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劳动仲裁开庭算立案吗
【法律常识】劳动仲裁案件怎么申请撤诉
劳动仲裁案件如何申请撤诉申诉人申请撤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申请人申请撤诉必须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仲裁庭提出申请。
(二)撤诉申请必须由申诉人提出。
(三)撤诉的目的必须正当。
申诉人申请撤诉并不一定就会得到批准。
仲裁庭还要对申请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是因为规避法律,另一方当事人的胁迫或者撤诉的结果会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该撤诉是不能成立的。
(四)撤诉必须在仲裁庭作出裁决前提出。
如果仲裁庭对劳动争议已经作出裁决,则对双方之间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已经作出了决定和结论,他们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已经重新得到了确定,当事人就不能再申请撒诉。
劳动仲裁诉讼的程序问题一、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诉书的七日内,决定受理立案与否。
决定立案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同时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
申诉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当按要求缴纳仲裁费,补充相关材料;被诉人在收到应诉通知书后应当按要求缴纳仲裁费、提交答辩书和相关材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内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
对事实清楚,案情简单,适用法律法规明确的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二、审理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于开庭四日前,将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接到开庭通知后,应当准时参加仲裁庭审。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在开庭期间未经仲裁庭同意自行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诉人作缺席裁决。
三、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实行先行调解原则。
当事人愿意调解的,仲裁庭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经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常识】申请劳动仲裁如何自辩
劳作裁定开庭的留意事项和辩论技巧:1、第一次打官司,到底会有些严峻,假如有空,可提早去参与一次旁听,熟悉程序。
2、依据我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实际,对成果不要报很高的希望。
希望越实际,越低,那就心态就越平缓,可以减少焦虑。
最好的心态是,尽人事,知天命!咱们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的庄严和权力,但成果许多时分不是咱们所能彻底操控的。
3、层级越高,越公正!就像老百姓民谣说的"中心方针大晴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
所以,要有足够的耐性和信心与单位斡旋下去,乃至要做好申述到法院的准备!【有律师的经典做法是:在写好劳作裁定申诉书的一同,改了昂首和称谓,写好申述状,一同放进档案袋!】4、可托付一到两位朋友和你一同去开庭,以状胆气,也可以帮你讲话,提示你!5、问裁定委明确的举证期限,如单位可当庭举证,则可要求裁定委当庭给予审阅依据的时间。
如对单位设置了举证期限,则须留意提早拿到依据副本,并加以研讨。
依据的论述和回应单位否定己方依据:裁定庭质证阶段,当事人环绕依据的实在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依据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巨细,进行质疑、阐明和辩驳。
裁定员一般会要求当事人在依据质证前提交已把握的悉数依据,质证结束后,非经裁定庭答应,当事人关庭后弥补提交的依据一般不再作为定案依据适用。
实在性:依据是否实在?如单位假造了劳作者的签名,则该依据就是不实在的。
合法性:依据构成的方法是否合法?如,未经公示的规章制度,就不契合法律所规则的规章制度生效的要件,从而是不合法的。
逼迫劳作者写的辞去职务信,就不合法。
关联性:能否证明依据供给者所证明的现实。
其一是说,依据有必要与案子现实有着某种联络,因而能起到证明案子现实的效果。
其二是说,依据间有必要存在着彼此印证的联系,即依据之间的联络具有一定的相向性。
对依据关联性的检查,便是检查依据是否与案子有关联性,能否证明案子现实的一部分或悉数,或证明依据现实。
1、留意运用"举证职责倒置准则;许多状况下,劳作者缺少充分、明确的依据,如薪酬单没有经单位盖章或许领导签字。
每日法律常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一:劳动合同解除【案情简介】王某于2019年7月1日入职某公司,担任销售岗位。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2020年4月,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对王某进行裁员。
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提前30日通知王某,并支付了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王某不服,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裁减人员,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劳动者通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提前通知王某,并支付了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符合法律规定。
【判决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公司的主张,驳回了王某的仲裁请求。
二、案例二:房屋租赁纠纷【案情简介】张某于2018年10月1日与李某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房屋租赁合同,租金为每月5000元。
合同约定,租赁期满后,张某有权优先续租。
2023年9月,租赁期满,张某向李某提出续租请求。
然而,李某以房屋需要维修为由拒绝续租。
张某不服,认为李某违反了合同约定,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租赁合同到期后,承租人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租。
本案中,张某与李某签订的租赁合同明确约定了张某有权优先续租,李某无权以房屋需要维修为由拒绝续租。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李某继续履行合同,允许张某优先续租。
三、案例三:知识产权侵权【案情简介】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名为“智能助手”的软件,并申请了软件著作权。
然而,在市场上,另一家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该软件,并将其命名为“智能管家”。
某科技公司发现后,认为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知识产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对其软件享有著作权,另一家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某科技公司的著作权。
劳动仲裁全流程详解
劳动仲裁全流程详解劳动仲裁全流程详解劳动仲裁是指国家出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目的,对劳动争议进行行政裁决的一种方式。
