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庄古村空间结构与形态初探

合集下载

游“小紫禁城”览明清风华--记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窦庄古村

游“小紫禁城”览明清风华--记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窦庄古村

游“小紫禁城”览明清风华--记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窦庄古村白玉
【期刊名称】《村委主任》
【年(卷),期】2024()8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各种民俗、手工技艺历经沧桑,传承至今。

中国有许多传统古村落,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等的影响,各古村落的特点不同。

堡寨村落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

【总页数】8页(P23-30)
【作者】白玉
【作者单位】《村委主任》杂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基于整体性的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以山西省郭壁、窦庄、上伏、南安阳村为例
2.重安全抓整治增效益--记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煤矿
3.保护历史堆叠的整体美——山西省沁水县窦庄古堡空间格局形成探析
4.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为例
5.保护历史堆叠的整体美——山西省沁水县窦庄吉村格局探析及保护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
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3.06.06
•【文号】文物保函[2013]827号
•【施行日期】2013.06.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
(文物保函〔2013〕827号)
山西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审批沁水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大纲的请示》(晋文物[2013]6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

二、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应注意对文物建筑构成、古建筑群空间关系、村落选址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二)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格控制文物周边的建设项目,加强环境整治,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三)重视文物安防、消防、防雷、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四)应提出周边矿业生产活动对文物影响的评估和措施。

三、请你局指导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具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按照《国务院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有关规定,做好窦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规划编制完成并经你局初审同意后,请将规划文本、图纸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等报我局审批。

此复。

国家文物局
2013年6月6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传统村落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传统村落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聚落 空间过程 城市化 上海地区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科研热词 传统村落 风险评估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防御系统 调查登记表 空间认知 空间环境 空间特色 空间格局 空间句法 滇西北 湘峪古村 民族聚居地建筑 民族性 民族建筑 梯级开发 桥头堡 村落 旅游影响 旅游城镇化 方向性序量 文化多样性 文化内涵:师家沟 敏感度 怒江 形态演变 建筑节点网络图 建成环境 广州 平面形态 小洲村 宗教习俗 大理市喜洲镇 基础数据 地区性 喀什老城 古村落 发展 信息采集导则 保护 侗寨 传统聚落体系 传承与保护 人文对象 乡村聚落 中国传统村落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11年 科研热词 风水 西黄石古村 聚落 社会复合体 猎德 沁河中游 模式 村落规划 更新动力机制 景观格局 旅游开发 新民居 文化传承 文化与环境 扎尕那聚落 广州 多功能景观 城子村 城中村 土掌房 农村社会管理 农村公共服务 云南民族传统村落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heavy metal 54 crop type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为例

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为例

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为例胡晓斐【摘要】我国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古村落,为世界所罕见.这些古村落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山西作为文化大省,拥有大量传统古村落,数量多,保存完整.大多分布在山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每一座村落的演变都记载着人类文明的灿烂文化,通过研究窦庄村空间布局的演变从而了解一个村落所记录的人类文明.【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8(040)024【总页数】1页(P85)【关键词】窦庄村;布局形态;文化景观;空间布局【作者】胡晓斐【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古代村落是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产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其蕴含着人类智慧和思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以窦庄村为例,窦庄村位于山西省东南地区沁水县嘉峰镇境内,西距沁水约50千米,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大型古堡建筑群。

为何会在此地区形成大型古堡建筑其背后拥有诸多因素。

1 历史因素窦庄村最初是一个以窦氏家族血缘聚居的村落,清·陈廷敬所撰《张妙传》中有文云“窦庄者,在楹山下,沁水环焉,以所居者得名”。

现在有关窦庄的历史,其大部分参照《窦氏家谱》、《沁水县志》、以及部分碑文来加以考证。

宗族方面:窦庄村曾存在过两大主要家族,窦氏家族和张氏家族,都曾在窦庄村创造出伟大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窦庄村优秀的景观空间。

窦庄村的选址和营造都是由窦氏家族来完成的,直到今天窦庄村仍然有窦氏的后人生活在窦庄村,继续延续着祖先留下的家训和精神,继续辛苦的耕耘。

2 自然因素区位方面,窦庄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于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东距沁水县城50公里,村落平面图大致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长500米,占地面积大约在25万平方米。

