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国际汉语教学大纲
国际汉语教学大纲国际汉语教学大纲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国际汉语教学内容和水平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文件。
本文对国际汉语教学大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大纲。
一、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背景国际汉语教学大纲是中国国际教育学会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为全球各国汉语教师提供统一的教学指导标准。
根据汉语国际推广协会的统一要求,各国的中文教学机构应当参照该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水平的评估。
二、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遵循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可以保证学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学习汉语时,所获得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是一致的。
三、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内容国际汉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对象、教学任务、学习要求等;2.教学内容:包括各个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词汇、语法等;3.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4.教学评估:明确学生的考核标准和评估方式,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
四、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应用国际汉语教学大纲不仅适用于海外的中文教学机构,也适用于国内的汉语教学。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大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五、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意义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的出台标志着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学的认可和重视。
它不仅是对汉语教学的规范和引导,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国际汉语教学大纲,全球各国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六、结语国际汉语教学大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国的汉语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该大纲,不断提升汉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阅读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阅读书目(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类图书1、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5、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7、(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8、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9、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0、崔永华主编:《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3、李如龙、苏新春:《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版(二)中华文化及文化教学类图书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5、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7、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9、陈序经:《文化学概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1、(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12、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三)西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类图书1、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3、方汉文:《比较文化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4、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7、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法)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增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9、陈锐:《中西文化的振荡与循环》,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美)Hinkel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四)教育学与心理学类图书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崔丽娟:《心理学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王耀廷,王月瑞编著:《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年版6、(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8、(美)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9、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0、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五)综合素质类图书1、李亦园:《文化与修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薛涌:《谁的大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甘阳:《通三统》,三联书店,2007年版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美)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6、(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桂敬一编:《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8、(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规律、规范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规律,还专注于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应用语言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语言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大纲旨在概述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个系统完整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应用语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学基本理论:学生要能够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语言分析方法: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分析技能。
3. 运用语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语言应用中的问题。
4. 培养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要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1.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语言演化和变异- 语言和社会2. 语言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方法- 语法分析方法- 语义分析方法- 语用分析方法3. 语言应用技能- 语言规范与修辞- 语言教学与学习- 语言政策与规划- 语言与文化交际4. 实践案例分析- 语言在广告、宣传中的应用- 语言在政治、外交中的应用- 语言在教育、传媒中的应用- 语言在商务交际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和介绍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社会实践、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习成绩评定: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
2. 项目报告评定: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一份应用语言学相关的项目报告,内容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
应用语言学 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70134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应用语言学/ Advertisement Linguist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现代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参考文献:1.冯志伟:《应用语言学总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应用语言学》是文学院汉语语言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性质、范围、语言规划、语言教学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语言学视野,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巩固和提升语言学理论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养及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应用语言学》课程要讲授应用语言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意义、性质、范围、发展、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交叉学科等。
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理论要以应用为基础,应用又以理论为指导。
要求学生通过听课、讨论、阅读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学素养,调整语言观,加强理论建设,为自己的语言学习和分析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含交际理论、层次理论、人文性理论、应用语言学的性质、范围及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
