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资料]共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九年级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部分

九年级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部分

九年级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部分专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1、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考P2),判断美国、菲律宾的半球位置2、一艘轮船行至地点西边是西半球,东边是东半球,南边是南半球,北边是北半球,它的经纬度是多少?属于什么纬度带?属于哪个热量带?3、下图为哪国?其海陆位置和气候特点?下图为我国什么省?属于什么地形区?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关系(考P2)大小详、小大略5、等高线地形图中比例尺大小与坡度缓陡的关系(考P4)6、中国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考P6)7、中国地理位置优势(考P7)从海陆疆域方面看比较中国与美国、英国、菲律宾、蒙古的不同8、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考P7),比如浙江、上海、云南等9、浙江地理位置,地形单元,气候(考P8)10、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长江的航运价值?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考P9)1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它们的划分依据?(考P10)12、南北方分界线?南北方差异形成的至关重要的是什么?(考P10)13、北京与上海气候异同点?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考P10)14、东西部的范围?(考P10)15、东部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考P11)东部可以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什么?(考P11)16、西部如何根据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考P11)17、我国地形特征?地势特征?北京属于哪个地形单元,位于第几阶梯?(考P11-12)18、地势的影响?(考P12)青藏高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考P12,考P18)19、我国气候特征?1月份南北方温差大原因?(考P12)20、浙江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稳定性不利于农业发展。

21、浙江与新疆位于哪些地理分界线之间?(考P13)22、发展区域经济遵循什么原则?因地制宜首先要分析什么?(考P13)2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考P14)24、一山有四季是什么气候?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什么气候?“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飞都是我的歌”歌词中的是什么气候?(考P16)25、世界典型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重点读(考P17-18)专题二我们传承的文明1、丝绸之路开通与什么事件相关?它对中外经济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哪里?丝绸之路起止点?经过我国哪个地理区域?(考P19)2、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表现在哪里?(从交通、制度、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交通:开通隋朝大运河,解决南北水路交通问题,方便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制度: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5550国家统一: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3、哪位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目的是?郑和下西洋先后经过哪些海域和海峡?(考P20)4、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的影响?(1)郑和远航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货物,带回东南亚地区的特产,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2)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增进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感情和文化发展。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北约与华约的建立2、冷战: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解体:1991年。

二:共和国风雨历程1946年“铁幕”演说 ————开始序幕 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重要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跃进”影响: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2)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

3、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主要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1、港澳回归的意义:(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台湾的历史演变: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回归)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前提(原则、政治基础):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历史与社会_浙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提纲大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按照书本顺序)--------第三次月考范围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P4—P7,P32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下,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也相继诞生;③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而反苏、反共。

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2、冷战: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1991年。

②“冷战”表现①“冷战” 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开始标志 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和冷战的正式开始美苏争霸 (主要形式) “两极”对抗:如杜鲁门主义;建立起柏林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展开军事竞赛(核竞赛)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越南战争:20世纪6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的建立 时间:1949年4月 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 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4、北约和华约: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简表名称全称建立时间组成国家性质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 美国为首的西方12个国家军事政治集团华约华沙条约组织1955 苏联为首和7个东欧国家(8个)军事政治集团5、冷战的表现:(1)柏林墙的修建;(2)美苏军备竞赛;(3)古巴导弹危机;(4)美国侵越战争、侵朝战争。

6.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1)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左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右边:美国总统肯尼迪.2)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态势: 美苏争霸,双方力量均势,战争一触即发.优势:美国占优势.3)为何未发生大战? 因为双方力量均势,都拥有核武器,双方不敢轻易动武.7.杜鲁门主义:(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开始。

九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容与影响。

3.了解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失误。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课程标准:2—1通过数据和实例,了解和说明现阶段世界与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和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2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他们的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2—3了解我国解决PRED问题的宏观对策与具体措施,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2—4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知道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自身和各方面的努力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一道难解的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为例,分析其成因:“人口急速增长──土地压力加大──围湖垦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关系链。

