管 理做 出 的一 种 制
度安排 。l 为 对 政府 、 会 组 织 和 私人 部 门在 _作 社
改革 要 在各 级党 委领 导 下 进 行 。各 级 党 委 整 合 利 益需 求 , 出社会政策纲领 并凝聚社会共识 , 提 整 合各 种力量 、 头组 织协 调 、 牵 实施 监督 管理 , 社 为
向 , 应 社 会 发 展 要 求 , 进 经 济 体 制 、 治 体 适 推 政
制、 化体 制、 会 体制改革 和创新” 文 社 。社 会 体
和社会 管理 体制 等方 面 的改革 。通过 深化 改 革 , 建 立起 充 满活 力 、 有 效率 、 加公 平 的社 会 体 富 更
制 , 利 于实现 经 济 社 会 全 面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有
1 . 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主导阶段( 4—17 年) 1 9 98 9 r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 国在 高度 集权 的 政治 体 我 制 和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基 础 上 , 构 了 “ 家一 单 建 国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引言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纵向的改革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的优化、产权保护和规范等。
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改革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解决贫困问题,改善民生。
通过改革,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制度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改革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条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改革要着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优化政府职能,完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机制,增强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影响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新时代下,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的核心任务和总目标,在我国发展的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因此,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以我个人的视角,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行探讨。
一、总体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不仅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探索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变迁,我国发展也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走向更加开放和繁荣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深化,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倡导和实施多方位、多维度的创新理念,在不断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中,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道路。
二、重点领域——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深化,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在不同领域中,有些领域是尤其需要突出的。
我们可以把重点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即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
在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从“大而粗”到“强而精”的发展转型。
在政治领域,我们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加强法治建设、反腐斗争、民主法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在党的建设上,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加强管理和监督。
在军事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建设一支现代化、科技化的国防军队,在建设军队现代化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军队质量和效能。
在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力量建设和文化安全保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一览表
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涵盖《决定》中的十二到十三部分。】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提6点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只有全党思想与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与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就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就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就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就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制度与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她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就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XX区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XXX区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根据《XXX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为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城市核心任务,通过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各类主体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全社会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二、目标要求2014年,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配套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的社会利益调节机制,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建成符合时代潮流、具有惠州特色、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体制,促进全社会的共融共生。
三、重点任务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根据全区学校数量和布局情况,2014年,全面启动督学责任区制度与工作,安排督学对中小学(含民办及幼儿园,下同)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经常性督导的制度。
责任区督学由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组成,即由区管委会聘任的区督学任组长及区宣教局聘任的2-3名特约督导员共同组成。
责任区督学主要职责为依法对责任区内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查,重点督查学校、幼儿园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情况。
2.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实现创业200人,举办各类招聘会50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职业技能培训50000人,其中:企业在岗职工培训45000人,劳动力技能培训2000人,创业培训200人。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涉及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些探讨。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是全面、深刻、复杂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坚定信心,深入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抓手,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主要手段,以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发展动力不足,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深化市场化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特征的经济体系。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民主政治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需要构建科学决策机制,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
这需要改革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这需要改革生产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抓手,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主要手段,以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里程碑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事业由经济先行且高歌猛进、其他方面跟进,进入既需要突出重点又要求同步系统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由“摸着石头过河””、开疆拓土,进入攻坚克难、更需要顶层设计的新阶段;由倡导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理论优先,进入思想与制度并重,更加重视制度的健全完善与成熟的新阶段。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
(2 )坚持社3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3)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二)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总体思路——六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四)三十五年改革的重要经验——““四个坚持””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领导,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六个部分,第二至七条: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健全城乡发展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谈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理解
谈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在这个总目标下,我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经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放和企业改革,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和运行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同时,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文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
要推动文化创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这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社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同时,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领域协同推进,相互支撑。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逐步解决我国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改革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社会工作师培训工作法规与政策解读(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考前培训资料)
(1)政府公共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是主渠道。
(2)各类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包括各类社会 组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境外 的组织和个人。
(3)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社会政策资源模式和运行方式。一是 “动员型”,即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并在其中 分担一定的资源供应责任;二是“优惠型”,即政府通过减免税 收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三 是“购买型”,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参与社会福利事业 和其他各类公益活动的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形成公共财政提供的 资金与社会力量组织的人力相结合的资源供应模式