本课程的学习重在督促学生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养,调整语言观,为语言学习和分析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授基本知识理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要讲求实用,使学生通过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切实的收获。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将课程论文、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型的全过程考核。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介绍1.1.1 教学目标1.1.2 课程内容1.1.3 教学方法1.1.4 评估方式1.2 课程背景1.2.1 语言学概述1.2.2 应用语言学概念1.2.3 应用语言学意义第二部分:语言研究方法与工具2.1 语料库语言学2.1.1 语料库基本概念2.1.2 语料库应用2.1.3 语料库分析方法2.2 问卷调查与访谈2.2.1 问卷调查设计2.2.2 访谈技巧2.2.3 数据分析方法2.3 语言统计学2.3.1 统计学基本概念2.3.2 语言数据分析2.3.3 统计软件应用第三部分: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 3.1 语言教育3.1.1 二语习得研究3.1.2 语言教学方法3.1.3 教育语言学应用3.2 语言治疗3.2.1 言语障碍评估3.2.2 言语治疗方法3.2.3 应用语言病理学3.3 社会语言学3.3.1 语言社会地位3.3.2 语言政策研究3.3.3 方言研究第四部分:应用语言学实践4.1 学术报告4.1.1 学术报告写作4.1.2 学术论文发表4.1.3 会议演讲技巧4.2 项目设计4.2.1 研究计划编制4.2.2 数据收集方法4.2.3 项目成果呈现4.3 典型案例分析4.3.1 实际案例选择4.3.2 分析方法演示4.3.3 成果展示与讨论第五部分:综合实践与评估5.1 作业与实习5.1.1 课程作业要求5.1.2 实习安排与指导5.1.3 实践报告撰写5.2 期末考核5.2.1 考试内容与形式5.2.2 评分标准5.2.3 成绩综合评定5.3 课程总结5.3.1 教学反馈5.3.2 课程心得分享5.3.3 未来发展展望备注:大纲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ENGL204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英语、英语师范专业开课学期:秋(第7学期)学分: 2主讲教师:王宇指定教材:1.《应用语言学》(第二版),乐眉云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丁言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学目的(含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特别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则涵盖所有与语言和语言学应用有关的学科,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
本课程将重点选取与学生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领域——即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本课程是面向英语和英语教育专业所有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的为:●帮助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论题,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一定的批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应用语言学原理指导和促进英语学习;●掌握基本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模块一:第二语言习得,包括学习者语言/中介语、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在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学习者个体差异、二语习得理论、课堂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等。
模块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教学和语言评估。
模块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
考核方式:课堂讨论(20%),课外文献阅读(30%),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报告(50%)。
第一课 Orientation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What is applied linguistics?The Role of Applied LinguisticsThe Nature of Applied Linguistics第二节Why should we study applied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思考题:1.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hierarchy or partnership?2.Can there be a unitary theo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or indeed dotheorie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exist at all?3.Should applied linguists be theoretical?模块一(第2课——第8课):Essenti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SLA第二课 Puzzles in SLA &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ism课时:第二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SLA as a Field of LearningIssues for Exploration第二节The “Interference” of L1The behaviorist Understanding of SLAContrastive AnalysisCriticism from Empirical Research思考题:1.Think of more features on which students make errors sometimes butdo fairly well other times. Describ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tend to err and those under which they tend to get it correct.2.Think of a few areas of difficulty for advanced Chinese learners ofEnglish. Do there areas represent features that are overtly or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第三课 The “Chomskyan Revolution”课时:第三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Chomskyan LinguisticsCriticisms of Chomskyan Linguistics第二节Interlanguage HypothesisError analysis思考题:1.Give examples of errors young children make when they are learningto speak Chinese. You may recall the errors you yourself made when you were little.2.Sometimes sentences may look similar, but their functions can be verydifferent. Compare “Jack comes here”with “Here comes Jack.”What are their differences? Think of situations in which you can use one but not the other.第四课 Natural Order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课时:第四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Natural Order HypothesisMorpheme Studies and Their findings第二节Problems with Error Analysis and Morpheme Studies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思考题:1.If you know 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r any other non-nativespeakers of Chinese, carefully observe their speech. Do they make errors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you once made when you were a child?2.What are the flaws in Krashen’s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第五课 Variability in Performance and Acquisition课时:第五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Variability in L1 UseVariability in L2 Language Learner第二节Role of Variability in SLALearner Variation思考题:1.Discuss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L2 performance variation foundin the Foster and Skehan study and Zhu Lingzhi’s study.2.Think of as many categories as you can that would characterize yourcurrent and former classmates, such as extroverts, introverts, bookworms, athletes, loners, born leaders, social butterflies, teachers’pets, to name a few. Discuss, in small groups, how different character traits affect language learning differently, and what traits are associated with good language learning and why.第六课 Input and Interaction课时:第六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Input and Interaction in L1 AcquisitionInput and Interaction in Natural SettingsInput and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SettingsEffects of Input and Interaction on SLA第二节Criticism of 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Swain’s Output Hypothesis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Role of Interaction思考题:1.In China, we use Chinese all the time, but we may still suddenly failto recall a term (or name of a person) we want to use. What do you do if this happens to you when you are (1) shopping, (2) visiting a university president, or (3) delivering a speech to a large audience?2.Recall one of your encounters with a person from overseas who was usingChinese as his or her L2. How soon did you become aware that this person might have trouble following you? What did you do to modify your speech so that you could be correctly understood?第七课 Learner Strategies课时:第七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Production StrategiesCommunication Strategies第二节Learning StrategiesThe Role of Memorization Strategies思考题:1.Presumably, production strategies will help us with production andcommunication, but will they also help us with L2 learning? Are there any strategies that do not facilitate our learning?2.Go over the list of cognitive strategies in Table 7.1 (P.167-170) again.Of the 15 strategies listed, how many of them have to do with understanding the auditory or printed material? How many of them have to do with memorizing words and phrases? How many of them have to do with learning and applying syntactic rules?