村落主要是以窦氏、张氏家族为主的血缘聚居村落,沁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

村落位于沁河西岸一块宽阔的河谷平地之上,依山而建,美丽的沁河环抱村落。

保护历史堆叠的整体美——山西省沁水县窦庄古堡空间格局形成探析

保护历史堆叠的整体美——山西省沁水县窦庄古堡空间格局形成探析

SHI K e ui BI Yi REN n c n h , , Co g o g2 ( . eat n f r icue n r D s n B in i tn nvr t, e n 0 04C ia 1Dpr met c t t dA t ei ,eig a o gU i s y B i g10 4 h ; oA he ra g j Jo ei  ̄i n 2 Ac i c r e g n eerhIs tt o T igu nvrt , eig10 8 , h a . r t t a D s na dR s c ntue f s h aU i sy B i 0 0 3 C i ) heu l i a i n ei j n n
t ot a alhraeo tivl e s i t in eet t s n u yu. o e r t aa h m s vl b e t f h i g ir h hd g na i ui eaot S y o n- e u e i g s l g i b a h h q l w t
石 克辉 毕 , 毅 任 丛 丛2 ,
( . 京 交 通 大 学 建 筑 与艺 术 系 , 京 10 4 ; . 华 大 学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 京 10 8 ) 1北 北 0 04 2 清 北 0 0 3
摘 要 : 山西省 沁水县 窦庄 村是 一个具有 千年历 史的 古村 落 , 宋至 明 清 , 窦庄村 逐 渐 形成 了完整 的 村 落格局 . 大量 实地 调查 和分析研 究后 , 者发 现 窦庄 的 格局 与 当地 的 地理 环 境 、 文 历 史有 着 在 笔 人
l z h o f r to fDo z ua g a i e s fe a vs st o s r e t s h so ia i a epr p ry. y e t e c n o ma i n o u h n nd g v o i d ie o c n e v hi it rclv l g o e l t l

沁河古村落群之金郭壁银窦庄解说词

沁河古村落群之金郭壁银窦庄解说词

沁河古村落群之金郭壁银窦庄解说词从端氏出发,沿沁河南下,最先相遇的古老村落群是坪上、郭壁和窦庄。

坪上村,是隆庆二年进士刘东星的故乡。

漕运总督,留有《史阁款语》等著作。

四百年后的今天,刘东星的名字依然常常被研究明朝思想史的学者们提起,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他自己的政绩和学识,也不是他三十多年敝衣蔬食如一日的节俭,而是他与李贽之间淡之若水却历久弥香的友谊。

做为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李贽超越于时代的学说难以被正统认可而备受非议和迫害,而充满文化良知的刘东星却竭尽所能地给予他庇护和资助。

万历二十四年,丁忧在家的刘东星甚至索性将李贽接到坪上住了将近一年。

这一年的重阳节,李贽在坪上登高,虽然没有菊花悦目,但幸而有酒解忧。

李贽在《九日坪上》一诗中并没有提到刘东星,但我们相信,刘东星一定在默然无语间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此时此刻,也只有刘东星才能读懂他思想深处的隐痛与漂泊的凄凉。

这一天,七十岁的李贽大醉。

坪上以南五里,是郭壁,壁者,军垒也,长平之战中,秦军曾屯兵于此,这是郭壁最早的历史渊源。

今天的郭壁被分为郭南和郭北两个行政村,但他们在过去不仅连为一体,而且规模远甚于今,利用沁河水旱码头的交通优势,郭壁在明清之际成为商贸重镇,仅古镇中的主街就长达五华里,"金郭壁"的赞誉绝非溢美。

虽然文运与经济的衰落带走了往日的繁华,但大部分明代民居保存基本完好,古村的格局依旧完整。

郭壁背山面河,整个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沿沁河一线是坚实高大的堤坝和古渡口,吊桥是两岸旧时唯一的通道。

西以山为屏,东以河为障,郭壁地势上的优势使它对于城堡的要求远不如其它村落迫切,南、北堡墙的修筑已是大明王朝最后一年的事情。

崔府君庙是郭壁年代最早的建筑,它的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崔府君本名崔珏,原是唐代一位被神化的清官,后世又因为显灵于唐玄宗、宋高宗而不断加封,崔府君庙也兴建至全国各地,但保存至今的并不多见。

为数众多的门洞和过街楼是沁河古堡的一大特点,它们将古堡内部又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通常都用"里"或"坊"来称呼。

古村落游之四十一:窦庄村

古村落游之四十一:窦庄村

古村落游之四十一:窦庄村窦庄是我们春节游古村的第一站。

本来路很顺,从高平下高速,从端氏右拐二公里就到了,但路边标志不明确,导致多走出一公里,往回返时,因侧身观看路旁张铨的高大塑像,不小心,汽车开到了路旁的水渠中,使人感到出师不利,但当地的村民特别热情好客,几个人三下两下便将汽车抬出水沟,并热情地把我们带过沁水河,进入窦庄村。

窦庄古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约50公里,东离高平50公里。

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北宋年间,左屯卫大将军窦璘家族由陕西扶风经端氏迁居到这里,并在村中修建了祖茔,窦庄因此而得名。

元代以后,在宋代暄赫一时的窦氏家族最终走向了衰落,逐渐退出政治舞台,笼罩头顶的光环失掉了往日的光泽。

而原为守墓下人的张氏家族却得到茔陵风水的泽福而日渐兴隆。

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南京大理寺卿张五典及其子孙三代,关于他们,《明史》有传,重点记述的是张五典的儿子张铨。

