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解析版)
教育最新K12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含解析)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段考卷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28题,共计56分)1.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D.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跟特权是两码事”可以排除A而选择D;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公民”与C中的“雅典人”不一致,故D也错误。
2.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 新兴地主B. 立功将士C. 没落贵族D. 富裕农民【答案】C【解析】材料中“人”的言语的大意是,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商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
由此可知此“人”反对商鞅变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守旧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故文中的“人”应指没落贵族,本题选C项。
3. 卫鞅曰:“……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材料体现了商鞅A. 富国强兵的目标B. 改革变法的决心C. 取信于民的姿态D. 打击贵族的气势【答案】B【解析】材料意思是说强国不一定要遵循制度,利民不一定遵循过去的秩序,体现出变法改革的决心,故B正确;其他信息材料没有直接体现,排除。
安徽省长丰县201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扫描版)
历史参考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根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社会的典型代表;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C 项正确。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方文明的桥梁,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汉朝人对大秦(古罗马)的认识,得益于丝绸之路在西汉时开通。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A 项正确。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年代计算。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按照天干地支顺序各往后推算一位,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的年份应是乙未年。
故选C 项。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昌起义。
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12 年”和图片中文字信息“武昌”。
A 发生在1900 年;B 发生在1895 年;C 发生在1937 年;D 发生在1911 年,D 项正确。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观察数据表可知,安徽农业生产在1982 年比1978 年有大幅度的增长,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海峡两岸的交往。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海峡”“大陆”“尚未回归”等可以判断这一地区是台湾。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与1997 年7 月1 日和1999 年12 月20 日回归祖国。
A 项正确,排除B、C、D 三项。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航路的开辟。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印度”“15 世纪末期”。
这位欧洲学者的目的地是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15 世纪末到达印度的航海家只有达·伽马。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考试+Word版含解析
长丰下塘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测考试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①孟子②墨子③庄子④韩非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在治国思想上坚持“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的是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在治国思想上坚持“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法治”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
故区别最大的是孟子和韩非的治国思想,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诸子百家思想中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1)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2)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3)法家: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4)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
2.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B. 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C. 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D. 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反比、正比、平方、乘积都是典型的数学学科的术语,所以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所以应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成就·特征3. “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从我溜开的就让它溜走。
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骤,……愚人才目光向彼岸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
高二历史答案.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8年春季联赛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答案B A C D D B C 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 A D D B C C A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C A D B B A C C解析:1.B殷商重视巫术,不关注人道。
西周,宗法、礼乐兴起,强调追享祖宗,以加强团结巩固统治。
材料小的变化表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孝”得到越来越受到认同,反映了宗法观念的深入。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青铜技术的发展,A项错误。
儒家始于春秋,C项错误。
血缘政治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D项错误。
2.A从材料可知,刘向认为鲁国的灾祸是因为当时的厘公违背礼制立妾,以致遭到上天的谴责,体现的是天人感应理论。
三纲五常的核心在于“君为臣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三纲五常的内容,B项错误。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应该遵守周礼,从而达成“仁”,材料中也没有涉及,C项错误。
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的人和天合一,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3.C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为商人树碑立传,并认识到工、商业与农业一样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重商的思想与当时社会主流重农轻商思想是不符合的。
以司马迁一个人无法代表整个社会对商业对商人的看法,故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无从谈起, 排除A。
《史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但不是商品经济的结果,排除B。
D项提及《货殖列传》使工商业者利益得到维护不符合实际。
4.D从材料可知,唐政府对内和对外实行不同的政策。
对外商予以优惠,对内则严格管制, 厉行重农抑商,可见当时在对外贸易上内外有别。
抑商政策发生松动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说明掌握外交主动权;重视民间外贸与“对出国经商者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不符。
5.D从“此后人才与政事,道徳人品与政治能力,分为两涂,此为'国家之大不幸'”,朱熹认为北宋政治存在着弊端,即道德和能力分立,才导致国家Z大不幸。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朱巷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朱巷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违宪的一项是A.副总统担任参议院议长 B.行政机关官员兼任国会议员C.总统统率陆海空三军 D.联邦法院的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参考答案:B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①宗法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科举制A.①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③参考答案:C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家国一体”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③郡县制的推行,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是官僚政治的体现,冲击了“家国一体”;④科举制的选官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开辟了底层人士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可能,冲击了“家国一体”;①②项分封制和宗法制,没有冲击“家国一体”。
正确答案选C。
3. 就“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认识正确的一组是A.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的陶瓷B.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唐朝出现五大名窑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原始陶瓷出现于商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唐代,五大名窑出现于宋代,因此A、B、C错误。
4.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A5. 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① 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② 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③ 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④ 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略6.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安徽省长丰双墩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调研考试
长丰双墩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文革”时期面整顿D.中共十五大2.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3.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这段话反映了()A.维护教会的神学权威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C.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D.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6.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浪漫主义主要特点是: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安徽省长丰县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开学调研考试(原卷版)
