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有机酸
7第七章 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七章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胆碱酯酶复活药一、______选择题(一)A型题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是A. 直接兴奋M受体B. 直接兴奋N受体C. 抑制AChE活性,使ACh水解减少D.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E. 抑制转肽酶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宜选用A. 阿托品B. 胆碱酯酶复活药C. 阿托品+氯磷定D. 阿托品+新斯的明E.果芸香碱+新斯的明3、解磷定恢复AChE活性的作用最明显表现在A. 心血管系统B. 胃肠道C. 腺体D. 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E. 中枢神经系统4、解磷定对哪种有机磷酸酯中毒治疗无效?A. 对硫磷B. 马拉硫磷C. 敌敌畏D. 敌百虫E. 乐果5、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何种溶液洗胃?A. 高锰酸钾溶液B. NaHCO3溶液C. 醋酸溶液D. 生理盐水E. 饮用水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中,不属M样症状的是A. 瞳孔缩小B. 流涎流泪流汗C. 腹痛腹泻D. 肌颤E. 小便失禁7、下列何药属胆碱酯酶复活药A. 新斯的明B. 安贝氯铵C. 氯磷啶D.扁豆碱E.兰他敏8、碘解磷啶解救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是因为A. 能使失去活性的胆碱酯酶复活B. 能直接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C. 有阻断M胆碱受体的作用D. 有阻断N胆碱受体的作用E. 能对抗有机磷酸酯分子中磷的毒性(二)X型题9、氯磷啶的特点A. 水溶性高B. 溶液较稳定C. 可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D. 经肾排泄较慢E. 副作用较碘解磷啶小10、碘解磷定A. 剂量过大本身也可抑制胆碱酯酶B. 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C. 能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D. 能迅速制止肌束颤动E. 对乐果中毒疗效较好11、阿托品用于解救有机磷酸酯中毒A. 必须及早、足量、反复B. 能迅速解除M样症状C. 能迅速制止骨骼肌震颤D. 能解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E. 与氯磷定合用时,阿托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12、乙酰胆碱酯酶A. 是一种水解琥珀胆碱的酶B. 对已酰胆碱的特异性较高C. 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血浆中D. 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E. 常称为胆碱酯酶二.名词解释13.胆碱酯酶复活药三.填空题14.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出现______ 、______和______ 三大症状。
有机酸的酸碱性与反应
有机酸的酸碱性与反应有机酸是指由碳、氢和氧等元素组成的酸性物质。
这些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质,对于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机酸的酸碱性质及其相关反应。
1. 有机酸的酸性质有机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因此具有酸性。
有机酸中的羧基(-COOH)是使其具有酸性的主要功能团。
羧基中含有一个酸性氧原子,可与氢离子形成羧酸根离子(-COO-),其酸碱平衡如下所示:RCOOH ⇌ RCOO- + H+这个平衡反应中,有机酸的浓度高时,平衡向左移动,反之,平衡向右移动。
酸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酸性物质(H+)的浓度。
2. 有机酸与碱的反应2.1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当有机酸与碱发生反应时,它们中和形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通常伴随着放热现象。
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RCOOH + NaOH → RCOONa + H2O其中,RCOOH代表有机酸,NaOH代表碱(如氢氧化钠),RCOONa代表盐(如乙酸钠),H2O代表水。
2.2 酸与碱的酯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有机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这种反应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制备香料、染料和涂料等化学品。
酯化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RCOOH + R'OH → RCOOR' + H2O其中,RCOOH代表有机酸,R'OH代表醇,RCOOR'代表酯,H2O 代表水。
2.3 酸与金属的反应有机酸与活泼金属(如钠、钾)反应时,会产生相应的金属盐和氢气。
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2RCOOH + 2Na → 2RCOONa + H2其中,RCOOH代表有机酸,Na代表活泼金属(如钠),RCOONa 代表金属盐(如乙酸钠),H2代表氢气。
3. 有机酸的应用由于有机酸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1 工业应用有机酸可用于制备化学品和合成材料,如聚合物和涂料。
例如,乙酸被用作制备乙酸纤维和醋酸纤维的原料,丙酸可用于合成塑料和催化剂。
生化工艺 第七章 典型产品生产工艺 第二节有机酸的生产工艺
第七章
典型产品生产工艺
第一节 抗生素生产工艺 第二节 有机酸生产工艺 第三节 氨基酸生产工艺 第四节 啤酒生产工艺 第五节 其他产品的生产工艺 第六节 发酵过程经济评价
第二节 有机酸的生产工艺
有机酸发酵工业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且较 为成熟的分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有 机酸在传统发酵食品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以微生物发酵 法生产且达到工业生产规模的产品已有十几种。
(2)柠檬酸的提取 从柠檬酸发酵液制备结晶柠檬酸一般 包括三个步骤:
①去除菌丝和其它固形物得到滤液; ②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滤液,得到初步纯化的柠 檬酸溶液; ③初步纯化的柠檬酸溶液经精制后浓缩得到结晶柠檬酸。
第二节 有机酸的生产工艺
柠檬酸的提取方法有五种:钙盐法、溶剂萃取法、 电渗析法、液膜法和逆向渗透法。
表7-1 一些常用发酵法生产的有机酸的来源和用途
有机酸名称 柠檬酸 乳酸
来源
黑曲霉、酵母等 德氏乳杆菌、赖氏乳杆菌、米根菌等
用途
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酸味剂、 增溶剂、缓冲剂、抗氧化剂、除 腥脱臭剂、鳌合剂、纤维媒染剂、 助染剂等 食品工业的酸味剂、防腐剂、还 原剂、制革辅料等
