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郑州地势_精品文档
郑州地势郑州,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中原地区的中部,地处中国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郑州的地势,包括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水系分布等内容。
郑州地势较为平坦,整体上属于平原地貌。
河南省地势南高北低,而郑州位于南部,地势相对较高。
郑州市的平均海拔高度为110米左右,最高点在市西南的焦作山脉,海拔达390米。
整个市区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郑州市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丘陵和山地。
市区以平原为主,河南省东北部的华北平原自西向东横穿郑州市,这里的地势相对平坦。
然而,在市区的南部和东南部,蜿蜒着一些丘陵地貌,如登封丘陵、中牟丘陵等。
这些丘陵地区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则呈长岗状。
此外,郑州市南部还分布着一些连绵起伏的山地,如霍山、七峪山等,这些山地的海拔高度较高,地势陡峭。
郑州市的主要水系是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亚洲第三长的河流。
黄河从河南省北部流经郑州市的西边,成为郑州市的重要水域。
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都依赖黄河供水,包括郑州市。
除此之外,郑州市还有一些小型的河流,如巩义河、荥阳河等,它们是黄河的支流,为郑州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郑州市的地势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平坦的地势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相较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更加方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便捷。
其次,郑州市地势相对较高,气候相对较干燥,水资源相对较少。
这对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郑州市一直致力于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最后,黄河的存在为郑州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市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郑州市通过利用黄河水资源,开展一系列水利工程,保证了城市的正常供水和灌溉。
总的来说,郑州市地势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
黄河是郑州市的主要水系,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不过,郑州市地势相对较高,水资源较少,城市需要通过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来满足需求。
郑州城市变化调研报告
郑州城市变化调研报告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告将就郑州市的城市变化进行调研,并对其影响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一、市容市貌变化郑州市的城市面貌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郑州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道路也得到了重要的拓宽和改造。
此外,郑州的城市公园和绿化带数量大大增加,人们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市容市貌也更加美丽宜人。
二、交通发展城市交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郑州市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发展了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和有轨电车等。
这些交通系统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此外,郑州市也积极发展绿色出行,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增长郑州市的城市变化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面貌的改善和交通的完善,郑州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郑州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四、生活品质的提升郑州市的城市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经济的增长上,更重要的是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市区中新建的公园和文化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多样化的商业体验和娱乐场所也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此外,城市化发展还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郑州市在城市变化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解决力度。
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不公、人口流失等。
未来,郑州市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郑州现状分析——城规PPT课件
中原城市群——城市战略规划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郑州市发展从此走上国
家战略道路,发展定位为一极、两带、两翼
㈡ 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 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 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 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公布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郑州都市圈,包括 郑州下辖的中牟以及郑汴一体化 区域;
城镇职能结构类型和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识别为主,识别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主要城镇性质和产业发展方向,预 测郑州城镇布局规划要点。
郑州区位分析: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 金融、科教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州新区、郑州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010.3平方公里;总人口86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25万人。
城市规划1101B 郭向离
1137150107
学习目的: 本课件在于了解郑州区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主要内
容,明确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掌握区域城镇布局规 划要点;识别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镇职能结构类型, 明确主要城镇性质和产业发展方向;认识城镇规模等级 结构。
学习内容: 在郑州区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中,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河南省 省会
在中部崛起 这个伟大的发展战 略下,郑州作为河 南省省会城市,郑 州面临重要的战略 机遇期,到了一个 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郑州和 武汉作为中部崛起 发展战略的双核心, 郑州有责任带领中 部崛起,与武汉南 北互动,共同推动 中部城市的发展!