劳动仲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它帮助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发展,推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仲裁的全流程。
一、立案阶段立案阶段是劳动仲裁的开始,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具备立案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仅在下列情况下受理:1. 职工、用人单位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2. 实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3. 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集体合同之间发生的纠纷;4. 与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有关的纠纷。
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争议才能申请劳动仲裁。
接着需要准备申请材料,包括劳动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争议事实和证据等。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将进行审查,如符合受理条件,委员会将立案并通知申请人。
二、调解阶段立案后的第一步是调解。
调解的最终目的是让当事双方协商达成和解或在仲裁裁决之前解决争议。
调解可能面对的情况包括双方和解、被安置岗位和调整待遇等。
如果调解成功,案件就不用进入仲裁程序了。
在调解过程中,仲裁员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及证据来评估罗列出争议的矛盾点,通过进行积极的问询、引导双方向对方让步或做出合理的妥协的方式,创造和解的条件,促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三、仲裁阶段如果调解失败,案件就进入仲裁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实行法律上的裁定,由仲裁员来做出仲裁裁决。
在这一阶段,仲裁员会仔细审查证据,并在符合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就争议事实和具体法律规定进行独立客观的判断与裁定。
在仲裁过程中,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有发表陈述的权利。
他们可以提交书面证据,约定证人证言,出庭陈述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可以提出质询对方证人,向对方质询情况等。
四、裁决阶段仲裁决定是仲裁员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根据公正判断作出的决定。
劳动仲裁的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等的申领必须根据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进行。
【法律常识】劳动仲裁必须终局裁决吗
一、劳动仲裁裁决的效力有哪些1、仲裁裁决在法律上不具有终局的效力。
《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按照这一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只有当事人双方在法定期间内均不向法院起诉的,该裁决方发生法律效力。
2、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并非法院审理的对象。
劳动争议进入法院的诉讼程序后,法院审理的对象,并不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而仍然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
也就是说,尽管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事实上化解了大量劳动争议,相对于法院的审判工作而言,起到了拦截、过滤的作用,减轻了法院的压力。
但从制度层面看,劳动争议仲裁环节的存在,仅仅具有程序上的意义,故而法律界和实务部门一般均将之称为“前置程序”。
3、劳动争议案件在法院被视作普通民事案件。
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所适用的模式,是二审终审制;处理劳动争议所适用的程序规则,也是普通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规则,尽管最高法院曾经就劳动争议的审判颁布过专门的司法解释,但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上述属性。
4、在管辖级别上,按照最高法院2001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所有劳动争议一审案件,均由基层法院管辖。
而在地域管辖方面,按照上款规定,适用的是民事诉讼中合同类案件管辖的规则,因此,该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5、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高法院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上口径不一,还导致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得不处理的部分案件因不属法院主管范围而不被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予处理而法院认为属于劳动争议而予受理或作为普通民事案件予以受理的情形。
【法律常识】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办案规则
一、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办案规则为了能够公平的才裁决这些问题,法律对此制定了详尽的规定,即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见下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 (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 (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第四条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仲裁委员会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三方原则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尚未建立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产生的代表依法申请仲裁。
第六条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
【法律常识】劳动仲裁二次开庭程序是什么
劳动仲裁二次开庭程序是什么
一、仲裁庭准备阶段
1、身份核对与旁听人员登记
2、宣读仲裁庭纪律
二、仲裁庭庭审阶段
1、宣布开庭
2、当事人身份核对
3、权利义务告知和回避申请
4、申诉与答辩
5、调查与质证
三、庭审辩论阶段
四、调解,裁决阶段
辩论完毕,仲裁庭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7条的规定对案件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仲裁庭征询当事人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调解的意愿,如双方任一方明确表示没有调解意愿,仲裁庭可宣布择日作出裁决或者经合议、经仲裁委员会审批后当庭裁决;双方均表示愿意接受仲裁庭的调解时,仲裁庭可采取双方在场调解、单独调解等方式展开调解工作。
可以不经仲裁直接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可以不经仲裁直接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法律分析文章:
在法律实践中,并非所有案件都需要经过仲裁程序才能起诉。
以下是一些可以不经仲裁直接起诉的情形:
1. 争议金额较小,且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仲裁协议的案件。
这种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需要经过仲裁程序。
2. 争议事项与仲裁事项无关的案件。
例如,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而仲裁事项与此无关,则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 仲裁机构已经受理但尚未裁决的案件。
如果仲裁机构已经受理了案件,但尚未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4.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案件。
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或者执行仲裁裁决。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形并不代表不需要经过仲裁程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法律实践中,如果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仲裁协议或者争议事项与仲裁事项有关,一般需要经过仲裁程序解决纠纷。
总之,在法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对于争议金额较小、争议事项与仲裁事项无关、仲裁机构已经受理但尚未裁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等情况,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对于其他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劳动法司法解释(一)
劳动法司法解释(一)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劳动法司法解释(一)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属独立的劳动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6个条件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6个条件在劳动纠纷处理过程中,劳动仲裁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
但是,并非所有的劳动纠纷都可以被受理并进行仲裁。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规定,劳动仲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予受理。
下面将介绍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的六个条件。
1. 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要求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限一般为一年。
如果劳动者诉讼请求超过了该期限,劳动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仲裁请求。
这是为了保证劳动纠纷能够及时解决,避免存在刁难、延误等情况。
2. 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劳动仲裁只适用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对于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的问题,劳动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
例如,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合同纠纷、劳动者的工伤赔偿请求等问题,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在民事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3. 找错了仲裁机构劳动仲裁不仅仅是由一家仲裁机构来受理,而是由多个级别的仲裁机构负责受理和审理。
如果劳动者选择了错误的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请求,该机构将不予受理并告知劳动者正确的仲裁机构。
劳动者需要根据案件性质和地理位置选择正确的仲裁机构。
4. 争议已经解决劳动仲裁机构只受理尚未解决的劳动争议。
如果劳动争议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例如通过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等方式达成了一致,劳动仲裁机构将不再受理仲裁请求。
这是为了避免重复审理同一劳动争议,节省仲裁机构的时间和资源。
5. 相关程序不完整劳动仲裁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劳动仲裁申请的递交、受理、审理等环节。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仲裁申请过程中未按照规定提供必要的材料、未缴纳必要的费用等,劳动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仲裁请求。
在提交仲裁申请前,劳动者应仔细了解相关程序及要求,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6. 超出法定仲裁范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机构只受理符合法定仲裁范围的争议。
对于超出法定仲裁范围的争议,劳动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
例如,一些涉及刑事犯罪、行政执法等问题,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不在劳动仲裁机构的受理范围之内。
法律常识案例及答案(3篇)
第1篇【案例背景】2019年3月15日,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当事人甲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市区行驶,当行驶至某路段时,与行人乙发生碰撞,导致乙受伤。
甲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乙被送往医院救治。
经鉴定,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
【问题】1.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2. 甲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3. 乙的损失如何赔偿?【答案】1. 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甲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违反了法律规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2. 甲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甲的行为导致乙受伤,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乙的损失赔偿:(1)医疗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乙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应当由甲承担。
(2)误工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乙因伤住院治疗期间,误工费应当由甲承担。
(3)残疾赔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
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应当由甲承担残疾赔偿金。