醋酸 葡萄糖酸
衣糠酸 苹果酸
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有机酸,以代替从水果和蔬菜等 植物中提取有机酸,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及市场的需要而开 发出的方法。由于食品、医药、化学合成等工业的发展, 有机酸需求骤增,发酵法生产有机酸逐渐发展成为近代 重要的工业领域。
第二节 有机酸的生产工艺
一、有机酸的来源与用途
柠檬酸、乳酸、醋酸、葡萄糖酸、衣糠酸和苹果酸等有 机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有重 要的作用。在现代有机酸的生产过程中,发酵法生产有机酸 占有重要的地位,表7-1是一些常用发酵法生产的有机酸的 来源和用途。
第七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述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定义: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方法或加工 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它们中大多 是数并不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 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的添加量有严格的控制,而且 为取得所需效果添加量也很小。
然后国际组织将毒理学结论、允许使用量、质量标准等 再反馈给各国政府以征求意见,进而成为国家的统一意 见。
第二节 乳化剂、增稠剂、膨松剂
(1) 乳化剂
定义:在食品工业中把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统称为乳化 剂。 作用:发挥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分散、悬浮、起泡、润 湿、增溶、助溶、破乳等作用外,在食品中还发挥增稠、 润滑、保护、抑泡、消泡等作用,还能与食品中的类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对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 起着重要作用。 分类:食品乳化剂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 7
2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按其功能分,我国在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 (GB2760--1996)中将其分为22类: (1)酸度调节剂 (2)抗结剂(3)消泡剂 (4)抗氧化剂 (5)漂白剂(6)膨松剂 (7)胶母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 (10)乳化剂 (11)酶制剂(12)增味剂 (13)面粉处理剂 (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 (16)营养强化剂 (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 (19)甜味剂 (20)增稠剂 (21)其他食品添加剂 (22)食用香料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物质、化学物质和半天然物质等。
大豆磷脂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水化脱胶法和 有机溶剂提取法。 a. 水化脱胶法:大豆毛油过滤 热水 搅拌下加入80oC
武汉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阶段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C6H5CH2OH和C6H5OH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2.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B.a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C.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D.向a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3.完全燃烧0.1 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称得浓硫酸增重3.6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6.6 g,则混合物中A.一定存在CH4B.可能存在C2H2C.一定含有C2H4D.可能含有C2H6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与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216O、D216O、H218O、D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B.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C.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所以HI的沸点高于HFD.由IA族和VI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可能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5.下列各组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若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的是A.C3H8、C4H6B.C3H6、C4H6O2C.C2H2、C6H6D.CH4O、C4H4O5 6.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可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该物质为()A.蛋白质B.葡萄糖C.淀粉D.油脂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丙烯的实验式:CH2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D.聚丙烯链节的结构简式:-CH2-CH2-CH2-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乙炔具有还原性B.待测液中含Fe2+C.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D.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产物A.A B.B C.C D.D9.2020 年春节前后,世界各地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第七章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及其调节
第七章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及其调节授课内容:第一节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第二节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第三节次级代谢的特点第四节次级代谢的生理功能第七章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第一节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一、次级代谢的概念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
