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2-205、2-605、1-106 授课时间:9 月日1 周1节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时间:…10…分钟)首先自我介绍,进行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80…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和地基基础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及目标。

结合中外建筑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模块0绪论教学目的:1 、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步骤二】新内容的引入(时间:…5…分钟)(一)绪论【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时间:…30…•分钟)(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发展简史的展示【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的知识,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小结(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换算。

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授课时间:9月日2 周1节新课导入: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本模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基础。

土是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复杂多变的物质,有常用于隐蔽工程,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所以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对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模块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组成教学目的:1 、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一、基本概念:1、关于土的概念(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1)散体性2)多孔性3)多样性4)易变性(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1)作为建筑物地基2)作为建筑材料3)建筑物周围环境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1)、基础: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

)(地层)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教案名称: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土壤的分类;3.学习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的地基基础类型。

教学重点:1.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土壤力学性质和分类;3.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类型。

教学难点:1.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的理解;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的掌握。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1.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3.鉴定土力学参数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30分钟)1.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量、塑性性质等;2.土壤的力学性质:强度、压缩特性等;3.土壤的分类方法。

第三课时:地基基础设计原则(30分钟)1.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3.地基基础设计的考虑因素。

第四课时:常用的地基基础类型(30分钟)1.浅基础:单排基、连续墙基、均布荷载基等;2.深基础:桩基、筏基等;3.地基基础的选择和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提供基础知识;2.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土力学和地基基础设计问题的讨论和解答;3.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室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土性的测试和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1.教科书:《土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2.实验设备:土壤物理和力学测试仪器设备。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估;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报告,对实践操作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授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过程。

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实践操作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评估方式上,既包括了课堂表现的评估,也包括实验报告的评估,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也能够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性质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5. 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浅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性质及分类,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基础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天然地基与浅基础设计相关教材;2. 课件: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动画;3. 设计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导入】简要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然地基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新课内容】1.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讲解天然地基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如土层的分布、密度、含水率等。

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如静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控制等,解释基础底面积、埋深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介绍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基处理、防水隔离等。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地基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地基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地基性质和浅基础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设计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对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一、基本概念:1、关于土的概念(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1)散体性2)多孔性3)多样性4)易变性(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1)作为建筑物地基2)作为建筑材料3)建筑物周围环境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1)、基础: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

)(地层)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周次第12周,第1、2 次课章节名称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 4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浅基础的类型;2、掌握地基承载力设计;3、掌握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埋置深度,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难点: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法教学内容与设计第7章天然浅基础设计本章内容:7.5.1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一、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对竖向荷载偏心和水平力都不大的基础来说,当荷载偏心距e≤b/30(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时,还可以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式7-5计算。

7.5.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扰动较少的地基土体直接施荷,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载荷板宽度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

这样大的影响范围为许多其它测试方法所不及。

载荷试验虽然比较可靠,但费时、耗资而不能多做。

规范只要求对一级建筑物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它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对于成份或结构很不均匀的土层,如杂填土、裂隙土、风化岩等,它则显出用别的方法所难以代替的作用。

规范地基承载力表所提供的经验性数值也是以静载荷试验成果为基础的。

有关载荷试验方法以及确定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内容已经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六章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新书198页,“由于建筑物基础面积。

”7.5.3 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各地区静载荷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土建立了按野外鉴别结果、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或现场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基本值0f或标准值k f的表格。

除岩石地基外,所有表格都是针对基础宽度b≤3m、埋置深度d≤0.5m的情况作出的,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看规范。

§7.6 浅基础的设计与计算7.6.1 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7.6.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积的确定7.6.3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时,按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得出基础底面所需的尺寸后,还必须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要求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它的承载力设计值,即新书201页7-7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的基本性质,包括粒径、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等;使学生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包括粒径分类、塑性分类、液限和缩限分类等;培养学生对土的性质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1.2 教学内容土的基本性质:粒径、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等;土的分类方法:粒径分类、塑性分类、液限和缩限分类等;土的工程应用:不同性质和分类的土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土的性质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力学性质;使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土的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2.2 教学内容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指数等;土的抗剪强度:剪切强度、剪切模量等;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渗透规律等;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力学性质;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地基基础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地基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3.2 教学内容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地基、基础、荷载等;地基基础的作用:传递荷载、分散应力、稳定地基等;地基基础的类型:浅基础、深基础、扩展基础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浅基础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浅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培养学生对浅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授课教案
二、勘探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老师讲解。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利用现有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例进行讲解,加深理解与记忆。
4、验槽
小结
本节讲述了工程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技术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程建设前期要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目
第八章土压力
学时
3
第8周
教学目标
与要求
熟悉土压力的类型及它们产生的条件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土压力计算方法。学习朗肯土压力理论假设条件、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要求掌握朗肯假设条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学习库仑土压力理论假设条件,要求掌握其假设条件及数值解法,从分析方法与计算误差上比较两个理论的不同。
作业
布置