正是正月初二,村民们三三两两或站在村街,或相随出入村街,准备走亲戚看朋友。

村街很窄,刚能行一辆车,如果两车在村街相遇,其中一辆必须退出。

因为不了解古堡的布局,便沿着纵横的小街巷,一直将车开到北门内,停车徒步沿街巷边走便打听有关古建筑。

窦庄古堡并不是太大,东西、南北各长500米,整体布局呈“卍”万字形,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和四条小巷,因城堡布局形状类似紫禁城,故当地人他为“小北京”。

古堡周长约2000米,高约12米,墙头宽约1.5米。

城墙各拐角及城门处建有角楼、楼门。

东、西、南、北四大四小共建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门,故有九关,合称九门九关。

城墙下为条石,上为青砖,内添砖、土。

部分城段修有暗道与城内建筑及城外建筑相连同,便于防守、出入。

现在留下的城墙只有500余米,南城门一座,小北门一座。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村落中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往被忽视。

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恬庄整治规划为例,从功能布局、街巷空间、滨水空间、建筑整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

一、背景恬庄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集市型古村,位于无锡、江阴、常熟三市交汇处,处于张家港南大门——凤凰镇的东北角,地理位置优越。

204国道、苏虞张、沿江高速、锡张高速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目前,恬庄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榜眼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孝坊”等古建筑已经修复完成,恬庄中街完成了立面整治改造,恬庄保护整治工作初见成效(见图1),但地块内还存在部分建筑破损、环境脏乱、传统空间形态受到破坏等诸多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传统特色,使村落空间形态得以保护和延续,村庄整治工作亟待加强和深化。

二、现状分析(一)功能布局恬庄地块内以传统民居用地为主,恬庄北街两侧分布一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其中有省文物单位榜眼府、市文物单位杨氏孝坊、控制保护单位陈宅。

商业主要集中在恬庄中街和204国道沿线,包括酒店、超市、棋牌室、医院等。

地块西南靠近恬庄中街有一处工业厂房用地。

绿化用地以庭院绿化、宅前宅后自留田为主,零散分布,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系统(见图2)。

对恬庄起防御作用的历史河道玉带河,目前散落地分布在地块内,河道两岸驳岸风格特征不显著,滨水空间没有较好地利用,不成体系(见图3、图4)。

(二)街巷空间恬庄中街为主要车行道路,现状道路人车混行,交通组织无序。

古街主要有恬庄北街、大弄堂和小弄堂,街巷肌理大多保存了原有的空间尺度。

恬庄北街是一条以花岗岩大石板铺设的特色老街,石板下有排水设施,街两旁建筑大多保留清代、民国时期的原有风貌,主要有榜眼府、杨氏孝坊和陈宅(见图5、图6)。

山西古村落的专题讲解

山西古村落的专题讲解

山西古村落的专题讲解古村落就是一种乡村聚落,是与农耕文明相伴而来的一种聚居形态。

绝大多数的乡民,生活在特定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社区中,村落是乡村制度的基本存在形式。

村落包含了许多的建筑种类,如居住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文教建筑等。

这些建筑种类与乡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对应,是聚居的物质条件。

这些建筑在村落中形成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规定着村落的结构,使它成为功能完备的整体,满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乡民的生活需求,村落具备了人居环境全部性质的最小单元。

古村落的建筑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的重点是村落的整体、各种建筑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在长期的农耕文明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遍布各地的古村落留住了历史的记忆,反映了文明的历程,讲述着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通过认知古村落,可以徜徉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领略华夏先祖的智慧人生。

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中华民族的乡愁。

一、古村落的选址山西传统村落,就其选址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山地村落和平原村落。

这些村落是在交通相对便利、地势比较平坦、有利耕作、接近水源、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形成的聚落。

山西的村落,往往是由于家族聚居、人口繁衍而逐渐扩大的。

这种稳固的血缘关系,是聚落形成的基础。

山西境内的乡村,有大有小,大到上千或者几千户人家,小到几户人家。

村落规模的大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般而言,距离城镇较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耕地较多的乡村,往往聚居人口较多,因而村落的规模较大。

而那些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乡村,一般规模都比较小。

概括来讲,山西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择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择水而居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使然,所以山西的乡村聚落往往靠近河流、湖泊。

即便是在山区建设的乡村,也是在基岩裸露的山涧盆地附近进行建设,以便充分利用雨水或溪水。

据《山西古村镇》一书统计,山西目前保存较好的古镇古村,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汾河流域和沁水流域,符合人类择水而居的一般规律。

纪实:古村落窦庄遗韵

纪实:古村落窦庄遗韵

纪实:古村落窦庄遗韵也许是刚刚逝去的寒冬没有得到雪的浸润,这个春天来得似乎比往年要晚一些。

一颗被封冻了太久的心再也按捺不住寂寞,冲破城市的藩篱,迎着初春的点点寒意一路向东,沿着古老的沁河水,探寻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苏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张跟慧车轮依水前行,沿途人文风光绵延不绝,边走边停,抵达窦庄古城已近中午。

