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七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遵重法律权威(自测练习题)编写说明:1.忠于大纲和教材。

绪论和各章习题严格按照“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新版本教材编写,并将紧随教材的日后修订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

2.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习题几乎覆盖教材所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做到从多角度进行考查。

3.排列有序。

全部习题的排列以题型为单元,每种题型内的习题严格按照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呈现,对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一般以最后出现的知识点为准,以便于练习。

4.难易结合,有一定区分度,考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注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使用说明:1.可服务于训练、复习和考试。

本套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步训练,也可以作为学生在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考试的复习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命制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选择素材。

2.可服务于自测、巩固和提高。

学生在使用本套习题时,应首先学习和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测训练,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做到把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方式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的历史使命?一、单项选择题1.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律自由意味着()。

A.废除人们的自由B.任意干涉人们的自由C.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D.任意限制人们的自由2.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理念上的必然反映是()。

A.服务大局B. 执法为民C. 党的领导D. 公平正义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B. 执法为民C. 党的领导D. 公平正义4.公平正义的起点是()。

A.立法公正B. 执法公正C. 司法公正D. 守法5.公平正义的保障是()。

A.立法公正B. 执法公正C. 司法公正D. 守法6.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根本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
4
❖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 相统一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 障
2024/5/30
10
思想道德修养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
11
12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 法律权威——法的不可违抗性,外在强制力和 内在说服力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条件。
本章结束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1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
❖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 产生的。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 党的领导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4
学习思考题
❖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 建设社会主义法法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总结

2021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大题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3、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新、外化与行?4、如何熟悉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根本方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决崇高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如何熟悉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3、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一、思想道德修养局部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具体表达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 不可偏废, 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 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奉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升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熟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开展规律,是不是符合历史的开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 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开展和进步.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决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决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开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熟悉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老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答:为了建设和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 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根底;(2)老实守信.老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开展的基石;(3)办事公正.办事公正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那么;(4)效劳群众.效劳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根底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根底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 (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3)注意方案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10、男女恋爱中的根本道德要求是什么?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答:(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根底上形成的;(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达;(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12、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范畴是什么?答:(1)正直无私;(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 敬业女?学;(6)勤劳节俭;(7)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开展的?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1)友谊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 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稳固社会. (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开展友谊,应做到:(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答: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配角的(3)处理好主角关系.1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的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答: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为到达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1)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 (2)合作是人生力理的源泉.(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16、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17、什么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有哪些主要内容?答: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修养和陶冶的工夫,为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修.答: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到达人生的理想境界. 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为:〔1〕认真学习,把握自我.〔2〕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3〕严格要求,完善自我.进行自我修养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1〕常思己过,有那么改之. 〔2〕自觉锻炼,陶冶情操.〔3〕坚持“慎独〞,纯洁品质.19、简述“贵在立志〞.答:〔1〕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生命的去和、精神支柱.青年是理想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2〕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对人类的奉献是与他在青年时期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分不开的.〔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培养自身人际交往水平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答:〔1〕改善熟悉模式. A、是要求人们充分熟悉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B、正确熟悉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与人交往.(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其中包括: A、正确的人生观;B、高尚的品德修养;C、良好的心理品质;D、智慧和才能.(3)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交往的根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A、注意自我形象;B、与人交谈;C、注意动作行为;D、把握对方心境.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增强道德实践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2、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精神表达在哪些方面?3、谈谈增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4、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标准锤炼高尚品格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3、如何熟悉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妖气?4、谈谈如何增强个人道德修养.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如何熟悉法律的特征?2、如何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根本原那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1、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2、如何熟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3、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5、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二、法律根底局部1、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答: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那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根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底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2、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根底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好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情感.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爱恋中的男女双方平等互爱、排他专一、强烈持久、纯洁严肃的感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根底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的精神.3.简述法律的特征.〔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①法律是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标准.②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标准,③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标准. ④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标准.2.简述法律的本质.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 ②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③上层建筑中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对法律产生影响.4.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特点: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②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根本原那么.①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②坚持原那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③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那么.④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那么.⑤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那么.6.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方式.①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标准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 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②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遵守;另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适用.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根本原那么(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原那么;(2)公民的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那么;(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那么;(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那么;(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的原那么.8.简述违法的含义和构成条件.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 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当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以下条件构成:①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②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③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成心或过失;④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水平和行为水平的人.8,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类?法律责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当的责任.法律责任可以分为:〔1〕违宪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刑事责任9,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举措.法律制裁可以分为:〔1〕违宪制裁〔2〕民事制裁〔3〕行政制裁⑷刑事制裁10.简述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含义和意义.法律实施的监督, 是指社会主体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催促, 从而保证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意义是:①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内容和重要组成局部②法律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措施和有效环节.③法律监督是保证公民权利的需要, 是公民保护自己的最后的法律武器.11.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内容?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性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⑤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这是监督体系的关键.12.简述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比照关系, 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那么, 保证公民根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特征:①在规定的内容上,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根本原那么,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那么等.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特别的程序.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根本权利有哪些?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宗教信仰自由:③人身自由权利:④ 社会经济权利;⑤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⑥特定人的权利;⑦监督权利.1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根本义务有哪些?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祖国的平安, 荣誉和复兴.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15.简述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6.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类①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②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17.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治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③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标准预先规定的.④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治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18.简述诉讼法的概念及其种类.诉讼法是调整和标准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可分为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19.简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实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它有三个根本特征:客观性,指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虚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关联性,指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合法性,指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 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证据.20.简述税法的概念和分类.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过程中和国家进行税收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根据税法调整的具体的经济关系的不同,可把税法分为税收征收法和税收治理法.。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题库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答案:A
30、()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A、法治思维
B、法律权威
C、守法
D、法治
答案:B
31、(),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正确道路。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A、程序的正当
B、人权保障
C、权力制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37、()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
A、风俗习惯
B、社会舆论
C、道德
D、法律
答案:D
38、()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A、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答案:A
39、()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25、()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人权保障
答案:C
26、()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答案:D
27、大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旁听法院庭审,了解案件审判过程。这是参与法律实践的哪种途径()。
B、法律的内容总是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变化
C、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ABD
14、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要讲法理。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的特殊之处在于,理由必须()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
ABCDE
8.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A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B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C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D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ABCD
9.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公正;D人权保障;E正当程序
ABCDE
10.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
ABCD
11.怎么理解权利公平?
A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不歧视”;B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ABC
4.怎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B要把握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要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文章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文章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在当今社会,法治观念的树立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