课后
小结
题目
第十章土坡稳定
学时
3
第10周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掌握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是土力学的基本学习目标之一,是工程实际当中判断天然土坡和由岩土填筑与开挖形成的人工土坡安全性的重要技能。所以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诸如整体圆弧滑动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和简布条分法等针对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总学时:56总学分:3.5
任课教师:
系(部):工程系
职称:
授课专业:工程造价
授课班级:2013级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题目
第一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绪论
学时
3
第1周
教学目标
与要求
学习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地基工程事故类别及特征,学科发展概况,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与学习要求。要求掌握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初步了解地基工程事故类别及特征,了解本课程的特点,熟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地基的分类和性质;3. 培养学生运用土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土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基处理方法和优缺点,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本概念: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2.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地基的定义、地基的分类、基础的定义与分类;3. 地基的性质: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透水性;4. 地基处理方法:换填法、压实法、排水法、加固法;5. 地基验算:承载力验算、沉降验算。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土力学基本概念,引出地基与基础的概念;2. 讲解土力学基本概念:详细讲解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3. 讲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阐述地基的定义、地基的分类、基础的定义与分类;4. 讲解地基的性质:详细介绍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透水性的概念和特点;5. 讲解地基处理方法:介绍换填法、压实法、排水法、加固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6. 讲解地基验算:阐述承载力验算和沉降验算的方法和步骤;7.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基问题及其解决方法;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享讨论成果;10.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地基与基础的理解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观点的合理性和合作意识;4. 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地基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土力学基本概念、地基与基础的概念第二课时:地基的性质、地基处理方法第三课时:地基验算、案例分析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三、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2. 课件或黑板;3. 实际工程案例资料;4. 练习题。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授课教案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科与实践: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概括了解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本课程发展概况要求: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学科现状.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结合教材目录.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从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第二章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土的三相组成要求:了解土的矿物成分.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理解毛细水分类与原理,强弱结合水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土的结构和构造划分.重点:土的粒组,颗粒级配的概念.弱结合水的工程特性,毛细水对工程的影响.授课方法:结合生活与工程实际举例讲解毛细水的作用.使用图例讲解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要求:理解掌握三项基本指标的概念.了解基本实验方法.理解掌握六项换算指标的概念.了解和区别指标的常见值及工程应用.了解应用三相草图求解换算公式.记住有效重度与饱和重度关系公式.重点:9个指标的含义及区别.指标的工程应用.三项基本指标的实验方法.授课方法:通过指标定义公式的比较及强调各自的物理意义,区别9个物理性质指标.通过与实际工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重度的比较,使学生记住各种重度的常见值,增强学生的量化概念.§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一、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要求:掌握密实度的概念及各种密实度指标概念.了解各种指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密实度划分结果.重点:砂土,碎石土密实度划分方法及划分结果.二、粘性土的稠度要求:掌握稠度及稠度界限含水量的概念.掌握界限含水量概念含义和实验方法.掌握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概念含义及应用.掌握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了解粘性土灵敏度和触变性的概念.重点:指标的含义和应用.授课方法:对比强调无粘性土、粘性土在影响松密和软硬因素方面的差异.§土的压实性要求:了解压实原理.理解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重点:最大干密度概念及室内试验方法.难点: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最优含水量、击实功)§地基土的工程分类要求:掌握《地基规范》分类法划分结果.理解各类土的定义分类依据,定名.掌握碎石土,砂土,粘土工程特性.重点:砂土,粘土,粘性土定义、分类依据、定名及工程特性.第三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一、均质地基情况二、成层地基情况三、有效应力分布规律四、地下水升降及隔水层对自重就力的影响.要求:掌握竖向自重应力的求解方法.理解侧向自重应力求解方法.掌握有效应力概念掌握自重应力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理解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颢响.重点:有效应力原理.授课方法:重点解释粒间应力与土的变形和强度的内在关系.反复强调自重应力,一般指有效自重应力.要求学生课上先讨论均质和成层土自重应力求解公式和应力分布规律后,再给出授课内容.§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分布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简化计算(中心受压基础,偏心受压基础)基础底面附加压力要求:理解随荷载增加,柔性基础、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变化规律,架桥作用的概念.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基底压力分布图形.