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核磁共振录井:低渗油气储层新技术
核磁 共振 录 井 渗 :低 油气储 层 新技 术
口 郭凤华 /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 司
年 来 ,随 着 勘 探 开 发 的 不 断 深
!入 ,大 量低孔低 渗油气储 量得 以 ,
自箍I. 一 gR f
律 鼍 ■
量
性
震■■雌
Tn 2
攘
t
: 一 l
f
‘t ^・ ≥ 一 一 _ I t 一 I , ・
‘ 一
一 一
/一 —
0 …
芏譬 囱 四
■
— —
三 — Tl —
-
一- ‘
)
‘ 三
j壹;
—
a
—
、 ・ :爹 、 ~ ~ 巨 一 一、 一 一一 j 墨
三 二
一
e
鲤。 霉 霉 0 暑 ● ■ ■ 霉 §异 霉 § 宾
■ ■
●
●
●
’
~
过程 中被毛管力和粘滞 力所束缚不能参
与流动 。因此 ,低孔低渗油气储量开发
重点应对可动资源评价分析 。目前核磁 共振录井技术是近 年来 兴起 的一项可用 于可动流体评价的新技术 ,对低孔渗油
I
整
程
一= = ~ :三= = 三一 ==。 =
一
一 二 : ; =
薹
= =兰=一
二 三 三 : 一 一 = ≯一 一, :
=- ‘
坚 =董喜蓦: 重奏
~
季
墓 詈
图2SH2 — 4 2 井 核 磁 共振 录 井 图 ( 分 】 67 2 — 2 部
低渗储层解释标准 ,在 实际应用 中不断
第五章2节 储层特征与评价
σ1
σ1 σ1:最大主应力 σ2:中间主应力 σ3:最小主应力 σ3
σ2
二、
储层非均质性
裂缝性储层特征
2 裂缝成因分类
二、 储层非均质性 3 裂缝地质分类
裂缝性储层特征
(1)构造裂缝 (2)区域裂缝 (3)收缩裂缝(干缩裂缝、脱水裂缝、热力裂缝) (4)矿物相变裂缝 (5)与地表因素有关的裂缝
⑵ 裂缝宽度与产状
① 裂缝宽度:又称张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 距离。 ② 裂缝产状:指裂缝的走向、倾向、和倾角。走 向指的是裂缝的延伸方向,对油水运动轨迹有 直接的影响。 ⑶ 裂缝孔隙度:裂缝容积与裂缝性岩石体积之 比,
f
vf v 100% 或可表示为: f vf v
S b V fD b v
一、
储层非均质性
非均质类型
平面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三维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 几何形态、规模、孔隙度和渗透率在平面及三维空间上的 变化等引起的非均质性。 孔隙非均质性: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孔隙 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等,又此引发的非均质性。
一、
储层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
表征参数
1)粒度旋律(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均质韵律) 2)沉积构造(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水平层理) 3)渗透率韵律(正、反、复合韵律)(复合正韵律、复合反韵律、 复合正反韵律、复合反正韵律、均匀韵律) 4)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Ke/KL) 5)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变异系数 突进系数
2)砂岩密度——剖面上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Sn=(砂岩总厚度/地层总厚度)×100% 3)各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各砂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 渗透率级差、渗透率均质程度的层间差异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砂
类似于 Ss,Sh,Sp
风成沉积
砂,粉砂,泥
细粒纹层,极小型波 痕
பைடு நூலகம்
溢岸或落洪沉积
粉砂,泥
纹层到块状
后沼沉积
泥
块状,淡水软体动物 后沼、水塘沉积
泥,粉砂
块状,干裂
溢岸或披覆沉积
粉砂,泥
根系
根土
煤,碳质泥
植物,泥膜
沼泽沉积
碳酸盐
古土壤现象
土壤
②垂向层序分析
a.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 据。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 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 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 合判别;
(1)岩心观察和描述
①资料收集和准备。现代岩心管理一般有现场地质 人员完成的岩心综合柱状图和连续岩心照片,岩心已经 过井深校正归位于测井曲线(放射性测井归位),标有 正确的取样位置及样品编号,以及钻取岩心过程中机械 原因引起的破碎、磨损和缺少等情况,因此储层微相研 究人员在岩心观察描述以前,应收集这些资料,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工作。
++
小型
缓波状层理
++
+
+
+
++ +
+
++ ++
+
+
? ++
++ ++
+
水平层理
++ ——+
+
++ +
++
++ +
递变层理
斜交层理
复
簇状层理
杂
树枝状层理
+!
的 复杂的波状层理
复杂的条带状层理
+
+
+
++ +
+ ++ +
+!