东部:以郑汴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打造未来郑州市高端商务、居住区。2010年 区域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医疗、商业配套的建设。为区域发展成为未来郑州 核心打下基础。 北部:脱离单纯扩展发展模式,以区域内部设施升级为发展理念,对区域内原 有的科技、商业、交通配套进行打造升级。从而带动区域房地产市场升级。 西部:改变以往工业主导的区域性质,将工业外移,并打造升级产业园区。环 内大力发展商业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变目前区域落后商业格局。 南部:以大量城中村改造为先行,改变南区居住环境。带动城市向南扩张。旨 在为南区打造成为新兴居住区。 市中心:对目前现有商圈进行改造升级,将二七商圈打造成为辐射中部省市的 大都市区商圈,河医商圈也将得到完善。 交通:公路交通增强为“一环三横两纵”,提高市内交通通达性。地铁建设将 弱化城市的极化效应,同时城际轻轨的规划也将城市交通规划提升到城市战略 规划的高度。
1948年~1978年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14 8年 ~ 1 7 9 9 8年郑 州城 市 空 间结 构 演变
张彩 丽 宋 晓庆 曾凡普
摘 要 : 14 以 9 8年郑州解放到 17 改革开放这一期 间为研 究对象 , 98年 分析 了这一阶段影响郑州市空 间结构演变的因素 ,
对这 一时期郑州市空I结构的演变阶段进行 了详细的划分, . ' - J 探讨 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郑州城 市空 f结构发展演化的规律。 '  ̄ - /
“ 七 ” 罢 工 的 策源 地 而 闻名 于世 , 得 “ 七 名 城 ” 二 大 获 二 的美 誉 。再
次,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和中原 商都。建 国后 , 郑州 在 15 9 4年成为 河南省省会 , 这就奠定 了郑 州市 区现 代工业 的基础 , 改革开 放后 更成为中原地 区重要 的商贸中心城 市。
1 2 2 铁 路 交通 要 素 ..
图 1 2 纪5 0世 O年 代城 市形 态 图
1 以京 广 铁 路 为 界 , ) 以陇 海 铁 路 为轴 , 、 双 向 扩 展 。 以 京 东 西
广铁路为 界 , 整个城 市可分 为东 、 定位为行 政文化 区。整个城 市建成 区以二七塔 、 车 火 站为 中心基本 呈 圆形分 布 , 市 功能分 区 明显。2 生产用 地过 城 )
为铁 路 枢 纽 和 “ 七 名 城 ” 誉 全 国 。 1 纪 初 , 于陇 海 铁 路 和 二 享 9世 由
京广铁路的建 成 , 郑州成为连接 中国东西 、 南北 大动 脉的纽带 , 同
时 国家 在郑 建 立 了铁 路 局 和全 国铁 路 最 大 的 编 组 站 , 郑 州 的经 为
济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它的经 济地 位才 得 以逐步 上升 。郑 州号称 “ 车头拉出来 的城市” 铁 路 给这座 城市 带来 无 限的市场 和 商 火 , 机。郑州在成为铁路枢纽 的同时 , 已以中国近代工人运动 中的 也
郑东新区整体空间环境及CBD分析doc资料
郑东新区整体空间环境及C B D分析郑东新区整体空间环境及CBD分析摘要:郑州市内以二七商圈和火车站商圈为代表的郑州市商业中心区聚集了半年的商业文化和人气,但是由于旧城改造的步伐缓慢,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老化,必要的集散地区的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作为传统郑州商业中心区的活力也在明显下降。
为顺应中原崛起这一发展,按照21世纪国际化城市的功能要求,政府对郑东新区做了新的规划。
本文从整体入手多个角度分析了郑东新区整体的空间与规划,并着重分析了中央商务区(CBD)。
关键词: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正文:郑东新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新区,是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龙头项目。
范围西起中州大道,冬至万三公路,北起黄河南岸,南至陇海铁路,区域控制面积为370平方公里,分为6个人功能分区:CBD,商住物流区,龙湖区,龙子湖高校区,科技物流区,其中将原来郑州市原机场区域规划为商务中心区( CBD)和还环CBD25平方公里作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这里将形成连接新旧城区的商务,旅游发展轴。
整个新区的规划理念一、建设地域文化城市,体现中原文化特色。
在新区的建设中时时刻刻都与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
如规划高校区中的人工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的平面用运河相连接,取“如意”的吉祥和谐之意,以及取型与“嵩岳寺塔”的会展宾馆和“陶埙”的河南省艺术中心。
二、生态,共生城市。
一个新区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通过自身的发展演化,由传统的商业中心发展为商务中心,将商业职能逐步外迁至别区。
2)大城市周边卫星城的崛起,分担了其经济中心的职能3)出于对老城区的保护,由政府主导,在城市发展轴线上另辟新区。
郑东新区就是第三种形式,在其发展规划中,重视可城市发展和自身生态保护的协调,以及自身历史的保持,有现实和未来的延续。
通过对道路以及区域的合理划分,将商务与生活区相互区分又以绿地,运河加以联系,以人为本,达到了经济与文化生活以及自然与城市的共生。
郑州市城区景观格局分析
区域划分示意图
程度较低 说明A和C区内部嵌块体之间破碎化程度较 高,完全与郑州市A和C区域在城市化过程 中形成以城市道路为骨架的大规模网状或 格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象比其它区域突 出,即A和C区城市道路体系的网格化、城 市用地的斑块化及破碎化高