摄影师迫不及待地走进有着“小北京”之称的窦庄村,寻找岁月留下的斑驳印痕。

直指云端的敌楼,苍老沉稳的过街门洞,气宇轩昂的进士第、尚书府,还有静默的四合院,不难想象,这里曾经有过的气派与鼎盛。

当然,与之相伴的是一场场因利益而起的战乱,也涌现出一位位忠心护城、英勇杀敌的英雄。

也许,正是有了这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风云变幻,小小的窦庄名人辈出,矗立在窦庄村口的明末大将张铨塑像,时刻提醒着路人,这个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就是土生土长的窦庄人。

窦庄与山西很多的古村一样,大都是因为交通不便,躲过了不少劫难,虽历经千年的风剥雨蚀和人为损坏,依旧坚韧的存在着。

其实,窦庄自古就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

从《后汉书》上记载的“窦宪还田”的典故,到窦氏“尚古道重农桑崇礼教”的佳话,再到明末流寇之乱中,张氏母子三次击败流寇的感人故事……让人不得不去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沁河是山西的第二大河流。

窦庄是沁河流域现存古堡中最早的一座。

有史可考的窦庄城,最初修建于北宋末年。

现存的窦庄古城,为明朝天启年间大理寺卿、兵部尚书张五典所修。

窦庄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开始修建,到崇祯三年(1630)竣工,用了7年时间才完成。

当时的窦氏城因气派华丽而引起乡人邻里的惊讶,留下了“天下庄,数窦庄”的民谚,人称为“小北京”。

现存古建群东西、南北各约200米,占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

遗憾的是,在窦庄行走没有看到残存的城墙。

据说,四大城门高有五至七丈,城墙高三丈,厚五尺。

城门下为砖圈拱门,有门有栓,中为兵室,可容兵卒五人。

侯官文化视角下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

侯官文化视角下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

侯官文化视角下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

在现代社会,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古村落逐渐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慢行旅游理念逐渐被应用于古村落的开发和规划中。

侯官文化视角以侯官地区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探索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旨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旅游。

一、古村落慢行系统的空间特征1.空间结构多样性:古村落的布局通常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周围分布着弯曲的巷道和狭窄的小街,形成错综复杂的道路网络。

这些道路网络连接了村落各个角落,形成了多样性的空间结构。

2.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古村落通常依山傍水,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营造出迷人的风景。

例如,古村落中常见的池塘、小桥和流水,以及植被茂盛的庭院和花园,都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景观的机会。

3.建筑风格的延续:古村落中的建筑风格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例如,侯官地区的传统木结构、青砖瓦房等建筑风格,展现了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二、古村落慢行系统的建构策略1.提升步行环境:在古村落规划中,应注重提升步行环境,包括修建人行道、改善道路状况等。

同时,可以设置指示牌和标识,引导游客进入不同的景点和重要路段。

2.营造休憩空间:设置休憩空间是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在古村落中布置一些座椅、遮阳棚或亭子,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

3.开展活动与体验:慢行系统需要更多的参与性,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和体验项目,吸引游客的参与。

例如,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体验、农耕体验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古村落的文化魅力。

4.保护与传承: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是慢行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

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古村落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传承和弘扬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技艺。

5.建立合理的交通网络:古村落慢行系统的建设也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演变初探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演变初探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演变初探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指的是以人为视角,以景观的维度描述和讨论一个村落的形态结构,以及与空间关系的实例。

它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永久性住宅,以及一定数量的成员从事农
业生产、捕鱼等活动所需的设施和服务设施。

村落形态结构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它由构
成一个村落的元素组成,如建筑、道路、服务设施等。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在经历着演变,
经历着一个由本质上稳定的状态向一种新的模式的发展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村落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发生变化。

拆迁、新建和建房加盖是导致村落形态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城市化破坏传统的农业生
态系统,当传统的经济不再影响村落形态时,传统村落形态也发生变化。

此外,改善水源、新建路改变建筑、供电和排水设施改造也是影响传统村落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技术改革引发了村落形态的改变,特别是现代化建筑的引入,改
变了传统村落形态结构。

村落形态结构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变化反映了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活动需要、价值观以及社会制度和政策调整的反映。

传统村落形态结构的演变不仅是土地资源开发、保护和经营的重要依据,也是探索和分析当前村落发展与社会结构的重要视角。

可以
通过对传统村落形态结构的改变情况的认识,更全面的了解村落的变迁,发挥村落的综合
功能,优化村落空间结构,促进村落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保护传统村落形态提
供条件和依据。

沁水古村行窦庄郭壁间

沁水古村行窦庄郭壁间

沁水古村行窦庄郭壁间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6期文、图/ 刘勇沁水流域的古村落有十分鲜明的地域色彩。

一条蜿蜒于晋东南山区的河流,哺育了几十座古村,它们是北方山区传统村落的典型,这个古村落群的格局、规模、品质等方面均堪称北方最佳。

现在,老宅形成的古村格局尚可发现一二,破败的大院高墙间,威严肃穆,沧桑尽显。

这些古村体现的不是晋中大院的气派,却有山水宜居田园耕读的古韵,先民们创造的的老宅古村背后,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视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抛开现代繁华都市的变态和浮躁,在这里的旅行让人思索,让人感悟良多。