是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代谢过程中某种代谢产物的积累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这一过程的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
也有把初级代谢产物的非生理量的积累,看成是次级代谢产物,例如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维生素、柠檬酸、谷氨酸等。
二、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一)根据产物的作用分类根据次级代谢产物的作用可以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类型。
1、抗生素:这是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所产生的,具有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功能的一类次级产物。
目前从自然界发现和分离的抗生素已有5000种;通过化学结构的改造,共制备了约3万余种半合成抗生素。
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新生霉素、多粘霉素、利福平、放线菌素(更生霉素)、博莱霉素(争光霉素)等达数百种抗生素已进行工业生产。
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最常用。
2、激素:微生物产生的一些可以刺激动、植物生长或性器官发育的一类次级物质。
例如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
3、维生素:作为次生物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产生的远远超过自身需要量的那些维生素,例如丙酸细菌产生维生素B;分枝杆菌产生吡哆素和烟酰胺;假单胞菌产生生物素;12以及霉菌产生的核黄素和β-胡萝卜素等。
4、生物碱:大部分生物碱是由植物产生的碱性含氮有机物。
麦角菌可以产生麦角菌生物碱。
5、色素:是一类本身具有颜色并能使其他物质着色的高分子有机物质。
不少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各种有色的产物。
例如由黏质赛氏杆菌产生灵菌红素,在细胞内积累,使菌落呈红色。
药理学第7章
第7章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胆碱酯酶复活药⒈了解有机磷酸酯中毒原理及症状。
⒉掌握解毒药的作用原理和效果。
单项选择题――A型题1.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中毒症状作用最明显的是A.瞳孔缩小B.肌束颤动C.流涎D.腹痛E.呼吸困难2.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中毒症状作用最明显的是A.瞳孔缩小B.肌束颤动C.流涎D.腹痛E.呼吸困难3 下列哪个(些)症状提示为中毒有机磷酸酯类中毒A.恶心、呕吐B.流涎、出汗C.尿频、尿急D.肌束颤动E.腹痛、腹泻单项选择题――B型题A.有机磷酸酯中毒B.筒箭毒碱过量中毒C.青光眼D.高血压E.脊髓前角灰白质炎1.依色林用于2.新斯的明用于3.氯磷定用于4.加兰他敏用于多选题1.胆碱酯酶复活药用于解救有机磷中毒时,有哪些特点A.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B.能与游离的有机磷酯类的磷原子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作用迅速而持久,一般用药一次即可D.缓解N样症状最为迅速E.不能直接对抗蓄积的乙酰胆碱2.氯解磷定的特点是A.水溶性高B.水溶液较稳定C.可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D.经肾排泄较慢E.不良反应较小问答题和论述题1.阿托品解救有机磷中毒时有何特点?2.有机磷中毒的症状有哪些?机制如何?3.有机磷中度中毒为什么以M受体阻断药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反复交替使用?4.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
第七章试题答案单项选择题—A型题1.B2.B3.D单项选择题—B型题1.C2.B3.A4.E多选题1.ABCE2.ABCDE问答题和论述题1.1能直接对抗大量乙酰胆碱引起的M样作用,作用迅速;2 部分地缓解中枢的中枢神经症状;3 临床用药量可超过极量所限,视中毒深浅而定;4 不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对中、重度中毒须配合应用胆碱酯酶复活药。
2.症状:1 M样症状:瞳孔缩小,视物不清,流涎、口吐白沫、肺部湿性罗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2 N样症状:肌肉震颤、无力、心动过速、BP升高。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7章 第4节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四、问题和讨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 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提示:该反应的实质是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醛,故重复多次 进行催化效果更好,产生的乙醛更多,现象更明显。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 Na2CO3 溶液各起什 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 Na2CO3 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 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解析] (1)A 中 H2O2 在 MnO2 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 方程式为 2H2O2=M=n=O==22H2O+O2↑;B 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的水蒸 气,可用浓硫酸作吸水剂;C 的作用是加热乙醇得到乙醇蒸气进入 D。
(2)在本实验中,C 需加热产生乙醇蒸气,D 需加热,使乙醇蒸气 与 O2 在 Cu 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乙醛,故需要加热的装置有 CD。
三、实验步骤 1.乙醇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可观察到乙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 特殊的香味。 (2)点燃酒精灯,然后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上面,发现烧杯内壁 有水珠生成,说明有_H__2O___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__C_O__2 _生成。