B
A
D C
2.2 郑州市区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剖析
封闭的单中心圈层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适用于中小规模城市,郑州市区人 口 218.96 万的大城市,日益显现出它的弊病。 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交通问题(市中心地带的道路堵塞) 市中心成为吸引人们择居的唯一理想区位(市中 心区住房紧张、房价过高及随之产生的一些社会 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严重
人类干扰活动在城市区域内部存在明显的空间 异质性,郑州城区东北部为文化综合和行政金融 区,西南部住宅综合区,形成以城市道路为骨架的 大规模网状或格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象比其它 区域突出。 区域道路体系的网格化、城市用地的斑块化及破 碎化高,未利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区用地空间 形态接近长方形。整个中心城区中,西北部区域 的景观异质性最大。
2.3城市绿地覆盖格局特征
法国梧桐
国槐
毛白杨
2.3城市绿地覆盖格局特征
侧柏
大叶女贞
草冠群落
2.3城市绿地覆盖格局特征
依据郑州市绿化树种,按零散树木覆盖面积、小游园、广 场和居住区级公园、市级公园的规模绿地面积进行分类, 划分出郑州市绿化覆盖斑块的5种类型
2.3城市绿地覆盖格局特征
数据表明,在整个郑州的城市绿化中, 小型绿地覆盖面积只占17.14%,绿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比较严重,这些小型绿地主要是由零散树木、屋顶绿化、 小型游园和广场以及未改造居民区绿地构成。 中型绿化包括连片的街道绿化、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 绿化、滨河绿化、生产绿地以及区级公园。 大型绿化包括郑州市森林公园、世纪公园、西流湖公园 、动物园、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帝湖公园等,这些绿 地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和文化教 育提供了场所,同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和社会生活起 着重要作用
郑州城市最新城市格局出炉:两个中心,五个副中心
郑州城市最新城市格局出炉:两个中心,五个副中心
“二七”“郑东”两个主中心,将构建两条交通输配廊道
郑州将来的骨架总体结构,将通过公共中心体系、骨架轴线体系、空间标志体系的叠加嵌合,形成“两心、四轴、二十五节点”的整体结构。
“两心”指的是以“二七主中心”“郑东主中心”作为郑州两大强有力的公共主中心,前者以传统零售商业为主,后者以商务办公为主,服务辐射整个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
“四轴”指的是以“郑上路-建设西路-金水路”和“陇海路”两条横向的交通输配廊道作为骨架形成横向延展的复合发展主轴,串联各个功能中心,并向南北辐射出若干条副轴,强有力地统领着城市的空间结构。
“二十五节点”则指的是在城市的重要门户节点地区以及核心节点地区建立明确的空间标志,包括11个门户标志、14个核心标志,以及3个城市景观眺望高视点。
郑州还将依托三环输配环和地铁五号线发展龙湖副中心、东站副中心、花园路副中心、福塔副中心、碧沙岗副中心。
同时,在现状的基础上对区一级的节点空间进行一定程度的设想。
郑州大都市圈现状及空间格局分析
智库时代·204·财经智库一、郑州大都市圈基本概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12月29日发布了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对于郑州提出了许多要求: 第一是“两化”建设,即现代化和国际化;二是呼应郑州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规划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三是利用郑州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提升对外开放的程度,并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和物流运输的能力;四是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逐渐扩大影响范围,目标是能够形成一个辐射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中心区域。
根据该计划,郑州大都市圈覆盖河南省的五个城市,即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和许昌市。
二、郑州大都市圈人口及经济发展截至2016年底,郑州大都市圈的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93.61万人,都市圈内的生产总值为16318.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8414.06元。
其中:有特大城市1座(城区常住人口500-1000万人),为郑州市,其2016年人口规模为972.4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7994.20亿元,人均 GDP 为82211.02元;有大城市4座(城区常住人口100-500万人),分别为许昌市、新乡市、焦作市和开封市, 2016年 GDP 依次为2353.10亿元、2140.73亿元、2082.62亿元和1747.96亿元。
三、郑州都市圈空间发展规划格局首先,郑州拥有中心城区和航空港区两个核心区域,之后的建设要依靠这两个区域进行发展,并进一步提升门户功效,提升物流运输的核心地位,建设成为中原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郑州大都市圈除了郑州之外还包括其他四座地级市,所以在推动都市圈建设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其他城市的发展。