沿河顺流而下,窦庄是保存完好古村里最北面的一座。

从沁水上的小桥可以进入村子,旧时沁水水流很大,这里是村外的码头所在。

窦庄之名来源于北宋在此发迹的窦氏家族。

据说其先来自陕西扶风,能上溯到东汉的著名外戚窦家。

但实际上这支窦氏的兴旺关键还是在被封为肃穆夫人的窦氏女。

其在神宗哲宗两朝得到皇族礼遇,其家族兴旺自此开始。

多人为官,得到官府赏赐。

窦庄是其家族居住地,窦庄的历史由此奠定。

时光经历了几个世纪,明代窦庄的兴旺家族转为原是窦氏墓地守墓人的张家。

张族发家始于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南京大理寺卿张五典。

张及其子孙三代在《明史》有传,张五典子张铨,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长期担任御史。

后金和明军战事频繁,张铨曾指点兵事,力荐熊廷弼。

天启元年,后金破辽阳,张铨被俘,拒降自尽,明追封兵部尚书。

晚年的张五典老年丧子,伤痛之余,为避免家乡被战火涂炭,在人生最后五年主持修筑起窦庄的防御工事:内外两城,九门九关,民间号称“小北京”,当地也有“金郭壁,银窦庄”的说法。

明末社会动荡,如张五典所料,崇祯四年,农民军王佳胤部入沁水。

张氏族人请张铨妻霍氏避难,但霍氏毅然率族人与入城避难的乡民坚守,激战四昼夜,围兵退去,此后窦庄又获得了“夫人城堡”的美誉。

这个故事貌似是东晋时为抵抗前秦进攻,韩夫人助守襄阳城的翻版。

第二年的八月、九月,“流寇”王自用部两次围攻窦庄,时张铨子张道浚协助山西巡抚击退围军。

河北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

河北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

河北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河北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近年来,河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古老的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河北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通过对村落的布局、建筑风格和功能分析,揭示河北传统村落的独特之处,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河北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主街道、胡同、四合院和庙堂等,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主街道作为村落的主要交通干道,连接着村落的各个部分。

在河北传统村落中,村民们常常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繁华的商业中心。

此外,胡同作为连接主街道和村落内部的小巷,不仅提供了方便的交通路径,也为村民提供了相对隐蔽和安静的生活环境。

四合院则是河北传统村落中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其以中心庭院为核心,四周是各种功能房屋,既满足了家庭的生活需求,又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社会空间。

庙堂则是村落中重要的宗教场所,供人们祭祀和祈福。

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共同构成了河北传统村落的独特风貌。

河北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是其空间特征的重要方面。

在河北,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历史演变等因素都对村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的村落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房屋多为两层或三层,背山面海,稳固耐久;而山区的村落建筑则多采用土木结构,房屋多为一层或两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也在村落的建筑风格中得到体现。

例如,回族村落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彩绘装饰独特;满族村落的建筑则多采用石结构,建筑雄伟壮观。

除了布局和建筑风格,河北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还体现在其功能分析中。

在传统村落中,每个建筑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例如,村落的正门和庙堂是村落的“门神”,起到保护和祈福的作用;村内的客房和礼堂通常用于接待客人和举办各种仪式活动;而村落中的农田和水塘则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功能的分析,可以了解村落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进而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指导。

侯官文化视角下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

侯官文化视角下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

侯官文化视角下古村落慢行系统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
根据侯官文化视角,古村落慢行系统的空间特征与建构策略可以详细描述如下:
一、空间特征:
规划布局合理:在古村落慢行系统中,规划布局应该注重整体连贯性和自然融合。

道路、步行街和景点等元素应该相互连接,并且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地融合。

交通安全保障:古村落慢行系统中的道路应该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指示牌和人行道,以确保游客和居民的交通安全。

道路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人们的需求。

建筑风格保护:在古村落慢行系统中,建筑风格应当尊重传统文化,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

建筑物的高度、颜色和外观等要符合古村落的整体氛围,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文化活动场所:古村落慢行系统中应设有室内和室外的文化活动场所,供游客和居民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

这些场所可以是剧院、表演区、展览馆或文化广场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二、建构策略:
基于历史文化保护:建构古村落慢行系统时应严格遵守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尊重并恢复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

在规划过程中,要确保保存和修复历史建筑,避免破坏性的干预。

引入可持续交通方式:为了实现慢行系统,应鼓励使用可持续的
交通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等。

设置专门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并提供租赁服务,以方便游客和居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在慢行系统中,要注重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

通过合理安排座椅、景观、休息区等设施,使游客和居民能够在其中放松身心,享受村落的美景。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慢行系统的建构还应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沁河第一古堡——揭开窦庄古城的神秘面纱(组图)

沁河第一古堡——揭开窦庄古城的神秘面纱(组图)