第八课 Noticing the Native Speaker Selection课时:第八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he Noticing HypothesisEffects of the Noticing Hypothesis第二节Noticing the Native Speaker SelectionA New Model of Language思考题:1.How would you compare Schumann’s research with Schmidt’s? Which ofthem is closer to your own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or another foreign language?2.Give an example of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yourself succeeded inunderstanding or communication even though you did not have the necessary vocabulary.模块二(第9课——第13课):Language Skills and Assessment第九课 Listening课时:第九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What is listening?Issues in listening第二节How do we gain insights in listen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ssues in Teaching L2 Listening思考题:1.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difficulty factors in listening?2.In many Chinese ESL classrooms, teachers are mostly “testing”ratherthan teaching listening.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is phenomenon?What can the teachers do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listen?第十课 Speaking and Pronunciation课时:第十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What are Speaking and Pronunciation?Issues in SpeakingIssues in Pronunciation第二节Implications for Pedagogy思考题:1.Should speaking activities focus on texts or sentences?2.What procedures are there specifically for pronunciation teaching?第十一课 Reading课时:第十一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What is Reading?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L2 Reading vs L1 Reading第二节Issues in L2 ReadingImplications of L2 Research for Instruction思考题:1.Discuss the contributing role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for L2 readingabilities.2.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extensive reading should be a componentof almost any reading program. To what extent should extensive reading be balanced with an intensive reading program containing well-considered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example, in reading strategies, in vocabulary, etc.)?第十二课 Writing课时:第十二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Demystifying WritingAspects of Writing第二节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edagogy思考题:ment on the three L2 writing approaches: controlled composition,the paragraph pattern approach and the process approach.第十三课 Assessment课时:第十三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What is Language Assessment?Fundamental Issues in Language Assessment第二节Language Assessment and Language Teaching思考题:1.Define the term “validity”.2.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languageteaching.模块三(第十四周——第十八周):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第十四课 Research Metho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课时:第十四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What is research?Developing research questionsSelecting research designs第二节A survey studyAn experimental studyA case study思考题:1.What tasks does a researcher have to accomplish if a piece of researchis conducted effectively?2.What are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qualitative designs?第十五课 Writing Up a Research Report课时:第十五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The structure of a thesis / research reportWriting an introduction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Describing methodologyReporting results and discussionWriting the conclusion chapter第二节Academic writing styleAPA writing format思考题:1.Try to get a copy of an undergraduate thesis or an MA thesis. Work witha group to comment on its structure, language, format, etc. Reading Week (第十六周)第十七课 Project Report (1)第十八课 Project Report (2)主要参考文献:1.《英语语言学纲要》,丁言仁、郝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语言学纲要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目标及教学要求“语言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注重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适当涉及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一些内容。
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与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中关于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的基础知识,基本了解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应用的一些内容,并能在专业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认识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的关系;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认识语言符号的诸特征;了解语言学的性质、作用以及发展梗概。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2、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4、语言符号的可变性;5、语言是一个系统;6、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7、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8、语言系统的层次性;9、组合关系的含义;10、聚合关系的含义;1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第三节语言学1、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3、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4、古代语言本体研究;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6、普通语言学的产生;7、索绪尔的主要贡献;8、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9、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10、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11、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12、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语言、英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与培训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外事单位、涉外企业、外贸机构、文化产业、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与汉语教学、语言运用、外事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二)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成果及发展动态。
(三)熟悉汉语文化理论、汉语教学方法、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具有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写作能力和外事服务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能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熟悉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和方针政策。
(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运用英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
(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八)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社会活动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58学分。
其中选修课程共48学分,占30.4%。
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学分)34学分,占21.5%。
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4个学分,纳入社会实践环节。
注:①课程学分数包括理论教学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