在借助中原城市群之间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引导郑州的部分产业和功能拓展至其他地市,这样可以建设起新的特色制造中心区域和密集人口聚集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关注其他地级市的综合发展,在政策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郑州市接轨,保证区域内城市的协同发展。
郑州市建筑与环境分析
郑州市建筑与环境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郑州气候特点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南25公里。
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有人口627万。
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
郑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
由于其地处黄河中游,历史上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致使郑州经济发展缓慢。
到十七世纪,城墙也只有公里长。
十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它的经济地位才逐步开始上升。
郑州绿化覆盖率达%,被誉为"中原绿城"。
郑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
3℃。
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
3℃。
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
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以"山、河、古、根、拳"为主要特征的各类旅游点150多处。
其中,闻名中外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和少林功夫的摇篮;黄河大观、黄河游览区和花园口旅游区向游客展示黄河辉煌灿烂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黄帝故里和故都说明了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郑州市分析
郑州市的地理位置分析1.郑州四周都是大平原,处在华北平原的中部,有利于铁路的修建。
2.地理位置优越,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郑州不但是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叉点,而且还是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的交叉点。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郑西、郑徐、京广客运专线建成后,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
郑州市的地形地貌分析1.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 -- 114° 14' ,北纬34°16' - 34° 58'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气候条件分析1.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 。
7月最热,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
郑州自然环境的最大特点1、平原地带,适合农耕,气候分明,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就是素有"绿城"美誉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使郑州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城市。
郑州历史和现状分析1、郑州历史悠久。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
2、郑州市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和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500亿元。
郑州市分析.doc
.郑州市的地理位置分析1.郑州四周都是大平原,处在华北平原的中部,有利于铁路的修建。
2.地理位置优越,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郑州不但是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叉点,而且还是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的交叉点。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郑西、郑徐、京广客运专线建成后,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
郑州市的地形地貌分析1.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 ° 42'-- 114 ° 14' ,北纬 34 ° 16'-34 ° 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气候条件分析1.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 C。