了解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掌握基底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中心受压和单向偏心受压)掌握基底附加压力概念及计算方法.重点:基底接触压力和附加压力的计算.授课方法:强调基底附加压力为新增应力,再由同学讨论埋深取值问题.§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一、附加应力的定义和假设二、不同面积上受各种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及角点法.三、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要求:理解附加应力计算的基本假设.了解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布辛奈斯克解答.了解均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地基附加应力的求解方法.并掌握求解任意点地基附加应力的角点法.了解其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求解方法(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均布圆形荷载中心点下,线性和条形荷载下).理解掌握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重点:应用角点法求地基中任一点附加应力的方法.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难点: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授课方法:对各种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求解仅在引入布辛奈斯克解后,讲明利用积分方法求解,不讲具体推导过程,只给出结果σz=KP0,并对K做定性解释;对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给出大、小主应力公式,以备后用;通过例题讲解归纳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应力分布图形比较条形,矩形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不同.§土的压缩性一、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二、静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要求:掌握土压缩性和固结的概念.掌握压缩试验方法、假定,压缩曲线的绘制,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的含义及公式,土压缩性的评价.理解土的回弹和再压缩曲线.了解静载荷试验方法和变形模量E0的确定.理解Es与E0的关系.重点: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的公式及含义.难点:公式e=e0-s(1+e0)/h0及Es=(1+e)/a的推导.授课方法:对Es和E0重点做定性的比较,简单介绍定量公式.§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一、分层总和法二、规范推荐法要求:理解地基最终沉降量概念.理解分层总和法假定、计算方法及步骤.理解规范推荐法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和步骤.重点:沉降量计算公式的含义、推导,两种方法中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方法,αv、Cc的含义.授课方法:通过课堂上对例题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两种沉降计算方法的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要求:掌握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概念.了解先期固结压力的'求解方法—卡萨格兰德法.了解原始压缩曲线的概念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重点: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二、地基变形特征要求:理解沉降观测的意义和范围.授课方法:让学生先自己看书,然后加以解释.第四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的抗剪强度一、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二、直剪试验与库仑定律要求:理解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的概念.掌握库仑定律.了解抗剪强度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重点:抗剪强度的来源.孔隙水压力对实验的影响,3种实验方法:排水剪,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授课方法: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强度的影响,结合三种实验方法来讲解.§土的极限平衡理论一、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二、土的极限平衡状态与极限平衡理论要求:掌握莫尔应力圆概念.掌握极限平衡概念及条件.重点:莫尔应力圆概念及极限平衡概念、条件.难点:莫尔应力圆的含义与抗剪强度包线的关系.授课方法:结合抗剪强度包线与莫尔应力圆重叠图形,分析土体中某一载面上剪应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指出并非抗剪强度最大,则一定先破坏,从而加深同学对抗剪强度的理解.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极限平衡概念的认识与应用.§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一、直剪试验二、三轴压缩试验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四、十字板剪切试验要求:了解试验原理,熟悉依据排水条件而产生的不同试验方法.理解各种试验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重点:实际工程中如何依据不同的排水条件选择相适应的试验方法.授课方法:结合土力学实验室内直剪、三轴压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土体抗剪强度理论、公式等的认识.§地基破坏类型及承载力的确定一、地基破坏类型二、地基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概念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要求:熟悉地基剪切破坏三种型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及破坏发生的条件.理解临塑荷载,临界荷载的含义,了解公式推导原理和方法.简单了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理解地基承载力的理论确定方法.重点:地基剪切破坏的三种型式.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的含义.授课方法:结合P—S曲线讲授Pcr、Pu、P1/3的概念第五章土的塑性和土的临界状态§土的塑性一、土的塑性二、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要求:理解掌握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的概念.理解土体屈服的概念.重点: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的概念.授课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土体与一般的建筑材料的力学特性的差异,教师补充并引出土体是弹塑性材料,需要研究土体的塑性.通过试验曲线来讲解把握土体塑性的三个准则(屈服、流动、硬化).§土的临界状态与临界状态线一、土的临界状态二、土的临界状态线要求:理解三维p-q-e空间的屈服面及其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理解临界状态的概念及条件.重点:土体在三维p-q-e空间的屈服面形式.授课方法:首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正常固结土的p-q曲线、e-p曲线,然后逐渐引入体在三维p-q-e 空间的屈服面.§临界状态模型一、典型的砂土行为二、典型的粘土行为要求:理解模型中参数M、G、N、l、k、参数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重点:参数M、G、N、l、k、参数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粘性土屈服面的形状湿面与干面粘性土屈服面形状要求:理解粘性土屈服面形状在干面、湿面不同.认真理解粘性土的强度包络线由拉伸断裂线、Hvorslev面、临界状态线这三部分组成.重点:参数M、G、N、l。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指标的测定方法。