一、理解法治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公开,使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尊重法律的权威尊重法律的权威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法律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执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以任何理由逃避法律的制裁。

只有尊重法律的权威,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和原则,掌握法律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四、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治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推动社会公正、公平、公开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参与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治的意义、尊重法律的权威、参与法治建设,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答案之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答案之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考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解析】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故本题选D。

2.【答案】C【考点】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解析】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

救济公平包括: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

故C不属于救济公平,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解析】ABCD都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由题干中“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可以看出这是要求各级执法者树立权力制约的思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A【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故A项符合题意。

5.【答案】C【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故C项符合题意。

6.【答案】D【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故D项符合题意。

7.【答案】D【考点】法治思维的特征【解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信仰 B.宣传法律知识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坚持( )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3.国家的根本法是:()。

A.行政法 B.刑法 C.宪法 D.民商法4. 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信仰 B.宣传法律知识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5.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坚持( )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6.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 )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德普遍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的不可违抗性7.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检察机关C.监察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8.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9.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10.()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三、判断题1、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T )2、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T )3、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T)4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是不一致的(F )5、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T )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T)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T )8、尊重法律权威,既要尊重一般法律的权威,更要尊重宪法至上的权威。

思修题库

思修题库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1、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讲法治就足以安天下了,不必再谈德润人心。

谈德治,容易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3、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让经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5、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6、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强调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8、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9、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1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12、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应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3、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的。