直观地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酸雨等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目前,尽管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人口问题的表现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在增长过快(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传统观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在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负担、整体竞争力下降)。

适度的人口增长才不会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3.资源出现短缺:自然资源指的是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物质和能量。

它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水等)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矿产资源等)。

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不断的获取自然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背诵提纲 复习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背诵提纲 复习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背诵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1二战后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什么会议(协定)?2标志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是什么?3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4标志着冷战开始的是什么事件?5“非洲独立年”?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分别是什么事件?6 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的根本原因?7六七十年代亚洲发展较快的“四小龙”是?8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讨论亚非问题的国际会议?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地位?10“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目的?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的标志?12抗美援朝的军队名称,被称为什么?指挥官?战争性质?13“土改”的性质?意义14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什么?15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是什么事件?16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内容?意义?17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失误与挫折?出现的根本原因?18文革爆发的原因?时间?内容?对文革的态度?19人民的好战士,党的好干部?铁人分别指谁?20两弹元勋和航天之父分别之谁?两弹精神核心是指什么?2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地位及意义?最鲜明特点?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什么?22改革、开放首先开展的地点分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土地归公有还是私有?有什么作用?2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4 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有哪些?有什么作用?25“一国两制”由谁提出来?含义?主体是什么?26港、澳回归的意义?台湾不能统一的最大障碍?27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28新中国外交三原则?29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事件?。

30.70年代外交的三大成就?31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活动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是什么?32APEC会议的地位?2001年为何被称为“中国年”?33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地位和意义?34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和冷战终结的标志?35当今时代的主题?36影响和平的主要因素?37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38“南北问题”中的“南”“北”分别指什么?39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40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41总体小康的实现时间和状况?42全面小康的实现时间和内容?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PRED问题指的是什么?关系如何?2、PRED问题中关键?核心和实质?3、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的负面影响?4、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负面影响?5、正确的人口观?6、哪些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7、“三废”污染主要指哪三废?8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9、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10、我国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作用各是什么?11、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表现?12、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13、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1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15、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关键?16、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措施?17、我国制定环境污染的方针?18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工程?19、我国国策和战略有哪些?2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1、人类争取人权的历史上的四个重大进步?2、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什么相结合?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4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是谁?他的著名演讲是什么?5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6人权的内涵是什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什么?7、中国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是?根本原因?8、中国的人权观?实现人权的前提是?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0、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11、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哪些职权?12、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审判机关?和最高检察机关?有哪些职权?与全国人大的关系?13、现任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分别是谁?14、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15、人民唯一有权参与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地方?16、合格的人大代表应具备的素质?17、政府权力来源?工作目的?18、我国公民民主政治权利有哪些?19、行使民主政治权利时有哪些渠道?20、民主制度中最大权威是什么?什么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21、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22、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标志是什么?第四单元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1“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分别指的是什么?2 市场调节资源的缺点?3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①计划手段(政府可以制订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环境问题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增加了新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

2、中国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4、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

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5、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6、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五、可持续发展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2、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而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要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5、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提高人口质量和其它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生活中的变化1.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2.型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二、头脑中的变化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浙江初中社会历史复习提纲

