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以德治校几个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以德治校 以人为本

以德治校  以人为本

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去适应新的形式,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因该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在新世纪之际,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因此,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我们要做好几点:一是坚持以德治校,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始终代表着先进的文化方向,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当前有必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三个代表”学校思想,学校始终成为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阵地。

二是以人为本,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模仿性能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不仅要谈吐文雅,举止端庄,而且要在品行、纪律、习惯等方面起表述作用。

在当前学校要特别提倡“爱生爱教”“为人师表”,师爱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关心上,还要包含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解决学生学校上、心理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如上思想品德课,教授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先给学生做个样,这样的教育才有实效。

三是认真学规范,真诚做奉献。

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经常学习规范,用规范约束、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

学校还要制定和完善各级的岗位职责,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师德群体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以“四个到位”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学校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始终的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要常抓不懈,做到常抓常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思想认识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

要培养一代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崇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的知识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像抓常规教学那样坚持常抓不懈地抓德育常规,强化教育为首的意识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问题,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育人,育出的人必须品德高尚。

依法治校离不开以德治校

依法治校离不开以德治校

依法治校离不开以德治校在学校管理中,强调依法治技是改变管理无序状态、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但不少管理者却把它当作学校管理的全部法宝——只相信严密的维织机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过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和定量评价,结果忘掉了人的因素。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不一定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

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以德感人,是一些学校管理中的突出特点,结果是形式化条文太多,搞得教师不是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是诚惶诚恐地对付那些量化表,把本来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变成了以分数定量的机械工作,给教师带来了沮丧甚至恐惧。

这导致一部分教师表面上看是循规蹈矩,实际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責任感,管理者必须以德立身,使学校制度管理人文化。

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这样的制度,才不会使学校管理僵化而没有活力,才会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让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工作、学习既安心又舒心,保证全体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昂扬斗志和顽强毅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作为管理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大事不独断、琐事不纠缠、难事不推委、好事不抢先、工作不挑剔、失误不埋怨;是否在工作中体现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原则。

只有以自己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才能真正产生管理的功效。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越来越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也越来越有主见、有个性。

现代教育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心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智慧的管理、形象的管理,其根本是“经营”人心。

因此,制度的作用不是用来束缚人的,而是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只有实现依法治棱与以德治校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制度建设既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又具有激励性、引导性。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所谓“以德治校”,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本职工作、爱学校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基本校情的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为培育“四有”新人的战略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以德治校”的必须抓好的几个关键要素(一)充分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

领导干部不仅是决策者,也是教育的实践者、耕耘者。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本身硬。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校领导应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事事严以律己,为人表率。

学校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校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执行,为广大教师做出榜样。

领导干部的感召力不仅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更主要的来自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斗在前,荣誉在后;奉献在前,利益在后。

”的工作作风。

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党的领导的成功,不仅是靠她伟大的思想理论武装民众、正确的路线方针指导民众,而且是靠党的各级干部无私奉献的形象、奋斗在前的行动去感召民众。

今天,高校推进德治,仍需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发挥这一政治优势。

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全体师生的表率,成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

(二)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

师德建设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甚至影响到社会风气,广大教师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这是因为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起着主导和率先垂范的作用,在道德建设中,是有力的倡导者、组织者,而且首先应成为带头实践者。

又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古人说得好:“修德以正身,修其身才能治其国。

浅谈进行德治与德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进行德治与德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进行德治与德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键词:以德治国道德教化问题对策摘要:“德治”必须“德教”可是德教在学校方面存在着德育管理、德育低效率等一些重要矛盾和问题.因此,应以系统观点为指导,从社会德育、末庭德育和学校德育三个方面来解决德教中的矛盾和问题。

人们通常把“以德治国”称为“德治”,把“依法治国”称为“法治,把“道德教化”称为“德教”。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德治的强化和升华。

实施德治必须实行德教。

关于德教,根据分类的不同,存在着多种视角,如根据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教育;根据途径或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学枝德育和社会德育两大途径。

本文将以社会德育和学校德育为视角,着重探讨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德教的问题(一)德教的环境建设问题人的思想品德是环境、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其影响有时会超过教育影响。

因而,古今中外的很多著名教育家对此多有精辟论述,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他还提出了“近君子,远小人的交友原则。

孟子也说过:“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电曾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客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他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而近中正也。

”。

洛克也这样说过:“务必接受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他们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动的榜样”。

正因为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所具有的突出影响,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德育的环境建设,把德育环境建设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作出不小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一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社会德育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拜金主义抬头。

关于高等学校应大力推进以德治校

关于高等学校应大力推进以德治校

关于高等学校应大力推进以德治校(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推进以德治校,是由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我国当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所要求的。

加强学校领导的“官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德治校的落脚点和归宿。

在以德治校的实践中,要坚持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把建设道德环境和完善道德运行机制结合起来。

江泽民同志今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总书记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党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

全面落实这一思想,高等学校就必须大力推进以德治校,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

一实施以德治校的重要性以德治校是指对学校管理的总体活动中,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因素的作用,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也是治理学校的基本方略。