地化录井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地化录井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2T08:08:38.35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8期作者:王君[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
王君天津陆海石油设备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92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
随着油气资源品质劣质化、油气目标复杂化等问题的不断加深,尤其是随着勘探开发逐步面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深水、水合物、地热等勘探开发新领域,工程技术与装备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钻完井技术已经从发现油气藏、建立油气通道发展成为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油气综合成本的重要手段,深、低、海、非、老、新等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
尽管我国钻完井技术取得飞跃发展,但高端钻完井技术、装备、高性能工具与材料多处于跟踪状态,难以很好满足特深、非常规、海洋深水、水合物和地热等特殊资源的安全、经济、高效勘探开发的需求,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的成功解决均需要地质录井技术的支持。
关键词:地化录井技术;储层评价;油气性评价引言油气勘探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其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行关注。
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想要更好地提升油气勘探的质量,需要以先进的勘探技术作为支撑,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地化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技术类型,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应用,能够为油气勘探的发展起到促进性作用。
1地化录井技术的概述1地质录井技术的分类及作用原理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录井技术,是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方法,采集、分析钻井过程中的地层地质和工程参数信息,以此来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层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井筒数据地质录井服务的过程。
是集资料采集、存储、传送和发布,随钻油气识别与解释,工程异常检测与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技术。
是发现、评价油气藏最及时、直接的手段,具有勘察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的性质。
录井技术2
分析仪器方面的发展
一、定量荧光分析技术(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Technique —QFT)
➢荧光检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石油具有荧光的特性,国外地质学家于20世纪30年
代将荧光检测技术应用于钻井现场,对钻井中返出岩屑进 行紫外光照,以了解地层岩屑是否含油,从而判断地层的 生油及储藏特性。
• 泥浆录井
– 60年代中期:气测录井 – 701,882
• 综合录井
– 70年代末,TDC – 80年代中,我国引进,开始全面应用 – 90年代,快速发展
常规地质录井
• 钻时录井 • 岩心录井 • 岩屑录井 • 钻井液录井 • 荧光录井 • 井壁取心 • 其它录井资料的收集
综合录井
综合录井技术是一项集应用电子、传感器、气相及液 相色谱分析、计算机数字采集处理、地质、钻井工程 专家系统评价软件技术于一体,并进行连续随钻录井 和钻井过程监控的综合应用技术。该技术在国外一般 称为泥浆录井(Mud logging) 。 主要功能:随钻发现并评价油气层、实时钻井过程监 控、地层压力监测预报、特殊工艺施工井的数据录取 及评价。 突出特点:采集数据多、精度高、数据连续、资料实 时性强、评价速度快、应用灵活及受地层干扰小等。
20世纪80年代,TEXACO公司与A&M大学成功研制了新 一代荧光录井仪——QFT数字滤波荧光仪,它的诞生为定量 荧光录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QFT数字滤波荧光仪是单发单收的定量荧光仪,它是通过紫 外光源发出连续的紫外光对样品进行激发,经激发的样品发 射荧光光波,通过检测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处理后输出一 个荧光强度的数字量。
含油率,%
22.02 12.79 28.74 23.25 22.97 29.42 23.20 70.57 85.47 78.02 52.53 50.68 51.60 54.15 54.57 54.36 37.50 39.33 38.41
低渗透低显示储层录井识别与评价技术
提高录井行业整体素质、 提高录井行业整体素质、开展外部市场的需求