3. 理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4. 掌握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土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土的物理性质2.1 土的组成和结构2.2 土的密度和湿度2.3 土的粒径分布和级配3. 土的力学性质3.1 土的剪切强度3.2 土的压缩性3.3 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4.1 地基的定义和作用4.2 基础的分类和特点5. 地基承载力分析5.1 地基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5.2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

3. 利用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场地:具备土力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与计划1. 教学步骤:1.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讲解土力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

1.2 土的物理性质:介绍土的组成、结构和密度,讲解湿度、粒径分布和级配的概念。

1.3 土的力学性质:讲解剪切强度、压缩性和弹性模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工程应用。

1.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阐述地基的定义、作用和基础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1.5 地基承载力分析:介绍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问题。

2. 教学计划:第1周: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2周:土的物理性质第3周:土的力学性质第4周: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第5周:地基承载力分析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地基下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分类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3. 了解土的工程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土的物理性质:粒径分布、密度、含水率、渗透性。

3. 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弹性模量。

4. 土的工程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土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 图片、图表等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土体力学教学目标:1. 理解土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3. 了解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

教学内容:1. 土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2. 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型、塑性模型。

3. 土体的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

4. 土体的稳定性分析:滑动面、安全系数。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力应变关系。

2. 数值分析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 数值模拟软件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体力学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处理方法。

3. 了解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不同类型地基的处理方法: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 地基承载力计算:摩尔-库仑理论、经验公式。

4. 地基沉降计算:层状地基、连续梁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和计算。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XXXXXX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本学年 202X-202X 第 1 学期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班级专业总计划课时本学期计划课时教学系(部)土木工程系教研室任课教师上课年月日周次节次本课程已完成学时,本次教学为本学期的第次日期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一章绪论§1.1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一、科与实践: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概括了解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

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

✧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

✧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

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

§1.2本课程发展概况要求:✧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学科现状。

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

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

§1.3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

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结合教材目录。

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

从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

上课年月日周次节次本课程已完成学时,本次教学为本学期的第次日期了解土的矿物成分教学目标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教学重点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二章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2.1土的三相组成要求:✧了解土的矿物成分。

✧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

✧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绪论一、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1、土力学2、地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3、基础:深基础和浅基础二、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地基满足的基本条件:强度、变形和稳定2、地基与基础的关系三、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四、本学科发展简介五、学习内容小结:绪论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概念出发,介绍本专业要讨论的内容,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概念和基本实例,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作业:复习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复习旧课内容:1、地基与基础的概念2、学习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引出新课内容: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土层是地层中的岩体和土体,因此有必要对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讨论。

§1.1土的组成与结构一、土的组成1、土的固相2、土中的水:结合水、自由水3、土中的气体二、土的结构1、土的结构的概念2、土的结构的分类:单粒、蜂窝、絮状。

小结:1、土的定义:地球表面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集合物。

1、土的组成:土粒、液体、气体。

2、土的结构:单粒、蜂窝、絮状。

布置作业:思考题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复习旧课内容1、土的组成(三相:固、液、气)2、土的结构(三种)引出新课内容:设计地基基础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取决于土的性质,其中土的物理性质是土最基本的性质,因此,有必要对土的物理性质作研究。

§1.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一、土的三相简图二、物理性质指标1、实测指标(土的基本物理指标):(1)天然密度(或天然重度);(2)土粒相对密度G s;(3)土的含水率2、换算指标(其他物理指标)(1)干密度和干重度;(2)饱和密度和饱和重度 ;(3)浮密度和浮重度 ;(4)孔隙率n(5)孔隙比e(6)饱和度S r三、指标之间的换算四、例题小结: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及其换算关系。

(1)直接测定的指标——(2)间接换算的指标——作业:p.20习题1-4、1-5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复习旧课内容: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实测指标和换算指标。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工程意义。

1.2 教学内容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土的分类(按照粒径、塑性、有机质含量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性质与分类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像、案例等方式展示土的组成与结构。