实施以德治校首先是由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以德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国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以“德育为先”、“多育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培养严于律己,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作风。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基础,包括:1.加强主人翁意识及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学生;2.加强情感教育,培养有爱心、善于沟通,具有合作能力的学生;3.加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学生;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身心健康的学生;5.加强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教育,培养自立自强、爱岗敬业的优秀学生。

一、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使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完善有效的工作制度,包括行政职能科室岗位责任及工作制度、班主任岗位责任及工作制度、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干部、学生评优奖励制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生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学生会、团委会工作等制度。

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奖惩机制。

定期研究工作,部署任务,落实措施,检查评估。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学生管理职能科室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挑战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职能科室及班主任工作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由单纯管理型向终合服务型转化。

试论以德治校

试论以德治校

素养 。 所谓 以德治校 , 就是依 靠抓好德 育
工作 促进学 校各 项工 作 的顺 利 开展 , 不 断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和办学 水平 。坚持 以德治校 ,就 是要在学校教 育教学活 动 中, 坚持 以马列 主义 、 毛泽东 思想 、 邓小 平理论 和 “ 三个 代表 ” 重要思 想 为指导 , 坚持科学发展观 , 坚持 把德育放在首位 , 坚持 以人为本 ,切 实加强学 校的德育工 作 ,积极建立 与培养社会 主义一代新人 相适应的思想道德 体系 ,促进学 校又好 又快发展 ,确保学 校的正确 办学方 向和 人才成长的正确方 向。


试 论 以 德 校 , 口
蒋 陈夏 子
( 西 民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南 湘 西 41 0 0 湘 湖 60 )

要: 学校 是 传 播 精 神 文 明 . 养 社 会 主 义事 业建 设 者 和接 班人 的 重 要 阵地 。贯 彻 以德 治 校 的 重 要 思 想 , 于 我 们 加 强 学 校 培 对
其 是德 育 质 量 ,直 接 关 系 到 社 会 主 义 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批批毕业走 向社会 ,必将对 整个社会
的社会主 义精 神文明建设产 生巨大的促 进和推动作 用。
必须坚持 以德治 校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 彻 党的教育方针 ,在教育教学工作 中 自
觉 遵循德育领先原则 , 确 处理德育 、 正 智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为 主 要 三 重 内容 的政 治 理 论 教 育 , 以 理 想 信 念 教 育
发展 的关键 时期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
发展 和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目标 的实 现 ,

学校以德治校制度

学校以德治校制度

在我国,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管理理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倡导以德治校,将道德教育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下是对学校以德治校制度的一些探讨。

一、以德治校制度的基本内涵以德治校制度是指在学校管理中,以道德为根本,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师生交往、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校整体道德水平,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二、以德治校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完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应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应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建立健全学生道德评价体系。

学校应设立学生道德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4.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积极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5. 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三、以德治校制度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

以德治校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以德治校制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师生满意度,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3. 增强社会影响力。

以德治校制度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以德治校制度的实施策略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应成立以德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2. 完善制度,细化措施。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以德治校的具体措施,确保制度落地生根。

3. 注重实践,创新形式。

学校应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以德治教的实施与挑战

以德治教的实施与挑战

以德治教的实施与挑战在当今日益剧增的社会问题之下,教育的责任越来越重大,以德治教成为了我们需要寻找的一种方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种方案的实施与挑战。

一、以德治教的实施1.教育评价的变化。

以德治教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这就需要学生发展出一种良好的自我管理力,正视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为此,教育评价的方式就需要有所变化,除了单纯的考试成绩,关注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及学生自我认知的反馈也要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部分。

2.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无论是在什么状态下都需要一种舒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与温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校文化氛围的积极营造。

学校文化是学生良好习惯的落脚点,越是温馨美好,越是愿意付出,越是让学生以德治教的领悟深入骨髓,从而形成习惯,并将此种文明传承下去。

二、以德治教的挑战1.德育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

因为德育的关注点比较特殊也比较广泛,这就需要德育课的设计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基础的同时,要求教学班级的人员素质越来越高,能力更加优异。

2.考核的难度提高。

以德治教的根本是要求学生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反省,既自我成长,更要身心健康。

这就要求德育的考核更加综合,更加注重唤起学生的内心,防止道德或操守的虚伪假装行为出现。

3.多元文化的挑战。

新的知识信息不断涌现,学校以作为某一种文化氛围的中心,必须要充分了解校外信息,为文化转型与校内古老文明的结合提供保障,对外面所诱发的思想,道德,文化负面影响解决方案,保障。

</li>结语:教育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更好的方式,我们要不断探索适合当下教育环境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要关注教育变革的成果,尝试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营造民主公正爱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有道德意识,心智健康的学生,为未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奠定基础。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