2 社会政策的对象:全体民众 (1)普惠型社会政策。一项社会政策面对所有的民众,或
其有关群体中的全体成员,为所有人都提供基本同样的福 利待遇或服务。 (2)特惠型(选择型)社会政策。只是向具有某些特殊困 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和社会服务。
Page ▪ 11
考点解读
考点2:社会政策与社会政策运行
Page ▪ 12
考点解读
考点3:我国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
▪ 考点解读:本考点需要重点熟记并理解党的重要文件对社会建
设的论述内容,包括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十七大报告和 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对社会建设的论述。
▪ 建议:十九大报告涉及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考前培训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
(考点: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与内容)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在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建 设过 程 中 , 会管 理 体制 越来 越 成 为人 们 关 注 的焦 点 。2 0 社 0 6年 3月第 十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大会第 四次会 议批 准通过 的《 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 展第 十一个 五年规划 纲要 》 设专 章 规划 了 , “ 完善 社会管 理体制 ” 方面 的内容 。“ 十一 ・ 入下个 五年 规划 时期 。从 现 在起 要认真研 究和 总结“ 十一 ・ ” 五 时期我 国社会 管理 体制 的成 就 、 问题 、 因 、 战及对策 。 原 挑
。 0 ‘
适应 的社 会管 理体制 。“ 十二 ・ 期 间 , 国社会 管 理体制 改革 的总 体思路 应是 : 五” 我 坚持 以人 为本 , 足公 立
平 正义 , 尊重和 保 障人 民群 众 的社会权 利 , 加重 视 和关心 弱势 群体 的社会 权利保 护 ; 更 畅通 社会 利 益诉 求 表达 渠道 , 注意 倾听 和反 映人 民群众 的社会 需求 , 确 把握 社 会 心态 , 足 社会 主义 初级 阶段基 本 国情 , 准 立 以有 效 的形式 引导人 民群 众树立 恰 当的公平 理念 和 合 理 的利 益诉 求 ; 坚持 增量 改 革 , 顾各 方 面 的社 会 兼
一
、
深化 社会 管理 体 制 改 革 的 总体 思路
“ 十二 ・ ” 五 期间 , 国应 加快社 会建设 , 我 进一 步创新 社会管 理体制 , 建立 与社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 制相
收 稿 日期 : 0 9 0—0 2 0 —1 8 作 者 简 介 :龚 维斌 ( 9 5一 . 安徽 长丰 人 , 家 行政 学 院社 会 和 文化 教 研 部 主 任 、 1 6 ) 男. 国 教授 。
利 益 , 立合理 的利 益调 节机制 , 建 建立 合理 的改革 成本 分摊 和补偿 机 制 ; 以深化行 政体 制 改革 和事 业单 位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立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以政治建设为保障。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党的全面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党执政的代表性、能力性和先进性。
再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以文化繁荣为支撑。
我们要坚持人民艺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扶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包括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当前的人民幸福,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美好。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2012上半年~2012下半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4.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5. 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
要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综观未来发展趋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到“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充分考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充分考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充分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现代化政府。
为此,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进一步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这仍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实施人本管理,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政府职能方面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
一是政府职能要向大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
在宏观环境方面,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和调节经济社会活动。
在微观环境方面,要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健康的市场秩序。
二是政府职能要向有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
要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着眼点,着力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已经迈入深化阶段,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高制度效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旨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优化制度环境,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2. 原则:2.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步子稳健。
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
2.3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
2.4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积极作用。
2.5 坚持稳中求进,稳步推进改革,注重改革效果和社会稳定的统一。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1 推动市场化改革,扩大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和自主创新能力。
1.2 改革国有企业,促进国资国企健康发展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
1.3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监管。
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1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2.2 加强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配置。
2.3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
3.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1 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3.2 推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3.3 改革就业保障制度,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1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
4.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4.3 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组织实施1. 建立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和任务。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
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推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保障公平竞争和消除市场壁垒,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时代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同时,要完善和发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证各项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再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动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时,还要注重推进社会领域改革,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变革的新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的特点,但也面临着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制度创新,加强对外开放,吸纳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提高其适应性和竞争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实现国家发展的长治久安。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全方位、深层次、复杂性的改革任务。
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已经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产权保护,改革金融体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强化党的领导,建设人民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
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使人民享有广泛而深厚的文化权益。
第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社会体制改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第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家园。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变化,改革的任务也会随之发展。
为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一、前言改革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深化改革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使命。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我国全局工作的最大变革,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总目标、主要内容、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总目标1.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这个目标旨在构建起能够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促进市场竞争和公平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
2.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加强政府治理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二。
这个目标旨在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对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监督与管理。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三。
这个目标旨在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及化,促进贫富差距缩小和社会稳定。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四。
这个目标旨在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主要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
这个内容包括扩大市场准入、放宽行业限制、完善产权保护、深化价格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个内容包括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公民参与权利、提高政府透明度等方面的改革。
3.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内容。
这个内容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及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
4.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个内容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方面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2010年12月27日20:24 来源: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9龚维斌【内容提要】“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改革思路,重点推进10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即,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切实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培养和使用好社会工作人才,严格依法实施社会管理。