沁河第一古堡——揭开窦庄古城的神秘面纱(组图)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

”这是明清以来在古泽州大地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也是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人的记忆。

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村,是谁修建了名重一时的窦庄古城?它为什么被称为“夫人城”?又为什么有“小北京”之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庄古城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神秘、厚重,却又充满灵性,让人不得不去一探究竟。

窦庄古建筑群历时九年建成沁河第一堡窦庄(今为豆庄),选址独特。

沁河在这里走了个“S”,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秀美。

6月29日,沁水下起了小雨,烟雾缭绕的窦庄好似仙境。

记者赶到时,已有一拨人穿梭在城内拍照,任雨水打湿全身。

窦庄的魅力可见一斑。

窦庄修建于何时?据流传下来的《窦氏家谱》记载,其祖先窦璘参辅宋仁宗赵祯平息农民、士卒和少数民族起义而受宠,恩德荫及后人,其子窦勋赠封左领卫大将军,其孙窦璘,敕封左屯卫大将军。

后来为避战乱窦氏由陕西扶风迁徙到端氏县(现沁水县)。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窦氏家族择地兴建窦府,即窦庄古堡(窦庄村)。

在卧牛山下的瓮水滩,窦氏家族划拨西曲里(今曲堤村)给土族张姓(当地贫民)为其先冢守墓,张姓从此世居此处。

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了明代中后期,窦姓家族势力渐衰,而出身寒门的张姓家族金榜提名者绵延不绝,辉煌十余代而不衰。

明代天启年间,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致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为保卫家园,曾官居大理寺正卿的张五典告老回乡后开始构筑窦庄城堡,张五典病故后,由其妻霍太夫人、儿子张铨主持营造,前后共历时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告成。

以后增添的建筑,按主街道延伸,在城外有序排列构筑,形成目前的宏伟壮观气象。

记者了解到,城内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多为明清建筑。

近年来,窦庄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

它开启了沁河流域乡村城堡建筑的先河,此后,湘峪、皇城、砥洎城等古堡相继落成。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村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2033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村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2033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村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的批复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窦庄村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2033号)山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审批沁水县窦庄村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的请示》(晋文物〔2014〕24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总体方案。

二、对该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应对村落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说明,详细介绍村落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及其文物本体构成情况。

(二)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范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

应进一步明确拟修缮文物的名称、具体范围及工程类型,深化文物现状勘察,强化文物历史价值及现状评估,根据评估结论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对于已经开展和完成修缮的文物建筑应予以区分和明确,并对其修缮状况进行评估。

(三)环境整治项目须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主要包括民居建筑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装、园林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环境整治要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符合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要以改善文物保存状况为前提,尽量与文物环境风貌相协调。

环境整治项目还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生活居住环境,最大限度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拆除村东南入村桥、建设12米宽的新桥以及进村道路改为12米沥青混凝土路等建设项目对环境风貌影响较大,应予以取消。

(四)文物展示利用项目应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内涵、传统风貌特色及与原住居民生活联系;注重对原住居民及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展示,统筹考虑村落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应严格控制新建陈列展示场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色彩和形制,尽可能利用现有文物建筑改造后进行展示利用;新建建设项目选址应慎重,不得破坏村落的整体环境风貌;对于原址复建项目,若无充分依据及必要性,不得复建。

窦庄古堡的防御性空间特质探析

窦庄古堡的防御性空间特质探析

窦庄古堡的防御性空间特质探析文 / 张士允摘要:窦庄古堡是我国古代一种典型的设防聚落形式。

文章通过对窦庄古堡防御性空间进行分析,揭示其形态内涵及空间特性,揭示古堡建筑空间的设置关联,探讨其防御规划与营造方法对于当代建筑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防卫意向;精神防卫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6-0132-03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嘉峰镇,是沁河沿岸较大的古堡式村落,占地面积约为四万多平方米,至今大部分古建筑保存完好。

古堡整体格局呈“卐”字形,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巷,在街巷与城墙的交接处设四大四小的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修的翁城,一共九座城门,故有九关,合成九门九关。

因城堡布局形状与北京紫禁城类似,俗称为“小北京”。

窦氏先祖于宋代躲避战乱从陕西迁居于窦庄。

窦庄古堡历经数百年的兵匪之祸,防御功能成为选择建筑形式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它的堡寨聚落作为设防聚落的一种,仍以生产生活为主。

通常由民居与庙宇、楼阁与祠堂等相关公共建筑组成,是内涵丰富且相对稳定存在的社会共同体。

“住”是建筑群的根本,而“防”则是建筑群的集中体现,只是“防”的分量较普通民居更重,是典型的防御性空间。

一、窦庄古堡的防御思想构建窦庄古堡作为一处典型的防御性空间聚落,其防御思想体现在外部防护和内部集居两个大方面。

外部防护的主要体现是:古堡四面修筑城墙各500多米,在街、巷与城墙交接处设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的翁城,共有九座城门。

