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词语解释
新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注释
新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注释在新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也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经典作品。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碣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 澹澹:形容水面宽广的样子。
- 竦峙:高耸直立。
- 萧瑟:形容风声凄凉。
- 星汉:指银河。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古代的明月和边关。
- 万里长征:指长途跋涉。
- 龙城:古地名,这里指边关。
- 飞将:指勇猛的将领。
- 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阴山:古代北方的山脉。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欲饮,无管弦之盛,无丝竹之音。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故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壬戌: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
-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 苏子:指苏轼。
- 夏口、武昌: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和鄂州市。
-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 物与我皆无尽:指万物和自我都是永恒的。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词语解释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词语解释1、《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清除。
荷锄:扛。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茂盛)但使:只要。
但,只,只是。
无违:不要违背。
无,不要。
2、《使至塞上》单车:使者的代词。
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以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前行了。
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
属国:一种官名,典属国的简称。
在汉代指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此处为自称,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过居延”即“出汉塞,进入胡地”之意。
长河:黄河。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逢:碰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云生结海楼:云生,云层生起;结,凝结成;海楼,海市蜃楼。
3、《渡荆门送别》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4、《登岳阳楼》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诗歌及解释翻译素材.doc
9《三峡》郦道元-北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中断。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嶂】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弓I,延长。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水涨,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
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
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甚是凄凉。
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1. 诗句背诵。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字词解析。
-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 “薄暮”:傍晚,这个词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就像一天快要结束了,人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多愁善感起来。
- “徙倚”:徘徊的意思。
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这个地方,走来走去,不知道自己该依靠什么,内心很迷茫呢。
- “采薇”:用典,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这里诗人说“长歌怀采薇”,就是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有点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虽然和伯夷、叔齐情况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内心孤独的体现。
3. 诗歌赏析。
-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时间(薄暮)、地点(东皋),并且通过“徙倚欲何依”写出了诗人的彷徨心情。
就像我们有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傍晚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心里空落落的。
-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景的名句。
诗人眼中看到的树啊,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一座座山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
这景色看起来很美丽,但其实透着一种萧瑟和孤寂。
你想啊,满眼都是秋天枯黄的颜色,还有那即将消失的落日余晖,就像美好的东西正在消逝,让人感觉有点忧伤。
-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了牧人和猎人都回家了,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而诗人却只能看着他们,自己还是孤零零的。
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说周围看看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好放声高歌,怀念古代的隐士。
这就把前面那种孤独的情绪推到了极致,他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只能到古代去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1. 诗句背诵。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最新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精编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八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gāo):地名,今属山西省万荣,诗人弃官后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2)徙倚: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3)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4)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的鸟兽。
(5)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6)采薇:釆食野菜。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和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和翻译《观刈麦》李白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翻译:农家在五月里很少有闲暇的时候,人们忙得不可开交。
夜晚南风吹起,小麦覆盖着田埂,变得金黄。
妇女和姑娘们背着食物,孩子们提着水壶,一起到田里去,壮年男子在南边的山冈上劳作。
他们的脚被热气蒸腾,背部被炎炎夏日的阳光炙烤。
尽管筋疲力尽,却感觉不到炎热,只希望夏日的时间长一些。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景色如何?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没有结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的景色雕琢得如此神奇,山的阴阳两面,划分了昏暗和明亮。
胸中充满了层层叠叠的云雾,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决心登上泰山的顶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峦都显得渺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中的草木长得很深。
感伤时事,花朵似乎也在哭泣;离别的悲伤,连鸟儿也感到惊心。
战火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书的价值胜过万金。
白发因为忧虑而变得稀疏,几乎无法插簪。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在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湖面刚刚平静,云层低垂。
几处早春的黄莺争抢着栖息在温暖的树上,谁家的燕子在啄食春天的泥土。
纷乱的花朵渐渐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草地刚好能覆盖住马蹄。
最喜欢在湖东行走,总觉得走不够,绿杨树荫下的白沙堤。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沙中,铁锈还未完全腐蚀,自己拿来磨洗,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 6.30 诗四首课文解析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课文解析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①这两句诗介绍了什么?语言运用有何特点?)【译文】在南山脚下种豆,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很稀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②从这两句诗可看出作者的劳动生活很辛苦,他的精神也同样痛苦吗?)【译文】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晚间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译文】道路狭窄,草木丛生,晚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衣裳沾湿不值得惋惜,只要不违背自己意愿就行了。
【注释】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
【段析】这首诗是陶渊明退隐后的第二年春夏间所作,主要写他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热爱的心情。
首联写南山脚下豆苗的生长情况。
颔联写他早起晚息、不辞劳苦的精神。
颈联是他归来后的景物描写和感受。
尾联句写的是这样做为的是保持自己清高的节操,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志向。