【关键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设专章规划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内容。
“十一·五”规划已经实施近4年,很快进入下个五年规划时期。
从现在起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成就、问题、原因、挑战及对策。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受到重视,基层社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组织有所发展,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得到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管理的特征,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存在着社会管理理念不准、社会管理主体不多、社会管理方式不活、社会管理法规不足、社会管理载体不明、社会管理人才不够、社会管理效果不好等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滞后的原因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城乡分治格局尚未完全破除,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滞后,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利益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有缺陷,把握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缺少经验。
因此,“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加快社会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更加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保护;畅通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注意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有效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恰当的公平理念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坚持增量改革,兼顾各方面的社会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合理的改革成本分摊和补偿机制;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以政府放权和社会组织自治为重点,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于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各方面社会管理资源,理顺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围绕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推进以下10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并不是削弱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不是放弃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恰恰相反,在新形势下,需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合理用好财政资金。
从政府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入手发挥财政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遵循多支和少收两条基本线索,将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等问题纳入制度框架进行整体设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
今后需要优先考虑的领域主要包括:一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种支持与服务,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照顾与就业支持等等;二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保障;三是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1]2.形成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合理职责分工。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范围,建立包括与事权项目相对应的支出项目,以及与支出项目相应的收入来源在内的明细分类表。
对于一些共同承担的事务,也要尽可能明确主要承担者和辅助承担者的角色。
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矛盾和利益冲突。
[1]3.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目前需要优先解决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失衡的问题,让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和农民。
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尽快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国家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
政府必须采取“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的形式,通过加快对广大农村社会事业的补偿性供给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
[1]4.改革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
在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中,增加购买公共服务的比重。
可以合同委托经营、合同购买、转让承包等多种方式与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公共服务,例如,慈善事业、社区服务、儿童和特殊人群的教育、弱势群体救助、老年人照顾、学术研究、文化娱乐、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来实现公共责任和义务。
划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重点领域,采取公共招标的方式,建立规范的程序和制度,相关数据纳入社会建设方面的统计指标范围,定期公布。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1.大胆调整和改革现行监管模式。
尽快修改有关法规,实行直接登记注册的方式,不再要求社会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强化监管部门责任,完善社会组织法律制度。
修订涉及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条例和办法,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分别采取“批准”、“许可”、“备案”等不同登记注册方式,尤其对于社区服务性民间组织,降低准入标准,简化登记程序;审核社会组织申请登记注册的条件,应设定必须给予答复的时限;对应予以登记注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拖延、阻挠,否则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①修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社会团体的“双重主管批准制度”,明确民政部门为社会组织的单一管理机关,并承担对社会组织的主要监管责任。
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监管部门也可依法授权其他部门代行监管职权。
②研究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法》和《社团活动法》,使所有社会组织走向法治、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对合法社会组织的自律、审计和第三方监督给予规范,并规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对具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性质的社会组织继续依法予以打击。
③探索注册登记和监管相分离的模式。
考虑整合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登记注册机构,如民政部门的民间组织管理机构与国家工商管理机构合并,成立新的非政府性质的登记注册机构,负责受理注册登记申请、记载变更记录,并接受全社会查询。
④2.加快改革和规范现有社会组织。
制定社会组织规范性发展的意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转行和健康发展。
推动现有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向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服务业组织转型,以逐年减少财政支付的方式推动改革,实现我国社会部门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将现有社会服务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纳入免税组织,以鼓励公众以组织方式从事慈善公益活动。
近期可以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捐赠税收优惠实行普惠制,简化税收减免程序,鼓励个人对公益组织的捐赠;扩大社会组织税收优惠种类和范围,在所得税收、流转税收、财产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给予社会组织优惠。
建立税收优惠配套政策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及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⑤3.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开放步伐。
应将适宜于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转移出去,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行业管理领域,将决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统计与调查、资质资格考核、展览展销、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和行业性集体谈判、反倾销中的应诉和调查等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商会。
在学术研究领域,将技术标准制定、成果鉴定、咨询服务、项目评审、研究规划、课题设置、研究经费发放、专业人员培训、学术评价等职能移交给学术性组织。
在人力资源领域,将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从业标准制定、组织从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惩戒不良从业者等职能转移给职业及从业者组织。
[2](三)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我国现有130多万个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达到3000万人,涉及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农林水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环境监测、城市建设、体育卫生、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社会事务、社会福利等诸多领域,拥有近3000亿国有资产,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其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效率不高、占用公共资源过多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诟病。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努力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明确,但是,改革成效并不明显。
这种状况不利于政府正确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因此,需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1.坚持分类改革。
按照行政职能、社会公益和生产经营三类性质,认真调查研究,查清底数,明确现有各类事业单位的性质定位,制订改革方案和分步推进改革的时间表,把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向市场;对于行政执行类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让其转变成行政机构。
对于社会公益和承担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财政供给体制,这些事业单位不得再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实行收支两条线。
对于一时难以确定类别性质的单位要认真研究,探索改革道路。
2.完善四项改革。
要从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政投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一,全面实行聘用制,打破铁饭碗;第二,实行绩效工资制;第三,改革财政投入体制,既保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又使人员福利得到保障;第四,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09年,国务院已经决定分三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9年,国务院制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各地结合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新模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十二·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总结和完善各地试点和改革经验,扩大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