河南油田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高中孔、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高中孔、 高中渗储层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 高中渗储层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进一步挖潜的 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 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低渗透低显示油气田的 勘探开发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据统计, 勘探开发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据统计,低 渗透低显示储层在我国普遍存在, 渗透低显示储层在我国普遍存在,其资源量约占 全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但总体上这类储层的 全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 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油气资源还大有潜力, 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油气资源还大有潜力,是下 一步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步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较高,一般 较高,一般30-80%。 。
槽面显示
一般,多为油花。 一般,多为油花。
河南油田
河南油田
2994.5m
2994.5
B253井
B253
地质录井方法
河南油田
录井项目
对于非低渗透低显示储层储 层
对于低渗透低显示储层
岩屑录井 捞取岩屑后,在半干时描述 捞取岩屑后, 岩性、含油级别、 岩性、含油级别、油砂含量 等。
岩屑( 肉眼可观察到油砂,岩屑( 借助荧光灯才能观察到显示、 岩屑(心) 肉眼可观察到油砂,岩屑(心) 借助荧光灯才能观察到显示、定油 含油性 芳香味一般但持续时间长, 砂含量,岩屑( 芳香味浓、 芳香味一般但持续时间长,岩 砂含量,岩屑(心)芳香味浓、持 心侵水实验少见气泡。 续时间短( 心侵水实验少见气泡。 续时间短(60min后芳香味变得极 后芳香味变得极 淡,120min后基本无芳香味了 ), 后基本无芳香味了 岩心侵水实验可见气泡逸出。 岩心侵水实验可见气泡逸出。 储层微裂 缝 油砂含量 不发育。 不发育。 从岩心资料来看, 从岩心资料来看,构造主体部位微 裂缝较发育。 裂缝较发育。 较低,一般低于 较低,一般低于40%。甚至一些油 。 气层偶见荧光或无荧光。 气层偶见荧光或无荧光。 显示活跃,除油花外, 显示活跃,除油花外,可见大量气 泡。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一录井资料是油气层评价的基础
第一部分录井资料是油气层评价的基础地质录井主要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荧光录井、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等第一节钻时录井资料钻速:单位时间内所钻的深度,单位为m/h;钻时:钻头钻进一个单位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一、特点:1)钻时的变化能反映地下地层的坚硬或岩性松散程度,即反映地层岩石的可钻性。
因此,可根据钻时粗略判断地层岩性及地层对比等。
2)但钻时录井影响因素较多:钻井液性能变化,钻井参数的改变,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岩石性质,操作技术,送钻均匀程度等因素的存在,对钻时的真实性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主要应用由于钻时录井的影响因素较多,单凭钻时录井资料往往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各种录井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但钻时录井资料作为一项重要参考资料加以应用在以下几方面:①根据钻时资料反映出的地层可钻性,可以定性地判断岩性。
在砂、泥岩剖面中其效果更为明显。
砂泥岩剖面中,钻时录井资料对岩屑描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②应用钻时录井资料可以划分地层,可协助进行地层对比。
③应用钻时录井资料结合岩屑录井资料与邻井对比。
可以卡准取心层位。
④根据录井中发现油气显示,推断出油气层顶部深度及钻穿油层厚度,从而可以借助对油、气层进行评价。
⑤对于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油气层意义更大。
钻时的变化是发现缝洞最及时的重要资料。
在钻井过程中,有时突然发生钻时变快,钻具放空等现象,有时发生井喷、井涌,或井漏等现象,及时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提前完井,或进行中途测试等。
第二节岩屑录井资料岩屑录井方法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基本的、主要的方法。
它是除岩心、井壁取心以外最直观地认识地下地质情况的手段。
特别是在快速钻进的条件下,根据岩屑录井,配合测井资料来综合评价油气层,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岩屑描述方法及步骤1.岩屑的鉴别1)观察岩屑的色调和形状:色调新鲜,其形状往往多棱角或呈片状者通常是新钻开地层的岩屑;反之,在井内久经磨损成圆形、岩屑表面色调模糊或者岩块较大者,多为上部井段的滞后岩屑或掉块。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四