城墙各拐角及城门处还建有角楼、楼门。

部分城墙内还修有暗道,使城内建筑与城外建筑连同,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

内部集居的主要体现是:古堡内的民居采用集居制度,这是为了获得防御与心理慰藉方面的安全保障。

特别是统一规划营造的聚落,内部密度很高,常位于山地且地形复杂,个体民居不强求方位和朝向,整个村落形态更趋紧凑统一。

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重群居观念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窦庄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晋城市沁水县 嘉峰镇管辖,沁河自北向南从村旁流过。村落选 址在沁河西岸一块宽阔的河谷平地之上,背靠百 里榼山,选址优渥(图1)。窦庄村是以窦氏、 张氏家族为主血缘聚居的村落,始建于宋代,窦 氏先祖于其时率领族人由陕西扶凤迁徙至此,村 庄于此时开始兴建。窦氏在宋代有多人在朝为 官,甚为显赫,及至明代,一直为窦氏守茔的张 氏寒门陆续有才子中举入仕,替代窦氏荣耀乡 里。明末农民起义纷起、时局动荡之时,张氏开 始组织窦庄城堡的巩固修建。如今窦庄基本保持 着明代以来的格局,现存古建筑面积达4万余平 方米,其中,传统民宅57座,重要巷道5条(图 2)。2006年,“窦庄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窦庄村被建设 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组合的锯齿形。这些转折结点的存在使街道蜿蜒 曲折,行走其中时景观层层变化,空间时收时 放,常有峰回路转、别有洞天之感(图14)。
窦庄街巷的交叉口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多使 用“丁”字型交叉,但在这些“丁”字交叉的结 点处,其空间形态又各有不同。在旧有格局保 存比较完好的地段,我们看到交叉结点处的空间 围合较为密实,三面的房屋紧紧地挤出规整的 “丁”字型;而在新建建筑较多的地方,这些空 间就变得较为松散,房屋并不紧贴街面,而是 留出适当的空地作为缓冲空间。随着现代交通 工具的使用以及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需要将 这样的结点重新设计留出足够的转弯半径以及 缓冲空间。
114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5/2010
10
属于建造中被动形成的空间。这些空 间面积和形态各异,从与道路的位置 关系看,有穿过式、交叉式、旁侧式 及尽端式之分(图11)①。
目前这些空间是功能混杂的“空 地”,或作为零散贸易的场所,或作 为休憩或家务用地,或种些蔬菜瓜 果,甚至堆放生活垃圾。这些空间大 多分布在村口、新建建筑②片区,或公 建集中的地方,虽然这些“广场”并 非原有古村落的空间组成部分,但从 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 的变化,居民们对于这种空间的需求 也在不断变化(图12)。这些空间的 出现增加了村落整体空间的可变性和 弹性,但目前大多利用不当。
(4)巷道与住宅的过渡空间 巷道与住宅的过渡空间以“点”状空间的形 式普遍存在于村落各处,主要是巷道与户门联系 处的空间,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更为顺畅地区分并 连接公共与私密部分,既有功能上的需要,也有 心理上的需要。在窦庄,此类过渡空间的处理方 式一般为宅门向街内退让一段距离,还有的使用 撇山影壁③来增强空间的导向性(图15~16), 使得空间的连接更为自然。 以上针对窦庄空间结构组织的分析,有助 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村落空间组织的内在规律以 及特点,可以看到 “点”、“线”、“面”的 内在构成和它们之间结合方式,这些内容对于今 后的保护和整治工作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对窦庄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院落空间排
112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5/2010
3 4
5 6
图3 村落空间结构拆解
图4 由房到“面”空间的生长过程示意
图5 院落纵向生长示意
图6 院落横向生长示意
图7 院落混合型生长示意
7
9
图9 道路逐级生长方式示意
列生长成组团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纵向 生长,横向生长,沿街混合生长。这里使用“生 长”一词,旨在强调这些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缓慢的历史过程。
由“间”成屋,是最初的组合,窦庄的民居 多为三开间两层小楼。正屋、倒座和厢房再次组 合,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合院”。由于生活和功 能的需要,合院需要按一定方式生长和扩展,因 而产生了院落空间的各种排列组合。多个合院 (一户人家或几户人家)组合成组团,多个组团 又通过街巷集合成片,最终形成了村落空间结构 中的“面” (图4)。
3 空间等级次序分析
空间要素之所以能相互配合产生一个稳定有 序的结构,不仅依赖其要素间的构成关系,还得
益于要素间的次序关系。要素与要素间的等级差 异是形成完整空间结构的必备条件,正因为有了 这种等级次序的存在,才使空间结构显得严整有 序、层次分明。对于古村落来说,由于彼时森严 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长存于人们意识中的尊卑 观念所影响,其空间所呈现出的等级次序状态就 更为明显和顺理成章。
通达各户入口,在主路上又延伸出巷道;而当户 内院落群庞大,需要有户内交通道路时,又出现 了户内的窄巷。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功能 需求以及防御的需要,人们又对道路的宽窄进行 了限定或调整,对道路的交接形式进行了规划, 最终呈现出我们所见的形态(图9)。