7 月最热,平均 27.3 °;C1 月最冷 ,平均 0.2 °;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 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境内大小河流35 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
郑州自然环境的最大特点1、平原地带,适合农耕,气候分明,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就是素有" 绿城 " 美誉的河南省省会-- 郑州。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使郑州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城市。
郑州历史和现状分析.1、郑州历史悠久。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 5 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3600 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 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 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
2、郑州市是全国综合实力50 强城市和投资硬环境40 优城市。
区位择优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在所看到的这座现代化都市 。 战 国时 期 ,郑 州 曾是 郑 国 属地 。 随着 秦 始 皇 统 一 天 下 ,
郑 国改 名 为 郑 郡 。 唐 宋 时 期 ,郑 郡 曾一 度 繁 荣 ,但 是 由于 种 种 历 史 原 因 ,郑 郡 渐 渐 没 落 ,成 为 一座 默默 无 闻 的小 城 。 一
地 开始 在 铁 路 旁 选 址 修 建 ,渐成 规 模 。  ̄2 世 纪 初 ,郑 州 主 J E0 城 区形成 “ 工业 新 城 区 ”。 起 初 ,新城 区 与 旧城 区有 明显 的空 间分 隔 ,两 者 在 结 构
布局上有明显的差别。 此 时 ,便 出 现 了郑 州 城 市 发 展 史 上 由于 铁 路 的 出现 而 带 来 的第 一次城市 空间的变革。随着铁路给城 市所带来 的机遇
的 区 位 选 择 是城 市 能够 实 现 良好 发 展 的 先决 条 件 ,如 何 合 理
地 带,原始 的车 马等交通运输工具并不能满足大量货物运输 的需求,且运输成本 昂贵。铁路的建成 给中原城 市带来 了新
的活 力 与 发 展 机 遇 ,使 这 些 内 陆城 市 有 与 沿 海 发 达城 市 互 通 有 无 的条 件 ,形 成 了一 批 靠 铁 路 运 输 发 展 起 来 的城 市 ,而 郑 州就 是 其 中的翘 楚 。 郑 州 位 于 国 内 两 大 铁 路 线 京 汉 铁 路 与 陇 海 铁 路 的 交 汇
区位择优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 一
以郑州主城 区为例
● 李珂 王晓丹
区位一 词来源于德语 “tn ot ,英文于 1 8 年 译为 s dr a ” 86 “ ct n ,即定 位 置 、场 所 之意 。 “ 位 ” 一 方面 指 该 事 l ai ” o o 区 物的位 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 山东、山西等省的物资运 输都在 这里 汇集转运 ,郑州一时之间具有无可 比拟的 区位优 势。城 市的空 间布局其实就是区位不断择优、竞争选取的结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以郑州市为例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向南北方向蔓延。
空间结构分析【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结构分析【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以郑州市为例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 [1**********]5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 __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都市区空间结构的规划探索——以郑州为例
区 ,要把新型 农村社 区的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最末端的战略
和 作 用 。 将 中原 经 济 区 的 发展 方 向定 位 为 ,国 家 重 要 的 粮 食
生产和现代 农业基地 ,全 国
“ 三化 ”协调 发展示范 区 ,全
市 、中原经济区的核 心增长极和国家中心城市 、 “ 三化 ”协 调科学发展示范区 ;范围 :郑州市所辖的六县 ( 市 ) 、镇统 纳 入 市 区 的规 划 和 建 设 ,面 积 为 7 4 4 6 平 方 公 里 ;发 展 方
( 一 ) 郑 州都 市 区是 中 原 经济 区发 展 的 需要
2 0 1 2 年1 1 月1 7日,国务 院批复 的 《中原经 济 区规 划
( 2 0 1 2 —2 O 2 O 年 )》明确提 出,以河 南为主体 的中原经 济 区 ,地 处全 国 中心 地 带 ,在 全 国 大局 中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城镇化从农村切入的特 点,明确新型城镇化是把大量的农 民 转 移 到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镇 区 、县 城 、 城 市 组 团居 住 、就 业 ,
是解决 “ 产 业 在 哪 里 布局 、布 局 什 么 样 的 产业 ,人 们 在 哪 里
居住、居住什么样 的环境”两大课题 的城镇化。 郑 州都市 区规划应紧扣新型城镇化的 内在要求 ,以提升
的重 要 责任 。
一
郑 州都市 区是 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统揽 ,
、
郑州都市 区的 内涵