(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 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__色的 CuO,立即将其插入盛 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闻到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 味,铜丝插入乙醇后由黑__色变成_红_色。
2.乙酸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可观察到乙酸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
第7章化学工艺学
原料气纯度
乙烯含量≥99.5% 氧气纯度≥99.5% 其中乙炔含量<30ppm 硫化氢含量< 3ppm
乙炔和亚铜离子反应生成乙炔铜 乙炔钯盐反应生成钯炔化合物并析出金属钯 在酸性介质下,硫化氢与的PdCl2反应生成硫化钯沉淀从溶
液中析出
改变了催化剂溶液的组成,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转化率及反应器进气组成
7.2.1 催化自氧化
具有自由基链式反应特征,能自动加速的 氧化反应称为自氧化反应
使用催化剂加速链的引发,称为催化自氧 化
工业上生产有机酸、过氧化物
催化剂多为Co、Mn等过渡金属离子的盐 类,溶解在液态介质中形成均相
助催化剂,又称氧化促进剂,缩短反应诱 导期,加速反应的中间过程 溴化物 有机含氧化合物
(7 36) (7 37)
甲烷氧氯化制氯甲烷 二氯乙烷氧氯化制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已工业化
8C 2 H 4 Cl 2 6 Cl 2 7 O 2 CuCl 2 KCl/Carrier 4 C 2 HCl 3 4 C 2 Cl 4 14 H 2 O (7 38)
420 C
流程短,设备少,建厂投资可减少15%~30% 纯氧作氧化剂可提高进料浓度和选择性,生产成本大
约为空气氧化法的90% 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适宜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可达99.99%
7.4.3 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的反应
主反应:
C2H4+O2C2H4O DH0298K= -103.4KJ/mol 平行副反应:
7.3.3 非均相催化氧化催化剂
(1) 催化剂
活性组分主要有可变价的过渡金属钼、铋、钒、钛 、钴、锑等的氧化物
海洋化学第七章
1、海洋中有机物的形态有哪些(DOC, COC)?其主要来源?颗粒态 (POC) 主要来源:生物生产溶解态(DOC)主要来源:河流输入、大气沉降、生物生产2、海洋中有机物的分类特征。
基于分类学海洋中哪种有机物最多?分类特征:来源、溶解性、分子量、稳定性、(生物)化学类别最多的有机物:海源有机物3、海洋中颗粒有机碳的循环规律、分布特征?循环规律:海洋中浮游植物通过死亡分解向海洋中输入颗粒有机碳,颗粒有机碳通过细菌分解、代谢为溶解性有机碳,未被生物降解的部分结合入沉积物,低分子有机组分分泌至水体很快被细菌所利用。
如此不断参与地球化学循环。
分布特征:与河水、湖水相比,海水中POC浓度较低。
受陆源有机物影响,河口与近岸海域海水中POC浓度比开阔大洋高。
对于开阔大洋,水体中POC浓度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在光合作用强烈的真光层中,POC浓度高且变化大。
4、海洋中有机物有哪些特点?它们对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影响?含量低、组成复杂、分布不均匀、容易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
影响:●对水色的影响(改变表面活性和张力)。
●对海-气交换的影响:表面微层及其作用。
●对多价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
●改变一些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对化学过程的影响:影响氧化-还原作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干酪根)5、熟悉氨基酸、蛋白质、腐殖质有关内容。
(1)氨基酸:是一种有机酸,通用分子式为RCHNH2COOH。
海水中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包括各种酸性的、中性的和碱性的氨基酸,在海水中通常以肽的形式存在,主要由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降解而来。
海水中氨基酸大部分为结合氨基酸(也即肽)。
海水中氨基酸类化合物无论游离的或结合的,其种类都以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鸟氨酸等的含量居多。
氨基酸类化合物在大洋水中总含量为5-90微克/升,但在近海或生物生产力高的海域,总含量可达400微克/升。
(2)蛋白质:对于海洋生物而言,蛋白质的氮约占浮游植物总氮的60%~70%。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题(2)
一、选择题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A.C2H4B.CH2=CH2C.CH2CH2D.2.完全燃烧0.1 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称得浓硫酸增重3.6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6.6 g,则混合物中A.一定存在CH4B.可能存在C2H2C.一定含有C2H4D.可能含有C2H63.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甲烷的球棍模型:B.33(CH)COH的名称:2,2-二甲基乙醇C.乙醛的结构式:3CH CHOD.羟基的电子式:·····O:H4.医用一次性口罩的结构如图所示,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聚丙烯,具有阻隔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口罩是一种混合物B.聚丙烯难溶于水C.该口罩用完后不应随意丢弃D.用“84”消毒液清洗该口罩上的污溃后可继续使用5.化学与抗击“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氧水中含有H2O2分子B.“84”消毒液应该避光保存C.过氧乙酸(CH3COO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D.75%的酒精消毒效果不如95%的酒精6.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能使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的是A.乙烯B.乙烷C.乙醇D.苯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丙烯的实验式:CH2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D.聚丙烯链节的结构简式:-CH2-CH2-CH2-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NH3B.用焰色反应鉴别KCl和K2SO4C.用NaOH溶液除去Cl2中的HCl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9.下列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分液漏斗分离四氯化碳与水B.用硝酸银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C.用溴水区别乙烯与甲烷D.用浓硫酸干燥NH3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B.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系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C.因铝制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故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D.工业上,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二、填空题11.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下含氢量最高的气态烃是________(填字母)。