()14、只要法律对公平正义做出了科学严谨的规定就能得到实现。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6、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18、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参考答案:1、A 2、B 3、B 4、A 5、A 6、A 7、B 8、A 9、A 10、A11、A 12、B 13、B 14、B 15、A 16、A 17、B 18、B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A、12月1日B、12月4日C、12月12日D、12月13日()2、关于法治思维,表述错误的有: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B、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D、法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人要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人民的权利()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B、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C、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D、宪法至上,法律普遍适用、优先适用,不可违抗()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相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PPT 3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PPT 39页)
历经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德国司法独 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象纪念碑一 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每年都吸引不少观光者,特别是 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 的必经程序。
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启示:
首先,普通百姓人人知法、懂法、用法,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基 础。法律的宣传深入人心,否则一个大字不识多少的磨坊主怎 么能遇事不慌,知道到法院去解决问题。 其次,执法者平等、公正的执法,是建立法制社会的保证。一 个平民百姓敢告至高无上的国王,这在家长制和非法制社会里 被视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衙门、法院非但不敢受理,而且 还要兴师问罪。而波茨坦法院不仅敢受理,而且还公正审判, 判决皇帝败诉,并依法处罚,这样的法院才能撑起法律的大伞,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领导者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关键。 威廉一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懂得坚 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懂得权利不能解 决一切问题,懂得权利永远不能代表法律。威廉二世以及以后 的统治者,继承了威廉一世的宝贵传统,坚持权力、法律、百 姓的融合性和相依性共存的关系,而永久的保留了具有法制社 会标志的磨坊。
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 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 象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 第五,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 第六,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 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 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
该检察官称,捕猎、收购、倒卖“一条龙”,闫 某犯罪行为实施了不止一次,上述种种行为足以证明 其主观明知。

2015年新版教材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015年新版教材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3—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人治”
两对到底怎么区别呢?
— 4—
(Legality Legalsystem)是国家的法 法制: 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 系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
(Rule Of Law)即法的统治,就是说法 法治:
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专治与人
20
2.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表现:
— 20 —
价值取向: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
规则意识: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法治思维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2.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 21 —
绝望的主妇
现年37岁的韩群凤原是广东东苑一白领,13年来无微不至地照料2名双 胞胎脑瘫患儿,因不堪经济与精神上的负担,去年一番准备后亲手将他们溺 死在浴缸里。之后,检察机关对韩群凤涉嫌故意杀人一案提起公诉,东苑市 法院将于近期审理这个特殊的杀人犯。很多人为这个“绝望的主妇”求情, 法院表示慎重对待。
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
— 9—
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的理论指导,是中国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道德是自发的、无形的。
表现方式不同:法律以法典等成文方式表现出来。
道德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 人们的言行和内心信念表现出来。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

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必须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关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在这一进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法治都是与特定的政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性,不能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

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的工作,确保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具体实践中。

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从严治党。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核心是以法律为准绳,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权威既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因此,要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制的健康发展。

首先,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意识是公民充分认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使全体公民明白法律的普遍适用和权威性,树立为法律服务、遵守法律的意识,不仅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公民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只有全民树立法律意识,才能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其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

法律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法律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

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法律执行评估机制,强化对法律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纠正。

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确保法律得到贯彻执行。

只有加强法律执行力,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

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决策公正合法。

只有实现司法公正,才能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最后,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宣传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众了解法律,知道如何维权、遵纪守法。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第十一专题思修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十一专题思修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价值
法治思维 强调集中社会大众 的意志进行决策和 判断,是一种“多 数人之治”的思维
人治思维 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第一,法律至上。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 第二,权力制约。 权力与职权。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力与腐败。 第三,公平正义。 第四,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 保障和司法救济。 第五,程序正当。 实体正当与程序正当。

3. 第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第二,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第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 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 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 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四、当代大学生要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和义务 (1)法律权利的概念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认为,权利就是一定的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允许权利 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义务人所保证实 现的法律手段。 法律权利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第二,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 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法律义务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第二,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第三,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第四,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 存,互利共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 务的权利。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 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法律权利与法律 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 正义的重要方面。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通过法治实现; 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据的是宪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 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 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一)讨论: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
法治就是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法治的两个核心要素: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 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法治的配套环境,是与法治理想相适应的政 治、经济、文化系统。一般来说,现代法治 要求实施民主政治,实行市场经济,以及要 求个人同时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文化。
柯克法官:不错,陛下具备伟大的天赋和渊博的学识。 但是陛下并没有研读英格兰领地的各种法规。涉及臣民 的生命、继承、所有物或金钱等的诉讼的决定,不是根 据自然理性,而是根据有关法的技术理性和判断。
詹姆斯一世:如此则国王被置于法律之下,汝等的主张 应当以叛逆罪论处!
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的特点。
体现原 体现等级与特权原则