(③最后一句诗中的“愿”具体指什么? ④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更反映了他对污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样分析对吗?为什么?)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⑤首联点明了什么内容?)【译文】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⑥此联运用了什么修辞?)【译文】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胡天。
(⑦此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试对其进行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文】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注释】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征蓬:飘飞的蓬草。
胡天: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在现在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段析】首联交代出使的目的、行程。
颔联描写万里行程。
颈联描写塞外荒漠雄浑的景象。
尾联句呼应开头,交代自己的行程。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思想内容 主要表现久居异地
之人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结合,
浑然一体.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
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 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 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 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 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xǐyǐ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注释: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中。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 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诗四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讲义
▪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 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以及边塞 访问的情况,抒发了诗人出使 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派遣的 孤寂之情。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词语解释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词语解释一、《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词语解释:晨兴理荒秽:清除荷锄:扛着锄头草木长:草木生长。
长,生长(茂盛)。
夕露:夜露衣沾:衣服沾了(夜露)湿了。
但使:只要无违:不要违背二、《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词语解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八级上册语文古诗文注释翻译
南北朝:xx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xx:xx。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着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记xx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xx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30课诗四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30课诗四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30课诗四首第30课诗四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荷hè锄候骑jì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著名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著名诗人王维。
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
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第6课.《雪》】一、字词磬口(qìng) 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zhuózhuó)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二、课文中心《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新人教版
30 诗四首☆课文导读《归园田居》写出了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作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写了王维出使西北边塞的经历,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了作者失意的惆怅、寂寞和感伤。
《渡荆门送别》描写了李白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写出作者在政治上的抱负和豪情壮志,同时含蓄的抒发了思乡之情。
《登岳阳楼(其一)》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
诗人借对岳阳楼景象的叙写,表达了自己的身世悲凉之感和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晨兴.(xīnɡ)荒秽.(huì)荷.锄(hè)草木长.(zhǎnɡ)侯骑.(jì)燕.然(yān)帘旌.(jīnɡ)徙.倚(xǐ)二、词语释义晨兴:早起。
理:治理。
荒秽:杂草丛生。
道狭:道窄。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问边:慰问边士。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大荒:广阔的原野。
天镜:比喻明月。
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横分:这里指瓜分。
徙倚:徘徊。
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道谢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三、语句解读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
其中,“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抓住了西北高原的特色。
色彩也很丰富:大漠的黄沙,红色的晚霞,闪着白光的河水,白色的烽烟,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八上古诗文全部人教版注释
1.《野望》东皋:地名,具体指济水东岸的高地。
皋,水边的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归鸟: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傍晚时分。
犊:小牛,这里泛指牛群。
树林:作者所隐逸的高山大岭。
层城:重重叠叠的山峦,象征城市的高大城垣。
2. 《黄鹤楼》昔人: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一作“黄鹄”。
一去:一作“一旦”。
悠悠:渺茫、深远。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与武昌、汉口隔江相望。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但原洲已消失,此洲唐时还在,宋以后就没有了。
日暮:时已傍晚。
烟波江上使人愁:一作“烟波江上使人伤”。
3. 《使至塞上》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前敌统帅。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这里泛指边境的山。
4. 《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更爱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天际流:流向天边。
楚客:泛指楚地的旅客。
出自《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梄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这里借指自己入蜀远游的情怀。
月下飞天镜:月亮高挂在天上,江面倒映着天空中的月亮,像天空飞来的一面镜子。
云生结海楼:云雾弥漫江上,像缠绕在海边的楼阁上一般。
形容一望无际的江面景色非常美丽,让人产生幻觉,误认为是海市蜃楼中的建筑。
仍:依然、仍然。
表示动作、情况继续存在或继续发生。
这里表示诗人仍想留在蜀地而不愿东归故乡的心情。
5. 《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这里指代整个西湖地区。
因为唐朝杭州属于吴郡(今江苏苏州),且东边紧邻绍兴(今浙江绍兴),所以唐人多以“钱塘”指代整个江南地区或杭州地区。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寺和贾亭都在西湖上,但具体位置说法不一,一说孤山寺在后湖西岸(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自注),一说贾亭在湖心亭东面(见《唐六典》)。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迫近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销:同“消”,这里是烧的意思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2.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玉枕:玉石做的枕头
纱厨:纱帐,夏天用来避蚊虫
凉:冷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无眠:无心睡眠的人,这里指思念的人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避灾,这里比喻兄弟团聚
5.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菊花。
这里指菊花开放的时候趁天色晴朗,诗人折来欣赏。
杀:凋谢。
这里用拟人手法,比喻作者为报效国家,欲趁大好时机(指“我花开”)施展才干(“我花开后百花杀”)。
全诗充满豪情壮志。
人教八上语文古诗的重点字词
1.野望王绩
(1)东皋薄暮望:皋,水边高地。
薄,迫近。
(2)徙倚欲何依:徙,迁移。
倚,依靠。
(3)树树皆秋色:皆,全,都。
(4)山山唯落晖:晖,落日的光辉。
(5)牧人驱犊返:犊,小牛。
(6)猎马带禽归:猎马,指骑着马狩猎的人。
禽,鸟兽的总称。
(7)相顾无相识:顾,看。
相识,互相认识。
(8)长歌怀采薇:采薇,薇是一种植物,其嫩叶可食。
2.黄鹤楼崔颢
(1)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过去的人。
(2)此地空余黄鹤楼:余,剩下。
(3)白云千载空悠悠:载,年。
空,白白地。
悠悠,漂浮的样子。
(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河流,这里指平原。
历历,清晰可数的样子。
(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
(6)日暮乡关何处是:乡关,故乡。
何处是,在哪里。
(7)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云雾迷蒙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