食品化学-第7章-矿物质
磷的来源
蛋类、瘦肉、鱼类、干酪及动物肝、肾的 磷含量都很丰富,而且易吸收;
谷类及大豆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盐形式存在, 不易被人体消化,但若能预先通过发酵或 将谷粒、豆粒浸泡在热水中,植酸能被酶 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时就可提高磷的吸收 率。
镁
成人体内含镁20-30克,其中60%-65%以 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 齿中,27%的镁存在于软组织中。
3. 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Na 、K↑ Ca、Mg↓(一定比例)
(4)对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 如铁对血红蛋白、细胞色素酶系的重要性, 碘对甲状腺素合成的重要性等。 ▪ 参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
(5)对食品感官质量的作用。 ▪ 如磷酸盐对肉制品的保水性、结着性作用 ▪ 钙离子对凝胶的形成和食品质地的作用等
消耗的ml数即为食品灰分的酸、碱度。 ▪ “+”表示碱度“-”表示酸度
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2、酸性食品
—含有阴离子(P、S、Cl)酸根的非金属元素较 多的食品,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大多呈酸性, 故在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大部分的肉、鱼、禽、蛋因为含丰富的含硫蛋 白质,米、面粉制品含磷多,所以属酸性食品。
食品中矿物质吸收利用的一些基本性质
1.溶解性
所有的生物系统都含有水,几乎所有的营养元素 也都是溶解于水中并在水中为生物所代谢利用
所以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和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
矿物质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 素本身的性质
2.矿物质的存在形式
▪ 以游离态存在: ▪ 可溶性离子,如Na+ K+ Cl– 等存在;
肾对钠的调节能力很强(多食多排、少食少排、 不食不排),通过此原理可以判断是否缺盐脱 水及缺盐程度有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1.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B.a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C.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D.向a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2.“人造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
另一种是用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从活的鸡鸭鱼牛羊猪身上采集干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培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B.蛋白质水溶液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C.人造肉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动物的屠杀D.人体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羧基(-COOH),所以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B.用FeCl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酚三种物质C.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都是高级烃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4.2019年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燃料是天然气)在水中点燃呈现“水交融”的景象,惊艳世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天然气易溶于水C.天然气燃烧是放热反应D.天然气燃烧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O 5.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6.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
其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能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新冠病毒直径大约在60~140nm,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C.医用口罩由三层无纺布制成,无纺布的主要原料聚丙烯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7.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类物质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酸D.苯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S 的结构示意图:B.4CH分子的比例模型:C.2CO的电子式为:D.自然界某氯原子:35.517Cl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 将石蜡油蒸气依次通过加热的内含碎瓷片的玻璃管、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烃B 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浓H2SO4具有吸水性C 将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硝酸亚铁溶液中,溶液黄色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蔗糖未水解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聚乙烯含碳量相同,均为纯净物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是人体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C.苯、溴苯均难溶于水,可用水将其鉴别D.豆浆煮沸的目的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便于人体吸收二、填空题11.I.请按要求填空:(1)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2)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3)写出2-甲基-2-丁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3_2乙酸和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课后作业含解析2