第四部分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简介第一节储集层损害机理一、储层损害的内外因内因:储集层本身的岩性、物性及油气水流体性质等造成损害的原因;外因: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储层微观结构原始状态发生变化,并使储层的原始渗透率等有所下降的各种外部作业条件。
二、储层损害的分类第一方面因素是由于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造成以下五种类型的损害:(1)外来固体颗粒的堵塞与侵入;钻井液、完井液以及压井流体和注入流体(2)工作滤液侵入及不配伍的注入流体造成的敏感性损害;(3)储集层内部微粒运移造成的地层损害;(4)出砂;(近井壁区井底带岩层结构破坏形成的,胶结方式和胶结强度有关)(5)细菌堵塞;(注水中的细菌和空气在井内和地层内繁殖产生累积沉淀)第二方面的因素是由于外来流体与地层间流体的不配伍,造成以下五种类型的损害:(6)乳化堵塞;(外来流体(油或水)与地层流体(油、水)相混合,形成乳化物、乳状液)(7)无机结垢堵塞;(生产井和注入井中发生,CaCO3,CaSO4,BaSO4,FeCO3)(8)有机结垢堵塞;(石蜡,沥青沉淀物)(9)铁锈与腐蚀产物的堵塞;(注水系统中,FeS,FeCO3)(10)地层内固相沉淀的堵塞;(CaCO3,CaSO4,BaSO4等化学沉淀)三、各作业过程储层伤害的因素1.钻井作业造成的伤害(1)钻井压差压差越大,泥浆侵入液越多,带入储层内的固相颗粒也就越多,侵入的深度也逐渐加深。
造成井底压差增大的原因有泥浆相对密度过大、下钻时钻柱下放速度过快和开钻时起泵速度过快。
压差愈大,伤害愈重。
(2)泥浆浸泡时间泥浆滤液的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夹带的固相颗粒也增多。
时间愈长,伤害愈重。
(3)固相颗粒的含量钻井泥浆中的固相颗粒含量愈大,对储层的伤害愈严重。
最易随泥浆滤液侵入地层造成堵塞的固相颗粒是泥浆中细小或超细颗粒。
泥浆中固相颗粒的含量取决于泥浆原有的固相颗粒、上覆地层的坍塌、钻具对井壁的撞击或抽打,以及钻井时间的长短。
最新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第二部分轻质油气层及重质油层录井识别与评价第一节概念、组分特征及划分标准一、基本概念1)轻质油:指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86的原油。
2)凝析油:在一定温度、压力及气液比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为气相,反溶解于气态烃中,后来因温度、压力条件改变又逆凝析为液相。
其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0的原油。
3)重质油:地面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4)气层:地下与地面条件下均为气相,聚集在地下储集层中。
二、主要特性与组分特征1.轻质油、凝析油、重质油的主要特性1)轻质油一般为褐色,也有棕黄色,地面相对密度为小于0.886。
粘度、含蜡量及凝固点均较低。
粘度一般为0.83~3.0mPa·s,含蜡量为0~4.97%,初馏点68~70℃。
气油比较高为(210~977)m3/m3。
馏份也较高为60%~78%。
2)凝析油色浅,一般为无色、浅棕黄色,也有桔色及褐色。
透明度高,油质轻,具有六低二高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低,一般小于0.72~0.80;粘度低,为0.61~0.83mPa.s;含蜡量低,一般不含蜡,有的微含蜡;初馏点低为50~68℃;凝固点低,含胶质、沥青质低;而馏分高,大于78%;气油比高,大于1000m3/m3。
凝析油的成分以汽油成分为主,煤油成分次之。
3)重质油色深,为黑色或黑褐色,油质重,具有六高二低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高,大于0.934;粘度高大于30~50mPa.s;含蜡量高,大于20%;初馏点高,大于70℃;凝固点高,大于30℃;含胶质、沥青质高;而馏分低,小于60%;气油比低,小于3.1m3/m3。
2.天然气的组分特征(表5一5)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21)凝析气:凝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小,为0.59~0.81。
甲烷含量高,一般为77.99%~91%,部分为46.73%~76.60%,局部甲烷含量达94.84%~98.40%;乙烷以上重烃含量较低。
综合录井解释对储层流体评价适用性的研究
2019年06月二是要注重政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个人的素质包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
一要提升政治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责任感,落实“四个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看齐”和“两个维护”;二要提升业务素质。
要注重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面,政工专业要懂,油气生产经营要知,诗词歌赋要会,美术、书法、摄影会欣赏等。
政工干部虽然不是业务专家,但必须对油气生产活动中的一些环节和技术熟悉了解,只有懂得了油气业务工作,才能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关键点。
三要提升文化素质。
政工人员更要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多学国学和科学知识,多看哲学和多读习近平用典理论等。
通过丰富自身的文化含量,让我们从事的工作更具科学气息和人文意蕴。