长丰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 中共八大召开2.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②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④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
这种变化()A. 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B. 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 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D. 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4.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5. 始于12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主要是私法研究的勃兴,在“复兴的罗马法”的结构中,它的法律制度不是基于形式法律的原则,就是基于物质的原则,这主要理解为经济方面和功利主义的考虑。
罗马法复兴是因为罗马法()A. 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D.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6. 古代东西方的大帝国均建立起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系统,主要目的在于()A. 促进经贸文化交流B. 抵御游牧民族侵扰C. 加强地方管理控制D. 便于中央巡查地方7. 清代科举考试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兰考二高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 )。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3.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4.康熙帝能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客观条件是( )。
A.康熙帝立场坚定,用人得当,决策正确B.清政府平定三藩叛乱,政局稳定C.台湾郑氏集团的腐朽统治和分裂祖国违背历史潮流D.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发达5.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6.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7.清初,台湾为郑成功后代控制,1683年康熙帝派兵进军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完成了祖国统一。
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映了道家学派A. 同情人民的疾苦B. 倡导“无为而治”C. 提倡辩证法思想D. 主张“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应的是老子的治国思想,A.同情人民的疾苦,与材料含义不符;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是其哲学思想,可以排除,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①哲学思想(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③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
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
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3.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
安徽省长丰县双凤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开学分科考试
长丰双凤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分科考试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等级关系B.血缘关系C.臣属关系D.政治关系3.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4.“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5.英国议会中出现的“第三院”是指( )A.枢密院 B.权力膨胀的内阁C.英国的贵族阶层 D.国王的小密室6.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开学测考试(解析版)
长丰下塘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测考试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两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A. 中英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题干,其中“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实际指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司法主权,即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法,由外国政府按其法律处理,中国无权干涉。
这一特权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中规定的,所以答案为A,排除BCD。
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 消灭六国B. 制度创新C. 修筑长城D. 严刑峻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故B正确。
消灭六国,不属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排除。
修筑长城,也不属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排除。
严刑峻法也不属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3. 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
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
这段《秦律》最能说明A. 地方治安形势非常严峻B.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C.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D.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虽是秦律,但是没有强调追究四邻的责任,而是强调里典、伍老维持地方治安的责任,所以不算苛政严律。
高二历史下学期 开学调研考试试题
定远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3.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秦堤牢固,工程精当。
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
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
湘漓接,通汉壮……”。
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A.芍陂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5.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6.“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8题,共100分,共5页,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 宗法制B. 君主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A. 魏晋九品中正制B. 隋唐三省六部制C. 元朝设立中书省D. 清朝设立军机处4.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1%,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5.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 国王凭借手中权力转嫁责任6.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B. 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C.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D. 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人“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A. 国家统一安定B. 王权高度集中C. 实行血缘政治D. 违背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统一安定。
B.材料体现不出王权高度集中,排除B;C.根据“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小康”之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制,故C正确;D.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宗法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对宗法制度的内容特征和产生的影响准确把握,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西汉文帝时晁错提出“贵粟改策”,人民可用粮食向国家买爵位,也可用粮食赎罪,达到国家有粮、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的目的。
该政策客观上()A. 抑制富商大贾势力B. 提高商人社会地位C.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D. 激化社会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人民可用粮食向国家买爵位,也可用粮食赎罪,达到国家有粮、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的目的”可知,“贵粟改策”使富有的商人用粮食向国家买爵位,客观上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故B正确。
A明显错误,排除。
根据“达到国家有粮、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的目的”可知“贵粟改策”可以使农民有钱,没有体现加重人民经济负担,故C错误。
“达到国家有粮、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的目的”可知“贵粟改策”有利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相关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人民可用粮食向国家买爵位,也可用粮食赎罪,达到国家有粮、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的目的。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安徽省长丰县双凤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分科考试+Word版含解析
长丰双凤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分科考试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 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B. 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 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 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先是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及其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接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就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即新文化运动。