通过实验或现场考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土地与建筑物的基础关系。

讲授土的组成与结构,配合图像与案例。

学生实验:土的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测试。

小组讨论: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理解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土力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学会应用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力学性质进行工程计算。

2.2 教学内容土的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抗剪摩尔圆)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达西定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土的力学性质。

利用实验数据,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方法。

2.4 教学活动复习土的分类,引入土的力学性质的重要性。

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学生实验: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

案例分析:应用土的力学性质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

第三章:土压力与支撑力3.1 教学目标理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学会计算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3.2 教学内容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支撑力(挡土墙、地下墙、支护结构)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

利用公式和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土压力和支撑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活动引入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讲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讲解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条件,能够初步选择基础方案,进行基础设计;能够绘制和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柱下独立基础1.设计题目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H=30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1,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2:柱底荷载标准值表1Fk (KN) Mk (KN•m) Vk (KN) 题号1 2 3 1 2 3 1 2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表2(二)墙下条形基础(锥形截面)1.设计题目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高度H=15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内外墙墙厚均为240mm,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3,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4。

墙底荷载标准值表3墙底荷载设计值表3(三)工程及水文地质材料1.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建议持力层选第③层粘土层。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5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且属于不冻胀土。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天然地基与基础概述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掌握基础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3. 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图片、案例等。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章节,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2. 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学生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2. 列举基础的分类和功能。

3. 描述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地基承载力计算八、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九、教学内容:1.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土的分类和性质。

3. 让学生了解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2. 土的分类及其性质。

3.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

4. 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土的分类及其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相关案例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土的分类及其性质。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1. 讲解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课时:1. 讲解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与基础计算案例。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四课时:1. 总结本章内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本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调查。

评价指标:1. 学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土的分类及其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原则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3. 搜索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工程案例,了解其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六、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地基土在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地基得沉降。

地基得沉降主要就是指地基在竖直方向得变形。

较小得沉降不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得正常使用,较大得沉降特别就是不均匀沉降将会严重影响其安全使用,如房屋或桥梁倾斜、开裂。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地基设计时,必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沉降计算,估算沉降时间得发展及其趋于稳定得可能性。

本章主要介绍土得压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土得压缩性指标及测定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得计算等。

教学内容:模块二地基沉降计算一、土得压缩二、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教学目得:掌握压缩指标得含义及其应用,掌握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及地基沉降与时间得关系【步骤二】新内容得引入 (时间:…5…分钟)1、土得压缩实验2、压缩性指标3、分层总与法4、规范法【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5…分钟)1、土得压缩实验介绍2、压缩系数a,压缩指数Cc ,压缩模量Es得概念介绍与表达式含义3、分层总与法基本步骤介绍,例题演练,规范法介绍【步骤四】小结 (时间:…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步骤五】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5…分钟)让学生思考之前得知识。

做课后习题,相互讨论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得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得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新课导入:上节已经讨论了地基最终沉降来那个得计算问题,然而在工程实践中,常因建筑地基得非均质性、建筑物荷载分布不均及相邻荷载等因素得影响,致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除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外,还必须了解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与使用期间得沉降量以及在不同时期建筑物各部位可能产生得沉降差,以便采取适当措施,例如控制施工进度、考虑建筑物各部分之间得连接方法等。

教学内容:模块二 地基沉降计算三、地基变形与时间得关系四、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变形特征 教学目得:掌握地基变形与时间得关系,掌握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得措施【步骤二】 新内容得引入 (时间:…5…分钟) 1、有效应力得原理 2、单向固结理论 3、建筑物沉降得观测 4、地基得变形特征【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5…分钟) 1、有效应力得原理μσσ+='介绍2、单向固结理论模型分析3、建筑物沉降观测介绍4、地基得四个变形特征介绍【步骤四】 小结 (时间:…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步骤五】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考之前得知识。

作业课后工程模拟训练4,回去预习79页土得抗剪强度得测定,下节课分组上来讲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得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得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有效应力得原理μσσ+=',单向固结理论模型分析,建筑物沉降观测介绍,地基得四个变形特征介绍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40…分钟) 【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得 (时间:10…分钟) 新课导入:南美洲巴西得一幢11层大厦建筑长度为29m,宽度为12m 。

地基软弱,设计桩基础。

桩长21m,共计99根桩。

此大厦与1955年动工,至1958年1月竣工时,发现大厦背面产生明显沉降。

1月30日,大厦沉降速率高达4mm/h 。

晚间8时沉降加剧,在20s 内整幢大厦倒塌,平躺在地面。

分析这一起重大事故得原因:大厦得建筑场地为沼泽土,软弱土层很厚;临近其她建筑物采用得桩长为26m,穿透软土层,到达坚实土层,而此大厦得桩长仅21m,桩尖悬浮在软弱粘土与泥炭层中,必然导致地基产生整体滑动而破坏。