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政工人员职数及岗位相对稳定。
干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是要有人。
要做好科学的定编定员,保证按规定职数配备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有人去干;做到政工干部在一定时间内岗位的稳定,对提升政工干部的素质、促进政工干部出成果有非常大的作用。
有一句话叫“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用在这里不一定恰当,但在这里主要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干任何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总会出成果,也一定会出成绩。
二是确保政工干部多渠道交流锻炼。
这里所说多渠道交流培养,有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要走出去。
向先进看齐,向外单位的同行学习,开阔眼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是为了取长补短,拓展思路。
其次,畅通交流渠道。
对有发展前途、有发展后劲的政工干部要多交任务压担子,促其锻炼成长。
第三,单位之间、机关部门之间,基层与机关之间对政工干部进行换岗,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提高,整体促进。
第四,机关党群各岗位、尤其是基层各单位要做到一岗多能。
组织干部、纪检干部、企管干部、工会干部、宣传干部都要具有基本的文字功底,日常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要实行定期交叉任职历练成长。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第二部分轻质油气层及重质油层录井识别与评价第一节概念、组分特征及划分标准一、基本概念1)轻质油:指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86的原油。
2)凝析油:在一定温度、压力及气液比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为气相,反溶解于气态烃中,后来因温度、压力条件改变又逆凝析为液相。
其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0的原油。
3)重质油:地面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4)气层:地下与地面条件下均为气相,聚集在地下储集层中。
二、主要特性与组分特征1.轻质油、凝析油、重质油的主要特性1)轻质油一般为褐色,也有棕黄色,地面相对密度为小于0.886。
粘度、含蜡量及凝固点均较低。
粘度一般为0.83~3.0mPa·s,含蜡量为0~4.97%,初馏点68~70℃。
气油比较高为(210~977)m3/m3。
馏份也较高为60%~78%。
2)凝析油色浅,一般为无色、浅棕黄色,也有桔色及褐色。
透明度高,油质轻,具有六低二高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低,一般小于0.72~0.80;粘度低,为0.61~0.83mPa.s;含蜡量低,一般不含蜡,有的微含蜡;初馏点低为50~68℃;凝固点低,含胶质、沥青质低;而馏分高,大于78%;气油比高,大于1000m3/m3。
凝析油的成分以汽油成分为主,煤油成分次之。
3)重质油色深,为黑色或黑褐色,油质重,具有六高二低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高,大于0.934;粘度高大于30~50mPa.s;含蜡量高,大于20%;初馏点高,大于70℃;凝固点高,大于30℃;含胶质、沥青质高;而馏分低,小于60%;气油比低,小于3.1m3/m3。
2.天然气的组分特征(表5一5)1)凝析气:凝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小,为0.59~0.81。
甲烷含量高,一般为77.99%~91%,部分为46.73%~76.60%,局部甲烷含量达94.84%~98.40%;乙烷以上重烃含量较低。
2)伴生气:油田伴生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较高,为0.743~1.141。
应用录井资料定量评价储层流体性质
收稿日期:2005 11 01作者简介:张 莉(1968-),女,陕西大荔人,工程师,从事勘探技术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0 3754(2006)03 0027 02应用录井资料定量评价储层流体性质张 莉1,夏峥寒2,赵淑英2(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黑龙江大庆 163453;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11)摘要:应用录井资料并依据录井地质评价储层方法和准则,按照储层流体性质的不同建立了各类评价参数的求取方法;通过将录井、测井资料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储层流体性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弥补了单项录井资料在录井解释评价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录井解释评价的准确性。
关键词:录井资料;储层;定量评价;应用中图分类号:TE142 文献标识码:A随着大庆油田勘探的逐步深入,勘探的对象更加多样化,勘探区块的油水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对储层识别评价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以往那种仅依靠常规化单项录井资料对油水层的定性解释已经不能满足精细评价的需求,因此将录井、测井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综合应用录井资料定量评价储层的方法。