故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思想领域”,故A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新文化运动•历程2.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此时的中国的工人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故①③错误;“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说明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故②项正确;马克思是德国人,故④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3.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
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A. 《诗》B. 《书》C. 《春秋》D. 《四书章句集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ABC属于儒家经典《五经》,为当时汉朝官方儒学教育的重要内容;D表述错误,《四书章句集注》为宋朝朱熹编著。
安徽省长丰县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调研考试(原卷版)
长丰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文革”后2.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的是()A. 西晋都城是洛阳B. 造纸术已经发明C. 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D. 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3.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然而,这一运动除了自由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说明作者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 人身自由B. 推翻专制C. 思想自由D. 主权在民4.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 张旭B. 王羲之C. 颜真卿D. 柳公权5.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称明清之际的小说家李渔为享乐主义大师,说他的小说“写出了心中之言”,如此评价反映李渔作品代表了()A. 商品经济推动下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B. 鼓励市民享乐C. 文学日益平民化D. 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7. “ X X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苏北上山下乡。
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A. “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8.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丰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文革”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A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2.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的是()A. 西晋都城是洛阳B. 造纸术已经发明C. 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D. 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都城是洛阳,故A项符合史实。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时蔡伦将技术改进,故B项符合史实。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流传至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868 年的《金刚经》,故C项不符合史实。
赋是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西汉时发展起来,西晋时期仍是主要的文学体裁,故D项符合史实。
故答案选C。
3.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然而,这一运动除了自由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说明作者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 人身自由B. 推翻专制C. 思想自由D. 主权在民【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一场革命“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等关键语句可知,康德认为武力无法实现思想上由专制转向自由,启蒙运动只是在思想上转变人们的观念,所强调的是思想上的自由。
所以答案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4.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 张旭B. 王羲之C. 颜真卿D. 柳公权【答案】A【解析】从杜甫的这句诗可看出是描述唐朝的一位草书书法家,B选项不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时间不符;C/D选项不对,颜真卿与柳公权虽然是唐朝书法家,但擅长楷书,本体描述的是草书,故本题选择A选项。
5.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的兴起,出现了“学在民间”的现象,但并没有取代“学在官府”,故④不正确,排除含④的B、D两项;儒学在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还未成为主流思想,故②不正确,排除A项。
故选C项。
考点:百家争鸣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6.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称明清之际的小说家李渔为享乐主义大师,说他的小说“写出了心中之言”,如此评价反映李渔作品代表了()A. 商品经济推动下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B. 鼓励市民享乐C. 文学日益平民化D. 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享乐主义大师”、“写出了心中之言”可以看出这是市民文学的特点,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选A。
B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C项说的是文学的特色,与材料要求的“李渔作品代表了”不符;D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这一内容。
考点:古代的文学:明清文学点评: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文学上的影响。
除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外,其他时期如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
7. “ X X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苏北上山下乡。
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A. “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之处在于时间点的把握:1969年上山下乡是文革的原因,1978年考入大学是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的原因。
A选项说法错误,文革对他的成才是有影响的;B选项说法正确,这是教育的发展才促进了他的成就;C选项错误,他成为教授是1985年,而且是在国内,没有国际因素;D选项错误,《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后颁布的,对他少年无影响。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制度的恢复8.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 深化了体制改革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 冲破了思想樊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A、B、C项均不符合;1992年邓小平发表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
9.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
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A. 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 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 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D. 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教合归儒出现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文学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所以《西游记》的文学创作是立足现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教并立,并没有突显道家地位开始衰弱,故C项错误;材料中记载有道教、佛教与儒学,其目的是为了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10.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A. 儒家重视德治B. 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 墨家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可以看出法家主张刑德并用以巩固统治。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所述在注重德治之外,还强调“刑治”,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1.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指向仪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战国时期人们在海上航行用司南辨别方向B. 哥伦布在“风雨冥晦时”用指南针进行航行C. 《武经总要》记载了用磁石摩擦制成指南针的技术D. 明代航海家郑和用支撑式指北罗盘远航西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普遍用在海上是在宋代,A的表述不合史实;B的表述符合题意,因为指南针外传是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所以哥伦布已经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武经总要》主要介绍宋以前的军事制度、思想和武器,与指南针无关,罗盘是一种风水探测工具,并不是用于航海的工具,排除C、D。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12.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句话强调的是()A. 爱的层次差别和内在的联系B. 君子能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C. 君子与百姓都应有仁爱之心D. 实施仁政的前提是仁民爱物【答案】A【解析】孟子这句话意为: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
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说出了爱的层次差等,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排除B;C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读;D材料无法体现。
13. 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 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B. 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 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 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艺术·绘画14. 《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 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 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 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天人合一,大一统”,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最能够体现题干“该主张的主要目的”。
A项表述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BD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的“天人合一,大一统”【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