从视觉角度来看,这些“线”的空间是由 街道与两侧建筑围合而成,不同的空间形态给 行人以不同的感受,其宽高比(D/H)决定其 封闭感,顶界面的处理形成了空间的节奏,立 面和铺地等则使空间充满细节,强调了方向性 (图10)。
任丛丛 Ren Congcong
毕 毅 Bi
Yi
2
பைடு நூலகம்
薛林平 Xue Linping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0)05-0112-05
摘 要 窦庄古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始建于 宋,明清发展至鼎盛,村落格局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该文通过对其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分析,试图揭示传统 村落空间的独特魅力,同时究其成因、溯其本源,尝 试解释传统村落空间对现代观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机制, 以期为当下的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窦庄古村 空间结构 形态 感知
(1)广场 一般来说,古村落中主动规划的广场较为鲜 见,窦庄现存的广场空间或是由院落部分拆除后 与街道围合而成,或是由街道局部扩大而成,都
05/2010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113
8
11
图8 张氏九宅平面示意图 图10 村内各级街巷空间对比
12
图11 村落中几种广场空间模式图示 图12 南花园节点设计中的空地整治
(2)堡门楼 堡门楼界定着建筑群域的范围, 是建筑群域的标志和道路的端点;楼 下的门洞空间则是连通内外空间的 重要节点。窦庄现存的堡门楼只有三 处,都比较具有代表性(图13)。 (3)街巷结点 村落中的道路空间是耐人寻味 的,它们虽呈“线”状,但又不是呆 板的直线,其中的宽窄变化、曲折分 叉,使其空间形态变得丰富多彩,而 这些发生转折、过渡变化的空间,就 可以称之为“街巷结点”。 窦庄的街巷整体来说比较规矩, 基本呈横平竖直状,但仔细观察则会 发现其中很多街巷都会在某些部分发 生轻微的转折,这些转折有的呈现切 角、抹角等平滑过渡的形态,有的则 呈直角、锐角相交形,或是连续直角
(3)混合型生长 混合型生长即纵横并行交错生长(图7)。 最典型的是张氏九宅:进入大门后主巷道沿纵轴 伸开,在其两侧布置院落,这些院落既有横向连 接,又有纵向连接,错综复杂,宛若迷宫。 这些院落,或由一户人家单独构成一个组 团,或三两成群构成一个组团,最终连接成整个 窦庄空间的“面”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 院落的功能和形态也发生着变化,大量的拆除、 拆建、补建、新建,使得建筑、院落、道路空间 在不停的相互转化,几种生长方式有时在同一块 地方叠加出现,原有的空间组织痕迹渐渐模糊, 村落的空间也变得更为复杂。
2.3 点的穿插
如果说“线”空间是村落空间整体的骨骼, “面”空间是其肌肉的话,那么 “点”空间则 是穿插其间的关节。对窦庄来说,广场、堡门 楼、街巷结点、巷道与住宅的过渡空间都可以 归纳为“点”空间。对“点”的分析,不但有 利于我们看出村落空间要素间的连接性,也能 更好地展示空间形成过程中主动性与被动性的 统一。
传统村落空间之所以感人,很大程度上因为 其中叠加的丰富文化内涵,经过时间的沉淀,最 终呈现出一个洗练而平衡的系统。本文首先通过 对窦庄村各空间要素进行划分,继而分析整理出 其抽象的空间形态组成,并在这一过程中,分析 村落空间产生宜人感受的要素以及不同要素组合 的方法,突破只在混沌中感受美的层次的局限 性,使这种美更易于被理解和创造。
2 空间结构组织分析
自总体至细节观察窦庄的结构,我们把其 复杂的组合拆解为几个简单的要素,即由建筑 组群构成的“面”,由道路交通系统构成的 “线”,以及由一些标志、连接或过渡空间构成 的“点”,这样的分解有利于我们分析其整体空 间组织规律(图3)。
2.1 面的组织
依照空间组合层次构成单元,我们从间—— 院——面的基本构架将面的组织顺次分析。同大 部分传统建筑一样,窦庄的建筑基本构成单位是 “间”。由柱子和墙体围合的这个矩形空间是一 切空间的初始。“间”虽然简单,但经过形状、 数量、组合上的各般变化,产生的却是丰富的村 落空间。
城乡规划•园林景观 Urban Planning • Gardens Landscape
图1 窦庄鸟瞰(画面中部为窦庄古村) 图2 窦庄总图
1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项目编号:50708004)·
窦庄古村空间结构与形态初探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Structure of Douzhuang Traditional Village
Abstract The village Douzhuang, located in Qinshu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village with a history lasted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which maintains its characteristic layout almost completely. In this article, we adopted a special way of analy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pattern of this village, as well as the initiatory formation of it. We tried to explain how the ancient village projects its aura to modern viewers. We hope such analysis will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to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nowadays. Key words Douzhuang traditional village, Space Structure, Pattern, Percep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