(4)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可以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劳动仲裁法第49条内容
劳动仲裁法第49条内容摘要:I.劳动仲裁法第49条的概述A.劳动仲裁法的基本信息B.第49条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II.第49条的具体内容A.劳动仲裁的申请和受理B.仲裁庭的组成和职责C.仲裁的程序和规定D.仲裁裁决的效力和执行III.第49条在实践中的应用A.实际案例分析B.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影响C.第49条的优点和不足IV.对第49条的展望A.未来的发展趋势B.可能的改进和调整正文:劳动仲裁法是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部重要法律,其中第49条明确规定了劳动仲裁的申请和受理、仲裁庭的组成和职责、仲裁的程序和规定以及仲裁裁决的效力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第49条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展望。
首先,根据第49条的规定,劳动仲裁的申请和受理应当符合一定条件。
申请人应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申请的事由应当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如果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在3日内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副本和仲裁通知。
其次,仲裁庭的组成和职责也是第49条的重要内容。
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其中1名首席仲裁员和2名仲裁员。
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指定。
仲裁庭的职责是公正、公平地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第49条还规定了劳动仲裁的程序和规定。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等事项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仲裁。
仲裁庭应当公开审理,但当事人可以协议不公开审理。
最后,仲裁裁决的效力和执行也是第49条的内容之一。
仲裁裁决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仲裁裁决,不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在实践中,第49条的优点在于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的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然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仲裁程序时间较长、裁决的执行力不足等。
劳动仲裁与法院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仲裁与法院的联系与区别劳动仲裁和法院是两种常见的劳动纠纷解决机构,它们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它们在职能、程序、效率和权威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劳动仲裁与法院的联系与区别。
一、劳动仲裁与法院的联系劳动仲裁和法院都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机构,它们有以下几点联系:1. 共同目的:劳动仲裁和法院的共同目的都是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法院,其根本宗旨都是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 法律依据:劳动仲裁和法院的裁决都基于劳动法律法规。
无论是仲裁员还是法院法官,在做出裁决时都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3. 可上诉性:劳动仲裁和法院的裁决结果都具有可以上诉的性质。
当一方对裁决不满意时,都可以根据相关法律程序提起上诉,以争取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劳动仲裁与法院的区别尽管劳动仲裁和法院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1. 组织机构:劳动仲裁是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工会组织设立的,而法院则是由司法机关设立的。
因此,劳动仲裁更加贴近劳动争议的解决,更有利于双方的和解和调解。
2. 程序灵活性:劳动仲裁的程序相对于法院更加简便和灵活。
劳动仲裁没有庭审程序,可以通过书面材料、听证会等方式进行处理,使纠纷解决更加高效和快速。
3. 效力问题: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与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效力。
但在执行过程中,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需要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的判决可以直接强制执行。
4. 争议范围:劳动仲裁主要解决的是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福利纠纷等劳动争议,而法院则可以解决更广泛的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
5. 权威性:尽管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但与法院相比,其权威性稍显不足。
在一些重大或复杂的劳动争议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法院来解决,以获得更为权威和公正的裁决。
总结起来,劳动仲裁和法院在解决劳动纠纷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法院对劳动仲裁案件的审查范围
法院对劳动仲裁案件的审查范围1. 引言劳动仲裁案件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案件。
在中国,劳动仲裁案件的审查范围是法院对劳动仲裁裁决进行法律审查的范围。
本文将对法院对劳动仲裁案件的审查范围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阐述。
2. 劳动仲裁案件的性质和特点劳动仲裁案件是劳动争议解决的一种方式,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快速:相对于法院诉讼程序,劳动仲裁案件的审理时间较短,可以更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
•简便:劳动仲裁案件的程序相对简单,当事人无需聘请律师,可以亲自代理或委托他人代理。
•强制力: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强制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仲裁裁决,否则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 法院对劳动仲裁案件的审查范围法院对劳动仲裁案件的审查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审查法院对劳动仲裁裁决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仲裁裁决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法院审查仲裁裁决是否经过合法程序作出,包括仲裁庭的组成是否合法、当事人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等。
•仲裁裁决是否超出仲裁协议的范围:法院审查仲裁裁决是否超出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争议范围。