浙江初中社会历史复习提纲

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a2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a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概况a▲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4.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a5.描述中国地形、气候的主要特征及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概况a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b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8.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b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10.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C 人物11.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C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12.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知道它们重要的文明成就b13.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14.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a15.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C16.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b17.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史实,知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a▲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18.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b19.列举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a20.比较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概况b21.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a22.概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b23.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a24.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及影响a▲发展的选择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25.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26.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b27.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a28.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程a29.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说明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b30.了解解放战争的历程,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b31.列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b▲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32.概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b33.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a34.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b▲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35.知道当前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掌握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c36.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a37.描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a38.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39.列举实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b▲新机遇、新挑战、新选择40.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思想品德》部分主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珍爱和尊重生命1.懂得生命的独特性,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b2.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c▲认识自我与学会交往3.知道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a4.学会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b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学会平等待人c ▲塑造良好道德6.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a7.懂得理解与宽容,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b8.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树立团队意识b9.懂得诚信的基本要求,做一个诚信的人c▲法律教育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10.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懂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1.理解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自觉维护宪法尊严c▲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2.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c ▲一般违法与犯罪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a14.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b15.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c▲公民的人身权利16.学会用法律捍卫生命健康权c17.懂得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b▲公民的财产权18.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a19.学会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和智力成果权c▲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20.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c▲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1.知道消费者享有的权利a22.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3.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b24.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c国情教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25.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2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b27.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c▲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28.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a29.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b30.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b▲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3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a32.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3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b3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35.学会依法参与政治生活c▲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6.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重要性a37.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3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c▲我们的理想和责任39.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a4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b41.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c时政教育42. 2014年11月~2015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89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参政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7、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或法律监督机关)例如:最高立法权——表决《反分裂国家法》;最高监督权——审议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最高决定权——批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表决举办长江三峡工程等;最高任免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等。

8、我国的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产生、领导和监督其他机关;其他机关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备注:人大——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其它各级人民政府)、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机关)等。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称为司法机关。

9、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P89。

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10、人大代表行使哪些职责?P91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E、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11、易混淆的知识点: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依法治国。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过程1、创建中国兴中会时间:口号:性质:2、创建中国同盟会时间:性质:革命纲领: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3、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4、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1、1 地点:职务: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宪法性质)二、辛亥革命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三、辛亥革命意义:1、性质:2、失败原因:3、经验教训:四、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时间、事件:指导思想: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A.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B.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3、北伐的三个对象:4、北伐中共产党的成就:5、孙中山的历史功绩:P43《练习精编》《工农武装割据》1、一次果决的起义——南昌起义(时间、地点、人物、意义)2、一次及时的会议——八七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内容)3、一次知错就改的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4、一个到多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最大的、共性特点)5、一次相见恨晚的会师——井冈山会师(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6、一个革命新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内容、启示)《红军长征》1、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10——1936、10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长征的进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和甘肃5、红军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1935.10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10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1、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制度方面(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器物层面(两次工业革命)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日本开始侵华A、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影响) B 、一二八事变(时间、地点) C 、华北事变(1935)2、中共抗日之举: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时间、口号)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3、国民党反应A、蒋介石不抵抗B、十九路军坚决抵抗C、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4、人民群众抗日之举A、一二九学生运动B东北抗日义勇军C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时间、地点、影响)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影响、迁都)2、日军所犯滔天罪行:A、南京大屠杀(时间) B、细菌战、毒气战C、轰炸后方城市D、潘家峪惨案F、对抗日根据的进行“大扫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一至五(1,2课)】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P4)1.《雅尔塔协定》签订的时间,参加的国家及领导人和重要影响是什么?时间:1945年2月。

国家及领导人;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影响: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北约和华约建立、性质、影响各是什么?北约:1949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华约:1955年,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时间,标志,含义是什么?时间:1946年“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冷战的结束。

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

4.美苏争霸开始时间、主要形式、重大事件、影响各是什么?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并成为超级大国。

形式:“冷战”事件:“柏林墙”事件;核军备竞赛[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越南战争。

影响;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根源。

5.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意图称霸世界,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是其称霸的主要障碍。

6.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战争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侵越战争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P8)1.战后,具有世界意义的变化有哪些?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其他: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2.最先走上民族解放运动的是哪个大洲?主要有哪些国家?亚洲越南北部;朝鲜;中国;印度(最大的殖民地)3.“非洲独立年”是哪一年?为什么是独立年?1960年因为那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

4.殖民时代终结的标志是什么?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知识点目标1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