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
强调以德为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 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将德育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品德 、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促进评价体系的科学 化和全面化。
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
将“以德治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引领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
道德的力量。
德育活动的实施
学校应制定德育活动计划,明确活 动目标、内容、时间等,确保活动 的有序开展。
德育活动的评价
对德育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完善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开 展。
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德育评价的目的
德育评价的内容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为 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详细描述
为了提升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需要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鼓励德育教师开展课题研 究和学术研讨,提高德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等。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德育教师的教育 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反馈。
05
“以德治校”的未来展望
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德育教育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理论意义
对“以德治校”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 展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实践意义
通过实践“以德治校”的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出 具有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 校的整体形象和教育质量。
02
“以德治校”的理论基础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探索

04
“以德治校”的实践探 索
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确立德育教育目标
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确保教育方向的 正确性。
加强德育教育课程建设
开发德育教育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育落实 德育教育。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涵盖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多个方面,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注重实践与体验
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02
“以德治校”的实践成果
通过实施“以德治校”的策略,学校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增强校
园文化氛围,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学生和教师也能在道德实践中实现
自我成长。
03
德育教育的挑战
尽管“以德治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
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性不足、德育教育资源的匮乏等问题。
对“以德治校”的建议与展望
会中的适应和发展。
培养健全人格
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念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促进校园和谐
加强道德教育将有助于减少校园暴 力、欺凌等问题,营造和谐的校园 环境。
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01
02
03
德育课程
通过德育课程,传授学生 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培养 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 惯。
•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学校应积极探索创新性的德育 教育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道德规范,增强德育教育的感染力。
• 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同时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家长、社区等合作,共同开发德育教育资源,为学生的道 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加强德育工作 坚持以德治校

加强德育工作 坚持以德治校

加强德育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改变人的内心深处的艰巨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依靠全体德育工作者及至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接受智育教育,而且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是指通过加强德育工作力度,对教育主体(教师)和教育客体(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创造文明向上的教学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建设者的任务,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是无德无才的庸才,也不是有德无才的“保险品”,更不是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学校教育是受教育者所受的主要教育,学校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传授与影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只有这个主导的角色对德育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理解,才可能开展好德育工作。

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德育的评价属于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薄弱环节,由此,导致许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质量认定的主要科目,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

由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德为首,以教为本,以德促教,以教促德,德教互促”的意识,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作用、功能,这样才可能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也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文化课教学。

二、对学生以德育为主,加强智育教育德育的任务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式社会主体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要完成这一项任务,学生不能离开德育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而德育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德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德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每一个具体的德育学科都具有相当强的科学性。

德育教师必须在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每一具体德育学科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地掌握德育知识和德育方法,不能把德育和智育、美育截然分开,更不能把各个德育学科分裂开来,尤其是不能把各项德育内容进行肢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一谈以德治校的几个问题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以德治校、以德育人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以德治校背景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须着力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42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一重要思想对以德治校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以德治校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加强道德建设,是学校进一步发展、保持稳定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首先,以德治校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潮流。

在这样的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人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问题更突出、更尖锐、更紧迫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

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人民不仅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国家、民族、社会负责,更应对整个世界人类的未来负责。

其次,以德治校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针,深入学习和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以德治校,就是以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道德去治校,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将不断向学校提出新的道德问题,学校德育这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去帮助学生探讨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这些道德问题,并不断开辟新的道德途径,使学校以德育人更能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

再次,以德治校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德治”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通过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来进一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的重任,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化、道德实践和道德教育活动等渠道,充分借助道德的力量去培育青年学生,使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他们所认可、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二、以德治校必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一个大环境,营造一个大氛围。

把学校德育工作置于以德治校背景下的不同视角加以科学的审视和正确定位,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目标确立及模式构
建、内容更新、方法改进、机制运作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第一,学校德育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在国际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中开辟学校德育新视野
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进程,是当今世界各国超越国界和社会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所展现的全方位的彼此沟通和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发展趋势。

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无疑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校既要立足于适应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着眼于适应国际化大生产大合作的时代要求,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道德观,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社会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学校德育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着力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模式和运作机制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又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差异的客观存在,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从而导致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并存,这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产物。

站在代表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是学校能培养出、培养好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是确保学校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所在。

第三,学校德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德育目标的实现
国与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结到一点就是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竞争。

从这一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必然是21世纪现代教育的主题。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目标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把德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是时代发展、人才竞争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由于学生各种素质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学校教育就要对人进行全面培养,才能培育出合格的复合型的人才产品。

对此,学校德育要注重与各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以教育学生学会以正确做人为立足点,把“会做人”与“善做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学校德育要着眼于实效和创新,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学校德育客观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德育低效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够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脱节,历史、传统与现实教育不相协调,道德建设中也存在着正气不足的问题等等。

针对存在问题,学校德育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道德建设。

其二,大力倡导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确立新时期的理想人格或道德典范。

其三,把阶段性与连续性结合起来。

其四,道德建设要具有可操作性,力求达到理想性与现实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
一。

其五,要注重创新,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开发德育资源,拓展德育途径,改变教学模式,改进德育方法和手段,开发德育新载体,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新的德育体系和德育运行机制,通过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要着眼于社会大环境的现实影响,把大环境各种有利因素注入德育工作,促其与社会“正位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