•仲裁裁决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或政策:法院审查仲裁裁决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政策,例如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等。
3.2 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审查法院对劳动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进行审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是否具备充分、确凿的证据支持:法院审查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是否有充分、确凿的证据支持,是否符合证据规则和证明责任规则。
•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法院审查仲裁裁决的事实认定是否存在明显错误,例如是否对证据作出错误的解释、是否漏掉了重要证据等。
3.3 仲裁裁决的法律适用审查法院对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律适用进行审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仲裁裁决的法律适用是否正确:法院审查仲裁裁决的法律适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例如是否正确适用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法律知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知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是什么仲裁与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常见方式,它们在程序、程序、程序、权威和执行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仲裁与诉讼的区别进行详细分析。
一、程序1、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由当事人自行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庭和仲裁员来解决争议。
仲裁程序通常比较灵活,当事人可以自行商定程序,包括证据的提交、开庭等。
仲裁裁决一般是终局裁决,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执行力。
2、诉讼程序诉讼程序则是由国家机关,即法院来解决争议。
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程序规定进行庭审,并依法判决。
诉讼程序相对来说不够灵活,需要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规定。
二、程序的成本1、仲裁成本仲裁程序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因为当事人可以自行商定程序,可以根据争议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仲裁庭和仲裁员。
而且仲裁庭及时审理案件,能够节约诉讼时间成本。
2、诉讼成本诉讼程序的成本一般比较高,需要支付律师费用、法院费用等,且诉讼时间通常会较长。
同时,法院的程序较为繁琐,律师费用等经济成本也较高。
三、结果的公正性1、仲裁结果的公正性仲裁结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因为仲裁员是独立的第三方,裁决是由仲裁员根据相关法律和事实作出的。
当事人对于仲裁结果一般是受法律制约的。
2、诉讼结果的公正性诉讼结果同样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因为法院是国家机关,能够进行公正的审判。
法官对案件的裁决是依法行事的,所以诉讼结果有较高的公正性。
四、结果的执行1、仲裁结果的执行仲裁结果一般具有强制执行力,因为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结果应予以履行。
而且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法院对仲裁结果的执行有一定的支持。
2、诉讼结果的执行诉讼结果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法院对于判决结果的执行有强制力。
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确保结果的执行。
五、机构的权威性1、仲裁机构的权威性仲裁机构独立,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当事人通常可以自行选择仲裁机构和仲裁员,选择适当的程序来解决争议。
2、法院的权威性法院是国家的权力机构,拥有相对更高的权威性,对于各类民事争议都可以进行审理和判决,法院对于争议的解决有更高的权威性。
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受理的案件后起诉的法院
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受理的案件后起诉的法院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受理的案件后,当纠纷无法通过仲裁解决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将案件提起诉讼到法院。
根据劳动争议解决办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结果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仲裁委会在受理后应当在60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如果双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受理的案件后会将案件移送给相应的法院进行审理。
根据上海市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民法院章程的规定,上海市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民法院是上海市的最高人民法院。
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涉及的金额,案件会分给不同级别的法院审理。
上海市的法院体系包括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
基层法院主要负责审理一般劳动争议案件,中级法院主要负责审理较为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而高级法院则是上海市最高级别的法院,审理重大劳动争议案件和上诉案件。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涉及的法律问题,法院会组织开庭审理案件。
开庭审理是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开庭期间陈述自己的意见并提供证据,法院也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调查和询问。
在开庭审理后,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作出判决或裁定。
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受理的案件后起诉的法院会对案件进行独立、公正的审理,并依法做出判决或裁定。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证据,并依法进行调查和询问。
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守并履行法院的决定。
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受理的案件后起诉的法院是劳动争议解决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双方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证据和材料,并按照法院的要求参加开庭审理。
通过法院的审理,当事人可以得到公正的裁决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结果。