体现平等原则
亚里土多德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越: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祗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树立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观念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树立法治观念不仅是个人的应有意识,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本文将从法治观念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治观念的定义法治观念是指个人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并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它是一种全面、正确、积极的法律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是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和行动。

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树立法治观念能帮助我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树立法治观念能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3. 促进公平正义: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保障,树立法治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个人恶意行为的发生。

4. 促进经济发展:法制良好的国家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树立法治观念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如何1. 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和遵守意愿。

2. 尊重法律权威:遵守法律的权威性,尊重法律的制定机构和执法机关。

3. 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违法、不犯罪,做到诚实守信。

4. 培养良好的法治习惯:养成按照法律规范去办事、做事的好习惯,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

5. 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了解社会发展和法律变化,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弘扬法律精神:弘扬依法办事、公正廉洁、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四、扩展相关内容1.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2. 法治社会建设: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广大公民。

3. 法治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法治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公平正义得到维护。

4. 事务公开和透明度: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加强事务公开和透明度,让公民了解政府决策和机关行为,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圣才出品】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圣才出品】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7.1 复习笔记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1)党的领导①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坚持党的领导a.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b.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的工作,确保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具体实践中。

c.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从严治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政治制度。

c.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①地位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将普遍性的法治原理同中国具体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深刻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观点第一,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第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四,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第五,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六,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第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第八,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第九,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第十,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第十一,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触;第十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第十三,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十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第十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 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 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 出去杀了。
请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 还
是“法治”?
人治与人法治治
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 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 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 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
法治
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 法律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来治理国政,管理社会。
引言
法治应该包含两 种意义:已成立的
法律获得普遍的
服从,而大家所服 从的法律又应该
本身是制定得良 好的法律。
3/27/2020
亚里士多德
情景感悟
3/27/2020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 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 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 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 父亲?”国王怒道。
权力制约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 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 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 休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27/2020
权力制约
职权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
3/27/2020
引申:权力制约与权力分立
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 权和行政权分立,自 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 合而为一,法官便将 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3/27/2020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 • 拥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3/27/2020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 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 盾靠法的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7/2020
法律之上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3/27/2020
2006年11月南京男子彭宇因搀扶摔 倒的老太太,反被告上法庭。2007 年9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 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 元。
判决书称“从常理分析,彭宇与老 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 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 她去医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使






依执公服党 法法平务的 治为正大领 国民义局导
3/27/2020
依法治国
1、内 涵 2、基 本 要 求
3/27/2020
执法为民
以人为本 尊重和保障人权 文明执法
3/27/2020
公平正义
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6
依法治国是 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 导是社会主 义法治的根 本保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
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3/27/2020
3/27/2020
服务大局
3/27/2020
党的领导
思想领导 政治领导 组织领导
3/27/2020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3/27/2020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7/2020
公平正义
3/27/2020
人权保障
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司法救济:最后防线
3/27/2020
正当程序
3/27/2020
3/27/2020
案例思考-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始末
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后在 附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 者与张在玉相似。4月28日京山县检察院批捕佘祥 林。该案经过多次补充侦查,最终于1998年6月15 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 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
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
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象 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第五, 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六,时 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 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 政的权利。
3/27/2020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3/27/2020
1、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及与人治思维方式的区别
法律思维是排除个人 主观的感情,依循法 律逻辑,合理地从法 律之立场,去思考问 题、处理问题的思维 方式。 ——(台湾)王泽鉴
3/27/2020
2、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3/27/2020
事件结果
在全国媒体的集中关注下,张海超被认定为“尘肺 三期”,获赔61.5万元,张家的低保问题也于当时 解决。
张海超事件也引起了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国家有关 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通过了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针对公众普 遍关注的劳动者求诊无门而被迫“开胸验肺”等情 况,新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 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 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承担 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诊 断的要求”。 3/27/2020
3/27/2020
案例:开胸验肺
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 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 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 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 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 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这 个事件被称为“开胸验肺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