1 评价参数的确定及影响因素校正1 1 储层评价参数的确定储层参数定量评价是储层定量解释的基础。
在大庆外围油田录井研究中,按照储层流体性质的不同建立了各类评价参数的求取方法,并对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确定了校正方法,以达到消除环境影响、使其更准确的目的。
经过分析研究,针对外围油田录井资料的特点确定了S T 、S 1/S 2、Q 、 e 、S w 、S w i、S o 、S om 、S or 、 、H o 等定量参数。
1 2 主要评价参数环境影响因素校正由于岩心、岩屑、井壁取心样品受钻井液的浸泡时间和冲洗程度不同,同一储层的三类样品的热解分析值存在差异,不但给资料的应用带来不便,也会影响到综合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建立了环境影响因素校正方法[2]。
储层伤害评价课件
压力监测
01
通过压力监测技术,了解储层的压力变化情况,判断储层是否
受到损害。
流量监测
02
通过流量监测技术,了解储层的流量变化情况,判断储层是否
受到损害。
声波检测
03
通过声波检测技术,了解储层的声波传播特性,判断储层是否
受到损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影响油气的品质
储层伤害可能导致油气的组分 和性质发生变化。
增加环境污染风险
如酸化、压裂等措施可能导致 化学物质泄漏和环境污染。
02 储层伤害评价方法
室内评价方法
1 2 3
岩心分析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储层的物理性质、孔隙结 构、渗透性等参数,从而评估储层伤害的可能性。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可以评估储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敏感性, 如水敏、盐敏、酸敏等,从而预测储层伤害的可 能性。
03 储层伤害评价实验
敏感性实验
敏感性实验
速敏
通过观察储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敏感性表现, 如速敏、水敏、盐敏等,评估储层受到伤 害的风险。
速敏是指储层在高速流动条件下容易受到 的伤害。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流速下储层的 渗透率变化,评估速敏程度。
水敏
盐敏
水敏是指储层在接触水时容易受到的伤害。 实验通过观察储层在不同含水率下的表现, 评估水敏程度。
案例二:某气田的储层伤害评价
总结词
该案例针对某气田的储层伤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分析,为气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详细描述
该案例首先介绍了气田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藏特征、生产状况等。接着,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 气田的储层伤害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和分析,包括伤害机理、影响因素等。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 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气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储层综合评价
作业二储层综合评价1、根据所给某钻井地层剖面(图1),确定储层的层位(段),简述基本岩性岩相特征;答:位于须六段,为三角洲滨湖砂泥互层,灰色细砂岩。
储层性质较差。
位于须四段,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叠加湖湘泥。
均质层理占40%,为一个厚度较大的储层。
位于须二段,为滨湖滩砂叠加少量湖湘泥,砂体和泥组成反韵律。
砂体为中、细粒石英砂。
成分成熟度高,是很好的一个厚储层。
2、根据所给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数据(表1),确定储层的物性特征;答:储层孔隙度评价标准:储层渗透率评价标准:由上面图表分析(并与储层的评价标准对比):须六段平均渗透率和平均孔隙度都很低,不是一个良好的储层;须四段孔隙度中等,渗透率较低,是一个低渗储层;须二段的的孔隙度较差,渗透率也较低,不是一个良好的储层。
3、根据所给扫描电镜资料,阐述储层孔隙类型;答:须六段为湖相砂体夹泥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差,孔隙主要为原生的粒间孔和次生的长石粒内溶孔,主要为细孔、微孔,孔喉为微喉,孔隙小,各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好,对于油气运移较为不利,所以,不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须四段为湖相砂体夹薄层泥岩,孔隙主要为原生的粒间孔,孔隙主要为细孔;孔喉为细喉;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好,孔渗性较好。
孔喉间见粘土矿物附着,影响了连通性,但是总体来说,须四段的孔隙结构对于油气运移较为有利,可以形成储层。
须二段为湖湘砂体夹薄层泥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差,孔隙主要为原生的粒间孔和次生的长石粒内溶孔,主要为细孔、微孔,孔喉为微喉。
粘土矿物发育,影响孔隙和孔喉,对连通性造成影响,总体来说,须二段是孔隙结构对于油气运移相对不利,不太可能形成较好的储层。