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最为突出).2、亚洲:越南北部、朝鲜、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印度独立(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尼西亚独立非洲:五六十年代独立浪潮(如埃及独立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60年17个国家独立,叫做非洲独立年。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浙教版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浙教版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浙教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

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针对经济发展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后又进行政治改革。

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领导权,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

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2、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3、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4、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2、冷战:、、、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解体:1991年。

二:共和国风雨历程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跃进”影响: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2)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

3、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开始标 志 1946年“铁幕”演说 ————开始序幕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 ————重要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的建立 时间:1949年4月 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 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的概念:成就1964.10.16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跨入核行列标志内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时代英雄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主要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1、港澳回归的意义:(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台湾的历史演变: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回归)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前提(原则、政治基础):一个中国;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4、新中国成立后风雨历程的启示?(失误与挫折、成就)启示: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5、请你说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理由因为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主题第二单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一道难解的题:是PRED问题,即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PRED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或PRED问题的实质是什么?)1)PRED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2)PRED实质:发展问题(一)人口(PRED中的关键因素)1.中国人口问题:(2019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1)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

2)对策:①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唯一正确的选择)②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的重要措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或PRED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1)我国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A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B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等带来沉重压力;C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低的对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计划生育。

3)我国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表现:青少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少,老龄人口比例越来越多。

影响: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给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带来沉重负担;对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资源问题:1.中国资源状况:1)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2)问题:①人均占有量少②优质资源少,劣质资源多③分布不平衡④利用率不高,浪费损失严重。

3)应对措施:①“开源节流”(最重要措施)②跨区域调配资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有效方法)③立法管理④利用科技,科学开采,科学利用(关键)4)节约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A节约资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B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约意识。

C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5)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举例?P54购物使用布袋;节省纸张,回收报纸;一水多用;使用节能灯具等。

(三)环境问题:1、中国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1)主要表现:A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B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废气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2)影响: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社会安定;③危害人类健康;④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3)应对措施: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主要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治理方向: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方面:1)建“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防治荒漠化(生物固沙);3)恢复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治理环境污染方面:1)治理大江大河水体污染; 2)治理城市大气污染;3)治理酸雨(4)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爱护花草树木;植树种草;多乘公交车;拒绝在街头烧烤;不焚烧废气物。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P771.基本内涵:(1)含义(核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要求人们必须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2.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总结: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四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个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

三、欧洲联盟、联合国、世贸组织1、当今世界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2、国际组织:欧盟(EU)、联合国(UN)、世贸组织(WTO)。

3、“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或多极化的表现?)美国(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军事强国);中国正在崛起;欧盟一体化;日本:经济强国。

4、世界多极化的作用: (世界多极化是好事还是坏事?)1)是时代进步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2)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3)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抑制单边主义;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的追求。

5、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各国发展友好外交;2)积极参与国际事物,提高国际地位;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4)增强国防和军事力量;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6、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影响)①是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②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③有利于加强经济技术合作④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7、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1)概况: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全称:欧洲联盟。

(2)功能转变: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发展。

(3)性质: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4)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影响越来越大。

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1、联合国(UN):(1)性质:制定世界规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2)成立标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原则: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②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③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5)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B: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P1563、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为什么我国能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45年),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为联合国的筹建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2)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1、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制定世界经济规则,是目前世界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

联合国——制定国际关系规则,最具广泛性、权威性。

2、世贸组织概况:(1)时间:1995年1月1日成立(WTO)。

(2)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性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4)基本职能:A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B组织多边贸易谈判,C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5)作用:①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6)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贸易原则;2)自由贸易原则;3)公平贸易原则;4)透明度原则。

(7)中国与WTO:①加入时间:2019年12月11日。

②影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

(P158)③加入WTO的利与弊:(P160)④加入WTO,中国如何趋利避害?A遵守规则,利用规则保护自己;B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水平。

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英语知识;了解并宣传WTO的有关知识。

背熟:课本P205 中国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