而对于劳动争议纠纷受理机构和法院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为实现社会公正和维护劳动权益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劳动仲裁开庭劳动者注意事项
劳动仲裁开庭劳动者注意事项劳动仲裁开庭是指劳动争议的一方提出申请,另一方同意或被仲裁机构指定后,由劳动仲裁机构组成仲裁庭召开的庭审。
在劳动仲裁开庭前,劳动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仔细阅读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异议并提供证据。
2. 准备好相关证据。
劳动者应事先了解案件事实,收集好证据材料,并准备好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
3. 做好证言准备。
劳动者在庭审中需要进行陈述和答辩,需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证言,并应根据庭审情况适时进行发言。
4. 尊重仲裁庭的决定。
劳动仲裁是一种非正式的争议解决方式,仲裁庭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应在理智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尊重仲裁庭的决定。
5. 如果不同意仲裁庭的决定,应及时提起诉讼。
劳动者有权在仲裁庭的决定作出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时间过期,诉讼请求将无法立案。
在劳动仲裁开庭期间,劳动者应保持冷静,尽可能掌握案件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借助明确的证据,清晰而有力的语言进行申述,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立案范围是什么
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立案范围是什么立案登记制的定义是指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并且具有法律规定得立案范围。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立案范围的相关法律知识。
立案登记制的定义一、立案登记制的定义和特征(一)立案登记制的定义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
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
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
(二)立案登记制相对于立案审查制的特征1、诉讼起点不同。
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
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
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
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
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
二、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一)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
对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等,法律另有规定,不适用登记立案的规定。
目前,《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已经对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申请和国家赔偿申请的受理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二)不应予以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此外,对违法起诉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以及其他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诉事项,不在登记范围之内。
比如,当事人起诉的事项按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法院应当及时释明,告知当事人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如果当事人坚持起诉,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裁定不予立案。
劳动仲裁开庭发表辩论意见时应注意的问题
劳动仲裁开庭发表辩论意见时应注意的问题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劳动仲裁开庭发表辩论意见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概括自己的观点在发表辩论意见的时候,当事人可以就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问题展开陈述,但对于陈述的基本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概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仲裁员明确当事人所做陈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尽量避免重复表述在仲裁庭审前面的几个阶段中已经提到的问题,当事人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及。
但在发表辩论意见的时候,主要还是要表达之前没有提到的问题,例如针对对方的答辩意见进行的反驳,针对对方在庭审中的纰漏进一步印证和阐明自己的观点,等等。
三、适当运用技巧性的语言如果当事人想要让自己的答辩意见被仲裁员充分理解并且加深印象的话,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可以适当运用具有强调性而又得体的语言,例如“提请仲裁庭注意的是”、“请仲裁庭予以考虑”等。
劳动仲裁开庭时的辩论技巧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劳动仲裁开庭的注意事项和辩论技巧:1、第一次打官司,到底会有些紧张,如果有空,可提前去参加一次旁听,熟悉程序。
2、基于中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现实,对结果不要报很高的期望。
期望越现实,越低,那就心态就越平和,可以减少焦虑。
最好的心态是,尽人事,知天命!我们尽最大的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但结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控制的。
3、层级越高,越公正!就像老百姓民谣说的"中央政策大晴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
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与单位周旋下去,甚至要做好起诉到法院的准备!【有律师的经典做法是:在写好劳动仲裁申诉书的同时,改了抬头和称谓,写好起诉状,一起放进档案袋!】4、可委托一到两位朋友和你一起去开庭,以状胆气,也可以帮你发言,提醒你!5、问仲裁委明确的举证期限,如单位可当庭举证,则可要求仲裁委当庭给予审核证据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仲裁开庭算立案吗
这个算是立案的了,劳动仲裁立案到开庭最迟为25天以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第三十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
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一般来说这个立案肯定是有的,一般在提出自己的申请之后,劳动局方面同意了就已经立案了然后才是开庭,而且在开庭之前会有一个调解程序,这个是必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