以推进 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为抓手 ,依托快速公共通道 ,
以组 团 发展 、产 城 融 合 、 复 合 型 、 生态 型 为 发 展 路径 ,促 进 各 功 能 区协 同发 展 ,构 筑 功 能 布局 合 理 、空 间 利 用 高效 、产 业 特 色 突 出 、社 会 和 谐 、 环 境 友 好 、 对周 边 辐 射 带 动作 用 明 显 的 现 代化 大都 市 。 郑 州都 市 区 建 设 的 目标 :建 设 千 万 人 口 的现 代 化 大都
郑州现状分析——城规
多中心发展
大都市化形成
大都市区
郑西新城”正在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新亮点,将成为与郑州东 区交相辉映的新产业高地,成为驱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引擎。 ●当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成为新一届郑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 策,“郑西新城”的谋划与建设就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权 重股”。 ●发展“郑西新城”,与郑州东区建设具有相同的战略意义。 建设郑州都市区,必须平衡郑州区域发展,“郑西新城”应时而 出,正迎来区域经济再平衡的先机。 ●现在,“郑西新城”呼之欲出,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发展 定位,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与赞同。 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让郑州西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营造高地优势,倾力打造“宜居健康城”,郑州都市区建设把郑 州宜居健康城作为破题之作。在此背景下,“郑西新城”呼之欲 出。
规划15个超亿元商业 项目,建设郑州纺织产 业园。
齐礼闫、冯庄、孙八寨、 王胡寨等多个城中村改造
郑汴一体化——“城市空间扩张,多中心发展”成为城市空间扩展必 然选择。为郑州房地产及项目开发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集中式发展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空间扩张
新 城 主 城 新 城
分散式发展
新 城
新 城
单中心城市扩张
郑州市规划——由拉大城市框架的阶段,逐渐进入丰富城 市文化、产业的层面,城市功能布局日趋合理。
城市主干道规划多个高架 桥、下穿隧道、立交桥等。 北部科技园区建设,庙李镇商 贸服务中心建设,8座立交桥 建设
北扩
区域共建设中小学8所, 医院5家,大型商业配套 2所
西引
中升 南扩
东移
升级二七商圈、完善河医商 圈配套
发展。在重点支持郑东新区向东拓展的同时,加快荥阳、上街组 团发展,通过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荥阳与郑州的空间对接。积
郑州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一
城 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要素在
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主要剖析郑
州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阶段 +规律性 和机 制 .并对未来城市 的发展方向
做 出预 测 。
空间上的分布形式| _ 】 从外部形态上 来看 .其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的结
构和 空间 分布 形 态 这 是城 市 空 间
结构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 】也是探索 城市发展规律并进行城市未来发展 规划和预测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 国诸多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相关问
1 1停滞阶段 (9 8 . 14 年以前 )
位于 目前郑州市中心 建于30 60 年前的商城是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 中心 ( 至今 仍 保 留较为 完 整 的近
70m长 的 夯土城 垣 ) 汉代 以后 . 00 。 郑 州 逐渐 衰 落 1 世 纪 末 期 郑 州成 9 为 面积仅 2 2k .3m 的小县 城 。民国初
维普资讯 com
文章编号:0 9 6 0 20 )3 0 6 - 6 10 - 00(08 0 - 0 1 0 中图分类号 :23 2 F 9 文献标识码 B
郑 州市 空 间结构演 变分析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 . 编号 : K 一 An lss o p ta S rc u e Ch n e o Z e g h u sL ay i f S a il tu t r a g s f h n z o
善。
步扩大 ,包括商城遗址及火车站 周
边地区 ,也 即现在的郑 '城市核心 J t 、 l
构成 了郑州市工业区沿铁路线一侧
带 状 布 置 的基 本 格 局 。 而 - t省 级 L t 文化 、 商业 体 育等 公共设 施 围绕行 政 中心相 继建 成 。1 6 年 以后 直至 1 9 ” 文革 期 间 +因政 治原 因 +郑 州市 的 发展 受 到一定 程 度 的影 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
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
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郑州市道路网的形式:
郑州市的道路网属于方
格---环行---放射式,东西方向
的道路和南北方向的道路交