乙酸和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B)①食盐②乙醇③氢氧化铜④金属铝⑤氧化镁⑥碳酸钙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 D.全部解析: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Al反应置换出H2;与碱性氧化物MgO等反应;与盐反应,如Na2CO3、CaCO3等.2.下列实验中操作与现象及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D)解析:碳酸钠粉末中加入适量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属于强酸制弱酸,故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A正确;乙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苯的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C正确;石蕊溶液中滴入乙酸,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乙酸水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乙酸是强酸,D错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后,乙酸全部反应生成酯解析: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A正确;C2H6、C2H4常温是气体,乙醇和乙酸是液体,B正确;乙醇和乙酸都能燃烧,被氧气氧化,C正确;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不能进行完全,D 错误。
4.萜品醇可用作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溶剂,已知α.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1 mol 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C.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D.分子式为C10H20O解析:萜品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该分子中除了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O元素,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B正确;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D 错误。
植物生理学理论课件第七章植物生长生理
• 极性是分化的前提。 • 胚的发育:
受精卵
胚芽
胚根
胚柄
• 根毛发育
根表皮细胞分化。
表皮细胞 气孔发育——叶表皮细胞分化
根毛
不均等分裂导致许多组织或器官发生
• 图 7 - 11 拟南芥幼苗的胚胎发育图
图 7-12 墨角藻受精卵极性建立的过程
A 未极化的合子, B 极性尚未稳定的合子, C 极化的合 子, D 胚胎
图 7 - 23 种子萌发过程 IAA 、 GA 等植物激素的 变化
• 4.4 生长大周期
• 1 、植物生长动力学( growth kinetics )—— S
型曲线
生长停滞期
生长总量
生
对数生长期 ( 直线生长期 )
长
生长滞后期 (缓慢生 长)
生长速率
生长时间
• 植物生长大周期 (grand period of growth): 植物整体、器官或组织在一生中,生长 表现出 “慢一快一慢”的基本规律,总 体表现为 S 型曲线(生长速率表现为抛 物线)的生长过程称植物生长大周期。
图 7-18 胚根突破种皮 和种子萌发及 ABA 对 萌发的抑制
• 4.2 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 、水 : 种皮变软——胚根突破种皮
,
•
氧气透入——胚的呼吸上升
,
•
凝胶变溶胶——酶活性提高
,
•
大分子水解为可溶性小分子 ,
• 2 、温度
• 萌发温度三基点:最低、最适和最高。 发芽最适温度是指种子发芽率最高、发 芽时间最短的温度。
野生型
cuc1/cuc2
16-cell
WUS 表 达
诱导表达
Late heart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B.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乙酸分子中虽然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2.Molnupiravir(M)是全球首款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口服小分子药物,它在体内代谢产物NHCtriphosphate(N)可引起新冠病毒RNA复制错误,其代谢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B.M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为异丁酸钠C.N分子中含有磷酸酐键,水解时可断裂,释放较多能量HD.1molN与足量的Na反应最多可生成3mol23.叶蝉散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
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H NO B.叶蝉散分子中含有羧基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11162C.叶蝉散的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吸收峰D.邻异丙基苯酚与互为同系物CO反应制备,转化关系如下:4.可降解聚合物Q可由有机物P和2已知:①;CO的结构式为O C O。
①2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P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Q中的官能团为C.由P制备Q的反应为加聚反应且原子利用率为100%D.P、Q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且所得产物相同5.下列表格中对应的关系错误的是A.A B.B C.C D.D6.下表中物质所属的类别及其所含官能团的对应关系可能有错误的是A.A B.B C.C D.D7.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馏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NaOH溶液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8.企鹅酮因结构类似企鹅而得名(如图)。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7章第3节第二课时乙酸 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小练·素养达成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①定义:_酸__与__醇___反应生成_酯__和___水__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②特点:
—反应物:酸和醇 酯化反应 ——反应条件: 浓硫酸、加热
—产物:酯和水特点:反应可逆且反应速率很小
课前·新知导学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含羟基物质较多,考查频度也较高,如 考查:有机物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 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计算等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小练·素养达成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情境导入]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小练·素养达成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答案】(1)碳酸钠 乙酸 (2)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 (3)有白色浑浊产生 (4)CH3COOH>H2CO3>H2SiO3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操作
现象
b.在②、④物质的试管中, 各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中产生气体
c.在①、③物质的试管中 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
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③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结论(—OH中H 原子活泼性比较)
②________④
①________③
【答案】> > >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俗名 颜色 状态 _醋__酸___ _无____色 _液____体
气味 强烈刺激
性气味
溶解性 __易___溶于 水和乙醇
挥发性 _易___挥发
第七章 发酵过程的控制
1、发酵温度
4、CO2和呼吸商的影响及控制
• 三.发酵过程中CO2的控制 • CO2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细胞的 呼吸强度、通气搅拌程度、设备规模、罐 压大小、温度等。通气搅拌程度越大,体 系中CO2浓度越低。 • 工业发酵中,CO2的影响远比溶解氧的影 响要小得多,因此,一般不单独进行控制。
5、基质浓度的影响及补料控 制
压力法
覆膜氧电极 法
极普法
4、CO2和呼吸商的影响及控制
• 一.二氧化碳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CO2影响发酵液的酸碱平衡,使发酵液的 pH值下降,或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或与生长必需金属离子形成碳酸盐沉 淀等原因,造成间接作用而影响菌体生长 和产物合成。
4、CO2和呼吸商的影响及控制
• 二.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 • 微生物的耗氧速度常用单位质量的细胞(干 重)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即呼吸商或 比耗氧速率(或呼吸强度)。单位体积培养液,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量称为摄氧率。 • Q氧气 = γ/ Cc 在菌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摄氧率越大, 呼吸商越大,发酵就越旺盛。
主要内容
由于发酵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发酵过程的控制较为复杂, 目前生产中较常见的参数主要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 空气流量、基质浓度、泡沫、搅拌速率、罐压、效价等。
9 发酵参数和发酵终点的监测与控制 10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设备及管道清洗与消毒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OOH
19:46
一、 羟基酸
定义: 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的化合物。
醇酸——脂肪羧酸烃基上的H被羟基取代的衍生物 酚酸——芳香族羧酸芳环上的H被羟基取代的衍生物
19:46
醇酸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羟基酸、-羟基酸、-羟基酸 命名: a.以羧酸为母体,烃基做取代基;
b.编号从距离最近的羧基开始。
-丁酮酸(乙酰乙酸)
丙酮酸
O HOOC C CH2 COOH
丁酮二酸(草酰乙酸)
19:46
三、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
1、乳酸 是人体中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O CH CH 3 OH COOH
-2H
CH
3
C
COOH
乳酸
丙酮酸
2、苹果酸 是体内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O C CH 2 COOH COOH +2H -2H HO CH CH 2 COOH COOH H2SO4 CH COOH CH COOH + H2O
草酰乙酸
苹果酸
丁烯二酸
19:46
3、柠檬酸
HO
CH2 COOH C CH 2 COOH COOH
人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 糖有氧氧 化过程中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临床上,柠檬酸铁铵是常 用补血药,柠檬酸钠常用作抗凝血剂。 COOH 4、 水杨酸
OH
具有清热、解毒和杀菌作用,其酒精溶液可用于治疗 因霉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用作解热镇痛药,是APC的组分之一。近年来,阿司匹林 多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9:46
5、 丙酮酸 是动植物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 也是乳酸在人体内的氧化产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转变 成氨基酸或柠檬酸等,是 一个重要的生物活性中间体。
O CH3 C COOH +2H -2H CH3 CH OH COOH
丙酮酸
乳酸
6、 β-丁酮酸 又名乙酰乙酸,是生物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 物。 O O
X
R
OH +
C
O
3
CH3 C
PCl3
3 CH3 C Cl + H3PO3
O
CH3(CH2)6 COOH
+ PCl5
△
CH3(CH2). C Cl 6
+ HCl + POCl3
O
C6H5 COOH
+ SOCl2
C6 H5 C
Cl
+ SO2 + HCl
19:46
3. 酸酐的生成
羧酸与强脱水剂共热
O R C OH OH R C O
O . O C R