②表内“实践教学”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③“√”表示该项实践教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所在学期。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pplied linguistics)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021022052、学分:2学时:343、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应用语言学的代表性学科和理论,介绍有关应用语言学的理论,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话语分析,语义和语用,语言习得,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和理论,使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
6、预备知识:中韩双语能力,语言学基础知识7、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分支与历史沿革,深化了解学习语言学课程。
通过简要介绍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学科发展,使学生了解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关注的问题,从而充分了解应用语言学概貌。
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课程论文 +课堂展示与讨论组成及占分比例:课程论文60%+课堂展示与讨论4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无教材参考书目:李胜妍(音译).应用语言学概论. 太学社,2012.赵金铭等. 应用语言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2007.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学时:2)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第二节语言学的分类第三节应用语言学第四节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题第二章心理语言学(学时:2)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研究方法和研究分类第三节研究成果第四节研究课题第三章母语习得(学时:2)第一节相关理论第二节幼儿期的语言习得第三节儿童语言的特征第四章二语习得(学时:2)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二语习得理论第三节研究主题第五章对比语言学(学时:2)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对比分析的概念和步骤第三节对比分析假说的变化第四节对比分析的研究主题第六章学习者语言研究(学时:2)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偏误分析第三节偏误分析的应用第四节偏误分析的问题第七章语料库语言学(学时:4)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语言研究和语料库第三节语料库构建第八章社会语言学(学时:4)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研究领域第三节韩语的社会语言学特性第四节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育第五节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第九章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学时:4)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韩国语教育政策第三节韩国语教育政策的相关课题第四节中国语言文字规划的历史和现状第五节语言调查第十章应用语言学的其他重要领域(学时:6)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第二节神经语言学第三节文化语言学第四节传播语言学第十一章课程论文开题报告(学时:4)。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汉语基础课程: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和语音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习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包括音系、声调、语法、语义、语用等内容。
汉语听说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通过听力训练、口语表达和对话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汉语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通过阅读汉语文本、写作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与篆刻:学习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过程,通过书写和篆刻实践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掌握。
中国文化与文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社会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教育学与教学方法: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了解汉语教学的原则和实践,培养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跨文化交际与国际交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在国际交流中的应变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实习:通过实习实践,了解和参与实际的汉语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技能和实践经验。
应用语言学概要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第一节 语言教学的性质和基本过程
三、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由任课教师实际施教。课堂教学不仅指课堂教学活动,还
应该包括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语言实践。
(四)语言测试 即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评价和对学生的测试,来检验语言教学
活动的成效,以便对语言教学的各项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
绪论
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历代的学者在语言教学理论和 实践、语言文字规划、词典编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的应用 语言学学科形成得却很晚.
➢ 1984年成立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文字 改革委员会共同领导,后归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8年归属于教育 部),这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在中国正式形成。
思考与探究
1.简述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间的关系。(p1) 2.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说说你的看法。(p2) 3.应用语言学有哪些主要特点?(p2-3) 4.你是如何看待应用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当前应用语言学研究对 象有哪些新的发展?(p3)
参考文献
1.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龚千言,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研究刍议[J].语文建设,1991(6).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刘涌泉,乔毅.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5.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6.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7.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6. 8.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9.于根元.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0.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S012225303学分: 2
英文名称:Applied Linguistics
学时:30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年1学期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平台:专业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学术后备人才选修
先修课程:
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
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应用语言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应用的学科。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0,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的基本意识,为学生学习其他语言学相关课程,进行语言学实践活动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教学中要讲清楚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理论和知识,考察语言应用的过程,经过试验改善其方法,提高其效率,认识其规律。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本课程包括绪论、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范围、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有关的重要方面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2.教学中要讲清楚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3.本课程需要学生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一)绪论:主要讲解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应用语言学科建立前的情况,应用语言学科形成到现在的情况,应用语言学学科的任务和本课程的目的等。
(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范围:主要讲解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广义的社会语言学,语言规旬,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等。
(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讲解调查和比较,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实验方法,预测法等。
(四)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讲解交际理论,动态理论,中介理论,层次理论,潜显理论,人文性理论等
(五)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上):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中国的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等
(六)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下):新词新语播音主持语言,法律语言,广告语言,网络语言,语言交际等
(七)与应用语言学建设有关的重要方面:机构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课题设置及成果推广等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课程考核综合成绩构成:本课程总成绩=平时占总成绩20%+末考占总成绩80%
(二)课程各个环节考核
1.理论部分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2.考核方式:开卷
3.考核标准与依据:出勤率、作业成绩、期末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