错纵横形成方格网状。
东西
方向的主干道路从南到北依
次有航海路—陇海路—中原
路—建设路—金水路—黄河
路—农业路—东风路。
南北
方向的主干道路从西到东依
次有桐柏路—嵩山路—大学
路—京广路—南阳路—文化
路—花园路—城东路—经三
路—东明路。
这些东西方向
和南北方向的主干道路在城
中相交又围成环城路,比如农业路,桐柏路,航海路,经三路围成了一个环。
南阳路,建设路,中原路又可以作为放射性道路。
所以说,郑州市的道路网属于传统上的方格—环形—放射式。
铁路线成为城市发展的屏障,多年来形成了东西两片区交通自成体系,路网较为密集,空间相对独立,而两片区之间交通联系相对薄弱的城市道路胃架系统。
铁路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直接影响到两个片区空间的同步发展。
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形态相适应,组团间联系道路与城市对外交通结合,以放射性交通干道和快速环路将五个组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五环(一五环快速路)九放射(九条放射干道)的格局。
各组团内部道路网,结合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的特征,道路网为较为规整的格网状。
郑州市土地利用模式:
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势比
较平坦,属于平原型城市,其
城市土地利用应现出均质化发
展的态势,但是由于贯穿全国
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
汇于郑州,把郑州分为不均等
的四个象限,形成了如今典型
的双“V”字型城市空间格局。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
土地利用的均质化,使得郑州
土地呈现出非均质化特征。
郑
州市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始
于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五”、
“二五”时期,企业的建设同
时带动了郑州市西部的城市建
设。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数国有企业日益衰退,昔日的经济地位每况
愈下。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郑州作为中国内陆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郑州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始了对郑州市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大力改造。
90年代以来郑州的商业中心主要是以二七广场地区为城市商业圈为中心,使得二七广场地区集交通、纪念、商贸功能为一身,这给城市核心地区的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使城市中心的功能近乎瘫痪。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单中心的商业模式已不适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城市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化。
目前城市的商业中心西部为碧沙岗公园,东部为紫荆山广场,城市中心为二七广场。
这种多中心的商业结构大大缓解了城市中心的各种压力,使得二七广场地区的城市功能能够正常进行。
京广、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给郑州带来了繁荣,同时将郑州市分为东西两半,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
郑州火车站处于铁路交汇的核心部位,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日前郑州火车站只有东出口,并依此形成了繁荣的火车站商圈和二七广场商圈。
日前郑州火车站广场南北两侧设有两个公交枢纽站,多达40条的公交线路汇集于此,给火车站周围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在城市建设上,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周围建筑密度过人,而火车站西侧的发展则无法与东侧同日而语,西侧地区多年来城市面貌未有大的改观,建筑物布局与建筑景观杂乱无章。
铁路西侧的居民必须跨过铁路绕行才能到达火车站,这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火车站东西方在商业、交通、居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反差。
因此将根据郑州火车站西出口及西广场建设规划,对火车站周边地区实施有计划的综合整治,带动老城区更新改造,改善该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郑州市城市发展轴演变:
51年政府就请哈雄文到郑州来进行考察,给郑州做规划。
哈熊文做了一个斜线的道路,现在人民路
这一线,从火车站一直发
散出去,一条城市里的斜
路,一直通道现在大致花
园路口那带。
这个设计在
空间建构上,显然是把火
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建
构的原点,作为你城市交
通出发的一个起始点。
哈
熊文把火车站、二七广场
串起来的做法,实际上是
古典城市主义一个很常见
的做法。
规划在城市景观
上力图建构以二七塔为极
点(底景)的贯通火车站
地区、老城区和未来的行
政区的宏大景观轴线。
这
一景观轴线的起点是给郑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铁路及其标志物(与经济有关),终点则是新政权的行政区(与政治有关)。
50年代是中国的全面经济建设的时期,哈雄文这个设计更多的考虑了新的城市空间意义体系的建构的问题,对工业进一。