通过上面得例子您明白土得强度得工程意义吗?地基得破坏类型有哪些?怎么确定土得抗剪强度得大小?怎么确定地基承载力得大小? 教学内容:一、土得抗剪强度 二、土得极限平衡理论 三、土得抗剪强度得测定教学目得:了解土得抗剪强度得基本概念与工程意义;熟悉土得抗剪强度得库仑定律;掌握土中一点得极限平衡条件;掌握用直剪仪与三轴仪测定土得抗剪强度指标得方法;了解建筑地基得破坏类型【步骤二】 新内容得引入 (时间:…5…分钟) 1、抗剪强度库仑定律 2、抗剪强度得影响因素 3、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4、土中某点得应力 5、极限平衡条件【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25…分钟) 1、抗剪强度库仑定律介绍 2、抗剪强度得影响因素介绍 3、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演算 4、土中某点得应力计算 5、极限平衡条件介绍【第三部分】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45…分钟) 【步骤一】学生演练 (时间:…40…分钟) 让学生上来讲解上节课布置得土得抗剪强度得测定,下面得学生可以对讲解得内容进行提问。

【步骤二】 小结 (时间:…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得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得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上来讲解上节课没有介绍完毕得得土得抗剪强度得测定,下面得学生可以对讲解得内容进行提问。

【步骤二】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第三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45…分钟)【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得 (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各类建筑工程设计中,为了建筑物得安全可靠,要求建筑地基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地基变形条件:包括地基得沉降量、沉降差、倾斜与局部倾斜,都不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得地基变形允许值;(2)地基强度条件:在建筑物得上部荷载作用下,确保地基得稳定性,不发生地基剪切或滑动破坏。

这两个条件中,第一个地基变形条件已在模块3中阐述,本模块着重研究地基强度问题。

教学内容:模块四土得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一、临塑荷载与极限荷载教学目得:掌握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得概念与计算【步骤二】新内容得引入 (时间:…5…分钟)1、地基变形得三个阶段2、地基得破坏形式3、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4、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0…分钟)1、地基变形得三个阶段介绍2、地基得破坏形式介绍3、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得区别4、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得演示【步骤二】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得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得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地基承载力就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得荷载,以kPa计。

地基极限承载力就是从地基稳定得角度研究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得最大荷载。

如果基地压力超过地基土得极限承载力,地基土体就会破坏。

教学内容:模块四土得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一、地基承载力二、工程实例教学目得: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得概念与计算;掌握确定地基承载力得几种方法;工程事故分析【步骤二】新内容得引入 (时间:…5…分钟)1、按照控制地基内塑性区得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2、按照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3、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得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4、影响地基承载力得因素5、工程实例【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40…分钟)1、按照控制地基内塑性区得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介绍2、按照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介绍3、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得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介绍4、影响地基承载力得因素分析5、工程实例分析【步骤二】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第三部分】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让学生自己准备这章节得问题,自己提出来让学生回答,并且自己要知道答案,竞答加分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计算。

对于有疑问得地方,老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得指导与辅导答疑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因有以下两种:(1)外界力得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得应力平衡状态;(2)土得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得影响而降低,致使土坡失稳破坏。

教学内容:模块五压力与边坡稳定一、土坡稳定性分析二、挡土墙得设计教学目得:熟悉影响土坡稳定性得因素;掌握无粘性土坡与粘性土坡稳定计算方法【步骤二】新内容得引入 (时间:…5…分钟)1、影响土坡稳定性得因素2、无粘性土坡得稳定性分析3、粘性土坡得稳定性分析4、无需进行土坡稳定分析得条件5、土坡坡顶建筑物地基得稳定性【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40…分钟)1、影响土坡稳定性得两种因素介绍2、无粘性土坡得稳定性分析介绍3、粘性土坡得稳定性分析介绍4、无需进行土坡稳定分析得条件坡度允许值5、土坡坡顶建筑物地基得稳定性6、工程实例介绍【步骤二】小结 (时间:…5…分钟) 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得问题进行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得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得得理解。

【第三部分】学生讨论 (时间:…30…分钟)对于各种土及各种条件因素对土坡稳定性影响进行讨论交流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144页课后基础训练5、7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在工程中起到举足轻重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