卤素 烃氧基
酰卤、酰胺 酯
酰氧基
酸酐
19:46
1. 酯的生成 (酯化反应)
O R C OH
O
+ H-O-R’
H+
△
R C OR' + H2O
为了提高酯的收率,往往采用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 或不断从反应物中移去一种生成物,以使得平衡向右 移动。
19:46
2. 酰卤的生成
O
O
酰卤键
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溶于
NaHCO3。
思考题:用化学法将含有乙酸、苯酚等杂质的酒精溶液提纯。
制药工业中,常常利用此性质,将不溶于水的药物变 成水溶性的盐,以便配制成水剂或注射液,如:青霉素G
19:46
(二)、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通式:
O C (Ar)R L
L =-X、-NH2 -OR
19:46
第七章 有机酸
【教学目标】 1.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 熟悉羧酸的分类、命名 3. 了解重要羧酸及其医学意义
19:46
第一节
羧酸
一.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C2H6O2 结构式:
H H C H O C OH
结构简式:CH3
官能团:
OHale Waihona Puke C OHCOOH简写为(—COOH)
19:46
O
O
P2O5 △
R R
C O C O
+
H2O
COOH
△
C O C
+
H2O
COOH
O
19:46
4. 酰胺的生成
O ‖ R-C-OH + NH3 O ‖ R-C-O NH4 O ‖ R-C-ONH4 O ‖ R-C-NH2 +H2O
△
19:46
(三)、脱羧反应
R CH 2 COONa NaOH/CaO
19:46
本章小结(1)
一、羧酸、羟基酸和酮酸的结构 羧酸从结构上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 O 羧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Ar) R C OH
(H)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羟基(-OH) 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羟基酸。 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酮基的化合物称为酮 酸。
19:46
本章小结(2)
二、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脱羧反应 羧酸分子中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 反应。 3、生成羧酸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羟基可被其 它原子原子团代替而生成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酸酐、 酯和酰胺。 三、羟基酸和酮酸是生物代谢的中间产物。
高 温
RCH3+Na2CO3
乙二酸、丙二酸受热时脱羧
HOOC COOH
CO2 + HCOOH
HOOC CH 2 COOH
CO2 + CH3COOH
19:46
四、重要的羧酸
O H C OH
1、甲酸 2、乙酸(醋酸)
结构特殊,有还原性和酸性
3、苯甲酸 (安息香酸)其钠盐常用作食品和药物的
防腐剂
4、乙二酸
第一节
羧酸
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羧酸从结构上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 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O
(Ar) R (H) C OH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羧酸可分为脂肪酸(饱 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 根据分子中所含羧基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酸、二 元酸和多元酸
19:46
系统命名法:选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 从羧基碳原子开始。
HOOC COOH
19:46
第二节 羟基酸和酮酸
【教学目标】
1.掌握羟基酸和酮酸的结构及命名 2.了解一些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及医学意义
19:46
第二节 取代羧酸
定义: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它
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衍生物叫取代羧酸。
羟基酸:
H3C CH COOH HO
O
OH COOH
酮酸:
H3C
9,12-十八碳二烯酸 或: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
19:46
脂环族和芳香族羧酸
COOH COOH
环己基甲酸
苯甲酸
19:46
三、 羧酸的性质
羧酸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它的官能团羧基引起的。由于羰基和羟 基相互影响,使羧基表现出既不同羰基,又不同于羟基的某些特 殊性质。
(一)酸性 CH3COOH
β-羟基丁酸
β-丁酮酸
丙酮
医学上把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合成为酮体。 由于酮体能被肝外组织进一步分解,所以正常人体血液中只 含用微量(小于0.5mmol/L)酮体。但当长期饥饿或患糖尿病时, 酮体生成明显增多而引起血液中酮体含量升高,严重时将在尿 中出现酮体,称为酮症。酮体呈酸性,如果酮体的增加超过了 血液抗酸的缓冲能力,就会引起酸中毒。因此,检查酮体可以 帮助对疾病的诊断。
R
2R
R
CH3COO-+H+
R COONa + H2O
COOH + NaOH
COOH + Na2 CO3
COOH + NaHCO 3
2R
R
COONa + H2 O + CO2
COONa + H2O + CO2
19:46
羧酸的酸性小于无机酸而大于碳酸 羧酸能与碱作用成盐,也可分解碳酸盐。此性质可用 于醇、酚、酸的鉴别和分离: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 NaOH也溶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酚能溶于NaOH不溶
19:46
OH H3C CH COOH HOOC CH CH2COOH OH COOH
2-羟基丙酸(乳酸) 羟基丁二酸
(苹果酸)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柠檬酸)
HOOC CH2 C CH2COOH OH
19:46
二、 酮酸
命名:酮酸以羧酸为母体命名
O H3C C COOH
O H3C C CH2 COOH
CH3 C CH2 COOH CH3 C CH 3 + CO 2
β-丁酮酸
O CH3 C CH2 COOH +2H -2H CH3
丙酮
OH CH CH 2 COOH
β-丁酮酸
β-羟基丁酸
19:46
OH CH3 CH CH2COOH -2H +2H
O CH3 C CH2 COOH CH3
O C CH3 + CO 2
H3C CH CH2 COOH CH3
3-甲基丁酸
或 -甲基丁酸
二元羧酸
HOOC
HOOC
COOH
乙二酸(草酸) 丁二酸(琥珀酸)
CH2 CH2 COOH
19:46
不饱和脂肪酸
H2C CH CH CH2 COOH H2C CH2 CH3
3-丙基-4-戊烯酸 或: 3-丙基-4-戊烯酸
H3C (CH2)4 CH CH CH2 CH CH (CH2)7 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