4、根据压汞分析资料(表2)确定孔喉结构;须六段:排驱压力值相对须四、须二段较高,表明其孔渗性相对较差。
其孔喉半径较小,但是其中值压力最低,表明其连通性较好。
综合来说,其孔隙度和吼道半径较小,连通性好,石油在其中运移相对较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轻质油气层及重质油层录井识别与评价第一节概念、组分特征及划分标准一、基本概念1)轻质油:指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86的原油。
2)凝析油:在一定温度、压力及气液比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为气相,反溶解于气态烃中,后来因温度、压力条件改变又逆凝析为液相。
其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0的原油。
3)重质油:地面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4)气层:地下与地面条件下均为气相,聚集在地下储集层中。
二、主要特性与组分特征1.轻质油、凝析油、重质油的主要特性1)轻质油一般为褐色,也有棕黄色,地面相对密度为小于0.886。
粘度、含蜡量及凝固点均较低。
粘度一般为0.83~3.0mPa·s,含蜡量为0~4.97%,初馏点68~70℃。
气油比较高为(210~977)m3/m3。
馏份也较高为60%~78%。
2)凝析油色浅,一般为无色、浅棕黄色,也有桔色及褐色。
透明度高,油质轻,具有六低二高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低,一般小于0.72~0.80;粘度低,为0.61~0.83mPa.s;含蜡量低,一般不含蜡,有的微含蜡;初馏点低为50~68℃;凝固点低,含胶质、沥青质低;而馏分高,大于78%;气油比高,大于1000m3/m3。
凝析油的成分以汽油成分为主,煤油成分次之。
3)重质油色深,为黑色或黑褐色,油质重,具有六高二低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高,大于0.934;粘度高大于30~50mPa.s;含蜡量高,大于20%;初馏点高,大于70℃;凝固点高,大于30℃;含胶质、沥青质高;而馏分低,小于60%;气油比低,小于3.1m3/m3。
2.天然气的组分特征(表5一5)1)凝析气:凝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小,为0.59~0.81。
甲烷含量高,一般为77.99%~91%,部分为46.73%~76.60%,局部甲烷含量达94.84%~98.40%;乙烷以上重烃含量较低。
2)伴生气:油田伴生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较高,为0.743~1.141。
甲烷含量较低,为36.23%~87.31%;乙烷以上重烃含量高。
3)煤成气:煤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低,为0.57。
甲烷含量高,为83.42%~96.75%;乙烷以上重烃含量低。
不含硫化氢,氮气含量也很少见。
4)生物气:生物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低,为0.60。
甲烷含量高为94%;乙烷以上重烃含量低,乙烷为4%;丙烷为1%;丁烷为0.80%;少量二氧化碳为0.20%。
三、原油划分标准第二节录井显示特征录井显示主要指岩屑显示、荧光显示、钻井液显示、气测显示及电性显示。
在钻开储层后,由于油质不一,其录井显示特征也不相同。
尤其是气层和轻质油气层,具有易挥发的特点,在钻井过程中,由钻井液带至地面的油气容易被冲洗,挥发散失掉,在录井显示上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岩屑显示特征1)气层:对于气显示来说,在岩屑中很难见到,甚至湿岩样也呈“白砂子”。
但在湿岩样中仔细及时观察,仍能闻到油气味或芳香气味。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在岩屑显示方面一般比较弱,只能见到一些零星含油斑痕。
含油岩屑色浅,多为浅灰色、浅棕黄色,有的甚至呈“白砂子”。
在岩屑中的含油级别比较低,在荧光灯下照射大部分只能定荧光级,有的为油迹或油斑级,个别可达油侵级。
3)重质油层:重质油在岩屑中显示明显清晰,肉眼很易鉴别,大部分岩屑呈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或棕褐色。
含油级别也较高,为油侵或富含油级,有的为油斑或饱含油级。
二、荧光显示特征1)气层:气层荧光湿、干照可能均无显示,荧光系列对比定级级别低,小于6级。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岩样的荧光显示也较弱,荧光颜色多为浅黄色、乳白色,有的为浅蓝色、乳黄色,少数为暗黄色。
荧光系列对比定级级别也较低,一般为6~8级,有的可达8~10级:岩样干后的级别更低,一般小于8级,为5~7级,甚至有的无荧光显示。
3)重质油层:重质油岩样的荧光显示似乎不清晰,多为黑色,黑褐色、棕褐色,故肉眼看起来似乎无显示,这完全是假象,必须将重质油岩样用氯仿或四氯化碳稀释后再照射溶液颜色,即可清晰地看到重质油浸泡后的溶液本色为茶色,荧光照射为棕黄色、暗黄色,有的也有亮黄色。
荧光系列对比级别高,为13~15级。
毛细分析,色带上升高度较低,小于8.0cm ,色带色深为黑色、黑褐色、棕褐色,色带较宽,大于1.0cm ,有的可达5.0cm 。
说明油质重,含胶质、沥青质高。
三、钻井液显示特征1)气层:钻井液槽面显示常见气泡小而多,太阳光下可见闪闪发光。
有时可闻到芬芳气味或硫化氢味。
钻井液相对密度下降,粘度上升。
钻遇高压气层,可能会发生气侵、气涌现象,严重时会发生井喷(表8-1)。
2)轻质油气层:钻井液槽面显示常见气泡,少见油花,易闻到浓郁的油香味。
钻井液性能一般变化不大,但钻遇高压油气层,钻井液相对密度明显下降,粘度上升,甚至有气侵、气涌现象,槽面钻井液呈波浪式涌出,严重时则会发生井喷。
3)重质油层:钻井液槽面显示常见油花较多,少见气泡,有的可闻到臭油味。
钻井液性能变化也不大,钻井液相对密度稍有下降,粘度稍有上升。
四、气测显示特征1)气层:气层在气测显示上为全烃高,重烃很低或无,气测曲线呈尖峰状,气测异常短而窄(图5-1),组分含量C 1>C 2>C 3>iC 4<nC 4>iC 5<nC 5。
(图5-2)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层在气测显示上一般为全烃高,重烃低或无,气测曲线呈高峰状,有气测异常时峰长而宽,地层压力也有异常(见图5-3)。
组分含量甲烷为主,C1>C2>C3>iC4<nC4>iC5>nC5(见图5-4),轻质油气层的后效气测显示较显著,且显示时间长,异常带也宽。
3)重质油层:在气测显示上一般不明显,往往气测异常值不大,且全烃与重烃值相差不大,全烃略大于重烃(见图5-7)。
组分含量C1≥C2>C3>C4>C5。
五、电性特征1)气层:电阻率曲线反映为尖峰状高阻层,真电阻率值也较高。
有的薄气层电阻率曲线呈尖状。
例如沧1井(图5-1)、单层厚度仅0.5~1.0m,电阻率曲线呈现薄尖状。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层除具有一般油气层所具有的电性特征外,有相当一部分轻质油气层电阻率曲线呈现为低阻。
造成油气层低阻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孔隙间存在着高矿化度盐水;(2)高孔隙度、高泥质含量以及高间隙水(束缚水)饱和度;(3)又由于某些轻质油气富集地区,其地层压力均较低,一般接近静水柱压力,而钻井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相对密度较大,矿化度较高的盐水钻井液,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油气层的侵入带电阻率,致使这些油气层在视电阻率曲线上表现为较低的数值(见图5-8)。
正如图5-8所示的三口井,在板桥地区和北堡低压地区使用高相对密度盐水钻井液(压力系数 1.1,相对密度大于1.30),结果电测解释均不好,但试油结果均获较高工业油气流和凝析油。
3)重质油层:重质油层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一般反映为中高幅值,例如孔16、枣19井(图5-9)。
第三节录井识别方法与评价主要方法有岩屑录井、荧光录井、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罐装气录井、地化录井。
一、岩屑录井(1)对于气层:岩屑录井很难发现,常反映为“白砂子”;(2)对于轻质油气层:有其独特的方法,首先是捞取岩屑的方法(迟到时间和捞砂时间),捞取岩屑的位置;捞取岩屑的方向、次数;冲洗方法;(3)对于重质油层:岩屑录井就很容易识别,常反映为“黑砂子”。
显示层的岩屑常为灰褐色、黑褐色、棕褐色等深色。
但在造浆泥岩及红层中能否及时发现油层就有一个办法和经验问题。
不能一见造浆泥岩或红层就忽视岩屑录井,需认真仔细观察分析,才能不漏任何油气层。
二、荧光录井荧光录井是现场录井工作的重点。
油气中不同成份具有不同的荧光颜色,一般讲油质成份具有蓝色或淡黄色荧光,胶质具有各种黄色荧光,而沥青质具有黑色或黑褐色荧光。
荧光显示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种类型:显型、微型、隐型。
显型:湿岩样直照即可荧光。
微型:湿岩样直照无荧光,点滴分析可见荧光。
隐型:湿干滴祲泡均无荧光,加热照,毛细分析有荧光。
轻质油气层的荧光显示中,三种类型显型、微型、隐型都有可能出现,因此,荧光录井显得更为重要,不能光靠直照荧光无显示就加以否定无油气显示,荧光录井的方法主要有六种(见表5一10)。
1.直照法直照法就是利用荧光灯紫外光源对湿、干岩屑、岩心、井壁取心进行直接照射,观察有无荧光显示。
如果见到亮黄色或乳黄色荧光显示,无疑是好的油气显示。
如果湿照有荧光显示,干照无荧光显示,肯定是轻质油气的反映。
如果直照见到暗色发黑褐色荧光,则为油质较重的原油反映。
2.点滴分析将挑选的岩样放在滤纸上,滴上氯仿或四氯化碳溶液数滴,再进行紫外光照射观察。
如果岩样直照无荧光显示,点滴分析有荧光显示且色浅,呈乳白色,各种黄色、浅蓝色或浅黄色光圈,无疑是轻质油气的反映。
如果荧光暗呈黑色或褐色,则为高沥青质稠油反映。
3.浸泡分析岩屑中选出浸泡样品1g碾碎装入试管中,同时倒入氯仿或四氯化碳溶液5mL,并用适量水封堵,浸泡时间不小于8h,最多不超过24h,再进行紫外光照射观察。
如果溶液颜色呈各种黄色、乳白色或无色,而紫外光照射呈各种黄色或乳白色,即为轻质油气反映。
如果溶液颜色呈茶色,荧光呈暗黄色,则为油质较重或高沥青质稠油反映。
4.加热分析浸泡样品无任何显示,可在酒精灯下适当加热,并在紫外光下仔细观察有无荧光显示。
发现有乳白色或蓝色显示,即为轻质油气或干气层反映。
5.系列对比分析在浸泡样品的同时即可进行系列对比分析。
即将浸泡8~24h的样品与同地区同层位的标准荧光系列样品在紫外光下进行对比照射,并确定荧光级别。
一般情况,荧光级别为5~6级为气层反映,6~10级为轻质油气反映,个别可达12级,大于12级的为油质较重的原油或高沥青质稠油反映。
如果在已知重质油或稠油区则小于8级的荧光显示不一定是油层的反映,可能为水层的反映。
在已知轻质油气区和未知的新探区,对于5~7级的荧光显示也不可忽视,可能为气层或轻质油气的反映。
6.毛细分析滤纸条插入浸泡样品的试管中, 8~24h后即可将滤纸条取出,观察色带的颜色、宽度上升高度。
色带颜色越浅,宽度越窄,上升高度越高,则油质越轻。
(1)气层的反映:色带颜色为浅黄色,宽度0.1~0.5cm,上升高度大于10cm。
(2)轻质油气:色带颜色为各种黄色、黄褐色、棕褐色,宽度为0.1~1.0cm,上升高度5.0~10.0cm。
(3)油质较重或重质稠油:色带颜色深,为棕褐-黑褐色,宽度大于10.0cm,上升高度小于5.0cm。
7.荧光录井注意事项任何油气显示,通过荧光录井是可以识别的(气层比较困难)。
但应注意以下事项:l)荧光录井贵在及时,尤其是气层与轻质油气层,往往湿照有荧光显示,干照就没有荧光显示。
因为轻质油气含轻烃较多,重烃较少,而轻烃易挥发散失之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